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者
」 新冠肺炎 疫苗 疫情 口罩 Omicron疫情升溫…選前之夜染病毒風險增 疾管署籲5症狀戴口罩
近來多重呼吸道疾病流行,加上流感和新冠病毒衝擊,不少民眾都感冒生病,而總統大選將至,各候選人頻頻舉行造勢活動,引來眾多人潮聚集,感染病毒的風險也增加。對此,疾管署便重申戴口罩的5個狀況。疾管署提醒,國際呼吸道感染及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美國4州及西班牙部份地區恢復醫療照護機構口罩令,台灣口罩規定建議和去年8月14日以來均維持不變,「規定戴口罩場域」為醫院、診所及一般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疾管署建議5狀況仍應戴口罩。(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至於「建議戴口罩」有5個特殊情境:1、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2、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3、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4、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5、出入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及精神護理之家)及其他醫療機構(捐血中心、病理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投開票所不像交通工具,屬於人潮擁擠、通風不良情形,所以不會針對選舉、投票活動有專門建議,仍以通則,人潮擁擠通風不良,或本身有免疫力不佳、年長等情況,建議自主戴口罩。其他像是選前之夜等活動,符合第3項狀況,建議應戴口罩。
新冠疫情再升溫!週增515例併發症「創5個月新高」 JN.1占比出爐
疾病管制署今(9日)表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新增51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60例上升;另上週新增4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8例上升。根據近4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63%)為多,其次為JN.1(24%)及BA.2.86(6%)等。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新增51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60例上升,再創近5個月新高,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另上週新增4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8例上升,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表示,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全球COVID-19陽性率處高點,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近4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63%)為多,其次為JN.1(24%)及BA.2.86(6%)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63%)為多,其次為EG.5(26%)及BA.2.86(5%)等。疾管署強調,根據丹麥、荷蘭、美國等國新冠XBB疫苗最新研究,一致顯示接種XBB疫苗能有效預防新冠疾病,保護力高達6至7成;此外,近期國內外疫情升溫,又適逢選舉及農曆春節等聚會活動頻繁,病毒傳播風險上升,尤其此波疫情,過去確診或「舊版」新冠疫苗保護力已嚴重不足,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之民眾在莫德納和Novavax兩種廠牌選擇一種接種,共同防護加一,提升免疫保護力,以免在此波疫情因保護力不足而造成個人健康威脅和醫療負擔。疾管署說明,新冠Novavax XBB.1.5疫苗於今年1月9日起開放12歲以上民眾接種,接種建議如下:一、未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2劑(0.5mL),兩劑間隔4週(28天)以上。二、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不含已接種莫德納XBB.1.5疫苗者):接種1劑(0.5 mL),與前1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疾管署提醒,國際呼吸道感染及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美國4州及西班牙部份地區恢復醫療照護機構口罩令,目前國內口罩規定和建議自去年8月14日以來均維持不變,「規定戴口罩場域」為醫院、診所及一般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請民眾於上述場域室內空間除例外情形外應全程戴口罩,「建議戴口罩」則有以下5種特殊情境,符合之民眾或場域仍建議戴口罩: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五、出入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及精神護理之家)及其他醫療機構(捐血中心、病理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
持續升溫!新冠確診單周增515例「48死」 今起開放12歲以上打疫苗
