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感
」兩大氣泡水話題新品搶市 法國設計鬼才打造限量瓶身 富含膳食纖維搭餐解膩
夏日炎炎,正適合飲用清涼暢快的氣泡水,近期有兩大氣泡水品牌分別推出話題新品,感興趣的人不妨試試。來自法國的氣泡天然礦泉水「沛綠雅Perrier」,2024年夏季攜手法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鬼才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打造聯名限量款,全新「PERRIER® + STARCK®聯名氣泡水」以物理界知名的菲涅耳透鏡為靈感,限量瓶身還使用水平螺紋線條雕刻、強調光感綻放,即日起已在台上市;另外長期蟬聯金車自營電商銷售冠軍的礦沛氣泡水,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以及滿足市場不同需求,新推出「礦沛PLUS+纖維氣泡水」,主張無糖、低卡、低熱量,且每瓶富含5公克膳食纖維,即日起於全台各大量販與超市、電商通路販售。享譽全球的法國設計大師菲利普史塔克首次與沛綠雅合作,以菲涅耳透鏡為靈感設計聯名限量款。(圖/沛綠雅提供)160年來,沛綠雅與世界上諸多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和創意人物合作,包括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達利,以及日本知名藝術家村上隆等,此次推出的「PERRIER® + STARCK®聯名氣泡水」全新限量瓶,來自以獨特創新、極簡前衛的藝術設計聞名的菲利普史塔克,他在傳達獨特視覺的同時,更注重藝術創作是否能實際運用於生活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90年設計的「Juicy Salif外星人榨汁機」,簡約有趣的造型在歐洲是常年不敗的居家伴手禮首選。2024年史塔克更首次接下巴黎夏季奧運會金牌設計的重責大任,以「分享至上made for sharing」的設計理念,設計出一分為四的奧運金牌,使獲獎者可將其中3塊獎牌分享給至親摯友,一同紀念雋永美好。首次與沛綠雅合作,史塔克應邀翻玩演繹沛綠雅標誌性經典綠瓶,以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工業、電影藝術等多重領域的物理界知名的菲涅耳透鏡為靈感,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瓶身。史塔克採用菲涅耳透鏡散播光線的物理特性,在沛綠雅玻璃瓶身上雕刻細緻水平羅紋,佐以高科技精密器械雕刻瓶身立體線條,襯托氣泡的圓潤優雅,也讓瓶身更符合人體工學,提升舒適握感。共有311ml(300元/瓶)與727ml(400元)兩種容量,即日起至官方指定通路購買沛綠雅氣泡天然礦泉水商品,即可登錄發票抽沛綠雅╳菲利普史塔克聯名限量款及周邊商品,詳請可上官方活動網頁(https://reurl.cc/OMmAkX)查詢。「礦沛PLUS+纖維氣泡水」。(30元/585ml,圖/金車提供)此外,全球碳酸機能飲料市場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調查,氣泡水市場價值預估於2030年將上看938億美元。隨著後疫情時代健康意識已為顯學,消費者外食機會增加,對於身體保健相關議題也更加注重,金車的礦沛氣泡水因擁有綿密細緻又持久的氣泡口感,向來受到消費者喜愛,新品「礦沛PLUS+纖維氣泡水」除了可於日常補充水分、做為夏日戶外的補水及調飲良伴,也可幫助補充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搭餐飲用輕鬆解膩。新品視覺延續礦沛產品三大訴求:潔淨、明亮、透徹,並沿用礦沛品牌現有的藍色格紋,具有高質感的現代簡約風格,呈現更加俐落簡潔的包裝設計,並透過橘色fiber字樣及icon呈現,突顯出產品的機能與價值感,讓消費者一目了然訴求賣點。
Hyundai Tucson L 追加「N Line」車型 110萬元有找搶進國產休旅市場
三陽工業(2206)旗下現代汽車Hyundai總代理南陽實業今(9)日宣布,Tucson L N Line正式發表,售價與GLT-B車型一樣為109.9萬元,全車注入N Line空力套件,將賽道基因融入生活,滿足「性能控」車迷們對駕馭本質的追求。全新Tucson L N Line具有隱藏式飛翼日行燈透過幾何造型調整,為整車增添動感,專屬N Line的銘板高掛其中,宣告N Line車型的特殊身份;搭配矩形空氣力學前保桿和黑鉻幾何水箱護罩/下氣壩,還有特製19吋性能跑格鋁圈。車尾運用賽事運動空氣力學技術,採用空氣力學尾翼及空氣力學分流後保桿;雙出金屬尾管的設計不僅提升排氣效能,更讓整個車尾看起來更俐落;而前葉子鈑N Line徽飾則為這款車型增添獨特的品味。踏進車內就可以看到專屬跑格方向盤、運動化金屬踏板;座椅方面,類麂皮的運動座椅既防滑又具支撐效果,還有紅色車縫線為整車增添動感與時尚;同時,N Line專屬性能排檔桿不僅提升換檔的順暢度,更加強跑旅的性能味道。專屬跑格方向盤其獨特設計與握感將駕駛體驗提升到全新高度。(圖/Hyundai提供)在動力部分搭載最新Smartstream 1.6 Turbo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引擎,內置全球首創的CVVD連續可變汽門持續系統技術,擁有180ps最大馬力和27kgm的最大扭力,搭配7速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系統,且平均油耗15.2km/L。Tucson L N Line以Hyundai第三代N-Platform平整化底盤和低重心車體結構為基礎打造而成,提供動態行駛時的極致舒適感和穩定性,更為駕駛者提供清晰而流暢的路感回饋,使操控更加自如;車體方面採用高比例AHSS先進高剛性鋼材,強化車輛動態的抗扭曲能力,使其在意外事件發生時能更有效吸收撞擊力,為車內乘員提供全方位的防護和安全。在安全技術方面,Tucson L N Line擁有高達18項「Hyundai SmartSense」先進安全科技,包含FCW-JX對向來車路口安全偵測、FCA-JX對向來車路口煞停輔助、RCCA後方交通防撞輔助、BCA盲區碰撞避免輔助等。此外,還具備Level 2 SCC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附Stop & Go)、LFA全速域車道維持輔助、LKA車道偏移輔助、FCA前方主動煞停輔助等,以及BCW盲區偵測警示、SEW安全下車警示和LVDA前車駛離提醒等安全提示功能。
新車試駕/剽悍紳士極致動力 Land Rover Defender 90 V8 Carpathian Edition
英國汽車大廠Land Rover 2021年在在台灣推出經典車款Defender後,現車訂單幾乎都是開放就被搶訂一空,但也有層峰買家鎖定的是搭載V8引擎,擁有極致性能的車款,據車廠人員透露,2022年式、2023年式的現車訂單也都有買家預定了。傳奇越野車款Defender在1948年時主要被用於軍事任務,當時名稱依序為Series 1、Series 2、Series3,直到1990年代才被正名為Defender,在2016年初,全球累積銷售達200萬輛。水箱護罩往上引擎蓋乃至車尾,都採以亮光黑車漆呈現,在全車黑化的設計下,仍可呈現層次感。(圖/黃耀徵攝)2018年底時,新世代的Defender在歷經120萬公里的測試里程後,才被原廠曝光,將粗獷、紳士2種風格揉合在一起,並賦予New Defender的詮釋,車型大小為短軸90、長軸110以及130,並有D250以及P300兩種動力模式,而此次試駕的車型則是三門短軸90車型,搭載了V8引擎的頂級動力款。目前台灣捷豹路虎僅導入單一車型Defender 90 V8 CarpathianEdition,由於配置了Carpathian專屬套件以及黑化的外型,售價也來到641萬元,但也讓外型更具獨特性。車頭整體設計與Discovery、Range Rover相似,但內凹矩陣式的頭燈組以及大大的DEFENDER銘牌,可以清楚的區分。(圖/黃耀徵攝)車頭的設計與一般動力版相似,但在材質、飾版配置上略有差異,維持著內凹矩陣式LED頭燈組,水箱罩至引擎蓋、車頂、車尾都以亮黑色呈現,兩側葉子板視覺上為霧面,在此部分車漆並非消光,而是採用頂級的喀爾巴阡金屬漆,搭配緞光防護膜,因此車身可以明顯看到消光、亮黑光的對比,增加可看性。車側鈑金因採用喀爾巴阡金屬漆搭配緞光防護膜,視覺上較平淡,因此輪拱、側裙採用亮光黑飾版點綴。(圖/黃耀徵攝)車側以Barrelside桶形腰線呈現,並採用Alpine Lights透光側頂窗,輪拱防刮板則以亮光飾版來點綴車側,為了搭配車身配色,配置粗獷的五幅5098式亮黑色輪圈以及對向六活塞黑色卡鉗,輪胎規格為275/45R22。為了呼應車身設計,連鋁圈、卡鉗也全面黑化,並刻上DEFENDER驗明正身。(圖/黃耀徵攝)車尾呼應著水箱罩的亮黑色設計,維持經典的側開式尾門,尾燈組有別於目前設計主流,並非採用細長LED貫穿式燈條,而是左右共4組立體方形燈呈現,至於方向燈則是透過方形燈的輪廓呈現,至於實用兼具美觀的備胎為全尺寸的配置。車尾顏色是自水箱罩延伸而來的亮黑,尾燈組以左右共4組立體方形燈呈現。(圖/黃耀徵攝)車室內的設計旋律呼應車色的黑色調,副駕駛座前的鋁鎂合金雙橫樑以噴砂霧黑呈現,方向盤採檀木黑溫莎皮革搭配類麂皮包覆,溫潤、扎實的握感,即使停下車也捨不得放開。車室風格設計主軸呼應Carpathian Edition的深色調。(圖/黃耀徵攝)數位儀表採用12.3吋螢幕,中控車機為11.4吋Pivi Pro多媒體觸控式顯示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接,高畫質的全彩抬頭顯示器可以檢視導航路線以及當前車況,揚聲器則採用Meridian700W頂級數位化環繞系統。副駕駛座前的鋁合金橫樑則是以噴砂黑呈現,並壓鑄車款DEFENDER字樣。(圖/黃耀徵攝)而Defender 90 V8 Carpathian Edition配置有AS電子氣壓懸吊系統、ATPC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Terrain Response 2全地形反應系統含動態控制系統、ClearSight對地視野、電動伸縮拖車勾、進階拖曳輔助,以及38/31/40度的越野黃金三角,電子相關設定全都能在中控螢幕上調整。數位儀表採用12.3吋螢幕,可以清楚檢視當前主被動安全系統運作情形。(圖/黃耀徵攝)雖然是短軸3門設計,但後座空間仍相當充裕,對176公分高的男乘客來說,無論膝部空間還是腿部支撐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後座也配置了冷氣出風口、控制旋鈕以及2個Type-C充電埠,便利設計相當完整,畢竟是短軸設定,因此行李箱空間僅297公升,且水平置物空間較侷限。中控車機採用11.4 吋Pivi Pro多媒體觸控式顯示螢幕,車內幾乎所有電子控制系統,都可從此處進行設定。(圖/黃耀徵攝)畢竟是旗艦車款,因此主被動安全防護全都端上,含360度3D環景顯影系統與360度停車輔助功能、ACC主動定速含車流排隊輔助功能、AEB自動煞車輔助系統、BSA盲點偵測輔助系統、DSC循跡動態穩定控制系統、HDC陡坡緩降控與上坡起步輔助系統、LKA車道維持輔助系統、TPMS胎壓偵測系統、駕駛注意力監控系統、乘客下車監視系統、後方車流警示與後方碰撞警示。 由於是3門90短軸版,因此行李箱空間僅297公升,水平空間也略嫌侷限。(圖/黃耀徵攝)動力部分才是重頭戲,雖然P300、D250兩種動力在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但層峰車主想要的更多,所以JLR集團將旗艦動力5.0L 8缸機械增壓汽油引擎,搭載在短軸的90車型上,峰值馬力達到525PS、扭力626Nm,輔以8速手自排變速箱,即使2,400公斤的車重,零百加速只需5.2秒。引擎採用JLR集團旗艦動力的5.0L V型8缸機械增壓汽油引擎,不僅馬力十足,扭力更是達到63.7kgm。(圖/黃耀徵攝)CTWant記者早前已試駕過P300動力車型,無論是越野場地還是沙地,行進、脫困的能力已經綽綽有餘,此次試駕Defender 90 V8更是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雖然車高1969mm但在連續彎道過彎時,晃動幅度沒有想像中的劇烈。(圖/黃耀徵攝)但也不必太擔心525匹馬力的動力「車比人兇」,油門在前段的輸出較為和緩,踩下約4分之1時,其動力邏輯開始以線性爆發,若想追求極致動力的經典越野車款,不妨到展間試駕看看。
