挺好Talk
」 宜蘭頭城 挺好Talk職人帶遊宜蘭頭城1/循鐵道、逛老街遙想開蘭第一城 聽唸歌傳唱來向天公借膽
每當要前往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旅遊,或者已經去過某處,卻未能領略其魅力所在,這時候會不會想若有個達人帶路該有多好?以發展城市永續為概念、支持各縣市政府發展「目的地旅遊」的「挺好Talk」,2023年來到開蘭第一城的宜蘭「頭城」。策展人張幼霖與宜蘭縣政府共同合作,整合頭城五漁鐵的特色,也將重點放在文化永續發展,因此特別邀請著重生活體驗、文化轉譯、品味詮釋與地方依戀的在地職人,希望透過他們的故事與視角,讓旅人認識不一樣的頭城。喚醒堂的戲堂上寫有「出馬」、「歸羊」,以動物隱喻忠於所做之事、行事得以順暢之意,在其他廟宇較為少見。(圖/魏妤靜攝)據說只要將南門福德祠旁的財神龜摸過一遍,便能帶來好運、財運。(圖/魏妤靜攝)頭城老街仍保留舊時商舖的圓拱磚牆。(圖/魏妤靜攝)「挺好Talk Say頭城」分別從「鐵道篇」、「里山篇」、「里海篇」出發,每個篇章各結合兩位在地職人的生活路徑,像是「鐵道篇」其中一位職人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就是土生土長的頭城囡仔,他提到頭城擁有7個車站、5個漁村,而且還是台灣唯一連續5個車站都面向太平洋、可見龜山島之地。說到頭城,可能很多人更熟悉的是頭城鎮公所為了推動老街再造而打造的文學巷與藝術巷,已成為近年美拍景點之一。但在老街範圍內其實還有不少廟宇聚集,例如建於1895年、以民間恩主信仰為主的「喚醒堂」,便是台灣以扶鸞為主要儀式的鸞堂母廟,早期也是宣講教化的重要場所;老街的南北兩端還各有一座福德祠,也圈出老街的核心範圍;更別說位於中心點、供奉媽祖的慶元宮,許多鎮上活動也以此為據點。行走於老街之間,靠近南門福德祠的陳春記商號、源合成商號,依舊保留著大正時期建造的拱門、騎樓,讓人遙想昔日風華。就從頭城車站開始,感受繁華起落的歷史現場。(圖/魏妤靜攝)民眾到頭城除了逛老街,還可以前往以單面山為造型的蘭陽博物館看展。(圖/魏妤靜攝)參加「蘭博帶路-漫步頭城老街」活動可獲得頭城意象帆布袋。(圖/魏妤靜攝)人文古蹟處處的頭城似乎隨手拈來皆故事,「彷彿整個城鎮就是一座博物館。」今年暑假陳碧琳也嘗試走出蘭陽博物館,將舉辦「蘭博帶路-漫步頭城老街」活動,帶領遊客從頭城火車站出發,走訪喚醒堂、頭城老街、南、北門福德祠、藝術巷、慶元宮等沿線景觀,尋找藏在街巷內的歷史寶藏與魅力,報名者可獲頭城意象帆布袋和頭城文化地圖資料夾各1份(價值280元),還贈送蘭博1日 pass券,可當日或任一日免費參觀常設展、兒童考古探索廳及特展。台灣唸歌館館長吳栯禔透過唸歌講述許多蘭陽故事。(圖/魏妤靜攝)若在草嶺慶雲宮向天公借膽有獲得允筊,便可持文疏與所借文、武膽稟神後,將文疏過爐焚化即完成借膽。(圖/魏妤靜攝)除了從館內踏出館外,甚至還可以從唱詞中認識頭城!曾經是蘭陽戲劇團團員吳栯禔現以傳承「唸歌」為志業,她師承已故的唸歌國寶藝師楊秀卿,為了推動唸歌文化,甚至在宜蘭礁溪還開設了「台灣唸歌館」。說到唸歌,也許年輕世代並不熟悉,它屬於台灣傳統說唱藝術,演出者會以閩南語搭配月琴、大廣弦等傳統樂器,傳唱各地人事物的故事,而在吳栯禔的唸歌唱詞中就有不少在講述宜蘭風情。像其唱詞中提到「文膽武膽借來壓」的「大里天公廟」,指的就是「草嶺慶雲宮」向天公借膽的特殊習俗,民眾若想求智慧可以來借「文膽」,想招財開運、助事業的人可以來借「武膽」,欲借膽的民眾需先擲得聖筊,再付每顆500元工本費、填寫祈求賜膽文疏,才能將所借之膽帶回家喔!此外,民眾借膽後若有空檔也不妨順路去舊草嶺隧道周邊走走,這裡已成為許多人特地騎單車體驗「過鐵支路隧道」的景點,在舊隧道旁的新草嶺隧道,還時常可見連接新北福隆站和宜蘭石城站的火車穿梭的身影,吸引好攝之徒前來拍照。在舊草嶺隧道旁可見火車不時通過新草嶺隧道的景象。