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人體
」 新冠肺炎高雄驚傳氫氟酸洩漏!毒災小組緊急處理 1人身體不適預防性送醫
高雄港,於22日上午10時30分傳出一宗危險品貨櫃洩漏的事件,初步了解顯示,貨櫃內裝有具有腐蝕性的氫氟酸,目前該貨櫃被安置在70號碼頭岸邊處,現場已設置封鎖線,禁止他人靠近,並由港口消防隊和南區毒物應變小組進行危險物質的處理。初步報告顯示,目前無人員傷亡,但有一名40歲的洪姓曳引車司機表示身體感到稍有不適,已被港口消防隊預防性送醫,警方高度警覺,並迅速採取措施以確保公共安全。貨櫃洩漏的氫氟酸是一種危險品,就是我們講的化骨水,於現今工業當中被大量應用,尤其在半導體業界更是被大量使用在蝕刻製程中。氫氟酸對周遭環境和人體都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帶有刺激氣味,能夠攻擊人體呼吸系統,同時侵蝕黏膜和皮膚,吸入高濃度的氫氟酸可能導致肺水腫,甚至有致命的風險。港口當局迅速啟動應急計畫,並展開必要的清理和防護措施,現場已設立了嚴密的安全區域,以確保任何可能的危險得到有效控制,毒災小組將持續進行監測和應對,確保公眾和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突冒3症狀疼痛不堪只能趴睡!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任職業駕駛的75歲李先生,7年前因疲累、骨頭痠痛、吃不下造成體重下降,在各診所陸續就醫,後來因胸口、背部劇烈疼痛,嚴重時甚至只能趴睡,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在腫瘤中心多科醫療團隊合作診斷下,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多發性骨髓瘤 細胞異常增生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生產抗體的漿細胞異常增生,產生單一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異常累積而攻擊人體正常細胞,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其症狀口訣為CRAB,C代表高血鈣,因為癌細胞侵犯骨頭,釋放鈣離子,使血中鈣離子變高,會出現便秘、疲累、意識改變等症狀;R代表腎臟功能變差,會出現水腫、排尿困難等;A代表貧血,病人會疲累、無力,無法專注;B代表骨頭痛,骨頭會酸痛甚至骨折。接受自體骨髓移植 換取更長存活期李思錦醫師說明,早年多發性骨髓瘤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存活期約兩年左右,近年來藥物進步,加上健保給付新穎抗癌藥物,協助李先生申請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的三合一藥物治療,治療半年後疾病控制良好,因此建議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以換取更長的存活期。李先生於民國105年6月接受自體骨髓移植,從診斷疾病開始,至今已超過7年,高於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約5到6年左右的平均存活期。勇敢面對治療 有異狀速就醫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紀為60至70歲,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約6:4。李思錦醫師提醒,當發現自己身體狀況與之前不同,例如比較容易累、腳水腫、不明原因骨頭痠痛等,務必儘速就醫治療。李先生很感謝李思錦醫師和醫療團隊救他一命,同時鼓勵病友們樂觀面對疾病,維持作息正常,多喝水、多運動,保持心情開朗,勇敢面對治療。李思錦醫師指出,罹患癌症並非想像中一定是不好的結局,只要勇敢面對疾病,其實可以改善存活期,且能讓生活品質回到正常。
情人節夠「硬」嗎? 全台軟男超過百萬!竟僅3%敢面對現實
「情人節到了…但這陣子每次老公要放進去,都突然無法繼續下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醫師分享,一名年約50歲女性單獨前來門診求助表示,想與老公運動卻總是等不到老公升旗,即使靠甜言蜜語老公也不願面對問題。最終因老公尿尿速度變慢,擔心攝護腺肥大的危機,在陪同就診時與邱醫師擠眉弄眼、百般暗示之下,才終於同步解決先生硬度不足問題、重拾幸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醫師表示,常常在診間聽到男女生對於勃起硬度的不同想法,卻很少有雙方一起就診的案例。邱鴻傑說明,逾半數40歲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全台超過百萬男性恐為勃起功能障礙所苦。然而一項台灣研究指出,所有年齡層男性都低估了自身硬度不足的問題,50-59歲男性僅3%男性認為自己有硬度不足,實際透過國際性功能指標(IIEF-5)問卷調查表評分,盛行率竟高達31%,相差10倍之多。