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獵
」 大白鯊 原住民 滅絕 動物 捕獵原住民黑米祭「多人毆打、狠踹山豬」!網質疑虐待動物 動保處回應了
有民眾把23日在高雄舉行的多納黑米祭中,原住民涉嫌虐待3隻山豬的畫面貼上社群軟體IG,引起議論。網友質疑,聽到豬撕心裂肺地哭喊,令人不忍,難道這就是原住民的「文化」活動嗎?高雄市原民會對此冷處理,動保處則說,尊重民俗祭典與狩獵文化。張姓女子透過IG發文表示,影片中看到原住民的文化活動,原民朋友追趕豬並狩獵,這樣不算虐待動物嗎?她在現場拍攝此短片時覺得心驚膽跳,看到山豬受到這樣的對待,眼淚都奔出來了。儘管此影片會被很多原住民朋友攻擊,但她還是要表達其想法,因為豬也是動物,很聰明、有情感,不應該這樣被虐待,希望主辦單位不要再舉辦類似的活動對於網友的質疑,高雄市原民會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這是茂林區多納部落黑米祭中狩獵活動的一部分,由高雄市茂林區納美下三社文化促進協會主辦,是部落自主辦理的祭典。至於在捕獵山豬時,山豬同時被好幾個人輪番毆打與踹頭,是否違反動保法?高雄市動保處說明,民俗祭典及狩獵文化為原住民族的重要活動與技藝保存,動保處予以尊重。將請原民會協助認定是否有虐豬,或無故騷擾、傷害動物等情形。
距離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僅幾英里! 超過1千隻海豹屍體被沖上裡海海岸
大約1百年前曾經有1百萬隻海豹在裡海附近生活著,但如今僅剩下不到10%,該物種正面臨著可能滅絕的危險。然而,近日還有超過1千隻海豹屍體被沖上海岸,諷刺的是距離2024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9)的舉辦地點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僅數英里。據《每日鏡報》報導,海豹曾經是巴庫灣海濱的常見動物景觀,如今海豹在當地僅剩下不到百分之十,該物種瀕臨滅絕,然而過去幾周,又有人在裡海沿岸發現了1034隻海豹屍體,目前死因尚不清楚。但水生生物和生態研究所的專家拜姆卡諾娃(Asel Baimukanova)表示,超過一半的雌性懷孕了,並補充道「死亡顯然是非自然且突然的。」回顧另一次海豹的大規模死亡則發生在2000年,當時一種犬瘟熱病毒被認為導致了數萬隻海豹的死亡,而自上個世紀對其皮毛和鯨脂的過度捕獵也導致其數量銳減70%,最近的威脅還包括被非法捕獲,且全球暖化不僅導致冬季海冰減少,使新生幼崽也更難生存。全球暖化也導致裡海漸漸消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然而,隨著河流乾涸、降雨量減少和氣候變暖,這個對自然至關重要的區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縮,在某些地方深度僅為4公尺。目前,海平面每年下降23.3公分,該海域進入緊急狀態,新建水壩和大型水庫不斷增加的取水量也產生了影響。
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未來某一天人類恐怕因為戰爭或氣候變遷滅絕,國外科學家指出,世界不會因此大亂,極大可能會由「章魚」接替人類主宰地球。有研究發現,章魚的智慧、靈巧性和適應力,在動物中脫穎而出,還有成為文明創建者的潛力;科學家們目前只是推測,但章魚的能力的確有科學依據。根據外媒《太陽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庫爾森(Tim Coulson)表示,在地球上章魚是聰明、適應力佳和資源性豐富的生物之一,他說明章魚的高等神經結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是構建文明的關鍵特徵;加上章魚天生的靈巧性,及早被發現會使用石塊建造棲息地,由此可見在未來演化下,章魚很有可能進化如人類。不過庫爾森也點出章魚的最大缺點,牠們的壽命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較短,平均壽命約1.5年至5年,此外牠們的身體還缺乏骨骼結構,都是限制其社會發展的因素。然而庫爾森補充,章魚雖然壽命短但相對成長速度快,身體與心理成熟後繁殖率高,多少能彌補進化的劣勢。許多人會質疑章魚只能在水中生活,但庫爾森推測章魚在環境影響下,可能演化出類似水肺的器官,延長沒有水的生存時間,適應陸地生活,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捕獵陸上動物的方法。