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塵
」 空氣品質 東北季風 空汙 霾害 濁水溪不吸菸肺癌2/空汙傷害不輸香菸 2時段勿戶外運動「機車族要戴口罩」
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已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根據台大公衛學院研究,若持續30年暴露在一定濃度以上的空汙細懸浮微粒(PM2.5)中,罹患肺腺癌風險比每天抽一包菸還高,這或許是近來不吸菸肺癌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醫師建議上下班時間最好別進行戶外運動,以免吸入大量空汙,而機車族也要佩戴附加活性碳的拋棄式防塵口罩,才能過濾廢氣裡的微粒與道路揚塵。「不只是台灣,全世界不吸菸的肺癌患者都增加!」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告訴CTWANT記者,肺癌是全球及台灣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9,700人死於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五分之一。雖然台灣近十年來肺癌的標準化死亡率有下降趨勢,但其發生率仍在增加,尤其是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比例顯著上升,顯示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空汙正是原因之一,台大公衛學院今年5月發表研究發現,若持續30年暴露於PM2.5(懸浮微粒直徑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的粒子)空汙環境中,罹患肺腺癌風險,會比每天吸超過一包菸的人風險高出1.044倍。此研究利用環境部2005至2020年全國PM2.5監測資料,再以空汙能見度、PM10推測1968至2004年各地區空汙PM2.5濃度,比對國內1997至2020年肺癌登記資料,此為全球首篇分析30年空汙與肺腺癌相關性研究,研究刊登於《環境研究》國際期刊。根據環境部統計,2023年各項空氣污染指標,PM2.5年平均濃度以雲林縣19.3微克/立方公尺(μg/m3)最高,主要是少雨、弱風天數多。其次為嘉義縣市及金門的18.8μg/m3,離環境部所訂中南部年平均值15μg/m3仍有一段差距。PM 2.5 已被證實是致癌物,肺部自然是首當其衝、最先受害的器官。長期關注空污的北醫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曾建議,民眾可先自我審視,平常最容易暴露到髒空氣的來源是什麼?例如鄰近工業區的居民須注意工業排放空氣污染物,都會區居民則受交通廢氣影響較多,因此必須從住家環境開始了解可能的污染物質,再以適當的方法排除或減少空氣污染物的來源,例如簡單的把窗戶關上、減少揮發性化學產品的使用、烹調習慣的改變、室內植物的擺設、空氣清淨設備的裝設等方法。至於交通,為了方便逼不得一定得騎摩托車時,莊凱任強調「口罩絕對是必備!」國健署建議機車族配戴附加活性碳的拋棄式防塵口罩(符合 CNS14756),除了吸附車輛廢氣中的有害氣體,也能過濾掉混合在廢氣裡的微粒和道路揚塵。由於這類口罩的活性碳會吸附污染物,長期使用後可能失效,因此不建議長時間重複使用。戶外運動的地點很重要,研究顯示公園比馬路旁更好,比較不會影響肺功能。(圖/記者方萬民攝)在《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一書中,台大公衛學院陳保中教授提到自身的運動方法,「我通常早上6點多到醫院,避開高空汙時段;下班時我會走比較少空汙的『路線』,盡量避開大馬路,改走小巷弄」。運動也是同樣道理,盡量避開交通尖峰的上、下班時段,避免吸到廢氣。對於場地,陳保中教授也有一番見解,「河濱公園是蠻好的運動場地,車少、空曠,河道旁風大,有風流動能加速改善空汙;另外,台灣山林豐富,不必特別去挑戰大山岳,鄰近的小山丘也不錯,像台北近郊就有很多條親山步道,也是假日運動的好選擇。」「英國曾有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在馬路附近運動的人肺功能較差,而公園運動的人則較好。」方昱宏認為空汙是長時間的影響,雖能「趨吉避凶」,但很難靠著短時間的措施,如空氣清淨機、口罩來達到完全預防的效果,還是必須由政府來改善空汙問題,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過,方昱宏建議若要進行戶外運動,可到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查詢空氣品質狀態,若出現紅色警報、甚至紫爆,就不要外出活動,才可以較有效的避免空汙危害。若必須外出上班或上學,國健署則建議配戴防霾(PM2.5)口罩(符合 CNS15980),以濾除空氣中的 PM2.5 微粒。
酸雨監測趨中性 中壢擺脫全國最酸之名
環境部公布去年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成績,桃園市環保局囊括10個獎項,且桃園市考核總成績獎項為首位受獎機關,名列全國第1。環保局表示,往年中壢酸雨測站有「全國最酸」之稱,近年來逐年改善,從2018年ph值4.9去年提升至5.43,桃園市平均pH值也提升至5.86。環保局表示,在空氣汙染防制方面,導入科技化管理,推出營建工地AI揚塵辨識灑水系統、機動車輛智慧辨識等創新管制策略,持續改善空氣品質,AQI全年不良日數下降至3.2%;氣狀汙染物整體也呈下降趨勢,酸雨監測年平均pH值持續上升往中性靠攏,中壢測站連續6年年平均值均高於酸雨定義的pH5.0。環保局說明,中壢測站因周邊有工業區,往年皆有「全國最酸」的稱號,但經環保局多年努力,從2018年pH值4.9去年提升至5.43,已高於酸雨的平均值,也不再是「全國最酸」的測站,另桃園市年平均pH值也持續上升,去年年平均pH值為5.86。在水汙染防治方面,環保局除嚴加管制外也推動自主削減,使工業廢水總量逐步下降,以及設置水質淨化現地處理設施,其中南崁溪氨氮削減設施興建工程更榮獲第8屆公共工程金品獎優等;針對噪音防制方面,環保局啟動「靜桃計畫」,陳情案件與執行前相比下降25.8;另毒化物質管理及災害預防方面,除持續降低毒化災害發生風險外,也主動聯合警政機關稽查工業用笑氣。環保局長陳世偉說,桃園各機關綠色採購總金額達5.6億元,連續13年獲得特優,環保局於公有市場設置二手袋循環箱、推動循環杯進駐球場及電影院、設有12處站點。推動3合1生質能中心,於去年底加入垃圾處理行列,增加桃園市垃圾處理量能。
