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3C
」 3C 視力 近視 3C產品浪子吳大維敗在四歲娃手上!女兒一句話走心:我命都可以給她
58歲吳大維難得公開露面,他今(12日)出席《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茶敘,聊到四歲的女兒,老來得女的他,很享受帶娃樂趣,提到女兒可愛得人疼,很會看人說話,若他做了什麼事不順女兒意思,女兒就會故意說自己更喜歡媽媽,「我會吃醋,真的很傷我的心」。有女萬事足的他,說可以為了女兒在所不辭,命都可以給她,但求生欲很強的他,立刻補充:「老婆是最愛,女兒是第二。」問及是否有生二胎的規劃,他連忙表示,「要問老闆娘。」主要覺得老婆懷胎生育太辛苦,老婆年紀約30歲,有一次夫妻出門,竟有人說「吳先生帶女兒出來吃飯」,他向人展示女兒照片,則被說「孫女好可愛」,讓他哭笑不得。教養總是父母最難的課題,他最重視「禮貌」,從女兒一歲開始,就教她要把「請、謝謝」掛在嘴邊,而現在小孩早早接觸3C,他雖不想,但當女兒喊了一百次媽媽,就會沒原則了,大呼:「我們被3C打敗!」胡瑋杰、曾少宗、張詩盈、夏于喬、是元介、吳大維出席《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茶敘。(圖/楊澍攝)
3C產品進入校園 國高中視力不良率攀升
新北市112學年度學生視力不良率,國小生不到5成,但國中生卻突破7成,普通及綜合高中女學生更逾8成,年齡愈長、視力不良率愈高。教育局解釋,不良率愈來愈高為全國一致性趨勢,主因升學壓力及接觸3C頻繁。議員則促市府要鼓勵學校採取適當的休息,給孩子足夠的放鬆時間。據統計,新北市2023年共有20萬8971名國小學童,接受視力檢查比率為99.4%,其中男學生的視力不良率46.38%、女學生47.04%,合計平均為46.7%,視力不良比例皆不到5成,但國中階段,視力不良率急速攀升近3成,平均視力不良率飆漲到74.83%。高中階段平均值則微幅上升到78.95%,普通科及綜合高中男女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都高於平均值,其中女學生更突破8成,達到83.91%,而職業學群學生則是比平均略低,職業學群男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還比國中整體平均略降0.47%。學生視力不良率隨學年愈高急速攀升,教育局分析,國高中階段因升學壓力及接觸3C產品頻繁等因素,導致視力受影響程度更高,但視力不良率愈來愈高為全國一致性趨勢。教育局強調,新北市112學年度各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率均較前1學年度下降,且高中職學生視力不良率低於全國平均81.68%,各校也全面落實「高度近視高危險群個案管理」及各項護眼措施。民眾黨議員陳世軒表示,教育局及老師在學校課堂應做更多呼籲,甚至與家長接觸時,多加宣導相關觀念,也希望在暑假時,多安排戶外課程給孩子,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民進黨議員張維倩認為,視力一直是學生最大問題,雖然教育局、衛生局針對視力保護都有宣導,但看起來成效不彰,歸咎其原因,主要是學習時使用很多3C產品及學校使用大螢幕,對眼睛有較大刺激。張維倩說,要鼓勵學校採取適當的休息,給孩子足夠的放鬆時間,眼睛保健是一輩子的事,未來除了結合衛生局及教育局督促學校外,也希望結合驗光師公會等民間團體,深入宣導眼睛保健的重要性跟方法。
小一生視力檢查…家長看名單崩潰「幾乎全班淪陷」 原因曝光:很正常
現代人使用3C電子產品過度導致近視,兒童的數量也逐年攀升。有家長近日收到小一孩子做視力檢查的結果,需要去看眼科追蹤,沒想到幾乎全班淪陷,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結果。原PO在臉書《小一聯盟》大喊:「夭夭夭…………夭壽喔~~~」,透露孩子班上昨(24日)做視力檢查,老師在群組公布視力不及格名單,宣導家長找時間去眼科追蹤,並繳交回條。原PO解釋,家中孩子現在已經在點散瞳,本來就會定時追蹤,但一部分原因是爸媽都高度近視,也有高度散光,因此多少都有遺傳,只是全班的檢查結果讓他跌破眼鏡,看了名單發現幾乎全班淪陷,每個學生都有近視的問題,忍不住想問:「台灣的孩子是怎麼了…」。家長發現,小孩全班幾乎都有近視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消息一出,引來其他網友討論,「過早接觸3C產品,城市中放眼望去根本沒有什麼地方10公尺內沒有東西眼球一直處於緊繃,加上戶外活動太少」、「現在是電視和3C時代不近視都難」、「小孩的眼睛和牙齒,真的很花心思」、「遺傳真的佔很大一部份」、「只有我覺得很正常嗎?不論是面對課本、作業、3C產品,用眼時間過長,戶外活動時間少之又少,大量用眼不近視也難」。另外,也有許多家長崩潰求救:「我兒子裸視0.3,暈倒」、「我們小一就300,散光就200了呢」、「我女兒班上只有3、4個合格,文明病了,這環境不近視很難」、「很神奇,幼兒園大班測量視力還沒問題,進小一後量視力只剩0.6、0.7,一個暑假在正音班就近視了」。