黑科技噴發潮3/SONY推Xperia PRO-I 網嗨:可以打電話的相機
在Android智慧手機市場相當低調的SONY,此次也選在10月26日發布主打「單眼手機」的XperiaPRO-I,雖然在晶片上沒有太大的驚喜,不過擅長影像處理的SONY此次將類單眼的感光元件融入手機,讓其成為「可以打電話的相機」。在處理器部分採用了與Xperia 1 III相同的高通Snapdragon S888 5G晶片,並搭載12G記憶體、512G儲存空間,支援1T記憶卡擴充,支援120Hz更新率的6.5吋IPS面板,比例為21:9,維持不錯的握感。但Xperia PRO-I的I代表的就是「Image」,重點還是在於相機,背置主副共3鏡頭,其中超廣角16mm 1/2.5 吋 CMOS、f/2.2 光圈與Xperia1 III相同,但遠攝鏡頭更新為50mm 1/2.9" OIS 相機,2個鏡頭在正常使用上已經足矣。但SONY仍不滿意其相機功能,新增的主廣角鏡頭搭載與類單眼RX 100VII同樣的1 吋 CMOS、f/2.0 /f/4.0 雙光圈的規格,並引進相機才有的超高速的對焦和追焦功能,人與動物的眼睛追焦,相位對焦共315點。不僅拍照表現優秀,Xperia PRO-I也支援4K 120fps錄影,在錄影時也可以進行人眼對焦。(圖/SONY提供)錄影部分支援4K 120fps動態攝影、5倍慢速攝影功能,而在錄影時也有眼部對焦以及自動追焦的功能,除此之外搭載了3組麥克風,分布在主相機旁以及機身頂部、底部,並支援環境噪音過濾,讓收音品質大幅提升。在網路社群Xperia PRO-I的討論熱度相當高,許多網友認為這根本就是1台可以打電話的相機,但也有網友表示,相機效能太卓越,在錄影時很可能會過熱關機,但實際上還要使用到實機,才能檢視SONY調校的技術。目前Xperia PRO-I尚未正式在台開賣,預計年底前會上市,香港則是提早上市,售價為12,999港幣(約新台幣46,700元),屆時在台上市後相信售價差距也不會太大,想入手的索粉還有時間存錢。除了將零件融入手機,SONY也把Xperia PRO-I的外型、手感設計得更接近相機,螢幕比例則維持21:9。(圖/SONY提供)
飆上路 /四缸更狂野 BMW 220i Gran Coupe
去年發表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BMW僅導入三缸的218i與四缸的235i,兩種車型價差高達91萬元,如今引進的四缸220i正好填補空缺。以更完整的產品線,瞄準對手M-BENZ CLA。220i GC車身線條流線動感,並配有專屬的M套件。(圖/馬景平攝)過去在車系分類還沒有很複雜的年代,要分辨BMW的車型,從車名的數字就可判斷。車名有1、3、5、7等單數,通常為標準的房車或休旅車;車名若有2、4、6、8等雙數,代表帶有轎跑(Coupe)基因。雖然2系列的外型本就較流線,但同系列還有5門5人座的2 Series Active Tourer(2AT)、5門7人座的2 Series Gran Tourer(2GT),真正要歸類為Coupe的,還是這回試駕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全新一代的2GC早在去年秋天就已在台灣上市,不過當時只引進169萬元的入門三缸218i,與260萬元的頂規四缸235i。由於二者之間有著91萬元的價差,流失了不少不願屈就三缸車的年輕消費者。如今總代理汎德汽車總算導入四缸的220i Gran Coupe(以下簡稱220i GC),200萬元以內的售價,應該可以喚回一些車迷。前座的賽車座椅包覆性佳;真皮M款方向盤握感很好。(圖/馬景平攝)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78匹最大馬力與28.5公斤米最大扭力。(圖/馬景平攝)先來談談三缸、四缸引擎的主要差異。其實這幾年各大車廠對於三缸引擎的研發已日益成熟,不僅動力、加速性能不遜於四缸,油耗表現也比四缸好。不過三缸引擎先天易於抖動的問題,仍讓許多人卻步。尤其BMW 2GC的主要對手M-BENZ CLA,入門的CLA200就已使用四缸引擎,逼得汎德不得不導入四缸且中價位的2GC。小改內裝 濃濃運動風為了和218i GC區隔,此番試駕的220i GC,只引進一種Edition M車型。所謂的「Edition M」,簡單說就是視覺可及處多了許多M款的專屬套件,包括M款專屬18吋鋁圈、M款擾流尾翼、藍色煞車卡鉗、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車側、車門踏板、方向盤等處的M字銘牌。標配M款18吋專屬鋁圈,M款煞車卡鉗則是藍色塗裝。(圖/馬景平攝)車艙配置仍是2GC家族的簡潔風格,但使用了大量軟皮材質更有質感。(圖/馬景平攝)坐進車艙內,內裝的鋪陳大致上仍和去年發表的2GC相同。變成深色的天蓬雖然較不易髒,但有種莫名的壓迫感;Alcantara麂皮與藍色網格織布混搭的賽車座椅很有質感,且包覆性極佳;加上大面積軟皮質的內裝與鋁質格紋飾板的搭配,光在車內即可感受到濃濃的運動風格。此外,配備的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板,以及10.25吋中控觸控螢幕,更完全不負BMW的豪華盛名。得心應手 扭力表現佳試駕220i GC真正要感受的,是四缸引擎比三缸更得心應手的駕駛樂趣。為此,本刊記者從台北市內湖區取車後,直殺迂迴的陽金公路,再沿北海岸到基隆,最後由高速公路回到內湖。整段試車路程包括山路、鄉道及快速道路等路況。排氣管改為雙出圓管,與235iGC的雙出方管區隔。(圖/BMW提供)類敞篷跑車的無窗框設計非常時尚。(圖/馬景平攝)低轉速時的扭力表現是本刊記者最稱讚之處,220i GC在1350轉時就能擁有28.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在陽金公路幾處角度較大的彎道,過得輕鬆寫意。此外,這顆編號B48的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能夠榨出178匹最大馬力,搭配七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不僅換檔時機精準、換檔過程綿密,要大腳油門也能換來如彈射般的貼背感,時速零到100公里加速只需7秒,在高速公路奔馳時煞是過癮。這點,的確是過去試駕三缸的218i GC時,沒能體會到的樂趣。另一個讓本刊記者意外的,則是靜肅性。按理說,一般沒有窗框設計的跑車或轎跑車,風切聲都會很明顯,但220i GC在這方面表現超乎想像,整段試駕過程,本刊記者只聽見由harman/kardon音響傳來悠揚的巴哈無伴奏。真的要挑剔220i GC的駕馭表現,也只能不免俗地提出眾多BMW迷的心聲:如果是後驅車就好了!配備10.25吋的虛擬數位儀表板。(圖/馬景平攝)中控配置10.25吋彩色螢幕,可藉由觸控或旋鈕設定各種功能。(圖/馬景平攝)車長4,526mm雖不及GLA,但220i GC的後座空間表現不俗。(圖/馬景平攝)價格優勢 選擇性更多既然身價來到200萬元,220i GC的安全配備當然也不能馬虎,諸如ACC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盲點偵測警示、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以及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等系統,都是標準配備。雖然整個智慧駕駛整合還未到LV2自動駕駛的水準,但已足夠應付多種突發狀況。從售價、動力來看,220i GC正好藉於M-BENZ CLA 200與CLA 250之間,再加上入門的218i GC與頂規的235i GC,不難看出2GC想以更多的選擇性來蠶食對手的市場。2GC也許能在價格上占些優勢,但車格卻小了一些,何況雙B本就各有支持者,在小轎跑這個級距上,這仗還有得打!搭配7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排檔桿旁的旋鈕(箭頭處)用來控制中控螢幕。(圖/馬景平攝)配備知名的harman/kardon音響。(圖/馬景平攝)雙B小轎跑比一比(圖/M-BENZ提供)
飆上路 /四缸更狂野 BMW 220i Gran Coupe
去年發表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BMW僅導入三缸的218i與四缸的235i,兩種車型價差高達91萬元,如今引進的四缸220i正好填補空缺。以更完整的產品線,瞄準對手M-BENZ CLA。220i GC車身線條流線動感,並配有專屬的M套件。(圖/馬景平攝)過去在車系分類還沒有很複雜的年代,要分辨BMW的車型,從車名的數字就可判斷。車名有1、3、5、7等單數,通常為標準的房車或休旅車;車名若有2、4、6、8等雙數,代表帶有轎跑(Coupe)基因。雖然2系列的外型本就較流線,但同系列還有5門5人座的2 Series Active Tourer(2AT)、5門7人座的2 Series Gran Tourer(2GT),真正要歸類為Coupe的,還是這回試駕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全新一代的2GC早在去年秋天就已在台灣上市,不過當時只引進169萬元的入門三缸218i,與260萬元的頂規四缸235i。由於二者之間有著91萬元的價差,流失了不少不願屈就三缸車的年輕消費者。如今總代理汎德汽車總算導入四缸的220i Gran Coupe(以下簡稱220i GC),200萬元以內的售價,應該可以喚回一些車迷。前座的賽車座椅包覆性佳;真皮M款方向盤握感很好。(圖/馬景平攝)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78匹最大馬力與28.5公斤米最大扭力。(圖/馬景平攝)先來談談三缸、四缸引擎的主要差異。其實這幾年各大車廠對於三缸引擎的研發已日益成熟,不僅動力、加速性能不遜於四缸,油耗表現也比四缸好。不過三缸引擎先天易於抖動的問題,仍讓許多人卻步。尤其BMW 2GC的主要對手M-BENZ CLA,入門的CLA200就已使用四缸引擎,逼得汎德不得不導入四缸且中價位的2GC。小改內裝 濃濃運動風為了和218i GC區隔,此番試駕的220i GC,只引進一種Edition M車型。所謂的「Edition M」,簡單說就是視覺可及處多了許多M款的專屬套件,包括M款專屬18吋鋁圈、M款擾流尾翼、藍色煞車卡鉗、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車側、車門踏板、方向盤等處的M字銘牌。標配M款18吋專屬鋁圈,M款煞車卡鉗則是藍色塗裝。(圖/馬景平攝)車艙配置仍是2GC家族的簡潔風格,但使用了大量軟皮材質更有質感。(圖/馬景平攝)坐進車艙內,內裝的鋪陳大致上仍和去年發表的2GC相同。變成深色的天蓬雖然較不易髒,但有種莫名的壓迫感;Alcantara麂皮與藍色網格織布混搭的賽車座椅很有質感,且包覆性極佳;加上大面積軟皮質的內裝與鋁質格紋飾板的搭配,光在車內即可感受到濃濃的運動風格。此外,配備的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板,以及10.25吋中控觸控螢幕,更完全不負BMW的豪華盛名。得心應手 扭力表現佳試駕220i GC真正要感受的,是四缸引擎比三缸更得心應手的駕駛樂趣。為此,本刊記者從台北市內湖區取車後,直殺迂迴的陽金公路,再沿北海岸到基隆,最後由高速公路回到內湖。整段試車路程包括山路、鄉道及快速道路等路況。排氣管改為雙出圓管,與235iGC的雙出方管區隔。(圖/BMW提供)類敞篷跑車的無窗框設計非常時尚。(圖/馬景平攝)低轉速時的扭力表現是本刊記者最稱讚之處,220i GC在1350轉時就能擁有28.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在陽金公路幾處角度較大的彎道,過得輕鬆寫意。此外,這顆編號B48的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能夠榨出178匹最大馬力,搭配七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不僅換檔時機精準、換檔過程綿密,要大腳油門也能換來如彈射般的貼背感,時速零到100公里加速只需7秒,在高速公路奔馳時煞是過癮。