肺癌蟬聯43年死亡率最高癌症 醫示警「打掃習慣要改」
肺癌是一種生長於支氣管或肺泡的惡性腫瘤,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同樣也是我國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已蟬聯43年,原因就在於其早期病症並不明顯,在台灣有一半的個案發現、就醫時已經是第4期。國內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表示,民眾除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外(LDCT)來篩檢外,平常應減少吸入空污,像是避免蹲下來擦地板,讓口鼻盡量遠離地面。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陳晉興表示,國內肺癌患者中肺腺癌佔比最高,比例高達80%,其中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且女性比例極高,而研究證實,空氣污染和極微小粒子PM2.5是肺癌的致病因子,再加上有檢測顯示,使用掃地機器人會使PM2.5濃度急速飆升,使用吸塵器也會讓後方氣旋形成的揚塵急速上升。因此陳晉興建議,使用掃地機器人時,不要與其同處一個空間,且使用吸塵器時,也別站在排氣口後方。此外,由於懸浮微粒因地心引力下沉,下層空氣相對上層更髒,因此清掃時應盡量讓口鼻遠離地面。如果需要大清掃且需使用吸塵器,可以戴口罩保護自己,除此之外,若是平常地面有些許髒污,建議快速清掃即可,盡量減少環境中揚塵的機會和時間。事實上,根據衛福部官網上刊載,我國每年新增肺癌個案人數約有1萬3千人,肺癌成因中「吸菸」是影響最大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環境因素(如二手菸、空氣污染、油煙、氡氣、石綿、砷)、疾病史(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等,也會增加得到肺癌的機會,提醒民眾應時時注意自身肺部健康。國民健康署為協助高風險族群能早期偵測出肺癌,也開辦肺癌篩檢服務,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所補助的對象包含了具肺癌家族史的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以及50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吸菸史達30包-年(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或每天1.5包菸,共吸菸20年,皆為30包-年以上),戒菸未達15年者。凡是符合上述資格參加篩檢的民眾,皆可至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進行篩檢諮詢及預約排檢。
修剪路樹禁用「吹葉機」防空汙 人力成本增3倍廠商不做了
台南市一家老字號庭園造景公司,常承包各區除草、修剪路樹工程,近日陸續接獲北區、七股區、善化區3個區公所要求全面禁用吹葉機,避免揚塵製造空汙。業者指將增加3倍人力成本,向公部門反映無解,已打算明年退場,問題一旦回到公部門,勢必需要更多經費解決。業者指出,大範圍的除草、修剪行道樹,動輒清出2、300袋雜草、樹葉,若不用吹葉機將修剪下來的樹葉、雜草集中,改用竹掃帚、鐵扒、竹扒等工具,碰到柏油路面,不但耗損率高,效率又低,增加成本也就算了,還得調度3倍人力,本來1天的工作,可能要拖2、3天。業者指出,近兩年來承包政府公部門標案時,標案內都規定禁用吹葉機,不過春、夏季較沒有揚塵空汙,所以不僅民營業者使用吹葉機,就連公部門清潔隊也偷偷使用。業者表示,4月25日先接獲北區區公所通知全面禁用吹葉機;同月29日又陸續接獲七股、善化區公所通知,均要求禁止使用吹葉機。業者向區公所反映表示,過去只限制秋冬季使用,現在合約簽下去了,公部門才突然要求業者全面禁用吹葉機,且沒有其他配套辦法,業者只能增加人力與工具,甚至可能要做虧本生意;若問題無解,只好明年退場,不再承包政府標案。老字號廠商都接不下來的大規模案子,相信其他小廠商更難承包,最後問題仍然要公部門自己解決。善化區公所指出,2020年、2021年的行道樹及區內周邊環境整理標案約400多萬元,最後都流標,鄉下農村範圍大的地方,若禁用吹葉機,確實很麻煩,如果廠商退場,公部門自己處理的結果,成本會更高,最後可能選擇增加經費來解決問題,在環保與經費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是一大難題。
花蓮強震全台受災學校661校 東華大學、花蓮女中修復共需22億元
