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平衡
」 GGR 陸學森酷澎Q3營收年增27%大賺23億美元 創辦人:持續擴大與台灣在地品牌合作
亞洲電商巨頭Coupang酷澎今(6)日公布2024年第3季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收、獲利和活躍用戶數均顯著提升;淨營收較去年同期勁揚27%達79億美元;毛利也大增45%至23億美元。第3季活躍用戶數達2,250萬續創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11%。Coupang酷澎表示,Farfetch在本季達成接近損益平衡的重要里程碑進度早於預期。Coupang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表示,「Coupang酷澎的新興業務,如Eats、台灣、Play和Farfetch、廣告和物流服務(FLC),延續全年以來的正面發展。」隨著業務的進展,有信心持續創造令人驚嘆的顧客體驗,並提供有吸引力的回報潛力。金範錫表示,Coupang酷澎台灣持續擴大與在地品牌合作,透過優質選品、實惠價格及服務,在優質選品及服務之間打破權衡,存在巨大機會,未來可以在火箭速配中提供更廣泛的優質選品。Coupang酷澎公告第3季淨營收為7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7%;撇除匯率影響,較上年同期成長32%。若不包含Farfetch,年增率為20%;撇除匯率影響的年增率為25%。毛利較上年同期勁升45%至23億美元,毛利率為28.8%,較上年同期提高350個基點。若不包含Farfetch,毛利為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3%);毛利率為28.1%。淨利為6,400萬美元,可歸屬Coupang酷澎股東者應佔淨利為7,000萬美元,比去年減少2,100萬美元。若排除Farfetch,則股東應佔淨收入約為1.08億美元;稀釋後每股盈餘為0.04美元,比去年減少0.01美元,這主要是由於Farfetch的營運虧損。如果不包括Farfetch虧損,稀釋每股盈餘為0.06美元。產品商務(Product Commerce)部門的淨營收為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撇除匯率影響,則增長20%;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 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揚升7,100萬美元,利潤率為6.8%,較去年同期提高10個基點,較前季下降140個基點。產品商務(Product Commerce)活躍用戶數2,250萬,較上年同期成長11%。新興業務(Developing Offerings)部門(包括國際業務、Coupang Eats、Play、金融科技和Farfetch)淨收入為 9.75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347%;撇除匯率影響的年增率為356%。若排除Farfetch,則較上年同期成長 146%;撇除匯率影響的年增率為 155%。
總預算案遭退…台電等不到千億補助 電價恐漲13%
《電業法》修法後,首場非官方委員數過半的電價審議會即將在本周登場,不過總預算案遭退,補貼台電的千億預算恐趕不及在電價審議會召開前拍板,知情人士透露,審議會上台電將提出有補貼與沒補貼等至少2套版本討論,若千億補貼未到位,電價需漲13%,台電財務才可能達到損益平衡。在野立委批評,撥補、漲電價都是人民的錢,不能情緒勒索全民,也不要威脅立法院。據了解,這次電價調整遇到兩大變數,首先台電原希望爭取到千億補助,因立法院在野黨將總預算退回,恐趕不及電價審議會召開前拍板,近日台電與經濟部官員持續努力溝通;另一變數是,審議會非官方委員數過半,不再如以往,可由官方主導。官員透露,這次電價審議會應會在本周三或周五召開。台電與經濟部除提供發售電成本、燃料成本、國際油價走勢等資料外,並會檢視之前水泥、鋼鐵等產業因應景氣,獲得電價減半漲或緩漲,如今經營環境是否改善,恢復應有漲幅,以及整體電價建議漲幅。這次審議會還要求提供台電負債等財務報告。台電資料顯示,4月調漲電價後,平均每度售價為3.4158元,但依法含合理利潤,平均每度應達3.9元,亦即每度仍有近0.5元價差,電價需調漲13%,台電財務才可能達到損益平衡。如年底前千億補貼未到位,台電的虧損恐逼近資本額5825億元,負債比超過93%。官員透露,若順利獲得千億補貼,今年的財務狀況有望打平,擺脫連2年累積虧損的頹勢,反之沒有千億補貼,今年一定虧損,最慘的情況就是沒有千億補貼,同時10月的電價也未調漲,對台電的財務狀況將雪上加霜。但官員強調,千億補貼若下來,會先確保住宅、食品加工等民生電價不漲。對於千億撥補還沒通過、恐將影響電價審議結果,國民黨立委賴士葆23日批評,這是在恐嚇人民,目前在立法院審查的台電撥補案,不僅今年追加的千億撥補,還有行政院追加的明年度千億撥補,也就是總共2000億撥補預算。政府只會放風聲說撥補若不通過,電價可能要漲多少錢,結果明年還編列1300億要買綠電,若核電完全退役,發電成本還要增4塊,怎麼不檢討這荒謬的能源政策?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則批,撥補是人民的錢、漲電價也是人民的錢,都是在人民身上剝皮,不能情緒勒索全民,也不要威脅立法院。台電可以做資產重估,「不要抱著金雞母喊窮」。
談非核家園 曾文生:核能的可能性需要理性討論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15日接受《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時,對於「非核家園」的倡議表示,台電目前遵循法律框架,關於未來技術的發展以及核能的可能性需要理性討論,尤其是在考慮到台灣的地質條件,若要在地震帶和斷層線附近設置核能設施時,可能會引發更多爭議,應讓社會各界討論、找到共識,找到公約數才能推動相關政策和計劃的實施。曾文生強調,台電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加強電網建設,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同時,台電在電源開發方面也已經做出了長期規劃,如台中電廠計劃將燃煤機組轉換為燃氣機組,並將部分機組轉為警備機組,以便在平時不啟動,這樣既能穩定工業供電,又能減少碳排放,這些計劃顯示出台電已經開始著眼於更長期的能源布局,而不僅僅關注眼前的問題。