邱醫師更提醒,高達45%的男性對自己的硬度預期高於伴侶,若伴侶間對硬度認知有所差異,男性面臨硬度不足的病程將更長,因此可以將性事上的認知有落差視為一大警訊。邱醫師提醒,年節過後本土疫情升溫,數據指出,若曾經感染COVID-19的男性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 3.3 倍,且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後,依然常見「長新冠症狀」,包含腦霧、慢性疲倦、呼吸系統受損等,其中「勃起功能障礙」更是長新冠症狀鮮為人知的一塊,應特別注意長新冠對男性勃起功能的影響,研究更發現,新冠病毒不僅攻擊人體器官,也會嚴重影響男性的生理機能,可能導致性愛過程中面臨呼吸困難、噁心反胃感。不僅如此,新冠肺炎對於男性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疫情後景氣不佳的狀態,也會增加男性心理壓力,讓床上表現更不理想。此外,新冠病毒可能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加上染疫期間產生的焦慮和抑鬱,亦會導致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等問題,使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還會再進一步提升。邱醫師分享,根據門診經驗,多數患者前來求診時,對於硬度分級幾乎是毫無概念的,專業醫療有勃起硬度級數表EHS (Erection Hardness Score)將勃起硬度分為四級,第一級是蒟蒻,依序是剝皮香蕉、帶皮香蕉和小黃瓜,若勃起後硬度如剝皮香蕉或蒟蒻,在浪漫情人夜便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激情完事。邱醫師提醒,若明顯感受到硬度下降一段時間,就應該尋求專業協助,市面上有許多宣稱可以助硬的偏方藥物或道具,除了可能造成金錢上的損失之外,更可能會傷身,得不償失!情人節若想要「硬」景應把握三大重點:多多運動、增進伴侶溝通、必要時前往泌尿科就診,便有機會能重返黃瓜硬度,擁抱浪漫情人節,一起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性福」生活。
9歲童確診3周後「突發高燒5天」…紅眼睛、紅斑狀皮膚疹 血壓一量嚇壞醫
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至今已有多起孩童確診後,引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一名9歲女童日前確診後康復,不料之後突然發高燒5天,陸續出現紅斑狀皮膚疹,到了急診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把眾人嚇傻,所幸在進行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分享,前一段時間,兒科急診來了一名9歲女童小玲,小玲3個星期前曾確診,當時沒有太嚴重的狀況,康復後也沒有任何不舒服,但在到急診的前5天,開始發高燒,前3天開始出現皮膚疹,是紅斑狀,不會癢的,最初出現在胸部和軀幹,但進展到全身,而到了急診當天,出現紅眼睛。吳昌騰表示,當下跟小玲媽媽提及MIS-C,媽媽也覺得女兒越來越像是MIS-C,「驚險的在後頭,因為MIS-C的診斷需要實驗室的檢驗數據,當小玲在兒科急診室抽血時,沒多久,我們發現她出現心跳過快,脈搏微弱,當下我們馬上幫她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媽媽看了也嚇一跳。」吳昌騰指出,一發現立即開始做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包括即刻輸液的灌注等,並且安排轉入加護病房做後續治療;經過診斷,確認是MIS-C,不過還好,治療後小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直言,「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一直都在大家身邊,MIS-C通常在SARS-CoV-2感染後2-6周出現,當然也有超過6周才出現的,其臨床特徵與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及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有些相似。他也提及,MIS-C患者會出現發熱(3天以上)、腹痛、腹瀉、嘔吐、凝血功能異常、皮膚黏膜病變、結膜炎、低血壓甚至休克;MIS-C主要是因為病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導致病毒攻擊人體,這會讓體內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形成免疫風暴,也會使體內的中、小血管發炎,進而表現出全身多系統發炎,例如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發炎受傷。吳昌騰說,所以MIS-C是一個影響到多系統的疾病,因此支持性的療法,穩定生命徵象最重要,目前針對MIS-C的治療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再根據病人病情是否改善,醫師再搭配其他後線藥物的治療。經過這次經歷,吳昌騰直呼,「兒科急診真的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一家6口確診…「兄弟檔驚現1症狀」機警母即刻送醫 2人都MIS-C