庫爾森也解釋為何不是靈長類動物、鳥類或昆蟲接替人類掌管地球,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面臨的威脅類似,在氣候變遷和捕食者壓力下都可能走上滅絕之路;鳥類和昆蟲缺乏靈活性,難以製造工具或進行大規模環境建造。針對章魚最有可能接替人類主宰地球的假設,庫爾森強調目前只是推測,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演化過程受到隨機突變和環境變化影響,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別的物種具備像人類的智慧或強大的適應能力,都是未知數。而這項假設也令許多人們反思,自身與地球的關係,是否對地球生態負責避免發生遭滅絕的那一天。
超萌大腳丫鳥不敵颱風降落 國小師生通報動保處接牠回去喝魚湯
康芮颱風日前襲擊台灣,在各地造成狂風暴雨,外來種鳥類白腹鰹鳥不敵風雨,緊急降落新北市石門國小,師生見其身影搖晃,立刻通報動保處救援,動保員李國良趕抵後,連忙使用毛巾及運輸籠將鰹鳥送回動物之家,並提供魚湯讓牠恢復體力,經充分休息後,已將鳥兒原放回棲息海域。謝弘斌說,白腹鰹鳥主要棲地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成鳥除了腹部及翼下為白色之外,全身大致為暗褐色,牠是以魚蝦類為主食的遠洋性海鳥。鰹鳥捕獵時,非常善於利用本身流線型身軀及狹長有力翅膀和尾部,可以輕易從高空斜向俯衝入海,獵捕水中魚蝦等小型生物成功率很高。而白腹鰹鳥腳丫有蹼,個性溫和、不具攻擊性,外型可愛呆萌,康芮颱風期間不敵風雨,有隻白腹鰹鳥緊急降落在國小的操場草坪上,師生見牠全身溼透、身形搖晃,看起來十分瘦弱,立刻通報動保處救援。而李國良使用毛巾和運輸籠將白腹鰹鳥救援回動物之家檢傷結果並無任何外傷,判定是因為天候不佳難以覓食,腹中饑餓而導致無力飛翔,經動保員提供清潔飲水及鮮魚大餐,安置於運輸籠內充份休息,已經完全恢復體力,近期白腹鰹鳥已原放回棲息海域。新北市動保處呼籲,如發現傷病鳥類,可撥打動保處24小時動物救援專線02-29596353通報派員處理。野生動物保育,需要大家配合,一起加入守護的行列,共同為動物福利盡一份心力。
台南也被入侵!綠鬣蜥大軍逾半「駐紮同一里」 黃偉哲要求農業局徹查
屏東縣近期遭大量繁衍的外來種「綠鬣蜥」大舉入侵,導致農作物幼苗被啃食,令在地農民頭痛不已,不過綠鬣蜥疑似有擴散的情況,台南市也捕獲逾萬隻的綠鬛蜥,只是多達56%的綠鬣蜥都「盤踞在同一里」,引起市議員質疑其中是否另有內情。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下令農業局展開調查,而縣府委外的「獵龍大隊」廠商也提出4點回應了。南台灣綠鬣蜥猖獗,屏東縣府傳出有委外廠商「灌水造假」涉嫌詐領捕獵綠鬣蜥的公帑,遭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裁定收押禁見,有鑑於此,台南市議員周嘉韋昨(11日)在議會質詢時表示,今年市府於上半年共獵捕逾4800隻的綠鬣蜥,但竟有高達2700多隻都在仁德區大甲里被捕獲,數量占全市的56.18%,質疑此事太過巧合,「綠鬣蜥每個月都在大甲里開會員大會?等著被抓嗎?」對此,市長黃偉哲也認為,數據不合常理,要求農業局盡快著手調查,「覺得這跟財政部的(雲端發票)抽獎一樣,老是同樣的人抽到獎。」為何綠鬣蜥大量集中在同一區?南市農業局引述廠商負責人說明4原因,第一、大甲里一側為軍營,捕捉不易,導致繁殖更多;第二、大甲里位於三爺宮溪,本為綠鬣蜥氾濫地;第三、大甲里魚塭及私人土地多,未獲允許無法進入捕捉;第四、高雄市綠鬣蜥氾濫至大甲里,至於當中是否有異狀,農業局將進一步了解。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非法捕獵「穿山甲」遭逮 宜蘭男支付公庫8萬才能緩刑
宜蘭一名張姓男子非法獵捕、宰殺野生動物穿山甲與長鬃山羊,並在臉書社團張貼「售車輪餅,不知道的祕密」等訊息試圖販售,遭警方查獲並起訴,宜蘭地院近日也對此案作出判決。判決書指出,張姓男子為泰雅族山地原住民,明知穿山甲、長鬃山羊分別是經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第二級、第三級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應予保育,除因其族群數量逾越環境容許量且先經地方主管機關許可者外,不得獵捕、宰殺。但張姓男子仍於去年2月及3月間,在宜蘭縣南澳鄉山區穿山甲、長鬃山羊出沒地點放置傳統獵具鋼絲線進行狩獵,並分別於民國112年2月3日0時許、同年3月1日0時許,分別捕獲穿山甲、長鬃山羊各1隻。隨後張姓男子於臉書社團張貼「售車輪餅,不知道的秘密」、「挖洞的」、「峭壁走一回,要的私密」等文字,企圖販售這些保育動物,最終被警方循線查獲。張姓男子在到案後坦承犯罪,並與檢察官達成協商合意,宜蘭地院依此判處他6個月有期徒刑,緩刑2年,條件為須向公庫支付8萬元。本案仍可提出上訴。不過法院也指出,這項判決除非出現以下情況,向是張姓男子在訊問程序結束前撤回協商合意,或檢察官撤回協商請求;張姓男子的協商意願並非出自自由意志;張姓男子所犯的罪不在協商判決的適用範圍內;張姓男子有其他更嚴重的犯罪事實;法院認為應免刑、免訴或不受理案件等情形,否則無法上訴。
