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力
」 免疫力 中醫 營養師 感冒 瘦身不吃澱粉狂瘦10公斤?網友親身試驗反而瘋狂掉髮,真相太可怕!
「不吃澱粉減肥」是近年來熱門的瘦身法,許多人以為少吃一口飯,就能多瘦一點?但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雖然一開始瘦超快,但卻同時出現大量掉髮、臉色蠟黃、體力下降等問題,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事實上,極端飲食法帶來的不是美麗,唯有正確地吃澱粉並搭配運動,才能讓你在瘦身的同時維持健康。澱粉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尤其對於維持大腦和運動肌肉的正常運作很重要,當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啟動「飢餓模式」,不但得燃燒肌肉來供能,還會影響新陳代謝,讓減重效果越來越差!此外,缺乏澱粉可能造成掉髮、皮膚暗沉、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讓你的減重之路充滿痛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想瘦又怕澱粉?其實選對澱粉、吃對量,不僅不會發胖,還能幫助燃燒脂肪、維持能量穩定,以下是正確吃澱粉的小技巧,快筆記!聰明吃澱粉:選擇天然全食物澱粉像糙米、藜麥、燕麥等全穀類澱粉,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能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聰明吃澱粉:搭配富含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ALL IN」的明星產品不濾渣豆漿「全食飲」跟小全頭系列,都是採用黃豆、南瓜、甘藷等天然食材製成,可提供高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是理想的低碳水替代品。每一瓶不濾渣豆漿「全食飲」含有10.2克膳食纖維、12.2克蛋白質,相當於4份超商沙拉或1KG的高麗菜的膳食纖維,不喜歡狂吃菜,用喝的也能輕鬆攝取到更多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圖/品牌提供)造型可愛小巧的小全頭,跳脫一般傳統的饅頭全麵粉、高碳水的澱粉框架,用專利技術把黃豆、毛豆、南瓜原有的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天然營養融入其中,為飲控族群提供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碳水的主食新選擇。(圖/品牌提供)而菇類(如香菇、杏鮑菇)低熱量且高纖維,還富含維生素D和多醣體,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促進脂肪代謝,也很建議一起和澱粉食用,同樣能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五型藥膳即飲代言人詹姆士,曾在記者會上示範一款以杏鮑菇﹑鴻禧菇、美白菇所熬煮而成的百菇湯,菇香濃郁、山藥口感綿密黏滑,喝起來甘甜、清爽又零負擔!是愛菇人絕不能錯過的溫補湯品。(圖/品牌提供)聰明吃澱粉:控制攝取量每餐澱粉的分量約佔總熱量的1/3,以手掌大小為參考標準,不過量也不過少。當然,想要成功減重,除了飲食調整,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跳繩)和力量訓練(如深蹲、伏地挺身),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此外,飯後30分鐘的散步,也能幫助穩定血糖和促進消化喔。提醒女生們運動時別忘了記得要穿上兼具柔軟和良好支撐度的運動內衣,小編推薦由瑜珈老師Jodi Guber Brufsky及Michelle Wahler Adams創立的BEYOND YOGA,無論是瑜伽、跑步還是日常穿著,都能在活動中提供理想的靈活性。(圖/品牌提供)
七旬嬤肺結節無不適拖延回診 2年長大一倍成「肺腺癌」!
71歲張阿嬤兩年前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檢查肺部,發現一顆0.8公分肺結節,當時建議要定期追蹤,沒想到阿嬤自認「沒有不舒服」,拖到今年才回診,結果肺結節長大一倍、已增大至1.5公分。考量到結節位置適合手術處理,醫師建議進行微創肺段切除術,並在術中接受病理檢驗,冷凍切片結果確認為早期肺腺癌(第一期)。肺腺癌二期以後存活率即下降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LDCT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根據研究,零期或第一期肺腺癌的五年存活率接近90%,但到了第二期存活率可能下降至60%-70%,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局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補助LDCT費用,包括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男性/45-74歲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等,都可提供兩年一次LDCT。肺結節大於0.8公分 早期手術減輕病人負擔 劉柏毅說明,若肺結節大於0.8公分且呈實心狀,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用手術切除。以目前微創手術的技術,傷口僅約3至4公分,減少患者術後疼痛和肺功能損失,且住院時間只需三至五天,恢復速度快,大幅減輕患者心理與生理負擔。此外,藉由手術切除肺腺癌,也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對於老年患者尤其重要。肺癌也可能發生在健康無症狀族群 這樣做降低風險劉柏毅表示,阿嬤本身沒有吸菸,也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完全屬於健康無症狀族群,然而如果沒有透過LDCT檢查發現,這類小結節極難被傳統X光發現,且結節恐短期內迅速增長,一旦進入第二期或更高期別,術後可能需輔助性化療等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並且預後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劉柏毅提醒,若要預防肺癌上身,務必戒菸或減少二手菸暴露,同時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肺部問題的族群,應考慮定期接受LDCT。也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污染、工業排放和車輛廢氣等有害物質環境,平時也得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良好睡眠,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吃地瓜暖胃!醫曝「4好處」: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烘烤
冬天冷吃地瓜可以暖身?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地瓜不僅暖胃,還可以讓身體更有活力,並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健康、穩定血糖,好處非常多。但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要吃地瓜,可以選擇蒸煮的方式,以降低血糖波動。(圖/翻攝自Facebook/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醫師張瑜芹昨(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寒冷的冬天,總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地瓜粥或烤地瓜暖暖身體,尤其地瓜不僅味道香甜,還是冬季不可錯過的健康蔬果之一,包括以下4點好處:提升免疫力:地瓜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還能幫助肌膚健康,冬天也不怕乾燥脫皮!促進腸道健康:地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是冬天腸胃懶散的好救星!穩定血糖:地瓜的升糖指數較低,搭配適量蛋白質或脂肪食用,能有效幫助穩定血糖,是冬季健康點心的首選。暖身保暖:地瓜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冬天吃上一份,不僅暖胃,也讓身體更有活力!張瑜芹文末也提醒,地瓜雖好,但高纖維可能導致脹氣,建議搭配主食適量食用,避免空腹吃太多,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蒸煮方式,減少烘烤以降低血糖波動。