(圖/魏妤靜攝)蘭博帶路-漫步頭城老街電話:(03)977-9700#116游小姐費用︰原價每人800元,暑期特惠價每人500元網址:https://lanyang.fonticket.com/備註:暑期試辦場為7/17、8/14,9月起有可能成為每月一次的常態活動,詳情可關注蘭陽博物館網頁台灣唸歌館電話:0982-224-867地址: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城內巷14號草嶺慶雲宮地址: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濱海路七段33號網站:https://daw.digart039.com.tw/挺好Talk Say頭城職人故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Goodtalk360/videos
職人帶遊宜蘭頭城2/走進里山感受風土 訪梗枋古道之美、嘗在地食材之鮮
如果生活中不時能瞧見水鹿、大冠鷲等動物,聽起來是否相當夢幻?以宜蘭頭城農場為據點有座山林聚落,聚落主理人卓志成本身也是頭城農場主人,其父母為了退休後的理想生活,在數十年前買下了頭城梗枋地區的一片山林,這裡有豐富生態、鄰近百年古道,這些年來一家人在聚落打造共好平台,吸引許多職人加入,例如透過美食轉譯文化的外籍廚師、專注生態的研究員,他們除了倡導有機更善待土地,同時針對下一代推廣食農教育。梗枋古道沿途的更新路138號曾居住三戶人家,圖為林宅舊址。(圖/卓志成提供)坪溪古道兩旁可見柳杉林與蕨類構築成綠色隧道。(圖/卓志成提供)聚落周邊被古道環繞,頭城農場前更是淡蘭古道中路支線之一的「梗枋古道」入口,梗枋是頭城鎮更新里的舊名,距離龜山島只有7公里,是台灣本島與龜山島距離最近的地方,因此當宜蘭線在梗枋通車時,還把這裡的車站命名為「龜山站」。卓志成說:「古道是先人為了生活翻山越嶺的足跡。」若旅人從龜山站出發步行約半小時,便可抵達梗枋古道入口,沿途可見形狀如雙手張開的雙扇蕨,還有大面積的桂竹林;當步行路程來到約3小時左右,將進入曾為了運送木材打造的林道「坪溪古道」,沿途如同綠色隧道一般景致秀麗,伴隨潺潺溪流聲,還會看見日治時期的造林樹種「柳杉」,再走一段還能在觀景台居高臨下遠眺龜山島;續走連接「石空古道」,沿著溪澗一路往下,會遇到居民取水重要之地的青潭、榕嶺舊土地公廟,整趟路程約五個多小時,便可抵達外澳車站。馬素靈(右)與吳小龍透過料理連結兩人家鄉與頭城風土,讓不同的飲食文化在此融合。(圖/魏妤靜攝)淋上法式水果沙拉醬的「深山裡的友善小農」,既酸甜又帶有野菜微澀、野生氣息濃厚的風味。(圖/魏妤靜攝)將「魔法湯」倒入感應熱度就會變色的馬克杯後,原本全黑的杯身就會浮現「頭城」二字,享用完還可將杯子帶回家當紀念品。(圖/魏妤靜攝)如果想從山林間汲取更多能量,例如將在地食材吃下肚,也可以向頭城農場的「GREEN KITCHEN綠廚」預訂「頭城山海饗宴」,主理餐宴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馬素靈與其瑞士主廚丈夫吳小龍,馬素靈曾從事行銷與媒體記者,她離開家鄉到異地體驗人生,來到頭城農場打工換宿學習務農,並和從瑞士來台尋親、定居頭城的吳小龍相識、相戀進而結婚。在他們推出的饗宴中,特別取用頭城在地食材製作,例如名為「深山裡的友善小農」的沙拉,使用了頭城山區種植的季節性生菜或可食性野菜拌成油醋沙拉,並加入梗枋漁港的魩仔魚成為其中靈魂,再搭配三星蔥蛋跟金棗麵包,十足蘭陽風情;還有名為「魔法湯」的湯品,有著乾香菇的香氣與野菜碎末,但更好玩的是將湯倒入溫感馬克杯還會變色,果真是餐桌上的魔法。具有瑞士與東南亞風味的「里海之味」,將魚肉處理得外酥內嫩,沾醬也十分解膩。(圖/魏妤靜攝)「富饒森林」以米上堆疊菜再堆疊肉的方式盛盤,彷彿在餐盤中長出一座小小森林。