這點,的確是過去試駕三缸的218i GC時,沒能體會到的樂趣。另一個讓本刊記者意外的,則是靜肅性。按理說,一般沒有窗框設計的跑車或轎跑車,風切聲都會很明顯,但220i GC在這方面表現超乎想像,整段試駕過程,本刊記者只聽見由harman/kardon音響傳來悠揚的巴哈無伴奏。真的要挑剔220i GC的駕馭表現,也只能不免俗地提出眾多BMW迷的心聲:如果是後驅車就好了!配備10.25吋的虛擬數位儀表板。(圖/馬景平攝)中控配置10.25吋彩色螢幕,可藉由觸控或旋鈕設定各種功能。(圖/馬景平攝)車長4,526mm雖不及GLA,但220i GC的後座空間表現不俗。(圖/馬景平攝)價格優勢 選擇性更多既然身價來到200萬元,220i GC的安全配備當然也不能馬虎,諸如ACC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盲點偵測警示、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以及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等系統,都是標準配備。雖然整個智慧駕駛整合還未到LV2自動駕駛的水準,但已足夠應付多種突發狀況。從售價、動力來看,220i GC正好藉於M-BENZ CLA 200與CLA 250之間,再加上入門的218i GC與頂規的235i GC,不難看出2GC想以更多的選擇性來蠶食對手的市場。2GC也許能在價格上占些優勢,但車格卻小了一些,何況雙B本就各有支持者,在小轎跑這個級距上,這仗還有得打!搭配7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排檔桿旁的旋鈕(箭頭處)用來控制中控螢幕。(圖/馬景平攝)配備知名的harman/kardon音響。(圖/馬景平攝)雙B小轎跑比一比(圖/M-BENZ提供)
vivo發表「夜晚自拍機」 V21 5G大屏登場
vivo今日(5/12)在台推出V21 5G,這款新機的「夜拍」能力更精進,搭載4400萬畫素防震前鏡頭及前置雙閃燈,可在昏暗環境補上柔光,讓喜愛自拍的OL美少女們,臉色不會慘白一片,照片中更能融合身後的夜景,是一款強大的「夜晚自拍機」。不僅是夜間自拍,vivo V21 5G還具備獨特的「小頭」功能;當一群人自拍時,負責拿手機那人往往最倒楣,因為拍完的照片裡,她的臉一定最大,每個人都不想當大臉族。因此,V21 5G的修臉美顏效果除了原本就有的磨皮、瘦臉、大眼、瘦髖骨、隆鼻之外,添加了「小頭」功能,讓站在最前面的掌鏡者,也能縮小頭與臉的比例。vivo V21 5G有厭世藍調、奇幻電音兩色機身可選。(圖/vivo提供)此外,還有「雙重曝光」功能可讓手機連續拍兩張照片,第一張虛化背景,第二張把自己合成上去,就變成一張文青照;以及「雙鏡錄影」則可同時開啟前鏡頭和後鏡頭一起錄影,能夠「自拍」加上「拍寵物」錄製成有趣的生活影片。vivo V21 5G搭載6.44吋大螢幕、MediaTek Dimensity 800U處理器、4000mAh容量電池,並擁有5G雙卡雙待功能。機背3鏡頭則配置了6400萬畫素主鏡頭、8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及200萬畫素超微距鏡頭。vivo請到圍棋女神黑嘉嘉擔任手機代言人,她也示範自己如何使用雙柔光燈補光和小頭自拍功能。(圖/vivo提供)V21 5G也是市面上最輕薄的5G手機,厚度僅7.29公厘,重量也僅176g。據記者在現場把玩,V21 5G拿在手上的握感還不錯,機身真的極薄。記者並實測「小頭」自拍功能,拍完後發現自己的臉變尖、變瘦削,不用特別抓角度,就能輕鬆拍出小臉照,甚是實用。
飆上路/KIA STONIC 油電小休旅 輕鬆巡遊
市面上進口與國產的跨界小休旅,至少已有五款,每款都有獨家特色,而近日KIA小改款的STONIC在台上市後,端出更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卻訂出相對優惠的價格,希望在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了提高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KIA近年引進的車型,幾乎都給出高規格的主、被動配備,卻硬是定了比競廠低的價格,加上底盤反饋及動力調校,與歐系車相當接近,使台灣消費者對KIA的接受度逐漸提高。KIA台灣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出席STONIC發表記者會,對銷量信心十足。(圖/KIA提供)STONIC搭載998C.C.直列三缸引擎,峰值動力達120匹馬力。(圖/張文玠攝)其中,KIA因應休旅車當道,於2017年策略性推出的第四款休旅產品「STONIC」,這次小改款後,分為1.4及1.0T兩種動力,共有「1.4時尚版」、「1.4 驚豔版」、「1.0T智慧油電時尚版」與「1.0T智慧油電驚豔版」四款車型,今年三月正式在台上市。燈條設計 銳利有型雖說KIA STONIC迎來最大的「小改款」,但它的車型其實是自RIO車款衍伸而來,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不過主、被動安全配備卻一次給齊。KIA原廠指出,STONIC已經達到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傲視同級車;此次本刊試駕的是STONIC最頂級的「1.0T智慧油電驚豔版」,搭載了與歐洲主流車廠同步的1.0T渦輪增壓引擎及48V輕油電系統。先從車頭看起,水箱罩依舊維持家族的虎鼻式設計,但沒有以往的進風格柵,而是像同品牌電動車一樣,採用封閉式的鋼琴烤漆飾版,引擎室降溫則是靠著下方的進氣壩。輪拱乃至於側裙都以黑色防刮飾版包裹,方向燈則融入頭燈組的LED燈條中,呈現銳利的線條感。(圖/張文玠攝)薄型化的前座椅背,使得後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為充裕。(圖/張文玠攝)此次小改款也將頭燈組全面更新,1.0T車型皆採用LED頭燈組,日行燈條就設計在燈組的上、下側,無論白天或晚上,看起來都相當銳利,至於霧燈則設計在頭燈組下方,輔以銀色飾版增加科技感。車側沒有浮誇的折線,僅在輪拱處加上防刮飾版,並延伸至側裙及車尾保桿;頂級款車型採用的是16吋鋁圈,原廠也提供17吋鋁圈選配。車色活潑 內裝簡約為增加年輕族群購買意願,1.0T車型配有活潑的雙色專屬塗裝,後照鏡、A柱與車頂可選擇藍/白、白/紅、紅/黑、深藍/白或黃/黑進行搭配,1.4車型僅單色選擇。車尾部分,上方配置尾翼,增加車體在視覺上的線條感,後霧燈與倒車燈則融入保桿;保桿中央還設計了跨界休旅必備的銀色下護板,增加車格的粗獷感,排氣管則為右側單出設計。進入車室之後,可以看到小改款的STONIC 維持簡約內裝格局。儀表板採雙環指針式,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為的就是讓駕駛更清楚主、被動安全配備的作動情形。STONIC端出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按鍵區設置於方向盤上的右側,操作相當方便。(圖/張文玠攝)中控車機更新為8吋懸浮式螢幕,並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連接功能。(圖/張文玠攝)雙環儀表板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原本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識讀效果更佳。(圖/張文玠攝)方向盤維持小改款前的三幅設計,左側為多媒體按鍵區,右側則是安全功能按鍵區,盤皮雖採用合成皮,但仍具備舒適的握感,加上盤圍有指扣設計,在需頻繁轉彎的路況,也能以最輕鬆的方式抓握。中控車機搭載主流的8吋懸浮式螢幕,同時支援無線Apple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螢幕下方是冷氣控制面板,全車系皆為單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下方則配置兩處防滑置物空間、USB連接埠及12V\180W車用插孔。排檔桿並未採用主流的線傳式,依舊維持傳統式,而排檔桿座上方就是駕駛模式調整鍵,共有運動模式、一般模式以及節能模式可選擇。空間充裕 油門輕盈座椅部分,驚豔版皆搭載雙色皮質座椅,在乘坐時,包覆性雖然不比跑車座椅,但仍不失舒適。為讓空間最大化,原廠將前座椅背刻意薄型化,使得後座空間更為充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後座椅的發泡棉偏硬,不利長途乘坐。雖是小型跨界休旅,但在正常情況下仍有352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圖/張文玠攝)搭配48V輕油電系統,使STONIC在起步時沒有重拖感,平均油耗更可達到19.9km/l。(圖/張文玠攝)雖然KIA STONIC屬於小型跨界休旅,但行李廂的容量,在正常情況下即有352公升,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對三人小家庭而言,空間相當充裕。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STONIC搭載SCC智慧巡航(支援時速10至180公里)、全速域LKA車道維持、LFA進階車道維持(支援時速200公里以下)及FCA主動煞車輔助(感測對象包括車輛、行人與機踏車)等系統。頂規款還加上BCA盲區防撞、RCCA後方交通防撞煞車輔助(感測後方橫向車流),這些都是在同級距車中看不見的配備。本刊記者原以為動力僅120匹馬力的STONIC,在起步時會有些許重拖感,實際駕駛上路之後,卻發現油門相當輕盈,且動力隨傳隨到,加上搭載48V輕油電系統,有著巡航以及煞車動能回充功能,讓STONIC 1.0T 有著每公升可跑19.9公里的驚人低油耗表現,若是長時間在都市裡行駛,或有天天通勤的需求,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小型跨界休旅大車拚(圖/翻攝自HONDA、NISSAN、Ford官網)
飆上路/KIA STONIC 油電小休旅 輕鬆巡遊
市面上進口與國產的跨界小休旅,至少已有五款,每款都有獨家特色,而近日KIA小改款的STONIC在台上市後,端出更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卻訂出相對優惠的價格,希望在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了提高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KIA近年引進的車型,幾乎都給出高規格的主、被動配備,卻硬是定了比競廠低的價格,加上底盤反饋及動力調校,與歐系車相當接近,使台灣消費者對KIA的接受度逐漸提高。KIA台灣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出席STONIC發表記者會,對銷量信心十足。(圖/KIA提供)STONIC搭載998C.C.直列三缸引擎,峰值動力達120匹馬力。(圖/張文玠攝)其中,KIA因應休旅車當道,於2017年策略性推出的第四款休旅產品「STONIC」,這次小改款後,分為1.4及1.0T兩種動力,共有「1.4時尚版」、「1.4 驚豔版」、「1.0T智慧油電時尚版」與「1.0T智慧油電驚豔版」四款車型,今年三月正式在台上市。燈條設計 銳利有型雖說KIA STONIC迎來最大的「小改款」,但它的車型其實是自RIO車款衍伸而來,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不過主、被動安全配備卻一次給齊。KIA原廠指出,STONIC已經達到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傲視同級車;此次本刊試駕的是STONIC最頂級的「1.0T智慧油電驚豔版」,搭載了與歐洲主流車廠同步的1.0T渦輪增壓引擎及48V輕油電系統。先從車頭看起,水箱罩依舊維持家族的虎鼻式設計,但沒有以往的進風格柵,而是像同品牌電動車一樣,採用封閉式的鋼琴烤漆飾版,引擎室降溫則是靠著下方的進氣壩。輪拱乃至於側裙都以黑色防刮飾版包裹,方向燈則融入頭燈組的LED燈條中,呈現銳利的線條感。