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產
」 台積電 半導體 法說會 AI 輝達IDC:2奈米進入關鍵年 半導體市場2025年成長15%由台積電稱霸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持續以雙位數成長!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整體半導體市場將成長超過15%,台積電(2330)也將持續稱霸Foundry1.0與Foundry2.0領域,台積電12日股價漲20元、收在1060元,再次上演秒填息秀。IDC在12日舉行2025台灣ICT市場與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預測記者會,IDC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表示,明年由AI驅動的高速成長仍將持續,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成長15%,記憶體領域可望成長超過24%,主要動能來自AI Accelerator需要搭配的HBM3、HBM3e等高階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新一代HBM4預計於2025下半年問世所帶動,非記憶體領域則可望成長13%,主要受惠於採用先進製程晶片,如AI伺服器、高階手機晶片等需求暢旺。曾冠瑋表示,台積電在傳統Foundry1.0領域,市占在2023年為59%,預期2024年達64%,2025年更將擴大至66%,遠超三星、中芯國際、聯電等競爭對手。而在Foundry2.0定義中,這包括晶圓代工、非記憶體IDM製造、封測、光罩製作等,台積電市占為28%,但在AI驅動先進製程需求大幅提升的態勢下,預期台積電在這方面的市占還會攀升。2025年將是2nm技術的關鍵年,曾冠瑋表示,三大晶圓製造商都將進入2nm量產,台積電預計在明年下半年穩健量產,三星因搶先進入GAA世代,預計會比台積電提早半個季度量產,而英特爾在戰略調整下,將全力聚焦導入晶背供電(BSPDN)的18A,各家的良率爬升速度與擴產節奏將成市場關注焦點。且在輝達、超微、AWS等客戶需求推動下,台積電在CoWoS先進封裝產能將持續倍增,預計會從2024年的33萬片大增至2025年的66萬片、年增一倍,包括濕蝕刻、點膠、揀晶等關鍵製程設備的台灣設備供應鏈廠商,預計能在這波擴產潮中獲得更多成長契機。儘管成熟製程的晶片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大陸開出大量產能,但也因應用範圍廣泛,涵蓋消費性電子、車用、工控等領域,2025年在消費電子帶動下,以及車用與工控領域可望出現零星庫存回補動能下,整體需求將持續回溫,預計讓2025年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平均提升5個百分點。
全球10月半導體銷售569億美元創新高 台積電急擴產「這2家」受惠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最新統計,2024年10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569億美元,比同期月增2.8%、年增22.1%,創下歷史新高。預估今年全年總銷售額將增長近20%,優於先前預期,2025年可望持續增長雙位數百分比。全球半導體市場已連續七個月增長,透露半導體行業對AI需求持續保持強勁。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日前也調高2024年半導體銷售額展望,預期將成長19%高至6269億美元。法人指出,邁向2025年AI仍是唯一焦點,台積電將積極擴產、扮演半導體火車頭角色。根據TrendForce表示,第3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營收排名未有變動,台積電仍以近65%市占率穩居第一名。根據半導體供應鏈查訪,台積電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滿足AI晶片需求,估計明年底台積電的COWOS晶圓月產能將達7.5萬片。而台積電帶來的外溢效應,帶動整體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法人預估,台積電將偏重打造COW產能,會加速將OS(ONSUBSTRATE)訂單委外給日月光和矽品,主要是前者利潤較佳。亞馬遜雲端服務 (AWS) 執行長 Matt Garman 表示:「AI 是一場沒有終點線的競賽,因為 AI 是一項不會消失的基礎技術」。各大科技公司不斷奔跑,AI軍備競賽沒有熄火的一天。台積電也積極在世界各地擴廠,正是因為看到未來需求。
外媒點台積電4大將任英特爾CEO 陸行之:該由台積電直接營運
本周科技界最勁爆的話題,就是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被退休,而接下來誰會接下這燙手山芋,成為關注焦點,彭博點名台積電(2330)、超微、輝達等公司就是最強人才庫,更看好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甚至提出,應該由台積電美國團隊直接接手營運,美國基金仍可掌握英特爾70%的晶圓代工,同時兼顧面子和裡子。業界傳出台積電正在號召全球夥伴供應商一起把握AI成長商機,要大家做好三年擴產至少二倍以上的準備,這也象徵台積電目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強勢。5日股價收在1075元、漲0.47%。而原本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卻陷入換將風暴,外媒報導,英特爾正在積極從外部尋找新的執行長,上次尋找執行長人選時,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是熱門人選,不過後來超微在她領導下搶攻英特爾市占率,且成為輝達在人工智慧(AI)晶片上的頭號勁敵,現在已經很難挖角。