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治療
」 衛福部 李秉穎 疫苗 新冠肺炎宣捷幹細胞新藥 再獲衛福部核准「衰弱症一/二期試驗」
宣捷幹細胞生技(4724)自有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05)繼獲得衛福部核准執行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二期試驗後,於6/3再接獲衛福部來函核准幹細胞新藥(UMC119-06-05)治療年老患者衰弱前期及衰弱症之I/II期臨床試驗。衰弱症是一種老化綜合症候群,症狀包括虛弱、步行速度變慢、活動力降低、疲倦、體重減輕等,因而容易發生跌倒、骨折、入院、失能等不良預後。台灣地區65歲以上社區老人的衰弱盛行率接近5%,衰弱傾向為40%。衰弱症無標準治療方式,現行以支持性治療為主,藉運動、均衡飲食、營養補充品等方式維持個體的健康。宣捷團隊表示UMC119-06-05為具有分化潛力及再生能力的多功能幹細胞,具有調節免疫力、抗氧化、抗纖維化以及抗細胞死亡的能力。透過調節特定細胞激素的表現,間質幹細胞可調節免疫能力,發炎物質的釋放,因此可望降低人體內發炎狀態,改善衰弱徵狀及預防不良預後的發生。宣捷幹細胞公司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05)已獲准執行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之二期臨床試驗。現再接獲衛福部來函核准執行治療年老患者衰弱前期及衰弱症之I/II期臨床試驗。董事長宣昶有表示,宣捷集團自主研發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持續發展幹細胞新藥用於自幼兒至老年的多項適應症臨床應用,異體細胞新藥具有平價、品質穩定及治療等待期短等多項優勢,宣捷集團將持續探索細胞新藥的各種發展可能,持續關注再生醫學對疾病的治療或生命健康維護應用,維持人類生命品質。
3種大腸桿菌感染一次看「嚴重恐致命」 老舊水管恐藏排便髒水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8日起驚傳有上百里民上吐下瀉,台北市自來水處派員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協助進行採樣檢測水質,9日檢驗發現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截至4月11日下午6點,共計有20人分別自3日起陸續嘔吐、發燒、腹瀉,部分民眾自行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目前並未出現重症。 為什麼居家水源也可能受大腸桿菌汙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曾撰文指出,有些老舊的水管會漏水,出現「養死水」、「養微生物」的狀況,這些髒水很可能會再進入飲用水源或自來水源。更糟糕的是,排便的水管滲漏,也有可能會進入飲用水、自來水源。因此建議「老舊樓層的水源要做大腸桿菌檢檢測。」根據食藥署資訊顯示,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污染,故在衛生學上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大部分的大腸桿菌屬於「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狀,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行者腹瀉」的元兇就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引發的食物中毒潛伏期平均為5~48小時,主要症狀包括:下痢、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等。因大腸桿菌侵襲型態不同,症狀差異程度也很大。例如侵襲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急性大腸炎、大便含血或黏液;產毒性大腸桿菌會水便、脫水等,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則會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有致命風險。大腸桿菌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只要補充水分,4至5天後會自行痊癒;但不可使用止瀉劑,以免助長人體吸收毒素而增加發生合併症的機會。感染大腸桿菌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以支持療法為主,並給予等張靜脈輸液補充和維持體內足夠水分,以提供腎臟的保護力。當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時,須給予支持性治療及補充水分。對脫水或嘔吐、腹痛等不能進食之患者,給予靜脈輸液。
彰化3姊弟「生日前夕」遭撞!2姊妹仍命危 捐款專戶開設9小時湧百萬善款
彰化伸港鄉陳姓3姊弟於22日發生嚴重車禍,當時3人晚間放學返家,在穿越行人穿越道時,遭無照駕駛的74歲蕭姓男子駕休旅車高速撞飛,目前姊妹倆腦部重創昏迷命危,仍在跟死神搏鬥中。而23日恰好是姊姊的生日,相對受輕傷的弟弟在社工陪伴下,進到加護病房和她說句生日快樂,送上祝福,場面格外揪心。此外姊弟倆家境貧苦,屬低收入戶,彰化縣政府23日開設專款專戶救助,短短9小時就湧入百萬善款。對此,彰化縣社會處表示,善款將專款專用,依捐款目的使用。3姊弟於22日傍晚6點22分放學返家,行經伸港鄉建國路與美港路口,穿越行人穿越道時遭後方休旅車撞飛,姊妹倆被撞飛10公尺遠,2名姊姊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搶救後2人恢復心跳。經了解,目前10歲大姊狀況昏迷指數3,醫院持續提供支持性治療並定時護理照護,穩定生命徵象。9歲妹妹則仍呈現昏迷無意識、插管狀態,生命跡象較之前穩定,未來48小時則是關鍵期。據悉,3名姊弟家境貧苦,父母離異,屬低收入戶,父親更在監服刑,他們平時放學是由伯父負責接送,但事發當天,伯父因眼睛開刀無法前往接孩子,3姊弟自行走路返家,豈料卻遇上意外,事後伯父看著3姊弟走路返家的畫面,相當自責。而一家人於23日下午正在趕辦手續,希望獄政單位能讓小孩的爸爸到醫院探視,為2女兒加油打氣,台中監獄也基於人道關懷及親情撫慰,立即安排3姊弟父親電話聯繫家屬了解情況,並以最速件陳報法務部矯正署核准後,在23日晚間8點安排其前往醫院探視。彰化縣府表示,23日開設專款專戶救助,短短9小時就湧入百萬善款。為利於民眾捐款,故增加捐款方式,縣府全力協助3姊弟後續的醫療及生活照顧,目前醫療費用已由醫院全額吸收,並將協助日後復建,後續也將連結法律資源協助車禍求償相關事宜。民眾善款會專款專用,依照捐款目的使用。
今天是大姊生日!彰化3姊弟斑馬線遭撞飛命危 休旅車竟是無照駕駛