(圖/張文玠攝)薄型化的前座椅背,使得後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為充裕。(圖/張文玠攝)此次小改款也將頭燈組全面更新,1.0T車型皆採用LED頭燈組,日行燈條就設計在燈組的上、下側,無論白天或晚上,看起來都相當銳利,至於霧燈則設計在頭燈組下方,輔以銀色飾版增加科技感。車側沒有浮誇的折線,僅在輪拱處加上防刮飾版,並延伸至側裙及車尾保桿;頂級款車型採用的是16吋鋁圈,原廠也提供17吋鋁圈選配。車色活潑 內裝簡約為增加年輕族群購買意願,1.0T車型配有活潑的雙色專屬塗裝,後照鏡、A柱與車頂可選擇藍/白、白/紅、紅/黑、深藍/白或黃/黑進行搭配,1.4車型僅單色選擇。車尾部分,上方配置尾翼,增加車體在視覺上的線條感,後霧燈與倒車燈則融入保桿;保桿中央還設計了跨界休旅必備的銀色下護板,增加車格的粗獷感,排氣管則為右側單出設計。進入車室之後,可以看到小改款的STONIC 維持簡約內裝格局。儀表板採雙環指針式,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為的就是讓駕駛更清楚主、被動安全配備的作動情形。STONIC端出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按鍵區設置於方向盤上的右側,操作相當方便。(圖/張文玠攝)中控車機更新為8吋懸浮式螢幕,並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連接功能。(圖/張文玠攝)雙環儀表板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原本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識讀效果更佳。(圖/張文玠攝)方向盤維持小改款前的三幅設計,左側為多媒體按鍵區,右側則是安全功能按鍵區,盤皮雖採用合成皮,但仍具備舒適的握感,加上盤圍有指扣設計,在需頻繁轉彎的路況,也能以最輕鬆的方式抓握。中控車機搭載主流的8吋懸浮式螢幕,同時支援無線Apple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螢幕下方是冷氣控制面板,全車系皆為單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下方則配置兩處防滑置物空間、USB連接埠及12V\180W車用插孔。排檔桿並未採用主流的線傳式,依舊維持傳統式,而排檔桿座上方就是駕駛模式調整鍵,共有運動模式、一般模式以及節能模式可選擇。空間充裕 油門輕盈座椅部分,驚豔版皆搭載雙色皮質座椅,在乘坐時,包覆性雖然不比跑車座椅,但仍不失舒適。為讓空間最大化,原廠將前座椅背刻意薄型化,使得後座空間更為充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後座椅的發泡棉偏硬,不利長途乘坐。雖是小型跨界休旅,但在正常情況下仍有352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圖/張文玠攝)搭配48V輕油電系統,使STONIC在起步時沒有重拖感,平均油耗更可達到19.9km/l。(圖/張文玠攝)雖然KIA STONIC屬於小型跨界休旅,但行李廂的容量,在正常情況下即有352公升,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對三人小家庭而言,空間相當充裕。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STONIC搭載SCC智慧巡航(支援時速10至180公里)、全速域LKA車道維持、LFA進階車道維持(支援時速200公里以下)及FCA主動煞車輔助(感測對象包括車輛、行人與機踏車)等系統。頂規款還加上BCA盲區防撞、RCCA後方交通防撞煞車輔助(感測後方橫向車流),這些都是在同級距車中看不見的配備。本刊記者原以為動力僅120匹馬力的STONIC,在起步時會有些許重拖感,實際駕駛上路之後,卻發現油門相當輕盈,且動力隨傳隨到,加上搭載48V輕油電系統,有著巡航以及煞車動能回充功能,讓STONIC 1.0T 有著每公升可跑19.9公里的驚人低油耗表現,若是長時間在都市裡行駛,或有天天通勤的需求,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小型跨界休旅大車拚(圖/翻攝自HONDA、NISSAN、Ford官網)
三星搶先發表上半年新機S21 售價25,900元起、1/29疾速上市
往年都在2月份發表上半年旗艦手機的三星電子,今年提早到1月搶先推出Galaxy S21系列5G新機,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在1月29日在全台各大通路上市。中華電信同步宣布預購時間從今日(1/15)下午3:30開始,月繳1,399元,即可用7,990元專案價帶回128GB版本的Galaxy S21。Galaxy S21背面有超廣角、廣角、遠距三鏡頭設計,有紫、灰、白、粉共四色可選,售價25,900元起。(圖/王永泰攝)三星S21系列共分3款,包括6.2吋的Galaxy S21,機身有灰、白、紫、粉四色可選,8GB+128GB版本售價25,900元,8GB+256GB版本售價27,900元。另有6.7吋的Galaxy S21+,機身為銀、黑、紫三色可選,8GB+128GB版售價30,900元,8GB+256GB版本售價32,900元。還有最高階的Galaxy S21 Ultra則有銀、黑兩色可選,12GB+256GB版售價39,900元,16GB+512GB版售價43,900元。三款新機中,Galaxy S21雖然螢幕最小,也足足有6.2吋,具備超廣角、廣角、遠距三鏡頭設計,握感佳,重量僅171克,即使是手掌小的女生也可單手掌握。最重要的是,這次機身的顏色頗為豐富又討喜,尤其是紫色款,會是年輕女生或OL喜愛的顏色。而且相較以往旗艦機動輒3萬元以上的售價,S21的定價顯然親民許多,只要25,900元起跳的價位就能購得。最高階款的S21 Ultra,螢幕則為6.8吋,和去年上市的S20Ultra一樣擁有四鏡頭設計、億級畫素和百倍變焦等功能;但最大差別在於遠距鏡頭變成兩顆,一顆是3X光學變焦,另一顆則是10X光學變焦,各自具備1000萬畫素。這兩顆光學鏡頭可相互運作,再輔以AI防手震變焦功能(Zoom Lock),在拍攝遠處景物時尤為實用。據記者實測,在台北誠品行旅16樓朝北面拍攝,可捕捉到遠方的摩天輪。令人驚訝的是,記者並沒有使用腳架,而是直接以手持拍攝,將變焦拉到30X之後,此時若手震情形不明顯,手機螢幕右上角就會出現黃框框,就可按下快門,順利捕捉到清楚的摩天輪畫面。把它喚作地表最強的望遠拍攝手機,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交換禮物超適合!7款果粉愛入心的哀鳳12充電
打從今年最夯手機iPhone12系列上市後,帶動周邊硬體另一波買氣;加上AppleMagSafe無線充電器甫於十二月上市,無線充電熱潮再起,不管是三合一或二合一充電器都極受歡迎,還有琳瑯滿目的手機殼,究竟要如何幫心愛的手機挑選最合適的配件?本篇有答案。〈Apple MagSafe充電器〉Apple原廠推出的「MagSafe充電器」,有著圓圓扁扁的外型,可進行磁吸式無線充電,貼在iPhone 12原廠透明保護殼上即可充電。雖然最快可達15W充電能力,且已附上一條USB-C連接線,但還需另購20W以上的電源變壓器,才能達到最佳充電效率。MagSafe充電器與「Qi充電規格」相容,iPhone 8的後續機型及AirPods無線充電盒皆可使用。(圖/馬景平攝)〈Belkin BOOST CHARGE三合一無線充電器〉 Belkin這款三合一無線充電座可同時為3款裝置充電,像是手機、智慧手錶與無線耳機充電盒,只要裝置本身支援「Qi無線充電規格」即可。產品左側設置了iPhone直式立架的7.5W(瓦)充電區;右側充電區則提供給Apple Watch與AirPods耳機充電盒(5W)使用。它的造型時尚,可放置於床頭櫃使用,充電時可同時使用Apple Watch的鬧鐘功能。充電時,iPhone和Apple Watch均可立起,以時尚的黑色點綴室內裝潢。(圖/馬景平攝)〈iBRIDGE 15W三合一無線快充充電盤〉iBRIDGE這款充電盤與Belkin BOOST CHARGE一樣,能同時為3款裝置充電,差別在於iBRIDGE針對手機提供15W無線快充能力,手錶和耳機則各具備2.5W、5W充電能力。iPhone和Apple Watch充電區採直立式兼懸掛式設計,可以一邊充電一邊使用。機身下方周圍有環狀LED燈顯示充電狀態,綠燈為待機模式、藍燈則是充電中。iBRIDGE 15W充電盤採站立式設計,因此手機可一邊充電,一邊使用。(圖/馬景平攝)〈VAP 15W無線傳輸充電盤〉 比起三合一無線充電器,這款充電盤僅能為一個裝置(手機或無線耳機)充電,但它最厲害的是,不僅可以「無線充電」,還能做到「無線傳輸」。有鑑於以往Apple AirDrop僅能在Mac電腦和iOS裝置間對傳資料,若家裡只有Windows電腦,就不能跟iPhone以無線方式傳輸,確實有些不方便。VAP「15W無線傳輸充電盤」可以做到跨裝置傳輸,甚至包括Android手機在內,更沒有檔案大小、類型限制。只要完成配對動作,之後將手機放上充電盤,瞬間就自動完成備份工作。VAP 15W是少數可以做到無線充電、又能無線傳輸資料的產品,而且售價不高,CP值頗為划算。(圖/馬景平攝)〈OMNIA Q3三合一無線充電座〉OMNIA「Q3三合一無線充電座」設計上與前幾款不太相同,它上面的無線耳機和手機都是「躺」在充電座上,而唯一的立架供Apple Watch使用。特別的是,這個立架還能360度旋轉、彎折,增加使用彈性;整台充電座也採可折疊式設計,外出旅遊時更容易收納攜帶。OMNIA Q3唯一的立架,設計給Apple Watch使用,可依使用者需求任意彎折角度。(圖/馬景平攝)不使用時,可將整個充電板收起。(圖/馬景平攝)〈使用停看聽〉這種無線充電器若是3個裝置一同充電,會讓充電速度變慢,例如一個裝置是10W無線快充,3個一起充電則為7.5W。其中又以手機充電速度最久,因為智慧手錶和耳機無線充電盒內建的電池比較小,所以充電的時間會較短。〈OMNIA Q Hot無線充電加熱杯貼組〉無線充電板除了幫手機充電,還能擁有什麼神奇功能?這款OMNIA「Q Hot無線充電加熱杯貼組」在鋁合金充電板上,再加上一片更小的加熱杯墊,這塊杯墊為軟木塞材質,具止滑、防燙效果。當使用者不使用手機充電功能時,可以用它來保持水、咖啡與茶的溫度在55°C左右,包括馬克杯、鋼杯或玻璃杯等皆適用,但無法適用塑膠容器喔!OMNIA Q Hot除了具備無線充電板(左),右邊的小圓片則是加熱杯墊。(圖/馬景平攝)充電板與小圓片相疊,可幫水杯加熱,維持在55°C。(圖/馬景平攝)〈OMNIA X3快速充電組〉有鑑於新款iPhone從今年開始實施包裝減量,盒內不再附充電器和充電線,所以不少周邊廠商專門針對iPhone推出快充版充電器。像是OMNIA這款擁有30W有線快充功能,從手機完全沒電到50%只需半小時,而且它號稱是體積最小的充電頭,相當適合攜帶外出。快速充電組除了有變壓器,還附有一條Lightning轉USB Type-C連接線,算是市售充電器中,充電速度最快的產品之一。OMNIA X3號稱是體積最小的充電頭,且具備30W有線快充功能。(圖/馬景平攝)位於台北信義A13的Apple直營店,擁有數量最多的iPhone手機殼供「果迷」挑選,並提供現場試裝服務。(圖/王永泰攝)〈手機殼 拚保護力比顏值〉現在消費者非常重視手機的保護,因此大多選擇購買耐撞防摔的手機保護殼。新一代iPhone 12的正面螢幕,都以「超瓷晶盾」玻璃(Ceramic Shield)包覆,耐摔度提升4倍。對此,德誼數位門市銷售顧問陳禹竑認為,iPhone正面只要再貼上螢幕保護貼就能防刮,市售手機殼多半是用來保護手機的背面及側面。陳禹竑說,像是CASETiFY保護殼側面採加厚設計,且背面都是透明的,可以讓果迷盡情秀出機身原來的顏色,例如超熱賣的太平洋藍。此外,由於iPhone 12 Pro Max具備6.7吋超大螢幕,購入這支手機的消費者,通常會傾向添購如皮革材質等較輕薄的手機殼,拿在手上的握感較佳。此外,有些消費者只想買基本防護的手機殼,因此選擇犀牛盾品牌,售價大約800元左右。對於常摔手機的使用者,可選擇軍規等級防護的UAG,旗下手機殼既硬且厚,售價介於1,380至1,880元之間。德誼數位門市銷售顧問陳禹竑提醒,手機殼品牌相當多,耐摔度和防震力也各不相同。(圖/馬景平攝)UNIU「CUERO皮革保護殼」採輕薄設計,握感較好,有森林綠、午夜藍等色可選,售價1,380元。