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保險
」公糧遲暮2/漲收購價挨批打臉休耕補助 專家喊「水稻收入保險」助攻農政革新
隨著解嚴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的農產市場也逐漸跟上自由開放腳步,但在國防安全與糧食自給考量下,政府仍保留「公糧保價」制度,近來還有人倡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然而在稻米耕作與銷售機制扭曲的現況下,專家批評,公糧漲價只會「肥了農耕隊與農會」,長遠來看更阻礙農業升級。本刊調查,「公糧保價」收購制度當年為了順應工業發展,政府憂心全台瘋工業化之際,農業自給將受重擊,因此打出「公糧收購」制度,當時以略高於市場價格為號召,希望農友能將部分稻穫撥繳到公糧。然而時至今日,由於市售米糧盤商收購糧價已可與公糧分庭抗禮,加上精緻農業科技發展,打出「品牌力」的高級稻米售價更狠甩公糧收購價,即使2007年與2011年各有一波公糧收購漲價,大趨勢「公糧收購量」仍不如以往,目前全台大略以公糧3成、私糧7成比例維持稻米市場。家族曾經營公糧保管場的竹北東海復興碾米廠三代鄭東煒指出,公糧收購在「以農立國」的時代與戰爭非常時期有其必要,但如今自由貿易興起加上產業轉型,像新竹縣不少耕地,反而因縣政府與科學管理局擔心農業灌溉水「搶了台積電用水」,因此大舉鼓勵休耕,還廣發「休耕給付」,一年二期每公頃可領近新台幣10萬元,如今反過來要提高公糧收購價,恐怕會讓休耕者前仆後繼地又重新耕作,政策目標混沌不明「這不是自打架嗎」,他疑惑。已結束營業的復興碾米廠二代鄭東煒說,上一代在日本時代做皮革加工,國民政府來台後便看上現有動力機具,轉作碾米兼公糧倉庫多年,是早期大新竹軍營的重要米糧來源。(圖/方萬民攝)逢甲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全球只剩台灣對農業有大量的人為扶持措施,包含「休耕給付」、「轉作獎勵金」與「公糧保價」收購等,這些肉桶式政策實在「太看小農民了」,也會造成生產結構扭曲、排擠農業預算,因而沒有錢發展冷鍊與物流革新。楊明憲說,放眼全球,其實世界貿易組織(WTO)參與會員國,都有「補貼上限」門檻限制,就是所有的扶持產業補貼,都有上限金額天花板,以利各行各業公平自由發展。以日本來說,近年便因為補貼上限「用完了」,取消了「公糧保價」給付,改在過渡期以「所得補償」方式,輔導農友轉型,經歷了一場劇烈陣痛。他憂心,反觀台灣一再地喊出增加補貼,卻沒人說只要是WTO會員國「補貼就有用完的一天」,如同飲鴆止渴一般,一旦補貼到達天花板「難道台灣要退出WTO嗎?」他無奈批。台灣稻米改良成果斐然,專家呼籲農政經費該投入農業科技提升,才有望農政永續。圖為2020宜蘭米出口日本封櫃啟運典禮。(圖/翻攝自社團法人臺灣穀物產業發展協會臉書)楊明憲直言,若要達到保障農民基本生存並兼顧農業升級宗旨,與其肉桶式地撒錢提升公糧價,農業部更應該強化推廣「水稻收入保險」,透過保險機制鼓勵農民勇於改種或培養其他稻作,照顧幾年「陣痛期」的基本收入,台灣農業才能永續,否則「肉桶式」公糧收購加碼,「總有一天會爆炸」他示警地說。領銜提案提高「公糧收購價」的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強調,近年運輸成本與肥料漲幅驚人,13年沒漲的「公糧收購價」本就該漲,他會盯農業部持續輔導農友技術革新。張啓楷說,「水稻收入保險」理念不錯,明明可與提高公糧收購價並行不悖,可惜農業部宣傳方向錯誤,他未來質詢仍會持續關心監督。
凱米颱風重創農業!全台農損逾11億 雙北菜價漲逾2成