彭博報導認為,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大幅超越英特爾,推動台積電崛起的業務資深副總裁張曉強,與資深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侯永清,以及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都是不錯人選。其中又以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被認為是英特爾最可招手的對象,因為他早年曾任職於英特爾,2024年初從台積電退休。不過彭博也認為,不確定這些台積電高層是否願意來拯救一家不穩定的公司。所以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董事會目前考慮的包括邁威爾科技(Marvell)執行長墨菲Matt Murphy與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前執行長陳立武。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認為,美國已主導50%全球半導體邏輯晶片產品市場數年,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計人才,但因美國商務部想要重建美國半導體製造生態系,使得英特爾步入大幅虧損、季辛格被趕下台的命運。英特爾的未來,若由超微蘇姿丰接手,只能整頓英特爾的設計團隊,晶圓製造方面仍面臨缺人才、技術、經驗、領導和商業機密問題。陸行之表示,川普上任後,美國商務部不應該要求英特爾若分割晶圓製造業務仍要持有51%股權,而是由美國政府及樹個私募基金或科技基金,以大幅低於淨值1000億美元,100%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再發30%以上的免費技術股給台積電,由台積電美國團隊接手營運。美國基金仍能掌控70%英特爾晶圓代工特權,兼顧裡子、面子,以後還可以上市籌資,吸收大量半導體製造人才及技術。陸行之指出,英特爾從未打算100%打包給台積電代工,但台積電可以透過技術股獲得英特爾30%股利,未來若川普提高半導體進口關稅,就能有足夠產能應對當地客戶需求。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去中化商機! 格棋攜中科院+日商闖碳化矽市場
台灣本土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長晶廠格棋23日宣布,斥資6億元興建的中壢新廠落成,將與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簽合作協議,邁向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格棋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技術開發,是鋰電池廠格斯科技(6940)的關係企業,股東部分重疊,但沒有相互持股,專注在各自領域發展。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中壢新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滿產,其中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可達5000片,2024年底,新廠將安裝20台8吋長晶爐及100台6吋長晶爐,因客戶需求大增,預計2025年8吋長晶爐擴產將達到200台規模。格棋也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也負責整合台灣資源,向日本客戶供應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格棋技術長葉國偉表示,碳化矽半導體有高效、高頻和耐高溫等特性,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5G通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下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儘管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碳化矽,產量大、品質高、成本又低,還有各種多元化在地應用發展,未來免不了硬碰硬,但葉國偉表示,在去中化的浪潮下,就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外國廠商陸續發現,雖然使用台灣的產品貴一點點,但可一次解決很多問題;儘管近期電動車市場有些低迷,但電動化仍是大趨勢,過程會用到更多更高階的電池,這就是台廠的優勢。格棋擁有獨特的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包括特殊的晶種結合方法、即時監控系統、塗層技術,以及原料控制和熱處理技術,其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晶體質量,降低缺陷密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碳化矽晶圓。
「班班」又亂了1/班班喝鮮乳恐釀羊乳退訂潮 農業部挨批放生羊農