寒冬吃薑好處多多 專業醫:降血糖、預防癌症與失智症
隨著天氣日漸轉涼,薑茶、薑母鴨等怯寒料理也開始出現在民眾的生活中。而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透露,薑除了有活血暖身的效果外,當中還含有薑油醇等多種珍貴的植化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許多好處。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蕭敦仁醫師在節目上表示,根據伊朗的研究發現,吃薑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血糖水平。而印度科學家也發現,薑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誘導癌細胞自然凋亡,對預防癌症有著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美國學者曾讓常運動的受試者連續服用薑粉11天,結果發現薑粉能夠緩解運動帶來的疼痛感。而泰國一項長期追蹤研究則顯示,長期攝取薑粉似乎對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有一定的效果。蕭敦仁醫師解釋,薑之所以對健康有如此多的助益,主要是因為它含有4種珍貴的植化素,分別是薑辣素、薑油醇、薑油酮和薑烯酚。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癌、暖身、提升免疫力、助消化、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提高代謝等多重功效。蕭敦仁醫師表示,薑對人體的六大益處,分別是降低膽固醇、防癌、抵抗感染、降血糖、減輕肌肉疼痛與痠痛、預防阿茲海默症。但蕭敦仁醫師也提醒,雖然薑有諸多好處,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使用之前還是要諮詢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6旬男大腸癌第4期「拒吃蔬菜」 每天半碗菇…2年後結果超驚人
太神奇了!有一名60多歲的男子確診大腸癌第4期,經治療仍堅持不吃蔬菜,因為每次吃菜都覺得「很像羊」,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改吃菇類,沒想到過了2年半,癌症沒再復發,原因也曝光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案例,提到該名男子在健檢時發現罹患大腸癌,已經轉移到淋巴,確診為第3期,於是把腸子切掉並化療,但半年後癌細胞轉移到肝臟,馬上進入第4期,可以利用電燒治療,並非沒救了。江守山提醒,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抗癌,建議要多吃蔬菜,但男子立刻拒絕,「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更嫌棄蔬菜像草一樣,每次吃都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羊,言論偏激且態度堅定,他只好改提議多吃菇類,因為根據日本調查,所有職業類別中,「菇農」最不容易得癌症。男子的癌症沒有再復發。(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男子聽從建議,每天吃了半碗煮熟的菇類,到現在2年半, 第4期癌症都沒有再復發。為何菇類有這麼神奇的功效?江守山解釋,當中的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對於腫瘤、抗癌很有幫助,也可以提供發酵來源,改變腸道內菌叢,並且抗發炎,甚至改善血脂和血糖,健康功能相當多。江守山進一步指出,後續研究更發現,不同菇類具有不同抵抗癌症的機轉,金針菇提供的精胺酸可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含有硒可抑制癌症生長;杏鮑菇的多醣體也是非常出名可以抵抗癌症的成分;香菇中的麥角固醇、香菇多醣,可抑制癌細胞、刺激免疫系統;秀珍菇的糖蛋白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白木耳能夠加強B細胞吞噬癌細胞的功能;巴西蘑菇含有β-葡聚醣,能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很多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都有證實。
嗑鍋養生1/颱風後「四大名補」正對時 中醫:亂加蔬菜當心烙賽
颱風一個接一個來,緊接著東北季風又報到,讓台灣陷入下雨、驟冷、潮濕的境地,「此時正是『四大名補」吃鍋養生的好時機,包括十全大補、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鄒瑋倫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這些集合老祖宗千百年智慧的藥膳具有提神養氣的功效,不過她也提醒,「若是亂加蔬菜恐會導致腹瀉,反而得不償失。」十全大補、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的藥材配方已廣為流傳,無論是中醫診所或市售商品都可買到。「十全大補適合經常手腳冰冷、頭昏眼花、貧血氣虛;藥燉排骨促進血液循環,可補充精神體力,四季都可以吃;羊肉爐適合倦怠疲勞想補充體力的人,由於羊肉屬熱性食物,所以較適合秋冬食用;燒酒雞能補氣養身,但含有酒精,適合對酒精接受度高的人。」鄒瑋倫說。「它們都非常適合跟食材一起烹煮,例如雞肉、羊肉、排骨,單純喝煲湯、吃肉就能暖胃暖心,還能促進腸胃道消化、提振食慾,也可以促進循環,提升睡眠品質。」鄒瑋倫說,這四大名補歷經千百年不斷修正後,調整成如今的配方,但因台灣人十分熱愛火鍋料理,這四大名補又被當成火鍋食用。「例如店家已經調製好一鍋很棒的藥燉排骨,但許多人卻又另外加一堆火鍋料,或是甚麼蔬菜都加進去,食物的寒、熱、溫、涼、平等屬性全都混淆一起,很容易造成腹瀉,然後有些人就誤會是因為太補了!」鄒瑋倫解釋,蔬菜中含有草酸,若與補湯中的中藥材、肉類混在一起,很容易產生不好的氣味,甚至可能增加結石、尿酸增加導致痛風的風險。鄒瑋倫中醫師認為單喝藥膳補湯最能滋養身體,若要加蔬菜則要適量,以免食物屬性混淆。(圖/CTWANT資料照)「單純喝補湯是最好的,身體也最能吸收藥膳的精華。」真要加蔬菜,鄒瑋倫建議把握「三蔬三根」的適量原則,也就是三樣蔬菜、三樣根莖類。「盡量單純一點,再視個人狀況選擇,例如糖尿病患不要選擇芋頭這類的根莖類食物,以免增加血糖波動。」但也有專家認為藥膳加蔬菜沒問題。「我自己吃羊肉爐時,最喜歡加高麗菜、大陸妹些蔬菜了!」李思儀中醫師說,她的許多病人也都是以藥膳包當成火鍋湯底,然後加入想吃的蔬菜,不曾聽過有不適的情形。熱愛吃鍋的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就營養價值上,藥膳火鍋不僅能調節體質,還能吃出好氣色。「藥膳火鍋中的中藥材如黃耆、人參、枸杞等有助提升免疫力,搭配當季蔬菜簡單燙煮一下就起鍋,保留更多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增強代謝。」另外,紅棗含豐富膳食纖維、枸杞有維生素A,具有養血滋陰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色、潤膚養顏。程涵宇說,寒涼性的蔬菜如白菜、竹筍、冬瓜、絲瓜、茼蒿,吃較多時可能會稍微減少溫補藥材的藥性,建議選擇平性的蔬菜,如木耳、青江菜、香菇、菠菜,較不會與藥材起衝突。鄒瑋倫建議品嘗藥膳補湯時,若有任何狀況都可與中醫師討論,或許是體質不適合某些藥材,或是另外加入的食材有問題,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討論與釐清。另外,也不要一邊喝補湯、一邊喝手搖飲料、汽水、冰飲,都會讓藥膳效果打折,如果擔心上火,可再準備水果如水梨等平衡一下。
跟著BLACKPINK Jennie學2分30秒的「冷水泡澡法」Cold Plunging釋放壓力、睡好覺、放鬆肌肉,維持好身材!