0403花蓮大地震重創校園、民宅和道路,教育部統計,受災學校有661校,初估需24億3613萬元經費,其中又以東華大學、花蓮女中兩校受災最重,初估需22億餘元修復。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賑災捐款將專款專用於受災地區和災民的緊急醫療,收容安置和復原重建。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4日開設募款專案,截至11日下午4點,共募得7.2億元,總捐贈筆數13.3萬筆。花蓮外海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啟動緊急衛星影像接收處理機制,透過雷達衛星影像分析顯示,震後花蓮沿海有顯著的地表抬升變形,米崙斷層東側沿衛星視角方向最大變形量約30公分,嶺頂斷層東側變形量約15公分。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接收站主持人蔡富安表示,太遙中心分析衛星影像後,發現除市區房屋受損傾斜外,太魯閣國家公園周邊山區有大量土石崩塌區域,並堵塞部分河道造成堰塞湖。因影像拍攝時間距災害發生僅約2.5小時,影像中尚可見土石崩落造成之大量揚塵。行政院院會11日就「0403花蓮地震災後復原重建工作」業務報告,行政院長陳建仁會中指出,行政院已先行撥付3億元,提供花蓮縣政府救災緊急運用,後續相關災民各項救助措施,各部會應以「從優、從寬、從速」原則處理。針對校園災損,教育部表示,以花蓮縣102校、初估需21億4137萬餘元最嚴重,其中東華大學實驗室火災、儀器及校舍毀損,需19億2200萬餘元;花蓮女中因綜合大樓整棟主體傾斜,多棟校舍受損,需2.2億元。教育部強調,目前已核定10縣市國小校園搶險搶修及復原經費6200萬元、補助5580萬元,若經費有不足,地方政府可提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3年0403地震」專案爭取補助,國教署將採從寬、從速完成審議。
花蓮7.2強震後東海岸「對比照」曝光 衛星空拍4區域出現崩塌
花蓮於3日早上發生規模7.2強震,截至5日上午7點30分,地震已經造成10人死亡、1106人受傷、705人受困、18人失聯。對於這起地震到底影響台灣有多大,國家太空中心(TASA)日前也貼出東海岸的衛星照片,並且在其中發現了有4個區域出現明顯的崩塌情況。國家太空中心(TASA)日前在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在地震發生之後,恰好福衛五號約三個小時後就會飛越台灣上空,軌跡剛好行經花東海岸,所以緊急排程讓福衛五號取像東海岸。之後又透過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提供的法國Pléiades衛星3日的影像,以及福衛五號先前拍攝兩幅災前影像(2月21日、3月4日攝得),初步判釋本次地震影響。卡納剛溪上游山坡地明顯大規模揚塵,疑因地震造成大規模崩塌。(圖/翻攝自TASA)TASA表示,根據衛星影像,花蓮山區多處河川上游疑似崩塌且有大片揚塵;宜蘭龜山島前端有地貌變化,疑因地震造成部分土石滑落。而透過TASA所釋出的畫面來看,原本被視為是河道的綠色區域,在地震發生之後,部分區域的綠色範圍有明顯增長的跡象,TASA解釋,綠色變多就代表河道的水變多了,也因為水比較多,疑似崩塌地的顏色在這區看起來也偏綠,團隊據此判斷河道上游有崩塌。
踩到碎燈泡引起「汞中毒」…腳掌潰爛險截肢 專家闢謠:吸入才危險
先前網路曾流傳省電燈泡具有危險性,若不慎摔碎又踩到,就會因為「汞中毒」而傷口潰爛,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差點截肢。不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解釋,省電燈泡確實含有汞,但要透過吸入才會中毒,並不會從皮膚傷口進入人體,而當初網傳的嚴重傷口照片,是因傷口反覆感染才造成,而非是汞中毒引起。事實查核中心透露,網傳曾有人在更換省電燈泡時不慎摔破,又意外踩上碎玻璃,最後因汞中毒,腳上的皮膚、肌肉組織持續壞死,住進加護病房整整2周才穩定下來,還差點被截肢,如今只能進行重建手術和復健才行。而根據事實查核中心查證,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指出,一般家庭用燈泡的含汞量非常低,並且屬於「元素汞」,如果長時間吸入才會導致汞中毒,進而傷害腦部、肺部,但不會造成傷口潰爛。楊振昌進一步表示,打碎的燈泡需要注意的是刺傷,網傳照片應是產生外傷後,傷口反覆感染造成潰爛,不是因為「汞中毒」。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認為,民眾如果踩到日光燈的碎片,造成嚴重的傷口,住院,需要清創、治療,是有可能導致網傳照片的情形,但傷口是碎片外傷造成,並非因為「汞中毒」。另外,回收基管會提醒,如果打破省電燈泡,燈泡碎片需要用密封容器包裝後,再交給清潔隊回收。而在蒐集省電燈泡的碎片時,為避免汞蒸氣外洩產生危害,可以讓環境通風,並配戴口罩、手套或用夾子,避免被碎片刺傷或是接觸到燈泡碎片的螢光粉(含汞),也切勿使用吸塵器造成揚塵,反而會讓螢光粉揮發。
4年砸766億改善空汙 環團批「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
環境部24日提出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並加強管理重要汙染源,從高處遠眺台北市區,遠方籠罩在一片茫霧中。(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為改善空汙,行政院近日核定「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包括環境部等9部會及國營事業將在4年內投入766億,目標在2027年全國PM2.5可達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區域每立方公尺15微克,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較2019年改善80%等目標。但環團指出,WHO(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即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政府核定的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且北、中南部目標不同,中南部民眾情何以堪。