(圖/魏妤靜攝)再品嘗用竹筴魚炸得酥香的「里海之味」,這道菜結合了瑞士與馬來西亞風味,原來主廚在炸魚麵糊中放進白葡萄酒,是源自瑞士家鄉的食譜配方,清爽中又帶一點甜味,還可以將炸魚蘸取東南亞風味的自製酸辣醬,以此呼應馬素靈的家鄉,另一款果香調的金桔美乃滋,則融進宜蘭風土;而以三層肉、五穀米與季節時蔬堆疊拼組的主菜「富饒森林」,又可見皇宮菜、金棗等在地蔬果的身影,彷彿把土地上的山珍、海味透過一餐吃下肚。這些外國廚師、異地旅人彷彿變成生活文化的轉譯者,融合他們家鄉文化與宜蘭特色食材,為頭城帶來了獨特的味道。頭城農場電話:(03)977-2222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更新路125-1號備註:「頭城山海饗宴」含沙拉、湯品、魚、果醋、主菜、甜點與咖啡或茶,單次15人起訂、上限40人,用餐+溫感馬克杯紀念品每人1,200元,即日起可預訂,餐點會依季節不同調整時令食材挺好Talk Say頭城故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Goodtalk360/videos
職人帶遊宜蘭頭城3/外澳衝浪、烏石港體驗牽罟 一探漁民信仰與龜山島捕魚文化
若舉例頭城必去之地,一定很多人腦中都會浮現出湛藍海景,無論是衝浪客喜歡的外澳浪點或是觀光客特別多的烏石港,總能在一天的不同時刻,見到熱愛大海的人在沙灘上、在浪花上。而在推動縣市特色旅遊的「挺好Talk」與宜蘭縣政府合作的「挺好Talk Say頭城-里海篇」職人中,曾經長期投入流行時尚產業的莊幼惠,因緣際會愛上衝浪之後,也移居外澳五年,在她眼中外澳是交通最方便的一個浪點,因為只要從外澳車站下車,過個馬路就能直奔大海的懷抱,而這裡不只能享受衝浪快感,還時常可見許多人乘著海風體驗飛行傘,從高空視角俯瞰腳下美景。移居外澳的莊幼惠建議遊客可透過各種水上活動,感受大海帶來的療癒感。(圖/莊幼惠提供)夏天的外澳沙灘有時會有人用軟板代替瑜伽墊,向著大海做起沙灘瑜伽。(圖/莊幼惠提供)莊幼惠也提到,在夏天清晨,有可能在外澳沙灘看見一群瑜伽老師正在上課,有機會還能一同加入他們的行列;或者暑期還會有衝浪俱樂部不定期舉辦搞怪的公益衝浪變裝賽,偶爾還能見到衝浪者扮裝成纏著紗布的木乃伊或是電音三太子,模樣相當有趣。如果來到烏石港,而且人數眾多的話,還可以考慮體驗一種古早漁法「牽罟」,漁民會將曳網一端留在岸上,另一端由小漁船帶往海上拋撒,上岸後交給另一隊人馬,兩方人馬同時將網拉上岸以捕撈魚蝦。此漁法在宜蘭已有2百多年歷史,目前在頭城,像是宜蘭縣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新港澳休閒農業區為了保存此項技術,也以休閒體驗的方式讓遊客揪團預約。烏石港當地社區為避免牽罟漁法失傳,透過舉辦活動讓民眾了解老一輩的文化。(圖/莊幼惠提供)現為船長的黃士洋講述黃家先祖與拱蘭宮的淵源。(圖/魏妤靜攝)拱蘭宮隨著龜山島居民遷村移至頭城,多年後也在宮廟旁立起媽祖巨像遙望龜山島方向、庇佑討海人。(圖/魏妤靜攝)而只要講起宜蘭,龜山島一定是常被提起的地標象徵,在頭城大溪漁港旁的龜山里社區有許多捕魚好手,都來自集體遷村的龜山島上,身為龜山島後裔的船長黃士洋也帶我們來到他們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拱蘭宮」。原來黃家先祖仍居於島上時,曾於拱蘭宮內奉祀哪吒太子爺,後來從海上無人船漂來一尊媽祖神像,村民將其也迎入一同敬拜,並因媽祖位階較高而奉為主神,而當龜山島居民於1974~1977年集體遷村到大溪漁港附近後,便在頭城重建拱蘭宮、將神像遷入新廟。大溪漁港旁的魚市場總吸引民眾前來選購海鮮。(圖/黃士洋提供)對龜山島海域十分熟悉的黃士洋也提到周邊生態與捕魚文化,除了有多達17種鯨豚,吸引民眾出海觀賞之外,還有每年農曆3月23日,會在媽祖生日時準時造訪龜山島海域的「鳳頭燕鷗」;以及龜山島特有的金黃蝦膏的甜蝦,可以拌著山葵或醬油直接生食;而從中秋前後到過年前是最佳產季的牛角蟹,肉質與蟹膏都相當美味;另外這裡還是世界上除了日本駿河灣、屏東東港以外的第三個櫻花蝦產地,而目前捕撈到的櫻花蝦多數都銷往日本,是在地珍貴的漁業資源。