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填補原則
」 實支實付 金管會 保險 醫療險 防疫險實支實付險新制「限買1張」? 保險局2日這樣回答
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含實支實付傷害險)全面採「正本理賠」新制於7月1日上路,現在到底從之前最多能買三張改為限買一張?金管會保險局2日給答案,強調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後,消費者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時,須簽署特別提醒事項聲明書,確認瞭解同一次醫療行為就數個同性質保險商品所獲得理賠金額合計,不得超過實際負擔之醫療費用。受益人提出理賠申請時,除需檢附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外,其中相關費用若已獲得其他保險商品理賠者,保險公司僅就其他同性質保險商品理賠不足之差額進行賠付。保險局提醒,消費者應認知只能以醫療費用收據正本申請理賠,且各保險公司應就消費者投保需求、適合度及公司之風險承擔能力,決定是否接受消費者投保多張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不得過度承保。再者,目前市面上尚無共同分攤型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僅有正本理賠商品,因此,保戶未來申請理賠時須檢附收據正本,如有投保多張保險商品,則第1張保單會在保單實支限額內給付,第2張保單僅就第1張保單理賠不足之差額進行賠付。保戶可自行選擇第1家申請理賠之保險公司,如有理賠不足之差額,並由第1家公司開立已理賠商品類型及金額相關證明,供保戶向其他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還有一點要注意,即是受益人依保險契約條款約定向投保之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不得拒絕受理,如保險業者間有要求消費者應先向其他業者理賠等推託理賠情事,可檢具資料向本局申訴,本局將依保險法相關規定處理。
實支實付險確定改革 7/1起全面採正本理賠
金管會今天(27日)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與實支實付傷害險全面採「正本理賠」,確定7月起上路,換言之,7月起民眾買到的新實支實付保單,將全面都會是正本理賠。保險局表示,目前絕大部分壽險公司實支實付都已是正本理賠,影響不大,保單條款可在配套10月上路前的過渡期逐步修改。7月是保險市場最大分水嶺,有兩大險種必須改革。首先,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與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保險金理賠應落實損害填補,以「正本理賠」為原則。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現在各壽險公司賣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也都已經是正本理賠了,僅剩下少數壽險公司是副本理賠,7月上路影響不大,請各壽險公司依照損害填補原則處理,但在實支實付配套措施上路前有一段過渡時間,保單條款修正、聲明書等,會請壽險公司要求配合上路時程,完成商品修正理賠作業、內控作業。蔡火炎強調,實支實付險正本理賠,不會溯及既往,如果是在7月後的續保件,依然可以依照原保單條款進行,但7月起新賣的實支實付險保單,就要依照損害填補原則、正本理賠。另分紅保單新制也將在7月上路,要求分紅保單的分紅機制要透明、不能過度宣染「分紅夢」、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並要求現金流量測試,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等。7月上路的還有旅平險「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調降10%,產、壽險公司賣的旅平險保單都適用,等於民眾在7月之後買的旅平險會更便宜。金管會已告知所有保險公司,如果是6月底前預收保費且於年7月1日後生效的旅平險保單,採退還溢繳保費,或彈性調整保額等方式來因應。
4大保險新規定7月上路 衝擊民眾權益!業者爭取緩衝期
下半年保險新規與民眾權益變化4大保險權益新規即將在7月上路,包含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失能險區分意外或疾病所造成、分紅保單不能以「高分紅」為話術,以及出國買旅平險可望降價。對於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表達重新規畫示範條款還一段時間,所以給予緩衝期,目前緩衝期時間由公會自行討論。據知,業者爭取最快9月再上路。為避免民眾把實支實付醫療險當作「賺錢」工具,金管會宣告,7月起實支實付保險應採「損害填補原則」,也就是說必須要正本理賠,如首家理賠不足,第2家可以「差額」方式理賠,原則不可超過醫療總費用,且同器官手術也只能賠1次。不過,業者反映,擬定示範條款需一段時間,向金管會爭取緩衝期,金管會同意,由公會自行討論再提出。