曾文生強調,台灣需要通過社會討論來達成共識,並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為終點,推估出未來面臨的挑戰,然後逐步向回推進,以此來制定更長期的能源政策,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討論電價調漲問題時,曾文生表示,果電價調漲幅度過大,可能會推高零售物價,而這些物價一旦上升,回落的速度會比較緩慢,對經濟的整體影響也會更大,因此各方在應對電價問題時都會十分審慎。他說,台電無權直接決定電價,這是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的,台電的責任在於將公司的成本結構和營收狀況送交委員會審議。他說,今年4月份電價的調整是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如政府今年補助台電1000億元,台電應該有機會在整年度財務狀況中,達到盈虧打平,不會再增加累積虧損。曾文生還提到,電價調整涉及的問題並非僅限於單點,而是整體經濟結構的考量,台電會根據委員會的指示,提交相關的成本結構和數據,並根據模擬結果來預測調整的可能影響。他強調,電價審議委員會並非一日之內完成決策,而是經過多次工作會議討論後,才做出最終決定,在政府補助的情況下,台電的財務有望實現損益平衡。
台新銀1年內申設東京福岡兩行 靈魂人物是中文流利的「這位熊本人」
台新銀行八年來從設立日本東京分行到福岡支行(出張所),就是跟著台商投資布建策略走,現在更是隨著台積電熊本廠更是深耕九州西日本,這二個據點在向日本申請到核准都在一年內非常有效率也搶先其他友行,主要靈魂人物為東京分行行長高森幸太郎,中文相當流利,他還是熊本人,老家就在熊本。台新銀福岡支行(出張所)長王柏璋則是也參與籌設東京分行、天津租賃公司等海外經驗豐富的資深經理擔任,帶領四位行員包括三位台籍行員鄭乃芸、詹子宜、黃信傑與日籍行員室井夢紀;黃信傑是福岡女婿,室井夢紀更是拿下台新銀海內外行員傑出獎,也都有在東京分行服務資歷。福岡業務團隊接下來將以1+1兩人組開發業務型式深耕台商、台積電上下游供應鏈、半導體業,展現團隊水準;預計2025年增加行員擴大業務團隊。台新銀行東京分行長高森幸太郎在來到台新銀行之前,非從事金融業務,而是在日本歐力士集團租賃業務,長期在香港、大陸工作,八年多前,還暫時無法申請調遷回到日本,未料在他離開歐力士後,緣分找到了高森幸太郎。台新銀行海外事業處資深副總經理張俊明表示,2015年他在台新銀行香港分行,與高森幸太郎工作的辦公室在同一棟大樓,歐力士也是台新銀行的客戶,那時台新銀行海外拓點準備到東京,因此詢問了高森,也在他加入籌設東京分行團隊之後,加上日本核准外籍銀行相關監理業務效率,因此不到一年、2016年即順利取得東京分行的開業執照。此次選擇在福岡申請出張所,同樣也是不到一年即順利獲得日本核准。據了解,目前東京分行營收獲利成長、損益平衡到有盈餘,行員從籌設的16人增加到現今的25人、其中台籍行員為22人,預計明年在辦公室空間、團隊人數上都有擴增計畫。
OpenAI自產AI晶片計畫有異動 外媒:傳交由台積電生產
為了將低對外購AI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AI應用大廠OpenAI已啟動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同時與包括博通(Broadcom)等多家IC設計大廠接觸。根據wccftech報導,傳出OpenAI在接觸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後,有意將晶片生產交給台積電,而非自建晶圓廠生產。報導指出,因台積電將有機會為OpenAI提供製造晶片的產能,使得先前規劃募資7兆美元,來建設晶圓廠並研發與生產自家AI晶片的Open AI執行長Sam Altman,改變其計畫。也就是將募資的資金用於設立一家合資的晶片設計公司,執行AI晶片的開發設計工作。之後再將其AI晶片的設計交由台積電來生產。與GPU大廠輝達相同,博通因其網路和ASIC產品而成為另一隻炙手可熱的AI晶片企業。因該公司所開發的產品,可以達成人工智慧伺服器連接,並允許開發人員憑藉著適合客戶的需求,開發客製化晶片。因此博通的股價也在過去12個月中上漲了78%。業內人士指出,OpenAI的自研AI晶片的性能將與輝達產品類似。然而,因為晶片的設計研發需投入大量經費及多年的經驗,產品預計至少要到2026年才能上市。而一直以來,雖然由於台積電等的晶圓代工製造商崛起,流程已經有所簡化。但是相關AI設計公司,仍然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來完成這些工作。同時晶圓代工又是重資本的產業,如果自建晶圓廠,該廠又只生產自己公司使用的晶片,將會投入大量資金在設備中,尋常公司難以損益平衡,因此現在才會有晶片設計與晶圓代工分開的趨勢。
英特爾CEO「曾看不起台積電」 季辛格Computex態度大變網曝關鍵
COMPUTEX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開跑,由於不少科技大佬前往舉辦演講,引起許多關注和討論。4日,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也發表演講,在演講中多次強調與台灣的深厚連結,直指「IT」就是Intel跟Taiwan,也強調佩服台積電的優秀技術,一改過去大砲性格。根據《路透社》報導,英特爾旗下製造部門2023年營運虧損達70億美元,報導示警,如果英特爾持續虧損,其市值損失恐超過120億美元,同時也意味英特爾若要趕上台積電的獲利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季辛格曾坦言,2024年將是英特爾晶片製造業務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2027年左右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對此,有網友在PTT發文表示,季辛格雖然是人才,不過人挺傲氣的,以前看不起台積電,前年對台積電還是很不客氣,結果今年訪台,整個身段都變軟了,講話也很客氣,還不斷吹捧台灣幾個供應商,怎麼跟之前的態度差這麼多,並疑惑詢問「這個操作對英特爾的業務有幫助嗎?」有網友則留言回覆,「公司虧大錢,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英特爾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製程太爛,害到IC設計」、「該認命把製造丟給亞洲了,成本差太多,繼續弄只會越燒越多錢」、「他能屈能伸」;也有人指出,「賠那麼多錢還不客氣些,他的供應商也都是台廠啊」、「Intel該認命把製造丟給亞洲了,成本差太多了,繼續弄只會越燒越多錢」。
