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療法
」 寶林茶室 中毒 感冒 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與新冠類似…陸人類偏肺病毒升溫「3族群最危險」 醫示警:無疫苗和特效藥
中國近期爆發多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其中又以與新冠肺炎相近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為大宗,在入冬以後明顯增加,特別是14歲以下的兒童,老年人和幼童都是高危險群,傳染途徑、預防方式等也曝光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布「全國呼吸道傳染病監測情況」,提到急性呼吸道呈上升趨勢,其中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感染逐漸變多,而這一個病毒是直到2001年由荷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據了解,人類偏肺病毒(HMPV)又稱「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臨床表現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相似,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咳嗽、鼻塞、呼吸急促、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等,嚴重可能發展成細支氣管炎、哮吼、熱痙攣、肺炎及腦炎等;有過敏體質的人,很可能誘發哮喘或氣喘發作。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人類偏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以直接、間接性的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6天,症狀輕者大約1周左右可以逐漸獲得緩解。其中,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想要避免感染人類偏肺病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室內也要通風,避免前往流行疫區、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勤洗手,沒洗手別亂摸眼、鼻等部位。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接受《中央社》訪問,透露都是受免疫負債影響,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病毒藥物,除了幼兒、老人和免疫力較差者,若有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慢性疾病,也要注意,一旦發生感染,只能使用氧氣、呼吸治療,萬一變嚴重就只能靠運氣了。
8旬嬤胰臟腫瘤!無法吃固體食物 「胃腸微創手術」順利治療
87歲的蔡女士在醫院追蹤B肝時,意外發現早期胰臟腫瘤,雖能開刀根治,但考量病人年事已高,病人也擔心開刀後復原狀況不佳,因此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選擇支持性療法,以放射性治療控制腫瘤進展速度,同時放置胰管支架改善病人消化狀況。然而,隨著腫瘤慢慢長大,開始壓迫到小腸,將腸道堵塞,吃東西無法通過,只能喝水、喝牛奶維持營養。微創胃腸道吻合術 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不需開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柯秉宏指出,過去這種情況需要外科手術治療,但都有違病人原本不想開刀的初衷,所幸醫療進步帶來新的微創治療選擇。經討論後,病人及家屬決定選擇自費的微創胃腸道吻合術,利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將狀似啞鈴的金屬支架兩端分別架在胃和小腸之間,繞過腫瘤阻塞處,建立胃和小腸間的新通道,讓病人可以重新恢復飲食,生活品質與營養狀況能獲得大幅改善。微創無體外傷口 為病人提供多一項治療選擇柯秉宏醫師說明,胃腸道吻合術是透過內視鏡進行,因此體外沒有傷口,復原極快,只需兩、三天時間等待置入的金屬支架完全打開後,就可以開始吃東西。不過,因為支架寬度約只有50元硬幣大小,因此飲食上仍要留意選擇較細或較小的食物。目前這項治療並未被納入健保給付,但卻能為不想開刀的病人提供另一個治療選項。
「嬰幼兒呼吸道殺手」進流行期! 台中海線1周3例
台中1歲男童有感冒症狀,日前因呼吸急促就醫,確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緊急住院治療。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余秋霖表示,近來正值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尤其有「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之稱的RSV病毒,該院1周就有3例發生。余秋霖表示,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當時男童出現感冒症狀,由母親帶到醫院就診,診療過程中發現,男童喘鳴聲音特別大,呼吸也很急促,馬上從鼻腔取出鼻涕檢驗,確認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較流感高2倍強度」,余秋霖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特別強,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傳染,尤其以1歲以下的嬰兒更容易遭傳染,或是年長者抵抗力差也容易被感染,病毒潛伏期約2至8天左右。