官員表示,目前各家保險公司新契約保單多只接受正本,即便可副本理賠也都是擔任第1家,給予緩衝期、延後上路對於現況影響不大。此外,即便新版保單上路,民眾可購買自付額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就是把第1家理賠當自付額,第2家理賠當作填補,保費比較便宜外,還可滿足醫療費用需求。其次,7月開始舊版失能險都將下架,現行的失能險等級表,不論是意外或者疾病所造成的失能,都是依照意外失能等級給付,不少保險公司將其當成「長照保險」銷售,使得保險公司理賠風險提升,7月1日以後,失能給付須區分是意外、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未來新版的失能險只能理賠意外所造成的失能,不能理賠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民眾也不能因為給付標準較為寬鬆,再把失能險當作長照險投保。金管會也宣布,分紅保單7月開始分紅機制要透明、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並要求現金流量測試以及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等,且如分紅保單是以綜合險銷售,像是有健康或意外傷害保障等,就要改為附約,不參與分紅保單分紅,若要維持主約,就須要重新送金管會審核保單。7月之後保單權益不是全部都變嚴格,民眾出國如買旅平險,就可望比較便宜。金管會將調降個人旅平險中「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10%。
保單夯什麼2/這些人都改買「定期型」保險 資深業務:30年前就力推給計程車司機
疫情前熱銷的終身壽險附約實支實付醫療險,在保險業者苦吞防疫險理賠巨虧後,去年紛紛停售,加上限縮「副本理賠」的金管會新政策今年元旦上路,「一年一期的『定期型壽險、醫療險』愈受青睞!」一名資深保險業務員告訴CTWANT記者。有「平民保險王」之稱的保險達人、本身也是做保險業務的劉鳳和跟CTWANT記者說,「快三十年來我就是力推『定期型』的保險,包括壽險、癌症險、意外險與一年期的附約型實支實付險,因為我的客戶很多是計程車司機、攤商,買定期險的保費不高,才有多餘的錢拿去投資理財買房。」另一名壽險業務員則告訴記者,他近年招攬「高額型」定期型壽險頗受高資產族群青睞,譬如一張一年1千萬保額壽險,保費約2萬餘元,首年度可以拿到的佣金就有1萬元,也就是50%。保險界主管跟記者說,「過去大家為了拚業績,經濟力尚可的保戶還買到7張實支險,住院一次的理賠金扣掉實際醫療費後還有餘額」「後來雖改為『限買3張』,只是加上醫界融通保戶很多非必要住院治療,龐大的理賠金則已讓實支險走向虧損,紛紛下架改版,像是有一張保單歷經13次改版後乾脆停售。」我國壽險業即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則。右二為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示意圖/保誠人壽提供)尤其防疫險之亂,業者苦吞2700多億元的鉅額理賠,開始盤點恐面臨超額虧損的醫療險保單。CTWANT記者2023年7月即調查,疫情爆發三年內,停售的「實支實付險」共28張,其中產險占21張,壽險7張,有個人住院醫療險、團體住院醫療險、突發傷病住院險、癌症達文西手術增額保障附加條款等,包括AIA友邦、宏泰、台灣、遠雄、富邦產壽險公司等。「去年8月爆發癌症患者抗議健保署清查是否有必要住院治療的真實情況,其實背後很大的原因,就是保險業正在盤整『虧錢保單』,當發現到申請實支實付險住院理賠的保險費遽增,讓很多產壽險公司吃不消。」一名保險界人士接受CTWANT採訪時指出。「企業不會做虧損的事!好的商品,一旦超乎道德範圍的濫用,最後承受負擔都是年輕下一代,吃虧的都是民眾。」一名金融界人士分析。當時,為免重蹈防疫險鉅額虧損之路,保險界堅持依約「必要性住院治療」理賠定義底線,癌友界主張「醫療技術進步許多治療無須住院」,期盼應擴大住院險的理賠範圍與定義,為平息爭議,金管會邀產官學界辦公聽會,歷經三個月討論,去年底主委黃天牧宣布2024年起「六大主流保單」新政策中,其一即是「實支實付險」落實損害填補原則。小資族如何透過保險商品分散經濟負擔風險,要如何買得好用保費也負擔起,常是許多人的大哉問。(示意圖/公勝保經提供)依金管會新規定,今年元旦起的實支險核保政策將限縮接受副本理賠等投保條件,也因此,2023年底再掀起一波「實支險副本理賠停售潮」,保誠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等都跟進,2024年起台新人壽公布僅接受沒有買過任何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民眾投保,安聯人壽的副本理賠張數則限縮僅接受二張。「這項新政策,為要遏止保險公司、業務員亂賣,也讓保戶更了解,加上2026年接軌IFRS 17、ICS新會計政策,保險商品的定義與理賠條款,不會輕易放寬融通的。」一名業界主管跟CTWANT記者說。到底要怎麼買醫療險才會足夠?「以一個家庭(包含小孩)為例,我通常建議民眾保險費占年薪比例的十分之一。有限的收入費用範圍內,要買『高保障型』的意外險、壽險等。」力推「定期型保險」的保險達人劉鳳和說。「保險界推的一年一期『定期險』醫療險商品,可補強終身險的保額。」另一名資深業務員說,「保險非萬靈丹,要評估自身經濟情況。以小資族、上班族來說,最終還是要拚自身的財富累積,藉著加薪、投資理財等增加收入」,「建議民眾可以自行上網到基富通投保官方推廣的定期壽險、傳統型重大疾病險與小額終老險,少了業務員的佣金,相對來說保費較低。」此外,「很多經濟情況還不錯的老闆、醫生會計師等,也會買定期壽險、意外險等,當作一個分散風險工具」,「酌量自身的財務情況,在健康險部分,中風、失智、肢體受傷、癌症等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或會長期影響經濟收入的重大疾病醫療險、長照險等,也是許多民眾會趁年輕時規劃提早投保。」這位資深業務員建議。