亞洲發燒星/馬東石不擅打字「用一根手指寫劇本」 《犯罪都市4》搞笑橋段99%自己想
馬東石領銜的動作痛快片《犯罪都市4》在韓上映第5天觀影人次便突破400萬,已過350萬人次的損益平衡點,達到馬東石的預設目標,目前也已來到884萬,有望繼第2、3部後,成為系列作第3破千萬人次的電影。片中,馬東石是3C白痴,不曉得什麼是手機同步化,他坦言本人也是如此,不擅打字的他會在平板電腦上用一根手指寫劇本。片中的搞笑橋段有99%都是馬東石自己發想。(圖/車庫提供)《犯罪都市4》聚焦網路賭博案件,馬東石表示之所以選擇它當作主題,是因為網路賭場的搜查非常複雜,在創建網站的運營者背後,隱藏著各種惡勢力,且有不少善良的人被一時吸引而犯下錯誤,因為想要呈現這個社會議題。馬東石特別稱讚演出惡角的金武烈和李東輝,「能夠消化高難度動作戲的演員並不多,如果說第二部的孫錫求是獅子,那麼金武烈就像一隻靈巧的黑豹」,而李東輝演出的智慧型反派,雖然在這部娛樂動作片中,光彩會被掩蓋,但馬東石認為他表現得非常出色。反派金武烈設定是特種部隊傭兵出身,馬東石形容他就像一隻靈巧的黑豹。(圖/車庫提供)李東輝演出老奸巨猾的智慧型反派,馬東石稱讚他表現得非常出色。(圖/車庫提供)片中馬東石所飾演的「怪物刑警」馬錫道是3C白痴,不知道什麼是手機同步化,他坦言本人也是如此。作為《犯罪都市》系列的策劃,馬東石自己寫劇本,手指粗壯的他不擅打字,只能在平板電腦上用手指一筆一劃寫劇本。他以《犯罪都市3》爲例,說明劇本最初由他發想,交給編劇構思,之後他會重新撰寫,再給導演改編,然後他又再寫,就這樣反覆寫數十遍。準備好可以開會了,他和導演、編劇會聚在一起,從第一場戲的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句台詞,一個字一個字琢磨,這需要10個工作天左右。完成後,片商提出意見,再次進行修改。《犯罪都市4》有不少搞笑橋段,馬東石說:「99%都是我寫的。」他寫好後會找20到40歲的工作人員和演員一起驗收,把不有趣的部分刪除,確保品質。53歲的馬東石,出拳又重又快,演起打戲讓觀眾看得很過癮,他表示沒有工作的時候,必定至拳擊館報到,在那兒被年輕人打。馬東石分享他曾詢問指導過他的拳擊館館長「想學好應該要怎麼做」,對方回答「每天練習」,於是他埋頭苦練,持續至今。馬東石已在構思《犯罪都市》第8部,他透露第5部到第8部會嘗試更現代的事件,向全球擴張舞臺,目前海外翻拍也在進行中。
力積電銅鑼12吋晶圓廠啟用 黃崇仁:建構非紅色供應鏈要再蓋4個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 (6770)在2日舉辦銅鑼12吋晶圓廠啟用典禮,董事長黃崇仁表示,新廠月產能可達5萬片,目前已投入試產,將爭取大型國際客戶訂單,「我們要建構非紅色供應鏈需求」,且AI應用出現爆炸性商機,未來成長可能更大。力積電股價開高上漲,盤中一度來到23.75元,漲幅逾3%。黃崇仁表示,晶圓代工龍頭是台積電,但全世界第一座12吋晶圓廠是力積電蓋的,現在已蓋完8個廠,未來還要再蓋4個甚至6個。黃崇仁表示,地緣政治衝突已逐漸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在各大國際半導體公司重新思考產銷韌性、AI人工智能應用引爆半導體晶片新商機的關鍵時刻,銅鑼新廠恰好能滿足大型客戶建構韌性供應鏈的策略需求。總統蔡英文出席典禮時表示,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隨著AI帶來的各項應用,全球產業將面臨快速變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地位也更加關鍵,政府會持續努力優化產業環境、培育人才,並且鼓勵國內外的企業在台投資合作,來提升台灣半導體技術的能量。銅鑼新廠於2021年3月動土興建,土地面積逾11萬平方公尺,耗資逾800億元,有28000平方公尺的無塵室,預計在此新廠建置55、40、28奈米製程月產能5萬片的12吋晶圓生產線,未來若隨業務成長,可興建第二期廠房。銅鑼廠主要以邏輯IC為主,將切入先進封裝CoWoS和晶片堆疊等應用,主要為中介層(interposer)的市場,目前正在客戶的驗證,預期下半年月產能達千片。力積電在4月15日公布首季財報,首季虧損10.72億元,每股虧損0.11元,但已明顯收斂,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表示,首季營運已接近損益平衡點,且稼動率及代工價格逐季提升可期,毛利率和整體營收可帶來正面效益。
合建失和2/市場傳下個爛尾案在「這區」 賴正鎰:2成合建陷解約危機
近年原物料漲價,營造成本失控下,使不少合建案陷入停擺泥淖中。多位業者及專家觀察,「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多進入『重新協調』拉鋸戰。」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透露,「約有2成合建案面臨解約危機。」CTWANT記者日前就接獲某上市公司發函給地主欲解除合建契約,市場已傳出下個爛尾樓恐出現在大同區。據營建署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核定都市更新案件計40件,今年1到9月則已核定28案;新北市去年全年核定20件,今年前9月已核定20件。但觀察雙北已核定公布的都更案件累計1272件,至今尚未開工的確有237件。另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2018年10月至今,都更危老報開工件數610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560件;已請領建築執照而辦理開工展期356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照338件。「很多都更危老案核准後不拿建照,拿了建照不開工,開工後慢慢做,真正核准到開工不到5成。」品嘉建設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觀察,從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都陷入在「重新協調」的拉鋸戰,若地主堅持原分回條件,建商也不可能賠本硬蓋,於是就把合約放到到期無效,再重談條件;已簽約、已開工無退路的,只能等原物料降價,「一切都以拖待變。」