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異形》續集在陸上映1天就被投訴!8歲孩被嚇到 家長要求影城賠償
《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是《異形系列》的第七部電影作品,上映以來廣受好評。不過,該片在大陸才上映1天,就有觀眾向影城投訴,稱電影內容嚇到8歲孩子,強烈譴責影城放映兒童不能觀看的影片,並要求影城退票賠償,相關內容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綜合陸媒報導,某電影院的「顧客投訴報備信息」顯示,「8月16日,顧客帶8歲孩子觀看《異形:羅穆路斯》,放映中途,孩子表示觀影不適,害怕。家長強烈譴責影城放映兒童不能觀看的影片,要求影城退票,並賠償。顧客不確定孩子被驚嚇後是否有後遺症,需去醫院進行檢查,並要求影城出具檢查費用。」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多數網友認為這位顧客十分無語,「家長拿孩子當藉口,電影是你自己選的,預告片也有,你不看!電影類型也寫了是科幻片、驚悚片、恐怖片,官方也提示了,你不看!人家電影院逼著你帶孩子去看了嗎?」另一派人則認為,明確電影分級十分必要,「規定12歲以下的孩子禁止觀看就好了!」事實上,《異形:羅穆路斯》官方文宣早已標明「未成年觀眾謹慎選擇觀看」。該電影出品方20世紀影業,8月17日晚間也在官方微博上發文,再次提醒「未成年人請謹慎選擇觀看」。據了解,《異形:羅穆路斯》的時間線設定在1979年第一部《異形》與1986年的續集《異形2》之間,圍繞一群年輕而勇敢的太空殖民者展開,講述他們為逃離外星採礦殖民地的沉悶生活,在探索一座廢棄太空站時,意外遭遇了異形。狹窄幽暗、危機四伏的空間站中,大逃殺的序幕已經被無情拉開,人類再次成為異形生物捕獵的目標。
復育瀕危蘇眉魚 「石斑大王」成功孵化3000尾
俗稱龍王鯛的蘇眉魚在台灣為第二類保育動物,根據台灣珊瑚礁協會過去20多年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總數量不到30尾。被稱為「石斑大王」的戴昆財與屏科大產學合作,12日宣布人工繁殖成功孵化近3000條蘇眉魚苗。保育界樂觀其成,但預估到放流復育至少還要3至5年。蘇眉魚學名波紋唇魚,因雄魚額頭隆起,別名拿破崙魚、龍王鯛,成年魚可超過200公分、重達150公斤,壽命超過30歲,因性情溫馴不畏人,是潛水玩家最愛,台灣在2014年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第二類,禁止捕撈及買賣,2016年曾在綠島發生民宿業者捕獵當地一隻龍王鯛,引發保育界及水域活動愛好者譁然。戴昆財指出,從野生環境來到人工養殖場,是高難度挑戰,他邀請屏科大水產養殖系教授曾美珍共同研究復育與繁殖,團隊在人工環境中模擬野外生長必要條件,在適應新環境後,同時依據飲食習慣找到蘇眉魚最喜歡的食物,並添加有助生殖的營養成分。經過多年探索才終於突破,去年底成功孵化近3000尾魚苗,目前幼魚生長狀況良好,希望每年穩定產出1至2萬尾魚苗,為放流作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帛琉島」,讓大家來看蘇眉魚;不過放流牽涉到政府規畫保護區,作為業者跨出第一步,盼世界看到台灣技術,政府接續支持。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蘇眉魚是海中明星,全世界都在努力復育,台灣努力30多年都沒有成功,今天蘇眉魚繁殖成功,代表保育手頭上有籌碼,但目前繁殖出來的蘇眉魚苗,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如果沒有經過馴化就送去放流,反而成為其他魚種的食物,而且為保證基因多元化,放流也需有許多規畫,蘇眉魚海洋復育可能再走3至5年都不容易成功,但若待其自然復育,可能2、30年都不會成功。