看短影音對大腦有3影響 專家建議家長:別讓小孩看
現在有些小孩不滑手機就坐不住,而職能治療師黃暐恬提醒,盡量別讓小孩看短影音,因為「大腦在偷懶」會影響注意力,更會影響小孩閱讀文章的能力,家長除了留意小孩看的內容,也要訓練小孩控制時間。黃暐恬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短影音悄悄流行,對小孩有殺傷力,大人在休閒時看短影音,讓大腦偷懶,而小孩也是如此,一般小孩的持續注意力,年齡乘三就是分鐘數,3歲小孩是9分鐘,5歲15分鐘,但短影音都是1分鐘,會讓小孩很難維持注意力。一般小孩的持續注意力,是年齡乘三等於分鐘數。(圖/翻攝YouTube頻道醫師好辣)黃暐恬說,短影音強度高,因為要譁眾取寵抓孩子專注力,如果小孩看無聊的課本,那就很難維持注意力,也會讓他們受到環境中其他「強度更強」的事物影響,導致容易分心。黃暐恬說,如果看長影片要自己抓重點,但短影音不用,這樣會讓小孩閱讀文章的能力變差,學業成績也會退步。黃暐恬建議,3到4歲以上的小孩,一天接觸3C的時間應少於30分鐘,大一點可以在周末增加30分鐘到1小時,「我覺得短影音盡量不要看,有些內容真的很不OK。」如果真的要看也要規定看個5到10分鐘,如果偷看也要減少時間做為懲罰。
孩子鬧「收假症候群」不想上學! 親職專家傳授收心3對策
「媽媽我不想上學!」清明假期出遊後,不少孩子無法調適作息及心情,以致不想上學、無理取鬧,也就是俗稱的「收假症候群」,讓家長好煩惱。除了孩子情緒難照顧,假期結束往往也是傳染病的高峰期,尤其流感、腺病毒、腸病毒及新冠等4大病毒正流行,免疫力低的孩子首當其衝。親職專家張旭鎧「阿鎧老師」提出3個收心打掃訣竅,讓孩子健康收假、快樂上學。假期結束迎傳染病高峰 收心清潔一次到位收假症候群不容小覷,擁有25年臨床經驗的阿鎧老師提出三大收心對策,建議家長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避免極端的作息落差,降低孩子在收假重返校園時的焦慮不安。收心對策一:固定作息 避免出現極端落差感孩子會出現收假症候群,正與作息落差有關,放假期間建議讓孩子也有一套固定作息,減少與日常作息的落差,像是盡量保持固定的起床與就寢時間、適當地帶孩子出門走走消耗體力、避免過度接觸3C產品等,都能讓孩子在收假時,生理作息與心理狀態快速調整回來。收心對策二:好好談心 爸媽別總繞著成績打轉你有多久沒跟孩子好好談心?平時放學後,話題常常跟學校有關,問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考試成績如何?但常常一放假就沒有話題了!這不只影響親子關係,更讓孩子生活枯燥乏味,漸漸失去與父母交談的意願。放假期間爸媽應趁機與孩子加深連結,跟孩子聊聊天,聊聊今天的新聞、天氣、三餐吃什麼,或是周遭發生什麼趣事,甚至接下來期望的學校生活,這些舉動都可以提升親子親密度。收心對策三:養成「親子打掃」收心儀式感不論假期出遊與否,都應該找時間幫孩子來個「收心儀式」,阿鎧老師表示,近年發現「親子打掃」其實就是很棒的收心操,因為打掃不僅是收心,更是健康的基礎,尤其假期後傳染病好發,打掃居家空間也能降低感染風險,讓孩子健康快樂上學去!「親子打掃」儀式感計畫 打敗收假症候群阿鎧老師表示,親子打掃不只建立收假儀式感,更能清除不小心帶回家的病菌,甚至提升孩子專注力。曾有家長發現孩子回到學校後學習變得不專心,以為是孩子放假玩太久手機導致,後來才意識到其實是過敏反應,讓孩子不舒適或是睡眠品質不佳。他建議家長能與孩子一起制定打掃目標,讓孩子先動手打掃自己的區域,再陪伴孩子一起打掃公共區域;此外,也可以透過遊戲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參與打掃的接納度,如:孩子玩遙控汽車時,學習讓汽車跟著掃地機器人走,能夠使孩子慢慢有參與感,同時可以簡單地訓練孩子的責任感,建立維持環境整潔的好習慣。專家最後提醒,正確打掃很重要,親子一起打掃也要慎選工具,容易使用、避免二次汙染是兩大挑選關鍵,一方面讓孩子輕鬆參與打掃,另一方面避免孩子打掃過程反而接觸病原。與孩子一起進行深度居家清潔,徹底掃去收假的焦慮及憂鬱,建立收假儀式感,也能培養親子關係。
禁止女兒用3C仍近視 王以路一看檢查結果崩潰:我哪裡沒做好?