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成員Jennie的生活方式常常成為粉絲們模仿的對象。最近他在接受VOGUE雜誌美國版採訪的時候深度地聊到自己的冷水泡澡法(英文叫做:Cold Plunging)習慣,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倒底什麼是Cold Plunging?Cold Plunging簡單來說就是泡冰水,是將身體浸入低溫的水中,通常是10度以下的冰水。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冷卻身體來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還能夠帶來放鬆效果。許多運動員、藝人和健康專家都喜歡利用Cold Plunging來達到身心的放鬆與修復。Jennie說:「在韓國,桑拿文化非常盛行,所以我每天都會去桑拿。之後立即進行冷跳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她說:「當我第一次練習冷水泡澡的時候,我驚訝發現,我身體的痠痛、緊繃感消失了,也許是因為第一次,我的心情也立馬得到提升,整個人的情緒得到釋放的感覺。」對Jennie來說,這似乎對身體就像是一個重製按鈕般,每天不到五分鐘,透過冷水浸泡,就能讓自己紓解壓力、改善循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我設定了兩分三十秒的鬧鐘!」她說。 當鬧鐘響起,我還能忍受這種寒冷時,我告訴自己,看看今天我能堅持多久。她說自己每天都會挑戰抵抗寒冷的冰水幾分鐘,這裡加五秒、那裡加十秒!漸漸的身體就適應了這種冷的疼痛,漸漸地妳會為自己感到自豪!”起身後的Jennie會做起次深呼吸,用毛巾包住自己,就像跳完一場勝利之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她說自己每天這樣做完,感覺精力充沛,感覺自己準備好要出發了,這樣的冷水運動讓她放鬆了平時緊繃的肌肉,整個人都很鬆!以專家的角度來說,Cold Plunging具有以下的優點:1. 促進血液循環: 冷水會使血管收縮,當人離開冰水時,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將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有助於加速身體的恢復。2. 減少肌肉疼痛:對於經常運動的人來說,Cold Plunging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因為冷水可以減輕肌肉發炎,讓身體快速恢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運動員喜愛這個方法的原因。3. 減輕壓力冷水對於精神上的影響也不可忽視。Cold Plunging可以促使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荷爾蒙的分泌,從而提升心情、減少壓力。這就是為什麼Jennie也常透過冷水浸泡來放鬆身心、釋放壓力。5. 改善睡眠質量冷水浸泡能幫助身體放鬆,降低體溫,這對於提升睡眠質量有幫助。尤其是在晚上進行冷水浸泡,會讓人感到平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倒底如何進行Cold Plunging? Jennie的泡冰水方式並不複雜,但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通常可以在冷水池中進行,也可以在家中使用冰水浴或冷水淋浴。剛開始的話,可以從短時間的冷水淋浴開始,慢慢適應後再進行更長時間的浸泡。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驟:1. 設定合適的水溫:冰水的溫度通常在10度以下,初學者可以先從12到15度開始,隨後逐漸降低溫度。2. 控制時間:剛開始可以從30秒到1分鐘的冷水浸泡開始,隨著身體適應後逐漸延長到3分鐘左右。不要一開始就待太久,以免身體無法承受。3. 專注呼吸:冷水浸泡時,專注於呼吸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也更容易適應冰冷的水溫。4. 循序漸進:Cold Plunging需要時間來適應,切勿急於求成,循序漸進是最佳的方法。不過,要記住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當然泡完澡後,小編也建議你要擦一些身體乳,或搭配療癒型的沐浴商品讓自己開啟一整天或是結束一天的疲累!L’OCCITANE歐舒丹這次在年底,特別與法國藝術品牌Calicot Paris合作,以法國傳統插畫風格 “Toile de Jouy” (朱伊紋) 創作本系列「奇幻探索之旅系列」包裝設計,打造2024奇幻之旅乳油木限量系列,經典護手霜、身體霜、沐浴泡泡都是重點品項。 L’OCCITANE 奇幻之旅康果乳油木限量系列。(圖/品牌提供)舒芙蕾輕盈質地不厚重,瞬間吸收,留下保濕柔潤、不黏膩的舒適感受。蘊含5%乳油木果油與小燭樹蠟萃取,超級保濕鎖水一整夜。向日葵籽油富含精華脂肪酸,能柔嫩肌膚,滋潤性極佳包裝使用可回收塑膠罐,可再回收循環利用。LOCCITANE奇幻之旅康果乳油木舒芙身體霜175ml/1,820元(限量)。(右)蘊含乳油木果油與維他命E的慕絲泡泡,綿密細緻,溫柔包裹全身每一吋肌膚,溫和洗淨後,肌膚清新舒適,細緻又柔嫩。LOCCITANE奇幻之旅康果乳油木沐浴泡泡(限量)200ml/900元 (圖/品牌提供)Melvita 推出綠境植香來幫身體肌膚汰舊迎新!透過雪松、尤加利、迷迭香與乳香等交織出的木質森林氣息,讓妳深呼吸就能感受置身歐洲森林般的舒壓療癒。結合綠境植香三款包括綠境植香去角質皂、綠境植香亮澤潤膚雙效露、綠境植香保濕身體乳搭配「天然櫸木體刷」,讓你有感保養!刷的方式是乾刷,輕柔順著淋巴流動方向由下往上、朝心臟方向刷,時間約莫30 秒~2 分鐘即可。刷完後再使用雙效露、綠境植香保濕身體乳。猶如穴道按摩板造型的去角質皂,不使用棕櫚油配方,以天然葵花籽油為皂基,加上栗樹葉萃取精華,以及杏仁殼微粒,洗澡清潔同時,也同步幫 身體肌膚”慢磨美容”。 Melvita 綠境植香去角質皂125g/680元。(右)油水雙層保養,專為身體保養量身打造第一支以油煥膚精華!含AHA 天然果酸,溫和拋光,滑嫩超有感,終結凹凸粗皮。Melvita綠境植香亮澤潤膚雙效露 100ml /1,680元。(圖/品牌提供)這款質地猶如特級栗子醬細緻綿密,除了栗樹葉萃取精華、栗子果油,並加入乳油木果與蘆薈淬取液,可以單獨使用,但更推薦與亮澤潤膚雙效露加乘使用,木質調超療癒。綠境植香保濕身體乳 200ml/1,280元。(右)另外也有整套Melvita綠境植香煥新 3 重奏組,特價3,080元,包含保濕身體乳200ml+亮澤潤膚雙效露100ml+去角質皂 125g+天然櫸木體刷 (總價值4,320元)(圖/品牌提供)
成年人狂冒青春痘「問題不單純」 專業醫分析「不同部位長痘」背後含意