實支險「損害填補」設計保單 壽險公會:日港中澳都這樣做
壽險公會12日就外界質疑「實支實付險」的損害填補原則討論,強調「醫療費用支出可以被明確衡量,實支實付醫療險僅提供醫療費用補償」之外,實支實付醫療險本就基於「損害填補」原則進行設計的保險商品。壽險公會指出,實支實付醫療險係提供被保險人實際支付醫療費用補償,並無提供死亡給付,無從適用生命無價的概念,而且住院期間支出醫療費用是可以被明確衡量的,因此,實支實付醫療險是適用「損害填補」原則的,以避免被保險人藉由住院或其他醫療行為,獲得超過實際醫療費用支出的利益。其次,實支實付醫療險之給付範圍僅止於被保險人於住院期間實際支出之醫療費用,並不及於因住院所導致工作收入減少、僱用看護及購買營養品費用,如民眾有非醫療費用之補償需求,應透過投保提供「定額保險金」保險商品(如:給付「日額保險金」的住院醫療險、保障「短期喪失工作能力」的意外險等)來予以填補,以滿足相關保障需求。壽險公會也進一步說明,保險商品係依據民眾之多元需求而設計相關給付項目,並依契約約定提供對應之保障,實支實付醫療險設計初衷本就基於「損害填補」原則,在民眾購買額度內,就其住院期間所產生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進行理賠,其他國家地區如日本、香港、中國、澳洲等國家針對實支實付醫療險亦是採取「損害填補」原則,以維持保險公司的長期穩健經營。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停售惹議 金管會急澄清:並非買不到
金管會為遏止國人過度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將進行改革、檢討副本理賠等方向。繼保誠人壽28日停售後,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也宣布30日起停止銷售實支實付附約商品,引發民眾憂心買不到的搶購熱潮。為此,金管會昨天(30日)緊急澄清,強調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實支實付醫療險,並非買不到。據統計,原本可以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拿副本申請理賠的的壽險公司共有7家,包括全球人壽、台灣人壽、遠雄人壽、中國人壽(2024年改名為凱基人壽)、台銀人壽及保誠人壽;但自12月27到29日短短3天,已經有5家宣布停售下架,僅剩台新人壽與台銀人壽未停賣。金管會也強調,商品損害填補原則尚待研議,未來還是會考量民眾高端醫療、自費醫材保障需求,不用怕買不到。針對媒體報導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掀停售潮、民眾買不到所需醫療保險保障等訊息,金管會提出四點澄清如下。一、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此商品的主要功能,是就保戶發生保單條款約定保險事故所致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提供費用補償,因此應適用保險損害填補原則,保險公司在受理民眾投保時,將依照內部核保規定進行核保,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二、近日部分保險公司宣布停止受理或停止銷售醫療保險商品,均為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民眾若未曾投保或有增額需求,目前市面上仍有相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可供民眾選擇,並非買不到。除了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外,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三、有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落實損害填補原則議題,尚需時研議。金管會也提出較明確方向,表示因應保險業接軌 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保險商品宜逐步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就包括實支實付險,但強調細節需要有相當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及建立配套機制來推動。四、金管會因應新藥及醫療科技進步,將來是否能在實支實付險納入給付範圍,已請壽險公會提出統計資料需求,並責成保發中心完善資料庫,方便保險公司後續研發高端或自費醫療保單,也會考量民眾在高端醫療、自費醫材方面的保障需求。