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指出,上週(1/2-1/8)新增51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2023/12/26-2024/1/1)新增360例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另上週新增4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8例上升。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全球COVID-19陽性率處高點,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 (63%)為多,其次為JN.1 (24%)及BA.2.86 (6%)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63%)為多,其次為EG.5 (26%)及BA.2.86 (5%)等。疾管署說明,新冠Novavax XBB.1.5疫苗於今(2024)年1月9日起開放12歲以上民眾接種,接種建議如下:一、未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2劑(0.5 mL),兩劑間隔4週(28天)以上。二、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不含已接種莫德納XBB.1.5疫苗者):接種1劑(0.5 mL),與前1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疾管署提醒,國際呼吸道感染及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美國4州及西班牙部份地區恢復醫療照護機構口罩令,目前國內口罩規定和建議自去年8月14日以來均維持不變,「規定戴口罩場域」為醫院、診所及一般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請民眾於上述場域室內空間除例外情形外應全程戴口罩,「建議戴口罩」則有以下5種特殊情境,符合之民眾或場域仍建議戴口罩: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五、出入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及精神護理之家)及其他醫療機構(捐血中心、病理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
「天選之人」是你嗎?最新研究:特定基因變異不怕染新冠
最新研究指出,體內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新冠確診卻未發病的機率,確實會比他人高出數倍。這對新冠疫情期間所謂「天選之人」的疑惑,提供了第一份可能的科學解釋。《華盛頓郵報》20日報導,為什麼新冠病毒長期困擾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新研究表明,部分答案在於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發生突變。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9日刊出一份由任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與流行病學部門教授霍倫巴赫(Jill Hollenbach)所率團隊的研究。研究團隊召募了2萬9947名已有優質遺傳數據可用的骨髓捐贈者,他們若確診新冠,要每天以APP追蹤病情及症狀,包括流鼻涕、喉嚨癢、發燒等。受試者每周還要記錄有無快篩、每月記錄有無住院。在為期9個月研究期間,有1428名未接種疫苗者通報驗出病毒陽性,其中136人沒有任何症狀。無症狀者裡有20%的人,體內有一種名為「HLA-B*15:01」的常見HLA變異,有雙份「HLA-B*15:01」者(各從父、母親遺傳到一份),無症狀的機率比別人高8倍以上。研究團隊稱,有HLA變異而無症狀者的T細胞,遇到新冠病毒時會當成以往所遇過的冠狀病毒而啟動對抗機制,從而更易對抗新冠病毒。換言之,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在普通感冒後,就能擁有「超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新冠病毒感染至沒有症狀。不過這項研究的樣本群體高度同質化,所有參與者均為白人,且其中81%是女性或自認屬於女性;目前研究團隊正研究為什麼有些人不僅是無症狀感染者,且從未被感染?正在分析上述群體中約2000個的基因組,試圖找出負責的基因。
照顧兒童!暑假將至疫情升溫 台中29萬兒童可領2劑快篩
暑假將至,各類活動越來越多,新冠肺炎疫情也升溫,台中市長盧秀燕8日宣布,為守護兒童健康,市府自6月12日至7月12日啟動暑期守護兒童健康專案,2至12歲兒童每人可領2劑COVID-19家用快篩,因應各國小將在下周舉辦畢業典禮,畢業生則自今天開始發放,預計共有29萬名兒童受惠。盧秀燕表示,新冠疫情雖降溫,但台灣目前仍在第4波疫情高峰,小朋友抵抗力較為不足,市府啟動暑假守護兒童健康專案,原計畫是12日開始發放給2到12歲兒童每人2劑快篩,但因應下周許多小六學生要畢業了,因此畢業生部分9日就開始發放。盧秀燕說,2到12歲兒童有29萬多人,發放數量龐大,已規畫由不同機關執行,小學、幼兒園由教育局發放,部分孩童沒有讀幼兒園、在家自學也能到戶政機關領;在托兒所2歲以上的兒童會由社會局發放。請大家勤洗手,若確診則要多休息,少到人多的地方。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疫情趨緩,但對健康的威脅並未消失,根據疾管署監測,台中第21周確診數計142名,相比第20周確診數比率下降7.8%,顯示台中市COVID-19疫情稍緩,但全國近期疫情仍處於上升階段。台中市5至11歲第3劑追加劑完成率目前約23.4%,該局鼓勵家長帶符合條件的兒童施打疫苗,也提醒今年尚未接種疫苗者盡速接種。此外,台灣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7日累計確診149例,還有1名4歲男童被家人傳染。曾梓展說,台中目前有13例確診,皆是20到40歲男性個案,彼此沒有關聯,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施打疫苗。盧秀燕表示,猴痘為新興的傳染疾病,市府不只關切,也已做好防範準備,台中市可接種猴痘疫苗的醫療院所數是全國最多,會全力守護市民健康。
5/31起「口罩令」再調整! 剩3大場所維持強制戴口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近期COVID-19疫情雖有升溫,不過「口罩令」再次部分鬆綁。疾管署5月23日宣布,自112年5月31日起,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改為「建議佩戴口罩」。口罩規定再放寬 5指定場所改建議戴口罩口罩配戴規定近日又進行部分調整,原本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等指定場所須依規定配戴口罩,但疾管署宣布,5月31日起,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調整後規定如下: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應依規定全程戴口罩。醫療機構: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以下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搭乘救護車時出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 口罩、定期快篩維持不變不過,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仍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疾管署表示,這是因為近期COVID-19疫情升溫,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且老人福利機構照護者多為重症或死亡之脆弱族群,為保護民眾及機構人員健康才決定維持口罩規定。至於相關規定會維持到什麼時候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何時會鬆綁仍要看疫情。另外,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定期快篩措施,也將延長至今年6月30日止,住民維持每週定期快篩1次,未滿2歲免篩,而有症狀時也可進行快篩,未滿2歲有症狀則採PCR。疾管署強提醒,民眾仍應持續配合戴口罩規定及建議,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疫情升溫 疾管署宣布5/31起「4場所」仍要戴口罩