胡偉良多年前在北市萬華區買下一棟透天,原本打算插旗整合都更,後來才發現已有建商進駐,於是他成了合建地主之一。「該區整合建商已拿到大部分住戶的同意合建契約,已達都更門檻,但遲遲不送件,拖了快1年。」他推測,原因不外乎是因過去跟地主協議的分回條件,在營建成本不斷上漲下,已無利可圖。「很多小建商前幾年一窩蜂出來搶危老和都更的大餅,沒有太多實績,只能讓利吸引地主合作,但成本上漲後吃掉利潤,現在發現都啟動不了。」胡偉良說,當初跟該名建商講好,若有問題,便無條件讓給胡偉良的品嘉建設接手,但他看了看該建商承諾的條件再對照現況,「連我們實力非常強都不見得能做,現在已經有住戶在吵,發動要建商解除契約,但原條件我是不可能接的,我也要等地主願降低條件才能做。」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3年前每坪營建成本12.5萬元,現在來到25~35萬元,小建商根本開不了工,不然就慢慢蓋,建商推都更要達到損益平衡很困難,因為北市蛋黃區合建案分配比大概都是建商、地主4:6分,也就是說建商未來只能銷售分回的4成房屋,來負擔全案的營建成本,為了讓近年上漲的成本不吃掉利潤,只有在房價上調整。但房價上調,對於小品牌建商有賣不出去的風險,因此有些建商放棄整合。「最近半年就接到5個案子,原來的建設公司做不下去,地主來找我們合建,預估目前合建案有2成都面臨解約危機。」賴正鎰透露。類似情況在雙北非常多,市場已傳出下一個爛尾未爆彈已正在醞釀,大同區一處合建案,建商已將地主房子拆了,但營造發不出去、銀行融資下不來,據聞目前尚在和地主調解中不只中小型建商放棄合建案,就連上市公司也舉白旗投降。CTWANT就接獲民眾提供某上市建商發函給中山區合建案地主,「現因受市場缺工缺料、營建物價高漲影響,成本已高出本公司所能承受範圍,故無法與其他和建範圍內土地所有權人完成合建契約書之簽訂。」「為此特以書面發函通知已簽訂合建契約地主辦理合建契約之解除。」陳先生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工程進度緩慢,2021年7月就動工,今年7月底灌了漿又停工,房子停留在4層樓高度。(圖/投訴人提供)一名陳先生就像CTWANT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規劃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築,2021年7月就動工,從去年11月一度停工,今年7月底好不容易有動作,但灌了漿又停工至今,房子仍停留在4層樓高度,而且租金補貼到至今積欠8個月沒給。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說,合建案建商可說是困境重重,「整合中的進退兩難,已核定的發包困難,興建中的案子,又要面對打房的市場風險與房地合一稅,如果賣不出去,還要被課囤房稅。」根據不動產開發公會整理的營建業主要項目成本漲幅,其中漲最多的是鋼構材料,今年相較2020年每噸漲幅達45%,鋼筋也漲了39%,混凝土則是漲了27.3%;工資方面,鋼構、水電、電銲等專業工人薪資漲都超過5成,模板、泥水也漲超過2成。于俊明就算給記者聽,「每坪投入成本/實施者取得比例=房價」,分子隨著缺工料漲、碳中和的要求,都更案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要讓房價下降,分母必須變大,例如住戶負擔更多重建費用、住戶分回面積減少,或實施者取得比例提高,但是不管哪種,住戶都會反彈,讓重建難以推動,最終結果還是推升了房價,結果政府又加重打房力道。「這是都更與整個產業當前面臨結構性的困境,政府要推動都更,至少要將容積獎勵提高,讓分母變大,才有可能續行啊!」于俊明向政府喊話。
TPASS加持 桃捷提前轉虧為盈
基北北桃和桃竹竹苗通勤票TPASS上路以來,各有逾175萬和1.2萬人次設定,不但讓桃園機捷運量倍增、提前2年轉虧為盈,桃市區客運搭乘人次也成長13%,市府指出,目前使用大眾運輸約占通勤人數1成,希望透過月票和周邊配套帶動,目標2030年達到3成。桃市府指出,交通是市長張善政最重視的事情之一,「基北北桃通勤月票」上路以來,截至10月10日共有175萬1705人次設定;10月2日上路的「桃竹竹苗通勤定期票」,目前也已有超過1萬2000人次設定,民眾使用大眾運輸成效顯著。像是今年7月到9月,機捷平均日運量逐月增加,且比去年同期運量倍增,還創下單日超過12萬人次的紀錄,市府原本預估要到2025年才能達到損益平衡,結果在今年7月就轉虧為盈,預估今年度營收將有8000萬元,有助桃捷未來建設和人才招募。桃捷也立即祭出配套,像是自8月9日起將機捷直達車班距從30分鐘縮短為15分鐘,同時與桃機合作,交換旅客出入運量資訊,可在適當時機加開班次因應,未來也會持續向中央爭取添購列車,服務更多民眾。另,通勤月票也帶動民眾搭乘市區客運意願,7月上路首月,桃園市區客運人次達288萬9839人次,較去年同期256萬8736人次、成長13%,若解決公車司機不足問題,預計搭乘客運人次會再提升,交通局除祭出每月加碼補助萬元津貼,也針對新住民及原住民族設計一條龍培訓課程,力拚解決司機荒。至於公路客運也因人數增加,部分路線爆滿搭不上,桃園市交通局除協調加開班次,10月2日起更新增16條國道、公路客運路線適用通勤月票,也向交通部提出雙層巴士上國道等多項建議,盼解決國道客運量能不足問題。市府指出,通勤人口北北桃約46萬人、桃竹苗約10萬人,目前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比例約為10%,希望透過通勤月票、周邊配套措施以及未來捷運路網陸續建置完成後,能讓桃園整體使用大眾運輸比例在2030年時達到30%,未來會密切注意各項交通數據,滾動調整相關措施,希望能逐步提升桃園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率,讓通勤族方便又省荷包。
亞洲發燒星/姜棟元自認老了有大叔感 李東輝帽子突現劉在錫頭上討不回