彰化縣伸港鄉22日發生嚴重車禍,10歲陳姓女童與9歲和8歲弟妹走路回家時,在斑馬線上遭74歲蕭姓男子駕駛的休旅車撞飛,2名女童身受重傷,至今仍在醫院急救中,而23日是大姊生日,但她如今生命垂危,昏迷指數為最嚴重的3,更因腦出血嚴重而難以手術,目前狀況並不樂觀。據了解,3名孩童家境並不寬裕,他們平時都由大伯接送回家,但伯父22日因眼睛開刀無法接送,姊弟3人在上完課後班後,由最年長的大姊帶領相偕返家,卻在離住處僅500公尺處發生車禍。22日傍晚6時許,3名孩子當時正走在斑馬線上,更加快腳步想通過馬路,蕭男卻駕駛休旅車高速行經並撞上3人,強大撞擊力道讓3孩童被撞飛數公尺,警消獲報後連忙前往救援。而2名女童當下失去生命跡象,經急救後恢復呼吸心跳,但大姊因傷勢過重,昏迷指數至今仍只有3,又因腦出血嚴重而暫時無法開刀,只能在加護病房採支持性治療,情況並不樂觀。家屬得知消息後則無比悲痛,家屬透露,3姊弟的父母離異,他們平時由阿公、阿嬤、叔叔、伯父等親屬代為扶養,而23日是大姊的生日,沒想到卻遭逢意外。警方調查,蕭男酒測值為0,但其是無照駕駛,目前已先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開罰新台幣6000元至2萬4000元罰鍰,詳細事故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老煙槍罹癌怕切肺! 同步化放療+免疫治療 有望提升治癒機會
一位桃機地勤長年吞雲吐霧,肺功能低下、走路就喘,就醫竟診斷為肺癌三期,且腫瘤侵犯到氣管。為了活下去,患者努力完成CCRT療程(同步化學與放射線治療),未料肺功能惡化、腫瘤逼近大血管,若開刀恐切掉一大塊肺!後來幸運參與免疫藥物臨床試驗,穩定存活至今。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表示,CCRT後輔以免疫治療,提升5年存活率,未來若能夠接受手術清除腫瘤,仍有望治癒。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資料,肺癌擠下大腸癌成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 !肺癌奪命速度快,與診斷的期別有關,第一期肺癌5年存活率約9成,第二期接近6成,第三期剩約3成,但第四期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這5種患者 CCRT後仍然不能開刀怎麼辦?臨床上會根據病人腫瘤(Tumor)、淋巴結(Nodes)、轉移(Metastasis)的情況,進行「TNM分期」。國際治療標準與指引建議無論有無基因突變,第三期、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優先接受CCRT治療。李適鴻醫師表示,後期癌症治療需要多專科團隊合作,外科醫生會評估病人完成CCRT療程後能否開刀,取決重點如下:腫瘤是否縮小與轉移若治療後持續惡化,發現腫瘤新增或遠端轉移,直下第四期,此時開刀對病人已沒有意義,更恐增加傷害。腫瘤位置是否保持安全距離手術切除腫瘤需與重要器官保留2公分的安全區域。很多第三期病人的腫瘤貼近縱隔腔,若侵犯心臟、食道、氣管等重要器官,手術不易乾淨剝離腫瘤,不建議動手術。本身肺功能差不少癮君子嚴重肺阻塞,還沒罹癌就已經肺功能低下,或CCRT後肺功能嚴重下降,無法好好復原,甚至手術後無法脫離呼吸器,而且切除的肺葉是長不回來的。身體狀況差開刀至少耗時2、3個小時,若患者身體不佳無法接受麻醉風險,或是慢性共病多、有心臟病等嚴重疾病,手術風險攀升,也不建議開刀。高齡病患台灣老年化,許多高齡患者早已罹癌臥床,開刀對老人家負擔大,未必有好處,甚至可能影響生活品質,需慎重考慮。三期未轉移仍有治癒希望 CCRT+免疫鞏固治療為何三期相較四期仍有治癒希望?李適鴻醫師表示,第四期腫瘤為已經擴散出去、到處亂跑,往骨頭、肝臟、腎上腺甚至更遠端的淋巴結還有腦部轉移,多數病人手術或藥物的治療反應皆不佳;第三期尚未轉移,僅侵犯到淋巴、腫瘤較多顆或較大,但仍在肺部裡,與第四期兩者預後不同。根據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一些病人接受CCRT後,從第三期降到第二期或是腫瘤縮小,可動手術清除腫瘤就有機會治癒。對於第三期病人CCRT後仍無法開刀,若身體狀況許可、治療預算足夠,可考慮施打免疫治療。李適鴻醫師說明,據臨床試驗反應顯示,5年存活率明顯延長,5年不復發時間的比例,相比沒免疫治療的病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至於患者擔心CCRT後又要施打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是否會增加副作用?李適鴻醫師表示,CCRT療程約4到6周左右,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心理支援與支持性治療可以幫助病人度過難關。治療期間因體力消耗跟營養流失比一般病人更多,免疫力較差,建議病人可額外增加癌症治療配方的營養飲品,多補充蛋白質與熱量。同時記得每天量體重,若發現病人體重下降,食慾不好就需要警覺。長庚照顧團隊裡有癌症個管師、營養師等充足的資源都可適時提供協助。▲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想要擁有良好治療成效,配合醫療人員定期監測療效與副作用相當重要。醫師表示,免疫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算輕微,例如腹瀉、咳嗽、肺部發炎等,即使不使用藥物都可控制下來。施打免疫治療不須在醫院久待,也不會過多影響食慾,只要沒嚴重副作用,就像一般打針而已。例如開頭提及的病人「很輕鬆,每次來就說哈囉,打完針就回家」經過1年治療,腫瘤呈現穩定控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算OK,穩定存活超過5年至今,還能換第2張重大傷病卡,成功抵擋新癌王攻勢。
2歲兒子咳嗽出現「狗叫聲」…母掛急診求助 醫揭「這病症」秋冬要更小心
家裡的寶寶莫名發出「狗叫聲」怎麼辦?高雄日前一位母親發現,自己2歲的兒子在感冒後,咳嗽常會出現奇怪的高頻呼吸聲,甚至就像是狗叫一般,趕緊帶兒子去急診後,才得知是罹患了好發於秋冬的「哮吼」。後來,支持性治療後,男童也順利恢復健康。據了解,該名2歲男童的母親表示,兒子在罹患感冒性病毒後,呼吸時會出現「咻咻」的呼吸音,類似於狗叫聲那樣的高頻聲,咳嗽聲也變得十分怪異,前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急診後,從X光檢查和臨床狀況中可以發現,經由小兒科醫師李杰明的診斷,確認男童是感染了「哮吼」。幸運的是,由於就診及時,在經過支持性治療後,男童也已經順利康復。李杰明醫師提到,典型的哮吼會使患者聲音沙啞、咳嗽出現異音,吸氣時還會發出像是吸不到氣一樣的「呃呃」聲,而哮吼好發於秋冬換季時節,在6個月至3歲的年齡段尤為常見,若病症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困難的狀況。另外,李杰明醫師也解釋,哮吼普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好的預防方式即為注意呼吸道禮節,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一般只需要支持性療法就可痊癒,如果至大醫院看診則會給予類固醇、腎上腺素物化劑治療,不太會用到抗生素,但嚴重者仍得進行插管。對此,他提醒,像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都可能會造哮吼,因此家長在秋冬季節轉換時,也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