疾病管制署今(23)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17-5/23)每日平均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10-5/16)之每日平均新增154例上升;因此疾管署今(23)表示,自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另外,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疾病管制署今(5/23)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有升溫現象,又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且老人福利機構照護者,多為感染後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脆弱族群,為保護民眾及機構人員健康,自今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其他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調整後規定如下:一、維持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應依規定全程戴口罩。(一)醫療機構: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二)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護理之家。(三)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二、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除維持原列情境: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以外;調整「搭乘救護車時」及「出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亦為建議戴口罩。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四、上述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疾管署另說明,同時考量近期機構住民篩檢陽性率於1.4%-1.6%間,且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延長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服務對象仍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至今年6月30日止;服務對象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檢驗出陽性需即時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個案,應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工作人員有症狀時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得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提供上述機構使用。疾管署強調,防疫回歸常態後,仍將持續運用確診(併發症)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變異株監測等多元指標掌握疫情變化。也提醒民眾應持續配合戴口罩規定及建議,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2020年成立至今 指揮中心擬5月1日解編
新冠疫情持續平穩,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下午2點將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視察,下午4點由指揮官王必勝召開臨時記者會,預計說明指揮中心解編或降級規畫;據了解,具體時程可能落在5月1日。若指揮中心解編,新冠疫苗、藥物等緊急使用授權(EUA)將隨之退場,屆時如未取得正式藥證,就會正式走入歷史。專家則呼籲,台灣應將新冠防疫目標設定在「零死亡」。指揮中心自2020年1月20日報請行政院核准成立,起初以三級開設;1月23日隨即提升為二級開設,由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同年2月27日再度提升至最高等級、一級開設,後因陳時中投入台北市長選舉,2022年7月18日改由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據了解,指揮中心向行政院建議5月1日起解編,待今天下午會議定案後,就會正式宣布。王必勝日前表示,指揮中心正在盤點最後工作,包括中重症病人的照顧流程、脆弱族群如何取得藥物、防疫物資分配、民眾衛教等。根據藥事法第48之2條,一旦指揮中心解編,現有的新冠疫苗(如高端等)及藥物(如莫納皮拉韋、倍拉維等)EUA將同步失效,須由廠商盡快申請正式藥證,或是主管機關另行訂定EUA終止時間,才能和指揮中心脫鉤。至於目前國內流通的家用快篩試劑EUA,亦會受到指揮中心解編影響。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曾說明,部分快篩試劑EUA到指揮中心解散為止,有些則是授權到今年6月;至於市面上現有流通的快篩試劑產品,在指揮中心解散後,仍可使用到效期結束為止,大多可使用到明年或後年。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認為,指揮中心解編後需持續監控疫情,由於目前已經停止大量篩檢,建議比照國外啟動「廢水監測」,有助於在疫情重新升溫時及早發現;並持續針對住院及重症感染者檢測病毒株,以了解社區內感染情形。詹長權指出,在全面且積極善用有效充足的篩檢試劑、疫苗、抗病毒藥的前提下,應將台灣新冠防疫目標設定在「零死亡」,目前不僅歐美國家,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都已達成;既然已經知道國內染疫死亡的多為慢性病患、未接種疫苗者,務必採取行動,針對該族群積極預防感染、及早治療,國內應該很快就能達成「零死亡」。