臺灣自今年3月底爆發COVID-19疫情,至五月中下旬達到高峰,截至6月中已有300萬民眾確診,其中兒童約佔20%,雖然多數都是輕症,但也要小心極少數兒童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C)。民眾吳小姐分享,他們一家6口5月初確診,兄弟在6月初出現不適,分別出現發燒、紅疹、腹瀉等症狀,且2人都說脖子痛,她有所警覺立刻送醫,目前都已經康復。台大醫院今(29日)舉行「守護兒童健康順利康復」記者會,吳小姐透露,兄弟倆確診後1個月出現不適症狀,其中哥哥發燒到39.8度,還伴隨紅疹、舌頭紅斑等症狀;弟弟則是以腸胃道症狀為主,但2人皆出現脖子淋巴腫大的情形,直喊脖子痛,讓她有所警覺,立刻帶孩子到台大就醫,目前已順利康復。台大醫院表示,MIS-C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2至6週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通常發生於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尤其是6到12歲的青少年。美國2021年的研究發現MIS-C的發生率大約是每1萬名確診者會有3位,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發生率。非裔與西班牙裔發生率較高,亞洲裔次之。以今年臺灣兒童確診個案約60萬來估計,全臺灣可能會有100多位到近200位MIS-C個案,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臺大醫院第一例MIS-C是位10歲的小朋友,在今年4月底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一個月之後,開始發燒合併頸部淋巴結腫脹,眼睛浮腫,身上起疹子,有嘔吐和拉肚子症狀。在發燒3天之後情況惡化,至急診就醫。在急診發現有休克現象,緊急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第二位是6歲的男孩,今年5月初確診,約1個月後有發燒、出疹、淋巴結腫大的表現,也發生休克情形,因而進入加護病房照護。第三位是個2歲的妹妹,今年5月中感染後3個星期,開始發高燒、頭痛、嘔吐和腹瀉,同時有結膜炎、淋巴結腫大、草莓舌。發燒多日後,開始有休克症狀,因此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這三位孩童後續都順利好轉康復。之後臺大醫院陸續還有其他個案住院,加上1名新竹臺大分院及1名奇美醫院個案,共有11位個案,他們的中位數年齡是6歲,都未打過疫苗,男孩多於女孩,有2位有肥胖、1位有白血病病史及1位有川崎症病史。在確診後約20-30天,出現發燒、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及腹痛等症狀,並有6人(55%)曾發生休克。MIS-C的診斷依據包含發炎指數如C-反應蛋白(CRP)及鐵蛋白(ferritin)升高、凝血異常如D-雙合蛋白(D-dimer)升高、及心臟衰竭指數如N端前腦利鈉胜肽(NT-pro-BNP)升高。臺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治療主要是用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一開始無法排除嚴重細菌感染,也會使用廣效型的抗生素,如果有休克的表現,同時間會使用升壓劑。如治療反應不佳便會考慮加上免疫調節劑如tocilizumab或infliximab。後續也會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治療,如阿斯匹靈。之後病童的心臟、體能及心理追蹤和支持也很重要。院方指出,MIS-C的致病機轉可能是SARS-CoV2病毒攻擊人體之後,有特殊體質的兒童產生免疫風暴而造成全身多系統發炎,其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會發炎受傷。根據美國醫師統計分析186名MIS-C孩童之論文,年齡平均為8歲,當中9成的小朋友有腸胃道症狀,8成的孩童影響到心臟功能,其中有2%孩童死亡。各國資料都顯示MIS-C以影響左心室功能為主,但較少像川崎症那樣影響到冠狀動脈。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特別提醒家長,當小朋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康復之後的6個星期內,一旦有發燒合併出疹、紅眼、腸胃道不適、淋巴結腫、甚至活力減低、尿量減少等,都應該要提高警覺,提早就醫檢查評估。