余秋霖說,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下呼吸道黏膜會受到破壞,引起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常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發燒,也會咳到吐,若沒有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出現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發紺、呼吸困難等症況,嚴重時恐引發嚴重呼吸衰竭,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據了解,RSV病毒的流行期在秋冬季節,以台灣來說大約是11月至2月,高峰期常出現在初冬時、約12月至1月左右。即便感染過也不會有免疫力,有些民眾甚至同一年反覆感染好幾次。余秋霖說,該名患者住院6天,期間安排排痰、點滴治療,同時採用支持性療法,已逐漸恢復健康。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驗出農藥「托福松」煮過也除不掉 醫曝搶命7步驟:切勿催吐
台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導致3人死亡、6人入住加護病房,衛福部將食材檢體送驗後發現,小米粽裡竟含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且此毒物無法透過烹煮被破壞。對此,醫師也教戰,若不慎發生疑似農藥中毒事件時,可用「7步驟」救命,切記不可催吐。台東食物中毒案被驗出劇毒型農藥「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毒性極強的托福松若附著在食材表面可透過清洗去除,但若殘留在食材內部,即使透過高溫烹煮毒性也無法被破壞。楊振昌指出,巴姆(PAM)、阿托品(Atropine)均為托福松的解毒劑,不過「巴姆」需在2天內使用,否則解毒效果將大打折扣,而「阿托品」則不受時間影響,不過需視症狀決定是否適用,病患情況若較嚴重則可2種併用。至於如何在農藥中毒的第一時間搶命呢?東元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謝政勳教戰「急救7步驟」:第1、首要應立刻確認現場環境的安全通風,並通報救護車;第2、確認病人生命徵象,如果沒有呼吸及心跳請盡速開始CPR壓胸,但請不要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第3、如果自己或病人的衣物有沾到農藥液體,之後請務必將衣物脫下及刷洗身體;第4、不可催吐,通常嚴重的有機磷中毒時,患者都已陷入意識狀態改變,催吐反而可能產生吸入性肺炎風險;第5、在治療方面,抵達醫院後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保護患者的呼吸道及循環,必要時進行洗胃及給予及插管治療;第6、有機磷農藥是少數有解毒劑的農藥,解毒劑有阿托品及巴姆,如使用得宜,可大幅降低患者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第7、其他輔助療法包含活性碳給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等。對此,謝政勳也提醒,如果家中有人出現疑似農藥中毒症狀時,務必將可以找到的農藥瓶罐包裝於密封袋中一起帶到醫院提供醫療人員鑑識,以利醫師快速診斷出毒物、及早對症下藥。
別急著退票!歌神感染RSV停辦3場演唱會 張學友明年小巨蛋檔期出爐
近期知名藝人張學友在台灣舉辦演唱會,但日前卻傳出因為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關係,緊急宣布取消3場演唱會。主辦單位在第一時間就表示,已購票的歌迷可以選擇退票或是等待明年小巨蛋的場次進行換票。而目前也有媒體曝光明年場次的時間,是3、4月左右。據了解,張學友日前經醫師診斷後,確認感染RSV,被醫師交代要進行必要的休息,所以緊急取消7日至9日3場於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演出。主辦單位也在第一時間公布補償方案,一個是6月11日中午12點至6月24日23點59分這段時間,購票會員對KKTIX提出退票申請。另一個則是保留票券,可轉換為2025年張學友60+台北演唱會同價位門票。而有鑑於張學友演唱會門票幾乎是場場秒殺,就有不少粉絲選擇留下票券,等待更換明年場次的門票。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指出,其實這次張學友60+演唱會,本來就有計畫再唱回小巨蛋,主辦單位早早就訂下了2025年3、4月的場次,因此明年如要補今年取消的3個演唱會場次,應該也是在這個時間段。除此之外,由於醫界有專家表示,張學友所感染的RSV並無特效藥可醫,只能透過支持性療法進行治療,雖然致死率低,但是康復時程緩慢,多數人會在感染後1至2周內康復。因此外界也擔憂張學友是否本周的演出也可能取消,但報導中也提到,有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沒有接獲消息有任何變化,應該就是維持演出」。
食安人球1/寶林茶室受害人索賠路遙 後遺症纏身咬牙苦扛醫藥費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安風暴迄今逾兩個月,一名出院重症患者爆料,目前除透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進行團體訴訟討公道外,龐大的醫療費用只能由家屬一肩扛起,有些經濟能力薄弱的患者家屬甚至得向親友借錢支付費用,而台北市府與遠東百貨公司則推稱,待司法確認後再談賠償問題,被害人處境相當煎熬。3月下旬,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爆出一名男子出現腹瀉、腹痛、心悸等症狀,送醫兩日竟離奇死亡;隔天台北馬偕醫院通報一名食客至餐廳用餐後,也發生反胃、腹瀉、嘔吐等症狀,需裝上葉克膜搶救,其後各醫療機構陸續傳出通報,數名患者均有輕重不等中毒現象,而事後衛生單位彙整分析患者的共同點竟然都去過「寶林茶室」,而且都點用了素炒粿條,瞬間引爆食安疑雲。寶林疑案死亡4人,重症人數則高達34人遍布全台,目前尚有2人持續在院治療中,情況難以樂觀。