花美男始祖姜棟元雖已過不惑之年,但顏值依舊,還多了份成熟魅力,和他一起拍攝電影《附身》的李東輝,便感嘆姜棟元就算熬夜沒睡看起來還是很完美,不過姜棟元本人卻自認已有大叔感,開始注重皮膚管理。片中綠葉李東輝戲裡戲外都很搞笑,帽子被女友送給了劉在錫卻渾然不知,想要回來還被拒絕。靈異動作片《附身》改編自在台觀看次數破400萬的超人氣LINE WEBTOON漫畫,姜棟元飾演不相信有鬼的「天博士」,憑藉著驚人的觀察力化身為驅魔師解決各種事件。導演金成植透露在構寫《附身》劇本時,就以姜棟元的形象去塑造角色,姜棟元很快就答應參演,讓他欣喜萬分。導演金成植在構寫《附身》劇本時,便以姜棟元的形象去塑造角色。(圖/翻攝自Daum)姜棟元表示在選擇作品時,他會先看劇本的完成度、有沒有完整的起承轉合以及題材夠不夠新鮮,而票房能不能達到損益平衡點也很重要,他笑說花別人的錢很有壓力,至少要讓出資者賺回銀行利息。姜棟元一直是韓國花美男代表,他在片中的夥伴李東輝便感嘆,就算熬夜拍攝,姜棟元也是不減帥氣,看到他的狀態,李東輝和朴正民忍不住討論是不是該轉行了。不過42歲的姜棟元自認老了,體力不如從前,臉上已有歲月痕跡,「以前覺得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但現在看起來成熟多了,有40多歲大叔的感覺」,姜棟元透露經紀人不斷嘮叨,要他好好管理自己,所以最近也前往皮膚科,費了不少心思在保養上。鄭浩妍拿走李東輝數頂帽,卻沒先告知是要送人。(圖/翻攝自鄭浩妍、李東輝IG)《附身》是奇幻驚悚題材,也帶有喜劇元素,李東輝在片中負責搞笑,戲外和女友鄭浩妍的相處也很有趣。韓國國民MC劉在錫在節目上分享,他與鄭浩妍上同一間健身房,有一天劉在錫開玩笑向鄭浩妍討一頂帽子,沒想到鄭浩妍認真了,還說要去買一頂,此時劉在錫提議:「東輝的帽子不是很多嗎?拿一個給我吧!」講到這兒,李東輝才恍然大悟:「她自己也有很多帽子,但說是沒有那種風格的,很不自然地拿走了6、7頂。」李東輝不解地說:「是要給在錫哥的,乾脆直接跟我說吧!」他好奇最後到底是給了哪頂,還說如果是自己很喜歡的帽子,希望能歸還,沒想到劉在錫回覆:「算了吧!我都戴了好幾次。」沒有要還的意思。劉在錫頭上的帽子原本是李東輝所有,被鄭浩妍拿去送給了劉在錫。(圖/翻攝自teri_0504 IG)
3家純網銀狂燒錢「上半年虧損破65億」 估開業5年達損益平衡
「純網銀」最大的特色是沒有實體分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台灣有3家純網銀,包括樂天銀行、LINE Bank(連線銀行)、將來銀行,開業第2年仍持續虧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成,預計要再3年才能達到損益兩平。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將來銀行虧損28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17.3億元,增加62%;LINE Bank虧損21.9億元,相較去年虧損7.8億元,增加1.8倍;樂天銀行累計虧損15.9億元,比去年虧損多了10.7議員,增加49%。由於3家純網銀剛開業1~2年,還在營運初級階段,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客戶規模還在建立中,預估要5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在設立當時就有要求大股東出具增資承諾,後續也會密切觀察財務情況。銀行法規定,純網銀的虧損若超過資本額的3分之1,必須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增資,LINE Bank上半年虧損速度驚人,去年已先辦理減資25億元,再增資75億元;將來銀行今年8月23日通過減增資26.43億。至於樂天銀行,雖虧損15.9億元,但還未達到虧損標準,暫時不用提出增資計畫。據悉,目前3家純網銀上半年總共虧損65.83億元,去年同期合計為35.8億元,年增率為83%。
星宇今年打平「運氣好可能有小獲利」 張國煒:明年拚上市
星宇航空(2646)董事長張國煒今(30日)表示,運氣好一點,今年可以損益兩平衡,還可能會有小獲利之外,為了保障小股民將就3年內上市計劃提前準備在今年底,「明(2024年)是最有可能的。」張國煒表示,原來評估星宇創立之初,去年虧損,目標5年內達到損益平衡,但看去年解封至今的市場恢復加速,應該可以提前達成目標。星宇執行長翟健華則表示,去年營收33億元,今年1到5月就已達到77億元,在今天第一季就已達成去年全年額度,YOY的客運量是20倍、30倍的成長,雖然去年結算的52億虧損額,今年要對股東負責「打平」損益。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30日說明上市時程。(圖/李蕙璇攝)不過,新航空公司在成本控管還要請股東給予一些時間及耐心,隨著布建航網、轉機市場的拓展,從東南亞的區域航線到北美市場,今年4月美國已首航洛杉磯,年底還有舊金山,明年也還有其他航線。星宇航空股東常會。(圖/方萬民攝)張國煒並清楚揭示上市時程,透露說興櫃的機制股價波動對小股民的保障沒有那麼高,由於是歷經三月炒股事件風波,最受傷害的都是小股民,所以預計年底、明年上市,不會超過三年。張國煒並且允諾,還是會與各家航空公司談合作聯盟之外,也會繼續目標加入三大聯盟,不會讓星宇成為孤兒的。
星宇2023拚損益平衡?張國煒給答案 股價住高樓「非我罪過,還有很多機會解套」
被列為處置股的星宇航空(2646)今天(1日)收盤價35.30元,下跌2.78%,對於股民在臉書成立套牢自救會,星宇創辦人K董張國煒今天(1日)首次回應說,「不是我的罪過,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解套」,並呼籲「K粉、星粉不要炒作,反而會傷害星宇」,並說感謝大家,也要向大家道歉,請投資人要量力而為,真的想投資的人再進來。張國煒對於星宇今年1月是否有開始賺錢?他很謹慎地說「不能講!星宇興櫃了, 很敏感,依照規定不能隨意發布財務資訊」,媒體續問營收表現如何?張國煒說「還好!」;至於是否有信心在2023年達到「損益平衡」,張國煒續說「我們會努力,會努力。」張國煒今天出席玉山星宇航空聯名卡上市記者會中,首度就「星宇航空股民住樓頂被套牢」情況發表看法,起因是星宇航空股價前兩周從19元衝破50元而被列為處置股五個交易日後,股價重挫下跌,而這段期間「1~999股」的零股股東則破1.1萬人,許多散戶多是在高價進場。對於張國煒的這一番理性又感性的喊話,「星宇航空套牢自救會」臉書社團就有網友留言說,「股票本來就損益自負,跟星宇航空有什麼關係;賠錢就自救會,賺錢會有基金會嗎?」,還有網友「期待明天處置股最後一天過後,星宇起飛」。張國煒並就現增案加以說明,「去年我們就準備在今年6月要現增,就是為了年底配合購買新飛機進來」,而且要召開董事會都是要提前七天通知,「不是挑這個節骨眼」。「有人說我神操作、K董很厲害…」,「我沒有很厲害,基本上看到大家這樣也沒有高興,星宇前景還是很好,只是疫情關係淨值受到很大影響,我們也在努力」張國煒強調,「成立自救會,大可不必」,「我一張星宇也沒有賣,股票本來就是投資行為,炒股是很不健康,不希望大家受傷,這次風波造成某些人困擾,也不是我的罪過」。
掰了騎到飽1/Gogoro救3美元股價拚虧轉盈 車主吼維持電網還是養套殺?