大湖公園綠頭鴨遭柴犬咬死 北市府將通知飼主到案說明
近日有網友發文爆料,表示在北市大湖公園目擊一隻柴犬攻擊綠頭鴨,整起事件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台北市動保處於22日表示,預計24日會通知飼主到案說明。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一名網友在社群網站Dcard上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在北市大湖公園散步之際,發現一隻綁有牽繩的柴犬正在攻擊走道上的綠頭鴨,而飼主雖然在旁邊,但卻對於柴犬的攻擊行為不多加勸阻。整起事件曝光後,在網路上引起不少網友討論。台北市動保處於22日表示,目前已經掌握相關情況,預計將會於24日通知飼主到案說明。動保處表示,就目前影片來看,飼主的行為恐違反動保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2法。據了解,動保法當中明文規定,飼主有義務防止寵物無故侵害他人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若違反可沒入犬隻。而野生動物保育法也名為規定,一般野生動物不得任意捕獵,如有違反,將處新台幣6萬至30萬元罰鍰。
「熊鷹」黑市價格高!屏東原住民捕獵擁大批珍貴羽毛 法官1原因判緩刑
在排灣與魯凱族神話中,「熊鷹」被視為英雄的象徵,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黑市1支叫價高達6萬元,檢警前年在屏東來義山區逮獲陳姓男子違法捕抓熊鷹,並在他家起獲大批珍貴羽毛,案經屏東地院審結後,法官認陳男捕熊鷹是為製作傳統頭飾非販售,因此判緩刑,可上訴。判決書指出,前年警政署保七總隊第八大隊獲報,屏東來義鄉山區有違法獵捕熊鷹情事,專案小組經查訪、蒐證,鎖定1名陳姓男子涉有重嫌,隨後發現他在來義附近山區利用捕獸鋏捕捉熊鷹,並拔取羽毛及利用其他身體部位製作頭飾等飾品。檢警在陳嫌住處查獲熊鷹相關產製品及捕獸鋏等犯罪工具,全案調查後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屏檢偵辦;案經檢方調查後,認陳男捕熊鷹是為製作傳統頭飾非販售,因此建請法院從輕量刑,而法官也聽從檢方建議、採信陳男說詞,因此判陳男緩刑,但須向公庫支6萬元,並接受法治教育2場次,可上訴。據了解,熊鷹學名為赫氏角鷹,是國家級瀕臨絕種保育類一級野生動物,據2021年學者相關研究及報導指出,全台熊鷹數量僅剩不到500對,不僅被原住民視為聖鳥,也是權力象徵。而由於以熊鷹羽毛為頭飾及聘禮是排灣族傳統文化,在熊鷹銳減的情況下,相關飾品跟著水漲船高;據了解,羽毛市場行情從每根1萬元起跳,三角黑斑清晰的鷹羽,特別是第5、6根羽毛,在坊間甚至喊價達5至6萬元,因而成為獵人狩獵的目標。
為吃野味開槍捕獵「瀕危東方白鸛」! 陸男遭判5年3月刑期處23萬元罰金
大陸江蘇4名男子為了「吃野味」,竟結伴使用氣槍捕獵了2隻保育類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近日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起案件,4人最終遭判4年至5年3個月不等的刑期,並處人民幣3萬元到5萬元(約新台幣13.6萬到22.7萬)不等的罰金。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江蘇4名男子楊男、劉男、李男、熊男在去年8月12日下午,為了吃野味,相約外出使用氣槍獵捕野生動物。當時4人在淮安市淮安區蘇嘴鎮章集村奮進的田野間發現4隻白色大鳥,之後熊男便使用氣槍攻擊牠們。當時4人開槍攻擊大鳥後,大鳥嚇得四處逃竄,但他們仍持續開車追逐、射擊,導致其中2隻大鳥喪失行動能力。而當他們準備將被擊落的大鳥裝袋帶走時,被當地居民發現,立刻阻止他們的行為。原先4人還想含糊蒙蔽村民,但在村民的堅持下,4人只好將大鳥留下,駕車逃離現場。當下村民也當場打電話報警,尋求幫助,不過2隻被擊落的大鳥仍在不久後身亡。後續經過南京警察學院鑑定中心調查,發現2隻被獵殺的白色「大鳥」為東方白鸛,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而法院在5日公開開庭審理這起案件,指出4名被告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實施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的行為,已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因此,法庭依法分別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被告人楊男、劉男、李男、熊男有期徒刑4年至5年3個月不等的刑期,並處人民幣3萬元到5萬元不等的罰金。