實支實付醫療險陸續停售掀爆買潮 金管會急喊話:還能買到、不會禁售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掀停售潮,民眾抱怨買不到所需醫療保險保障,金管會今日出面喊話,表示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市面上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金管會說明如下:一、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一)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的主要功能,係就保戶發生保單條款約定保險事故所致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提供費用補償,因此應適用保險損害填補原則,保險公司在受理民眾投保時,將依照內部核保規定進行核保,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二) 近日部分保險公司宣布停止受理或停止銷售醫療保險商品,均為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民眾若未曾投保或有增額需求,目前市面上仍有相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可供民眾選擇,並非買不到。除了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外,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二、 有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落實損害填補原則議題,尚需時研議:(一) 因應保險業接軌 IFRS17 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保險商品宜逐步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其中包括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應落實損害填補原則。惟相關細節需要有相當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及建立配套機制來推動,例如因應新藥及醫療科技進步,將來是否能在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納入給付範圍,此部分有賴於國內經驗統計資料是否能取得,金管會已請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提出具體經驗統計資料需求,待其提出需求後將責成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進精算統計的基礎工程,就創新醫藥及新型醫療方式之發生率與醫療費用損失幅度等專案進行相關研究,完善我國健康保險相關發生率經驗資料庫,以利保險公司研發高端或自費醫療保險商品。(二) 金管會在研議討論過程中亦會考量民眾在高端醫療、自費醫材方面的保障需求,逐步推動。
嚴打「靠病賺錢」金管會擬改革!保誠人壽下架「實支實付醫療險」開第一槍
為了遏止民眾「靠生病賺錢」等亂象,金管會日前宣布將出手整頓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擬以「損害填補原則」為改革方向,意味著未來民眾即使手上有3張實支實付險,但「合計理賠」不能超過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這項新規將不溯及既往。雖然金管會還未公告上路時間,不過「保誠人壽」今(28日)下午3時已經停止受理相關保單,率先開出國內第一槍。「保誠人壽」今天發布聲明表示,由於「保誠人壽新住院醫療限額給付健康保險附約(108)」於條款中並未約定理賠申請以收據正本為限,為了因應主管機關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該張保單將於今年12月28日下午3時停止受理。對此,「保誠人壽」強調,已經投保的民眾權益不受影響,「針對該張保單停止受理,並不影響已承保保戶之權益。該項附約是附加於主契約下,若主契約及附約持續繳費,則權益不受影響。」
實支實付醫療險將改革 上路前不溯及既往
實支實付醫療險邁向改革,民眾擔憂手中既有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未來理賠難超過醫療支出金額。金管會26日表示,在改革正式上路前,不會溯及既往,改革上路後新的實支實付險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損失分攤原則。至於上路時程,因還有待與壽險業討論,目前尚未有上路時間表。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現在醫療收據多已電子化,很難區分醫療收據正、副本,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勢必要朝向「損害填補」做改革,在新制度推出前民眾投保的保單,會照原來的契約理賠原則處理,不會溯及到現在民眾手中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改革後推出的新商品,則會走損害填補原則。