根據環境部空汙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細懸浮微粒手動測站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公尺12.4微克,各汙染物的全國年平均濃度亦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持續改善中,僅有臭氧不降反升。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表示,第二期的改善重點為PM2.5及臭氧,前者的問題集中在中南部、11月至4月等,後者挑戰為氣候暖化、背景濃度上升抵銷改善作為等,中央政府未來4年將編列116億元預算、國營事業650億元預算協助改善。張順欽指出,將透過盤點可行前瞻技術,推動與產業減量協談,強化定期檢查及認證管理、鼓勵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港區防制、營建工程、農業露天燃燒、河川揚塵及民俗活動會透過各部會專案管理,同時加強台中電廠、中龍鋼鐵、興達電廠、中鋼公司及中油公司減量,並強化空氣品質不良季節應變能力。二期方案的目標為全國平均達到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每立方公尺達15微克,但更希望各測站都能達到13微克的目標。「目標太保守及落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說,全國的13微克目標過於保守,而每立方公尺15微克是2012年訂定的空氣品質標準,但中南部卻要在2027年才能達到,更是落後,此外臭氧前驅物的VOCs減量目標過於保守,鋼鐵業等高汙染行業標準也太寬鬆,應加大步伐及力道。台灣健康空氣行動盟召集人葉光芃則批評,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現在還用這樣的標準就是在危害人民健康,且去年空氣品質較前年惡化,改善就說是環境部的努力,空品不佳就說是天氣的影響,令人看不下去。至於外界關切的空汙費,張順欽也說,將針對固定汙染源季節性費率增加有害物種,調整減免額度、增列減免項目;移動汙染源則擬提供汙染較低的燃料浮動式調整費率,營建工程類則會提供自主減量減免。
月收23頓廢棄樹枝...清潔隊「化垃圾為黃金」 巧手打造文青小物
台中市環保局西屯區清潔隊每月收運修剪後的樹枝約23噸,為有效再利用,除將破碎後的樹枝作為抑制揚塵的材料外,也販售給民間農業資材業者,更由隊員們發想,製成環保的文青小物,「垃圾變黃金」。環保局表示,西屯區清潔隊收運一般家戶、機關及學校修剪後的樹枝,每月約有23噸,破碎後的樹枝除可作為滋養土壤的肥料,或鋪設在空地上抑制雜草生長及揚塵外,隊員更探索創意,將樹枝切片後,結合書法文字及多肉植物,成為年節前夕大掃除後掛置在家中最環保的文青小物。20日將在環保局清境園區舉辦「廢木好文青資源回收宣導兌換及親子DIY活動」,讓民眾體驗廢木再生的魔力。環保局說,從挑選廢木到裁切成工藝材料,由原先從事裝潢木工業的隊員溫宋嘉峰一手包辦,他因新冠疫情轉職到清潔隊工作,運用自身木工專長,讓廢木重生再利用;另自學書法超過30年的隊員賴坤森則分享,以往春聯或輓聯均採紙或布材質,首次書寫在木板上確實是不同挑戰,且能將作品供兌換,非常開心。環保局指出,為促進垃圾減量及資源循環再利用,自去年8月起,各區清潔隊開始媒合農業資材業者加強廢樹枝再利用,如將樹枝樹幹破碎後作為香菇包的來源,迄今變賣數量達17噸,為公庫增加約24萬元收入,政府結合民間共同促進循環經濟,也讓廢樹枝有更多元的去化管道。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樹葉、廢棄枝幹皆可成為永續資材,在清潔隊同仁發揮第二專長的同時,也呼籲市民日常生活用品落實資源回收,減少焚化爐處理負擔。
外出注意!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影響 半個台灣空品亮橘色燈號
根據空氣品質監測、空品模式模擬及中央氣象署預報資料,中國山東到上海地區5日出現霾害現象,今(7日)凌晨起境外污染物伴隨東北季風增強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傍晚逐漸往南傳輸影響中南部地區,預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沿海地區午後因風速增強亦可能引發揚塵現象,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環境部表示,5日觀測到中國上海一帶PM2.5小時濃度約80~120微克/立方公尺,6日晚起東北季風逐漸增強,今日凌晨起隨東北季風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北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55~65微克/立方公尺,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臺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環境部預計,7日晚間起,境外影響濃度趨緩,且水平擴散條件良好,竹苗以北地區空氣品質逐漸改善,中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針對此次境外污染可能影響我國空氣品質狀況,環境部已先協調台電公司相關燃煤電廠降載減排,並提醒地方政府注意空氣品質變化狀況,即時要求轄區內大型工廠進行減排降載,營建工地灑水與料堆覆蓋,巡查露天燃燒熱區等管制作為。此外,也通知雲嘉南等地區環保及河川主管機關,持續關注可能發生地表及河川揚塵之狀況,提前準備好揚塵抑制工作,以減輕空品負擔。空氣品質受氣象條件影響大,仍有較大不確定性,請民眾適時注意環境部發布空氣品質預警資訊(網址:https://airtw.moenv.gov.tw/、「環境即時通」APP或「愛環境資訊網」https://env.moenv.gov.tw/)查詢最新空氣品質變化,或透過「環境即時通」手機APP設定不同警戒值,加強自身防護,隨時留意空氣品質資訊。
