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股價
」中國飲料登日販售 包裝直嗆「請日本政客把核汙水喝了」
中國知名飲料品牌「香飄飄」,其底下子品牌MECO產品近期進軍日本,並且在當地知名的商店進行販售。但後續有網友發現,這批進入日本商店販售的果汁茶,外包裝杯套上竟然明晃晃的印著用中日文寫的「請日本政客把核汙水喝了」等語,消息曝光後,讓中國網友大為振奮。據了解,有中國網友在日本專營華人食品雜貨的「京和商店」中,發現了中國飲料品牌「香飄飄」旗下子品牌MECO的果汁茶。而這批果汁茶的外觀杯套上,都印上了一些痛批日本排放核汙水的句子,其中包含「請日本政客把核汙水喝了」、「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可以沒有日本,不能沒有海洋」、「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消息傳回中國後,讓不少中國網友為之振奮,就又不少網友表示「現在不點贊待到何時」、「企業參與政治,這個牌子真的想好了,它玩的轉嗎?」、「挑起民粹可是會反噬的」,但也有網友認為「香飄飄搞這種投機,離倒閉不遠」、「又開始蹭愛國流量了」、「可能涉及惡意操作股價了,預言一下未來幾個月前十大股東必有大額減持」。而在面對這到底是「員工自主行為」,還是是「企業授意」這問題時,就曾有媒體詢問香飄飄官方,但官方人員表示還需要了解。之後香飄飄官方也是沒有正面答覆這個問題,而是在網路上發出聲明表示「我們的員工是好樣的」。
三星會長李在鎔涉作假帳操控股價 南韓檢方求處5年有期徒刑…明年1月底宣判
由於2015年三星子公司80億美元合併案中涉及到會計假帳與操控股價的關係,目前南韓檢方認定當中有涉嫌違反資本市場法的行為,對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求處5年徒刑。綜合韓國媒體報導指出,南韓檢方認定李在鎔在三星裕產與第一毛織的合併過程中存在有非法行為,同時也認定李在鎔透過這起合併案的關係,在三星集團取得更大的權勢,因此於3年前針對此事件展開調查。而17日則是宣判前最後的庭審。李在鎔在17日的庭審中強調,在合併案的過程中「從未考量個人利益」,更表示在這段時間,對自己身邊的人成為被告感到愧疚與抱歉,而李在鎔也表示「如果這件事需要嚴格追究責任,那就由我來承擔」。報導中也提到,這起案件的被告人數多達14人之多,除了李在鎔被求處5年有期徒刑外,另外像前三星未來戰略室長崔智成、前策略團隊長金鍾重求處四年半徒刑與五億韓元罰金,前未來戰略室副室長張忠基則被求刑三年徒刑和一億韓元罰金。
朱國榮棄5億保證金潛逃 刑事局出手曝最新進度
台灣國寶集團、龍邦集團實際負責人朱國榮,因涉嫌利用人頭戶炒作龍邦國際興業股票,又涉中信金併台壽保內線交易,分別遭處8年及16年徒刑,未料,朱國榮在上訴至最高法院、法院即將判決前夕逃亡。對此,刑事局國際科今(19日)證實,朱國榮無出境紀錄,研判可能搭遊艇偷渡出境,已成立專案小組查緝中。原名朱子昭的朱國榮,27歲從廣州偷渡到澳門犯罪遭通緝,其過程據傳被拍成電影《省港旗兵》,後來先到香港經營珠寶,再移民台灣、取得我國籍。朱國榮來台從事不良債權收購拆買業,壯大後收購經營不良的知名公司,最後成為國寶集團實際負責人,粗估有百億身價,其版圖橫跨殯葬、餐飲、金融、媒體,更與中信爭奪台灣人壽保險經營權,以及介入大同、泰山集團經營權。然而,由於朱國榮需龐大資金周轉,於是利用集團股票向銀行質借貸款,但因擔心股價低於水平,恐遭銀行斷頭追收借款,便透過人頭戶操作股價而遭檢調盯上。且令人意外的是,朱國榮在最高法院判決前夕,神準於7日到派出所簽到後即棄保失蹤,5億交保金也遭沒入國庫。
聯亞藥登錄興櫃第2天暴漲! 金管會證期局:依制度查核
國產新冠疫苗研發進程備受外界關注,繼高端完成二期解盲,並申請使用授權(EUA)後,另一家藥廠聯亞生技也預計月底前解盲,受惠於二期臨床試驗即將解盲因素加持,聯亞藥(6562)23日以新台幣30元興櫃掛牌股價飆漲,盤中一度衝上220元,漲幅達633%,24日早盤開高走高,午盤過後一度衝達300元,超越高端疫苗(6547)。(圖/翻攝自Yahoo奇摩股市)對於聯亞藥股價勁揚,《ETtoday新聞雲》引述了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臉書上的質疑表示,聯亞上櫃前的消息面炒作痕跡太明顯,並說明,聯亞藥23日登錄興櫃,股價一口氣就飆破200元,但在上興櫃前一天,傳出巴拉圭將採購100萬劑聯亞疫苗,經媒體大篇幅報導後,被自己的重大訊息打臉,其實巴拉圭並未和台灣聯亞簽約。經查證,我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在6月16日和巴拉圭衛生部長波帕及Vaxxinity策略長哈里森,出席了在亞松森舉行的巴拉圭購買100萬劑疫苗簽約儀式,但趙少康指出,為什麼消息直到22日媒體才被大肆報導?質疑有操作股價之嫌,呼籲檢調及金管會調查聯亞有無放任不實資訊影響股市。對於聯亞藥24日延續漲勢,盤中大漲逾五成,最高衝上300元,超越高端收盤價276.5元,引起市場關注,金管會證期局方面已表示,會依照櫃買中心查核制度去查核。
獨家/生技上市公司收購疑雲 一年前就談妥收購股價密件流出
某生技公司於去年遭收購而下市,未料金管會近日接獲民眾檢舉,該公司創辦人、前董事長,疑涉嫌操作股價、未充分揭露股東資訊等,正由檢調單位著手調查。本刊獨家獲得一份可能涉及收購案中的密約文件,包含三家公司代表負責人手寫簽名及協議收購股價金額,而且這份文件簽約日期竟是在公司董事會同意收購案的一年前就議妥。據悉,前幾年私募基金等投資圈就傳出該生技公司有意被收購,而透過幹部傳出售出消息,陸續有買家洽詢,就有一家公司開出收購股價較高(高於該公司最後公開同意被收購股價近3元),但因要求股權佔51%而未獲青睞。某生技公司被收購前,疑涉已先與買方談妥股價的密約簽名文件。(圖/讀者提供)上市櫃公司被併購而下市的案子頻傳,私募基金等投資圈這幾年都在謠傳有的案件可能涉及掏空,早已私下談妥收購價格,甚至未對全體股東公開全部收購資訊,而有所隱匿,未充分依法顧及小股東權益。金管會關切股東權益法律問題,除了請證券交易所蒐集相關國外收購公司交易流程的資訊公開做法,函示經濟部研議檢討相關的企倂法之外,日前經濟部也邀集金管會、財政部、工商團體、學者專家等討論企倂法,包括利害關係人(大股東、董事會等)利益迴避、強化股東資訊公開及是否提高併購下市案股東會表決門檻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