農業部喊出的「班班喝鮮乳」政策,號稱這學期開學上路,但近2個月過去了卻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童喝到,加上飲品選項只有鮮乳、保久乳、豆漿,而過去靠小學生撐起7成市場的羊乳產業遭遇重擊,每年新台幣近4億營收的羊乳產業收入面臨腰斬,在「班班喝鮮乳」未普及全台前,羊乳產業先成為重災區。農委會今年九月全面啟動「班班喝鮮乳」政策,源自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當時載明2025年10月起,全台市佔率近3成的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零關稅紐乳」叩關,農業部才緊急喊出本學期起國小、幼稚園近130萬名學童每周二次「班班喝鮮乳」,而為配合大廠產品,僅可選擇「保久乳」、「鮮乳」、「豆漿」,反而不少人兒時記憶的「羊乳」不在選項之列,更有羊乳的原始訂戶,心想「跟著學校喝鮮乳」就好,直接退訂,更是羊乳市場重擊。班班喝鮮乳政策宣稱9月開學上路,但至今全台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生受惠。圖中台南市是少數班班喝鮮乳上軌道的直轄市。(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記者8日前往桃園「羊世界」觀光牧場,老闆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監事江長利憂心忡忡地表示,比起牛奶龐大的集團支撐與通路曝光,羊乳市場一直是慘澹經營,以中華民國養羊協會700多名羊農會員來說,多為老農小規模經營,加上從農政官員到普羅大眾,大多停留在「羊奶要熱熱喝」的老觀念,把羊奶當「補品」,不像「鮮奶」在大廠廣告轟炸下,已經被視為「飲品」,飲用量當然有落差。江長利攤開統計資料說,2023年全國羊乳產值新台幣 3.73 億元,對比牛乳產值 133 億元,連2%都不到,過去從2012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襲台後,台灣重視在地鮮乳生產,酪牛業一路暢旺,如今仍持續擴充產能,隱形富豪者眾,反而是酪羊業多年來勉力經營,一直在地區維持校園與個體家戶投放,一不小心還會被無良加工廠「跳票」,自己便曾被加工廠跳了9張票,一度找「社會人士」協調,結果一開口要「茶水費」就高過本金,只好摸摸鼻子認賠。如今紐西蘭乳品零關稅襲台,酪牛農一抗議,農業部就推出「班班喝鮮乳」,而考慮配送問題,為了「蹭」大廠冷鍊設備,選項只好提出「鮮乳」、「保久乳」、「豆漿」等大廠產品,不在選項中的羊乳市場恐怕引發的退訂潮,「絕對不只腰斬,是推我們下懸崖」他痛心地說。彰化縣是全台羊乳重鎮,而普及全台羊牧場的現代化「真空擠羊乳」設備,已可有效去除「羊騷味」,成為溫、冷兩相宜的飲品。(圖/翻攝自王惠美 臉書)江長利指出,過去國人一直誤解羊乳只能「熱飲」,其實羊乳與牛乳一樣溫、冷皆宜,而羊乳更接近母乳成份,可吸收蛋白質較軟,脂肪顆粒大小也只有牛乳的三分之一,並對活化上皮細胞、氣管、內臟和胃潰瘍者有顯著幫助。江長利直言,坊間謠傳羊乳會有「羊騷味」,但那早是上個世紀的採乳環境所致,當時牛乳的異味也不遑多讓,如今採乳系統全面以「真空收乳」,根本不會受到環境異味影響。對此,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訂購羊乳的國人是基於「補品」型特殊營養、健康需求,且羊乳會加熱提供,是獨特而穩定的市場。他說,其實農業部「班班喝鮮乳」政策仍在滾動式調整,10月份檢討會議時會納入羊乳為未來「學童乳」選項之一,最快過年後新學期也會上路,只是目前羊乳產業確實以區域小農為主,或許由各地羊農組成的「中華民國養羊協會」合組法人投標會是可能解方;農業部也積極媒合羊乳投入「長照」市場,除了已在農村設置「綠色照護站」提供羊乳品,希望成為銀髮族的好補給品。江長利則憂心說,農業部官員要先導正觀念,與其把羊乳當成「高大上」的補品,不如推廣如同鮮乳般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且農業部若將羊乳導向長照市場,但不少長者多年沒攝取乳製品,「乳醣酶」一旦不足,一喝狂拉肚子,對老人家可不是開玩笑,屆時若羊乳成為千夫所指,乳農更是百口莫辯,因此正辦還是各年齡層乳羊、乳牛並進,提供公平競爭平台直球對決,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而適合的,才是正辦。
台積電日月光分進合擊先進封裝版圖 外資連12日買超「這一檔」
台股20日終場指數上漲116.73點,收22,159.42點,整體來看上週上漲399.77點,週線連2紅。而投信本週買超132.11億元,買超亞軍為全球封測領頭羊日月光投控(3711),進貨2.2萬張,已連續買超12個營業日。人工智慧AI晶片帶動半導體先進封裝需求,包括台積電(2330)、日月光(3711)、矽品(2325)、艾克爾(AMKR)等大廠產能供不應求,其中台積電攜手日月光和矽品在CoWoS密切合作,加速產能倍增,市場評估台積電擴大量產其他先進封裝,日月光積極切入AI晶片測試領域。因應AI晶片大廠需求,台積電從2023年下半年積極擴充CoWoS產能,市場預計到今年底,台積電月產能可超過3.2萬片,擴產幅度倍增,若加上日月光投控和艾克爾等廠商,整體先進封裝月產能可逼近4萬片。產業人士分析,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和矽品,在CoWoS-S先進封裝後段的WoS製程,與台積電密切合作,台積電有意強化其他先進封裝包括CoWoS-L與系統整合單晶片(SoIC)量產,日月光投控有機會打進台積電CoWoS-S先進封裝前段CoW製程。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先前表示,今年AI相關先進封裝業績,會比原先預期增加2.5億美元還要多,今年先進封測業績可較2023年倍增,預估2025年相關業績目標持續增加。產業人士評估,日月光投控今年先進封裝業績可到5億美元,2025年目標增至10億美元。
「紐」乳海嘯1/零關稅紐西蘭乳2025襲台 酪農憂「最惠國」待遇擊潰乳品市場
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NZTEC),載明2025年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紐乳」叩關,農業部緊急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喝鮮乳」,卻因冷鏈與補助「做半套」,挨批「雞肋」。2025年12月台紐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紐西蘭零關稅牛乳直撲台灣,國產每年48萬噸鮮乳收乳量恐將受到衝擊,農業部與教育部7月倉促合作的「班班喝鮮乳」政策,也面臨補助不到位、冷鏈不成熟等問題,因此四分之三學校只能以「保久乳」搪塞,儘管營養價值不變,卻也遭批與「鮮乳」名不符實。