受凱米颱風影響,農業災情頻傳,農業部統計指出,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11億887萬元,其中光香蕉就達2億3885萬元,梨7209萬元、番石榴7137萬元、木瓜6600萬元及柿3446萬元。而26日台北市蔬菜到貨量直接腰斬,均價上漲至46.3元、大漲23%;新北果菜公司蔬果漲幅達25%至30%,菜價回穩恐需半個月時間。凱米颱風農業災情報告。農損以屏東縣3億5467萬元(占32%)、雲林縣1億9357萬元(占17%)、嘉義縣1億5904萬元(占14%)、高雄市1億23萬元(占9%)及台中市7664萬元(占7%)較為嚴重。北農發言人、副總經理路全利表示,颱風過後產地持續下大豪雨,部分地區積水未退與山區土石流道路未通影響,導致蔬果無法運出,昨到貨量相較休市前大幅縮水,各菜種行情價格上漲。其中葉菜類進貨量少價昂,甘藍到貨量約244噸,價格上漲2元,大白菜到貨量約57噸,價格上漲3元,小白菜到貨量約17噸,價格上漲15元。新北果菜公司昨恢復交易,市場供不應求。經理郭榮瑞說,由於中南部淹水,路不好走無法採收,吸飽水的農作在颱風後受到大太陽曝曬容易腐敗,菜價回穩至少要等半個月以上。農業部針對災損嚴重的地區研議農損作物全品項公告,以香蕉為例,可獲得每公頃8萬元天然現金災害救助外,如果有投保香蕉植株農作物保險或香蕉收入保險也可分別獲得理賠,並推動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推動半年免息措施,免息期間為8月1日至2025年1月底為止,新舊貸款均免息,舊貸免申請,新貸核准後即適用,免息期間均免收保證手續費。
農委會推水稻收入保險 宜蘭市農民嘆補貼標準太嚴:看得到領不到
農委會今年起開辦水稻收入保險,單一鄉鎮市平均損失超過20%,受損農民可領取補貼,但宜蘭市有稻農種的「桃園3號」因氣候不穩定短收3成,又擔憂宜蘭市整體損失未達2成領不到理賠,嘆保險是「看得到,吃不到。」農糧署回應,未來會去思考補償個別農戶的損失。宜蘭市稻農劉國順與農友們一起種10餘公頃的「桃園3號」,他說,配合秧苗送達的時間在2月22、23日播種;「桃園3號」是香米的一種,非常怕冷,但因天氣時冷時熱,結的稻穗都少了4、5顆,如果晚個10天播種影響就不會那麼大,以致受損的面積比其他人來得多。劉國順說,去年他收成有1.5萬台斤,今年恐怕只有1萬台斤,損失達3成之多,盼保險理賠可以從寬認定,能針對個別農戶損失來補貼。除了宜蘭市外,在其他鄉鎮也有相同的問題。宜蘭市長江聰淵今天(24日)前往關心稻農受損情形,他說,水稻收入保險是1公頃可獲得1.8萬元補貼,市公所會配合農委會在6月底清查宜蘭市受損狀況,但農民獲得理賠的門檻是平均面積達20%,未達此標準是無法獲得理賠,希望可農委會可考量農民種的品種、個別農戶來補助,才能嘉惠農民。農糧署表示,水稻收入保險是區域型的概念,針對整個鄉鎮單一產量,可滿足大部分受損的農民,但不同的保險制度都會有個別的狀況;水稻收入保險是第一年開辦,都需要累積基礎數據來針對特殊狀況調整,農糧署相當重視農民的問題,未來有基礎數據後,會再思考如何補償個別農戶的損失。
鳳梨釋迦保險台東縣政府加碼10% 籲中央重啓談判
針對中國大陸9月20日停止台灣鳳梨釋迦進口,農委會近期研議開辦鳳梨釋迦農民收入保險,每公頃保障最少40萬元收入,台東縣長饒慶鈴表達樂見此一政策推動,同時加碼補助保險費用,由現行的5%調升至10%,也呼籲中央應儘速重啓談判,確保釋迦出口無虞。饒慶鈴表示,台東鳳梨釋迦外銷中國大陸的數量多達1萬5千公噸,農委會正研議開辦農民收入保險,即每公頃收入不足40萬元,部分由保險金補足差額,減輕農民負擔。饒慶鈴強調,保險是不得已的結果,重啓談判、確保釋迦出口才能解決問題;台東農民努力維持釋迦高品質,並不是為了領取農民收入保險金,應儘速啓動對談,把水果賣出去才是目前重要課題,而台東縣政府也會持續協助擴展內外銷市場,與中央齊心,化危機為轉機。
陸暫停輸入蓮霧、釋迦 農民盼「勿放棄大陸市場」:政府有骨氣、農民沒底氣
因應大陸暫停輸入台灣蓮霧及釋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拿出10億元護盤,副主委陳駿季於22日至台東地區農會與台東縣府、農民開說明會,並針對內外銷提出調節產期、加強促銷、開發新市場等相關對策;然而農民卻說「政府有骨氣、農民沒底氣」,盼政府應放軟態度,勿放棄大陸市場。大陸暫停入台灣釋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2日至台東地區農會說明因應對策。