(圖/馬景平攝)UAG「軍規級保護殼」防摔效果最佳,iPhone 12系列專用版售價1,380元。(圖/馬景平攝)〈CASETiFY藝術家設計款〉CASETiFY今年首度推出具抗菌能力,又能強悍防摔的保護殼,採用的qitech雙層緩震材料通過高度6.6英尺跌落測試,並以DEFENSiFY顏料做為塗層、50%可回收物料製成。CASETiFY手機殼厚度皆少於12mm,號稱是最輕薄的防震殼品牌。CASETiFY此次跨界與日本創作機構「A-GENT TOKYO」合作,推出6位藝術家設計款,包括泰國畫家Sundae Kids、美國潮流藝術家Kevin Lyons、英國設計師Kate Moross、日本插畫師Ayumi Takahashi等,手機殼外觀皆為燦爛多彩的設計。CASETiFY與世界知名藝術家合作推出手機殼,有「Sundae Kids- Polaroid」及「Love in Tokyo」兩個款式。(圖/馬景平攝)〈LifeProof海洋廢料再生〉LifeProof針對iPhone 12系列推出的「WĀKE系列保護殼」,由海洋廢料製成,採用纖薄一體式設計。海洋再生廢料包含釣魚線及魚網,所製成的聚丙烯殼強韌耐用,通過高度2公尺的防摔測試,加上邊緣稍微提高的設計,就算手機正面摔下,也能做到螢幕保護效果。外觀纖薄的LifeProof「WĀKE系列」,能保護手機自正面角度摔下。(圖/馬景平攝)〈OtterBox旋轉變身支架〉手機殼大廠OtterBox推出「Otter+泡泡騷系列」透明款手機殼,配備獨特的「PopTop泡泡帽」設計,可把圓形部分整個旋轉出來,展開來變成手機支架,還能隨喜好拆裝換色。「Otter炫彩幾何+泡泡騷」系列有星塵、透明、圖案及多色設計可供選擇。「Otter炫彩幾何+泡泡騷」系列手機殼,售價1,880元。(圖/馬景平攝)〈LANI's放閃少女情懷〉對於小女生最愛用BlingBling的手機殼,LANI's大走少女風格,每款都採用繽紛的亮面設計,有乾燥真花、亮箔、貝殼3大系列,其中再分成各種款式如初雪粉櫻、夏日雛菊、24k透底玫瑰金、銀色衝浪貝殼、黃金乳酪起司、清涼薄荷及詩朵粉貝殼等,很適合做為耶誕節禮物。瞄準女孩荷包的LANI's手機殼,此為夏日雛菊款式,很適合金色外殼的手機使用。(圖/LANI's提供)同場加映 :SAMSUNG獨家配件SAMSUNG針對新品Galaxy Note20、Z Flip手機和Buds+耳機,推出了「Kakao Friends」專屬配件。這些手機殼、耳機充電殼都配置NFC無線感應器,安裝App之後就可當作行動支付工具使用囉!三星推出「Kakao Friends」專屬配件。(圖/馬景平攝)
飆上路/Volkswagen 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潮味新跑旅
台灣福斯2018年就想導入VolkswagenT-ROC,但先後受「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及新冠肺炎影響產能,直到今年11月中才正式發表,也讓福斯車系在Tiguan以下、T-Cross以上的級距,多了新選擇。雖然T-ROC的車身略高,但動力與調校皆傲視同級車,路感媲美性能車款。近年全球最熱賣的車型,無非就是SUV,連藍寶堅尼和保時捷等豪華大廠,都推出SUV車款搶市,似乎只要把底盤加高,就是銷量保證。因此CUV(跨界休旅)和中小型SUV,也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基本色,T-ROC當然也有年輕人喜愛的特殊色,搭配雙色車頂更為吸睛。(圖/黃威彬攝)車側可以看到此次主打的懸浮式雙色車頂,並以鍍鉻飾條進行視覺分割。(圖/王永泰攝)車身折線 肌肉感十足去年第四季福斯推出T-Cross時,許多車迷就在敲碗期盼T-ROC上市,雖然兩者的車身尺寸相差無幾,但T-ROC在C柱後的設計更具運動風格。T-Cross的底盤,採用與Polo相同的MQB A0,T-ROC則是Golf的MQB A1底盤,動力較為充沛。T-ROC的車頭,採用福斯在2019年發表的最新廠徽,字體比舊廠徽更為細長清晰,也是國內首次採用新廠徽的車款,未來會陸續出現在福斯全車系。水箱罩以六邊形呈現,與兩側燈組融為一體,上下輔以鍍鉻飾條,與引擎蓋及保險桿分離,不僅增加線條也更有立體感;本次試駕的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車型,水箱罩上也有識別的R-Line銘牌。頭燈組全車系標配光感應LED頭燈,但日行燈及方向燈不在燈具組內,而是以六角形燈條設計在下方;採用鹵素燈泡的霧燈,則是在下氣壩兩側。雖然燈具都採分離式設計,但因排列相當整齊,使車頭看來相當有層次感。雖然台灣尚未引進GTI和R版的性能款,但一九○匹馬力的動力已綽綽有餘。(圖/黃威彬攝)8吋的中控螢幕,除了必備的手機連接功能,也能查看當前的汽車狀態。(圖/王永泰攝)全景式天窗雖然不是必備,但能使車室內的視野更開闊。(圖/王永泰攝)至於鈑金的折線設計,向來是福斯的拿手菜,因此在引擎蓋兩側、前葉子板及兩側車門的深淺折線,都設計得恰到好處,增加車身的肌肉感。但較為立體的鈑金折線,若因碰撞而變形的話,修復也會困難許多。車側可以看到此次主打的懸浮式雙色車頂,以鍍鉻飾條進行視覺上的分割;C柱採用的是類Coupé的收尾設計,使T-ROC更有運動感。輪胎規格為225/40/R19,採用Suzuka雙色鋁圈,讓性能感更凸顯,這樣的輪圈規格,已與主流性能車相當,但又不會失去乘坐的舒適性。安全配備 一口氣給足車尾設計相比T-Cross,較為中規中矩,配置增加層次感的尾翼,尾門上也設計兩條水平折線,並延伸至尾燈及保險桿上。尾燈仍配置科技感十足的LED光源,燈殼顏色以微燻黑的方式增加對比度。進入車室會發現,T-ROC採用集團新世代的布局,以沉穩的深灰為基底,再以亮面的曜石灰飾板進行點綴;畢竟是R-Line Performance車型,當然有金屬踏板、金屬門檻飾條、運動化平底三幅方向盤及Art Velours類麂皮運動座椅等專屬配備。由於是專屬的運動化方向盤,金屬的R-Line銘牌就嵌在下方,方向盤的左側按鍵為定速和ACC距離等設定,右側則為多媒體按鍵,握感相當扎實。儀表採用的是Digital 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錶版,畫面配置上相當彈性。常規顯示畫面上,左環為轉速,右環為當前時速,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可讓駕駛調整主被動安全配備的設定;儀表板的最左側為當前油溫,最右側則是油箱當前容量。所有行車資訊,都能透過Digital 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錶版查看。(圖/王永泰攝)雖然是採用Golf的底盤,後座仍相當寬敞,出風口也沒有省略。(圖/黃威彬攝)T-ROC搭載直四EA888渦輪引擎及DSG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間毫無頓挫,動力隨傳隨到。(圖/王永泰攝)ACC等安全配備,幾乎是進口車型必備,不過T-ROC還有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前方行人監控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以及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該有的一項都沒閹割。動力切換 順暢無空隙中控車機採用Composition Media 8吋觸控螢幕,同樣有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機連線,也可透過螢幕了解汽車狀態等資訊,螢幕下方依舊維持調整空調的三旋鈕。鞍座處配置了調整駕駛模式的快捷轉盤,可選擇一般模式、節能模式、越野模式或雪地模式。台灣福斯針對消費者進行調查,發現消費者對於中小型SUV最想要的配備,首推後座出風口和行李廂電動尾門,便將這兩樣配備列為T-ROC全車系標配。雖然是中小型SUV,身高176公分的男性坐進後座,不僅腿部空間舒適,頭頂也不會感覺太壓迫。行李廂空間在正常狀態下,容量為445公升,將後座倒平便提升到1,290公升。車室採用集團新世代的佈局,以沉穩的深灰為基底,輔以曜石灰飾板妝點。(圖/王永泰攝)正常行李廂空間為445公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為一二九○公升。(圖/王永泰攝)實際駕駛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上路,需要動力時只要輕踩油門,就會立即得到回饋。畢竟搭載的是直四EA888渦輪引擎,動力有著190匹馬力,換檔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絲毫頓挫或空隙。雖然車身高度有1573mm,離地高190mm,但搭載R-line運動化懸吊,在山路上高速過彎時,不會感受到明顯的離心力。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操控及動力,在同級車中絕對名列前茅,路感幾乎媲美Golf GTI。 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編輯謝寶兒從外型來看,T-ROC的設計相當類似福斯的主力休旅Tiguan,內外設計都相當中規中矩,雖然外型並不令人驚豔,但對保守的台灣人來說,這種車型才是首選。雖然T-ROC被定位為Golf的加高版,但實際駕駛後,就會覺得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T-ROC 330 TSI搭載的是2.0直四渦輪引擎,動力達到190匹馬力,加上以往只出現在GTI版本的4Motion AWD系統,無論動力還是車身調校,都更接近性能車種。進口中小型SUV比一比
飆上路/Volkswagen 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潮味新跑旅
台灣福斯2018年就想導入VolkswagenT-ROC,但先後受「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及新冠肺炎影響產能,直到今年11月中才正式發表,也讓福斯車系在Tiguan以下、T-Cross以上的級距,多了新選擇。雖然T-ROC的車身略高,但動力與調校皆傲視同級車,路感媲美性能車款。近年全球最熱賣的車型,無非就是SUV,連藍寶堅尼和保時捷等豪華大廠,都推出SUV車款搶市,似乎只要把底盤加高,就是銷量保證。因此CUV(跨界休旅)和中小型SUV,也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基本色,T-ROC當然也有年輕人喜愛的特殊色,搭配雙色車頂更為吸睛。(圖/黃威彬攝)車側可以看到此次主打的懸浮式雙色車頂,並以鍍鉻飾條進行視覺分割。(圖/王永泰攝)車身折線 肌肉感十足去年第四季福斯推出T-Cross時,許多車迷就在敲碗期盼T-ROC上市,雖然兩者的車身尺寸相差無幾,但T-ROC在C柱後的設計更具運動風格。T-Cross的底盤,採用與Polo相同的MQB A0,T-ROC則是Golf的MQB A1底盤,動力較為充沛。T-ROC的車頭,採用福斯在2019年發表的最新廠徽,字體比舊廠徽更為細長清晰,也是國內首次採用新廠徽的車款,未來會陸續出現在福斯全車系。水箱罩以六邊形呈現,與兩側燈組融為一體,上下輔以鍍鉻飾條,與引擎蓋及保險桿分離,不僅增加線條也更有立體感;本次試駕的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車型,水箱罩上也有識別的R-Line銘牌。頭燈組全車系標配光感應LED頭燈,但日行燈及方向燈不在燈具組內,而是以六角形燈條設計在下方;採用鹵素燈泡的霧燈,則是在下氣壩兩側。雖然燈具都採分離式設計,但因排列相當整齊,使車頭看來相當有層次感。雖然台灣尚未引進GTI和R版的性能款,但一九○匹馬力的動力已綽綽有餘。(圖/黃威彬攝)8吋的中控螢幕,除了必備的手機連接功能,也能查看當前的汽車狀態。(圖/王永泰攝)全景式天窗雖然不是必備,但能使車室內的視野更開闊。(圖/王永泰攝)至於鈑金的折線設計,向來是福斯的拿手菜,因此在引擎蓋兩側、前葉子板及兩側車門的深淺折線,都設計得恰到好處,增加車身的肌肉感。但較為立體的鈑金折線,若因碰撞而變形的話,修復也會困難許多。車側可以看到此次主打的懸浮式雙色車頂,以鍍鉻飾條進行視覺上的分割;C柱採用的是類Coupé的收尾設計,使T-ROC更有運動感。