本刊調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要求逐年增加給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配額,直至2025年全面解放,進口乳市盤據台灣四分之一市場的紐西蘭牛乳將全面零關稅,而現有成本結構中,關稅佔了大半,也就是只要半價出售,貿易商便可維持原有利潤,國產鮮乳將不是對手。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表示,市售進口乳往往讓民眾趨之若鶩,但多數以常溫運送,到台灣賣場才放入冷藏庫,新鮮程度絕不如台灣鮮乳。(圖/記者劉耿豪攝)8月這天,本刊來到阿里山腳下的嘉義縣中埔鄉,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綠盈農場負責人顏志輝憂心忡忡地表示,目前台灣年收乳約45萬噸,外國年來台乳源大約15萬噸,比例大致為3比1,而紐西蘭又佔舶來乳源最大宗。顏志輝說,紐西蘭等外國生產成本能夠拉低不是大學問,純粹「土地成本太便宜」,只要圍好柵欄,放兩條牧犬便可經營農場,單位面積的成本不到台灣百分之一,而大量生產更進一步攤提加工設備成本,目前仰賴關稅約制,讓運來台灣的「紐」乳加計稅負與倉儲成本後,售價與台灣鮮乳價格差不多,未來關稅限制沒了,實在讓人憂心。顏志輝直指,除了國際競爭外,國內主管機關也不夠力。鮮乳除了脂肪和蛋白質、鈣成份豐富外,全程低溫保存很重要,而不少外來「WHOLE MILK」被貿易商擦邊球翻譯成「鮮乳」,運送過程根本只在室溫環境,只是到了大賣場放進冷藏櫃,搖身一變成了「空運鮮乳」,消費者趨之若鶩,卻與正宗台灣「鮮乳」有落差。一名酪農也批評,面對國外乳品大舉輸台,然而10多年來政府農政單位卻充耳不聞,不曾提醒酪農因應、如何轉型,大家對於未來都很憂心。2025年12月紐西蘭鮮乳將全面零關稅,台大動物科學系榮譽教授徐濟泰(中)憂心,若美國、澳洲等輸出國要求「最惠國」待遇,台灣酪農只能挨打,農業部務必協助轉型。(圖/翻攝自立法委員洪申翰臉書)台大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國際開放已成趨勢,酪農不論想或不想,都只能直球對決紐西蘭等外來乳低價搶市。他說,自2013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簽訂後,農業部與前身農委會只有「肉桶」式政策,齊頭式地大量補貼與補助,讓酪農對國際競爭無所警覺,甚至在近年手搖飲料興起下,一窩蜂競相擴充產能,現在台製鮮乳收入量達到歷年高峰年產近50萬噸,其實是飲鴆止渴,結果一晃眼,2025年零關稅「紐」乳重擊鮮乳市場迫在眉睫,政府才開始正視紐西蘭牛乳的潛在威脅,接著花數十億納稅人的錢來處理,功效也難以樂觀,對酪農與民眾是雙輸。徐濟泰憂心,紐西蘭乳源一旦零關稅襲台嚐到甜頭,其餘美國、澳洲等奶製品盤商一定會「夭飽吵」,喊著要比照辦理,甚至動用國際關係,以政府力量要求我方比照「最惠國」精神,給予全球進口乳品「零關稅」優惠,台灣酪農要有心理準備。
日圓低點+搶搭半導體復興列車 投信業者力推日股ETF
ETF再添新兵!但這次主角轉為日本。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移轉,加上政策大力支持、AI需求快速成長三大利多,日本業者積極擴產投資,企圖打造日本半導體業的「復興時刻」,台灣近期多家業者推出日本相關的ETF。以ETF來說,除原本已掛牌多年的富邦日本、國泰日經225、元大日經225外,今年以來已有復華日本龍頭於7月1日掛牌,25日有台新日本半導體掛牌,中國信託投信則將一口氣推出中信日本半導體、中信日本商社,以及中信日經高股息,7月30日展開募集。不過全台首檔日本半導體ETF台新00951的上市日遇到颱風天休市,證交所表示,交易要等到股市恢復正常交易。台新日本半導體ETF(00951)經理人黃鈺民表示,在AI、高速運算、車廠升級帶動需求下,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分析師估計2030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超過1兆美元。日本半導體設備居全球領先地位,就中長線來看,日本政府大刀闊斧推出「日本半導體振興計畫」,外資援引台積電等外企,本土則推Rapidus等8家企業創投研發2奈米下技術,未來日本半導體業將百花齊放。中信日本半導體ETF(00954)經理人葉松炫表示,現在正是投資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期,日本政府正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半導體列為經濟安全的戰略產業,中信日本半導體ETF前五大成分股,包括東京威力科創(TEL)是亞洲市佔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商,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市佔最大車用微控元件廠,愛德萬測試(Advantest)則是全球市佔最大單晶片自動化測試設備廠,迪思科(DISCO)則是全球市佔最大半導體切割設備商,SCREEN集團是全球市佔最大半導體洗淨設備商,顯示日本半導體業在多領域都是市場龍頭,跟台灣半導體業各擅勝場。中信日經高股息ETF(00956)經理人王建武也表示,日本泡沫經濟後陷入長期通縮,導致日本民眾寧可保留現金,也不願投入股市,但隨著日本央行終結負利率,以及經濟出現好轉後,情況開始扭轉,日本政府正進行一系列改革,將提升日本股市的投資價值,所以投資日本高股息ETF,可享有日本經濟復興和企業改革的紅利,也是一種有效的資產配置方式。復華日本龍頭ETF(00949)經理人劉昌祚表示,因應美中科技戰等地緣政治變化,資金明顯從大陸轉向日股等投資市場,加上日企持續買回庫藏股使日股資金動能充沛,近年市場明顯青睞大型股標的,預估具有產業競爭優勢的日企龍頭股將可持續受惠。
受惠「美國製造」需求增溫 事欣科股價週漲14%逆勢創8個月新高
