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調查
」 貧富差距 主計總處 基本生活費 民眾黨 家庭收支調查所得收支大公開 30歲以下「平均月薪4.5萬」這城市賺最多
行政院主計總處近日公布2023年所得收支調查報告,人數將近1645.97萬人,平均所得收入為70.9萬元,創下歷年新高,可支配所得為58.8萬元,其中30歲以下的平均年所得約54.59萬元,換算成月薪大約4.55萬元,又以新竹市可支配所得最高。報告顯示,2023年平均所得收入為70萬9084元,比去年增加0.66%,也就是4639元;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為58萬8319元,年增0.56%,也就是3258元。按年齡別來看,30歲以下所得收入者約142.64萬人,平均年所得為54萬5931元,年增近2%、10264元;30~34歲所得收入者約116.37萬人,平均年所得為69萬6900元,年增0.7%、4872元;35~39歲所得收入者約129.66萬人,平均年所得為78萬8590元,年增2.4%、18705元。報告指出,40~44歲所得收入者近166.2萬人,平均年所得為83萬2605元,年增近4%、33066元;45~54歲所得收入者約305.63萬人,平均年所得為92萬3031元,年增0.11%、997元;55~64歲所得收入者約327.94萬人,平均年所得為79萬3619元,年增0.42%、3342元;65歲以上所得收入者約457.52萬人,平均年所得為46萬8621元,年增1.8%、8444元。以地區來看,新竹市可支配所得最高,達145.1萬元。而六都中最高者為台北市144.8萬元,依序為桃園市112.3萬元、新北市119.5萬元、台中市111.7萬元、高雄市109.1萬元、台南市則以97.1萬元墊底。
文化即國力 立委籲修法實體圖書免徵營業稅
立法委員邱志偉20日開記者會指出,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2023年出版產業市況調查顯示,有六成的業者營運績效仍在衰退;同時有不少大型書局倒閉與歷史悠久之月刊停刊,已到了出版業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因此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修法,減輕出版業者之賦稅負擔,更呼籲文化部比照日本經產省模式,成立專責單位振興出版業,提升文化力就是提升我國國力。邱志偉表示,根據出版公會統計,有六成受訪者表示2023年出版業之整體市況仍在衰退,其中衰退11-20%者達21.3%,衰退超過30%者也高達6.6%,且預計今年獲利衰退的業者更超過4成。從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創下歷年次高,今年超額儲蓄高達3.8兆,創近年新高,但國人在文化支出上卻仍保守。政府應當引導民間與企業多加消費購買書籍等出版品,避免儲蓄提高卻不願意購書的扭曲現象,若文化力無法提升,長期更可能扼殺我國國力。邱志偉強調,從2013年至今持續長期關注出版產業的狀況,卻不斷看到出版業的產值創新低,因此將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盼能將實體圖書皆免徵營業稅,降低出版業成本。邱志偉指出,第十屆就已經提出修正草案版本,新的會期開始就再次提出此案,雖然文化部在2021年已實施《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將圖書免徵營業稅,但僅有五年至十年期限,唯有入法才能真正長期對出版業有根本性助益。邱志偉呼籲,此刻已經到了必須通盤檢討出版業的存亡時刻。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本月已決定,鑒於書店的逐年減少,必須成立專責小組來處理此事。因此,邱志偉提出文化部應當成立一個專責小組來拯救出版業,其中涉及紙本圖書與書店的生存,相關議題都要政府專責單位來思考來處理。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表示,現今出版業面臨營收下滑,人事成本提高、紙張與印刷成本上揚、版稅增加等狀況下,實在應該立即調降出版產業所負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期待與中小型出版社最有關係的「擴大書審純益率」與「所得額標準」都能爭取調降。
慷病患之慨1/衛福部閃拆門診掛號費天花板 遺傳疾病家族恐被壓垮
衛福部本月4日拍板,即日起停止適用民國84年訂定之「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的行政命令,並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衛福部長薛瑞元聲稱,這項取消醫療院所掛費用天花板的變革,讓醫療收費回歸市場機制,減輕經營壓力。但當年訂定「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行政指引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嗆聲,民國84年訂定醫療院所掛號費天花板,是考量當時健保開辦在即,醫療診所、雇主、民眾負擔都將增加,藉行政指引從醫療費用中切出一塊「行政費用」,該筆收入直接進到醫療機構的帳下,貼補醫療機構,不須上繳衛福部。楊志良說,貼補醫療診所應在民眾可負擔能力範圍內,避免「醫療階級化」。當年掛號費天花板,是以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五等分位,最底層的20%家庭收入作為計算依據。衛福部未經精算、專家及消費者代表討論,甚至沒有提出配套,作濫好人就為了討好醫療機構,卻忘記政府本應照顧弱勢民眾就醫權,「沒想到,看守閣員權力居然這麼大」。衛福部長薛瑞元廢止的掛號費天花板行政命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痛批這是他當年擔任署長所作的指引,目前就是避免造成「醫療階級化」。(圖/周志龍攝)雖然低收入戶已經可以免繳健保費,門診急診免掛號費、住院免部分負擔,但外界最擔憂的是需要定期回診的患者,恐因上述變革而增加經濟負擔,例如財務困窘的與家族遺傳病疾病的家庭。