日本商業捕鯨名單納入「大型長鬚鯨」 官房長官:傳承食文化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周四表示,政府將把大型長鬚鯨加入其商業捕鯨物種名單中。日本退出管理海洋哺乳動物商業捕獵的國際組織5年後,做出了這項決定。路透社報導,日本在2019 年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IWC) 後,於其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恢復了商業捕鯨。本周,日本水產廳就一份水產資源控制政策的修訂草案徵求公眾意見,該草案將允許商業捕撈長鬚鯨。林芳正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繼續促進捕鯨並採取必要的外交措施。他說,「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根據科學證據可持續地加以利用。」 他指的是將可捕撈的範圍擴大到包括長鬚鯨。日本鹿耳島市港邊停靠的捕鯨船。(圖/shutterstock/達志)「在日本,繼承傳統飲食文化也很重要。」水產廳說,去年日本共捕獲了 294 頭小鬚鯨、布氏鯨和 塞鯨,目前商業捕鯨僅限於這三種數量相對較少的鯨類。鯨魚在日本的消費在 1960 年代初期達到頂峰,但隨著其他肉類變得更容易獲得,鯨魚肉並沒有普及化。日本在違法捕鯨的問題已久,而且充滿爭議。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實施了針對商業性捕鯨活動的禁令。然而,日本一直宣稱其捕鯨活動僅限於「科學研究」目的,從而試圖繞開禁令。許多國家和環保組織質疑這一做法,認為日本的「科研捕鯨」實際上是為了繼續商業捕鯨。1987年至2005年期間,日本每年在南極海域捕獲數百頭鯨魚,理由是為了「生物研究」。2014年,國際法院裁定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計畫 「並非科學目的」,要求日本重新審視該項目。2019年,日本正式退出IWC,宣布將恢復商業捕鯨,但限於鄰近日本的海域。這一舉措遭到國際社會廣泛批評。截至目前,日本官方立場是商業和文化理由支持有限捕鯨,但承諾會加強保護措施。然而環保人士擔心這可能加劇對瀕危鯨種的捕獵。日本長期以「科研」名義繼續捕鯨遭到國際質疑和批評,其最新恢復商業捕鯨也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反對。這反映了捕鯨問題牽涉複雜的經濟、文化和環保角力。
影爆點/超級漫畫經典再升級!《屍速列車》、《地獄公使》名導打造重磅怪物名作《寄生獸:灰色部隊》
關於日本漫畫家岩明均的名作《寄生獸》要被翻拍為韓版登上Netflix的消息從傳出之後,原著粉絲們就抱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等待作品推出。前有山崎貴成功影視化的日本版同名電影,時隔10年之後,韓版《寄生獸:灰色部隊》劇集找來《屍速列車》、《屍速列車:感染半島》、《地獄公使》、《靜_E》等作品名導延尚昊執導,身為原著的漫畫迷,擅長驚悚科幻及怪物的延尚昊會如何重新解構這個30多年前的故事,並從視覺和故事都開創出全新的升級概念令人萬分期待。原以為韓版改編會是延續《寄生獸》原版的故事線及人物情節延伸的相關故事,但導演的選擇相當聰明,他不攻日本主線,而是奠基在《寄生獸》的原始設定及概念基礎上,另外拉出一條屬於首爾的獨立故事線,從韓國角度出發,另闢了完全不同的韓國寄生獸戰場。《寄生獸:灰色部隊》全少妮在遭遇意外攻擊,命在旦夕之時被幼蟲入侵。(圖/Netflix提供)原著《寄生獸》是寄生獸米奇寄生腦部失敗,只寄生在男主角泉新一手部,與他和平共存,共同對抗其他寄生生物,找尋彼此生路的故事。韓版《寄生獸:灰色部隊》邀來實力派演員具教煥、李貞賢以及全少妮主演,有別於原著是早在1990年代創作,時間上已經有年代差異的狀況,在《寄生獸:灰色部隊》裡,同樣有要探討的宇宙概念,但導演延尚昊就目前的時代氛圍及概念,做了相當有趣的角色設定及改編。