圖為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左)探視桃市患者示意圖,與本文受訪者無關。(圖/桃園市政府提供)出院的寶林案重症患者黃舒君首度站出來接受本刊訪問,長年茹素的她從事音樂繪畫等藝術工作,儘管言談間維持藝術家的高雅氣質,卻仍難掩對主管機關的怒火。「只剩消基會這件事」她說,寶林茶室案至今輿論壓力逐漸消散,當初台北市長蔣萬安聲稱全力協助所有被害人度過難關,並由市府支付所有住加護病房重症者醫療費用,如今北市府法務局只剩「總機」功能,負責彙整30多位重症(2人仍住院中)被害者與4位死亡病患家屬資訊與訴訟意向書,轉交消基會打團體訴訟,但曠日廢時。黃舒君說,她早在4月底就繳交了意向書,但至今都沒有獲知要召開說明會,追查之下首場說明會將遲至6月13日舉行,求償的路途迢遙,她的經濟狀況尚可,新台幣25萬元醫藥費還扛得住,但經濟狀況差的人根本挨不住。目前仍重症住院的L先生(化名)兒子向記者泣訴,父親住院至今累積龐大醫藥費60萬元,家裡臨時付不出來,市府與遠百又皆推稱若判決需償付,屆時不會逃,利息都會算給家屬,但卻不願出手解燃眉之急,他們只能先向親友調頭寸,「如今已經沒有人願意接我們電話了」。黃舒君住院達22天,其間7天陷入昏迷,另外半個多月也在床上動彈不得,她心痛期間醫護竭盡心力奔波,辛酸直言「簡直拿他們的命換我的命」。(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黃舒君表示,她在吃完粿條後,3天後不明原因無預警昏倒,送台南市立醫院7天,一開始跨科醫療團都找不出原因,反而因媒體大量報導寶林疑案,家人提醒醫師抽血與採集糞便後,一送衛福部才證實不幸中標。「那確定病因又能怎麼樣呢」她無奈地說。由於邦克列酸菌中毒是台灣首見,治療方式也考倒了醫師,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續命,包含大量服用甘草精、施打抗生素等。二個月過去,至今仍須每周回診肝膽腸胃科,儘管肝發炎指數(SGPT)已從幾乎報銷的18,000 ng/ml降回200左右ng/ml,但離一般人正常值40 ng/ml還有好長一段路,更別提一旦停藥,指數馬上飆,一生恐怕難甩藥罐。黃舒君感嘆,近期仍不時傳出食安疑慮,甚至不乏大集團中箭,呼籲主管機關重罰之外,更要做好源頭管理「食物中毒絕非開玩笑」。住院22天中,無意識昏厥就長達7天,而另外超過半個月的時間,儘管恢復意識,但包著尿布動彈不得,也是另一種身心折磨,自己看到醫護人員忙進忙出「簡直拿他們的命換我的命」,在心疼悲鳴之餘,也將於6月23日在台南醫院禮堂舉辦「生命之光」挺醫護音樂會,免費歡迎各界參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6日晚間更新進度表示,黃小姐相關住院費用已於近日撥款處理;衛生局6日晚間則強調,由於L君案例已經過世,會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有關住院費用,無論法院判決責任歸屬,北市府都會全數承擔,也刻正處理中。台北市政府官員表示,寶林案發生至今,市府統合衛政、法務、社政提供協助,因案件狀況特殊、受害人可能面對龐大醫療費用負擔,市府已決議,針對重症個案醫療加護病房費用,直接由醫院將單據交衛生局墊付,經費由北市重大災害捐款支應,法務局也積極提供法律協助。衛生局官員說,針對重症個案醫療費用,市府已協助墊付新台幣740多萬元,市府尚未墊付的費用,也已由社會局接手處理中。法務局官員說,寶林案受害者選擇個人提告訴訟或加入消基會團體訴訟,二者其實是獨立程序,受害者及家屬若有意提出假扣押聲請,市府提會供律師諮詢、假扣押擔保品的聲請委任費用。13日待消基會將舉行團體訴訟說明會。社會局官員則說,寶林食物中毒案發生後,已針對寶林中毒受害人及其家屬,啟動「一案一社工」專案關懷訪視,並提供慰問情緒支持與轉介法律諮詢。其中也有協助外籍人士家庭成員,包含父母親從國外來台,而留滯期間相關食宿、機票費用,市府全額埋單。據了解,目前33案皆有社工持續提供服務,社會局也將持續關注受害人及家屬。
全家雙眼無神進診間…醫秒猜到「1病毒」作祟 恐怖都市傳說是真的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肆虐,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小兒科醫師周一珊透露,最近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幾乎可以馬上猜到是感染了諾羅病毒,由於諾羅傳染力強,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可以說是「一人中獎全家分享」。周一珊在臉書粉專「波力診所-新北市新莊區」表示,最近只要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都可以猜到「八成又是諾羅病毒這個小壞蛋!」由於諾羅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只要接觸過糞便、嘔吐物沒把手洗乾淨,少少的病毒量就能傳染給很多人,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所以才有「一人中獎全家分享」的恐怖都市傳說。醫師說明,一般感染諾羅病毒後24小時至48小時,就會開始感到噁心、嘔吐,部分人會腹瀉,可能伴隨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但諾羅來得快、去得也快,約2至3天就能痊癒,然而康復後3天至2週內,可能都還具有傳染性,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周一珊指出,諾羅病毒變異大,目前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醫生會給予對症下藥的支持性療法,並且建議患者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如果連喝水都會吐,最好停止進食4至6小時,期間小口飲水,讓腸胃道多休息,若還是不舒服可以請醫生開立止吐、止瀉藥等,「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症狀持續一段時間,還是要盡早來院檢查治療」。
三歲童狂咳找不出原因 就醫「症狀導向檢驗」精準治療痊癒!