楊志良指出,有些家庭年收入可能不比低收入戶高,但因為名下有破舊的老屋,因而被排除在低收入戶認定門檻之外(北市規定家戶所有土地及房屋價值須低於793萬元、中市門檻366萬),掛號費一次漲兩三百元對一般人不見得是大錢,但若是長期病患就可能被這根「稻草」壓垮。新北市沈小姐說,她定期到新店慈濟看腎臟科,但新店慈濟升格為教學醫院調漲部份負擔費用,未來如果又調漲掛號費,她會考慮到區域醫院看病,但坦白說也很憂心醫療的品質。桃園陳先生則說,他家附近的耳鼻喉科已經預告掛號費會漲50元,但兩個學齡兒童經常感冒,他很擔心醫療負擔太重,希望未來醫院掛號費不會無限制的上漲,否則真的會壓慘家長。立委謝衣鳳曾引用健保署2019年委託淡江大學研究批評,調高健保費用弊多於利。該研究結論指提高「部分負擔」(衛福部去年4月才調高、粗估影響117萬人)雖可提高轉診比例,但就醫人數並未因此減少,反可能導致延誤就醫,造成醫療支出增加。謝衣鳳強調,民眾可能分不清掛號費、部份負擔調漲差別,而直覺認為「看醫生變貴了」,去年部分負擔調漲已讓外界擔憂,形成偏遠地區就醫貧窮障礙,時隔一年衛福部又火速取消掛號費天花板,但健保署才剛大力宣傳,112年健保結餘344億元,不只比111年的結餘更多,還創下了8年來新高,當外界擔憂電價上漲帶動通膨,薪水變薄,現在又要漲掛號費,政府有配套措施?有體恤民眾的負擔與感受?有考慮到偏遠地區民眾與弱勢家庭的就醫權利?衛福部廢止掛號費天花板,但北市聯醫仍暫時決定維持50元的掛號費沒有漲價,希望能盡量照顧北市民的健康需求。(圖/侯世駿攝)據2022年統計資料顯示,近1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收入最低的20%年所得皆在18萬至26萬元間,低於或接近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貧窮線。現行醫療機構門診掛號費天花板是150元,急診300元,醫療院所一旦有意調漲掛號費,就得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報備,部份衛生局常以「影響民眾就醫權」為由,逕行拒絕或要求欲漲價者提供成本分析,述明漲價理由、漲價後用途,因此醫療機構視調整掛號費為畏途。但衛福部卻突然宣布「大放送」,醫療機構歡聲雷動,截至今年2月底止,六都已有超過300家醫療機構備查漲價,其中又以北部、中部比例最高,令醫改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憂心忡忡,立委廖偉翔也痛批,醫療診所入不敷出,關鍵在健保總額點數過低,衛福部卻先拆掉掛號費天花板,形同「頭痛醫頭」,看守內閣逕自宣布重大政策更十分荒謬。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衛福部既認定掛號費屬行政費,就不適用《醫事法》第21條醫療用費用的規範,未來醫療機構漲掛號費就不需再報備,但衛生局會利用年度考核機會,瞭解醫療機構有無明顯公告掛號費金額、漲價是否合理;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尊重配合衛福部的舉措,但也期待醫院考慮民眾使用醫療資源權益,不要造成太大負擔,市府將邀集34家醫院和協會,為民眾掌握和分析醫療選擇。
「工人行腳鬥總統」譴責三黨不及格 工鬥狠批執政黨最傲慢
2024工鬥發起「政客爭大位,工人鬥未來!工鬥行腳台北大集結」,在22天內達成由南到北徒步389公里的壯舉,23日有超過2000名勞工在台北集結。工鬥認為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勞動政見皆不及格,更點名賴清德身為執政黨卻是「最傲慢」,並向候選人喊話,提出勞動七大訴求,包括解決低薪問題、保障勞工退休、改善工時過長、保障消防員全面納入職安法、健全長照以及提高雇主職災保險費率。在總統大選前,2024工鬥發起「工人行腳鬥總統」,22天內由南到北進行389公里徒步行程,配合行腳路程,工鬥在北、中、南三地舉辦集結活動,首先在高雄開場,接著在雲林超過千人封西螺大橋跨越濁水溪,最終場在台北中正紀念堂亦超過2000名勞工參與,旨在強調對候選人的勞動政策不滿。現場群眾高喊「三黨不及格,執政最傲慢!」將三位候選人的頭像貼上「不及格」標誌,賴清德更被貼上「最傲慢」的冠軍標誌。(圖/黃威彬攝)現場群眾高喊「三黨不及格,執政最傲慢!」將三位候選人的頭像貼上「不及格」標誌,賴清德更被貼上「最傲慢」的冠軍標誌,表達勞工的不滿。工鬥表示,儘管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都對一部分訴求有所回應,但整體而言仍未達標,特別是退休保障問題。工鬥認為,總統蔡英文曾說「勞工是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如今執政黨卻只讓勞工見識到傲慢,尤其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政見,除了低薪問題有給與部分承諾以外,在其它六大訴求幾乎都不及格。遊行聯合總指揮、宜蘭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胡勝已表示,勞保年金的問題,核心是保障不足,三黨候選人卻都在暗示還要「砍」,全台灣勞工平均月領僅1.8萬元、6成勞工未達2萬,與2021年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的每人消費支出2萬3513元已經差距甚大,「砍」了之後要怎麼活?胡勝已指出,過去無論哪個政黨執政,所提出的勞保年金修法版本,均是朝「多繳、少領」的方向修正,所謂的「政府負最終給付責任」的潛台詞其實是「我不會讓勞保倒,但我也不放棄降低給付的方案」。工鬥提出基礎年金的訴求,「對財團課稅,每位退休的勞工和老年弱勢族群均發給8000元」,方能釜底抽薪,達成真正的改革。2024工鬥七大訴求,首先是提高基本工資,基本工資30,000元、伙食津貼調至3,600元、加班費率要提高;再者,保障勞工退休權益,因應勞保改革設立基礎年金、新制退休金雇提高至12%、舊制退休金最高基數提至50;接著,改善台灣年總工時過長問題,增加7天國定假日;以及消防員全面納入職安法保障。第五點,健全長照反奴工,政府全面規劃由機構聘僱看護移工,兼顧勞動條件與長照品質;第六點,提高職災費率,現行雇主負擔職災保險平均費率為0.2%,應調高為至少5%;最後,放寬工會組織門檻,由現行30人降至10人。