故事的一開始,同樣是突然從天空降下的神秘孢子,從孢子中出現的幼蟲陸續入侵並攻佔人腦,由全少妮飾演的女主角鄭秀仁在遭遇意外攻擊,命在旦夕之時被幼蟲入侵,幼蟲進入鄭秀仁體內之後,才發現宿主身受重傷而且生命垂危,為了拯救秀仁以及自己的性命,導致幼蟲的寄生只攻占了部分大腦區塊,無法完全佔領,成了秀仁隱藏版的第二人格海蒂,與秀仁的主要人格互相無法共通,一天還只能出現15分鐘,是能力相當受限的寄生獸。全少妮在《寄生獸:灰色部隊》中必須對外隱藏半人半獸身份。(圖/Netflix提供)但也因為如此,半人半獸的秀仁與海蒂除了必須彼此適應,還面對了來自外界的巨大威脅。與其他被寄生獸完全佔領的人類不同,秀仁無法見容與人獸兩者之間,導致於必須對外隱藏身份,避免遭到兩邊追殺,甚至被迫與其他寄生生物展開生死決鬥。在為了生存而戰的路上,秀仁必須鼓起勇氣,面對來自李貞賢飾演的崔俊京帶領的怪物特殊捕獵部門「灰色部隊」,及怪物組織「新興教會」兩者的各種調查、捕捉與瘋狂追殺,一路上還加入了具教煥飾演的隊友薛強祐,而海蒂則得以從秀仁身上,看見並學習到所謂人類「人性」的種種,包括信任、懷疑、同理心、共存,以及遭遇各種挫折也不會動搖的善良。身為原著的粉絲,延尚昊也在《寄生獸:灰色部隊》劇集的最後,給了所有《寄生獸》粉一個超大的驚喜彩蛋,那就是菅田將暉飾演的日本調查記者,自報家門時,他自稱是「泉新一」,並對著李貞賢飾演的灰色部隊隊長伸出右手。泉新一是誰?正是《寄生獸》男主角,而他的右手也正是寄生獸「米奇」所寄生的本體。無論之後有沒有續訂第二季,或我們是否能看到兩個寄生獸宇宙的交錯,這個驚人的彩蛋,都給了《寄生獸》資深粉絲們一個超夢幻的結局。李貞賢在《寄生獸:灰色部隊》帶領怪物特殊捕獵部門「灰色部隊」。(圖/Netflix提供)《寄生獸》的原著設定除了藉著寄生與被寄生的設定,探討生存、共存的概念,同時也對人類過度透支地球資源造成的反撲,存在及生命提出了種種哲學提問。《寄生獸:灰色部隊》延續了這個永恆的大哉問,在劇情的一開始就直接拋出人類人口過剩的問題,再藉著看似瘋癲的反社會角色,說出:「讓人類消失就是標準答案。」擴大了討論空間。對人類來說,寄生獸強占並剝奪了人類的生存空間,讓許多人失去生命,但以地球的角度來看,人類或許是最強的寄生蟲,也是地球最大的劫難。長期佔據星球上的所有能源與資產,造成生態失衡、過度消耗與破壞、污染的困境,在作者的幻想中,是否藉由寄生獸以人類為食,本身也無法繁殖的特性,能成為地球得到救贖的解答/解藥?而人類在面對不同的天災與掠奪者時,是否也能產生更多內省,或在資源完全枯竭之前,找出能與地球共生、共存的方式,是《寄生獸》從創作至今,無論出現各種改編版本,都在共同討論的嚴肅課題。《寄生獸:灰色部隊》Netflix熱映中。具教煥在《寄生獸:灰色部隊》飾演男主角,跟全少妮並肩作戰。(圖/Netflix提供)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鯊很大!南非大白鯊成虎鯨美食 120秒現殺取肝「最青」
南非西南部的干斯拜(Gansbaai)漁村,先前出現大批鯊魚慘被開膛剖肚、宛如外科手術般陳屍在海邊,對此,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動態(Marine Dynamics)」的海洋生物學家直指,嫌犯就是前科累累的虎鯨「左舷(Port)」和「右舷(Starboard)」,原來,一向被視為海洋食物鏈的最頂層獵殺者的大白鯊,在虎鯨,又稱為殺人鯨(Orca)眼中,只是食物的一種,而且,大白鯊全身上下只有「新鮮的肝」,才算得上是牠們的美食。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Christiaan Stopforth/Drone Fanatics SA)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非洲海洋科學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近期刊出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一群海洋生物科學家2023年搭船赴南非錫爾島(Seal Island)附近海域時,發現一隻大白鯊浮出海面,接著一條名為右舷的虎鯨現身。這隻虎鯨直接咬住大白鯊的左胸鰭「猛甩大白鯊數下,直到將牠的內臟活活扯出來為止」,整個「現殺」的過程僅僅在120秒內完成。過去科學家認為,虎鯨一般會聯手合作,以「較優雅」的方式先跟大白鯊「玩耍後」再獵殺,通常會耗費2個小時,不過這親睹右舷輕輕鬆鬆在2分鐘內現宰大白鯊,讓科學家震驚到說不話來。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取自「海洋搜尋」研究與保育團體 YouTube)根據直擊整個過程的義大利鯊魚研究中心生態學家密卡瑞利(Primo Micarelli)表示,「看著『右舷』吞食大白鯊的肝臟,這影像讓人難忘」,海洋生態科學家已經知道虎鯨喜愛大白鯊的新鮮肝臟,特別是這兩隻特別活躍的虎鯨、右舷和左舷。