痤瘡,俗稱「青春痘」,雖然有青春二字,但並非只有青少年會遇到,其實許多成年人在壓力大時也常「冒痘痘」。中醫師楊婕妤解釋,痤瘡好發於臉部、背部甚至胸口等部位,當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且毛孔清潔不徹底時,就容易阻塞,引發痤瘡桿菌感染而造成發炎,進而形成痘痘。成年人冒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作壓力之外,睡眠不足、荷爾蒙失調以及不當的飲食習慣等都可能導致痤瘡的出現。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楊婕妤表示,中醫上認為不同部位的痘痘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衡。像是額頭長痘,多與心火旺有關,常發生在過度疲勞或失眠的人身上;鼻子上的痘痘則和胃火旺有關,多出現在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雙頰的痤瘡則與肝、肺有關,左臉反映肝功能失衡,容易出現在情緒緊繃、壓力大的人;右臉則與肺有關,常見於過敏體質者。而下巴的痤瘡與荷爾蒙及腎臟功能有關,特別是女性在月經週期時,下巴經常冒痘,這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針對痤瘡,楊婕妤建議從四方面進行日常保健來改善。首先是均衡飲食,避免過度調味及高熱量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助於減少發炎。其次是睡眠要規律,特別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段時間最好保持睡眠,讓肝臟得以正常運作。此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能促進氣血循環,減少濕熱累積及發炎反應。最後是適當清潔肌膚,保持肌膚清爽,減少保養品或化妝品的使用,以降低肌膚的負擔。除了調整生活作息,楊婕妤還推薦了兩個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幫助舒緩發炎痘痘的不適。第一個是曲池穴,位於手肘橫紋外側的凹陷處,具清熱消腫的功效。第二個是合谷穴,位於虎口位置,按摩時感到酸脹即可,有疏散風熱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建議每天按摩雙側穴位各15至20次,每次約5至10秒。在飲食配合方面,楊婕妤也推薦兩款茶飲以提升體質、改善痤瘡問題。首先是冬蟲夏草飲,這款茶具有提升免疫力和抗菌、抗發炎的作用,建議使用1至2錢的冬蟲夏草以1000c.c.的溫水沖泡。另一款是放鬆紓壓茶飲,由甘草、浮小麥和紅棗等材料組成,有助於身心放鬆、紓解壓力及改善睡眠品質。將甘草2錢、浮小麥4錢、紅棗5顆以1000c.c.冷水浸泡10分鐘,煮沸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最後楊婕妤也提醒,如果民眾的痘痘反覆在特定部位發作出現的話,民眾應尋求中醫師的諮詢,以從根本上解決痤瘡問題。
5旬婦後腰疼痛有燒灼感!檢查竟是皮蛇作祟 醫曝「這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58歲邱女士因後腰部位疼痛多天並伴隨著灼燒感,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診斷,邱女士後腰半邊局部神經痛且皮膚有水泡,應為帶狀皰疹感染,幸好及早就醫,經抗毒藥物治療並休息安養後,已經康復。一生近三分之一機會得「皮蛇」 曾得水痘、年紀大機率高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蒲柏瑞表示,醫學名稱為「帶狀皰疹」,就是臺灣大家熟知的「皮蛇」或「飛蛇」。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皰疹,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而50歲以上併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比率約為28%,越高齡者出現皰疹後神經痛機率越高。灼熱、發燒、倦怠是前驅症狀 儘早治療減少後遺症蒲醫師指出,帶狀皰疹特徵為沿著皮膚感覺神經分布,出現單側、疼痛、水泡性的皮疹,但在皰疹出現前數天就可能有灼熱、感覺異常,輕微發燒、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數天至數星期內會在發紅之表皮上長出內容物清澈之水泡。神經痛的感覺常被描述為具燒灼感、刺痛、麻痛等,情況嚴重時,連衣服摩擦到皮膚都會感到異常疼痛。若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治療,特別是台灣中南部冬天日夜溫差大,老年人抵抗力差更易引發「皮蛇」纏身。建議施打疫苗加以預防 運動、飲食、規律生活可提升免疫力蒲柏瑞醫師說明,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建議Shingrix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對象為50歲以上成人,及18歲以上有免疫、代謝、血液性疾病、HIV感染者及罹患惡性腫瘤等高風險族群。感染過帶狀皰疹的人,未來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建議可在感染半年後施打疫苗;對疫苗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發燒中、懷孕或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接種。蒲醫師建議,眾經由適當運動、規律生活以及飲食均衡來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有症狀可向醫師尋求專業諮詢。
染新冠致免疫力下降 40歲男菜花反覆發作「醫3招助改善」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菜花有沒有復發。」一句話道盡許多菜花患者的無奈。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表示,雖然菜花治療並不困難,但其反覆發作的特性卻常常困擾患者,讓他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顧芳瑜曾收治一個案例,是位40歲改車行老闆,因為過去曾有過幾次不安全的性行為,後來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讓潛伏在體內的HPV以及疱疹病毒雙雙發作。雖然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以及雷射手術治療,但只要遇到工作忙或壓力大,就會再次發作,平均2-3月就發作一次。於是顧芳瑜建議他完整注射三劑HPV疫苗,調整作息,並且使用一些營養品及營養點滴輔助,藉由以上3個方式,該男子目前已經維持7-8個月沒有再復發。顧芳瑜表示,想有效避免菜花反覆復發,建議患者除了遵循醫囑積極接受規律治療之外,快速增強免疫力可能更是預防復發的重要關鍵。他建議在營養品補充方面,可多補充硒、鋅及維他命E三大營養素。硒是天然抗氧化劑,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健康,還能促進男性生殖健康和重金屬排毒,減少病毒的負面影響。鋅則有助促進正常代謝和皮膚健康,提升身體的癒合能力,對於維持免疫功能非常重要。而維他命E則是強效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損,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提升免疫防禦力,讓病毒難以趁虛而入。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連三餐都沒法好好吃,遑論按時補充保健食品。顧芳瑜表示,若真的無法按時補充營養品,也可以考慮注射免疫加強點滴,其原理是直接注入營養物質,讓身體可以更快補充吸收,達到有效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山藥5大功效潤肺止咳又提升免疫力 醫:2種人不能吃