《所得稅法》三讀修正通過 提高房租、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立法院19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條文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房租支出由列舉扣除調整為特別扣除,同時將扣除上限從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此外,修正案擴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的適用年齡,由5歲以下調整為6歲以下,並調整了扣除額度,第1名子女的扣除額度從12萬元提高至15萬元,第2名及以上子女的扣除額度各為22.5萬元,新法預計將於明年1月起生效。修正案的立法說明指出,為照顧弱勢無屋族群,將房租支出由列舉扣除改為特別扣除,租屋族擇用標準扣除,仍得適用租金支出特別扣除,以便租屋族能夠更有效地享受扣除優惠。同時,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將房租支出扣除上限從12萬元調高至18萬元,以更符合實際生活成本。此外,為減輕所有扶養子女家庭的經濟負擔,修正案擴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的適用年齡範圍,由5歲以下修正至6歲以下,每名幼兒由扣除6次增為7次,並提高扣除額度,依每一申報戶扶養6歲以下子女人數,第1名子女扣除額度由12萬元提高為15萬元,第2名及以上子女各為22.5萬元,以更全面地照顧家庭的需求。修正案亦刪除原有的「排富條款」。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此次修法是為因應少子女化浪潮。很遺憾的是,《少子女化對策基本法》目前仍未得到行政院的重視。他也指出,現在每年政府投入少子女化對策的總經費已經從193億元成長到1200億元以上,整整提升六倍,但新生兒的人口數卻越來越少,今年出生數可能會跌破13萬人次,代表預算沒有花在刀口上,政策也未能有效的讓人民有感。因此,他呼籲政府請繼續積極盤點,推動相關修法,打造友善的生養環境。
主計總處稱「台灣窮人比率低於美日韓」 財經專家坦言:中產階級有感貧窮
台灣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家戶所得差距倍數逐漸擴大,前20%與後20%相差6.15倍,有數據也顯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窮人,但主計總處卻反駁,家戶可支配所得,會因為戶內人數消長影響,不容易反映真實數據,所以應該以「人數」來觀察。過去曾是連鎖餐飲集團總經理的35歲專欄作家、社會觀察家劉人豪,之前為了理想而裸辭,雖然曾短暫沒有固定收入,但因為之前的儲蓄,日子還是能勉強維持。劉人豪感嘆:「錢滾錢的狀態下,有錢的人會越有錢,那在沒有錢的人的狀態底下,他的資產始終包含是通膨,或者是物價上漲,他始終會被吞噬掉,或者是說可能是不當的投資。」根據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年增1.7%,若將戶數分5組,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家庭每戶224.4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36.5萬元,差距6.15倍。對此,主計總處則反駁,家戶可支配所得會因戶內人數消長影響,不易反映真實數據,應以「每人」來做觀察。若透過OECD的衡量方式,以家庭收支調查資料推估,台灣相對貧窮人數比率2022年是7.4%,低於2021年美國的15.1%、2018年日本的15.7%、2020年南韓的15.3%、2020年加拿大的8.6%。劉人豪也解釋:「這個家庭,我有4個人,那我4個人都有所得,一個人假設給你100、200萬,加起來將近1000萬的家戶所得,但可是遇到現在的高齡化,跟小家庭化,有些長輩可能只有自己一戶,長輩自己一戶,他只有一些退休金或者一些股票的所得,那他的所得當然就是相對低,所以你的家戶所得看起來就會差距很大。」國家認定的經濟弱勢者,由貧窮線來定義所謂的「中低收入戶」與「低收入戶」,現行的社會救助法計算財力時,不只計算個人,還會連同計算家戶,許多人因為與沒有往來的家人合併計算,而無法申請救助資格。對此,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說明,法令上定義的貧窮就是20%以下,但是貧窮線是不是真的定義在這邊,是一個很武斷的數字,「這個20%只是說我們現在要決定補助啊、誰是低收入戶啊,對不對?誰有資格拿這個補助,所以我們說定20%,但實際上要怎麼衡量?也就是你現在這個人的所得,能不能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基本需求。」章定煊續稱,為什麼大家現在都覺得自己很窮?為什麼所得看起來不錯,可是覺得自己很窮?可能就是因為家庭消費扣掉之後,儲蓄所剩無幾,不是要通勤很遠,不然就是要吃得很差,不然就要犧牲孩子的教養費。數字是死的,實際走在街上,還是能看到,貧富差距的模樣。財經專家郭莉芳也指出,一般中產階級一定是有感的貧窮,因為我們的薪水沒有成長,但是我們的物價卻越來越高,相對的,我們在有限的賺錢能力之下,可以負擔的、可以消費得起的消費其實是越來越少,「可是大家都是這樣嗎?沒有,像前一陣子1111,電商這些相關的消費或百貨周年慶,你會發現很多的賣場,它還是銷售創新高,代表有錢人,他還是有這個消費能力的,只是一般收入能力不是那麼好的人,他可能相對的在物價的部分,他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一點,他的可支配所得其實是變少的。」也就是說有錢的越來越有錢,一般民眾面對低薪、通膨,卻只能自己想辦法度過難關。