蔡火炎指出,未來的新制,會希望採取損失分攤機制,也就是同樣一筆實際醫療費用支出,對應到保戶手中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做損失分攤,整體理賠不超過實際支付,未來的新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好損失分攤的規定。舉例來說:自費一筆約50萬元的醫療費用,假設保戶現在手中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有2張保額各50萬元,其中一張接受副本理賠,就共會理賠100萬元;在改革上路後,民眾同樣新買2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因保單條款都有約定好損失分攤原則,可能就是一家理賠25萬元、另一家理賠25萬元。至於上路時程,蔡火炎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因為改革影響大,還需要與產壽險公會,進一步就細節與配套做討論,時程也要經過討論。現行是規定每人只能投保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2024年有可能再縮限嗎?蔡火炎說,在還沒有走到損害填補原則之前,買太多張確實會產生過度填補問題,因將走向損害填補來改革,未有打算檢討三張的規範,投保張數就回歸到各壽險公司的核保來處理。現行市場上銷售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多已經歷過停售改版潮,多家壽險公司在改版後已規定要正本理賠,就算接受副本理賠,也只能當第一家或第二家投保的,若是第三家投保的在核保上就不會通過,現行市面上接受副本理賠的已不超過5張。
防疫險「核保可限一張」?保險局長施瓊華親上火線說明白
防疫險之亂成為全民焦點,不僅有網友拿產險公司作梗圖,數周來立委也猛烈砲轟,質疑「理賠、核保」等政策恐將損及保戶權益之外,金管會是否有做好監管督責也成議論焦點。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19日)則再次親上火線,強調金管會維護保戶權益、監督保險業者履行保險契約的立場。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對於富邦、兆豐等產險表明在防疫保單的「核保」政策僅限一張的「重複投保」爭議,首先說明就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是定額給付,有健康險、綜合險等的人身保險,並不適用《保險法》的「複保險」規定。至於產險公司是否可以拒絕賣給已經買一張以上防疫保單的保戶?施瓊華指出,這即是牽涉到各家保險公司在同意賣保單給保戶前的「核保政策」,也就是說由各家保險公司所做的內部控管,了解可受理保單件數的風險胃納,這也非《保險法》所稱的「複保險」。因此,照施瓊華所說的,過去有民眾可以買到多家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應是當時保險業者採取較為寬鬆的核保政策;如今隨著隔離、確診人數遽增,部分保險業者則開始採取較明確、緊縮的核保政策。施瓊華也進一步說明,保險局本周一也已兩度了解富邦產險續保、核保爭議,富邦產險也透過聲明說明處理方式,解決民眾疑慮;至於有立委擔心兆豐產險也只限投保一張的核保政策,會擴及到疫苗險部分,施瓊華了解後說「兆豐產的防疫保單沒有包括疫苗險」。但施瓊華也提到,有的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為綜合險,確實有包括疫苗險,除了理賠接種疫苗的不良事件,也擴及到突破性感染的確診治療費用的保險金,因此有部分保險公司有此核保政策,「只要在保險契約未成立之前,不論是投保、續保,保險公司都可以先做核保,這是商業保險常常在做的方式」施瓊華說。那麼,金管會又是如何監督產險公司所推的防疫保單?施瓊華指出,我國第一張相關防疫保單是在2020年4月核准制通過(富邦產險所推的),之後的相關防疫險則是採取備查制。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今年1月初見到國外爆發Omicron時,保險局即重新檢視當時有上架共34張防疫險保單(皆為備查制)的14家業者,並從1月起至3月就多次去函上述保險公司,提醒要符合保險商品的「損害填補原則、額度的合理性、風險對稱性」三項要點,據了解此類「示警」公文多達二十張。施瓊華也提到,由於這一類防疫保單的隔離、確診的定額補償金相當高,14家產險公司扣掉未賣的臺產(即臺產的防疫神單,已於2022年1月到期終止合約,並非為續保保單)以及與星展銀合作的安達產險(並無隔離、確診等理賠金),因此有理賠隔離、確診的則為其餘12家產險公司所推出的防疫保單。而在這段公文往返期間,多家產險公司將高額理賠金的防疫保單下架,雖改為較低理賠金額的防疫保單,但仍抵擋不了「非清零」政策下的暴增隔離人數與確診率,讓多家產險公司也坦承到「與病毒共存」的疫情環境,非為防疫保單的計算費率基礎,也因此衍生此場「防疫險之亂」的風暴。國內產險界此次理賠金額是否會如外界所推測的上百億元?由於攸關金融秩序以及避免排擠到非防疫險保戶權益,保險局長施瓊華說,已請保險公司大股東召開董事會了解及研議增資等方案,各家董事會討論結果的資料還待5~6月的董事會召開後彙整中;至於各家理賠金額、壓力測試等統計結果,也還需時間統計。
富邦產險「重複投保之亂」狂燒 民眾成功續保仍收退保簡訊:根本亂槍打鳥!