藝人王以路出道多年,是各大談話節目的熟面孔,在2015年結婚後,育有1個女兒,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不料,她最近收到8歲女兒的視力測驗結果,得知有一眼近視,讓令她難以置信,明明再三避免孩子接觸3C電子產品,卻還是如此,崩潰表示:「我到底哪裡沒有做好?」王以路在臉書透露,女兒一隻眼近視,都有定期檢查,上次沒問題,這次就出事了,可以看到3月13日做的視力檢查,正常應該要1.0,但右眼顯示為0.6,代表近視了。女兒的視力檢查結果讓王以路超震驚。(圖/翻攝自王以路Lu臉書)王以路坦言,近視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讓她無法承受,感覺晴天霹靂,回想自己在女兒4歲前,連禁止女兒看電視,平板和手機也堅持通通不給,最近才同意讓女兒開始用電腦,萬萬沒想到還是近視了,因此相當自責,「媽媽我到底哪裡沒有做好呢?桑心心啊」。王以路詢問醫生後,被告知可以考慮戴「角膜塑型片」,但她仍相當擔心,想知道其他媽媽是否有類似經驗可以分享。貼文一出,引來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別自責,妳做得很好,小孩子還是多玩玩,以後較不會憂鬱,不一定要贏在起跑點,睡眠需充足」、「時代在進步,小孩視力也跟著腳步在加快」、「不只3C,還要注意看書,字的大小和距離也很重要~一眼近視的話,要注意是否托臉寫字,或是躺著看書」。另外,有專家指出,台灣地狹人稠,尤其都會地區,小朋友根本沒辦法看到遠方,所以睫狀肌無法調整遠方焦距,長期以來睫狀肌進用退廢,自然造成近視,這不是禁用3C或保持良好用眼習慣就可以避免的問題,趁還沒形成重度近視前,來改善都還有希望。
過早接觸手機、平板...中市25%幼童視力異常 眼科醫師示警:3C育兒危害大
台中市去年底完成30所幼兒園兒童健檢,2123名幼生中,竟有高達25.8%視力異常。眼科醫師提出警訊,指近年兒童使用3C產品機率增加,更有家長採3C育兒,使得幼童近視增加,甚至有幼稚園大班就近視超過400度,呼籲建立良好的使用3C習慣。鑑於兒童成長發展在學齡前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台中市去年9月委託22家健檢診所,前往30所幼兒園提供中班兒童視力、聽力、發展篩檢,檢查初步發現2123名幼生中,有1178人初篩異常達40.3%。異常比例排名前3名分別:548人視力異常(46.5%),而258人(21.9%)有齲齒問題居第2名,另有76人(6.45%)語言發展異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兒童眼科主任林慧茹說,兒童視力異常以屈光異常為最大宗,近視、斜視、散光都算屈光異常,這與過早接觸到3C產品如手機、平板等恐有關係。依據國健署公布資料,台灣7歲學童約有9%有近視問題,且近視度數增加也較10年前更快。林慧茹說,近年常可以看到幼兒園學童近視已超過400度,診間就能聽到家長相互抱怨「以為不吵不鬧、好照顧就沒事,都是你讓他看手機!」衛福部台中醫院兒科主任李德敏表示,臨床發現除父母工作忙錄,讓幼童出現3C依賴,現今也有家長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利用巧虎、平板點讀等工具讓幼童透過3C學習,幼兒過早接觸3C產品的危害,除了視力問題,藍光對腦部刺激,恐造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建議家長多透過親子共讀陪伴孩子,也降低幼童對3C的依賴。為提早發現兒童期的健康問題,台中市政府今年再編列超過1065萬元預算,將擴大與62間健檢診所合作,至全市29區743所幼兒園整合健檢,預計將擴及2萬1313名幼生受檢。
Janet自曝近視高達1450度! 授5妙招守護孩子視力
女星Janet(謝怡芬)5日出席台灣近視病醫學會新版兒童近視衛教手冊記者會,擔任形象大使宣導保護視力,笑說:「我跟別人打賭誰的近視度數比較深,輸的要請吃飯,從來沒輸過,因為我的近視1450度!」她自幼飽受高度近視之苦,擔心兩個兒子會遺傳到近視,不讓孩子過多接觸3C用品,也盡量安排戶外活動、鼓勵吃胡蘿蔔跟枸杞等,守護孩子視力健康。近視是病 高度近視恐產生多種病變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近視列為全球「流行病」,根據統計,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小一時達到19.8%,小六更大幅增加到70.6%[i]!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吳佩昌表示,近視的成因是由於眼睛肌肉痙攣,無法對焦造成眼軸拉長,因而形成近視。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近視無法自行恢復,只能控制度數增加,年紀越輕罹患近視,度數增加會越快速。尤其近視度數超過500就屬於「高度近視」,會增加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甚至有失明風險。呼籲家長定期帶孩子檢查視力,多到戶外走動,遵守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對於視力保健都有幫助。「什麼都看不到」 自幼眼鏡不離身 Janet分享自己從小就飽受高度近視之苦,從5、6歲開始就因為800度的高度近視要戴厚重的眼鏡,練習小提琴或是日常活動都很不方便,甚至無法參加最喜歡的游泳比賽。後來8歲時改用硬式隱形眼鏡,戴一整天讓人又硬又痛。由於平常工作都戴隱形眼鏡,外界不知道Janet的近視高達1450度。遺傳是近視的成因之一,她感嘆:「跟很會念書的姊姊比起來,我算蠻愛到外面玩的小孩,居然也變成大近視。我早上起來就是那種,如果沒戴眼鏡,真的是什麼都看不到,我只看得到顏色,輪廓都看不清楚,好像殘障一樣。」避免影響孩子 Janet分享守護視力Janet和丈夫George育有6歲和3歲的兒子,身為二寶媽的她特別注重孩子的視力健康,前陣子聽到6歲的老大說視線濛濛有點看不清楚,立刻到眼科請醫師檢查,所幸目前小朋友視力正常。Janet也笑說,要是自己在家帶小孩,一聽到他們的叫聲,還得先「摸到」眼鏡才能過去查看究竟,好在George視力非常好,比她更能勝任「1打2」的工作。Janet分享:「我很擔心我的小孩,會不會跟我一樣高度近視,所以我們真的是會定期讓他們在外面跑來跑去,當然也不是擔心近視就不能看電視,我們也是會大家一起看電視,看最久只能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在看電視的過程,我們會一直提醒說,不要離太近。」從小就定期讓孩子給眼科醫師檢查在家中會適時提醒看電視要保持適當距離目前還不讓小朋友使用接觸電腦平日鼓勵小朋友到戶外玩耍,有空的時候更主動帶小朋友到戶外活動,去海邊、爬山,看綠色風景。飲食部分鼓勵小朋友多吃對眼睛好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跟枸杞等。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家長重視近視是一種疾病的觀念,從孩子幼兒期開始就應該建立正確護眼123習慣,定期就醫掌握及控制度數,打造孩子的好視力,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能降低近視病之威脅,奠定國家未來發展之競爭力。[i]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5