入秋後天氣變化大,有不少民眾會透過食補保養身體。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指出,山藥是很棒的養生食材,具有5大功效,其中潤肺止咳在乾燥的秋天有極大幫助,又能提升免疫力。山藥雖然益處多,林北溟也提醒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說明,山藥有滋養肺部的作用,有效緩解秋燥引起的喉嚨不適和乾咳,食用山藥入菜的料理後,潤肺效果顯著,還能改善秋天的呼吸道問題。另外山藥富含消化酶,能夠幫助促進食物的分解,改善脾胃功能,針對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適量食用山藥。除此之外山藥中的多醣體有助於調節血糖,針對預防糖尿病和控制膽固醇水平有良好作用,但林北溟叮嚀,山藥雖然有穩定血糖功效,糖尿病會者仍須在醫師指導下適量食用。山藥富含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抵禦秋冬季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換季時多攝取一些山藥,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不易生病。不僅如此,山藥具有補益腎臟功能,有助緩解腰膝痠軟、頻尿的狀況,相當適合體質虛弱或腎氣不足的人群,林北溟指出,山藥的滋補作用溫和持久,長期食用可以強身健體。林北溟特別提醒,山藥有許多健康益處,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且山藥屬於澱粉類,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宜適量食用。林北溟也提到,山藥挑選以外觀完整、鬚根少且較重的,黏液越多代表越新鮮。不過山藥皮含有植物鹼,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處理時可以戴上手套。
2024後疫情免疫力大調查白皮書正式發表
隨著Covid-19新冠疫情退燒,民眾回復正常生活,但仍有諸多醫界專家與健康媒體提出要注意「免疫負債」的健康呼籲,提醒民眾在後疫情時代應該更加注重自身的免疫力狀況。有鑑於此,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與正官庄共同進行了上千位民眾的免疫力與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同時結合免疫力與健康議題的網路輿情分析,共同發表《2024後疫情免疫力大調查白皮書》,並邀請多位專家舉辦「大健康時代:免疫力『全方位」趨勢座談會」,分享調查報告中的重要趨勢觀察。近八成民眾表示疫情確認後的健康狀況變差在調查報告中發現,近八成35歲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在確診後的身體狀況變差、生病頻率增加、感冒恢復的時間也變長。大數據(股)公司數位民調策略總監葉峯谷博士表示,新冠病毒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六名,雖然近年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對高齡者、免疫力低下者和慢性病患者仍是極大威脅。同時新冠確診後的部分康復者的健康狀況明顯發生了變化,有66.8%的受訪者指出,確診後感冒的恢復時間變長,55.7%的受訪者表示生病的頻率增加,這都顯示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絕不能輕忽自身的健康狀況,對身體保健仍需多加注意。83.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需要提升免疫力在新冠疫情的推動下,民眾越來越認知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對免疫力的專注度顯著提升,關於免疫力的網路討論聲量也隨之增加。在眾多免疫力討論中,民眾最關注的是因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的「感冒」與「疲勞」問題,「感冒頻率變高」(13,576筆)成為年度最熱門話題,其次為「慢性疲勞症候群」(11,918筆)的相關討論,此外還包括「過敏」與「皮膚」等問題同樣備受民眾關注。長期的免疫力下降對於體力與精力的持續消耗成為了許多民眾的困擾,這些健康問題影響的不僅是身體狀況,也對心理健康與社交生活產生負面影響。70.6%的受訪者希望透過中藥(醫)來增強免疫力從輿情數據中可以發現,「漢方食補」的討論聲量增長最快,較監測前期增長了19%,顯示漢方食補在現代健康管理中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時民眾對於中藥和方的討論度也日益增加,有81.4%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透過中藥(醫)來調理身體,70.6%民眾希望透過中藥(醫)來增強免疫力。大健康時代:免疫力「全方位」趨勢座談會(圖片/正官庄提供)余雅雯中醫師與李婉萍營養師也在論壇中表示,新冠確診恢復後最常見的是引起了慢性疲勞中的氣虛症狀,但這都可以透過中醫藥或食補來逐步調理改善,譬如使用有中藥之王之稱的人蔘切片來沖泡蔘茶飲用,或是食用乾扁豆、紅棗等補脾胃的常見食材,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也呼籲民眾在日常就應該多注意養生保健,維持良好的免疫力,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也能保持健旺的精神,進而提升良好的生活品質。
美髮師「全頭禿」終日以淚洗面 圓禿患者自殺風險高6倍
20年前,髮型造型師李小姐因同事提醒發現頭皮有一小撮禿塊,大感驚慌,四處奔波各診所接受治療但效果不彰,頭髮越掉越多,很快就進展成「全頭禿」,只能戴假髮遮掩,工作也被迫停擺。「四周的人目光好像都盯著我,視線往我的頭髮飄去」。李小姐每日以淚洗面,足不出戶。目前李小姐每日服用免疫抑制劑和施打脈衝式療法來控制病情,掉髮症狀已趨於穩定,日常生活也回歸正軌;但一旦停止治療,圓禿的症狀就很有可能會復發。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反覆發作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者甚至會全身毛髮脫落。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研究顯示,近9成患者會遮蔽掉髮彌補外觀形象,超過6成因病影響生活重大決定,避免參加團體活動,減少與家人、朋友的互動,近四分之一人因病曠課缺勤。圓禿屬於非疤痕性落髮的其中一種,確切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許多原因可能誘發圓禿,例如壓力、受傷或疾病。