左舷和右舷最初於2015年在南非開普敦附近海域現蹤,與其他虎鯨不同的是,左舷和右舷喜歡在海岸附近捕獵,當地人因此時常看到牠們奇特的背鰭。虎鯨是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通常在這些地區獵捕海豚,外界也知道牠們會捕獵體型較小的鯊魚種類,但過去,牠們攻擊大白鯊的行為的相關證據十分有限。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X)左舷和右舷的目標是鯊魚的肝臟,因為肝臟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器官,富含油脂」。右舷現殺大白鯊的畫面曝光,也讓生物學家憂心,因為這種獵殺行為正在蔓延,多項研究所建立的理論也指出,虎鯨有能力傳授狩獵技術,但另一派的學者則認為,右舷和左舷對南非鯊魚群構成的風險,整體來說仍十分有限,「兩頭虎鯨不會就此消滅一個物種」。
罕見!東北豹遭東北虎獵捕 專家:難得的觀察機會
近日,中國吉林省琿春市的春化林場,發生一起罕見的動物捕食事件,一隻東北虎竟襲擊了一隻東北豹。此事件引起社會上廣泛討論。事發現場除了一片狼藉,還有一隻躺在雪地中的東北豹殘骸。事件發生於12月23日上午8點40分左右,當地警方與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等部門,緊急展開調查。經現場勘察足跡和打鬥痕跡確認,這隻成年東北豹於數小時前被東北虎獵殺啃食。東北豹作為東北山區的頂級肉食動物之一,雖然具有強大的捕獵技能,但在與東北虎相遇後,卻在一場生死搏鬥中敗下陣來。專家透過雪地中虎豹搏鬥的痕跡及虎爪印等證據,確認了虎豹相遇的地點和搏鬥的過程。東北豹作為極度瀕危物種,全球種群僅約200隻,被東北虎獵殺實屬罕見。中國大陸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利民表示,這是第一次在中國發現虎捕食豹的罕見自然現象。對於我們的保護研究以及未來東北虎豹保護,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觀察機會。專家透過辨識東北豹身上的花紋,確認其身分。 (圖/取自搜狐)專家通過辨識東北豹身上的花紋,確認了其身份,專屬編號為73號。這隻8歲的東北豹和其母親的詳細記錄都存儲在虎豹監測數據庫中。調查還發現,被害的東北豹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地中被捕食的,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在家園中過於放鬆而讓其失去警惕,成為東北虎的獵物。截至目前,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調查組仍在進行現場勘察,以確認涉事的東北虎身份。
「高原神鳥」慘獵捕烹食 陸男吃一口恐坐10年牢
生活在高原地區擁有「高原神鳥」美稱的黑頸鶴,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僅約1.7萬隻,不過近日四川美姑縣一隻黑頸鶴慘遭村民殺害,竟還烹煮來吃,目前兇手已依法刑事拘留,恐將面臨最重可判10年徒刑。綜合媒體報導指出,四川涼山美姑縣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黑頸鶴遷徙生態學研究所」表示,有一隻綁有追蹤器的黑頸鶴,飛往美姑縣洛俄依甘鄉嘎姑乃拖村,呈現靜止不動的異常狀態,研究員擔心黑頸鶴發生意外,請警方介入調查。在美姑縣公安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組員成立專案小組,經調查成功鎖定涉案嫌疑人吉克某某,在警方訊問下,他承認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黑頸鶴的犯罪事實。他表示,案發當晚回家途中,發現一隻大鳥在河邊休息,便起了捕獵而食的歪念,徒手將大鳥給殺害後,便帶回家烹煮。不過幸好大鳥腳上裝有追蹤器,這才讓研究單位注意到黑頸鶴的異狀。黑頸鶴又被稱為高原鶴,除了分布在中國清藏高原吉雲貴高原外,也有極少數聲在不丹,在藏傳佛教中也被視為是吉祥神聖的象徵,先前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國際鳥類紅皮書把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根據當地法律規定,由於吉克某某因涉嫌危害珍貴、非法捕獵、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併處罰金,情節嚴重者,判處5年至10年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則處已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加州海灘有暗黑海怪屍體 頭頂不明巨鞭「嘴藏透明尖牙」