睡前滑手機接觸3C產品藍光 恐助長憂鬱症狀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過去大家已經聽過,睡前愛滑手機、使用3C產品容易影響睡眠,但最新的研究顯示,手機的藍光還可能更進一步影響精神,導致憂鬱風險增加,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許多人睡前常會滑手機追一下劇、看一下網路小說、社群軟體等來當成睡前助眠,但是過去的研究發現,睡前看手機、平板電腦等藍光的影響,反而可能讓失眠問題惡化。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實驗鼠每晚暴露在藍光下2小時,連續進行3週,再觀察小鼠是否因為藍光而對行為有明顯的影響。 結果顯示,藍光照射3週後,小鼠就對各項事物喪失興趣,甚至連最愛的甜食也興趣缺缺,在必須逃跑的時機出現時,也完全沒有反應;這一切作為均符合憂鬱症症狀,即使停止夜間光照後,憂鬱的症狀仍然持續。之後研究人員在小鼠的視網膜上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光受體,這種光受體通向大腦中控制情緒有關的區域;而夜間接觸藍光的影響比起白天照光更明顯,顯示夜間接觸3C產品的藍光,恐怕會助長憂鬱症狀。專家意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表示,他相信這項研究應用在人的身上也會有相似的影響。因為從前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忽略的光照療法,近年來又重新引起醫界重視的狀況下顯示,「光」對人類的健康影響比起過去想像中更大。早期因為治療憂鬱症的藥物效果太好,光照療法這類非藥物治療被束之高閣,但是,近年來發現藥物的效果發生極限,光照治療重新調整週期的效果則可突破瓶頸。但光照治療有效,表示錯誤時間使用光線對健康確實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張俊鴻表示,光照療法用的是日光的白光,藍光的頻譜比白光還強。以夜間工作者的經驗顯示,白光會影響退黑激素分泌,而夜間使用手機的藍光影響可能比白光更明顯,而且不只是影響退黑激素的短期分泌,還可能對週期性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提醒大家不要用手機當助眠工具,因為看手機會讓大腦繼續工作,所以,要放鬆還是出去散散步才有用。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高度近視恐成眾多眼疾之源! 醫授「343原則」維持視力保健
國人「靈魂之窗」越來越茫!眼睛退化機制與幼年期的視力狀態關係密切,最大的問題根源就是近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表示,國小學童畢業時視力若達到500度,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提醒兒童時期要注意視力保健,掌握「343原則」,將畢業時近視度數壓到300度以下,罹患眼疾的風險才能降到最低。呂大文表示,人生不同階段會引發不同的眼部疾病,兒童時期如果沒有照顧好視力,就會成為未來所有眼睛疾病的根源,包括壯年乾眼症、早年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呼籲孩子越年幼時就注意視力保健越好,盡量在兒童在畢業之前壓低近視度數,不要達到300度。根據國健署統計,小學1年級學童近視比例26%,小學畢業學童近視比例已超過50%;根據眼科醫學會統計,若小學3年級近視度數達到300度、小學畢業時近視達到500度者,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白內障與青光眼逐年攀升 眼睛健康不可忽視國人常見眼疾包括乾眼症、飛蚊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白內障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106萬人上升到民國110年的114萬人,5年內成長7%;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35萬人上升到110年43萬人,5年成長22%。遠離惡視力 國健署推廣視力保健「343原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表的「世界視覺報告」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與治療的。此外也將高度近視下修至500度。衛福部國健署也推廣視力保健「343 原則」:「3」學齡前到22歲的孩童和青少前,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4」22歲到尚未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40分鐘後,休息10分鐘。「3」有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呂大文表示,過度曝曬於陽光對眼睛來講有潛在的傷害;民眾生活中接觸3C產品後,看遠處或是到大自然走走,適度放鬆眼睛很重要;用眼時也要注意不要太操勞,建議在燈光充足的環境下使用眼睛。醫師呼籲,眼睛健康是人們必須面對且重視的課題,眼睛受損不只影響生活便利,也容易發生跌倒或交通上的危機,進一步因不敢騎車、外出,影響到自信和社交,工作可能停擺,甚至加速失智症來臨。擁有正確的認識眼疾知識,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捍衛自己的眼睛,才能擁抱睛彩視界。