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北美的工業電腦廠事欣科(4916),受惠「美國製造」需求增溫,加上下半年步入產業旺季,預期營運可望回穩成長,營收、獲利表現都將優於上半年。上週在大盤弱勢下相對抗跌,週五(19日)盤中最高達37.9 元,逆勢創8個月新高,收在35.9元、週漲14%。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出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針對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發表看法,認為台灣應該要為美國提供的保護交「保護費」,引發市場擔憂。而事欣科目前主要生產基地分別在美國及墨西哥,公司認為,無論接下來當選美國總統的是川普或拜登,維持現有基調並擴大投資等方向應是明確,因此,墨西哥廠已規畫於今年底前完成擴產,可能會著手評估另尋第3座生產基地。營運方面,事欣科表示,第三季開始伴隨遞延訂單出貨增加,在營運增長的助攻下,獲利可望回穩提升;預期下半年業績將可恢復較明顯的成長、優於上半年。市場看好事欣科業績題材發酵,19日股價延續攻勢,盤中一度逼近漲停,惟在外資調節壓力下,終場漲幅收斂至3.91%、收35.9元,改寫今年以來新高價位,成交量放大至2.53萬張,累計7月以來上漲18.48%。
台灣輪圈王1/巧新苦蹲興櫃18年終於上市出頭天 黃聰榮自曝:接董座那年原本要退休
「關關難過關關過,感謝一路所有的貴人。」73歲的巧新(1563)董事長黃聰榮在兩個月前的上市業績發表會上,哽咽地說完這一整句話。30年前成軍的巧新,由自行車零件小廠翻身為台灣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鍛造輪圈廠,卻因金融海嘯、高層內鬥,幾度深陷存危關頭,在興櫃掛牌深蹲18年,好不容易今年5月中才轉上市。日前,CTWANT記者前往位在雲林斗六的巧新總部,走入大門迎面是一整牆的輪圈,喊得出來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通通有,造型五花八門。「我們目前已經做超過2千種不同的輪圈了。」黃聰榮一身正式西裝,如同欣賞榮耀獎盃般地看著滿牆輪圈,「每一個都是辛苦做出來的,每一個我都很喜歡。」「我離開雲林40年,因為巧新又再度回到雲林。」黃聰榮出身雲林土庫馬光厝,自小家境並不富裕,高職畢業、退伍後北上台中,半工半讀考上逢甲大學夜間部,從自行車廠小助理一路往上爬到網球拍大廠「山河森實業」副總。「我從1976年做到1992年,這16年不論是產品製程、公司管理,我覺得我都歷練過了,好像該學的也學完了。」黃聰榮說,1993年零售量販店「大買家」在台中成軍時,他加入擔任財務處長。隔年,魏隆誼在雲林創立巧新,從生產高爾夫球頭和自行車零件起家,這間年營收約3億的傳統鍛造廠,很快就面臨腳踏車產業外移,1997年接觸到鋁業,才投入輪圈鍛造。「最初做高爾夫球頭的時候,魏家兄弟就會問我一些建議和幫忙,後來公司組織更完整以後,他們就找我。」黃聰榮49歲時,也就是2000年進入巧新,「那時,美國通用汽車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巧新也敲門拜訪,順利拿到訂單。」黃聰榮記憶猶新地說,「我們奮鬥2年才開始有業績,一年出貨不到十萬顆,真的很辛苦。」巧新轉入汽車領域初期,產量有限,需要委外加工才能交貨給通用,後來陸續擴產,成為福特、克萊斯勒的供應商,營收衝上22億元,2006年還吸引聯電旗下「弘鼎創投」投資,同年10月申請上興櫃。多年前巧新工廠設在雲林西螺,周遭都是農地,規模也不如現在。(圖/巧新提供)巧新全力搶下北美市場訂單之際,2008年遇上金融風暴,「因為北美市場占巧新營收80%,最慘的時候一個月賺不到5千萬,公司一度面臨倒閉危機。」時任財務副總的黃聰榮說。當時,巧新董事會決議由人稱石博士的石呈澤接任總經理。取得英國材料學博士的石呈澤,領著巧新切入豪車鍛造輪圈,從Jaguar切入歐洲市場,陸續又接下賓士、BMW、法拉利、保時捷等知名大廠的訂單。「我們業績一路往上衝,2016年衝到70幾億。」更在同年股價衝上最高229.5元。今年甫上市的奢華品牌Rolls-Royce,旗下電動車Spectre的輪胎就是出自巧新。(圖/記者劉芯衣攝)就在巧新營收獲利股價大好的隔年,也就是2017年,高層爆出紛爭,掌握技術製造及客戶的石呈澤請辭跳槽到對手公司,巧新營收、獲利下滑,董事會裡沒人願意勝任、外面也沒有適合人選,董事會因此要求副總黃聰榮扛下「董事長」。「那時,我原本準備要退休,但我不希望公司因為這些事情就無法生存。」黃聰榮不捨地說,「對我來說,巧新很值得長期投資,因為鍛造永遠不會消失。」但他上位後立刻面對嚴厲地考驗,2017年、2018年營收年減4.1%及10.9%,一直追不回2016年高峰期的水準。黃聰榮馬不停蹄地找尋方法、拓展客戶,沒想到2020年又傳出汽機車零組件大廠和大工業買進巧新股票,有意爭取董事席次。巧新公開表示不清楚,也沒有私下來溝通,但「以正常管道取得進入董事會,只要對公司正面幫助都歡迎。」此事曝光後,和大表示無意取得巧新董事席次,加上巧新創辦人家族魏家表態支持公司派,最後公司派9席董事全拿,驚險度過經營權之爭。參觀巧新屏東廠,可以看到廠內部分採取自動化生產,以應對未來缺工情形。(圖/記者劉芯衣攝)去年,巧新終於走出高層閃辭及經營權之爭等陰霾,交出年營收77.79億元、年增21.52%的創新高成績單,今年也順利上市,黃聰榮開心地說,「我們在興櫃這麼久了,都很遵守制度規定,加上推動的過程中,會計師券商也都大力幫忙,加上內部同事團結合作,所以去年12月送件,今年5月掛牌,算是蠻快的。」巧新起起伏伏的30年,走過金融風暴、高層出走、新冠疫情和經營權之爭,在興櫃苦熬18年總算熬出頭。
AI戰神輝達27日股東會 台股「黃仁勳概念股」8成走高