美國加州的海灘上出現一條「暗黑海怪」,這條海怪屍體不僅全身漆黑、嘴巴影著非常鋒利的透明尖牙,頭上甚至有一根不明條狀物。經專家將檢體分析後確認,該隻怪魚是深海的相模灣鞭冠鮟鱇,這也是加州當地3年來第二度發現同樣物種。美國加州橘郡水晶灣近日發現「黑色怪魚」。(圖/California State Parks - Orange Coast District臉書) 根據《洛杉磯時報》記者坎帕(Andrew J. Campa)在臉書分享的消息,加州橘郡水晶灣(Crystal Cove)再度發現怪異種,水晶灣國立公園的救生員福克勒(Sierra Fockler)在莫羅海灘(Moro Beach)海灘附近散步時發現這條形狀怪異的黑色鮟鱇魚躺在岸上,據國立公園管理方表示,這條雌性的黑色鮟鱇魚恰巧是在13日星期五被發現,因此被認為是不祥徵兆。美國加州橘郡水晶灣近日發現「黑色怪魚」。(圖/翻攝自推特) 坎帕同時引述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高級環境科學家主管霍雷茨科(MichelleHoreczko)的說法,這條雌性黑色鮟鱇魚,從嘴巴到尾鰭約有14英吋長(約35.56公分),雌性鮟鱇魚頭上有一條長長的莖,前端可以發光,用來作為在海底3000英尺(約914.4公尺)處誘捕獵物的誘餌。牠們的牙齒就像尖銳的玻璃碎片,是透明的。牠們的大嘴能夠吸吮和吞嚥和自己身體一樣大的獵物」。霍雷茨科透露,這尾雌性黑色鮟鱇魚被送往位於加州洛杉磯市聖派卓(San Pedro)的AltaSea海洋野外實驗室進行檢查,並將移交給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製作成標本,「這樣標本就能保存下來,供科學研究使用。目前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魚擱淺沙灘,也不清楚為什麼近年來我們這個地方出現兩條這種魚」。霍雷茨科在電郵中還表示,「全球至今為止所蒐集到這種生物的標本,大約只有30隻左右,因此這一次的發現非常具有價值,可能會增加專家對於該物種生活史的了解」。美國加州橘郡水晶灣近日發現「黑色怪魚」。(圖/California State Parks - Orange Coast District臉書)
25歲青年外出打獵竟失蹤 村民發現他遭老虎咬死「身上布滿爪痕左腿疑被吞食」
馬來西亞吉蘭丹州頻頻傳出老虎襲人事件,當地媒體指出,老虎出沒是因為過度伐木所造成,近日當地的原住民部落(Pos Pasik)又發生一起男子打獵失蹤,村民事後動員搜尋,果然在男子設置的狩獵器具500公尺外,發現他的屍體,身上布滿老虎爪痕,左腿還疑似被吃掉,更扯的是,老虎居然在凌晨回到「案發現場」想帶走屍體。馬來西亞25歲原住民青年被老虎咬死,村民發現屍體時,驚見頭部、身體布滿爪痕,左腿疑似遭吞食。(圖/翻攝自馬來西亞中國報網頁)根據多家大馬媒體報導,這名來自巴昔部落的25歲原住民青年,自9月26日外出打獵後就再見他的蹤影,事後部落居民幫忙搜尋,在村莊小山丘上發現他的機車、捕獵工具,還在多處發現老虎腳印。根據《星洲日報》引述原住民村安全發展委員會主席莫沙尼的說法,「10多名村民當天傍晚匆匆趕往現場,沿著老虎腳印尋找,果然在500公尺外發現男子屍體,他的頭部和身體都布滿老虎爪痕,左腿還疑似被吃掉」。莫沙尼還指出,當天晚間9點多,他連同20人輪流在現場看守,等候警方到現場採證,沒想到他們一群人未等到警察抵達卻先等到老虎,這頭老虎大約在凌晨4點重返犯罪現場,當下村民聚在一起製造噪音,同時點鞭炮驅趕老虎。當地警方事後證實這起老虎攻擊民眾的事件,並在接獲報案後,安排員警進入山區帶走死者遺體,送往醫院檢查。根據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的資料顯示,2020年馬來西亞野生老虎數量低於200隻,被列為幾度瀕臨絕種物種,不過近期老虎頻頻襲人,部分媒體指出,老虎會出沒是因為過度伐木活動造成,但吉蘭丹州林業局局長阿都卡林(Abdul Kalim)表示,伐木活動實際上「對老虎有利」,該言論引發各界抨擊,環保組織更批評他「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