衛生局推出「我的PAD 裡有火星人」兒童近視防治宣導活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C產品普及 視力保健刻不容緩在數位時代,近視在學童中逐漸成為一項嚴峻的健康議題,面對α世代的孩子們經常接觸3C產品,這使得視力保健變得尤為重要,為了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視力健康的關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102年起積極推動「高度近視防治服務」,並於今年推出創新宣導活動—「我的PAD裡有火星人」兒童近視防治宣導活動,旨在透過有趣的故事情節,呼籲家長與孩子一同關心視力健康。趣味火星探險故事 學習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健康以生動有趣的虛擬角色「霍小金」為主角,透過他在火星的探險旅程,向小朋友們介紹了保護視力的重要知識,引領家長與小朋友們了解規律就醫、遠視儲備及日常護眼的原則,於活動期間進入「臺北市政府健康智多星」活動網站,觀看「我的PAD裡有火星人」影片,完整觀看後進行相關視力保健知識測驗,答題正確者即可參與抽獎,共計提供超過650份7-Eleven商品卡及宣導品。透過影片,家長與孩子可以共同學習正確的護眼知識,並制定適當的3C產品使用約定,以守護孩子的視力健康。全方位保護孩子視力 健康成長無阻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期以來致力於兒童視力保健的一環,提高家長和孩子們對視力保健的重視程度,並鼓勵他們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藉此機會,衛生局特設「護眼補給站」,提供相關視力保健資源,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並提供了解更多視力健康的資源連結。提供視力保健資源 護眼補給站啟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護眼補給站,包括「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高度近視防治專區」、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視100 問」以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派瑞的藏寶圖-視力保健繪本」等相關資源,並製作了相關PodCast節目供市民參考,以提高大眾對視力健康的關注,透過正確的護眼知識和用眼習慣,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視力。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人工淚液勿過度使用!小心越點眼睛越乾 是「這成分」惹的禍
現代人長時間接觸3C產品,常覺得眼睛乾澀,許多人會有點眼藥、人工淚液的習慣,不過人工淚液選擇可要注意成分,以免乾眼問題越點越嚴重。有一位50歲男性,本身從事電腦工作,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下班又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平常也有使用人工淚液的習慣,不過近期乾澀症狀日益嚴重,在人工淚液頻繁使用下,乾澀症狀不但沒有緩解,眼睛甚至還越來越紅、越來越痛、畏光。淚膜有3結構 可保護、保濕眼球人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膜」結構,是覆蓋在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有潤滑、保濕的作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李欣叡表示,淚膜由內而外可分為三層:黏液層:主要由結膜上皮的杯狀細胞分泌,在角膜上皮和淚膜的淚水層之間形成親水界面,幫助淚水層能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淚水層:是淚膜三層中最厚的一層,主要由主、副淚腺分泌,包含了水分、無機鹽、有機分子和抗菌物質,可以提供角膜氧氣、養分、清除代謝產物、殺菌並提供清晰的光學功能。油脂層:主要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防止淚液蒸發。淚液可以潤滑眼球表面,減少眼球表面的摩擦,防止眼球受到損傷。同時,淚液中的蛋白質可以起到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保護眼睛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保持眼睛的清潔和健康。此外,淚液中還含有一些維生素、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調節眼睛的代謝和生理功能,維持眼睛的正常。眼睛乾澀原因有「這些」 4種人工淚液如何選擇?而會造成眼睛乾澀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包括: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淚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某些藥物的使用環境:如乾燥的空氣、風力強烈、冷空氣和空調等環境因素疾病:只要會引起淚水、黏液、油脂分泌減少、角膜上皮的平整性或淚膜成分改變的疾病,都可能導致淚膜變化,引發種種不舒服、乾澀症狀。另外,人工淚液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李欣叡醫師指出,大致上可分為以下4種,包含:液狀凝膠狀膏狀植入型錠劑民眾該如何選擇人工淚液呢?李欣叡醫師表示,臨床上也常常會有患者詢問什麼是最好的人工淚液,但其實沒有所謂最好,只有最適合的。不過,李欣叡醫師提醒,如果使用頻率非常頻繁,或本身已在接受多種眼科藥物治療時,最好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單劑量包裝人工淚液,避免過量防腐劑作用在眼球表面,反而使乾眼症更加惡化。而該名50歲男性前往醫院門診詳細檢查後發現,雙眼角膜表面暴露出來的位置佈滿點狀破皮,合併結膜充血。醫師也請患者改用不含防腐劑的消炎藥水、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及淚膏,同時調整手機、電腦的使用習慣後,狀況也逐漸緩解、改善。
韓國女生20歲就開始「抗初老」!尤其臉上絕對不能有「細紋」才稱得上是完美好膚質!