脂肪肝男短時間大量飲酒 患肝臟衰竭險害命
一位37歲肥胖男性,原本就有脂肪肝病史,因失業在家,心情不好而整日借酒澆愁,之後腹部悶脹不適,且皮膚越來越黃,經肝臟切片檢查,發現多個大顆泡泡狀結構,肝臟被大量脂肪細胞浸潤,有肝臟衰竭的情形。經治療後,精神食慾漸漸恢復,肝指數也慢慢地往下降,終於在一個月後順利出院。脂肪肝短時間大量喝酒 易使肝細胞受重傷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明駿醫師強調,脂肪肝不但可以引發肝指數上升,在感染、壓力、酗酒、或藥物中毒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造成肝衰竭,危及一個人的生命。除了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飲酒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容易使肝細胞受到重傷害;如果一開始就受到太大的傷害,會拉長肝臟復原的時間,有研究指出,可以用低劑量類固醇,治療尚未變成肝衰竭的酒精性肝炎,但大多數人對支持性治療是有反應的。尋求社會資源協助 走出低谷、擁抱「肝」甜人生吳明駿醫師強調,一般來說,脂肪肝不需要用病理切片診斷,但對於持續且嚴重的肝炎患者,肝臟切片檢查可以確定病因;遇到困難與瓶頸時,沈溺於酒精或藥物並無法解決問題,尋求適合你的社會資源協助,你可以走出低谷,重新擁抱「肝」甜人生。
腹瀉就診創3年新高紀錄 9歲女童上吐下拉「1天超過10次」
疾管署日前公布,近期單週腹瀉就診人次達到16.5萬人,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且當中高達9成為感染諾羅病毒導致,自春節假期後至今就未曾趨緩,依趨勢觀察,評估目前仍再染病高峰,民眾得多加注意。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表示,日前在診間就遇到一名9歲女童因一天內嘔吐超過10次並伴隨腹瀉來就醫,病人因嚴重嘔吐吃不好,甚至出現脫水及酮尿症狀,所以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先給予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及葡萄糖,病人的糞便經過腸道細菌與病毒分子檢測(BD MAX™ Enteric Bacterial and Viral Panel)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以支持性治療並配合藥物緩解症狀,5天後才康復出院。鄭弘彥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像上述個案,經過病史詢問發現,可能是全家外出郊遊時,以山泉水沖洗水果,食用後不幸感染,原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炎,但因為女童嚴重連續嘔吐及水樣腹瀉,加上食慾與活動力下降,家長警覺不對後才送醫。鄭弘彥醫師強調,孩童身體水分占比約7成,感染急性腸胃炎後更要注意脫水的狀況,可觀察皮膚彈性是否下降,或出現嘴唇乾裂等狀況。而兒童急性腸胃炎首先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配合清淡飲食,如果仍然持腹瀉、嘔吐及食慾不振,建議應該盡快就醫治療。想要預防諾羅病毒,鄭弘彥醫師建議,可從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與勤消毒開始,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都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產品,以及飲用未煮沸或消毒之生水。另外,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因此家長照顧嬰幼兒時,仍要多注意家中環境廁所衛生,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及人潮多的地方,以避免接觸傳染,若不幸感染,出現強烈腹瀉、嘔吐,甚至是抽搐症狀時,請盡速送醫勿延遲。
13歲女童身體不適就醫竟患急性心肌炎! 醫曝「1物」可救命
一位十三歲的小妹妹,因發燒、腹痛、嘔吐三天,外院檢查疑似急性心肌炎,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求診,急診兒科醫師檢查發現心跳過慢,心電圖顯示完全房室傳導阻滯(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且經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收縮力不佳,情況十分危急。急性心肌炎原因多 兒童以病毒感染為主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主任傅俊閔說明,急性心肌炎是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發炎,以兒童來說主要以病毒感染為主,但並非每個病童都能確實找到病原。心臟功能會因發炎程度不同,而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則心臟收縮力無明顯異常,重則收縮力明顯下降,而影響心臟輸出量甚至休克,若未及時治療,從無症狀到嚴重心因性休克,甚至心搏停止都有可能。支持性治療降心臟負擔 引心律不整需置放節律器傅俊閔醫師指出,急性心肌炎治療一般為支持性療法,治療目標就是減輕病人心臟負擔,並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若血壓或心輸出量不足,則可能要使用強心劑,若藥物治療之下仍有心輸出量不足的情況,可能要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ECMO)的支持。急性心肌炎可能會合併心律不整,或影響到心臟的傳導系統。一般心臟的傳導是從心房傳到心室讓心臟產生搏動,若心房心室的傳導路徑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傳導阻滯;而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則為急性心肌炎少見的併發症,是指心房的電氣活動完全傳不到心室,臨床表現就是心跳變慢,此時可能需要使用經皮心臟節律器,或到心導管室置放暫時性節律器以維持足夠心跳。新竹醫院、生醫醫院 造福大新竹急重症病童傅俊閔醫師表示,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皆有常駐的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依緊急狀況處理兒童心臟急症,包含兒童心導管相關治療與介入性心導管手術,對於嚴重的急性心肌炎,也有心血管外科團隊緊急安裝ECMO支持心肺功能,期望能讓大新竹地區的急重症兒童得到即時且完善的醫療。
新冠病毒「感冒化」? 李秉穎:未來不用每年打疫苗