發生圓禿時會使毛囊免疫豁免(HFIP)崩解,導致免疫細胞攻擊毛囊使得毛髮掉落。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體毛的部位,但最好發於頭皮,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落髮,。大部分圓禿患者剛開始會出現10元硬幣大小的小範圍圓型斑塊落髮,但超過3成的患者會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的圓禿。嚴重者可能會全部頭髮掉光稱作「全頭禿」,甚至有1%的患者會進展到「全身禿」(宇宙禿),全身毛髮全部脫落,連眉毛跟睫毛都掉光。圓禿的病程因人而異,部份中輕度患者會在一年內再生新髮,但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若禿髮斑塊持續超過半年,則符合為慢性圓禿的定義,其中有3成可能會進展成全頭禿或全身禿,較難自行恢復。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對於最在乎同儕看法的青少年衝擊相當明顯,據統計超過7成青少年患者的生活品質因圓禿受到影響,甚至因此遭受霸凌或被他人講閒話,嚴重影響社交生活與心理健康;一份台灣的研究更發現,圓禿患者自殺意圖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疾病造成的負面心理壓力不可輕忽。臺北榮總皮膚部陳志強主任表示,治療上依據圓禿嚴重程度進行分層治療,針對12-18歲青少年及成人,如為輕至中度圓禿,以外用皮質類固醇或病灶内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若為嚴重圓禿,第一線治療則建議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或口服JAK抑制劑,搭配外用或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林口長庚皮膚免疫科鐘文宏主任說,可提供12歲以上嚴重圓禿患者使用的JAK抑制劑為近期新興的治療方式,可精準阻擋發炎反應、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與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落髮問題。研究顯示針對原本是平均9成落髮的嚴重圓禿患者,在治療後頭髮重新生長,約4成患者經過48週頭髮恢復到8成或以上的頭髮覆蓋率,為嚴重圓禿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醫師呼籲,若有不明原因掉髮應盡速求診皮膚科醫師,及早治療。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遠離壓力等,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復發。目前圓禿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可選擇,患者可以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最符合個人的治療計畫。
北市衛生局查食藥粧「違規廣告」!累計裁罰3250萬 「拉蓓精萃飲」罰最多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13年上半年違規廣告查緝情形,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及化粧品違規廣告共開罰329件、裁罰3250萬元。其中食品213件,裁罰金額2162萬元(66.5%)金額最高,化粧品佔104件、裁罰654萬元(20.1%)居次,藥品/醫療器材12件、裁罰434萬元(13.4%)位居第3名。根據統計,罰鍰累計第1名為「七寶創意有限公司」,違規廣告罰鍰達333萬元,該公司之「『 LABELLE 拉蓓 』精萃飲」食品廣告詞句涉及醫療效能。罰鍰累計第2名為「日東商事有限公司」,違規廣告罰鍰達140萬元,其「私密專科益菌凍」食品廣告詞句涉及醫療效能。罰鍰累計第3名分別為「雲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韓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違規廣告罰鍰120萬元,「雲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德國原裝雲揚生技左旋精胺酸營養液」食品廣告詞句涉及醫療效能;「韓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之「瑞士頂尖抗老3秒速導全面撫紋精華組」化粧品廣告詞句涉及誇大不實,台北市衛生局針對以上違規廣告已依法進行裁罰。以違規廣告媒體分類統計分析,網路247件(75.1%)最多,其次為電視共64件(19.5%),雜誌、報紙10件(3%)居第3(如表3)。進一步分析網站違規廣告,以公司官網140件最多、裁罰金額1157萬元,另針對社群媒體進行分類統計,Facebook 36件、裁罰506萬元,Instagram 8件、裁罰93萬元,YouTube 3件、裁罰25萬元,Podcast 1件、裁罰4萬元。違規食品廣告以宣稱提升免疫力類佔第1位,共31件(14.6%),其次為宣稱減肥瘦身類28件(13.1%)及宣稱皮膚美容類21件(9.9%)居第3;違規化粧品廣告以宣稱消炎、消腫類佔第1位,共31件(29.8%),其次為促進細胞活動或膠原蛋白增生類共28件(26.9%),除皺、除紋類宣稱共21件(20.2%)居第3。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業者,刊播食品及化粧品廣告前可參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食品及相關產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化粧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虛偽誇大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藥商及醫療器材商刊播藥品、醫療器材廣告前,應向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核准,核准刊播期間不得擅自變更原核准事項,另外,一般商品廣告不得為醫療效能之宣傳。台北市衛生局蒐集衛生福利部制定之法規及函釋編纂成「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及化粧品廣告相關法規暨案例彙編」手冊,可至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路徑:首頁/主題專區/食品藥物化粧品/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藥粧法規宣導/廣告法規)自行下載,歡迎多加利用。
7旬老翁突發顏面麻痺 中醫針灸一周後好轉