境外污染影響空氣品質 全台9測站亮紅燈
今(6日)白天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西半部易累積污染物,晚起環境風場轉為東北風,截至今(6日)上午10時為止,全台共有9個測站空氣品質亮紅燈。環境部提醒,雲嘉南地區、大城地區、金門地區所有族群應減少在戶外活動(紅色警示),北部、中部、高屏地區、湖口地區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橘色提醒)。環保部指出,大陸山東到上海地區昨(5日)出現霾害現象,預計明(7日)凌晨起,境外污染物伴隨東北季風增強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傍晚逐漸往南傳輸影響中南部地區,預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沿海地區午後因風速增強亦可能引發揚塵現象,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另昨(5日)晚間至今(6日)清晨西半部地區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垂直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易累積,請民眾外出時留意空氣品質變化。環境部表示,昨(5日)觀測到中國上海一帶PM2.5小時濃度約80~120微克/立方公尺,預計今(6日)晚起東北季風逐漸增強,明(7日)凌晨起隨東北季風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北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55~65微克/立方公尺,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預計明(7日)晚間起,境外影響濃度趨緩,且水平擴散條件良好,竹苗以北地區空氣品質逐漸改善,中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
外出跨年當心!境外汙染源來襲 部分空品觀測站點恐亮紅燈
根據空氣品質監測、空品模式模擬及中央氣象署預報資料,北京到上海地區12月28日出現霾害現象,跨年(31日)當天的白天起東北季風增強、預估影響至元旦白天,境外汙染物伴隨東北季風增強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傍晚逐漸往南傳輸影響中南部地區,預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不排除部分地方站點為紅色警示。環境部表示,28日觀測到中國上海一帶PM2.5小時濃度每立方公尺150至250微克,預計31日白天起隨東北季風增強南下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北部地區PM2.5小時濃度可能達每立方公尺55至65微克,境外污染物隨東北風持續往南移動,全台空氣品質多為橘色提醒等級,預計1月1日中午起,境外影響濃度趨緩,且水平擴散條件良好,中部以北地區空氣品質逐漸改善,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環境部已因應境外污染可能影響空氣品質狀況,已事先協調經濟部與台電等相關燃煤電廠降載、減排,並提醒地方政府隨時關注空品變化,後續將適時啟動預警及應變措施,包含加強大型工廠降載減排、營建工地及堆置場揚塵防制、露天燃燒巡查以及高污染車輛攔檢作業。
3股冷空氣「中緯度流竄」!全球平均氣溫卻偏暖 鄭明典:6月起天天破紀錄
今(30日)起至週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東部多雨、氣溫降,中南部則多雲到晴,空氣品質不佳。對此,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指出,目前有3股冷空氣在中緯度流竄,統計上是容易讓台灣偏冷,但這回卻是對台影響有限,他並以一張圖指出,「今年從6月開始,幾乎每天的全球日均溫都處於『破紀錄』狀態!」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今早發文指出,今天開始至週日,受新一波東北季風增強南下且水氣多影響,迎風面的北部及東部將為陰雨天氣,整體來說,降雨範圍會較廣泛且持續,尤其北海岸、基隆、東北角至宜蘭地區將有局部大雨發生機會。粉專示警,氣溫亦會下滑轉冷,預測低溫約15至17度,高溫19至21度,期間以週五(12月1日)下半天至週六(12月2日)清晨冷空氣影響最明顯。而中南部影響較小,天氣型態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為多雲或晴的天氣,高溫24至29度,低溫為17至20度。空氣品質的部分,今日受東北季風挾汙染物南下,北部及中南部空品有些轉差,普遍為普通等級外,由於西部風速顯著增強,亦有機會引發揚塵現象導致空品再惡化,這樣的情況可能要等到週六季風強度減弱後才會有些緩和。鄭明典今早也在臉書貼出「全球最近一天的氣溫距平圖」,他解釋從圖中可以看到北半球很多地方明顯偏暖(紅棕色),但有3股相對冷的空氣在中緯度流竄(藍色),「統計上,這種中緯度3波結構最容易讓台灣偏冷,但是這次東亞這邊的冷空氣偏北通過,預測上對台灣影響有限!」除了台灣不冷外,全球暖色系明顯大於冷色系,鄭明典分析,「全球平均氣溫還是明顯偏暖。事實上,有現代分析以來,今年從6月開始,幾乎每天的全球日均溫都處於『破紀錄』狀態!」
首波霾害來襲! 北部空品多處紅色警戒