新冠肺炎3大後遺症 近半病患痊癒後有掉髮問題
為迎接後疫情時代,台北榮總於7月起成立整合門診,對新冠患者提供長期的追蹤、照護。北榮今日公布50位曾確診住院的病患追蹤結果,發現有43%的病患有掉髮問題,39%有睡眠障礙,另有39%的病患出現腦霧現象。北榮成立的新冠康復者整合門診中,納入神經內科、精神科、營養師、皮膚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復健科等7大類別,北榮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表示,今年5月國內疫情爆發以來,北榮共收治253位新冠病患,其中有179人仍持續回診追蹤,比例約占7成,按全國1萬6千多名感染者推估,有破萬人康復後仍需醫療照護,因此設立整合門診。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醫師柯信國表示,目前觀察到的新冠後遺症,以掉髮比例最高達到43%,其中又以女多於男,比例約為3比1。「曾有一名年約40多歲的女老師確診住院,當時病況為需要氧氣支援的重症,康復後1個月開始出現掉髮問題,且嚴重到影響工作。」北榮護理部副主任洪世欣,負責對新冠康復者進行個案管理,她說,掉髮現象不僅發生在中年以上,有一名年僅20出頭的外籍學生就因感染後的掉髮問題,不敢上學。洪世欣說,該名外籍生原先就是體毛多的體質,但沒想到出院後1個月,不僅頭部開始大量脫毛,就連胸毛都掉光,外觀上的巨大變化讓他不敢上學,目前正持續由北榮追蹤治療。柯信國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掉頭髮的後遺症可能是由壓力引起,透過藥物可達到病情控制,但若要恢復以往茂密髮量,恐怕要等3至6個月。柯信國也提到,北榮還發現39%的病患出現腦霧現象,也就是記憶力衰退、失憶等症狀,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其實很早就注意到新冠患者可能會有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只是國內過去未列在醫療指引中,北榮個案中也有不少3、40歲的青壯年出現記憶力衰退症狀。柯信國指出,由於新冠病毒可能攻擊人體的任何一個器官,因此出現腦部病變是合理的推斷,北榮將藉由整合門診發揮院內的腦神經專業,進一步研究相關症狀,並提醒無論是否曾在北榮住院,只要是感染過新冠的民眾,有需求都可至北榮就醫。
美研究指出新冠和「響尾蛇毒液」活性酵素相似!科學家:有望降低或預防死亡率
美國科學家分析研究新冠肺炎患者血液樣本後發現,一種名為「sPLA2-IIA」的酵素濃度非常高,此成分與響尾蛇毒液中的活性酵素相似,該成分與響尾蛇毒液中的活性酵素相似,如果濃度過高,可能「撕裂」重要器官細胞膜,進而導致死亡。但若能針對此酵素發展治療方法,使用經過臨床測試的抑制劑,這項研究支持將「sPLA2-IIA」作為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的治療目標。根據《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Investigation)指出,科學家最初對127份血液樣本進行了非靶向/靶向脂質組學和重點生物化學研究,發現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中,與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和線粒體功能紊亂有關的代謝物升高。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迴圈、催化活性的「sPLA2 IIA」組(sPLA2-IIA)水準較高,中值比輕度患者高9.6倍,比嚴重的新冠肺炎倖存者高5倍。綜合外媒報導,亞利桑那大學與紐約州石溪大學、北卡州威克森林大學等校合作,分析了2020年1至11月一共281名住院患者的血液樣本後發現,75%患者大量釋出「sPLA2-IIA」酵素,且若腎功能不佳,病逝可能性更高。此外,死者體內的酵素濃度更達到紀錄以來最高程度。亞利桑那州大學奇爾頓教授表示,健康人體內的「sPLA2-IIA」酵素通常很低,在正常情況下,釋出這種酵素是為了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通常是一種人體防禦機制,但若濃度過高,反而會開始攻擊人體。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他們能依據「sPLA2-IIA」酵素濃度高低,來預測患者存活率,目前正針對此酵素尋找新冠肺炎治療方式。一個獨立的佇列(n=154)證實,新冠肺炎已故患者與嚴重或輕度患者的血液「sPLA2-IIA」酵素水準較高,因此石溪大學教授德爾波塔(Doctor Maurizio Del Poeta)認為,或許可以在「sPLA2-IIA」酵素濃度升高的病患身上,「使用酵素抑制劑(inhibitors),以降低甚至預防新冠死亡率」。
【好康情報】浪LIVE推「百萬英雄」直播答題 狂撒千萬獎金