經濟年年成長卻感覺越來越窮? 邱臣遠:果實分配不均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24)日指出,台灣實質GDP與稅收年年成長,讓政府覺得經濟富裕,但民眾卻感覺越來越窮,相對剝奪感非常嚴重,包括個人所得差距、經常性薪資占比、勞務報酬占GDP比重等3個薪資指標,都持續惡化,邱臣遠認為是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不均,並提出4點建議。邱臣遠坦言,10年來台灣人均GDP成長42%,110年度經濟成長率更高達6.53%,但占多數的低所得勞工卻享受不到。此外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前年我國受雇人員的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03%,為史上最低;另外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也顯示,自105年至111年,貧富差距已經從6.08倍擴增至6.15倍,惡化0.07倍;而110年綜所稅高低差急速擴大到161倍,也創下歷史新高。邱臣遠認為,台灣經濟不是沒成長,而是成長的果實分配不均;薪資也不是沒成長,而是多數人都擠在平均薪資以下的服務業。疫情期間受創最重的服務業,就佔了6成以上就業人口。另外,111年CPI年增率高達3%,但民生必需品漲更兇,肉類漲了5.7%、油費漲了8.4%、蛋價更漲了26.4%。今年「購屋痛苦指數」高達20.1倍,要2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中價房。此外,房貸負擔率達41.2%,超過4成的薪資要用來付房貸,台北市更達到64.5%。「萬物皆漲,只有薪資不漲」,邱臣遠建議,產業轉型不能等,政府應輔導企業朝高值化、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方向發展,才能帶動整體薪資的成長。且政府應著眼於各級產業均衡發展,扶植獎勵中小企業發展,才能健全經濟體制,在經濟發展與所得差距擴大中取得平衡。另外,政府應透過外在制衡力量,讓企業薪資透明化,避免薪資越趨M型化。最後,政府必須控制通膨,落實居住正義,對於高地價、高房價及高物價提出管制措施,以避免壟斷、炒作等不法行為,擴大貧富差距。
侯友宜提開徵富人稅 調高基本工資目標33000元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8)日與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杜紫軍、國政基金會經濟組召集人林祖嘉召開記者會,針對當前青年低薪、物價通膨和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提出多項政見,包括鼓勵上市櫃公司提撥稅後盈餘為員工加薪、放寬中小企業加薪扣抵、逐步調高基本薪資至33000元、低薪上班族所得稅減半、扶養12歲以下子女扣除額提高50﹪,以及開徵富人稅等。侯友宜主張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指出將擴大鼓勵上市櫃公司為員工加薪,若公司提撥稅後盈餘為員工加薪比例超過百分之一,超過的部分,扣抵當年營利所得額,可提高至150%;放寬現行中小企業加薪扣抵,額度由130%提高到200%;針對30歲以下年輕人加薪部分,額度由150%提高到220%;為青年加薪可扣抵稅額年齡,則由24歲放寬到30歲以下,擴大受惠年輕上班族群;逐步調高基本工資,以提升至33000元為目標。此外,侯友宜也主張輕賦稅、顧青年、保勞工,表示所得淨額56萬以下、薪資所得占課稅總額(綜合所得總額+分離課稅所得)7成以上的者,所得稅減半,減輕受薪階級負擔;扶養12歲以下子女扣除額提高50﹪,由現行從9萬2000元調高到13萬8000元,藉以鼓勵生育、降低扶養負擔;開徵富人稅,綜合所得淨額在1千萬元以上,且薪資所得不到3成者,開徵所得稅45%;而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者,稅率則由28%提高至32%。侯友宜也指出,今年物價不斷攀升,壓垮受薪階級,經濟成長率已確定無法保2%,而根據主計總處公布11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最低20%家庭的6.15倍,為近10年來新高。他批評,民進黨只會大內宣台灣經濟是「有史以來最好」,不願面對「民眾低薪」及「貧富差距擴大」的事實,無力也無心解決。侯友宜表示,如果民進黨只會用前瞻亂花錢,將大把預算用於大內宣,那不如就讓侯友宜來改變,今天針對年輕族群,提出顧青年、挺加薪、抗通膨等作法,透過鼓勵企業加薪及稅負減輕的兩大主張,魄力改革解決所有問題,讓受薪階級得到更多的照顧,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杜紫軍表示,這次稅賦調整措施不是大撒幣,而是非常精準的賦稅調整措施,讓最需要協助的人得到協助。他說,今年國人領到6000元,是因為連續兩年國家稅收徵收超徵的結果,但與其先超徵,再花更多的行政成本把錢分回,還不如一開始做賦稅調整。杜紫軍強調,其中富人稅的課徵對象,是針對收入來自於房地產、股利等資本所得者,對於以薪資收入為主的受薪族群,並不會有影響。林祖嘉也說,民進黨執政7年多來,實質薪資上漲每年不超過1%,而房價所得比也從2016年的9.32倍,擴大到2022年的9.61倍,導致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不敢結婚、生小孩。他說,侯友宜所提出的減稅政策,針對所得淨額56萬以下、薪資所得占課稅總額7成以上者賦稅減半,預計可有220萬戶的家庭受惠;而目前12歲以下的子女的人數,約有243萬人,扶養12歲以下子女扣除額提高50﹪,也預計能照顧到這些家庭。
「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 收支最低20%家庭連16年入不敷出逾1.7萬元