受大陸霾害影響,24日北部多個測站亮出紅色警戒,環境部預報指出,25日霾害往南部走,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高屏空品區局部地區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估計中南部空氣品質截至27日前仍為橘色提醒,民眾外出最好戴口罩環境部預報指出,受東北季風影響,25日環境風場為東北風,竹苗以北位於迎風面,擴散條件良好,但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汙染物容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另外,彰化至雲嘉南沿海地區因風速增強,可能引發 地表揚塵現象,進而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環境部監資司科長游智淵表示,由於中南部位於背風側,導致擴散不佳,尤其是高屏地區,預估26日中南部仍以橘色提醒為主,不排除會有局部地區發布紅色警戒的可能,且橘色提醒會持續至27日前,28日則將有另波東北季風報到,屆時可能會有境外汙染物,但仍要持續觀察。環境部也啟動應變機制,包括協調台電及民營電廠減少燃煤發電,統計至昨天為止,台中、麥寮、興達及協和等電廠降載電量合計已達1.98億度,減少硫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約116公噸,且多個縣市針對露天燃燒、營建工地、港區與大型排放源執行聯合稽查,要求營建工地防制揚塵或工廠降載減排。環境部24日在高雄市召開跨區應變會議,針對本次境外汙染事件聚焦因應策略;環境部說,境外汙染移入的影響難以避免,會持續執行汙染源管制,來減少本土汙染累積,也希望民眾能從減少私人車輛使用、採行環保祭祀,以及不露天燃燒等行為改變,一起減少汙染物的產生。環境部提醒,敏感族群或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除了戴口罩外,也要避免戶外長時間活動,建議隨時利用空氣品質監測網資訊查詢最新空氣品質變化。
濁水溪出海口成鳥類樂園 瀕危珍鳥「東方白鸛」築巢繁殖
水利署第4河川局在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營造生態園區,去年啟用後成為鳥類樂園,麥仔簝文化協會17日表示,今年發現6隻東方白鸛常駐濁水溪出海口,有繁殖紀錄,幾乎可視為留鳥。鑑於東方白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將加強觀察,營造更適合東方白鸛的棲息地。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今年發現6隻東方白鸛,還有琵嘴鴨、旱頭鴨等各種鳥類,麥仔簝文化協會17日表示歡迎大家來賞鳥。(圖/吳明宜提供)第4河川局為降低雲林揚塵空汙,除進行濁水溪沿岸揚塵防制計畫,也進行環境改善工程,規畫「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吸引200多種鳥類棲息,包括黑面琵鷺、東方白鸛、花嘴鴨等珍貴鳥種,並針對東方白鸛設置3個棲息平台,以利築巢繁衍,希望將候鳥變成留鳥。麥仔簝文化協會負責人吳明宜表示,今年觀察到6隻東方白鸛常駐濁水溪出海口,經常在溪中浮地活動,因喜愛高飛,偶爾也會飛到六輕工業區的氣流區,目前已發現東方白鸛築巢繁殖,可惜未成功孵育,應是還在適應環境中,將持續觀察並設法營造最適合的棲地。吳明宜說,目前全世界的東方白鸛僅剩不到2000隻,相當珍貴,濁水溪出海口最多曾發現13隻,其中6隻已把出海口當成家,吸引許多鳥友前來拍照。台灣現今針對草鴞、石虎成立保育條例,希望相關單位也能把東方白鸛列入,甚至比照日本,設法進行人工繁殖。鳥友指出,東方白鸛被稱為「送子鳥」,代表祥和與喜氣,飛行姿態優雅,是大家最喜愛拍攝的大型水鳥之一;大陸還把東方白鸛視為國鳥,開闢專區供其棲息,目前全台只有濁水溪有東方白鸛的蹤跡,希望大家欣賞拍照時能保持距離,盡量不要干擾牠們的生態。
彰化沿海停電逾30小時!里長批:平時沒做好保養 台電回應了
中颱小犬過境帶來的強陣風及鹽塵自4日晚上起陸續導致彰雲嘉沿海地區出現大規模停電,不過直到今(6日)早仍有部分地區停電,無電可用的狀態超過30個小時,引發民眾怒火。對此,台電也回應,強風以及鹽塵害嚴重影響沿海地區復電進度,原本已修復的線路也因此出現漏電情形,目前相關人員已竭盡全力處理,請鄉親耐心等候。彰化縣二林鄉廣興里里長詹金水表示,目前該里已超過30小時無電可用,電線也時不時在閃爍,他為此跑去向台電求助,但台電卻回說,期盼隔天下雨能沖刷掉因強風襲來的鹽塵和沙塵,讓詹金水不滿直呼「平常務實做好保養!百姓就不會受苦阿!哪有人為該做的事盼望天下雨?」如今台電也進一步回應,彰化地區截至昨(5日)晚間10點,福興鄉、二林鎮、大城鄉、芳苑鄉、鹿港鎮、埔鹽鄉、溪湖鎮及線西鄉等鄉鎮,曾有4萬7460戶停電,尤其西濱沿海一帶最為嚴重,彰化區處為此也立即動員286人全力投入搶修。台電也喊冤,外圍環流導致彰化至雲嘉南地區因沿海風速增強,引發地表揚塵現象影響空氣品質及能見度,再加上彰化沿海地區多以電桿架空供電,強風增加高空作業復電的困難度,搶修人員除了必須在上述惡劣環境處理大量停電事故外,還會面臨已修復線路因鹽塵影響造成高壓電洩漏而無法送電成功的難題。因此針對鹽塵嚴重地區,台電人員漏夜以淨水清掃絕緣設備,將沾黏在絕緣設備上的粉塵及鹽塵沖刷乾淨,降低上述漏電情形,以力求將全部主幹線送電成功。台電也點出復電順序的計畫為「供電樞紐變電所→主幹線→分歧線」,昨晚已修復完主幹線部分,惟分歧線或低壓線用戶仍有停電事故尚未排除,因此5日無法全部修復。台電對此將會盼視天候、現場環境以及交通等因素,戮力於今傍晚17時前恢復供電。
高雄首例「漢他病毒」!50多歲男工作地附近竟捕獲23隻老鼠