71歲王先生今年5月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太太發現王先生的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王先生至西醫檢查,被診斷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醫師開立類固醇及B群控制發炎、減少神經受損、幫助修復神經,並建議至中醫針灸,增強療效。因此,王先生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尋求治療,經過一個禮拜的針灸治療,臉部左右不對稱的狀況有明顯改善,持續追蹤治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指出,王先生的狀況是典型的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狀,包括急性、嘴角不自覺流水(口水或漱口水)、嘴角歪向正常的那邊(表情不對稱)、法令紋消失、眼皮無法閉合、臉部有麻鈍感、有些人會耳後疼痛、聽覺異常或味覺異常。要非常注意的是,如果伴有半邊肢體無力和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抬頭紋沒有消失(可完整閉眼),需馬上到醫院求助,很可能是腦中風。另外一種情況是伴隨耳朵疼痛、耳朵附近出現水泡,這是由帶狀皰疹造成比較嚴重的顏面麻痺,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需要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造成貝爾氏顏面麻痺的原因與病毒感染有關,黃金治療時間是72小時,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會復原,比較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拖到1-2年才痊癒,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中醫觀點認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正氣不足,風邪入中。二,痰濕內生,阻於經絡。三,氣虛血滯,經脈失濡。治療常用針灸疏通經氣,頭部穴位可取翳風、魚腰、攢竹、陽白、瞳子髎、顴髎、迎香、地倉、頰車、人中、承漿、風池、下關。遠端可取合谷、足三里、外關、太衝、內庭,更可在慢性期加電刺激神經幫助肌肉收縮、消除水腫、增加循環,以縮短復原時間,也可由醫師判斷是否需開立中藥,加強祛風、清熱、利濕、化痰、補氣血等,幫助局部循環改善,加速神經修復。並調養體質,提升免疫力,避免再次發作。廖皓涵說明,患者平常可以多做嘟嘴、抬眉、微笑、閉眼等表情動作,或是嚼口香糖,訓練神經與肌肉。同時應注意面部保暖,可用溫毛巾熱敷。避免臉部吹風、洗冷水。若眼睛因無法閉合而乾澀,可用人工淚液維持濕潤,睡覺時可用透氣膠布黏住眼皮幫助閉合,或是用紗布沾生理食鹽水覆蓋保濕。飲食上避免辛辣烤炸食物,如麻辣鍋、麻油雞、蔥、蒜、炸物等。應注意均衡飲食,多吃綠色蔬菜。最後,請保持心情輕鬆,避免過度勞累及緊張。貝爾氏顏面麻痺大多數會痊癒,不必過度焦慮擔心,以免心理負擔影響恢復力。
久咳不癒好難受! 中醫師曝:中藥精油按摩穴道有效緩解
酸的藥物如烏貝散,或清熱化痰濕的中藥以外,常加入健脾與滋養胃陰的中藥以修復胃黏膜,並針對產生胃酸的原因加以治療。例如:過飽或食入難消之品加以消食,情志鬱悶或易怒加以疏肝理氣,暴受風寒加以袪風散寒,過食生冷加以溫補脾胃。如何有效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作,首先就是要減少壓力,放鬆心情:壓力及心情的好壞也是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重要關鍵,有空要出門去郊外走一走,放鬆心情,不只心靈放鬆,也能讓腸胃道真正的休息。賴睿昕院長睡前拿薄荷油按摩1)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正中線上,腕橫紋中央直上2寸(三指幅寬),兩條肌腱中間。按壓內關穴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失眠。2)合谷穴: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最高處。噁心想吐,尤其伴隨頭痛時,按壓合谷穴可緩解,也有助腸胃收縮消化。3)足三里:小腿的正面,脛骨外側一橫指寬。膝眼下方3寸(四指幅寬)。將食指放在膝眼上,其餘三指自然貼近小腿,無名指下緣所到之處即是。足三里是顧胃的重要穴位,可消脹氣、助消化,強化腸胃功能,防止胃痛。除了以上三大顧腸胃的穴位之外,也可加強腹部按摩。以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尾端連線的中間點)為中心點,在穴位四周熱敷,然後再以畫圓方式按摩,也有助促進消化,解除便秘,強化腸胃功能,能減少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另外,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劇烈咳嗽時會提高呼吸肌的負擔,造成肌肉緊張,緊接著胸部、背部就可能跟著僵硬,使血液流動惡化,而透過適度刺激中府穴,可望幫助放鬆僵硬緊張的肌肉,同時改善附近的血液流動,使咳嗽、呼吸困難的問題得以緩解。賴睿昕中醫師提醒,下列的生活型態和居家治療方法,將有助舒緩咳嗽的狀況:充分的休息。休息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讓身體能更有效抵抗病毒侵擾。喝大量的水或是乾淨的清流質液體,讓身體飽含水分。減少抽菸或戒菸。避免去潮濕、濕氣重的地方。咳嗽時喝什麼可以舒緩?賴睿昕院長強調,「其實喝微溫的水最好。吃完其他食物,最好也喝一點温水清一清,可以避免殘餘物刺激喉嚨引發咳嗽。」如果喉嚨一直乾癢不舒服,可以喝一些簡單的茶飲,舒緩咳嗽。《薄荷麥冬茶》薄荷 1錢麥門冬 2錢600cc 以保溫杯滾水沖泡,燜一下放涼後飲用。薄荷精油 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治咽喉腫痛,疏肝解鬱。麥門冬 養陰、清熱、潤燥,能滋養潤肺,減少乾咳。除此之外,蜂蜜水也有鎮咳功效,可以泡淡淡的喝,但必須為純正不含糖的蜂蜜。
黃仁勳大讚「通化夜市」芒果青 營養師示警2類人要小心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到台灣演講,並在演講時提及自己最喜歡臨江街觀光夜市(舊名為通化街夜市)的「阿婆水果攤」,最愛的水果是芒果青,也會買芭樂、番茄,對此,營養師夏子雯也提醒,有兩類人要盡量避免食用過多芒果青。黃仁勳在6月2日的台大演講中表示,夜市對他而言有著重要意義,他也特別提到「通化夜市」,並表示非常喜愛這個夜市,最大原因是因為有一位賣水果的女士在那裡工作了43年,「就在街道中間的攤位上,大家去找她,好嗎?」他認為如果許多人因此前去找她會非常有趣。黃仁勳表示,他喜歡看到她的水果事業每年都越做越好,「我喜歡看到她這麼成功」。營養師夏子雯在臉書粉專,「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發文表示,黃仁勳最愛的水果「芒果青」又名「情人果」,是以土芒果的幼果製作,是一種醃漬水果,酸甜的口感讓人喜愛。夏子雯說明,芒果青在炎熱的夏天吃可以開胃,它本身也富含纖維素,可促進腸道蠕動,其中的營養素有助提升免疫力,但因為芒果青的糖分較高,因此這兩類人,包括糖尿病,以及血糖偏高的人,不建議吃過量。夏子雯也提醒,芒果青的果酸含量高,可以提升消化能力,但也會刺激胃酸分泌,所以食用適量就好,「而單純芒果風乾的糖分含量本身就已經很高,吃起來甜度也很足夠,挑選芒果乾的時候,建議不要另外再選擇有加糖的喔」。至於黃仁勳喜愛的芭樂、番茄,夏子雯表示,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是水果中的第一名,小蕃茄維生素A含量多,都是健康的水果,擁有豐富的鉀,有助於降血壓,但建議民眾食用水果時,每天水果份量控制在2至4份,一份約一個女生拳頭大,盡量可以選擇不同顏色、不同種類,這樣才可以得到不同的營養素。