大眾運輸口罩禁令今解除 捷運是否要戴口罩「民眾自主決定」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逐步放寬配戴口罩的規定,17日起實施最新一輪的口罩鬆綁政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是否要配戴由民眾自主決定。目前僅剩下在「醫療照顧機構」與「救護車」必須要全程配戴。口罩新制實施時間?17日起,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將不強制佩戴口罩,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也比照辦理。如民眾有特殊情形,則建議民眾自主配戴口罩。什麼樣的特殊情形要配戴口罩?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五)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除上述情形外,室內外場所是否要配戴口罩由民眾自主決定。(圖/指揮中心提供)還有地方必須要配戴口罩嗎?目前僅剩以下兩處地點必須全程強制性配戴口罩:(一)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詳如附件)。(二)救護車。上列地點除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外,皆須全程配戴口罩。至於醫院等醫療機構何時採可以鬆綁口罩政策,指揮中心曾解釋,由於世界多國目前針對醫院都是採取配戴口罩的規定,短期之內,台灣應該不會修改相關規範。(圖/指揮中心提供)
口罩、陪病規範再鬆綁! 「一次看懂新措施」指揮中心曝上路日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口罩規範再鬆綁」,表示如疫情穩定,4月17日起,要求全程戴口罩場所僅剩「醫療照顧機構」及「救護車」,其餘人潮聚集、公共運輸等場所則改為「建議」戴口罩。另有關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的篩檢規範,也將自4月10日起放寬。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新制上路後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一定要戴口罩外,其餘則改建議或恢復民眾自主。而須全程戴口罩場域如下: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礙福利機構;運輸工具則有救護車仍在規範中。但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則納入例外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此外,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時,仍建議民眾戴上口罩。其餘場所及室內空間,改由自主決定。(圖/指揮中心提供)另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規定,則於4月10日放寬,屆時以下措施全部取消:新住院病人及陪病者,於入院當天篩檢急診留觀達24小時及以上之病人與陪病者,得進行1次篩檢住院病人於住院期間,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及實務要求,於病人住院3至5天、定期每週、需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其他經醫師評估有需要等情形進行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同時篩檢方針將調整為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其餘如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12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訪客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因應病人病情說明或病危探視等例外情形的陪探病措施維持不變。
立法院辦新冠肺炎公聽會 醫療公衛專家提疫後政策建議
立委林為洲、溫玉霞、立法院厚生會和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今(13)日共同主辦「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並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以及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會立委要求行政部門須採納專家學者意見,檢討評估相關政策,以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新冠肺炎對國人健康危害逐漸降低,但病毒的傳播力與重症、住院率還是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公聽會今日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以及基層確診醫療制度等議題進行討論,並由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代表將專家建議帶回進行政策討論和研議。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黃景泰表示,患者症狀需要進行嚴重度分級,進而針對不同嚴重度的患者進行相對應醫療處置。他說,在預防重症上,除了接種疫苗外,最重要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藉此降低高危險族群發生重症或病程延長的可能性,建議放寬高危險因子定義,例如下修年齡規定及納入更多相關共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死亡率至今仍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政府應參考國外最新研究文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判定範圍,包含納入年齡大於60歲、小於64歲,以及BMI大於25、小於30,現在或曾經吸菸者、未及時接種疫苗者,以及高血壓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國外抗病毒藥物實際使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後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也應該被視為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之一。