AI教主黃仁勳創辦的輝達NVIDIA,將在台灣時間27日凌晨舉行股東會,近期股價遭遇亂流,但昨日漲近7%,市值重回3兆美元俱樂部,而台股先前被點名的「黃仁勳概念股」在26日也相對強勢,43檔中有37家上漲,華爾街分析師們也認為輝達產品需求仍強,近來以唱多為主。輝達2022年底以來股價已上漲9倍,目前在訓練、AI應用的市場中有超過80%市占率,將在27日凌晨舉行股東會,在2024年致股東報告書中,黃仁勳表示,AI伺服器取得領導地位後,將會聚焦未來AI車用領域、智慧製造的布局。輝達已與台積電、聯發科等台廠在車用AI領域合作,黃仁勳透露,車用領域已有數10億美元的營業額,未來智慧醫療、機器人技術還有另外數10億美元機會。黃仁勳6月2日在台大演講時,背板上點名43檔供應鍊名單,被視為「黃仁勳明牌股」,26日有37檔上漲,其中以弘憶股(3312)10點多就亮燈漲停在75.4元,水冷伺服器機殼廠勤誠(8210)上漲6%以上,約在308元,迎廣(6117)最高衝上4%,後續漲勢收斂在2%左右,像是廣運(6125)、艾訊(3088)、醫揚(6569)、益登(3048)一度也都有3%以上的漲幅。大型權值股方面,聯發科(2454)、日月光(3711)漲幅在2.5到3%以上,廣達(2382)、台積電(2330)漲約1%。摩根士丹利25日對輝達發表樂觀研究報告,認為需求面依舊強勁,且H100還有需求,H200有限擴產的狀況逐漸明朗,而Blackwell架構GPU直到2025年中的產能已全被訂光,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降規版H20也大幅放量,從各種跡象來看,輝達展望仍不錯。瑞銀調查也發現企業高層對輝達深具信心,在執行AI模型的訓練、推論任務時,仍以輝達產品為首選,目前傾向選擇Hopper架構GPU(H100 + H200),而非舊款和低階的GPU,而機櫃級系統有望迎來更多需求。
看好半導體先進封裝需求 日月光攜手宏璟合建K28廠房
全球半導體將由先進製程扮演產業回升的火車頭,相關供應鏈近年也積極儲備產業以因應未來市場強勁需求。封測大廠日月光控股(3711)週五(21日)宣布,看好先進封裝需求並持續積極擴產,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經董事會決議,通過與關係人宏璟建設(2527)採合建分屋方式興建K28廠,預計2026年第四季完工。日月光投控在去年底集團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承租同集團台灣福雷電子位於高雄楠梓廠房,約4735坪,將用於擴充封裝產能。如今為配合其高雄廠之營運成長規畫,針對先進封裝製程的終端測試需求、AI晶片高能源運算及散熱需求進行擴產,21日再公告將和宏璟建設合資興建K28廠。據悉,該建案由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提供所持有大社土地6283.09坪其中之2660.98坪,並由宏璟建設提供資金,合建地下1層、地上7層之廠房,該K28廠房之樓地板面積約10883.62坪,雙方協議之合建權利價值分配比例為日月光半導體 22.24%、宏璟建設77.76%。K28 廠房興建完成後,雙方將依合建分配比例辦理產權登記,並由日月光半導體或其子公司取得宏璟建設所屬產權之優先承購權。日月光半導體於其所購入之大社土地分二期開發,第一期K27廠房已於2023年完工進駐,第二期K28廠房以2026年第四季完工為目標。市場法人看好未來AI晶片先進封裝產能,將是日月光重要營運動能。另外,宏璟建設與日月光半導體長期合作互信基礎厚實,且建廠工期配合度高,加上近期營建市場之材料成本上掦及人工短缺,是以借助宏璟建設之廠房興建專業、經驗及營建資源,以確保 K28 廠建廠進度符合目標時程。日月光投控強調,本案合建分配比例之訂定,係參酌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及第一太平戴維斯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兩家專業估價機構,出具之估價報告書,並與宏璟建設協議以估價結果之平均值為基礎,經日月光半導體董事會決議通過,相關程序業依該公司之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規定辦理。
「石化業陷入前所未有低迷」 台塑董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與輝達合作AI
台塑四寶股東會最後一棒的台塑(1301)在20日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將交棒給總經理郭文筆、改任台塑公司最高顧問;因去年全球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擴產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與低價競爭,「石化業景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林健男向股東們表示歉意,更忍不住哽咽;不過台塑將攜手輝達(NVIDIA)共同研發,做生成式AI在石化產業的應用,讓工廠順利運轉並維持高稼動率,期望共渡難關。台塑2023年合併營業額僅1991億元,比前一年衰退21%,合併稅前利益額69億元,比前一年衰退84%,稅前每股盈餘1.1元。林健男表示,去年表現不好,而今年第1季因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加上美歐維持高利率影響,石化行情未見好轉,產品利差縮小,台塑合併稅前利益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85%;但第2季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且大陸持續有刺激內需政策,將帶動產品需求,可望比第1季成長,也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相信在持續努力下,今年的業績會比去年好。林健男表示,台塑有多項產品具有世界第一的品質與技術,接下來會加速分散市場,並與台塑美國公司聯合行銷;像是PVC銷售大陸占比已自2021年23%,降至10%以下,而印度市場由2021年的25%提升至34%。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方面,近年來在總裁王文淵的領導下,AI及量子計算已完成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7億元,像是運用量子計算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也與客戶策略結盟共同開發,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已申請近百件專利;自產的氫氣能發展清潔能源及應用,也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像是台塑勝高公司12吋新廠即將投產,台塑德山公司目前電子級IPA品質為世界第一,已廣泛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台塑大金公司已完成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擴建,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並擁有半導體製程用的化學品原料,已評估發展半導體級的化學品與氣體。台塑化(6505) 在14日的股東會後完成董事改選,推選總經理曹明任新董事長,原董事長陳寶郎轉任最高顧問;台塑這次也交棒給年輕一輩,林健男表示,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化,陸續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目前員工平均年齡已降為43歲。