當全球聚焦印尼G20高峰會習拜會之際,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15日也宣布提供30 輛Gogoro作為官方指定的接駁運具,再度吸引國際目光之餘,台灣有部分車主因Gogoro「騎到飽」明年元旦退場而傷神,「該回歸油車」、「這是養套殺」,二手車業者也告訴CTWANT記者,「最近想賣車的車主增加三倍!」成軍11年的Gogoro(GGR),從起初的能源公司,跨界做電動機車,再回頭衝斥獨創的換電系統,賺錢速度始終跟不上燒錢速度,今年4月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GGR」,獲得約5.95億美元(約166.6億元)資金,沒想到上市後遇美股大跌,股價腰斬再腰斬,迄今跌剩3美元。如何虧轉盈說服投資人,成了Gogoro執行長陸學森團隊的首要任務。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本刊,Gogoro累計營收應超過300億元,仍無法損益平衡的主因是電池成本太高,以Gogoro Network每顆電池使用120顆18650規格的松下(Panasonic)鋰電池,成本估約2萬元,光是100萬顆就要200億元,這還不含換電站、電池耗損成本。為了加快換電模式賺錢速度,Gogoro十月進行組織大調整,Gogoro解決方案負責人廖逸民做「營運長」控管成本,Gogoro Network智慧電池交換平台全球業務的潘璟倫當「營收長」,GoShare 新事業總監姜家煒當台灣市場總經理,原任產品長彭明義負責帶著產品「出海」。事實上,這一個月來,Gogoro加速出海,除了中國及印尼,還取得新加坡B2B試點許可,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推出Gogoro網路和Smartscooters,並與印度電動汽車服務平台 Zypp Electric 進行 B2B 試點專案。陸學森8日接受外媒採訪時以「聖杯」形容印度電動車市場,依官方估計未來十年將有四百倍成長。與此同時,國內市場則是祭出「騎到飽」年底退場。Gogoro的「騎到飽」方案在2018年上路,為要吸引學生首購族及騎乘量大的用戶推出699元限時騎到飽,兩年多前疫情爆發外送需求大增,「騎到飽」引來美食外送員購車,沒想到2020年4月Gogoro突然宣布「騎到飽不得作為商業使用」,不少外送員遭罰,引發爭議,最後Gogoro改以連續2個月不超過1,600公里就可繼續使用吃到飽方案。此事讓外界起疑,「騎到飽」方案是否讓Gogoro陷入車賣得越多虧越多的困境。知名二輪YouTuber克里夫三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說,「GogoroNetwork為了要推廣換電系統,在上市初期祭出吃到飽方案,只要簽訂合約,就能不受里程限制,能安心享用換電系統所帶來的諸多便利。」不過,隨車主人數增加,「換電系統的負荷量勢必越來越吃緊」,克里夫三說,即便Gogoro持續擴充換電站,仍趕不上越來越大的需求,因而埋下輕則車主不易換得滿電電池,重則可能使換電系統崩潰的後果。Gogoro曾指出,使用騎到飽資費進行外送服務的用戶僅0.7%,但每月平均騎乘3,500公里,最高達7,200公里,是一般用戶10~20倍用量,排擠一般用戶尖峰時刻的電池交換需求。2020年Gogoro宣布騎到飽不可以商用,引發許多外送員車主不滿。(圖/黃威彬攝)事隔兩年,Gogoro組織調整完後,十月中確定,為了達到整體電網的平衡,2023年1月1日取消騎到飽。但Gogoro強調,「現有用戶只要不改資費,不賣車,權益就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且到今年年底前還有騎到飽方案。消息曝光後,不少車主抱怨,騎到飽進場又退場,根本是「養套殺」。每月騎大約1,200公里的Gogoro車主Edward跟本刊記者說,還是喜歡燃油車「騎多少花多少」的優勢,「像前陣子下雨天我都沒騎車上班,但每個月還是要花一樣的費用。」採用月租費299元的PBGN(使用Gogoro Network的聯盟)用戶王先生則不受影響,「若搭配政府補助,其實一台車也不貴,下一台還是會買電動機車,因為習慣了。」二手機車交易市場貳輪嶼新莊店店長林嘉慧告訴本刊記者,「販售Gogoro的車主增加超過3倍。」原本每週大概有2至3人上門詢問要賣車,現在大約有10個人。在高雄做全台灣Gogoro二手買賣的Go7永阜車業老闆宥澄告訴CTWANT記者,其實從6月1日提升資費後,二手賣車潮就偏多,「原先有899吃到飽後來改為1,299元的影響也很大。」至於賣車的是不是原先都是騎到飽方案的用戶?宥澄說:「大概佔60至70%。」對於取消吃到飽方案,克里夫三說:「實際狀況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恐怖。」Gogoro產品長彭明義則表示,目前52 萬車主不受影響,新車主有其他方案可選,可依實際用量付費,台灣機車騎士平均每月騎行里程約300-400 公里,每個月里程在 1,600 公里的用戶,選擇高用量自由省方案比騎到飽方案還要便宜,此外,「(取消騎到飽)可讓營收與利潤更為正常化。」克里夫三表示車主人數增加,就算換電戰持續擴充仍可能供不應求。(圖/翻攝自莊政威臉書、ionex Fans Club臉書)
《樂透大作戰》小兵立大功成票房黑馬 高庚杓被封「委屈演技第一人」
瘋狂喜劇片《樂透大作戰》持續在南韓上演「票房逆轉」奇蹟,得知這個好消息,男主角高庚杓鬆了一口氣,由於他在這部片以及《分手的決心》中的角色形象都十分委屈,因而被媒體稱為「委屈演技第一人」,面對這名號,他表示:「我終於又有機會帶給觀眾歡笑,所以懷抱著喜悅的心情演出,並盡了我最大努力。」《樂透大作戰》是一部圍繞在南北韓軍人之間,為爭奪57億頭彩獎金的瘋狂喜劇,甚至還添加「南韓頭彩在北韓迫降」這個驚險刺激的奇特想法,不僅天馬行空,更幽了南北韓關係一默。這也讓該片成為南韓影壇熱烈討論的黑馬之作,上月24日在韓上映之後,憑藉一面倒的爆笑口碑,讓電影從原本的整體票房亞軍(新片票房冠軍),僅僅5天就逆勢登上整體票房冠軍,超越《獵首密令》、《韓山島海戰》、《子彈列車》等商業大片。高庚杓(左)與李伊庚(右)分飾南北韓大兵,為一張飄向北方的樂透頭彩爭破頭。(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該片淨製作費只有50億韓圜,損益平衡點約為165萬觀影人次,截至昨日(9/5)已經累積超過117萬觀影人次,達標是遲早的事。男主角高庚杓聽聞票房告捷,鬆一口氣表示:「當時試映會結束後非常擔心,想說應該要給觀眾帶來歡笑的作品,如果不好笑該怎麼辦。雖然產生這種不安感,但還好觀眾們在影廳裡哄堂大笑,甚至還鼓掌。觀眾們的反應很好,讓我很激動,也因此感到欣慰,心情很好。」高庚杓不久前在電影《分手的決心》中飾演刑警,因為查案過程吃不到高級壽司而感到委屈,這回在又因為冒失讓頭彩彩券飄向北韓,陷入「委屈大慘劇」,兩部電影的角色都好委屈,也讓他被媒體暱稱為「委屈演技第一人」。他也對此笑說:「劇本非常有趣,從觀眾角度來看,完全無法預測劇情會如何發展,從事件發生、收拾殘局、戰勝逆境的過程都很有趣。讀完劇本後,會覺得這是一部溫暖的人情喜劇,更沒有讓人討厭的角色。」他並補充:「我喜歡演喜劇,但隨著時間流逝,有些部分我已經遺忘了。我從《SNL Korea》第一季開始,就作為劇組成員活躍起來,那時我學習並產生興趣。時隔許久,我終於又有機會帶給觀眾歡笑,所以懷抱著喜悅的心情演出,並盡了我最大努力。」《樂透大作戰》9月30日起在台上映。