3歲男童小聰,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也從未住過院。剛上幼兒園不久,因發燒及連續咳嗽3天,感到呼吸費力。所幸透過鼻咽採檢,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經歷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和一般病房的支持性療法下,漸漸改善痊癒,最後順利出院。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多重聚合酶鏈式」診斷更精準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感染科陳文發醫師解釋,現在許多基層診所,除了可以針對過去大家較熟悉的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外,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也一樣可以藉由抗原快篩被偵測,而較大的醫療院所也有更敏感的分子診斷工具。分子微生物診斷工具,近10年蓬勃發展,經過這2-3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大家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這個名詞更不陌生,也知道其為更敏感的檢查方法。小聰就是藉由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偵測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傳統採問診及理學檢查 近年可透過檢驗掌握病源陳文發醫師說明,過去兒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仰賴臨床醫師的問診及理學檢查來幫助診斷,但由於呼吸道感染多半症狀都很類似,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沒有專一性,很難通過臨床問診及理學檢查確定病原菌,若沒有再進一步執行檢驗(如快篩)的話,醫師無法及時掌握致病源。一般幼童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以病毒為主,而病毒中除了少數(如流感)有抗病毒藥物以外,其他病毒大多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故對於輕症病童,醫師不一定每一位都採檢送驗。「症狀導向檢驗」不需重複採檢 精準治療更快速陳文發醫師表示,找出病原菌的好處包含:某些病毒可開立抗病毒藥物以加速復原、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需使用抗生素則可以更精準地對症下藥(如肺炎黴漿菌)因呼吸道感染症狀沒有專一性,故目前使用「症狀導向檢驗」,可依病人症狀(呼吸道、腸胃道或中樞神經感染症狀)直接採檢該部位,一次可檢驗多達22項病原菌,從採檢到結果出來只要幾小時的時間,不需要分項多次重覆採檢(流感、新冠、腺病毒等),減少病人被採檢的痛苦,也縮短診斷的時間。
今年腸病毒恐大流行!醫提醒「1疾病」長很像 10大症狀曝
「今年腸病毒可能會大流行,務必小心。」小兒科醫師許志煌近日在臉書發文示警,呼籲家長應帶家中小孩施打腸病毒疫苗,另提醒有種疾病常常會和腸病毒混淆,那就是「皰疹性齒齦炎」,其主要有高燒、孩子牙齦紅腫潰瘍,輕碰就流血等10大症狀,因為和腸病毒症狀類似,初期恐無法正確判斷,因此提醒家長多加留意。許志煌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許志煌兒科診所》發文示警,「今年腸病毒可能會大流行,務必小心。如果可以施打腸病毒疫苗,預防71型感染,可以減少腸病毒重症的機率。」他還提醒「皰疹性齒齦炎常常會和腸病毒混淆,我最近在門診也時常發現。」他解釋這是疱疹病毒感染所造成,1年4季均可發病,和腸病毒感染「不一樣的地方」,皰疹性齒齦炎發作的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同時會造成牙齦發炎,以及口腔黏膜、牙齦、舌頭、嘴唇的破損以及流血。許志煌也列出疱疹性齒齦炎的主要症狀,包括「高燒、孩子的牙齦會出現紅腫潰瘍現象,輕輕接觸就會流血,口腔潰瘍非常疼痛,無法吞咽、流口水,往往因無法進食而造成脫水的現象。同時伴有口腔惡臭,以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許志煌續稱,皰疹性齒齦炎其實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這一點和腸病毒支持性療法大大不同。「有時候,和腸病毒的症狀有點類似,在初期無法正確診斷,請家長們要把這個疾病放在心裡。」
食安連環爆1/台灣首見米酵菌酸「10年奪陸43命」 無色無味高溫殺不死「5大原則逃死劫」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集體中毒事件,截至3月29日已累計23人就醫,其中2人死亡。令人詫異的是,首位死者年僅39歲且身體健康,用餐後隔日便因急性腎衰竭而亡,病程又急又快,專家認為極不尋常,因此緊急解剖檢驗,3月28日晚上衛福部證實檢體採樣到「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見,許多南洋料理的餐飲業者也紛紛主動停售河粉、粿條等商品,希望降低民眾疑慮。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資料,2010~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造成43人死亡,其中2015年一家四人慘遭滅口,2020年則在親友聚餐中一口氣奪走9條人命。根據新加坡食品局資料,想預防米酵菌酸中毒要掌握5大原則,其中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最為重要。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3月28日,共計有18名患者與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其中2人死亡。首名死者為39歲的呂姓男子,3月22日至寶林茶室吃炒粿條,24日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但衛生單位卻在26日才驚覺是食安事件。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此案首例是在24日由新北市衛生局通報,由於病患出現肝衰竭,並非典型食品中毒症狀,因此直到死亡都沒有被懷疑或通報,後來陸續收到醫院通報疑似案例,才立即要求餐廳停業。」66歲男子3月19日同樣享用寶林茶室的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經過多日治療,最終在27日也因急性腎衰竭身亡,成為第二位死亡案例。