家庭收支調查最高、最低組平均儲蓄概況主計總處上周公布最新11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若將戶數分5組,最高20%所得組家庭每戶可支配金額,是最低20%的6.15倍,若探究平均每戶儲蓄金額更發現,最低20%家庭不僅是五組中唯一儲蓄金額呈負數、為負1萬7334元,且入不敷出的時間竟長達16年,即自2007年後儲蓄金額就長期呈現負數。相對於最高20%家庭,自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金融市場大漲後,平均每戶儲蓄金額發生了明顯變化,2019年最高所得組平均每戶儲蓄金額為74萬4604元,隔年就跳升至逾83萬元,去年再攀升逼近87萬元,若以可支配所得224.4萬元換算,儲蓄率達38.74%,相對於最低所得長期入不敷出,堪稱是「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主計總處官員補充表示,若沒有社會福利、照顧弱勢補助等制度,貧富差距將會擴大至7.5倍。另金管會銀行局揭露,截至今年7月底止,9家銀行審核通過億級以上高資產客戶數速快攀升,合計5867人,年增97.81%,高資產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更達7568億元,年增近1倍。且因全球主要央行升息,高資產客戶資產配置組合以存款為最大宗,占比達53%。主計總處解釋,可支配所得減去消費支出,就是等於儲蓄;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最低20%家庭儲蓄金額呈負數,意味收入不足以支應平日消費,進而產生家庭負債,社會底層的家庭,很高比例是老、殘、病,當工作能力有問題、收入頓失,急需政府社福救助。主計總處資料顯示,最低20%家庭每戶可支配36.5萬元、年增近1.8%;吳大任表示,去年俄烏戰爭帶動原物料大漲,全年通膨高達2.95%,可支配所得成長跟不上通膨速度,想維持基本生活顯得特別辛苦,美國暴力式升息,若有債務、利息負擔也跟著升息加重,生活是雪上加霜。富人以自身條件創造更多財富,吳大任認為,這無可厚非,且能帶動內需消費與經濟成長,不過,政府應該加強稅賦上的稽核,讓富人多盡繳稅義務、增加政府稅收,進而照顧經濟弱勢族群;而央行的利率政策,也不該單獨考量不動產產業,擔心房價太高,卻讓基層民眾生活更辛苦,利率工具將適得其反。
台灣去年每戶家庭所得110.9萬 貧富差距6.15倍維持近12年高點
主計總處上周五(18日)公布2022年(11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年增1.7%,若將戶數分5組,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為6.15倍,與前一年相同,且仍是2011年以來最大,顯示貧富差距沒有改善,是近12年來的高點。根據家庭收支調查,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年增1.7%,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94萬元,年增1.2%。進一步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5組,去年最高20%家庭每戶224.4萬元、年增1.8%,最低20%家庭每戶36.5萬元、年增1.8%,差距 6.15 倍,與前一年度相同,顯示所得分配並未惡化;而吉尼係數為0.342,年增0.001。主計總處官員補充,總計去年家庭和政府間的移轉收支縮減所得差距1.34倍,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5倍,年減0.13倍。差距縮小,主因是去年即便有疫情衝擊,經濟成長率仍達2.35%,國人所得普遍增加。除了平均數,主計總處同步提供中位數數據供參考。若以中位數衡量,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94萬元,較110年增1.2%,每人中位數為33.7萬元,成長3.3%。不過,也有民眾批評,政府已加大社福力道,也持續照顧弱勢,但貧富差距依舊沒有改善。對此,主計總處說明,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去年各級政府對家庭提供的各項補助,縮小所得差距1.19倍,而家庭對政府移轉支出,亦縮小所得差距0.15倍,若沒有這些社會福利、照顧弱勢補助等制度,貧富差距將會擴大至7.5倍。疫情陰影仍未完全散去,台灣也存在產業景氣兩極化狀況,對於所得差距未擴大原因,朱澤民指出,近年來政府力推各項社福措施,照顧弱勢族群、對家庭提供各項補助,包含育兒津貼、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等作法,都有助縮減所得差距。此外,普發6000元現金也有助減緩貧富差距,此筆金錢對基層的家庭收入占一定分量,有助於兩者差距縮小。
減稅利多!基本生活費調至20.2萬 每人省稅可省300元
減稅利多來了!主計總處昨日公布家庭收支調查,2022年度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3.7萬元,以此計算,202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為20.2萬元,較去年增加6000元,以稅率最低5%計算,每人可省稅300元以上、4口之家起碼省稅1200元,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適用,估計受惠戶數可達230萬戶。根據《納稅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納稅者為維護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的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為中央政府機關參照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並以千為單位四捨五入,主計總處所公布2022年度的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3.7萬元,以此計算,2023年度基本生活費為20.2萬元,較2022年度的19.6萬元多了6000元。安永會計師楊建華表示,納稅者當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乘上家庭人口數,減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者列舉扣除額)以及儲蓄、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者,若還有差額,就可以再從年度所得總額中扣除,不予課稅。在扣除額條件沒有變之下,若以最低稅率5%以上,每人可以省稅約300元;12%計算的話,可以省稅720元。以四口之家為例,適用基本生活費、家庭條件沒變的話,明年申報2023年度綜所稅,基本生活費為就有80.8萬元(20.2萬×4)可扣除,相較於今年申報2022年度基本生活費可扣除78.4萬元,多2.4萬元可扣除。楊建華表示,基本生活費從2017年開始實施以來,每年皆有調整,調整金額在4000元到1萬元不等。預估可超過230萬戶受惠,年底前財政部將會公告。