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美國肥胖定義為BMI≧25,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納入肥胖,台灣參考美國CDC,同樣納入肥胖作為新冠重症風險因子,但建議至少將現有的重症風險因子BMI≧30下修至27。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認為,疫苗接種很重要外,早期給予抗病毒藥品可以降低長新冠風險。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則期盼,針對確診死亡案例的給藥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研究,釐清確診死亡與給藥時程的關聯性。溫玉霞建議,因應60歲以上高死亡率,應研擬放寬60-64歲使用,依專家建議將高血壓、BMI≧25均列入高風險族群。與會的立委黃秀芳也要求,新冠病毒流感化後,要確保藥物準備量充足,藥品的公費和自費應有明確機制。針對公聽會與會專家建議和委員的要求,會議主席林為洲要求行政部門納入相關政策檢討評估,以利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
室內口罩禁令本日解除 「4情況」仍建議配戴口罩
由於本土疫情持續降溫,室內口罩禁令也即將於今(20)日解封,未來僅剩醫療、長照與高鐵台鐵大眾運輸場所需要強制佩戴口罩外,也有部分情形仍建議要配戴口罩。《CTWANT》也整理相關問題,方便民眾快速的理解相關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曾表示,自20日起,室內是否佩戴口罩將分成「全程佩戴」、「建議佩戴」、「民眾自主決定」等3種等級。就目前而言,絕大部分的室內場所均解封,唯獨醫院、長照中心、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環境仍維持「全程佩戴」的情形。而各級學校、幼稚園、補習班、托育中心則是要等到6日才會適用新制。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20日起以下指定場所仍「全程戴口罩」:1.醫療機構: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2.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或護理之家。3.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4.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團體家屋。5.榮譽國民之家。6.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安置教養機構。7.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住宿式。8.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鐵路、捷運、纜車、公路客運、市區公車及計程車、空運及海運(以上包含運具及場站)、救護車及復康巴士。如民眾有以下情形,仍建議配戴口罩:1.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2.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3.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4.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教育單位解禁詳情: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及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而校車、幼兒園專用車、健康養老中心的接駁車等,均比照醫療照護機構與公共運輸等相關規定,全程強制佩戴口罩。除上述場地外,其餘室內場所、空間,均由民眾自主決定配戴口罩。而如百貨公司、演唱、大型公開活動(演唱會)的現場,則由主辦單位決定,民眾有配合之義務。除此之外,先前針對電梯、校車等室內封閉空間是否要配戴口罩。指揮中心曾表示,電梯符合「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之情形,建議配戴口罩。
室內口罩禁令明解封!相關QA一次看 醫運捷運高鐵「還是要配戴」
由於本土疫情持續降溫,室內口罩禁令也即將於明(20)日解封,未來只剩下醫療、長照與高鐵台鐵大眾運輸場所需要強制佩戴口罩。而《CTWANT》也整理相關問題,方便民眾快速的理解相關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曾表示,自20日起,室內是否佩戴口罩將分成「全程佩戴」、「建議佩戴」、「民眾自主決定」等3種等級,而絕大部分的室內場所均解封,但唯獨醫院、長照中心、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環境,仍維持「全程佩戴」的情形。而各級學校、幼稚園、補習班、托育中心則是要等到6日才會適用新制。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日起,以下指定場所「全程戴口罩」:1.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詳如附件)。2.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詳如附件)。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以下情形仍建議配戴口罩:1.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2.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3.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4.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教育單位解禁詳情: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及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除上述場地外,其餘室內場所、空間,均由民眾自主決定配戴口罩。而如百貨公司、演唱、大型公開活動的現場,則由主辦單位決定,民眾有配合之義務。除此之外,先前針對電梯、校車等室內封閉空間是否要配戴口罩。指揮中心曾表示,電梯符合「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之情形,建議配戴口罩。而校車、幼兒園專用車、健康養老中心的接駁車等,均比照醫療照護機構與公共運輸等相關規定,全程強制佩戴口罩。