輪胎規格為225/40/R19,採用Suzuka雙色鋁圈,讓性能感更凸顯,這樣的輪圈規格,已與主流性能車相當,但又不會失去乘坐的舒適性。安全配備 一口氣給足車尾設計相比T-Cross,較為中規中矩,配置增加層次感的尾翼,尾門上也設計兩條水平折線,並延伸至尾燈及保險桿上。尾燈仍配置科技感十足的LED光源,燈殼顏色以微燻黑的方式增加對比度。進入車室會發現,T-ROC採用集團新世代的布局,以沉穩的深灰為基底,再以亮面的曜石灰飾板進行點綴;畢竟是R-Line Performance車型,當然有金屬踏板、金屬門檻飾條、運動化平底三幅方向盤及Art Velours類麂皮運動座椅等專屬配備。由於是專屬的運動化方向盤,金屬的R-Line銘牌就嵌在下方,方向盤的左側按鍵為定速和ACC距離等設定,右側則為多媒體按鍵,握感相當扎實。儀表採用的是Digital 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錶版,畫面配置上相當彈性。常規顯示畫面上,左環為轉速,右環為當前時速,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可讓駕駛調整主被動安全配備的設定;儀表板的最左側為當前油溫,最右側則是油箱當前容量。所有行車資訊,都能透過Digital 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錶版查看。(圖/王永泰攝)雖然是採用Golf的底盤,後座仍相當寬敞,出風口也沒有省略。(圖/黃威彬攝)T-ROC搭載直四EA888渦輪引擎及DSG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間毫無頓挫,動力隨傳隨到。(圖/王永泰攝)ACC等安全配備,幾乎是進口車型必備,不過T-ROC還有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前方行人監控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以及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該有的一項都沒閹割。動力切換 順暢無空隙中控車機採用Composition Media 8吋觸控螢幕,同樣有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機連線,也可透過螢幕了解汽車狀態等資訊,螢幕下方依舊維持調整空調的三旋鈕。鞍座處配置了調整駕駛模式的快捷轉盤,可選擇一般模式、節能模式、越野模式或雪地模式。台灣福斯針對消費者進行調查,發現消費者對於中小型SUV最想要的配備,首推後座出風口和行李廂電動尾門,便將這兩樣配備列為T-ROC全車系標配。雖然是中小型SUV,身高176公分的男性坐進後座,不僅腿部空間舒適,頭頂也不會感覺太壓迫。行李廂空間在正常狀態下,容量為445公升,將後座倒平便提升到1,290公升。車室採用集團新世代的佈局,以沉穩的深灰為基底,輔以曜石灰飾板妝點。(圖/王永泰攝)正常行李廂空間為445公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為一二九○公升。(圖/王永泰攝)實際駕駛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上路,需要動力時只要輕踩油門,就會立即得到回饋。畢竟搭載的是直四EA888渦輪引擎,動力有著190匹馬力,換檔過程中也不會感覺到絲毫頓挫或空隙。雖然車身高度有1573mm,離地高190mm,但搭載R-line運動化懸吊,在山路上高速過彎時,不會感受到明顯的離心力。T-Roc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操控及動力,在同級車中絕對名列前茅,路感幾乎媲美Golf GTI。 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編輯謝寶兒從外型來看,T-ROC的設計相當類似福斯的主力休旅Tiguan,內外設計都相當中規中矩,雖然外型並不令人驚豔,但對保守的台灣人來說,這種車型才是首選。雖然T-ROC被定位為Golf的加高版,但實際駕駛後,就會覺得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T-ROC 330 TSI搭載的是2.0直四渦輪引擎,動力達到190匹馬力,加上以往只出現在GTI版本的4Motion AWD系統,無論動力還是車身調校,都更接近性能車種。進口中小型SUV比一比
外型酷炫還不夠 電競滑鼠極速來襲
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宅商機,連帶讓電競市場業績強強滾,連3千元起跳的電競滑鼠也增加50%銷量。電競滑鼠與一般滑鼠相比,除了外型特殊(如搭載RGB燈效)外,遊戲玩家在意的低延遲(Low latency)、高反應速率(High response rate)、DPI(Dots Per Inch,每英吋點數,滑鼠靈敏度)、IPS(Inch Per Second,追蹤滑鼠動作的速度單位)、側邊巨集快捷鍵,以及內部增加法碼配重等,也是讓電競滑鼠「昂貴」的原因。本刊挑出羅技(logitech)、雷蛇(RAZER)及華碩(ASUS)的ROG等3大熱銷款進行解密。遊戲《絕地求生》在全球掀起「遊戲大逃殺」熱潮,該遊戲在電腦效能、螢幕、滑鼠、鍵盤配置要求相當高。(圖/翻攝遊戲畫面)華碩 ROG Chakram 延長點擊壽命華碩在二○○六年進入電競市場,並以「ROG」(Republic of Gamers)為品牌,「無懼之眼」作為Logo,因商品價格偏高,「無懼之眼」又被玩家戲稱為「敗家之眼」。「ROG Chakram」為旗下最熱門的電競滑鼠,曾獲得二○二○德國IF設計、紅點設計大獎等獎項。ROG Chakram有無線2.4GHz、藍牙以及有線USB等三種連線方式,並在滑鼠前端、滾輪以及鼠背設有RGB燈效;鼠背的「無懼之眼」銘牌,還能客製化喜歡的圖案。華碩 ROG Chakram側邊除了有2個巨集鍵,另外還設計類比搖桿,提供玩家更多元的遊戲方式。(圖/黃耀徵攝)按鍵部分,有常規的左右鍵與滾輪並不稀奇,大多數的滑鼠左右鍵底下都直接將「微動開關」焊入,無法更換以延長滑鼠的點擊壽命,「有些玩家不喜歡原本微動開關的觸感,而ROG Chakram最特別之處,就是可以自行更換左右鍵的微動開關。」華碩ROG技術公關River說道。而滑鼠左側,提供二個快捷鍵及類比搖桿,能讓玩家有更多元的操作方式;底部設有二個按鍵以及一個撥桿,能夠進行無線配對、連線方式以及DPI調整,解析度支援100~16,000 DPI,光學感應器為400 IPS、反應速率為1,000 Hz。打開鼠背的半透明蓋板(左),可取出連結器(右下);裡頭的「無懼之眼」銘牌(左上),也可客製化喜愛的圖案。(圖/黃耀徵攝)雷蛇 Viper Ultimate 左撇子也能用起源於新加坡並在美國發揚光大的電競大廠「雷蛇」,原本只銷售電競周邊,到現在已推出自家的電競筆電、電競手機,跨足電子錢包及外科口罩。目前雷蛇最熱賣的電競滑鼠「Viper Ultimate」,為市面上最輕的無線電競滑鼠,也是多次獲得電競遊戲《CS:GO》(絕對武力:全球攻勢)世界冠軍的巴西電競選手Taco的愛用產品。Viper Ultimate的連線方式,採用無線2.4GHz及有線USB二種模式,外觀上並無太多燈效點綴,僅在鼠背上有著雷蛇的Logo;滑鼠左右側分別配置二個按鍵,因是左右對稱的設計,即使是左撇子也能夠使用。Viper Ultimate推出黑色、粉色、白色等款式,重量僅74公克,長時間使用下,能大幅降低手腕負擔。(圖/黃耀徵攝)滑鼠解析度支援100~20,000 DPI,光源感應器則是650 IPS;另外配有磁吸式的無線充電器,雖然內部還有鋰電池,重量卻只有七十四公克。雷蛇的技術人員Patrick指出,「Viper Ultimate的微動開關採用光觸發的方式,不僅大幅延長點擊壽命,在點擊按鍵後反應速度僅0.2ms,相比傳統微動開關速度提升至少三倍,可以說是FPS(First-personshooter,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首選電競滑鼠。」實際使用三支電競滑鼠後,本刊記者認為,各家在規格差異並不大,質感、觸感上也各分千秋,因此滑鼠的大小及握感等主觀的感覺,才是選購重點。重量僅74公克的雷蛇Viper Ultimate,長時間使用下,能大幅降低手腕負擔。(圖/黃耀徵攝)羅技 G502 LIGHTSPEED 無線技術升級常被各國民眾認為是「本國公司」的羅技,實際上起源於瑞士。早期因電腦周邊產品的性價比相當高,品牌價值深植人心。目前羅技有多達三十四款電競滑鼠在市面上銷售,囊括初階玩家至電競選手。曾獲《英雄聯盟》冠軍的韓國電競選手「Facker」,正是外觀簡約「Pro Wireless」電競滑鼠的愛用者;但說到熱賣款,可就要提到連紅七年、在該公司史上賣出最多電競滑鼠的「G502」系列,這次介紹無線、有線兩用款「G502 LIGHTSPEED」。G502 LIGHTSPEED 的連線方式有「LIGHTSPEED」(高效能無線技術)、有線USB兩種。「獨家的LIGHTSPEED技術,可以保證產品間的無線頻率不會互相干擾。」羅技電競館負責人、遊戲品類經理Alan說道。羅技G502 LIGHTSPEED的高效能無線技術,可以解決延遲、穩定和連線問題,增加遊戲體驗。(圖/黃耀徵攝)外觀上可見鼠背僅有「G」字的Logo,以及斜邊按鍵搭載RGB燈效,看起來相當簡約;在按鍵上,左右鍵以及巨集鍵共有十一個;滾輪的左撥與右撥也可設置巨集快捷鍵,下方配置能夠調整滾輪摩擦力的按鍵;而左鍵及滑鼠單側邊各有兩個按鍵,可透過內建程式調整快捷鍵。拆開G502 LIGHTSPEED 底部,還可以利用原廠提供的四個二公克,以及二個四公克法碼,替滑鼠「增重」,增加自身手感;規格上,滑鼠解析度支援100~16,000 DPI,光源感應器為400+IPS。拆開滑鼠底部,除了配置連接器,並附上4個2公克、2個4公克的法碼,供玩家自由配置重量。(圖/黃耀徵攝)華碩ROG近年來不斷針對電競周邊產品進行研發,在台灣已經有不少「無懼之眼」的粉絲。(圖/黃耀徵攝)屢次在《CS:GO》世界比賽中獲獎的巴西電競選手Taco,他也是電競滑鼠「雷蛇」 Viper Ultimate的愛好者。(圖/翻攝自網路)
ARCOS 阿科斯 X Mario Sandoval 馬力歐·桑多瓦爾 米其林主廚聯名系列 純白廚具居家美學再升級 全聯集印花換購1.5折起
歷經三百年工藝傳承的西班牙名刀ARCOS阿科斯,持續致力於創新與設計,為米其林名廚最愛專業刀具品牌,此次與品牌代言人西班牙米其林二星主廚 – Mario Sandoval 馬力歐·桑多瓦爾合作,推出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以時尚高雅純白取代華麗色彩,讓一切回到最純粹的起點,著重在料理時的那份初心。ARCOS米其林主廚聯名刀具材質選用NITRUM®獨家不鏽鋼刀片,除了西式主廚刀、日式三德刀、中式菜刀及其他週邊配件外,在台也獨家推出米其林二星主廚MarioSandoval聯名氣炸烤箱,本系列上市也將與全聯福利中心獨家搶先合作推出全店印花集點換購活動,只要集滿指定印花,就能用最低市價1.5折起的價格,輕鬆入手米其林主廚的料理神器,預計將掀起一波米其林廚具換購風潮。因應疫情,ARCOS阿科斯2020的品牌代言人MarioSandoval 馬力歐·桑多瓦爾不克親臨現場,為完美展現系列產品的專業度,特地邀請駐台知名西班牙主廚DanielNegreira成為活動主廚,藝人鄭元暢擔任副主廚,一同演繹展現刀工。全聯先生也不容缺席這場盛會,分享懶人居家料理。鄭元暢化身副主廚出席ARCOS X Mario Sandoval 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發佈會暨全聯印花集點活動在ARCOSX Mario Sandoval 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發佈會上,副主廚鄭元暢協助製作西班牙著名小點"西班牙風味油封海鱸魚",讓原本以Youtube頻道不專業廚房之名打天下的他在握住刀柄的那一刻,轉換為專業廚師應有的專注態度。鄭元暢表示:「我認為打造出居家米其林廚房的第一步,就是從優雅有質感的廚具下手!ARCOS米其林主廚聯名系列的純白設計好看耐用,不僅刀身優美、刀柄好握,受到米其林二星主廚認證的刀身材質更不需要我多說,用過之後就無法再使用其他廚具了。」呼籲消費者千萬不要錯過這次與全聯獨家搶先合作的全店印花集點換購活動。