富人免繳稅戶數逆勢成長 台灣近幾年貧富差距逐漸惡化
近年來我國貧富差距「免繳稅」也貧富有別!財政部最新統計,2021年全國整體綜所稅免繳稅戶數305萬戶,年減12萬戶,弔詭的是富人免繳稅戶數卻逆勢成長,綜合所得額超過200萬元免繳稅戶數高達260戶,比起2020年多25戶,所得500萬元以上增加4戶,2000萬以上仍有2戶免繳稅。2021年整體免繳稅戶數305萬戶,相較於2020年免繳稅戶數317萬戶,足足少了12萬戶,也就是說中低所得者免稅受惠程度有減少情況。另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近幾年貧富差距持續惡化。主計總處的這項調查,是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5組,據其統計,2021年全體家庭所得總額計12兆2951億元,較前一年增2.7%;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109.1萬元、每人平均數37.7萬元;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最高20%家庭每戶220.6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35.9萬元,兩者差距6.15倍,創近10年來新高,意味我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收支成長速度以中間20%族群成長最少,僅年增0.59%,5組中次低的20%所得,年增幅度也只有0.78%,所得M型化日趨明顯。對高所得卻能免繳稅,財政部官員表示,過去高所得者透過捐贈、醫療費用等節稅,而捐贈政府可列舉扣除額無上限。官員表示,財政部會緊盯高所得卻免繳稅的情況,如果申報戶是符合法規者,理應讓其扣除,若不符規範,就會被剔除,國稅局會加強抽查,並且會達到一定比率,避免不宜適用的申報戶「零繳稅」!為解決貧富差距,主計總處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如低收入戶生活補貼、老農津貼、育兒津貼、老人乘車補貼等,都能減緩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的速度;若不計算政府移轉收支縮減的補貼措施,所得差距倍數將高達7.63倍。針對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提升至6.15倍,主計長朱澤民日前解釋,這是經濟發展下,資本運用對財富累積的影響,舉例來說,所得較高者,除工作所得外,還有股市、房地產交易、租金、利息等多元投資收益,是世界經濟發展下的趨勢。若從各國貧富差距來看,朱澤民認為,台灣財富集中程度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高,據統計顯示,以全國所得最高1%族群占全國所得占比,美國22.75%最高,新加坡是14%,南韓是12%,台灣與日本都是10%。
時代的眼淚!收支調查看家庭設備變化 「這幾項」漸被手機取代
家庭設備普及狀況隨科技趨勢改變,官方家庭收支調查資料顯示,10年來家庭設備數位相機、電話機減少最多,其中10年前平均每2戶家庭就有1戶有數位相機,但如今平均每10戶家庭僅1戶有數位相機;10年來冷暖氣機、除濕機等家戶使用率則是逐年增加,預料充電樁也將是需求明顯增加的產品。統計顯示,10年來家庭設備變化最大的是數位相機,從家庭設備普及率50.4%,平均每2戶家庭就有1戶擁有,到最新一次調查剩下9.5%,主要受到手機拍攝功能佳與攜帶方便,取代了數位相機的功能;另外電話機的家庭普及率也從94.8%減少至84.4%,過往幾乎戶戶必備室內電話機,如今也被手機取代。至於家庭設備普及率較10年增加的有連網比率,從7成增加至93.2%,反映現代人與網路已經分不開;另外,除濕機普及率也從32.4%增加至41%,冷暖氣機也從89.9%增加至95.9%,家用電腦則是從72.3%衰退至67.4%。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家庭設備演變與科技進步、氣候演變有所關聯,包括手機與網路興起,帶動上網需求增加,同時也取代部份的家用電腦需求;極端氣候與住宅大樓興起,也帶動空調設備的需求增加,而北部因濕度較高,除濕機的需求也增加。曾敬德指出,過去10年家庭設備的普及率變化,幾乎都圍繞著手機與網路,從家庭設備普及率變化,也可看出科技改變了人們的居家生活,且家庭設備的網路普及率越來越高,若搭配新的機型與聯網設備,遠端就可遙控部分電器,也有利於智慧家庭的後續建置。而下個世代因應電動車趨勢來臨,越來越多的新社區或住宅,都會進行充電樁設備的裝設,預料充電樁也將是需求明顯增加的產品。
因應對岸發動超限戰衝擊經濟 民眾黨籲進行金融兵推演習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邱臣遠今(16)日指出,近來台海情勢升溫,中國大陸對台祭出多元「超限戰」,不少台灣網站被駭客入侵,兩大行庫也遭DDoS攻擊,牽動金融市場敏感神經,呼籲政府盡早展開「金融漢光演習」,加強資安監控及金融穩定機制,針對各類情況進行兵推,避免金融體系受衝擊。張其祿指出,中國大陸超限戰包含攻擊總統府與國防部網站、台鐵及超商顯示系統異常等,8月9日起台銀、兆豐銀兩大銀行遭DDoS攻擊整整一週,各界擔憂一旦駭客入侵銀行資安系統,恐危及客戶存款,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加強資安監控,進行「金融兵推」加強資安防護,也要即刻優化金融監理機制;在現今金融與資訊科技幾乎綁定之架構下,相關機關務必要正視此顯而易見卻被忽視的「灰犀牛」危機。邱臣遠表示,台海危機上升,資安、股市、匯市、經濟都應做最壞的打算,我國資安人才未有效整合,將成最大隱憂,而國安基金僅有5000億規模,能否應付重大事件造成的股市大跌,需要兵推檢驗。而中國大陸國家級駭客組織「APT10」已多次犯台,去年11月造成6家證券商有及一家期貨商受害,民眾在後台系統「被下單」買進港股;今年2月又再一次發動攻擊,來源IP位於香港,因此政府應全面清查政府機關設備,一律禁用「中國製造、組裝具連網功能」的資通產品。張其祿表示,中研院「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指出,台灣的經濟奇蹟已經消失20年,近年因疫情、貿易戰等衝擊,金融業受到嚴峻挑戰,台灣卻缺乏前瞻性方案,長期低利率和低匯率政策,將導致產業發展不平衡及民眾所得、財富分配不均,可能助長房價上漲,進一步導致產業轉型不足、經濟成長緩慢與實質薪資停滯。張其祿提出警告說,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至6.15倍,創十年紀錄,年輕人失業率也創新高,是近期許多年輕人被高薪誘騙到柬埔寨等國之遠因。面對可能的金融攻擊迫在眉睫,也請金管會與央行採納意見,優先進行針對台海危機之沙盤推演、「金融漢光演習」規畫,對國人說明「有何準備及SOP?」,以安定民心。