隨著台灣本土確診數不斷暴增,也讓防疫保單的問題不斷浮現。先前傳出有民眾同時投保多家公司的保單,一旦確診就能請領多份理賠金,讓富邦產險在14日開出拒絕重複投保者的第一槍,卻傳出僅投保一張防疫保單的客戶也收到退保簡訊,掀起網友熱議。據悉,對於保戶因「重複投保」遭退保,富邦產險業務員表示,符合重複投保條件者,除已投保其他保險業者的退件外,有投保「疫苗險」、「法定傳染病」給付項目的保單都算在內,業務指出,公司審核防疫險之「複保險」有3大條件:一、投保同業法定傳染病商品二、疫苗險和防疫險分開投保三、十全兒童、健康守護加、三星報喜、璀璨人生等有「法定傳染病」給付項目業務也指出,若確定只投保一家公司的一張防疫險,「沒有疫苗險、其他包含法定傳染病保單」的保戶,公司就會針對個案提供援助。但業務也坦承,由於公司核保規定轉嚴,致使無投保過疫苗險、甚至有賠到法定傳染病的保戶都要管,不僅連他們都始料未及,也收到大量客戶的關切電話與訊息。有鄉民質疑富邦產險發出的簡訊根本是罐頭訊息。(圖/翻攝自PTT)還有鄉民在PTT發文表示,好幾位親友都收到富邦產險「您所提供之要保文件因被保險人已有投保本公司或其他保險公司之防疫保單,本公司基於保險契約損害填補原則,依核保處理程序審慎評估後,歉難受理您的投保事宜」的退保簡訊,直呼相當傻眼。還有網友表示,家人只投保富邦產險的防疫險,也收到簡訊,「我是在公告的4/20前有續保成功的,看起來是罐頭簡訊?目前已跟我的業務申訴中」,並釣出許多網友留言表示:「我沒有重複投保,也收到了,根本亂槍打鳥」。此外,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昨(15日)表示,有關重複保險的拒保爭議「最快會在今(16日)統一對外說明」,而保險局官員也透露,保險公司可依核保政策決定是否承保,若不同意就要退還保費,反之一旦同意承保,未來出險不得依重複投保為由拒絕理賠。
「防疫險重複投保」新光產富邦產拒承保 已核保不在此限
本土疫情升溫,防疫險的理賠狀況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日前富邦產險開出第一槍拒絕重複投保者,如今新光產險也跟進表示,若是客戶有重複投保的狀況出現,將會進行婉拒承保,不過如果是已完成核保的保單則不在此限。新光產險表示,公司防疫險核保有重複投保檢核的機制,若客戶有重複投保防疫險將婉拒承保,但對於已經完成核保的保單則不在此限,換言之,對於已經承保的保單,新光產險會依保險契約執行。另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是表示,「目前並無跟進打算」,並強調核保流程是綜合研判,重複投保僅是其一因素,並不會一律拒保。而富邦產險在14日也表示,因目前疫情政策和趨勢,同時基於保險損害填補原則,14日起公司針對核保審查中的被保險人,若已持有富邦產或其他保險公司有效防疫保單,將發送婉拒承保通知,並請被保險人提供退款帳號後進行退款作業;若被保險人約定以信用卡、帳扣方式繳費將不予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