疫情升級,很多人都宅在家防疫,直播平台業者因應疫情推出新玩法。知名的直播平台浪LIVE推出「百萬英雄」直播答題活動,狂撒千萬獎金,要陪大家一起在家防疫不無聊!從6月14日起至7月9日,每天下午5點、晚上7點、8點各一場,周五場次最高獎金高達100萬元,只要答對12題的觀眾即可瓜分該場次獎金。14日才上線,每場次都吸引六、七千人參與。浪LIVE表示,疫情期間許多人待在家裡,不少人收入受到影響,希望透過答題賺現金活動,讓大家解悶也能賺外快。題材中也加入「新冠病毒會攻擊人體那個系統?(呼吸系統)」、「簡訊實聯制需傳訊息至哪個號碼?(1922)」等防疫問題,就是為了加深大家正確對抗疫情的資訊。直播平台浪LIVE推出「百萬英雄」直播答題活動,從14日起至7月9日,每天下午5點、晚上7點、8點,觀眾在活動前,進入指定直播間即可參加。活動中會提問12道選擇題,題材囊括歷史地理、天文科技、人文社會、娛樂動漫、生活知識等,只要在規定時間內作答,12題全答對者即可瓜分該場次獎金,單場獎金最高達100萬元,總計將送出1,688萬獎金。浪LIVE「百萬英雄」活動,還特地邀請抗疫成功的新聞主播林彥汝及夯劇《火神的眼淚》主角溫昇豪,分別於17日及18日晚上8點場蒞臨活動直播間,擔任百萬大來賓,和大家聊防疫話題,一起參與緊張刺激的答題過程。
新冠肺炎症狀讓專家「想不透」 伯明罕大學:病毒觸發免疫系統攻擊人體導致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然有許多症狀考倒不少專家學者,之前就有研究發現,在病患的治療期間,或是康復出院後,病患身上還是有可能會出現讓專家學者們「想不透」的症狀,其中包含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心肌心包炎等病症。而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新冠肺炎病毒會觸發人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被病毒誤導來攻擊人體的組織器官所導致。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由英國伯明罕大學免疫學和免疫治療研究所教授及臨床免疫學名譽顧問黎克特(Alex G. Rich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將研究成果刊登在醫學期刊《臨床與實驗免疫學》(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他們調查了84名新冠肺炎的患者,其中包含重症期患者、恢復期的重症患者與無須住院的輕症患者。他們透過比對後發現,從血液檢體的檢驗結果來看,新冠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偏高,而且抗體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而對照組非患者的抗體表現更為多樣,而罐患者的抗體表現則十分有限,其中包含了皮膚、骨骼肌與心臟抗體。據悉,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對抗入侵的病原體,讓身體保持有免疫的功能。但某些狀況下,病毒會感染自身免疫系統,先前就有資料表示,新冠病毒可以引發自身免疫系統併發症,同時也發現新冠病毒與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似乎有關連。研究團隊表示,在重症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更多,而皮膚、肌肉與心肌產生多種與自身免疫疾病相似的抗體,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死自身免疫疾病相似的抗體,與患者的症狀是否有直接關聯,也不確定這些抗體是否是導致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元兇,未來要更進一步的確定,如果確定後,將可以開始研究針對性的治療方式。
與愛滋病毒相似 美中專家:新冠肺炎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美國與中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如愛滋病毒一樣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會破壞保護身體免於遭有害病毒入侵的T細胞,這項研究已從20名新冠肺炎死者幾乎全毀的免疫系統中獲得初步證實。根據《南華早報》發自北京的報導,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及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T cell)給合,觀察到病毒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這項研究已於上週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期刊發表。