大家之後有機會不妨也走一趟大溪漁港,在市場選購特色漁獲、一嘗鮮美滋味。棲息在龜山島海域150米到250米深的櫻花蝦,是當地特色漁獲。(圖/黃士洋提供)宜蘭縣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4728577392新港澳休閒農業區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ga101/拱蘭宮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龜山路280號大溪漁港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外大溪路375號挺好Talk Say頭城故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Goodtalk360/videos
聽在地職人說頭城故事 活動免費入場、線上報名起跑
若提及「宜蘭頭城」這個地名,你會直接聯想到什麼?可能很多人會回答衝浪或移居,但其實此地開發較早、文風鼎盛,孕育出不少詩、詞、書法、繪畫以及文學等領域傑出人才,因而有著「宜蘭藝文寶庫」之美稱。以發展城市永續為概念、支持各縣市政府發展「目的地旅遊」的「挺好Talk」,疫情解封後第一個起跑的地點選定宜蘭頭城,希望透過在地職人故事吸引民眾實際領略頭城魅力。蘭陽戲劇團團員吳栯禔(左)、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分別透過自身專業帶出頭城的文化、觀光魅力。(圖/挺好Talk提供)由挺好Talk策展、宜蘭縣政府舉辦的「挺好Talk。Say頭城」,經過多次探訪後精選了6位在頭城努力的各領域職人,策展人張幼霖秉持設計職人的角度,以宜蘭的文化歷史為底蘊,同時整合「五鐵五漁」的特色,透過頭城的地理位置,呈現專屬宜蘭的「廊帶行銷」觀光特色。4/19也將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辦「挺好Talk。Say頭城-聽職人說故事!」活動,會中將有6位職人分享自己與頭城的故事,分別為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將述說有台灣最多火車站的頭城,所串起的生活與文化,一起探尋屬於頭城的文化廊帶;長期投入梗枋里山環境與生態永續的卓志成,則將與民眾聊聊在梗枋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的山林聚落文化。身為龜山島後裔的船長黃士洋,以「龜山朝日、魅力蘭海」為主題,談龜山島附近的捕魚文化與生態;移居頭城六年的莊幼惠,運用自身生命經歷創造蘭海獨特美學,將衝浪、藝術、瑜伽與景觀進行重新的詮釋;身為宜蘭人又是蘭陽戲劇團團員的吳栯禔,以傳承「唸歌」為志業,將透過唸歌敘述蘭陽風情;最後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馬國女孩馬素靈,情牽緣繫來到宜蘭頭城,她透過外國人眼光和老公一起探尋屬於「頭城的味道」。頭城28公里的海岸線。(圖/挺好Talk提供)宜蘭縣長林姿妙也提到,宜蘭縣政府於111年獲交通部觀光局核定「重點景區遊憩廊帶計畫-蘭海鐵道五漁村」計畫總經費2億2,610萬元(觀光局補助1億4,981萬元,地方配合款4,643萬元,地方自償款2,536萬元),透過軟硬體整合,串聯石城、大里、大溪、梗枋、外澳等五個漁村、五個車站、五個漁港,將石城作為親子海洋體驗基地,大里化身為蘭調濱海藝術村,大溪是龜山島文化海鮮廚房,梗枋則為里山里海綠色旅遊基地,外澳將是3D極限運動基地,希望打造宜蘭成為「台灣最美的山海漁鐵博物館」,而「挺好Talk。Say頭城」則提供一個平台讓在地職人發光。4/19的「挺好Talk。Say頭城-聽職人說故事!」活動開放免費入場,有興趣的民眾請事先線上報名(https://reurl.cc/EGab8a)。