ECFA第二波關稅優惠中止 經濟部三招因應
大陸祭出第二波ECFA關稅中止優惠,擴及潤滑油基礎油等134項產品,經濟部今(31)回應,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研判在「可控制範圍」。中方動作我方已預為準備,該部將從「輔導產品差異化」、「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協助。中國中止ECFA 134項產品早收優惠關稅,自2024年6月15日起實施,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產品,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12%不等。這134項產品輸中金額,經濟部表示,以2023年統計約98億美元,占我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近年中國石化大擴產,台灣石化產品出口對岸已持續下降至兩成。我ECFA早收對中出口占對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經濟部強調,將利用輔導業者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來協助。在分散市場方面,將以異業結盟方式群聚拓銷;由公協會以大帶小帶領業者參展;建立中小企業共同品牌拓展海外市場。並將於下週起再與業者溝通瞭解需求,降低中止關稅減讓影響。經濟部指出,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加上經濟成長趨緩,2023年我國對中出口1522億美元,減少18%,比重降到35.2%,創21年來新低。2024年1-4月出口453億美元,減少3.7%,進一步降至30.7%,而對東協、美國、日本、歐盟市場之占比持續上升。我方一再呼籲,兩岸同屬WTO會員,貿易爭端應在WTO機制下協商予以解決。
AI伺服器加持緯創Q1營收近2400億元 大摩重申「優於大盤」目標價158元
緯創(3231)上週五(10日)公布首季財報,受惠AI伺服器加持,單季稅後盈餘35.24億元、季增5.6%,每股EPS達1.24元。摩根士丹利表示,緯創作為輝達GB200的一大受惠者,風險回報極具吸引力,2025年預期本益比僅11.5倍,重申緯創優於大盤評級,目標價158元。不過緯創今(13日)股價因首季毛利率低於市場預期,收盤價來到111元,下跌2.63%或3元。緯創近年轉型高毛利事業有成,含括AI伺服器的GPU高階運算相關產品線效益逐步浮現。因AI伺服器出貨勁揚,緯創今年第一季營收2393億元,季增4%、年增13%,惟毛利率7.2%雖優於同期,但季減逾2個百分點,使營業淨利70.59億元,季減33%,年增49.5%;稅後純益35.24億元、年增20倍,稅後每股純益1.24元。緯創預計,全線產品市場第二季都將成長,但大摩指出,仍須留意第二季營收將會出現iPhone貢獻的缺口,相關業務也造成虧損,因此預計第二季開始沒有iPhone,緯創的利潤將有所改善。此外,大摩調查顯示,在升級至最新的Blackwell平台前,輝達H系列產品趨勢仍將保持強勁。並提及,作為Compute Board唯二的供應商,緯創將受惠於GB200的訂單,轉換至GB200架構後,價值將至少高出30%。緯創上週除通過首季財報,為因應新業務發展及策略規畫需要,亦針對國內外擴產的部署擴增投資。由於湖口廠為緯創AI GPU相關產品線的主力生產據點,將該廠擴產資本支出預算提升了4成多,增至22.94億元。市場猜測,可能是該公司為因應後續以輝達Blackwell架構之AI GPU新平台相關產品的生產需求,進行產線調整。
為拓展儲能系統業務 台塑四寶增資「台塑新智能」100億
「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塑化(6505)及台化(1326)週五(3日)共同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表示,為建構完整綠色產業鏈,並拓展儲能系統業務。將由台塑化、台塑及南亞各對台塑新智能增資25億元,而台化增資20億元、轉投資的台塑生醫加碼投資5億元,共計增資100億元。台塑集團2022年7月成立「台塑新智能」公司,節能、儲能、新能源及循環再利用等4大領域。董事長王瑞瑜提及,台灣要發展能源與電動車,電芯不能依賴進口,而要本土生產在地供應。因此斥資160億元,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台最大的「最大電芯廠」(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台塑化表示,將依原持股25%增加25億元投資,累計投資金額為42.5億元,南亞則一樣依原比例25%再增加投資25億元,累計投資金額42.5億元,尚需5月10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增資原因均為建構完整產業鍊及拓展綠色儲能。而台化預計增資20億元,持股比至20%,累計投資為34億元,目前仍需經公司5月7日董事會決議。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2022年在新公司成立時表示,彰濱廠將分兩階段擴產,第一期工程預計年產能達2.1GWh(百萬度),有望2024年第三季完工量產,接著將在2025年啟動第二期建設,產能再增2.9GWh,來到5 GWh。劉慧啟強調,因應電動車及儲能市場成長,2030年的全球電池需求總量預估高達3300GWh,而有電芯才有電池,目前台灣電芯多仰賴進口,還可能面臨叫不到貨的窘境,因此本土生產、在地供應有其必要性,待台塑彰濱廠建成,就能讓電芯到模組近乎百分百國產化。