SOGO開百貨業第一槍 宣布20日起「不強制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醫療量能充足,且已進行跨部會溝通研議,經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起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隨著防疫措施鬆綁,遠東SOGO百貨今(18日)也開出百貨業第一槍,宣布自20日開始,將不再要求消費者強制佩戴口罩。遠東SOGO表示,自2月20日起,消費者來店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但為配合防疫規定並保障消費者及員工,除本公司餐飲部門人員依規定配戴口罩,其餘於第一線提供服務之同仁,因處人潮聚集之處,仍建議持續配戴口罩,保障員工及消費者之安心安全。根據指揮中心規劃,自20日開始,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但醫療照護機構如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以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如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等,仍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指揮中心指出,有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及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指揮中心建議,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最好還是戴上口罩,並籲請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2/20全民室內脫口罩! 剩2類8場所要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醫療量能充足,且已進行跨部會溝通研議,經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實施以下室內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相關說明如下:一、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一)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詳如附件)。(二)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詳如附件)。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二、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四、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指揮中心指出,有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及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指揮中心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死亡率現升溫跡象 專家:疫苗保護力逐漸歸零
國內追加劑覆蓋率於6月28日突破7成,截至17日已有73.6%民眾完成施打。專家指出,原以為在面對BA.5流行時應該僅有感染會有上升趨勢,但國內死亡率近期仍有升溫跡象,近3周從每百萬人1.93升至2.29。若不繼續接種,疫苗的保護力將逐漸歸零,如今拯救這些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對於容易住院被感染,以及容易變成中重症的群族,鼓勵他們趕緊施打次世代疫苗或第4劑。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在追加劑已達70%以上情況下,原以為在面對BA.5流行時應該僅有感染會有上升趨勢,中重症仍應受到保護,不至於有上升趨勢,但目前台灣中重症及死亡監視結果並非如此。死亡率在近3周都單日平均死亡率為每百萬人1.93、2.20、2.29,呈上升趨勢。另近3周重症率亦從每百萬人2.53升至2.91。以年齡區分,即使是小於50歲的年輕族群,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低,但仍有微幅上升趨勢,從9月25日~10月1日當周的每百萬人0.17,升至10月9日~10月15日當周的0.18;50~64歲年齡層死亡率明顯上升,從每百萬人0.92升至1.27;65歲以上族群則從每百萬人9.44升至11.02。陳秀熙表示,根據流行病學證據來看,國內死亡率在5、6月達到高峰,部分未完整接種疫苗者也在當時不幸犧牲。隨著7月底疫情開始下降,死亡率在8月份也跟著下降。追加劑對中重症的保護力起初還能維持在50%以上,但隨著時間來到8月中,保護力就降到40%,9月底只剩30%。由於台灣為危險族群最先施打疫苗,其疫苗保護力失效地也比較快,陳秀熙建議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避免感染後造成中重症甚至是死亡。他也推測,若不繼續接種疫苗,保護力就會慢慢歸零。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根據疾病進展模型推估,在次世代疫苗涵蓋率達80%時,每日死亡率可以從每百萬分之2.3下降至每百萬分之0.87。造成下降的原因,除了次世代疫苗本身可以保護因其他病因住院而感染後的死亡,也可以保護因新冠肺炎進展所造成的死亡。對於保護力逐漸歸零一事,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這周病例數下降幅度更大,疫情已連續2周下降,若趨勢不變,就是在脫離高原期。我們很多民眾打3劑超過5、6個月是的確的,因此才開放18歲以上接種次世代疫苗,每天大概5、6萬人左右,呼籲民眾可以接種,增加保護力。
Nike大清倉2/匯損、折扣雙殺侵蝕毛利率 「這關鍵」打到骨折都不虧