世界各國皆關注新冠病毒的未來發展,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2日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走向「感冒化」,而非當前主流認為的「流感化」,估計未來可不用每年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則指出,新冠感冒化確實有可能,不過,今年難以達成。李秉穎指出,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共100多種,其中有4個為冠狀病毒,若將來新冠走向感冒化,將成第5個感冒冠狀病毒,意味著將來人們得到新冠,使用支持性治療藥物即可,不必每年接種1次疫苗。雖然如此,但李秉穎認為,目前感染新冠的死亡率仍比流感高,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未來的防疫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在毫無保護力的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缺損的成年族群,這兩個族群仍可能要接受常規接種。對於新冠病毒未來可能走向感冒化,王必勝表示,依據目前的疾病嚴重度排名,依舊是新冠第一,其次為流感、感冒,即便國內已有近半數民眾感染,加上7成多的3劑疫苗覆蓋率,但新冠重症與死亡率仍遠高於流感,顯示其危險性仍比流感高很多。王必勝認為,新冠將來確實可能成為感冒,但要在今年達到感冒化恐不太可能,現階段仍鼓勵民眾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國內已有近400萬人接種次世代疫苗,加上目前庫存的BA.4/5疫苗仍有212萬劑,呼籲國人只要符合資格,應踴躍接種提升保護力,指揮中心也會視需求,評估有無增購的必要性。
李秉穎談新冠將「感冒化」而非流感化 民眾以後不必每年打疫苗
新冠病毒未來的發展為何?目前國際間的主流觀點認為將流感化,因此未來可能比照預防流感的方式,每年接種一次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卻提出,新冠病毒最終將走向感冒化而非流感化,大部分民眾以後可不用每年打疫苗,與主流觀點大相逕庭。李秉穎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訪問時提到,他早在2020年就預測,隨著全世界有越來越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其將來的發展一定會走向感冒化,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未來的致病嚴重度將不及流感病毒,可視為一般感冒病毒看待。李秉穎提到,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共有一百多種,其中有四個為冠狀病毒,將來新冠若真的感冒化,將成為第五個感冒的冠狀病毒,這也意味將來人們得到新冠病毒,用支持性治療的藥物即可,也不用每年都接種一次疫苗。不過新冠病毒感冒化的觀點,國內已有不少專家曾經提出,包含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以及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都曾公開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感冒化,其最大關鍵在於,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相對於流感實在是太小了。雖然如此,但李秉穎仍認為,當前感染新冠後的死亡率仍比流感略高,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判斷新冠病毒的真正走向,未來防疫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在毫無保護力的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缺損的成年族群,這兩族群仍可能要進行常規接種。至於國內口罩禁令解除,以及新冠能否降級等問題,李秉穎認為,現在全世界都回到正常生活,包含台灣也是,民眾至餐廳用餐或是電影院都沒問題,差別在於還要戴口罩,估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可在5、6月份解散,屆時新冠病毒也會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至第四類。
RSV大流行…女童發燒5天「支氣管肺炎」住院 兒科醫示警:2症狀快就醫
1歲半的許姓女嬰日前高燒、多痰、呼吸快並有哮鳴聲,服藥仍未改善,確診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住院5天才回穩。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RSV正流行,接下來過年假期,2歲以下嬰幼兒儘量不要帶到人多處,大人要勤洗手,嬰幼兒除了感冒症狀之外,若出現痰多及喘鳴,一定要馬上就醫。馬瑞杉說,這起個案的小女嬰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喘的症狀,在診所服藥5天還是發燒,症狀沒改善,轉院就診時他發現女嬰已經引發支氣管肺炎,馬上安排女嬰住院並採樣進行呼吸道多病原聚合酶鏈反應分析,發現是RSV感染,住院隨時觀察並進行類固醇等相關治療後,5天後出院。RSV對成人而言就像感冒,但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相對嚴重許多。馬瑞杉表示,RSV是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入秋以來,各地的幼兒病例逐漸增加,病程通常快速猛烈,如果沒注意,可能引發嚴重呼吸衰竭,甚至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馬瑞杉指出,RSV感染症狀如同一般感冒,較大的差別是感冒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或搭配支持性治療,通常幾天就會慢慢改善。RSV則常是下呼吸道感染,入侵支氣管,誘發哮喘,痰會很多,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尤其好發在2歲以下嬰幼兒,病況比較嚴重。女嬰媽媽表示,看到孩子那麼喘,又出現哮鳴聲,心裡就覺得很痛苦,好想幫孩子喘氣。一開始還以為是簡單的感冒,沒想到會那麼嚴重。馬瑞杉說,目前RSV疫苗由各大藥廠研發中,有可能很快問世,目前僅能事先使用單株抗體來進行預防,抗體費用相當高且必須每個月施打一次。健保已針對特殊條件的早產兒和心臟病童給付最多6劑,以防感染引發重症,其他嬰幼兒若要施打,目前還須自費。台灣兒科醫學會列出RSV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等孩童。馬瑞杉表示,這些高危險族群的2歲以下嬰幼兒,可以和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施打單株抗體。馬瑞杉強調,在年節期間,2歲以下的嬰幼兒儘量不要帶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大人在外要戴口罩,回家後要馬上清潔雙手,避免將病毒帶入家門。