以前講到抗老,可能都會覺得是3、40歲的阿姨才需要,但其實隨著空污問題、不良的生活習慣跟大量接觸3C產品,許多老化現象早已經提前出現在20世代的女生身上>_<,因此在韓國大家都知道過了20歲就開始要K.O.細紋的抗老準備,才能讓膚況永遠停留在最年輕無瑕的那一刻。像是LANEIGE這瓶被粉絲暱稱為#小蘭管的完美新生三效賦活A醇撫紋精萃,添加有業界最高的95%純度A醇,不但對於淡化皺紋數量、深度和長度很有感,再加上還有5D玻尿酸成分,還能讓肌膚潤澤又澎亮,臉上任何出現細紋的部位都請放心交給它吧!LANEIGE完美新生三效賦活A醇撫紋精萃30ml/2,650元、15ml/1,700元(圖/品牌提供)好康報報!為了歡慶新品上市,蘭芝更在蝦皮獨家推出完美新生三效賦活A醇撫紋精萃買1送1的組合,原價3,290元,使用蝦皮獨家券後價只要1,343元,女孩們還不快點搶起來!(圖/品牌提供)另外MEDITHERAPY也一舉推出3款抗老品項!包含搭載有一分鐘高達3,300次高速震動按摩頭的「紅酒震動眼霜」,透過微型按摩能有效提升紅酒萃取物等抗老精華成分吸收,抵抗螢幕中的藍光;還有內含滿滿抗皺精華的「緊緻修復頸膜」,以特殊網狀材質的膜體,讓養分能真正進入肌膚底層,幫助改善頸紋問題;以及非常方便使用的「VITALIQUE膠原蛋白貼組」,不管是額頭、臉頰還是頸部,只要在妳在意的部位先貼上膠原蛋白貼片後,輕輕噴上噴霧待其融化吸收就OK,保濕、澎潤、彈力,一次完成。MEDITHERAPY紅酒震動眼霜/1,150元(圖/品牌提供)MEDITHERAPY緊緻修復頸膜(7片/盒)/599元(圖/品牌提供)MEDITHERAPY膠原蛋白貼組(內含膠原蛋白額頭、臉頰、頸部貼片各4片和膠原蛋白保濕噴霧)/組合價2,280元(圖/品牌提供)
性早熟世代1/疫情另類現象!女孩光速「登大人」 6歲長胸8歲初經報到
疫情不僅徹底改變全球民眾的生活,甚至也改變了女孩的發育節奏?!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因性早熟求診的孩子竟然倍速成長,一名台北市的醫師發現國內似乎也有同樣情況,一位6歲女童的骨齡原本只是稍微超前、胸部微微隆起,但8歲時遇到疫情竟「光速發育」,1年後骨齡暴增為12.5歲,初經也來潮!2020年3月,當時正值疫情險峻時刻,當時義大利實行嚴格的封城措施,佛羅倫斯梅耶爾兒童醫院觀察到「性早熟的孩子突然變多」,於是成立研究團隊,統計2015~2019年3月的性早熟孩童人數為16人,但2020年同期竟然是37位,創下史無前例的新高紀錄,人數也比之前增加1倍。另一家位於羅馬的耶穌聖嬰兒童醫院也發現相同情況。疫情前,2019年3月到9月這段期間,有87位女孩被診斷為性早熟;2020年疫情開始後,同一段時間,竟然有高達215位女孩因為性早熟來求診,性早熟的發生率甚至增加近1.5倍。「不只國外醫院觀察到這種現象,國內也出現許多這樣的案例!」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說,疫情期間許多8~9歲女孩因初經報到而求診,人數比以往多出許多,其中一位女童尤其令他印象深刻。「這位女童6歲時就因單側胸部微微隆起而求診,檢查後發現骨齡僅略微超前,所以安排定期回診,大約7歲時遇到疫情爆發,所以便沒有持續追蹤,結果1年後小女孩再到醫院時竟然已來初經!」李翊誠坦言,當時他真是嚇了一大跳,因為女童僅有8歲,但當時骨齡竟然已是12.5歲,在短短一年內光速成長。「原本女孩預測身高為160公分,但因為初經來潮,現在縮水到150公分而已。」疫情險峻時,外送、外帶機率大幅增加,過於頻繁接觸塑膠餐具,也可能是導致性早熟孩童增加的原因之一。(示意圖/林士傑攝)疫情到底如何影響女孩的發育?李翊誠說,目前沒有明確的相關研究,只能推測原因,而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長時間待在家中躲病毒,減少許多運動、活動,又攝取過多脂肪,很容易讓體重上升而引發性早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則在粉絲頁發文表示,接觸3C螢幕時間變長、心理壓力也可能是性早熟的原因。「義大利研究顯示,在區域封鎖的這段期間,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增加了2.5個小時,而3C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導致人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減少,因而影響生理時鐘。在動物身上,已經有研究人員觀察到褪黑激素減少會加速青春期的發育。」此外,黃世綱認為封城、疫情所帶來的劇變,也會帶給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孩子無法上學、無法跟朋友直接互動、家長的焦慮、整個社會與生活狀態的劇變,都會讓孩子心底的安全感一點一滴消失,而心理壓力也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疫情期間或是在家居隔的時間,很多家庭都選擇外帶或是外送食物,經常接觸塑膠容器,也增加了塑化劑的暴露,都可能是造成孩童性早熟的原因。