美元強勢升息,運動品牌大廠Nike等將淪匯損受害者?台廠業內人士向CTWANT透露,就算有庫存過高、匯損過大及大打折扣讓利等不利因素內外夾擊,「品牌端向製鞋廠的進貨成本都只有售價約1~2成,成本低、利潤高,即便打到骨折又有匯損,要出現虧損仍不容易。」2020年,Nike受到疫情影響,營收明顯下滑,但受到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於2021年5月中宣布完整接種疫苗者戶外可免戴口罩,並鼓勵運動,帶動一波運動鞋、衣買氣,使得Nike去年營收創新高,來到了445億美元,增長了19%。據調查,2020年北美地區一個人平均買4.3雙鞋,2021時平均消費5.3雙。一名製鞋工廠業者就指出,去年5月後美國人一窩蜂到戶外健行,女生瘋狂買室內運動鞋在家做瑜珈,本來去年3月還壟罩在疫情陰霾,看不到未來沒人敢下單,鞋廠只剩零星作業,大多都在放無薪假,沒想到5月一開放,所有運動風潮都起來,突然間7月訂單就滿了。去年5月美國CDC宣布完整接種疫苗者戶外可免戴口罩,並鼓勵運動下,讓低迷一年多的運動用品市場從谷底反彈。(圖/中新社)這波買氣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甚至因為塞港關係補貨不及,架上商品呈現供不應求熱況。Nike公布今年第一財季(截至8月31日)營收年增4%,為127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22.7億美元。據財報顯示,Nike最大市場北美區營收年增13%,達55億美元;不過,因中國多個城市的抗疫封控影響門店客流量,Nike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收年減16%,為17億美元。此外,Nike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北美以外的地方,Nike和其他美國跨國企業一樣,正面臨強勢美元帶來的衝擊造成匯損,使得第一財季毛利率下滑220個基點,跌至44.3%,不及分析師預估的45.4%;淨利年減20%,為14.7億美元。Nike也將美元飆升對其全年營收造成的衝擊預測提高1倍,達到40億美元。美元正以近20年來最強勁的速度升值,讓Nike首席財務官弗蘭德(Matthew Friend)在月前財報電話會議上坦言,過去90天來自匯率的阻力大增。雖受匯損、庫存雙高衝擊,但市場人士吐潮說,「運動鞋品牌要出現虧損沒那麼容易!」因為進貨成本幾乎是售價約1~2成,早就贏在起跑點。製鞋廠去年初因疫情影響訂單寥寥無幾,5月美國消費市場力道回升後狂拉貨,好不容易訂單來了,卻碰到越南工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開工。(圖/報系資料庫)
國門即將鬆綁「0+7」 20國入境資訊一次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國門即將鬆綁為「0+7」,實施時間未定,預計在10月13日上路,讓許多國人都相當期待。《CTWant》也整理出國人常造訪旅遊的國家及地區的入境及簽證最新資訊,提供讀者參考。1.日本:9月14日起,開放住在台灣且擁有台灣籍的民眾,可申請短期停留(90天以內)電子簽證入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宣布,10月11日起,開放自由行旅客入境,免簽證。2.韓國:原本預計實施至 8 月底的「免簽證入境」措施延長至10月底,台灣旅客於出發前72小時,取得K-ETA電子旅行許可即享免簽,不論是否接種疫苗,入境皆免隔離。雖不需持PCR陰性檢測報告,但落地需進行PCR採檢。以仁川機場例,篩檢費用為8萬韓元,抵達後可先線上預約時段進行採檢。3.泰國: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台北)8月1日起,取消觀光簽證預約制,台灣旅客入境泰國,事先須申請簽證或抵達機場辦理落地簽。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不需要出示陰性證明,也不需要接受到達檢測。只需提供疫苗接種證明,入境後可自由前往泰國境內;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只要出示旅行前72小時內的RT-PCR檢測陰性證明,即視為與已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相同,抵達後持有效護照,則可入境自由前往泰國任何地方,不需額外隔離。4.新加坡: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上機前及抵境時,出示英文版疫苗施打證明,不須進行入境檢測亦不需隔離,即可自由活動;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須取得登機前2天內的核酸檢測(PCR)或快篩(ART)陰性檢測報告,可能被要求在抵星前購買至少3萬元星幣保額的COVID-19旅遊保險。5.馬來西亞:台灣旅客入境馬國享30天免簽,但出國文件需準備護照、接種馬國認可的疫苗疫苗證明(接種3劑)、停留期間行程證明、財力證明(100美元或等值貨幣)以備抽查。6.越南:入境越南不論有無接種疫苗,皆不須隔離,不須要登機前72小時PCR檢測或24小時內快篩的報告。但不論是因何種目的赴越南(留學、商務、觀光),都須事先申請簽證,且入境後仍須自主健康管理10天。7.菲律賓: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不需要再採檢、不用再隔離,只需提供出發前14天以上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接種2劑),抵達菲律賓前3天註冊「One Health Pass」,並於出發前24小時內完成填寫電子健康申請表(eHDC)。8.印尼:自4月起開放,僅限觀光事由以「落地簽證」的方式,入境9座國際機場,雅加達國際機場(CGK)、峇里島國際機場(DPS)、北蘇門答臘機場(KNO)、泗水朱安達國際機場(SUB)、南蘇拉威西哈山努定機場(UPG)、北蘇拉威西萬鴉老機場(MDC)、日惹機場(YIA)、廖內群島巴淡島國際機場(BTH)、及西努沙登加拉機場(LOP)。旅客須出示出發前14天以上疫苗接種證明,已完成接種兩劑或三劑疫苗的旅客入境免隔離;未接種、接種一劑疫苗旅客入境後須隔離,另於第4天進行PCR採檢。9.柬埔寨:自7月11日起,入境旅客無須再出示入境前72小時內核酸檢測(PCR)陰性證明。已完成接種兩劑旅客,無須接受快速檢測(rapid test);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須於入境時接受快速檢測。10.香港:入境香港需辦理簽證,或持台胞證入境。自8月12日起,縮短台灣入境香港隔離期,7天酒店隔離改為「3+4」,3日酒店檢疫加4日家居隔離。旅客須出示疫苗接種紀錄、起飛前48小時PCR陰性報告,以及預訂香港防疫旅館確認書。台灣居民預辦入境登記須知11.馬爾地夫:自3月13日起,入境馬爾地夫無須提供PCR檢測陰性證明(含未施打疫苗旅客),入境後亦無須隔離。但旅客入境前96小時內,需填寫旅客聲明表 (Traveller Declaration)。12.阿聯酋:台灣旅客前往阿聯酋前,須透過杜拜移民局(GDRFA-D)網站申請觀光簽證或訪問簽證,觀光簽證可停留30天,可延期;訪問簽證亦可停留30天,但不可延期。自2月26日起,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須出示WHO或阿聯酋核准的疫苗接種紀錄;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出示48小時內PCR陰性報告,入境後無須檢疫或隔離。13.澳洲:台灣旅客事前可透過「AustraliaETA」手機程式申請澳洲電子簽證(ETA)。