走讀淡水2/重建街憶舊時光景 穿險路造訪老建築
逛完市場、造訪多處知名廟宇後,小旅行可還沒結束,從三級古蹟淡水福佑宮旁的3D意象彩繪階梯往上走,可以通往淡水早期第一條商業街「重建街」,已有200多年歷史,此階梯也算是我們這次懷舊路徑的起點。沿途有別於喧鬧的淡水老街,可說是相當寧靜,除了可見重建街14號旁、被重新命名為「戀愛巷」的小巷,源於曾寫出〈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歌詞的台灣作家王昶雄與妻子的戀愛故事,也可路經位於重建街30號的王昶雄故居。「戀愛巷」據說是作家王昶雄與妻子婚前談戀愛時常途經的小巷。(圖/魏妤靜攝)改建老屋的「九崁28」是一處複合式藝文空間。(圖/魏妤靜攝)途中亦可看見重建街14號成為文創基地「香草街屋」,提供在地文化導覽、販售香草茶與開設香草課程;重建街28號則改建為「九崁28」,結合咖啡館、書店與文創商品販售,九崁之名則來自重建街原名,據說早期重建街曾建有九間店舖。而位於重建街8、10號的「許順記」,在光復後從布店改營金紙店,也是攝影師程許忠的老家。許順記曾是淡水最大金紙店。(圖/魏妤靜攝)穿進小巷,通往串連多個歷史建築的險路。(圖/魏妤靜攝)從「九崁28」對面的小巷鑽入,就是淡水許多在地人口中兒時冒險之地的「險路」,也是我們這次淡水走讀的文化路徑,加了扶手欄杆後,險路不再危險,還可串連下方的歷史建築「淡水日本警官宿舍」,欣賞其「和洋折衷」的建築樣式;也可走到淡水紅樓中餐廳,這裡曾是1899年落成的船商李貽和宅第,現在則可欣賞磚石建築與品味中式佳餚。可免費參觀的「淡水木下靜涯舊居」,去年才對外開放。(圖/魏妤靜攝)從紅樓往前走,還可看到去年才對外開放的「淡水木下靜涯舊居」,此棟二層洋式樓房建築約興建於19世紀末,1923年起租借給旅台的日籍畫家木下靜涯居住,擅長膠彩畫的他,深刻影響日本時期台灣膠彩畫的發展。目前建築內部展出修復過程、畫家生平與作品等。在淡水木下靜涯舊居內,可了解畫家木下靜涯對台灣藝術的貢獻。(圖/魏妤靜攝)如果沒有職人阿忠哥帶路,或許我們對淡水的印象依然停留在淡水河景、老街,而少了這些在地煙火氣的探索或山城尋蹤。「挺好Talk。Say淡水」其他幾位職人還包括用淡水在地食材創造幸福饗宴的無添加料理廚師廖千慧、以女性視角深耕淡水行旅與歷史人文的在地旅遊品牌「旅學堂」創辦人李琪、在河畔開設「無論如河」書店並把淡水定位為心靈碼頭的護理師梁秀眉,還有演奏台灣題材作品、用音樂聆聽淡水的「灣聲樂團」負責人李哲藝,與用建築與自然共生相棲的將捷集團地產事業體執行長林莉婷。「挺好Talk」曾在屏東小琉球透過屏東縣政府發行首批「東港限定版」海灘貨幣,這次也開發淡水主題手機殼等周邊商品。(圖/魏妤靜攝)職人們的精彩故事影片,將於7/8起在「挺好Talk」YouTube頻道陸續上線。此外,在淡水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故事館內,即日起到年底也會有職人相關展覽陸續展出,將捷金鬱金香酒店之後也將推出以「挺好Talk。Say淡水」為靈感的下午茶,讓故事用不同形式延續下去。DATA淡水木下靜涯舊居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三民街2巷2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9:30~17:00,週六、週日09:30~18:00挺好Talk網站:https://www.socialnetwork.com.tw/YT傳送門: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Xz_2nZO-7mXzcc17dgQlPg/featured
走讀淡水1/清水市場尋老舖 祈福路徑深入在地信仰