幼兒患「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例激增 醫教4招預防感染
這幾週以來,有不少孩子從鼻咽被檢驗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部分症狀嚴重者,後續需要住院治療,醫師建議民眾多了解何呼吸道融合病毒,學習正確就醫與照護治療。成人與幼兒皆可能感染 常見咳嗽、流鼻水、發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說,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以往在台灣一整年都可以見到,從嬰幼兒到成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後常見症狀有咳嗽、流鼻水、發燒等。較嚴重情況會引起呼吸暫停或呼吸費力的情形,感染時年紀越小(尤其是小於一至兩歲之幼兒)、本身是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是初次感染者等,臨床表現會比較嚴重。通常第一次感染時,第二到三天症狀最明顯,約一至兩週才會完全痊癒。以服藥「支持性治療」為主 急性期「呼吸支持」緩解醫師可以從臨床症狀表現推估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確定診斷方式為採鼻咽分泌物檢驗。治療方面,一般來說靠著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慢慢痊癒,目前的治療方式也多是採支持性治療,可以服用止咳化痰藥等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呼吸支持(如:氧氣帳)和水分補充,協助孩子渡過急性期。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 高危險群施打單株抗體要如何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呢?吳佳玲表示,可以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的方式,而下列高危險族群健保有給付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記得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施打。1. 出生時懷孕週數未滿33週之早產兒(一歲前)2. 出生時懷孕週數35週以下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一歲前)3. 一歲以下患有嚴重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童
北榮首度發現「癌基因SALL4」 可偵測治療成效
「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種血液疾病,亦稱血癌前期,它是指骨髓造血細胞中的癌細胞未達20%但已影響骨髓造血功能。MDS好發於60歲到80歲以上人口,且隨著年紀愈大,罹病率愈高。針對無法進行化學治療及骨髓移植的年長病患,過去只能以輸血或支持性治療為主,直到2004年「去甲基化藥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 HMA)」問世後,MDS患者透過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生長。過去醫界一直認為「去甲基化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機轉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為主,但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耀中一反常規、打破醫界的傳統思維,他大膽試想「去甲基化藥物」除了抑制腫瘤生長,它是否也會同時啟動人體「致癌基因」作用?是不是能找到更好的生物標記可以事先偵測藥物的治療成效?延續這個創新想法,劉耀中醫師與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波士頓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義大利與中國等多國研究人員展開跨國研究,首度成功找到「癌基因SALL4」,MDS患者在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當癌基因SALL4的表現上升,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會下降,且有高達3到4成病患的癌基因SALL4被激活。進一步比較癌基因SALL4的表現高低差異,發現兩者死亡風險可相差3到6倍;而且在肝癌、腸癌、胃癌、乳癌患者的癌症組織中也可以發現癌基因SALL4。這項研究成果打破了醫學界長久所認知的傳統鐵律,「去甲基化藥物」不僅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同樣也可能會啟動人體的致癌基因作用,這項重大突破性的獨創發現獲得國際高度肯定,相關研究成果被刊登在今(2022)年5月26日臨床醫學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癌基因SALL4可作為藥物治療抗藥性或評估療效好壞的判斷依據。」劉耀中醫師說,未來MDS患者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可能可透過抽取骨髓血液,就能有效偵測治療成效;未來研究團隊還計畫跟國外合作,希望能開發新一代標靶藥物;或是與目前現有的其他抑制癌蛋白藥物併用,透過了解藥物對癌基因SALL4的致癌或抑癌作用表現,進一步找出對患者最適合的用藥建議組合。劉耀中醫師指出,骨髓負責身體的造血功能,如同造血工廠,它主要有三條生產線,分別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就像機器用久了難免會出現小問題或故障,隨著年紀增長、基因突變,骨髓造血工廠也可能會生產出瑕疵品或不良品,造成紅血球或白血球、血小板數量不足或發生異常等;另外,輻射線暴露或接觸化學藥物、先天遺傳等風險因子,也會讓骨髓造血工廠的三條生產線製造出血癌細胞,當骨髓血液中的癌細胞占比超過20%時,醫學上即定義為「血癌」。「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指血癌前期,它與血癌只有一線之隔,也就是骨髓造血細胞中的癌細胞未達20%。統計國內MDS疾病盛行率約10萬分之5,平均確診年齡為70歲;且隨著年紀增長,MDS盛行率可增至10萬分之50,兩者相差10倍以上。劉耀中醫師指出,北榮每年平均新增約80位到100位MDS患者,血癌病患每年增加約40到60人,其中部分個案可能是從MDS演變成血癌的。患者多半因貧血或血小板低下、身體不明原因瘀青、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經常感染等情況就醫,檢查才確診是MDS。進一步分析MDS病患中,高達8成年齡介於60歲到80歲左右。