結餘43億!林口長庚蟬聯最賺錢醫院 「疫情衝擊」嘉義長庚虧10億最多
健保署今(27)日公布109年領取健保費用2億元以上227家院所財務報告,包括醫學中心19家、區域醫院81家、地區醫院124家及基層診所3家。其中林口長庚連續5年蟬連最賺錢醫院冠軍,但相較於前一年,非醫務收入部分虧損29億元,應該是受疫情影響,美食街等營收下降所導致。健保署表示,綜觀過去8年來,符合提報財報之院所中,醫務收支有結餘之家數占率在68%-78%間,整體收支有結餘之家數占率在84%-91%間。如以109年來看,醫務收支有結餘之家數占率達71.4%,整體收支有結餘家數占率為86.3%。健保署公布的最賺錢前5名醫院,依序為第一名林口長庚結餘43.47億元;第二名高雄長庚結餘41.57億;第三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結餘22.14億;第四名台大醫院結餘19.93億;第五名桃園長庚16.36億。前5大盈餘醫院,長庚體系醫院就佔了3家。最虧錢的前5名醫院,則依序是第一名嘉義長庚虧損達10.33億;虧損第二名是土城醫院;第三名是亞東醫院;第四名是輔大附醫;第五名是敏盛綜合。健保署表示,賠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疫情導致美食街等非醫務收入減少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劉林義表示,109年醫院財報受疫情影響,平均每家虧損均微幅增加,進一步分析,疫情對於非醫務收入影響較大,如停車場、美食街或股利等。以林口長庚為例,相較於108年,109年整體結餘從72億元下降到43億元,其中醫務收入雖然增加,但非醫務收入從78億元下降到49億元,主要是股利少了28億元。另外,劉林義表示,整體收入虧損的共有31家醫療院所,其中11家虧損在1千萬元以內,8家虧損超過1億元,另有4家為新成立不到4年的醫院,應該是尚未達到損益平衡,包括土城醫院、輔大醫院、台大癌醫、台大生醫。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109年受到疫情衝擊,政府為持續保障民眾健康及兼顧醫療體系持續運作,在現行總額制度架構下調整給付方式,並編列特別預算挹注受疫情嚴重衝擊的醫療院所。就109年醫療院所提報財務報告觀察,整體結餘排名前5大醫院,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其餘4家醫院整體結餘均較108年減少,其中非醫務結餘均較108年減少,醫務結餘則大致增加,醫務收入占整體收入的占率也增加,顯見疫情可能對非醫務收入影響較大。
台灣狗肉登美股2/陸學森最感謝的尹博士 簡報看10分鐘就投資11億元
Gogoro在那斯達克順利敲鐘上市後,陸學森在致詞感言中提到最感謝DR.Yin,正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除了是Gogoro的初始投資人,也是一直以來支持Gogoro的貴人,每次增資都有他的參與,一句話就讓第一代Gogoro降價20%。曾經參與微軟(Microsoft)初代Xbox遊戲主機開發以及宏達電(HTC)Touch Diamond智慧型手機開發的陸學森,來到台灣時被巨量的傳統燃油機車嚇到,因此內心就萌發電動機車換電系統的想法。在宏達電時,為了感謝尹衍樑協助1名年輕員工父親醫療上的幫助,特別到潤泰集團總部致謝,而當時陸學森已經有離開宏達電,回美國從事綠色能源產業的打算。在會面時,尹衍樑問到陸學森「未來想做什麼?」後,陸學森的換電系統想法隨即浮現,因此做了80多頁簡報,包括能源交換模式、電動機車等關聯性,在2011年3月中旬雙方飯局上,尹衍樑才看不到10分鐘,就放下簡報,陸學森當時心想「應該是沒機會了」。陸學森在事業巔峰時離開宏達電,轉而成立Gogoro,為的是迎來能源革命。(圖/CTWANT資料照)但尹衍樑卻直接表示願意投資,並認為能源是未來的趨勢,問陸學森「需要多少資金?」,陸學森回道「5,000萬」當下尹立刻答應,但陸學森接著補充「是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尹衍樑還是與陸學森握手,伯樂與千里馬的情誼就此建立。在Gogoro創業初時,推出了要價12、13萬的第一代電動車,讓各界咋舌,主要是該款機車採全鋁合金車身,墊高不少成本,在機車產業界看Gogoro笑話、消費者罵聲不斷時,尹衍樑1句「看遠一點,消費者才是重點」,才讓陸學森決心降價。除了最初的創業資金外,即使Gogoro在台灣開業至今還未損益平衡,尹衍樑在Gogoro 3次增資共4.8億美元(約新台幣134.4億元)時都未曾缺席,給予最大的支持,至今已有Temasek、Generation Investment、鴻海、GoTo、復華投信、國發基金、Hero MotoCorp、Engine No.1、住友商事、ENGEI等大咖投資方,1名業內人士直言「如果沒有尹衍樑,Gogoro大概會晚個幾年才會出現。」在推出首款電動車產品時,雖然用料實在但價格過高遭各界抨擊,最後降價20%。(圖/報系資料庫)
台灣狗肉登美股3/燒錢10年損益未平衡 業內人士:光是電池成本就200億元
台灣的科技業獨角獸Gogoro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7日正式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從超額認購以及Peoma Global持有的信託資金,獲得約5.95億美元(約166.6億元),在順利加入國際賽後,預計今年就能看到Gogoro Network的海外佈局有了初步成果。已經燒了10年資金的Gogoro,一直以來都將自己定位成能源公司,並非不會賺錢,只是賺錢效率跟不上燒錢的速度,因此儘管金管會多次為Gogoro量身打造上市的條件,證交所、櫃買中心在2021年7月端出「創新版」,也擋不住其赴美上市的決心。