研究人員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的解剖檢查報告中得到初步證實。經過分析,這些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而他們體內器官遭到的破壞,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愛滋病的結合。實驗發現,屬於人體免疫細胞要角的T細胞,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目標。它們在病毒的刺針蛋白裡發現一個特殊的結構,顯示病毒包膜和細胞膜在接觸時引發融合。病毒的基因進入T細胞後,奪取對細胞的控制,並破壞T細胞保護人體的功能。但透過研究也能得知,新冠肺炎病毒和愛滋病毒(HIV)很大的區別是,HIV會在T細胞內複製,利用這些細胞進行病毒複製,產生更多的病毒。但新冠肺炎病毒進入T細胞後,並未被發現有增生現象,病毒有可能最後與T細胞同歸於盡。T細胞(T cell)是由骨髓製造產生後,在胸腺內分化並長成不同亞型效應的細胞,因此以英文胸腺thymus的首字T來命名。T細胞扮演人體免疫細胞中的重要角色,在胸腺長成後便分布在周圍的淋巴組織中,攻擊人體內的受感染細胞、癌細胞及移植細胞。
冠軍非大陸人!國際千人研究 這「五大民族」最容易染新冠肺炎
從中國大陸武漢蔓延開來的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讓全球防疫陷入重大危機。台灣目前雖有22例確診患者,並已造成1人死亡,但尚未真的有社區感染情況出現,不過每天受疫情發展影響,已經出現不少民生用品搶購潮。國內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今天(18日)引述國外千人研究報告,在臉書發文表示,有「5種民族」,可能是新冠肺炎的高風險感染者。根據最新疫情統計,全中國大陸(含港澳)確診病例已經達72506人、死亡1869人。到底誰比較高的風險,容易染上新型冠狀病毒?是許多民眾關心的問題之一。蘇一峰醫師引用一份,啟動於2008年1月的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報告指出,包括日本人(東京)、中國漢人(南方)、越南人(胡志明)、中國漢人(北京)與中國人(雲南傣族)等5大人種,因為具有最高的ACE2接受器表現,被推測最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高風險感染者。從蘇一峰醫師整理分享出的資料看到,最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5大民族。(圖/翻攝蘇一峰醫師臉書)蘇一峰發文提到,ACE2接受器是人體呼吸道、腸胃道、泌尿系統等等會表現的接受器,而ACE2接受器,是新型冠狀病毒攻擊人體的接合處,每個人的ACE2表現,會因為年紀性別與抽菸、人種等因素,會有所不同。但蘇一峰也指出,此研究尚未正式發表到學術期刊,研究中的可信度尚未經過同儕審查,不過這項「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目標是迄今建立最詳盡的人類遺傳變異目錄。而台灣未被列為其中,但蘇一峰醫師認為,「我想大概就是接近漢人(南方)」。
義大利最新研究!吃螞蟻可以防癌?
【記者/朱晨寧】吃螞蟻可以預防癌症的可能性,最近獲得研究的支持。義大利學者發現,螞蟻含有高濃度的抗氧化物,能夠減少身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FreeRadicals)」。其實自由基是人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適量對人類有益,但過量的話,卻可能破壞或攻擊人體的正常細胞,進而導致細胞變性,像壓力、環境污染、酒精及香菸,都會加速自由基增加。人體與自由基相關的傷害包括衰老、老年痴呆、動脈血管硬化及癌症。因為自由基會使低密度膽固醇(LDL-C)氧化,脂質氧化後變成「過氧化物」,讓基因(DNA)發生改變,導致細胞惡性突變,產生腫瘤,變成癌症。這次進行研究的茅羅.謝拉費尼(Mauro Serafini)教授表示,其實全世界有25%、約20億的人都有「吃昆蟲」的習慣,而昆蟲有蛋白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他命及膳食纖維,非常豐富,但一般人只會注意到欖欖油或柳橙汁這些典型的抗氧化食物而已,研究只是導出一個可以注意的新面向。不敢嚐試的民眾也別在意,其實純天然食物中也富含許抗多氧化劑,多攝取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及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避免人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看更多↓↓LINE電腦版一早大當機 網友「登」到譙髒話《舒心Bar》吳若權:逆轉變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