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食物中毒大多都在幾個小時內就發作,很少像該名患者「幾天後」才猛爆性肝、腎衰竭,「也是第一次遇到」。疾管署表示,除2名死者之外,目前6人住院治療中(5人住加護病房、1人住一般病房),15人症狀輕微返家休養。陳彥元說,醫院端有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結果都是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症主任黃建賢表示,該男子住院後有為其進行細菌培養,但無培養出細菌,推測這次情況較像毒素導致。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認定「米酵菌酸」是禍首的可能性高,最後經解剖2位死者檢驗後,確認檢出「米酵菌酸」。由於民眾對米酵菌酸感到擔憂,台中食安處、法制局及經濟發展局也在28日共同組成市府聯合稽查小組,對於提供河粉、粿條等南洋料理的業者,包含非常泰、塔塔加、瓦城、PappaRich金爸爸、海記醬油雞飯等店家,特別針對粿條及河粉類等食材來源、保存等項目稽查。其中台中大遠百的非常泰、塔塔加泰式料理2家業者已停售河粉產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米或椰子所做的發酵食物,若發酵過程不當,有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菌可能再洐生米酵菌酸,這是一種非常毒的毒素,依國外報告,可讓中毒者在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在40%至100%間。台北市衛生局與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一起調查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2010年至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這些通報共導致146例疾病、139例住院、43 例死亡。」程涵宇說,米酵菌酸中毒是中國的法定傳染病,中國一開始較多的中毒事件,是自製發酵玉米粉製品、銀耳、地瓜粉和玉米粉製品(果凍),後來又有許多濕米粉、木耳)的中毒事件,最常發生在家裡(79.0%)和餐廳(21%)。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毒素無色、無味、耐高溫,民眾難以查覺,高溫烹調也無法消滅,在中國、非洲、印尼都曾傳出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目前沒有解毒劑,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例如中毒者若休克就打強心劑,若是不能呼吸就為他插管。顏宗海說,新加坡食品局曾針對米酵菌酸提出預防5方法,分別是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或添加檸檬汁或醋減少毒素形成的機會、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豆豉相關食物、如果需要長時間浸泡白木耳或黑木耳,請在冰箱中浸泡,以盡量減少細菌生長,另外,發酵食品時要採取良好的衛生措施,例如對所有食品接觸表面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對食品造成不良污染。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則指出,5到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建議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她也提醒,發酵食物雖美味可口,但是無法控制溫度、濕度環境下,建議還是不要自製,以購買大廠牌有檢驗過後較有保障。
寶林案北市府罰250萬 顏宗海揭自救法抗米酵菌酸襲台
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下午表示,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疑案,北市下轄醫療院所目前累積14例個案,29日已無新增重症個案,「狀況應在控制中」。寶林茶室中毒疑案持續延燒,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下午領銜召開聯席記者會,與會者包含副市長林奕華、衛生局長陳彥元、警察局長張榮興、法務局長連堂凱,也邀來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針對「米酵菌酸」進行分析與衛教。蔣萬安首先表示,在北市掌握的14例中,29日新增1例輕症,其餘36家北市醫療院所也已徹查「無新增重症」。至於外界關注的理賠問題,蔣萬安強調,已與遠百公司、國泰產險談妥,關於寶林事件「遠百的保單會認」。法務局長連堂凱補充,每一個受害者求償金額不一定,目前也還未定案,不過遠百保單的額度達新台幣數億元,「負擔這次的損害應該沒問題」。連堂凱補充,另一家新安東京產險目前則還沒回覆,但至少國泰跟遠東同意承擔「受害者不須擔心理賠金」。衛生局長陳彥元則說,北市府目前已集結感染、食安、毒物三大領域專家成立專家小組,並將持續對全市百貨公司美食街專案稽查。至於罰鍰部分,因一始調查時寶林未揭露完整分店訊息,先罰50萬;再因第三人責任險、公共意外險過期未投保,加罰200萬。衛生局將重點放在「米酵菌酸」防範擴大之餘,也會持續配合檢調調查寶林案。針對外界疑惑何以「米酵菌酸」莫名侵台?顏宗海則表示,由於本次食物中毒的受害者食用的都是河粉、板條、粿條等常見的食物,這種中毒確實很少見,怎麼侵台真的待研究,不過在東非、大陸、印尼有過案例,一般是在米跟椰子製品,在發酵過程被很毒的細菌污染且「一發生就很嚴重」。顏宗海表示,這種食物中毒帶來的症狀不只急性腸胃炎,還伴隨器官衰竭,據自己了解有一名患者除了肝腎衰竭外,腦部也產生病變,確實駭人。目前「沒有解毒劑」,只能用支持性療法,呼吸困難給予插管、休克給予強心劑升高血壓、腎衰竭只好血液透析。顏宗海說明,以目前在加護病房的4位民眾中,紛紛透過支持性療法希望恢復健康,其中有一位住在三總的病患已顯著好轉。顏宗海重申,米酵菌酸沒味道、沒顏色,平常真的很難分辯,加上食物中毒容易發生在夏天,因為溫度高,再次提醒民眾熟食要正確保存,該放冰箱的就不要拖,冰箱攝氏4度c可避開7~60度c的「危險溫度」,而食用前也要加熱到70度c,才相對安全。