(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為保障農民權益,農委會打算循鳳梨模式,針對內銷提出調節產能及供貨量能、推動荔枝收入保險、配合農遊及5倍券行銷、建立企業團購平台、研發加工技術及多元品項6措施;而外銷則提高外銷獎勵額度並強化大陸以外市場拓展、加強外銷新品項與新市場開發,喊話外銷目標釋迦達5000公噸,盼解決果農問題,也亮出日前無法銷往大陸、改銷其他國家的鳳梨好成績向農民掛保證。大陸暫停入台灣釋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2日至台東地區農會說明因應對策。(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對此,農民卻持保留態度,台東縣釋迦生產合作社理事王志偉認為大陸僅暫停輸入、並非禁止。他進一步指出,大多數農民都向農會銀行貸款,為了種植釋迦,已扛下500萬甚至千萬債務,鳳梨自救、蓮霧、釋迦也得自救?「政府有骨氣、農民沒底氣」,他希望政府不要輕言放棄大陸市場,必要時派出能溝通的人與大陸溝通,強調農委會所提方案沒有問題,但做生意除了品質好、更應放軟身段。大陸暫停入台灣釋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2日至台東地區農會說明因應對策。(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此外,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質疑,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需求市場相當有限,往年外銷總量1年至少1萬5000噸,如果其他市場消化不了,剩下1萬多噸回流到台灣市場,衝擊很大。大陸暫停入台灣釋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2日至台東地區農會說明因應對策。(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提出數據,日前鳳梨外銷到大陸以外國家數量成長566%,國內價格也略有提升,護盤發揮成效。然而果農說,釋迦不像鳳梨,可直接鮮果外銷到許多國家,而且更不耐放,呼籲政府應積極建置冷鏈設備,才更有利於推動內外銷。此外,台東縣提議單獨發行釋迦券,及採補助方式鼓勵農民減產,但陳駿季均不認同,認為現有5倍券及農遊券即可規畫釋迦促銷方案,不宜單獨發券。他也認為按比例減產並給予補助,難以檢核,如果採廢園,農民也無法接受,因此,農委會並無補助減產的措施。
蕉價跌半次級品成堆肥 農民怨政府未積極行銷
屏東縣次級蕉去化量累積今年已達2500噸,黃姓蕉農說,初期去化高峰時,一個合作社1天就湧進超過180輛三噸半貨車,優先送往附近畜牧場當作豬隻飼料,無奈數量過於龐大,只能拿到田間當堆肥,「誰看到心不會酸」。產地農民坦言,今年因為天氣穩定、沒有颱風,加上許多原本未種植香蕉的農人搶種,另有疫情影響外銷貨運時間不穩,讓大批香蕉湧入內需市場,導致蕉價下跌,目前A級蕉價格每公斤10元至12元,約只有去年一半。價格跌到剩一半協助收購次級蕉的內埔迦登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鍾廣森則說,目前格外品全部以每公斤5元收購,試圖減少市場上香蕉數量,有利穩定蕉價。他指出,目前網路上有許多關於香蕉的假消息及影片,有的斷章取義,有的偽造混淆視聽,對農民已造成二次傷害,希望不要再傳。雖然政府啟動次級品去化,但產地蕉農仍大吐苦水,抱怨蕉價不見起色,實在看不出政策有什麼成效,且今年原本預期有東京奧運效應,導致種植面積暴增,沒想到一場疫情亂了套,政府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協助行銷,而非遇到豐收就只會去化。收入保險將持續但農委會協助民間收購次級品以穩定市場,卻被拍到田間香蕉堆積如山畫面;未料一波未平,又有網友隱射政府開辦香蕉收入保險恐慷納稅人之慨。為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因天然災害或市場不歸咎農民的外在因素,是政府推動香蕉收入保險初衷,不會因為特定人士操弄輿論而改變政策、停止對農民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