高雄市衛生局今日公布高雄第1例漢他病毒個案,也是全國第3例個案,苓雅區的50多歲從事木工的男性5月24日起陸續出現高燒、頭痛、背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經衛生局到男子工作地附近發現有大量老鼠足跡,並在周圍捕獲23隻老鼠,研判是工作時感染病毒。5月27日至醫院通報,個案經治療後目前已出院返家休養。高雄市50多歲獨居男性平時從事木工工作,平日就家中、工作地2地往返,男子5月24日起陸續出現高燒、頭痛、背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防疫人員於5月27日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緊急防治工作,針對個案工作地、居住地及周邊環境進行漂白水消毒、滅鼠、衛教宣導及環境整頓。也針對居住地、工作地進行鼠隻密度監測,截至8日,防疫人員在個案工作地周邊共捕獲23隻老鼠且伴隨發現大量鼠跡,研判個案可能於工作地點遭感染,同職場接觸者1人無症狀。衛生局提醒,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毒常存在於老鼠唾液、糞便及尿液中,人類主要感染途徑為經由吸入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的揚塵或接觸鼠類分泌物、排泄物或被鼠類咬傷而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2個月,主要症狀發燒、頭痛、背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發病後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衛生局表示,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未收妥的食物容易引來鼠類覓食,而倉庫、儲藏室等雜物堆積的空間則提供老鼠窩藏的空間。呼籲民眾平時應落實環境管理,妥善處理廚餘、收妥食物、避免堆置髒亂雜物,而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尤應重視並落實環境衛生。民眾執行環境清理時,如發現鼠類排泄物,建議先佩戴口罩、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比例混合),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降低感染風險。
西半部明達「紅色警戒」 境外空污降臨預估周三好轉
境外空污持續籠罩台灣,依環保署監測資料及氣象局資料顯示,預估要到19日(周三)起南風增強,擴散條件好轉,空氣品質逐漸改善,為普通至橘色提醒等級。三日空品區預報。(圖/翻攝自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環保署指出,今(16日)空氣品質受前一日東北風挾帶境外污染物移入影響,加上台灣環境偏東風,背風面西半部吹西風,境外污染物混合本地污染物影響,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不佳。明(17日)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西半部位於背風側,中部以北及金門、馬祖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水平及垂直擴散條件較差,污染物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而空品不佳會持續至18日(周二),預計19日(周三)起因為南風增強,擴散條件有望好轉,空氣品質也可逐漸改善。面對此次空品不良狀況,各地方政府持續執行各種應變作為,包含執行511家工廠稽查、通知自主管理及配合排放減量,營建工地加強物料加蓋、灑水等防制揚塵措施共432處,除此之外,環保署也持續協調台電和民營燃煤電廠減少燃煤發電,台中、麥寮、興達及協和等電廠從12日至16日,總計已降載電量達4億度,換算硫氧化物減量170公噸,氮氧化物減量142公噸,懸浮微粒減量4公噸。
六輕海域上萬候鳥集結齊飛 如「一片黑雲」蔚為奇觀
雲林縣麥寮鄉六輕海域最近出現大量候鳥在海面齊飛,蔚為奇觀,鳥友表示3月底至本月初,約有2萬隻鷗科候鳥集結在六輕海域準備北返,六輕海域因有豐富魚類供候鳥覓食,因此常會出現集結情況,不過今年數量特別多,可能與濁水溪出海口完成「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營造,提供優質棲地有關。每年4月是北返鳥類過境季節,位於麥寮鄉的濁水溪出海口,近年來經河川局與地方人士持續生態保育,已成為台灣候鳥重要棲地之一,王姓鳥友近日到到濁水溪出海口賞鳥,發現六輕海域有一片「黑雲」,仔細一看竟是上萬隻候鳥在此盤旋,由於距離相當遠,研判應是紅嘴鷗、黑嘴鷗、鳳頭燕鷗等體型較大鷗科鳥。王姓鳥友表示,候鳥們覓食完會等待太陽下山,集體盤旋繞行,若風速等環境條件適合的話,就會沿海岸線飛行至濁水溪口出海啟程返回繁殖地。候鳥會大量聚集六輕海域,主要原因是食物充足、環境安全,適合過境候鳥短暫停留,才能讓大家有機會目睹這群嬌客。六輕鳥類達人張俊章說,這群數以萬計的候鳥,這幾天持續在六輕海域盤旋覓食,調整到最佳狀況,待風勢減緩後便會北返。今年出現候鳥聚集奇景,可能是第4河川局為降低雲林揚塵空汙,除進行濁水溪沿岸揚塵防制計畫,也與地方政府、生態環保團體共同合作,針對濁水溪出海口進行整體環境改善工程有關。張俊章指出,六輕工業區在發展工業之餘,也全力進行生態保育,廠區與周邊共種植150餘萬株樹木,豐富林木提供候鳥棲息繁衍場域,目前記錄到80餘種鳥類,包括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珍貴稀少鳥種。
2023台日智慧城市交流高峰會 科技賦能智慧城市發展