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致死率達4成!毒物醫洪東榮曝:可嘗試「1方法」救命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衛生福利部昨(2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解剖死者後發現,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而這也是台灣首次檢出該毒素,事實上米酵菌酸毒性相當兇猛,只要些許劑量就可能喪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建議,或許可嘗試使用「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NAC)解毒劑來救治中毒患者。洪東榮表示,毒性十分猛烈的米酵菌酸,只要被人體攝入1至1.5毫克就能致命,當粒線體遭到毒素入侵,包括腦、肝臟、腎臟等器官及身體組織都會受到損害,無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且一旦細胞壞死是不可逆的傷害,更沒有解毒劑能讓粒線體恢復功能,因此「米酵菌酸中毒」的死亡率高達4成以上。目前醫院救治肝腎衰竭的患者,大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或是採用血液透析(洗腎)、血漿置換術,移除體內毒素,醫界對於米酵菌酸中毒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洪東榮認為,或許可嘗試使用「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NAC)解毒劑來救治中毒患者。他解釋,此種解毒劑通常用來治療「乙醯氨酚」中毒患者,像是服用過量普拿疼,由於乙酼氨酚與米酵菌酸有不少相似中毒症狀,嘗試用它作為解毒劑,可能對於搶救米酵菌酸中毒的患者有助益。針對使用NAC當解毒劑,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持不同看法,他指出以中毒患者的病況而言,只能透過血漿置換術清除毒素,緩解病程發展,要想使用NAC救命恐怕有一定難度。
「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中毒1天內恐多重器官衰竭 醫:只剩這招能對付它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截至今(27日)中午已釀2死2命危。有醫師懷疑禍首可能是無色、無味、耐高溫的「米酵菌酸」;另有毒物專家指出,米酵菌酸並無有效解毒劑,且致死率達到40%至100%之間,中毒者1天內就有可能多重器官衰竭。寶林茶室疑似中毒案已知有9起案例,其中2人死亡、2人命危,其餘則有輕重不一症狀。有醫師依據患者多有食用炒粿條、炒河粉,推測是米酵菌酸釀禍。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國內還沒有該類中毒案發生,但若回顧中國大陸案例,該類中毒死亡率可達到3成。楊振昌說明,米酵菌酸中毒在國外也不算常見,以中國大陸為例,2010年至2020年10年間共有149人發病,其中139人住院、43人死亡,死亡率近3成,病源多來自玉米、黃豆製品,以及少部分因保存不當產生毒素的米製品。又米酵菌酸毒性很高、干擾人體產生能量,甚至讓身體「崩潰」引發器官衰竭休克,但目前尚無特殊療法或解毒法,也不能透過洗腎排除毒素,僅能運用支持性療法。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指出,米或椰子製成的發酵食品若有發酵不當,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該菌又再衍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無色、無味、耐高溫,也無法透過視覺、嗅覺、味覺來辨認,亦無法用烹煮將其破壞;但其有易在PH值7中性環境滋生特性,如在食品製程中加醋或檸檬汁,便可以酸抑制毒素滋生。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主要作用在人類粒腺體,該腺體為哺乳動物產生能量的來源,食用到含有米酵菌酸食物,可能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腸胃症狀;中毒者可能合併有肝、腎等多種器官衰竭,「只需1毫克就會導致死亡」,致死率達到40%至100%。不過,本事件雖已確定為食物中毒事件,但是否為米酵菌酸中毒仍有待食藥署、衛生局檢驗出爐,且微生物檢驗通常需耗時2週以上。
「無解毒劑」吃海龜肉釀9死、78傷 醫點嚴重狀況:活下來可能四肢癱瘓
日前非洲國家傳出食用海龜肉集體中毒意外,釀成8名兒童、1名成人死亡,78人送醫,醫師楊振昌表示,海龜毒素依照嚴重程度可分為3級,對人體多器官有獨性且無解毒劑可用,最嚴重情況死亡率可達65%到100%,就算活下來,也還會有四肢癱瘓等後遺症。綜合媒體報導,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的桑吉巴島(Zanzibar)近日發生食用海龜肉後中毒意外,有78人送醫院,其中8名兒童、1名成人死亡。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海龜毒素」除具有神經毒性,對人體多個器官也都有毒性,中毒狀況可分為3個等級。他指出,第1級會在食用後幾小時到4天間發作,症狀僅腸胃道不適及口腔疼痛等;第2級可能在1到2天後發作,症狀從嘴巴發炎到食道或胃可能出現潰瘍;還會出現有昏睡、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等,患者需要約3週時間。他提醒,最嚴重者死亡率可達65%到100%,就算活下來,也還會有四肢癱瘓等後遺症,可能出現昏迷、器官衰竭等情況,甚至腎臟、肝臟、呼吸、電解質等異常,通常患者是中毒1到3天才開始出現症狀。其中海龜毒素並沒有無解毒劑可用,楊振昌表示,僅能給予症狀治療或支持性療法,其中中毒事件又常發生在醫療資源比較不充分的地方,因此病人無法及時得到好的治療,然而有些人會大意,待症狀出現再送醫時已晚。國內曾有類似的海洋毒素中毒事件,他指出,去年底河豚中毒事件引發關注,多年前國內還曾發生食用貝類西施舌中毒,另外也曾發生有民眾吃海魚中海葵毒素導致1人死亡。他解釋,此類毒素都是神經抑制毒性,會造成神經肌肉麻痺;其中河豚毒素可能導致呼吸衰竭,但若能及時插管治療,24小時後就會逐漸恢復,整體死亡率約10%左右。對於上述海洋毒素,都是熱穩定毒素,楊振昌說,即使高溫烹煮也沒用,跟海中藍綠藻有關,會有季節性變化。