雖然這兩年因為無法出國,國旅市場看似變得蓬勃,然而怎麼找到各城市自己的定位,或者抓準優勢也變得至為重要,styletc記者注意到,社會網絡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挺好Talk」計畫催生者的張幼霖,自2018年在高雄舉辦「挺好Talk」城市論壇、2020年進入屏東、2021年到達基隆,以「Say台灣」為主題,透過挖掘多位在地職人的故事,讓旅人以不同視角認識當地文化與生活,也逐步累積城市旅遊的會話資本。先前「挺好Talk」多應地方政府單位之邀舉辦相關活動,今年則應邁入30周年的將捷集團邀請,造訪北台灣另一處充滿歷史的所在「淡水」,同樣挖掘出6位淡水職人,記者也跟著其中一位職人在地攝影師程許忠的腳步,走訪生活、祈福、懷舊與文化路徑,尋找觀光熱點下的其他特色。「挺好Talk」催生者張幼霖(左)與在地攝影師程許忠。(圖/魏妤靜攝)已經停業的淡江戲院(左)、清水市場內文友書局第二代老闆娘。(圖/魏妤靜攝)被人暱稱為「阿忠哥」的在地攝影師程許忠,50年來用鏡頭看盡淡水山城、河港風貌,他帶我們沿著淡水的公明街走,途經淡水早期三大戲院之一「淡江戲院」,因為阿忠哥的爺爺曾是戲院股東,因此阿忠哥的童年有許多時光都在此度過。接著路經仍在營業的老電池行、彷彿時光停滯的傳統鐘錶行,再鑽入淡水地區最老也是在地人採買重鎮的「清水市場」,我們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穿梭小巷,認識有趣的店舖、人物,像是賣養樂多快60年的養樂多媽媽、用美援時期牛奶箱擺放螺肉罐頭的老雜貨店,至今仍是附近學子與公務機關愛店、傳承到第三代的文友書局等,以此體會淡水人的生活日常。市場內沒有明顯店名的老雜貨店,販賣南北貨、各式醬料,後頭擺放罐頭的還是美援時期留下來的牛奶箱。(圖/魏妤靜攝)淡水龍山寺的龍柱(左)與石碑都是清朝所留下。(圖/魏妤靜攝)而生活路徑又與「祈福」元素緊密連結,像是藏在清水市場中的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便與攤位和市井樣貌融合,該寺廟建於清咸豐年間、主祀觀音佛祖,在三川殿與正殿的龍柱雕刻十分精美,也留有清咸豐、光緒年間留下的紀念性石碑。再往現今清水街與重建街北段、有「崎仔頂」舊名的方向走去,斜坡上的「米市福德宮」前頭,早期曾是貿易繁盛的商業街,當時商家為了聚財擋煞而興建這座宮廟,特地請來土地公與土地婆鎮守,宮廟內還可見大面積彩繪磁磚,繪有五路財神及祥龍,神桌下方還有配祀神虎爺,可以驅邪與守護財物。米市福德宮上方磁磚繪有五路財神。(圖/魏妤靜攝)有「落鼻祖師」之稱的蓬萊老祖。(圖/魏妤靜攝)米市福德宮旁便是淡水知名的「淡水清水巖」(又稱淡水祖師廟),於1937年完工、主祀清水祖師,廟中還供奉一尊年代久遠的蓬萊老祖,曾多次以「落鼻」顯靈示警,又有「落鼻祖師」之稱。再走回位於淡水老街的「淡水福佑宮」,這裡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已有200年以上歷史,前臨淡水河、後倚蜿蜒山勢,也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據阿忠哥所說,因淡水清水巖建於日治時期,當時設立日式宮燈也有安撫日方之用。(圖/魏妤靜攝)DATA清水市場位置: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淡水龍山寺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5巷22號米市福德宮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148號淡水清水巖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87號淡水福佑宮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