2000年以前,MDS沒有治療藥物可用,高齡患者只能透過輸血或支持性療法為主,平均存活時間不到半年;但自從2004年「去甲基化藥物」問世,利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來延緩疾病惡化成血癌,患者存活率也獲得明顯改善。2008年到2009年一項針對「去甲基化藥物」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比較使用去甲基化藥物的實驗組以及只提供支持性療法的對照組,發現實驗組平均存活率的中位數可達2年,但對照組平均存活中位數僅15個月,兩者相差9個月。MDS病患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雖然有超過5成患者用藥改善了骨髓造血細胞功能,但仍沒辦法恢復到正常狀態,血癌細胞依舊無法被完全抑制、還是會持續生長。用藥患者中僅有不到15%的人可能骨髓暫時恢復健康,不需要再接受治療,但仍有復發風險。同樣用藥,為何治療效果有明顯差異?劉耀中醫師心想是否能找到精準的生物標記,不僅可以偵測藥物療效,或許還能開發新一代的標靶藥物來治療MDS與血癌,或是跟現有的蛋白藥物合併使用,了解用藥後的致癌或抑癌基因表現,進一步找出對骨髓病患的最佳治療方式。因為這樣的想法,劉耀中醫師大膽假設「去甲基化藥物」除了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也可能會啟動人體的「致癌基因」作用,造成癌細胞不斷分裂複製、疾病持續惡化,因此找出關鍵的「生物標記—癌基因」非常重要。基於這樣的假設推論,劉耀中醫師赴美進修時,與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波士頓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義大利與中國等研究人員合作展開跨國研究。劉耀中醫師不僅成功找到「癌基因SALL4」,且在多國臨床試驗發現,MDS患者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透過抽取骨髓血液做「去核酸檢測(PCR)」發現,高達30%到40%的人的癌基因SALL4會被激活,也就是說,當癌基因SALL4表現上升,患者的預後愈差,且整體存活率下降;同樣地,當癌基因SALL4表現下降,整體存活率上升且疾病痊癒機會增加,進一步比較癌基因SALL4的表現高低發現,兩者的死亡風險倍數可相差3到6倍。特別的是,癌基因SALL4不只在骨髓血液中可發現,肝癌、胃癌、腸癌與乳癌的癌症組織中也都能發現。一名80歲婦人,兩年前身體不明原因經常出現大片瘀青,就醫檢查發現婦人的血小板數值不到1萬(正常值10萬到15萬以上),通常血小板數值不到2萬者,很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例如便秘糞便較硬,只要上廁所稍微用力或生氣血壓升高等,就可能造成腦出血。婦人骨髓檢查造血細胞中有8%血癌細胞,確定罹患「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DS)」。由於婦人年事已高,不適合做骨髓移植與化療,劉耀中醫師幫婦人申請健保給付「去甲基化藥物」,在進行4次療程後,婦人的骨髓評估報告顯示血小板已經恢復到正常值10萬以上,骨髓中的血癌細胞也降至5%,且比較治療前後的癌基因SALL4表現,發現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的癌基因SALL4表現確實有明顯下降,治療至今已經超過兩年,整體平均存活率也高於MDS患者。另一名80出頭老翁,4年前確診MDS,就醫時白血球僅1000多(正常值4千到1萬)、血紅素8(正常值10到12)、血小板3萬多(正常值10萬到15萬),骨髓血液中的血癌細胞佔15%。老翁在接受去甲基化藥物治療1年,病情獲得明顯改善。沒想到,他卻自行中斷治療,半年後疾病復發,血球數狂掉,骨髓血液中的癌細胞佔20%,已經惡化成真正的血癌。劉耀中醫師在老翁的骨髓血液中發現,癌基因SALL4表現下降,在進行4次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後,老翁骨髓血液中的癌細胞居然消失不見,且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數值也都恢復正常,目前疾病穩定控制中。
諾羅病毒肆虐!每周逾10萬人腹瀉就醫 7大原則防集體中鏢
根據疾病管制署急診就醫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自228連假後急性腸胃炎就開始在全國流行,每一周逾10多萬人腹瀉就醫,檢測出病原多為諾羅病毒(Norovirus)感染。諾羅病毒是一種單鏈的RNA病毒,無套膜,屬於人類杯狀病毒家族中的一員,一年四季都會造成感染,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松醫師說明,諾羅病毒的潛伏期通常是24至48小時,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而全身性的症狀如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所幸大多數人症狀持續通常不超過3日,只要能適當的補充流失的水分,給予支持性治療都能在數天內改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可以是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或食用被病人糞便所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感染,若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感染。諾羅病毒對人類易感受性高,少量病毒就可以造成感染,且諾羅病毒可以在受污染的水、食物或環境中存活一至數天,造就諾羅病毒發生集體感染的特性。諾羅病毒造成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頭痛、肌肉酸痛、倦怠、頸部僵硬、畏光等現象也有可能發生,其中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有發燒。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松醫師說明提醒民眾,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把握以下7大原則才能預防諾羅病毒: 1.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 2.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3.徹底地煮熟食物。4.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食用完畢。 5.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剩的食物應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 6.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7.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恢復工作。特別需要注意由於諾羅病毒無套膜,酒精或乾洗手液無法有效殺死病毒,建議用肥皂洗手,環境清潔需要較高濃度(0.1%)的稀釋漂白水,若是處理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0.5%)的稀釋漂白水。此外,蔡茂松醫師提醒,對身體健康者諾羅病毒病不會造成大的危害,無須恐慌,但如果家中有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腎或心臟病疾患,則較易發生嚴重的病例,若出現相關症狀還是要進速就醫。