他屁股疼痛竟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醫曝危險因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47歲阿茂工作需交際應酬,從22歲起幾乎天天飲酒,一個多月前覺得自己右邊屁股處疼痛,起初不以為意,但過了3週感覺越來越痛,甚至走路都走不穩,趕緊到骨科就診,經醫師以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明顯塌陷,診斷罹患「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常見青壯年關節病變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卓依誠醫師說明,「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VNFH )好發於30至50歲,是青壯年最常見的髖關節病變疾病之一,多數專家認為此疾病是因先天遺傳、後天代謝及血管損傷、骨內壓升高、機械應力等影響血液供應的綜合性結果。病程早期多無症狀 關節痛、跛行才就醫大部分患者在病程早期沒有症狀,通常是在幾個月或幾年後,股骨頭壞死區域充血或出血,形成反應性血管,但血液供應因遺傳或代謝持續受到損害,使反應性血管無法順利生成,最後造成骨小樑變薄或股骨頭塌陷,出現關節疼痛、鼠蹊部痠痛或輕微跛行等症狀時,病患才意識到需要就醫。關節塌陷或壞死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卓依誠醫師說到,此疾病經影像學檢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X光正常,但在電腦斷層上發現異常;第二期為X光片發現輕微異常;第三期為X光或電腦斷層發現軟骨下骨折、部分壞死性骨折或股骨頭變平塌陷。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治療,通常使用支持性療法,如使用輔具行走以降低關節負擔,適當緩解疼痛,並避免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免惡化病情;在一、二期病程,為保留原生關節可選擇「核心減壓手術」(Core decompression),在股骨頭鑽孔讓壞死可建立一個長出新血管的管道。第三期的病患,可先使用部分骨頭切除手術,重新分配壓力,避免壞死區域塌陷;但若關節已塌陷或已明顯壞死且骨折,則需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當心3大危險因子 髖關節出現不適快就醫卓依誠醫師補充,據研究顯示,造成「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三大危險因子,第一種是長期且大量使用醣化皮質類固醇,因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導致骨壞死的發生率為21%-37%,然而,短期且低劑量的類固醇藥物導致該疾病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切記務須遵照醫囑用藥;另一種因子是過量飲酒,會引起脂肪栓塞、脂肪細胞肥大、靜脈血液滯留和皮質醇水平升高,使罹患此病的機率大幅提升;第三種是吸菸,因菸草經常與攝取酒精有密切相關及混雜效應。此外,若髖關節出現疼痛不適,也要及早就醫,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呼吸道病毒肆虐兒童! 急診醫:每天逾10人等待病床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感染流感、腺病毒患者明顯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吳昌騰表示,以醫院觀察,這幾天掛急診的兒童患者數量劇增,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副流感,他進一步指出,每天將近有15至20床的病人在等待病床。吳昌騰指出,近日來急診的兒童患者非常多,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副流感。他說明,前來就診的患者多數是高燒持續好多天不見好轉,伴隨咳嗽的症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腺病毒、流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吳昌騰提到,除了流感目前有克流感藥物可以使用外,對於腺病毒感染僅能進行支持性療法,須讓病程走完。他表示,在臨床上只要評估患者發燒天數過長、影響食慾超過1/2、精神狀態不濟,或者已經併發支氣管肺炎等情況,就會考慮評估是否需要收治住院,他進一步指出,每天將近有1至20床的病人在等待病床。吳昌騰提醒,若家中的孩子感冒伴隨高燒不退、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且影響晚上的睡眠,應盡快就醫。特別是在臨床上已經有流感併發腦炎的案例,因此,當高燒後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時,更應該迅速就醫以確保及時的治療。
河豚神經毒素「氰化鈉千倍」中毒致死率6成 專家教2招預防
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人吃河豚發生中毒意外,釀1死8中毒。對此,毒物專家招名威表示,「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他也教2招預防。南投縣衛生局也說,民眾應避免食用河豚。招名威在臉書發文,「日本美食這麼多,唯獨河豚料理一直是我望之卻步的美食,畢竟,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河豚毒素是名為Tetrodotoxin的化合物,不是網傳的氰化鈉,別搞錯了!」招名威說,「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所以無論生吃或熟食河豚肉,都會中毒!」回顧過往的河豚中毒案件,招名威說,「多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但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台灣河豚有30多種,肝臟跟卵巢毒性最高,雖然有些河豚肉沒毒,但是內臟可能有毒,料理時會汙染到肉,「加工業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常常造成食物中毒事件。」招名威強調,「中毒症狀還是以攝入的劑量為標準,中毒症狀大多是在食後3小時內,通常是10~45分鐘產生。主要以影響神經系統為主,常見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劑量高、嚴重時則可能導致複視、無法發聲、瞳孔擴大、眼肌無力、抽搐、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61%,很高!」招名威說,「但麻煩的是,由於無解毒劑,因此也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如未產生呼吸衰竭,比較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最後,如何預防?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至於要怎麼預防?招名威說,「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也說,有毒河豚所含之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其潛伏期短,民眾食用河豚後約10~45分鐘即有症狀,主要為唇舌麻痺、四肢麻痺、嘔吐、失聲、漸進性肌肉麻痺、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由於目前並無解毒劑,且毒素不會因加熱而失去毒性,即使河豚經過烹煮後仍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台灣水產品種類繁多,民眾可選擇無毒的魚種食用,避免食用河豚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切勿貪圖美味冒險嚐試。