諾和諾德砸60億美元擴產 減肥藥在美有望降價
減肥藥巨頭諾和諾德週四(2日)召開了財報電話會議,明確承諾將在美國市場進一步採取降價策略。該公司首席財務長Karsten Munk Knudsen表示,由於銷量巨大加上競爭激烈,諾和諾德計劃下調其減肥藥Wegovy在美國的售價。諾和諾德週三(1日)公佈了其第一季的財報,Wegovy在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額年增一倍多,達到94億丹麥克朗,即13億美元。Knudsen稱,在美國每週有超過2.5萬名新患者開始服用這一藥物,而今年年初時只有5000名患者。此外,諾和諾德還表示將投資超過60億美元,以幫助滿足Wegovy藥物不斷增長的需求。但諾和諾德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美國心臟代謝銷售主管Negelle Morris表示,即使增加投資,該藥物的上市可能仍面臨延遲。Morris強調,諾和諾德一開始投入市場的劑量較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製造能力的投資,將確保其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說法,Wegovy 的三種最小劑量(從0.25毫克到1毫克不等)目前供應十分有限。Wegovy被美國當局批准用於治療肥胖者,而Ozempic被批准用於針對性治療二型糖尿病,但一些醫生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出Ozempic用於減肥。諾和諾德並未透露將在美國市場降價多少,但據其稱,美國大約80%擁有商業保險的Wegovy患者,每月支付的費用為25美元或更少。而在美國1.1億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中,約有5000萬人擁有涵蓋Wegovy等藥物的保險。但如果沒有保險承保,Ozempic和Wegovy藥物的自付費用在美國每月可能高達1000美元或更多。諾和諾德透露,該公司正在與保險公司合作以降低藥物成本,並與立法者合作將這些藥物納入醫療保險的肥胖治療範圍內。
避地緣風險!京元電撤中半導體市場 資本支出122億轉投資台灣
半導體測試大廠京元電子(2449)昨(26日)宣布,考量現今中國晶圓製造、封測產品皆過剩,預期未來二、三年情況將更為嚴峻,董事會決議通過處分間接持有中國蘇州京隆科技所有股權,退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務。此外,同時宣布轉向台灣加碼投資高階測試研發與擴產。京元電表示,由於近年地緣政治衝擊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衝擊,加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與若干產品禁售措施的影響;而近幾年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自主,目前包括成熟製程晶圓產能及封測產能都已明顯產能過剩,但現階段業者仍持續大動作擴產,預期二至三年之後產能過剩情況將更為嚴峻,市場競爭日趨加劇。因此董事會決議出售京隆科技所有股權,退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務。京元電處分京隆科技92.1619%的所有股權,預計交易金額為人民幣48.85億元(約為新台幣217.15億元),出售給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投資基金、通富微電子等共10家公司,估處分利益約為新台幣38.27億元,挹注每股盈餘約3.13元。預計於第三季底前完成交易,交易金額扣除相關稅賦等,預計淨現金流入約為新台幣166億元。在營運發展策略上,京元電子為因應人工智慧(AI)晶片、HPC需求強勁,決定集中資源投入台灣半導體製造供應鏈,加碼在台灣投資高階測試研發與擴產,今年資本支出由新台幣70億元提高到122.81億元,上修幅度逾5成。而為回饋股東共享投資成果,將提撥新台幣36.68億元,分別於明年與後年各加發給股東每股現金股利1.5元。京元電表示,將集中資源投入台灣半導體製造供應鏈,與客戶及供應商密切合作,強化無晶圓廠(Fabless)先進製程產品的測試服務、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加大委外代工的訂單,目前銅鑼一、二廠已在營運中,銅鑼三廠新產能預計到今年底前將全數開出,將創造營收及獲利的更高成長空間,未來產能滿載後,銅鑼四廠也將很快動工建置。
台積電將釋出封測產能部份外包 日月光、矽品相對抗跌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18日法說會,釋出CoWoS的後段封測產能不夠,會委由OAST協助,代表封裝廠包括日月光投控(3711)、京元電(2449)有望接單,也讓這兩家公司在今天台股因台積電大跌逾6%之際,表現也相對抗跌。日月光今天下跌5元,收在146元,跌幅3.3%,京元電下跌3元,收99元,跌幅2.9%。法人指出,OAST(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ing,外包封裝測試)隨著封測廠技術已到位,且加上價格優勢,當然也成為晶片大廠培育的第二供應鏈,甚至也能直接補上高階產品的需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昨在法說會上透露,由於AI帶動的CoWoS需求很強,就算公司今年產能會倍增,但也仍是不足以滿足需求,甚至到明年都還是不足以因應。而法人也認為,台積電對於封裝測試的布局,也不會全都以自行擴產為主,而是改由透過協力廠商來因應,才能讓台積電的資源能更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