Gogoro產品長彭明義透露,在疫情期間公司就在準備上市事宜,但疫情的最大阻礙就是「Travel(移動)」,因此就選擇了比較便捷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方式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業內人士推估,目前Gogoro累計營收應該超過300億元,但到今天都還未損益平衡,主要是電池的成本太高,在2月第100萬顆Gogoro Network智慧電池下線,每顆電池有120顆18650規格的松下(Panasonic)鋰電池,推估成本大約2萬元左右,100萬顆電池成本,最少新台幣200億元,「這還沒把換電站、電池耗損的成本算進去」他說。1名券商高層透露,多數台灣投資人對於新創公司的虧損,最長容忍時間差不多10年,如果還沒辦法賺錢就很難繼續募資,因此Gogoro如果想要高估值就必須到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他強調「除了獲得國際影響力之外,也能拿到國際資金,也就是說它想要的,台灣給不了」。彭明義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透露,在2018至2019年時,就有很多人在猜測Gogoro的換電模式什麼時候到海外拓展,「但那時候,我們覺得在國內的換電Model還沒有到很完美,如果真的推到海外,那勢必還要更改」。在大陸市場則是和大長江集團、雅迪科技成立「愛換換」公司,目前已經建立153處換電站。(圖/翻攝自愛換換官網、Gogoro提供)產業人士則有不同看法,認為除了商轉模式還沒成熟外,更多的可能性是手上的銀彈不夠,因此才會先宣布將到那斯達克掛牌增加籌碼;所幸順勢搭上「永續城市交通」的議題,讓海外市場看見台灣,並前進大陸以及印度、印尼市場。在Gogoro的投資人中除了美系投信公司外,還有Hero MotoCorp以及GoTo集團,前者是印度最大機車製造商,後者則是印尼最大科技集團,至於大陸合作夥伴是大長江集團、雅迪科技,3方合資成立「愛換換」能源公司,陸學森透露,Gogoro在大陸市場主要是提供電池、電池交換站、技術以及能源網路技術系統,合作公司則是支付服務費。依換換官網顯示,目前已在昆明、杭州、無錫設置了158處換電站。Gogoro在2021年底與印尼的GoTo集團旗下Gojek合作,其中GoTo目前有多達200萬台送貨機車,但在印尼的車很容易失竊,若換成電動機車不僅騎越多性價比越高,且因要換電,也大幅降低被偷走的機率。在印尼的發展預計今年第四季就能看到成果,Gogoro除了提供換電方案外,也牽線近期加入2,000萬美元投資額的鴻海集團,將在印尼設置工廠生產電動機車應付當地龐大的需求。至於印度市場則與台灣相似,都是政府以補助方式去推動電動車,在2021年4月Gogoro還沒進入印度市場時,電動機車的滲透率不到1%,如今已經達到10%,但印度人口基數大,若比照台灣模式發展,未來的市場規模會相當驚人。在印度則是與最大機車製造商HeroMotoCorp合作,提供電池、換電站等技術服務。(圖/翻攝自Hero Electric臉書)
汽車零件王辦學1/管制大學變跨國企業培訓中心 敏實秦榮華辦學招募「準員工」
2月12日上午綿綿細雨中,國內首座人工智慧專業大學智慧製造中心,在新竹縣芎林鄉的敏實科技大學揭牌,學校董事長64歲的秦榮華清晨6時不到,就從新北淡水住家出發,為要親自主持。秦榮華為汽車零組件大王敏實集團創辦人,在全球擁有50多家生產工廠,員工達1.8萬人,身價逾20億美元(台幣約557億元),名列台灣前50大富豪。秦榮華因疫情已1年半未回台,這次農曆春節從大陸浙江嘉興市敏實總部搭私人專機返台,停留不到1個月,除查訪在台投資項目,最重要的是巡視他3年前買下大華科技大學改造為發展電動車及智慧製造人才培訓基地的敏實科大。揭牌典禮上,秦榮華說,「接下來20年比較厲害的(產業)是半導體、通訊技術加上電動車、新能源車,其中自動駕駛是電子、通訊加上汽車技術革命的結合。但這2、3年科技日新月異,學校教出來的學生在職場上用不到,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秦榮華邊領著賓客參訪校園,邊交代隨行的敏實主管:「回頭也把淳安電子最新的360度環景駕駛系統及電動車馬達動力測試裝置送到學校,把最新東西都搬過來當教材!」秦榮華告訴CTWANT記者,目前企業最核心的問題是找人困難,人才的專業跟不上企業布局的腳步,這些經驗都需要孩子親自動手學會運用,將來畢業才能成為企業需要的人。2018年中美貿易戰啟動後,秦榮華觀察到台灣所佔優勢,「大陸所有生產產品銷往美國都需加25%的稅負,還有不少非關稅障礙,再加上全球擴張的布局中,大陸員工的支持有限,反倒為台灣創造出替補機會。」「想抓住機會,就必須投入發展最先端的技術,因此希望在台有人才培養機制、生產規模,以應對全球擴張及布局的後勤支援。」因此秦榮華加速鮭魚返鄉,不但入主台灣淳安(6283)、精確(3162)兩家上市櫃公司,掌握車載攝影鏡頭和汽車輕量化關鍵材料鋁合金,甚至乾脆買下一所學校,做為集團發展智慧電動車的後勤人才培訓中心。秦榮華接手一度瀕臨退場危機的大華科大後,原有10科系只保留餐飲管理系,另成立「智慧製造工程系」及「智慧車輛與能源系」。為實現人才無縫接軌進入企業,學校請到集團未來工廠業師數字化平台解決方案總監劉名剛教課,學校也送了2名老師到大陸總部進修,再回到學校教學,以縮短產學落差。敏實集團為全球汽車零組件百大供應商之一,客戶涵蓋全球60家汽車品牌,子公司敏安汽車獲批大陸新能源電動汽車生產牌照,秦榮華表示,預計明年就會量產50萬台。(圖/翻攝自敏實集團官網、騰訊網)敏實科大智慧車輛與能源系主任曾慶祺說,「智車系成立初期,秦總就要求放棄傳統汽車,全面朝未來趨勢電動車發展,因此敏實智車系與他校車輛系最大差別是所有課程都是電動車加自動駕駛技術,想走在趨勢最前端,在教學上卻無前例可循,初期相當辛苦。」此一創新科系,好在有集團背後撐腰,目前敏實智車系除了有集團提供子公司敏安汽車生產的3輛電動車外,並購置特斯拉電動車,同時也有國內相關廠商捐贈電動卡車與電動機車,供學校做教學使用,近日並自行開發自駕系統,於集團提供的電動車上加裝光達、雷達與攝像頭,便於學生能隨時拆裝研究系統電路。「秦總接下來還要再進10台電動車到學校,我們已經規劃好,那邊停車場將搭棚變車廠,車棚上還會有太陽能板。」曾慶祺開心地向記者遙指前方。在校際間打出「畢業即就業」招生時,敏實科大已是「入學即就業」,新生一入學就有敏實的員工編號,大二起安排集團子公司參訪,大四就能進入集團於全球的據點實習,為培訓「準員工」,秦榮華甚至想過要把教室搬到企業,不過礙於法規,教育部沒有同意這項創舉。敏實科大於12日舉行人工智慧學院智慧製造生產中心揭牌儀式,多所高職學校校長與家長會長參與見證。圖左3左4為秦榮華和其夫人、敏實集團董事長魏清蓮。(圖/方萬民攝)敏實科大招生率已從6成提升至7成,目前在校生約500名。敏實科大校長曾信超表示,明年將開辦人工智慧學士與碩士學程、進修部及新南向專班,預計112學年度敏實科大學生規模將突破1160人,達到損益平衡的規模。為了善用校舍資源,秦榮華還要辦理AI雙語學校,直向整合幼兒園到高中教育,讓科技、電動車人才從小就培育,預計明年起幼稚園與小學將先行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