小兒科門診爆滿…醫曝秋季「4流行病毒」 其一奪不少命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在臉書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表示,隨疫情解封,小兒科門診又變熱絡,如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4種流行病毒,「雖然感染這4種病毒的症狀表現都有些類似,但引起原因和治療方式不盡相同。」1.流行性感冒病毒:盛行於每年的10月到隔年2月間,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但今年從5、6月一直流行到現在!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今年也是針對兩種A型和兩種B型病毒株的四價疫苗,平時也須保持個人衛生清潔。2.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今年入秋後類流感病童多,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比例較高,而且常常高燒好幾天。它算是感冒病毒之一,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而早產兒因肺部功能較弱,感染後病症可能較嚴重,目前健保補助週數未滿33週的早產兒施打單株抗體疫苗,可減少重症及死亡率。平時爸媽也可帶孩子多曬太陽、勤洗手以做好預防。3.腺病毒:一種DNA病毒,它不具有外套膜,好發於每年2至3月,但今年的現在卻還很流行。腺病毒常見症狀包括連續高燒3~7天、伴隨上呼吸道症狀、結膜炎、腸胃炎等,由於它不具有外套膜,一般酒精無法徹底殺死腺病毒,須以肥皂確實洗手才可以!4.副流感病毒:副流感名稱與流感類似,然而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疾病,不過兩者病毒皆是RNA病毒。潛伏期約2~7天,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涕、咳嗽等,嚴重時可導致哮吼、支氣管炎、肺炎等。副流感沒有特效藥,採支持性療法。巫漢盟提醒,「雖然感染這4種病毒的症狀表現都有些類似,但引起原因和治療方式不盡相同,其中流感具高度傳染力,今年已奪走不少生命,建議符合疫苗施打年紀或資格的人按時施打疫苗,並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才能避免感染喔!」醫師表示,流感具高度傳染力。(圖/翻攝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臉書)
2歲兒子咳嗽出現「狗叫聲」…母掛急診求助 醫揭「這病症」秋冬要更小心
家裡的寶寶莫名發出「狗叫聲」怎麼辦?高雄日前一位母親發現,自己2歲的兒子在感冒後,咳嗽常會出現奇怪的高頻呼吸聲,甚至就像是狗叫一般,趕緊帶兒子去急診後,才得知是罹患了好發於秋冬的「哮吼」。後來,支持性治療後,男童也順利恢復健康。據了解,該名2歲男童的母親表示,兒子在罹患感冒性病毒後,呼吸時會出現「咻咻」的呼吸音,類似於狗叫聲那樣的高頻聲,咳嗽聲也變得十分怪異,前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急診後,從X光檢查和臨床狀況中可以發現,經由小兒科醫師李杰明的診斷,確認男童是感染了「哮吼」。幸運的是,由於就診及時,在經過支持性治療後,男童也已經順利康復。李杰明醫師提到,典型的哮吼會使患者聲音沙啞、咳嗽出現異音,吸氣時還會發出像是吸不到氣一樣的「呃呃」聲,而哮吼好發於秋冬換季時節,在6個月至3歲的年齡段尤為常見,若病症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困難的狀況。另外,李杰明醫師也解釋,哮吼普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好的預防方式即為注意呼吸道禮節,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一般只需要支持性療法就可痊癒,如果至大醫院看診則會給予類固醇、腎上腺素物化劑治療,不太會用到抗生素,但嚴重者仍得進行插管。對此,他提醒,像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都可能會造哮吼,因此家長在秋冬季節轉換時,也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
抓老公偷吃「心碎」休克! 醫籲這類人要注意
新北市1名70歲的周姓婦人日前和朋友在家打麻將,沒想到因為聽牌太緊張導致休克。而高雄市阮綜合醫院也曾收治過1名病患,因為妻子抓到老公外遇,產生爭執後突然休克倒地,送到急診救治後發現是「心碎症候群」,所幸經救治後無大礙。心臟內科主任林韋承表示,只要病患在情緒激動下,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就會產生急性心肌病變,而這類症候群好發於更年期中及後的婦女,因此此族群應避免情緒過於激動。57歲的林姓婦人發現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小三,且經過多日跟監後罪證確鑿,於是選在某一天向老公攤牌,沒想到老公不僅死不承認,更怪罪是林婦更年期疑神疑鬼,2人爭執不休,沒想到林婦正準備走出家門時卻突然昏倒及休克,丈夫見到此狀以為是心肌梗塞,馬上開車送到阮綜合醫院急診。經林韋丞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林婦的心臟呈現章魚頭的壺型形狀,且血管檢查沒有異常,因此研判林婦非心肌梗塞,而是所謂的「心碎症候群」急性病變所引起的急性休克。林韋承表示,其實心碎症候群的案例不少見,只要病患在情緒激動下,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就會產生急性心肌病變,心臟會形成像章魚頭型的壺形形狀。而這種症候群好發在年紀為停經後的中年婦女或是更年期中、後的婦女。林韋丞說明,若是患者發現自己在情緒激動下有強烈的心臟疼痛、呼吸困難,就要盡速就醫,使用支持性療法治療,維持生命徵象、血壓、呼吸順暢等,避免因休克太久而回天乏術。林韋丞也說,由於「心碎症候群」的個案都會有急性胸痛、心電圖有變化等與心肌梗塞相同的症狀,因此臨床醫師常會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然後做心導管治療,但其實只要患者血管檢查沒有異狀,多數都是心碎症候群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