打2劑莫德納「胸部劇痛」送醫 無心臟病史男大生罹心肌炎
一名男大生打完第2劑莫德納疫苗後,半夜睡覺時因胸部劇痛醒來,被送到醫院急診。男大生最終被醫生診斷為心肌炎,他表示自己過去沒有心臟病史、藥物過敏,提醒不論打任何廠牌的疫苗的,若有不適都要盡快就醫。男大生的接種小黃卡,清楚寫著他接種的2劑新冠疫苗都是莫德納疫苗。(圖/翻攝Dcard)男大生在Dcard發文表示,因為實習而被列在第一類疫苗施打人員,剛好遇到莫德納疫苗到貨,所以才能打到完整2劑。原PO在8月14日接種第2劑,隔天早上「發燒燒到醒來」,當時他服用了治療疼痛與發燒的藥物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雖然一整天都在發燒,但沒有出現心肌炎常見的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隔天原PO除了發燒還開始胸悶,「而且在蹲下或是站起來的時候,心臟會抽痛」,當天他總共服用8顆乙醯胺酚藥物500mg,已經是每日可服用的最大劑量,但不適情況卻絲毫沒有改善。原PO當天實習結束後到診所就醫,醫生幫他量血壓、聽心音後診斷為接種疫苗的副作用,認為過幾天就會轉好,同樣開了乙醯胺酚藥物給他。不過,原PO已經不舒服到連飯都吞不了,只能繼續服用止痛藥;晚上入睡約4小時就因胸部劇痛而醒來,立即請家人送他去急診。男大生的健保快易通APP,顯示他被醫生診斷罹患心肌炎。(圖/翻攝Dcard)原PO經檢查後發現心肌酵素高於正常值很多,醫生評估後直接將他轉送負壓隔離病房,8月17號才經醫生判定是因疫苗而引起心肌炎,所以超多醫生前來「關心」。原PO幽默表示「都以為自己是動物園裡的動物,裡面護理師還問我要不要去簽威力彩,搞不好會中」。原PO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網友,他表示自己的心肌炎不算嚴重,能以支持性治療及藥物降低心臟負荷來等待心臟自行修復。不過,住院期間原PO每6小時就要抽一次血,「整條手臂被抽到沒地方抽血,要從腳跟手背抽」。原PO呼籲接下來要接種任何疫苗的人,在接種之前都不要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因為我打疫苗前才在考國考,作息極度不正常,壓力也是大到快把身體壓垮」。另外,他也提醒想要打mRNA疫苗的人,如果有胸悶或是心臟痛的狀況,一定要是醫院或是能抽血的地方檢查,「因為一般診所單純聽心音或是量血壓,幾乎不能診斷出心肌炎,這樣只會延誤治療,可能會讓病情更嚴重」。男大生分享自身經驗,呼籲大家有症狀就要立即到可以抽血的地方就醫。(圖/翻攝Dcard)
BNT來了!專家提醒「不是神藥」 觀察一個月反應:有3症狀快就醫
首批93萬劑BNT疫苗今(2日)上午7時抵台,完成封緘檢驗作業後,將優先提供12至17歲學生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提醒,接種一個月後要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3症狀要盡速就醫,另外毒理學專家招名威也指出,BNT雖然可讓年輕人打,但不代表是神藥,國外就有發生過打完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反應,因此要特別留意。李秉穎表示,接種BNT要注意2個可能的嚴重不良反應,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發生率大約是百萬分之二到五,比傳統疫苗高出一些,但仍算少數,施打完要觀察30分鐘,都沒都沒問題的話,代表之後會發生的機率很低。另一個是心肌炎,在青少年身上的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幾十,以男性發生率較高。李秉穎解釋,疫苗引發的心肌炎大多和自體免疫有關,有些人怎麼打都沒事,但少部分人打了就有狀況, 不過大多是良性、輕微的,施以支持性治療就能恢復,死亡率不會超過一成。李秉穎也提醒,接種mRNA疫苗後,須注意自己身體一個月內有無異常,尤其一周內如果有心悸、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假若打了第一劑發生心肌炎,第2劑就不建議再接種mRNA疫苗,可改打打腺病毒載體疫苗或蛋白質疫苗。專家提醒注意施打BNT疫苗後的反應。(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招名威在臉書發文表示,BNT雖然可打在年輕人身上,並不代表它是神藥,有食藥過敏反應的女性要注意。他透露,BNT疫苗在國外已統計的1900萬劑施打紀錄中,曾出現21個休克性過敏反應案例,其中有86%(18/21)在注射疫苗半小時內發生。雖然比例不高,但不代表不會發生,調查還發現,曾經對其他疫苗有過敏病史,或某些藥物的過敏反應的女性,對BNT有較大的可能性出現過敏反應。招名威提到,施打後出現過敏性休克的患者,大多曾經對某些藥物(磺胺類、盤尼西林之類的抗生素)、食物(帶殼海鮮、蛋類、熱帶水果)或是其他疫苗(狂犬病、流感等)有過敏史,女性佔有9成(19/21),年齡從27至60歲都有,而這些患者,在緊急治療後,有20人已康復出院。招名威強調,接種疫苗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掌握,包括過去的用藥病史,事先告知醫療人員,有利於注射疫苗前的安全評估,更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女性、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史者,施打BNT要更加注意,「因為這是較易發生疫苗過敏反應的族群」。
衛福部核准了!第1支新冠肺炎藥三期臨床試驗 台大等5家醫院開始收案
藥華藥(6446)今日(25日)宣布,邀請台大醫院主持應用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P1101)治療新冠肺炎之第三期多中心臨床試驗案(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 IIT),已獲衛福部同意試驗進行,正式在全台五家醫院啟動收案,包括台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及亞東紀念醫院。藥華藥醫學長秦小強博士表示,透過此次IIT臨床試驗,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新冠肺炎患者。公司將持續配合醫院的需求,全力與全台灣醫療院所合作,提供P1101協助治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共同為台灣努力。藥華藥總經理黃正谷博士表示,P1101是台灣第一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治療新冠肺炎用藥,進度領先台灣其它藥廠,規劃收案人數達318人,也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新冠藥物臨床計畫。