自7月6起,解除國際旅客入境須完整接種疫苗限制,入境旅客亦無須填報「數位旅客申報」及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持簽證但未接種疫苗者,不再需要申請旅行豁免,但搭乘國際班機,機上仍須強制佩戴口罩。14.紐西蘭:台灣旅客入境前先付費申請電子簽證(NZeTA),入境無須提供疫苗接種證明及陰性檢測證明。15.歐盟多國:歐盟於6月18日,正式將台灣納入安全旅遊名單,成員國取消對台灣非必要旅遊的入境限制,對台灣開放觀光。持台灣護照入境免簽,但部分國家如法國、西班牙要求旅客需提供歐盟認證疫苗完整接種證明;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旅客,需提供登機前72小時內的PCR報告,或48小時內抗原快篩快篩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及簽證須知16.瑞士:2月17日起,取消進入瑞士時在邊境實施的檢疫措施,不再需要出示任何疫苗接種證書、康復證明、陰性篩檢或入境表格。17.英國:英國自3月18日起,持台灣護照入境免簽。18.美國:台灣旅客須在事前申請美國簽證或旅行授權許可(ESTA),入境無須提供PCR陰性檢測報告,但須在搭機前出示滿14天或以上接種疫苗英文版證明(至少兩劑)。19.美國關島:持台灣護照入境免簽(45天內),須完整接種美國FDA或WHO核准的疫苗並出示證明。入境美國關島規範20.加拿大:加拿大自9月7日起,開放已施打完整兩劑疫苗的國際旅客入境,持台灣護照入境享有停留期限最長6個月的非工作性質免簽。入境雖不用提供PCR陰性證明,但會於機場內隨機PCR抽檢,須提供滿14天完整接種疫苗(至少兩劑)英文版證明,於搭機前72小時內下載「ArriveCAN」應用程式,填寫疫苗接種資料並上傳證明。相關資訊請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病毒再起2/確診後「4天到2個月」都可能喪命 家長膽戰心驚!但解方只有這一帖
兒童染疫格外令人揪心,有1歲女童發病短短4天就猝逝,卻也有3歲男童確診2個多月後才發生MIS-C,同樣有性命危險。專家表示,面對難以預料的病毒攻擊與免疫反應,研究顯示接種疫苗的確能降低9成以上重症風險,建議開學前趕緊接種疫苗,較能確保孩子健康。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8/22,12歲以下兒童重症已累計184例,包含112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27例腦炎、22例肺炎、10例哮吼、敗血症與共病各3例、1例心肌炎,其中28例死亡。8/22更有一位1歲女童從出現感冒症狀到昏迷猝死,僅短短4天,檢驗後才發現陽性確診,而更多的重症案例是MIS-C,曾有一名3歲男童5月中確診,8月初才發生MIS-C,間隔時間長達80天!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顏培如表示,目前推測MIS-C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造成身體多個器官的損傷,嚴重時可能造成心肌功能受損,包括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甚至會導致低血壓或休克,最常發生在感染後2~6周,但也有時間拉得相當長的例子,就如同上述男童。顏培如提醒,如果孩子曾經確診,又再度發燒3天以上,且有出疹、眼睛紅、腹瀉、嘔吐、腹痛、頭暈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以釐清是否發生MIS-C。MIS-C幾乎無法預防,但研究顯示打過疫苗的孩童發生率明顯較低,因此不少專家都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示意圖/非當事人,黃耀徵攝)根據指揮中心資料,112名發生MIS-C的孩童,不到半數有接種疫苗,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根據丹麥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可降低9成以上MIS-C的發生率。邱政洵說,丹麥的一份報告顯示,在Delta變異株疫情期間,有接種疫苗的孩童染疫後,每1萬人僅1人併發MIS-C,沒接種疫苗者則是每3400人就有1人。Omicron變異株期間,丹麥再次調查,每100萬名確診兒童中,有打疫苗者僅3.7人併發MIS-C、沒打疫苗者多達35人,證實疫苗保護力高達90%。截至8/20,我國滿6個月至4歲幼兒第1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18.9%,第2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0.2%。5-11歲兒童第1劑疫苗接種率為77.7%,第2劑疫苗為76.6%。
新冠變種病毒BA.5來襲 醫師提醒「聲音沙啞」恐是感染前兆
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毒不斷變異,最新的BA.5也入侵台灣。日前醫師黃軒就在臉書專頁分享,英國研究發現除了「喉嚨痛」,是Omicron最常見的症狀,接下來就是「聲音沙啞」,可能也是Omicron的主要症狀之一。醫師黃軒17日上午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Dr. Ooi Hean」中發文提醒民眾,「BA.5來,請注意這聲音」,很多人得了Omicron,以為會以發燒,咳嗽、失去嗅覺和味覺症狀為主,其實在Omicron病毒感染,這些症狀愈來愈少了,當然少部分的人,還是會有的。醫師黃軒分享「聲音沙啞」有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圖/翻攝自黃軒醫師Dr. Ooi Hean)他指出,綜合英國醫學期刊資料顯示,英國研究人員收集了63002確診Omicron的病人數據,分析了這些人的症狀,發現除了「喉嚨痛」,是Omicron病毒感染一最常見的症狀,接下來就是「聲音沙啞」,可能也是Omicron 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之一。而且沙啞聲音,不只是沙啞,大家都以為聲音沙啞,就是失去聲音才算,但其實,沙啞的聲音聽起來因人而異,聲音可能會變得更加刺耳、更粗糙、更低沉、一時叫不出聲音、聲音一時之間,變輕柔細語、無法大聲說話、大笑起來,也一直沒有什聲音發出來、高音分裂或唱不出歌、一直在用力發聲、忽然不太説話了。這些「任何音調行為,忽然改變了」,都是沙啞聲音的前兆或症狀,在Omicron流行期間,非常重要,因為有可能是感染到BA.5病毒的症狀之一。研究人員也發現這些沙啞的聲音,在接種疫苗或未接種疫苗者身上,都是一樣的,發燒、咳嗽、失去嗅覺和味覺,在Omicron病毒的感染者身上很少見,較常見在之前的Delta 上。黃軒補充,Omicron症狀維持天數比較短,約6.87天,之前Delta的症狀持續約8.89天,且接種2次或3次以上的疫苗,在Omicron病毒肆虐期間,可以減少住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