乾眼世代2/角膜整個爛了!妙齡女差點雙眼失明 「2大原因」是關鍵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今年7月發表的研究顯示,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占比從0.01%暴增至0.53%,足足增加了53倍。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表示,未成年罹患乾眼症有2大原因,第一是頻繁使用3C,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竟是頻繁使用隱形眼鏡。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進行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台灣人每日使用3C的總平均時數長達10.7小時,扣除睡眠時間,國人一天當中幾乎有2/3的時間都在看3C,尤其多數孩童、青少年從小就接觸3C,更是幾乎24小時離不開手機、電腦。今年5月時本土疫情爆發,許多孩子轉而在家線上教學,頻繁使用3C讓乾眼症病況更惡化。(圖/宋岱融攝)孫啟欽教授說,一般來說每分鐘應該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淚腺分泌,而使用3C時由於眼睛緊盯螢幕,就會減少眨眼次數,長期下來就會增加罹患乾眼症的機率。這樣的情況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居家防疫、線上教學讓青少年更頻繁使用3C,再加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更加重乾眼症的症狀,孫啟欽坦言「這陣子疫情趨緩,乾眼症患者也一下子增加很多,其中就有許多青少年,很明顯是疫情宅在家的影響。」不只如此,隱形眼鏡也是讓青少年乾眼症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二成,到了高三則飆升至九成,許多近視的孩子則選擇配戴隱形眼鏡。隨著近視人口愈來愈多,也讓更多通路如超商、藥妝店都開始販售隱形眼鏡,方便消費者購買。(圖/報系資料庫)根據經濟部統計,2016年台灣生產約14億1600萬片隱形眼鏡中,其中內銷達2億5000萬片。若以台灣人口2300萬人換算,平均來說每位台灣人每年購買10片隱形眼鏡,而隱形眼鏡的販售通路也不斷擴大,就連超商也能方便買到。但隱形眼鏡卻可能造成乾眼症,「這和每個人的基礎淚液量有關,有些人戴隱形眼鏡沒事,但有些人就會越戴越乾。」孫啟欽說,隱形眼鏡會干擾眼睛內的氧氣接收、養分運輸跟廢物代謝,而且也會影響淚腺分泌。「如果使用隱形眼鏡的習慣不佳,更會讓乾眼症風險大幅增加!」例如一天配戴時間超過8小時、或清洗不乾淨,甚至戴著隱形眼鏡睡覺,活生生將「日拋」變成「兩日拋」,「想像一下,隱形眼鏡一直在眼睛裡吸收淚水,這樣能不乾眼症嗎?」相反來說,如果正確使用隱形眼鏡,例如經常清潔、配戴時間少於8小時,也可以選擇透氧能力較強的隱形眼鏡,就能降低乾眼症風險。如果上述方法都嘗試了,但乾眼症狀愈來愈嚴重,就要考慮停止配戴隱形眼鏡,改戴一般眼鏡。孫啟欽提醒,千萬別輕忽乾眼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失明!「有一位24歲的女患者,雙眼幾乎都看不到才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眼睛已經極度乾燥並導致角膜破損,只好進行角膜移植搭配用藥治療,所幸視力恢復至0.6,才得以重拾日常生活。」
星防疫2/勤保養補充能量 丁寧當全職媽媽喊刺激