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至6.15倍」 創近1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昨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相比,差距擴大至6.15倍,較109年略增0.02倍,並創近10年來新高,我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這是經濟發展下,資本運用對財富累積的影響,舉例來說,所得較高者,除工作所得外,還有股市、房地產交易、租金、利息等多元投資收益,這是世界經濟發展下的趨勢。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則指出,錢賺錢很容易,但對最低20%的基層家庭來說,要存到第一桶金卻很困難,政府每年調漲3%、5%的基本工資,對這些族群是非常有感的;吳大任認為,貧富差距不要擴大至7、8倍失控階段,略增是正常現象。我國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朱澤民認為,台灣財富集中程度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高,據統計顯示,以全國所得最高1%族群占全國所得占比來看,美國占22.75%最高,新加坡、南韓分別是14%、12%,台灣與日本都是10%。他舉例說明,台灣有半導體董事長年薪為新台幣4億元,同樣是半導體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年薪卻達80億元,台灣半導體產值不輸國外,但相對於其他國家,金字塔頂端的薪資是非常高。為解決貧富差距,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提供如低收入戶生活補貼、老農津貼、育兒津貼、老人乘車補貼等,都能減緩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的速度;若不計算政府移轉收支縮減的補貼措施,所得差距倍數將高達7.63倍。
創10年來新高!我國貧富差距擴增至6.15倍
主計總處今下午將公布110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相比,差距擴大至6.15倍,較前一年(109年)略增0.02倍,並創近10年來新高。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這是經濟發展下,資本運用對財富累積的影響,舉例來說,所得較高家庭,除了工作所得外,可能有股市或房地產交易、租金、利息等多元投資收入,因此,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這是世界經濟發展下的趨勢。為解決貧富差距,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如低收入戶生活補貼、老農津貼、育兒津貼、老人乘車補貼等,都能減緩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的速度,近年來疫情紛擾,政府對於染疫或受到疫情衝擊,暫時無法工作者,也提供相關補助;若不計算政府移轉收支縮減(上述補貼等),所得差距倍數將高達7.63倍。
基本生活費提高至19.6萬元 減稅利多讓230萬戶受惠
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110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揭露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2.6萬元,財政部將按家庭收支中位數的六成公告每人每年基本生活費,初估111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約調整為19.6萬元,較前一年19.2萬元額度約增加4千元,112年報稅可適用,估計減稅利益將破150億元,逾230萬戶受惠。若以適用基本生活費的四口之家估算,因每人基本生活費較去年提高4千元,四個人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合計多出1.6萬元,若適用稅率5%,112年5月報稅時可省稅800元,假設適用稅率為12%,則可省稅1,920元。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費總額是19.6萬元×4人=78.4萬元。
疫情影響 2020所得差距近149倍再創新高
綜稅所得額20分位最高5%與最低5%差異情形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國內民眾所得高低差距再擴大!依據財政部公布2020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綜所稅申報戶共646.2萬戶,分成20等分位比較,最低5%平均所得僅有3.4萬元,但是最高5%平均所得505.3萬元,最高與最低差距擴大為148.6倍,比2019年的130.2倍快速惡化,再創國內貧富最大差距。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國內各業榮枯表現不同,半導體、電子等外銷產業訂單滿手,內需服務業近乎停滯,疫情使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情況更為惡化。