有鑑於國內疫情減緩,公司不排除在海外加收病患;若結果達標,公司將向主管機關申請將P1101納入「新冠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目前台灣臨床上治療新冠肺炎輕度至中度患者仍以退燒、止痛、營養與輸液等支持性治療為主,藥華藥在疫情期間推動「藥華藥Can Help」計畫,經臨床醫師審慎評估,雙和醫院在6月中透過恩慈療法將P1101供藥治療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雙和醫院有21位輕及中度病人使用,全部皆無情況惡化並且出院。藥華藥總經理黃正谷博士表示,P1101與印度EUA核准使用治療新冠的Virafin同屬interferon alfa-2b,相信P1101同樣有助於新冠肺炎患者。藥華藥總經理黃正谷博士指出,P1101為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已獲歐盟與台灣核准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安全性已有連續施打七年以上的數據佐證。另外依據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b(Virafin)於印度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報告顯示,施打單一劑量的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b對新冠肺炎中度病患有極大幫助,有9成患者在接受標準治療配合單次施打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b後,核酸檢測呈陰性反應,同時也降低病患對氧氣的依賴度,Virafin並已於今年4月獲印度緊急核准(EUA)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超過2億人,死亡人數逼近450萬人,每日新增數十萬人確診;台灣至今也有超過1萬5千人確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800人,其中有許多患者是在被診斷為無症狀或是輕中症後急速惡化為重症、甚至死亡。
新冠肺炎新藥P1101申請第3期臨床試驗 藥華藥攜手台大醫院專治療輕中度患者
藥華藥(6446)昨天(5日)晚間重訊宣布,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P1101)由台大醫院主持人發起之新冠肺炎第三期臨床試驗,已經向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進行臨床試驗申請,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已於6月中旬將P1101供臨床端申請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本案是由台大醫院發起應用P1101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之第三期台灣多中心主持人發起臨床試驗案(IIT),試驗總主持人為台大醫院感染科盛望徽醫師,並有多家醫院共同參與,包括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P1101為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已獲歐盟與台灣核准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安全性已有連續施打七年以上的數據佐證;另外依據 Virafin(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b, 係每週打一針,為 Merck 的 PegIntron的生物相似藥)於印度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報告顯示,施打單一劑量的 Virafin 對新冠肺炎病患有極大幫助,有9成患者在接受標準治療配合單次施打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b後,核酸檢測呈陰性反應,同時也降低病患對氧氣的依賴度。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超過1.8億人,死亡率超過2%,每日新增數十萬人確診;台灣至今也有超過1萬5千人確診,累計死亡人數近700人,其中有許多患者是在被診斷為無症狀或是輕中症後急速惡化為重症、甚至死亡。目前全球用於治療新冠肺炎之新藥,僅有瑞德西韋(Remdesivir)獲美國FDA正式核准用於住院患者;依照台灣衛福部疾管署於今年6月23日發布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十二版,對於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仍是以支持性治療為主,包括退燒、止痛、營養與輸液支持等,而臨床醫師可依病患情況申請使用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劑、病患恢復期血清與單株/多株抗體等治療藥物。林國鐘指出,為提供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治療方案,由台大醫院發起應用本公司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P1101)治療新冠肺炎之第三期台灣多中心主持人發起臨床試驗案(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 IIT)已向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進行臨床試驗申請,參與醫院包括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試驗計畫規劃如下: (1)收治人數: 約收治316位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住院患者。 (2)給藥方案:皮下注射Ropeginterferon alfa-2b 250 mcg單一劑量合併現行標準療法(Standard of care)或僅現行使用標準療法。 (3)本臨床試驗為開放性、隨機分配之雙臂平行設計之研究,並以台灣現行治療新冠肺炎之標準療法為對照組。該研發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P1101),用途為治療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由台大醫院主持人發起之新冠肺炎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由台大醫院主持人發起之新冠肺炎第三期臨床試驗已向TFDA進行臨床試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