高壯肥肚族群要注意 12種癌症罹患風險明顯高於常人
民眾大多都有觀念,肥胖族群本來就比一般身材正常的族群很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但至於是哪種肥胖,似乎大家沒有特別的概念。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在FB發文指出,那種身材高大、腹部的族群,在面對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的罹患風險,較常人升高12%。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引述一項由33萬人參與的研究,當中依據參與人員的體重指數(BMI)、身高、體重、腰臀比、腰圍、臀圍,將他們大致歸納為四種體型:第1組: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第2組: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第3組: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第4組: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在歷經15年的追蹤研究後,33萬人中有4.7萬人罹患癌症,透過後續的分析,發現其中有2組人的罹癌風險更高,分別是「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與「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兩組,其罹癌的機率相較於正常人分增高了10%與12%。而「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的罹癌風險則提高3%、「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的罹癌風險沒有升高。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這個組別中,有10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這些癌症包括:子宮癌、食道(腺)癌、肝癌、腎癌、膽囊癌、胰腺癌、骨髓瘤、乳腺癌(絕經後)、結腸癌、直腸癌。而在「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這個組別中,食管癌、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此外,這些身材的人還與食管鱗狀細胞癌、口腔癌、咽癌、肺癌等癌症風險有較高的關聯。在「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這個組別中,與甲狀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腦癌、中樞神經系統癌等5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黃軒醫師最後也總結如下:1.全身性肥胖(包含大肚腩):罹癌風險升高了10%2.個子高,腹型肥胖(大肚腩):罹癌風險,更升高了13%3.這兩種肥胖身材,只要併有「大肚腩」,罹癌風險就會增加➕10%以上!4.這次研究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發現,「大肚腩」同時併有「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黃軒醫師也解釋,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身材中存在這兩個特點—大肚腩和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這可能與脂肪分布、體重指數、腹圍和臀圍等因素有關。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體型對於降低患癌症的風險非常重要。肥胖確實會增加患癌風險,但大肚腩的「腹型肥胖」與癌症風險的聯繫更為緊密。至於何為「腹型肥胖」,黃軒醫師解釋,其最大特徵就是大肚腩,腰圍大於臀圍,四肢較細。脂肪主要沈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肚子里的肝臟、胰腺、胃腸道等器官周圍和內部。他也引述《BMC醫學》上的研究發現,表示腰圍越粗,患癌風險越大。研究人員對350萬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3年的長時間隨訪研究,發現有超過27萬的人最終罹患癌症。為此,黃軒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要做好體重管理,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簡要概括:1.營養的平衡維持健康體重首要步驟是:攝取均衡的營養。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如果營養足夠,可幫助維持體重,從而更好地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並減少感染風險。此外,適量的體重也能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活力,對身體的復原有著積極的影響。2.運動的重要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並且可以直接影響癌症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根據香港大學癌症專家研究建議:癌症康復者,應該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有效控制體重。3.飲食的控制除了運動,飲食控制也是體重管理的重要部分。避免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選擇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可以幫助維持健康體重,並減少癌症風險。研究表明,減輕體重可以顯著降低某些類型癌症的發生率黃軒醫師最後也提到,體重管理防癌,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涉及營養、運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透過這些方法(飲食/營養、運動)我們不僅能夠減少癌症的風險,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和整體健康。最後也強調「飲食控制、均衡營養、適當運動」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