2020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2.98%,主計總處說,居所有已開發國家之冠。財政部官員表示,經濟有成長,高所得者所得「效率」,自然比低所得高,例如白領族與打工族即使工作時間相同,收入不同,不過如果差距倍數過於快速擴大,確應考慮檢討「稅制」的公平性。除了20分位之外,財政部昨天也公布10分位和5分位的綜所稅資料,以10分位來看,最低10%平均所得8.7萬元,最高10%平均所得為366.4萬元,差距42.1倍。以5分位來看,最低20%平均所得為18.4萬元,最高20%平均所得263.3萬元,差距倍數14.3倍。根據歷史紀錄顯示,高低所得差距自2014年突破百倍之後就一去不回頭,在2017年達111倍,2018年跳到122倍、2019年再度擴大130倍、2020年則再達近149倍。雖然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強調,綜所稅申報核定資料,並沒有包括政府給予的補助款、免稅所得及分離課稅所得,不宜用以作為衡量國內貧富差距的依據。但參考國際間評估「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依據主計總處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每戶吉尼係數為0.340,雖然低於0.4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相較於2019年0.339,家庭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隨著通貨膨脹來臨,令人擔心,低所得者比高所得者更沒有能力應付通膨危機。成之約建議,政府雖然每年編列高額的社會福利預算,應要適當規畫、用對地方,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適時的被救助,才不會成為高通膨、貧富差距擴大之下的受害者。
六都房價高住宅自有率不超過8成 「這縣市」比天龍國還慘僅69%
主計總處近期公布最新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及《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調查揭露2020年度「住宅自有率」數據,依《人口及住宅普查》內容顯示,全國住宅自有率為78.6%,而《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則為84.68%。其中在《人口及住宅普查》六都住宅自有率皆不超過8成,反映高房價下以租代買多,而連江縣住宅自有率卻是全國最低。由《人口及住宅普查》的結果可以觀察各縣市住宅自有率的狀況,住宅自有率最高為86.9%的彰化縣,宜蘭縣84.9%,基隆市與新竹縣則同樣均為84.6%;自有率最低的除了69%的連江縣外,還有台北市72.1%,以及均為76.2%的新竹市及新北市。總計全國平均住宅自有率為78.6%,比起10年前普查時的79.2%僅減少了0.6個百分點。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台北市、新竹市、新北市等地都是當地民眾認為房價較高的縣市,且有較多移入人口,住宅自有率因而略遜於其他地區。彰化縣、宜蘭縣、基隆市在房價相對較容易負擔、人口因素穩定,反而造就自有率較高的現象。至於連江縣住宅自有率僅69%,張漢超推測,連江縣隨人口流失、觀光發展,過往自有住宅多轉為出租營業用。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也表示,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多半會把「結婚成家」視為購屋時間點,不過隨著房價飆高,尤其六都購屋門檻越來越高,購屋年齡越來越晚,年輕人也越來越能接受以租代買,因此自有率都未達八成;反觀彰化、雲林、宜蘭和新竹各縣市,自有率還是高到84~86%,就可以看出在相對傳統的區域,長輩或是一般人觀念中,若能存到錢,還是會把買房當作是人生一大重要目標。
新冠疫情衝擊 貧富差距6.13倍創8年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3)日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其中2020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08萬元,較2019年增加1.9%;中位數為92.9萬元,增2.6%。剔除戶量因素後,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37.0萬元,較2019年增5.4%,中位數為32.0萬元,增5.7%。不過,每戶可支配所得為高20%與最低20%的家庭兩者(每戶5等分位所得)差距擴大為6.13倍,較2019年增加0.03倍,不僅連3年上揚,亦創近8年新高。個人可分配所得差距則為3.84倍,略減0.06倍。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朱澤民。(圖/翻攝自8月國民所得評審會畫面)主計長朱澤民坦言,去年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下,確實拉大我國貧富差距;為了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透過政府移轉收支,去年縮減所得差距1.3倍;更簡單來說,政府若沒有補助等實際作為,我國貧富差距將擴大為7.43倍。 主計總處表示,去年各級政府對家庭提供的各項補助,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津貼和各項社會保險保費補助等,縮小所得差距 1.16倍;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43倍。另外,主計總處也統計,去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81.5萬元,年減1.7%,反觀平均每戶儲蓄26.5萬元,年增14.8%;朱澤民表示,民眾儲蓄率增加,主要是飽受疫情影響、減少外出,休閒、旅遊、運輸等支出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