西班牙主廚DanielNegreira也分享自己成為廚師初時使用的第一把刀就是ARCOS,對品牌及其耐用性都極為讚賞。全聯先生保持一貫幽默風格,為消費者獻上全聯最適合搭配氣炸烤箱的食材–香酥椒鹽雞軟骨,懶人居家料理"一鍵"上菜,並搶先曝光全聯本檔全店印花集點換購活動的廣告,讓ARCOS阿科斯陪您將居家空間改造成米其林廚房,共享幸福料理時光。ARCOS阿科斯 X Mario Sandoval 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發佈會暨全聯印花集點活動--全聯先生全聯自2015年開始推出全店印花集點活動,至今已完成9檔,累積換購數量已突破1,000萬件。繼上一檔推出英國「Royal Doulton皇家道爾頓」1815恆采系列後,於下半年再重磅推出「ARCOS 阿科斯 X Mario Sandoval 馬利歐·桑多瓦爾」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全店印花集點換購活動,自9月25日至2021年1月21日,共17週期間內,單筆消費每滿200元即贈印花1枚,最少只需集滿20枚印花就可加價換購一款ARCOS阿科斯與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同時,全品項還可扣800或1,600福利點,馬上加價換購,等於平均下來最低只要市價的1.5折起。趁著這段時間,全套入手最划算!全聯表示,觀察到有許多家庭反應市面上氣炸鍋的容量太小,無法快速一次烹飪多樣料理,故本檔特別推出由西班牙米其林二星名廚Mario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所監製的多功能氣炸烤箱,具備符合台灣料理習慣的16道智能菜單,並附贈獨家量身訂製米其林食譜,不僅能解決家庭需求與廚房空間有限的問題,更能讓每個人在家就能輕鬆享用米其林級料理。只要集滿40枚印花或用1,600福利點,即可以3,999元加購,或集滿80枚印花則可以3,499元加購,等於最低市價3.6折起。 ARCOS代言人西班牙名廚Mario 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來自傳承三代的餐飲世家,26歲即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隨後更贏得西班牙國際美食大獎最佳廚師冠軍。身為馬德里最著名餐廳Coque主廚,不負眾望於2015年帶領傳承三代的家族餐廳摘下了米其林二星的肯定。而他鍾愛的刀具即為ARCOS阿科斯,陪伴他度過餐飲生涯各種極具意義的時刻,2020年與ARCOS阿科斯推出聯名系列,以純白簡約色調與概念,推出全套適合亞洲料理使用的廚具,刀具材質使用NITRUM®獨家不鏽鋼刀片,添加氮來改變傳統不鏽鋼結構,能提升刀具在切割、耐久與硬度等各項性能,一體成形的熱變形鍛造工藝使刀身更加堅固不易斷裂,並擁有銀離子抗菌技術,降低99.9%刀柄表面上細菌,且通過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認證,品質保證,包含西式主廚刀、日式三德刀、中式菜刀、不鏽鋼削皮刀、料理剪刀、便攜式料理餐刀、可掛式木纖維砧板、可拆式萬用刀座,各式用途一應俱全,不論是專業主廚或家庭主婦都能輕易上手。另外加碼推出主廚Mario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監製的多功能氣炸烤箱,延續米其林主廚系列概念,採用銀白色簡約優雅的設計,研發符合台灣料理習慣的16種菜單模式,按下一鍵即能完美上菜,滿足家庭日常料理的所有需求,額外加贈Mario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主廚特製食譜書,讓您在家也能快速上桌米其林級料理。米其林主廚系列ARCOS阿科斯 X Mario Sandoval 米其林主廚聯名廚具 NITRUM®獨家不鏽鋼刀片:提升刀具在切割、耐久與硬度等各項性能,且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友好。熱變形鍛造工藝:一體成形鍛造刀身,更加堅固不易斷裂。鍛造刀枕設計,緊密貼合手部,有效提升持刀握感與穩定度,使用上更加舒適。銀離子抗菌技術:能降低99.9%停留在刀柄表面上的細菌,使用上更安全衛生。NSF認證:通過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認證,品質保證。關於Mario 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年紀輕輕即才華橫溢的廚師,來自於餐飲世家三代傳承,26歲獲得了他的第一顆米其林星,於一年後贏得了西班牙國際美食大獎最佳廚師冠軍,身為馬德里市中心著名餐廳Coque的主廚,更於2015年摘下了米其林二星的肯定。在廚藝之路上,進修藍帶課程並在多家餐廳名店跟隨名師學習,這期間出版多本書藉,獲得西班牙為數眾多的廚藝競賽頭銜,「我想創造出具有特色、原創性及感官平衡的菜餚,這些菜餚將被人們記住。」他致力於創造馬德里這繁華城市的美食體驗,很清楚自己想在作品中體現什麼,它從傳統中汲取靈感,以創新,前衛,藝術的方式塑造。三代經營的Coque餐廳即是以其祖父的名字命名,10歲的他因家族而愛上烹飪並獲得訣竅,並以廚藝帶領餐廳的發展,而其他家族成員們則都以不同的角色參與了這項傳承。積極的行動使他成為西班牙美食界的當紅寵兒,其所共同提倡及推行的#TopTapas活動,旨在宣揚西班牙Tapas飲食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通過起草2018年),肩負米其林二星餐廳主廚的同時,還擔任多家公司的戰略食品服務顧問,並且為西班牙美食和糕點廚師文化聯合會(FACYRE)的主席。不為自己設限的他與Dream Food公司共同建立的研發實驗室,變身為食品技術(分子料理,食物萃取,廚房料理工具等..)的研究人員!在AlimentaMadrid Technology Institute的支持下,創新成果在他的廚藝創作中有很大的展現, 實為最活躍的西班牙烹飪先鋒。在代表西班牙參加Bocused‘Or世界名廚大賽時,特製菜單從藝術大師達利作品中汲取靈感,再次展現他在創新同時,仍不忘宣揚西班牙美食文化的初衷。ARCOS阿科斯品牌代言人 - 米其林二星主廚Mario Sandoval馬力歐·桑多瓦爾全聯全店印花集點換購活動(2020/09/25-2021/01/21,換購至2021/01/28止)
新北青創首發打響 手遊上線2周集資100萬
新北市府推出「青年創業群眾募資輔導計畫」,輔導青年創業並協助取得資金,首發產品遊戲手把「Serafim S1」,以輕量、低單價吸引手遊玩家青睞,上線集資2周就取得近1000人贊助,金額逼近100萬,吹響第一聲號角。新北市經發局指出,募資輔導計畫主要針對「科技與設計加值」、「社會與地方創生」及「文化與內容發展」三大主題徵件,第一梯次錄取的10組團隊,科技與設計加值類型即入選5組,符合現今台灣群眾集資產業趨勢。首發上線募資專案的遊戲手把「Serafim S1」,以自定義按鍵協助玩家在手機遊戲過關斬將;而規畫中的「Joy-Gear」也是遊戲手把,不只能改善Switch原廠Joy-con握感,還可邊玩邊充延長遊戲時間,也即將上線。計畫將於8月份辦理第二梯次徵件。
賓士GLB 200d 大尾小老弟
賓士的全新車種GLB,空間運用十分多變化,還可選配第三排座椅,車身尺寸更直逼大哥GLC,實用性和乘載機能都相當優異,銷售表現也如預料中的亮眼。但賓士若無法做出明確的定位區隔,恐讓消費者在GLB和GLC之間難以抉擇,出現「廠內互打」的窘態。最近網路最熱門的汽車話題,都和雙B有關,一個是BMW愈來愈大的鼻孔(雙腎形水箱護罩)到底好不好看,另外就是在疫情期間低調上市的賓士GLB要如何定位。前者屬於個人觀感,暫不予評論;至於後者,本刊記者這就來分享試駕心得。雖是與GLA共用底盤平台,但GLB的軸距拉長到2,829mm,創造更大的空間。(圖/王永泰攝)外型方面,GLB比其他GL家族兄弟方正許多,擁有傳統休旅車的粗獷風格。(圖/王永泰攝)外型 粗獷強勢賓士的全新車種GLB,一年前就已在國外發表,台灣直到今年四月底才正式上市,主要引進GLB 180、GLB 200和GLB200d三款主力車型,以及動力車型AMG GLB 35和首賣限量款的AMG GLB 35 First Editon,價格為197萬元到287萬元。此次試駕的是柴油車型GLB 200d,售價216萬元。從車款型號可明顯得知,GLB是介於賓士GLA與GLC之間的休旅車,從車長和軸距來看,GLB其實更接近GLC,也因此發展出可容納第三排座椅的空間。為了讓第三排的頭部空間不至於太侷促,GLB的整體造型比其他GL兄弟來得方正,傳統休旅車的粗獷風格更明顯。GLB 200d的輪胎尺寸為235/55/R19,不僅霸氣也更具越野性格。(圖/王永泰攝)選配的第三排座椅要價7.1萬元,雖是「5+2」的格局設計,第三排空間仍相當有限。(圖/王永泰攝)對成人來說,第三排座椅不算寬敞,卻是小朋友的秘密基地。(圖/台灣賓士提供)試駕的GLB200d選配了第三排座椅,選配價格為7.1萬元。但GLB畢竟屬於小型車格,即使軸距拉得再長,第三排座椅只能當附加功能,若讓本刊記者坐進第三排,估計從台北坐到新竹,一身老骨頭就要開始抗議。不過,和許多「5+2」的休旅車相比,GLB的第三排空間真的算寬敞了,應該會是小朋友喜歡的祕密基地。此外,GLB的行李廂空間表現也很出色,標準五人座的置物空間有560公升,比GLC還大。車室 科技搶眼從後座轉進駕駛座,視野立刻變得開闊,基本上,駕駛艙設計延續GLA和GLC的家族風格,以兩個相連的10.25吋數位儀表板及中控螢幕組合當成視覺焦點。副駕駛座前方飾板、中央鞍座兩側的金屬飾條與內門板上的握把,都以金屬切削設計,加上類似渦輪造型的出風口,讓全車充滿陽剛味和科技感。2個相連的10.25吋數位儀表板及中控螢幕組合,是GLB車艙的視覺焦點。(圖/台灣賓士提供)方向盤以較粗的真皮包覆,握感相當好。(圖/王永泰攝)值得一提的是,導入國內的GLB,已將兩個10.25吋高解析螢幕、包含後座出風口的雙區恆溫空調和感應式啟閉電動尾門,全都列為標配,讓車迷省去不少銀子。安全科技則是GLB最強大的優勢,憑藉充足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以及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後方車流警示、主動防撞輔助(含移動行人偵測)、側風穩定輔助系統等,加上包含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等功能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讓操駕駛更加輕鬆且安全。動力 熱血有勁柴油款GLB200d搭載2.0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配DCT雙離合器八速自手排變速箱,最大動力輸出為150匹馬力與32.7公斤米扭力。開上快速道路,充沛扭力帶來的加速感,在初段讓人熱血沸騰,平順換檔後綿綿不絕的動力支援,則在中後段給人滿滿的信心;轉換山路後,礙於重心較高,進出彎難免不夠犀利,但整體表現還算平穩。只不過在坡度較陡的長爬坡路段時,向來以車室安靜著稱的賓士,這回也不敵柴油引擎的呼吼聲。標準5人座時的行李廂空間達560公升,比GLC還大。(圖/台灣賓士提供)後2排座椅可作多種變化,因應各種空間需求。(圖/台灣賓士提供)試駕GLB 200d,本刊記者格外想念20年前的單純,當年SUV剛剛盛行,賓士轎車只有C、E、S三種級距,一眼即能認出所有車型。如今車商大玩各種跨界,給消費者的選擇愈來愈細,卻也讓消費者愈來愈無所適從。本刊記者在考慮GLB的競爭對手時,很難不想到GLC,幾位想換車的朋友也在問「買GLB還是GLC好呢?」不知道車商聽了會有什麼反應?以過去許多車廠的例子來看,「廠內互打」的結果,通常一加一不會大於二,這也許是台灣賓士未來最該突破的盲點。空間運用極佳的GLB上市後頗獲好評,但同時也擔心會打到自己家族的GLC。(圖/台灣賓士提供)GLB同時也推出馬力306匹的AMG 35 4Matic,售價281萬元。(圖/台灣賓士提供)達人觀點 鄭捷 /《CARTURE車勢文化》營運總監GLB跟GLC怎麼選?相信是眾多賓士粉的疑問,197萬元起的門檻當然不低,卻也帶來兩者間的猶疑。只能說2,829mm的軸距確實迷人,可選配的第三排7人座,更開創中小型LSUV級距濫觴,加上新世代NGCC帶來的炫目科技感度,如果你年輕、多金又是三代同堂,除了GLB,還有更理想的選擇嗎?