為加深台日產業交流、利用數據推動未來智慧城市發展,New Economy Ventures (NEV)、Vpon威朋大數據、iKala愛卡拉及NextDrive聯齊科技今日 (29日) 共同舉辦「2023台日智慧城市交流高峰會-以數據應用開創新局」論壇,邀集台日政府機關共襄盛舉,不僅日本大阪觀光介紹利用大數據結合政府策略打造成功的案例;更一連透過三場專家座談,讓台灣縣市政府分享透過數據AI應用,促進智慧城市之觀光、商圈、交通與經濟發展,以進一步鞏固智慧基礎建設、推動永續,以達到城市數位轉型的目標。「2023台日智慧城市交流高峰會-以數據應用開創新局」論壇29日盛大舉行,受到台日政府單位重視,論壇由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處長詹方冠及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開場致詞揭開序幕,接著由日本大阪觀光局理事長溝畑宏以「跨境企業團體合作與數據應用之期許」為題分享日本國家級數據應用成功案例;他也在隨後與Vpon威朋策略長筱原好孝的對談環節時,期許台日企業在數據應用層面能深化合作,共創新局。台北市觀傳局局長陳淑慧與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局長楊宗珉則從台灣政府單位的角度,探討大數據洞察與策略如何能促進台日之間的交流,分享過往的應用經驗。Vpon威朋大數據過去利用自身數據解決產品,已與日本政府共同締造相當成功的數據行銷策略,Vpon威朋大數據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在「台日新經濟與智慧政府的大未來」講題中再次強調日本政府的Cool Japan戰略在透過大數據的加值應用後,已經發揮驚人的綜效,台灣許多觀光客也在解封後第一個出國旅遊的國家就選日本。然而,大數據不只能運用在觀光旅遊層面,吳詣泓認為,未來可以透過台灣多家企業數據發展的經驗,與日本政府與企業相互合作,以更為深厚的信賴關係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腳步,不僅加深台日雙邊經濟的更為緊密的連結,也共同打造新經濟的發展模式。專家座談方面,本次共同舉辦論壇的New Economy Ventures (NEV)、Vpon威朋大數據、iKala愛卡拉及NextDrive聯齊科技則分別從各自專長領域,分享服務如何加值應用於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也現身力挺,擔任其中一場座談主持人,引導企業與政府單位分享至今發展智慧城市的大數據及AI應用成果。Vpon威朋大數據全球解決方案總監張哲揚將Vpon威朋在Cool Japan戰略下的數據分析經驗,應用在「智慧台中管理平台」上,推動智慧台中網絡發展。利用兩大工具Vnity及Wee分析「移動數據」與「公車即時動態」可發掘出無效站點,以提升交通效率;再透過「移動數據」與「消費數據」分析並發掘商圈與觀光的潛在機會,以此規劃商圈發展藍圖,進一步增加觀光產值。iKala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則分享,日本從去年底開放國界後,跨境觀光宣傳需求大幅上升,而從iKala旗下AI網紅數據平台KOL Radar的數據觀察,台日跨境旅遊網紅為了搶攻疫情後旅遊流量紅利,紛紛到海外拍片,社群跨境貼文2022年11月相較2021年初成長123%,台灣網紅熱門的日本旅遊景點有:新宿、富士山、渋谷,以及難波等。iKala指出,透過AI分析應用於觀光場景,旅遊業能更進一步洞察旅遊熱點並受惠於AI帶來的營運分析價值。iKala也將持續推動以AI技術為中心的網紅行銷服務,協助不同產業客戶創造商機。最後一場專家座談陣容豪華,共有五位產官學代表,由New Economy Ventures (NEV)合夥人温宏駿擔任主持人,暢談智慧城市的未來展望。首先,NextDrive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表示,NextDrive提供一站式能源物聯網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和家庭實現能源數位轉型,至今已有實質成果,不僅受邀參與2022年度日本經產省的「最大分散式能源管理實證案」,也榮獲日本能源業的權威獎項「新能源大賞」。未來盼透過物聯網技術,整合企業與家庭能源管理,協助台日政府打造具能源韌性的智慧城市。要邁向智慧城市,永續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中正大學於2022年11月成立全國首座「永續智慧城市指揮與監控中心」由中正大學資訊長熊博安帶領跨領域團隊,以數據為基礎,結合AI、機器學習技術、智慧儀錶板並搭配永續績效指標,為發展智慧城市提供更好的整合性數據應用。熊博安指出,永續智慧城市指揮與監控中心有完善的產、官、學、研合作鏈,結合前瞻AI技術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永續城市,應用面可以透過監視器快速掌握交通狀況、自動即時去雨去霧的影像辨識技術,更能利用無人機即時監控環境的空氣品質指數等,對城市發展相當有幫助。此外,台中市政府研考會主委劉彥澧則分享科技促進永續城市治理。他指出,目前台中市已經透過科技智慧監控工廠煙囪、AI辨識排放廢氣的機車,也建置了露天燃燒或揚塵即時通報系統,更將智慧交通號誌、智慧停車,以及都市涼感行動整體規劃,打造更宜居的城市。在提升觀光及交通運輸能量方面,由於桃園市有國際機場,首重優化交通、停車基礎設施及提升海內外的遊客體驗,更要建立智慧觀光旅遊管理平台,將各種旅遊數據集中管理,利用AI及大數據進行統一調度與管理,以更有效的管理與監控旅遊資源,精準預測旅客的旅遊需求。而國境之南的屏東縣,過去交通系統各自獨立、資源不易整合,因此打造智慧運輸中心,包括成立運輸資訊平台,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建立偏鄉交通派遣平台,讓不同需求的運輸工具透過平台,讓就醫、就學、就養等不同需求的民眾能更有效的利用。「2023台日智慧城市交流高峰會-以數據應用開創新局」論壇結合了台日雙邊政府與企業投入大數據與AI發展智慧城市的成果,同時創造對話平台、互相吸取成功經驗,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推動,打造更為宜居的未來城市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