育有兩子一女的丁寧,在疫情期間成了全職媽媽,每天不是煮飯、做家事,就是陪小孩學習和運動,「跟小孩朝夕相處是非常刺激的事,全職媽媽真的很辛苦,但我也發現小孩比想像中更懂事。」丁寧會帶著孩子一起跳繩,消耗過盛精力。(圖/齊石傳播提供)丁寧笑說,當她變臉的時候,三個小孩就會變得特別貼心,「孩子一向處於打來打去的狀態,但我一不高興,他們就會主動整理房間,還說『媽咪要不要幫妳按摩?』我撞到東西,他們也會衝過來關心『媽咪妳怎麼了?』」為讓小孩釋放能量,丁寧除了安排跳繩、投籃和射弓箭等運動,也會邀小孩一起煮飯或整理居家環境,減少他們接觸3C產品的機會。很懂得照顧自己的丁寧,會保留給自己放鬆、充電的時間,讓防疫生活不過於苦悶。(圖/齊石傳播提供)白天為了家庭而忙碌的丁寧,晚上九點孩子睡覺後,她會花半小時為自己按摩、去角質,徹底放鬆,為自己補充能量,「要先照顧自己,才有辦法照顧別人,我最近很少上臉書,兩、三天才發文,這是輸出情緒和想法的管道,對我也很重要。」目前她很享受當全職媽媽的狀態,因為疫情結束後,又是不同的生活狀態,能每天陪小孩運動,是很難得的經驗與回憶。即使照顧3個孩子就忙翻了,丁寧仍不忘持續鍛鍊體態。(圖/齊石傳播提供、翻攝自丁寧臉書)
還在用3C顧小孩? 法國研究:太早接觸智商會下降
法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由於3C產品以及網路發展相當蓬勃,使許多小孩出生後就成為「數位原住民」,以往新世代的兒童智商都會比一代稍微提升,但太早接觸3C產品的兒童智商反而下滑。據《BBC》報導指出,法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神經學家Michel Desmurget研究指出,新出生的兒童身邊都圍繞著各種3C產品,已經是「數位原住民」。以往在人類史上,新一代的兒童智商理應會比上一代更高,但因網路、3C產品的關係,卻出現首次智商下滑的情況;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無法肯定的將兩者關係連結,但確定的是長時間打電玩或者看影片對於智商以及認知發展的成長會較低。Michel Desmurget建議,在6歲以下的兒童最好不要使用任何3C產品,6歲以上的兒童則可以適量增加到每天30分鐘或者1小時,降低在螢幕前的時間。
【重度3C致失明4】青壯年失明者增多 重度眼疾是主因
【記者/張雅淳】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統計,台灣視障人士已超過5萬5000名,與2000年的3萬8000名,明顯成長,而近年來增加的視障者多是18歲以上的中途失明者,除意外撞擊受傷外,最主要的就是嚴重眼疾的併發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王孟祺醫師表示,其中青光眼是最多青壯年失明的主因,因為眼壓高會使得感光細胞、視神經細胞受損,這些細胞一旦死亡就不會再生,再加上幾乎沒有症狀,所以就診時幾乎已經無法挽回。「曾有一位任職科技業的40歲男子,求診時已經是很嚴重的青光眼,結果當然是失明了。」王孟祺說,男子原本家庭美滿、也是家中經濟支柱,失明不只影響一個人,而是會毀了整個家庭。此外,三高年輕化也是嚴重眼疾提早發生的原因之一,王孟祺就有一位20多歲失明案例,因為自認年輕有本錢,始終不肯好好控制血糖,結果最後導致視網膜病變失去視力,令人不勝唏噓。陳瑩山醫師認為,三高容易增加眼睛病變機率,如果仗著年輕而不加以控制,後果不堪設想。「目前眼疾呈現早衰化,與頻繁接觸3C非常相關。」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陳瑩山主任說,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除了造成近視之外,藍光直接照射在視網膜上,時間過久很容易讓視網膜的黃斑部產生一層膜,形成所謂的視網膜上膜。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陳瑩山主任說,使用3C產品時間過久易讓視網膜黃斑部增生一層膜,形成所謂的視網膜上膜。「以前很少人得視網膜上膜,就算有也超過60歲,但最近很多20~30歲年輕人來看診,總覺得看東西霧霧的,對比不清楚,原來就是黃斑部長了一層膜。」醫師也拿這層膜沒辦法,動手術萬一傷了黃斑會得不償失,所以患者只能接受現況,避免繼續惡化。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白內障上,過去超過60歲才會有白內障,如今很多20多歲年輕人已經兩眼霧茫茫,換算下來眼球提早老化近40年,也讓青壯年失明者逐漸增多。多吃綠色蔬菜與水果可保養眼睛,預防眼疾產生。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9期《周刊王》和2165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僅需「旺透價39元」,2019/08/1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