【iPhone SE開箱1】重回小螢幕 握緊緊不怕摔 字體還能變大
蘋果 iPhone SE(第2代)於4月24日周五正式上市,周刊王記者也搶在實體通路上架前,開箱這款4.7吋螢幕小手機。從盒裝正面可看出這支是黑色款。打開盒子,配件包括Lightning充電線、變壓器以及EarPods有線耳機。仔細一瞧,這種把耳機線藏起來的包裝方式,總不禁讓人竊喜,難道手機的配件是一款無線耳機?這當然是想太多了。一款AirPods要價5,290元,怎麼可能會乖乖躺在 iPhone SE的包裝盒裡呀!?iPhone SE(第2代)盒裝標準配件包括lightning充電線、變壓器以及EarPods有線耳機。(圖/馬景平攝)好吧!言歸正傳,重點是手機而非耳機。把 iPhone SE(第2代)從包裝盒拿出的感覺是蠻輕盈的,握感很好,完全沒有那種拿大尺寸手機的壓力,因為螢幕大於6.5吋的手機,老實講,對手小的女生而言,是頗為吃力的,很怕不小心拿穩、摔了它。但拿 iPhone SE就沒有這種困擾,它可以安穩地躺在手掌裡,即使是手小的女生也是一樣。機身背面有1200萬畫素廣角單鏡頭,以藍寶石水晶玻璃包覆;一旁是LED慢速同步閃光燈。(圖/馬景平攝)這款 iPhone SE的尺寸、重量、尺寸數字跟 iPhone 8一模一樣,機身長度是138.4mm、寬度67.3mm、厚度7.3mm,重量則為148克。比記者原本在用的 iPhone X足足少了26克,不過它並非是一支全螢幕手機,機身上下都還留有空間,螢幕占比其實並不高,這一點是有些可惜的。也許因為它的設計是完全沿用iPhone 8,包括Home鍵和Touch ID這些果迷慣用的功能,全部重現在新款iPhone SE上。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在新款iPhone SE重現,即使戴著口罩也能解鎖。(圖/馬景平攝)在基本操控方面,iPhone SE首頁可以放進24顆App的圖示,而且具備「螢幕縮放」的選項。如下圖,手持的螢幕顯示畫面設定為「標準」,另一張截圖畫面則是把顯示畫面設為「放大」版,包括App圖示、鎖定畫面的通知欄乃至於每則簡訊欄的尺寸都會一起變大。而字體大小則可依每個人的習慣,有七段模式可供選擇。也就是說,雖然 iPhone SE的機身尺寸小,螢幕也小,但倒是不用擔心它顯示出來的內容會看不清楚,因為App圖示和字體通通可以變大,這對於習慣看大字的中高齡使用者倒是蠻貼心的。螢幕顯示畫面預設值為「標準」模式,首頁和每個分頁都可放進24顆App圖示。(圖/馬景平攝)若把顯示畫面設定為「放大」版,每顆App都變大了,首頁和每個分頁可放進20顆App圖示,字體也可變大。(圖/手機螢幕截圖)
【iPhone SE開箱2】熱騰騰實拍照出爐 越級挑戰老大哥
iPhone SE(第2代)是蘋果史上最便宜的手機,64GB版本售價僅14,500元。主相機是配備比較陽春的1200萬畫素單鏡頭,跟一年半前上市的 iPhone XR規格相同。但它的心臟(處理器)卻與半年前上市的 iPhone 11系列一樣是採用A13彷生晶片。簡單來講,iPhone SE 儘管身型嬌小卻擁有與旗艦機同級的處理速度,這也成為它的一大賣點。iPhone XR(左)、iPhone 11(中)螢幕尺寸皆為6.1吋,iPhone SE(右)則為4.7吋;足足小了一截。(圖/馬景平攝)雖然 iPhone SE的主相機規格如1200萬畫素、f/1.8光圈、5倍數位變焦、閃光燈慢速同步等,與 iPhone XR的相機規格幾乎完全相同,不過照片智慧型HDR則是比XR更進步了一些。iPhone SE具有5倍數位變焦功能,只是螢幕小,畫面取景範圍也跟著縮小了。(圖/馬景平攝)據本刊實測的照片發現,三款手機在廣角端1X拍攝能力是一樣的,拉近到5X數位變焦後也差不多,仔細比對並放大,iPhone 11的鏡頭解像力確實更上一籌;而且它多了一顆超廣角0.5X鏡頭,能拍攝的範圍更廣。單鏡頭和雙鏡頭的配置無疑是價差主要來源之一,目前 iPhone 11售價24,900元(64GB),而 iPhone XR則是21,500元(64GB);分別比 iPhone SE貴了一萬元和七千元。如果單純講究拍照功能,以及玩手遊所需的處理速度,iPhone SE的表現和 iPhone XR幾乎是一樣的,甚至還超過老大哥。不過 XR是採6.1吋全螢幕設計,又多了橘、黃、藍三種特殊色機殼可選,消費者要下手購買之前,必須先知道這其中的差異。iPhone SE實拍照:整張建物照堪稱四平八穩。(圖/戴嘉芬攝)iPhone SE實拍照:鏡頭拉近到5X數位變焦後,窗戶也還算清晰。(圖/戴嘉芬攝)iPhone XR實拍照:照片色彩飽和度高,顏色較為鮮豔。(圖/戴嘉芬攝)iPhone 11實拍照:鏡頭解像力是三款手機最高的,格放後的畫面最清楚,包括5X數位變焦在內。(圖/戴嘉芬攝)iPhone 11實拍照:多了一顆超廣角鏡頭,因此可拍攝的範圍更廣。(圖/戴嘉芬攝)
BMW X6 xDrive 40i M Sport 豪華跑旅之王
BMW首代Coupé-SUV「X6」,以油電混合車的形式在2008年登場,讓各大豪華車廠眼睛為之一亮。至今X6已經進入全新世代,除了搭載全速域ACC及輔助駕駛功能,外觀也有明顯變化,更大的圖騰式水箱罩及新世代L型尾燈,讓人一眼就能很明確地知道,這是全新的豪華跑旅之王「BMW X6」。近年台灣人的購車習慣改變,休旅車的銷量逐年攀升,各大豪華車廠乃至超跑車商藍寶堅尼,都推出休旅車搶市。其中Coupé-SUV的車型有著SUV的大小,血液裡卻是跑車的基因,讓許多好爸爸在接送小孩之餘,也能小小地熱血一下。 X6的曲線從B柱開始就緩緩向下延伸,尾門上方兩側搭載小尾翼加上L型LED燈,使整車更具跑格。(圖/王永泰攝)車內採用的是鋁質格紋飾版、黑色頂篷以及頂級水晶中控套件,M-Sport的M款方向盤則是標配。(圖/王永泰攝)在BMW集團裡被定位為「Sports Activity Coupe」(豪華運動跑旅)的X6,除了將轎跑車的風格融入運動化的設計,車室內部的搭載極具現代化,也刷新了大家對於跑旅的定義。水箱 暗藏玄機2019年底,BMW導入3種X6車型(xDrive40i、xDrive40i M Sport和M50i),本次試駕車款為X6 xDrive 40iM Sport,相比上一代體積大了一些,車長增加了26mm、車寬增加15mm、軸距也加長42mm,車高卻降低了6mm,讓整體的車型更具運動化及侵略感。外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更大的雙腎型水箱護罩,但水箱罩的後方還有玄機,搭載主動式進氣調節的功能,能根據引擎的溫度調整進氣,在寒冷的地方啟動時,也能讓引擎更快達到工作溫度。透明的扇葉除了熄火後會自動關閉,急速行駛時也會闔起以降低風阻。 雙腎型的水箱護罩設計得更大,搭載主動式進氣調節,讓BMW圖騰式的象徵更為明顯。(圖/王永泰攝)M-Sport標配寶藍色M款卡鉗,從車側望去相當賞心悅目。(圖/王永泰攝)車頭配備Glare-Free的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提供駕駛更可靠的可視距離;雙U型的日行燈,讓車頭更具銳利感。霧燈的周圍則使用黑色塗裝,下方還帶有亮黑色格柵的撞色,讓車頭部分更具層次感。由於本次試駕的車型為M Sport,因此全車都配備M Sport系列空力套件、卡鉗、排氣管及Y字型的輪圈,其中寶藍色的M Sport卡鉗,從車側看就相當賞心悅目。看不到的部分,則使用MSport 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調整避震器的軟硬度,讓車裡的人在各種路況下都能感到舒適。車室 豪華滿點X6的曲線從B柱開始就緩緩向下延伸至尾門,尾門兩側也整合小片的尾翼,讓X6更具跑旅車格。採用L型的LED尾燈,只會出現在BMW的偶數車系,與奇數車系的雙層式尾燈做出區分,尾門的部分,尾燈上下都有微微突起,從車後看也不覺得太過枯燥。行駛間將駕駛模式調整為Sport,就可以馬上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圖/王永泰攝)後座也有冷暖氣恆溫控制面板,座椅前後空間相當寬敞,但上下空間有些侷限。(圖/王永泰攝)走進車室,明顯看出BMW對於細節的執著,坐上採用Vernasca真皮包覆的跑車座椅,可感受到上半身很自然地被包覆在座椅內,旁邊的控制面板,還可隨意調整角度。12.3吋的數位儀表板,與中控觸控螢幕大小相同,所有的行車資訊及導航、行動通訊,都能透過觸控螢幕設定。觸控螢幕除配有Apple CarPlay的無線整合功能,還搭載原廠iDrive 7.0系統導航,導航路線也能投射到數位儀表板上。音響方面採用的是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共有16支揚聲器,無論是聽流行樂或古典樂,都能清楚感受到應有的音場。M Sport的車型,採用的是鋁質格紋飾版、黑色頂篷及頂級水晶中控套件,增添許多豪華感,握感扎實的M款方向盤,當然也包含在內。排檔桿旁除了電子手剎車,還能選擇操駕模式。12.3吋的數位儀表板,導航、路況等資訊都一目了然。(圖/王永泰攝)採用Comfort Access免鑰匙系統,讓車鑰匙變身為卡片,甚至能將手機設定為鑰匙。(圖/王永泰攝) 中控搭載12.3吋觸控螢幕,除車機本身的功能,還可無線連接Apple CarPlaym(圖/王永泰攝) 加速 輕盈流暢至於後座空間,即使坐進170公分高的成年男性,膝蓋距離前座至少還有2.5顆拳頭。由於是Coupé-SUV的車型,後座上下空間便不夠寬敞,但為了跑旅的車格,這點只能妥協。作為BMW中高階的產品,X6也配有Comfort Access免鑰匙系統,讓車鑰匙化身極具質感的黑色卡片,只要靠近車身3公尺,車內環境燈及迎賓LED燈就會亮起並自動解鎖,當鑰匙離開2.5公尺則會自動上鎖。上車後,將卡片放在中控下方的QI無線充電板上就能夠啟動。X6的尾燈上下都有2個凸面,讓車尾看來更有層次。(圖/業者提供)除了車室內高質感的軟、硬體,X6還搭載所有主被動安全配備,像是自動煞車、盲區盲點偵測、車道偏移輔助及全速域ACC,已是Level 2 的半自動駕駛系統。動力方面搭載3.0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時速由0加速到100公里,只要5.5秒。本刊記者實際上路發現,引擎的動力拉著2噸重的車身,起步絲毫沒有重拖的感覺,只要輕踩油門,就能達到時速90公里。將駕駛模式調整為Sport時,油門與引擎間的反應更為快速,甚至超出駕駛的預期,且路感反饋相當即時。以Comfort模式行駛,則有種說不出的流暢感,無論入彎或出彎,幾乎沒有轉向不足的情況發生,「跑旅之王」的確實至名歸。進口豪華跑旅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