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券
」 日圓 經濟 中國 美股 美元中國財政部重磅宣布! 䆁出第四波近年最大化債利好措施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12)日上午10點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及三位副部長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政策,其中包括近年來最大化債措施;藍佛安還強調,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赤字提升空間。這場發佈會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緩解地方債務的措施,也就是「化債」工作。藍佛安表示:「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可以發展經濟。」依財政部12日介紹,2023年已安排超過2.2兆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額度,今年則安排1.2兆人民幣的額度,這項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騰出更多資源發展經濟,鞏固基層「三保」(保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據中國中信團隊整理,財政部歷史上曾主導完成了三次大規模化債行動,第一輪(2015-2018年)化債發行共約12.2兆人民幣置換存量政府債務;第二輪(2019年)發行1579億人民幣置換隱性債務;第三輪(2020年12月-2022年6月)累計發行1.13兆人民幣特殊再融資債。副部長廖岷表示,財政部與相關部門將積極研究出有利於房地產平穩發展的增量措施,包含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收購存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和及時優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副部長王東偉表示,2024年安排新增專項債限額3.9兆人民幣。而專項債重點是研究擴大專項債使用範圍,健全管理機制。其目的將研究完善專項債投向清單管理,增加成為項目資本金領域;專項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型住房;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信證券表示,這些措施或能有助提高個人住房交易活耀度、提高住房改善意願,並且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再者,符合9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嚴控增量」思路,既能減少閒置土地,又幫助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支持收購存量房、加大保障型住房的供給。
中國首份債務管理報告出爐 2023年末債務破300兆元
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於10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在10日的會議上,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受國務院委託作出「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報告」。據報告,披露2023年末政府法定債務餘額人民幣70.77兆元,約新台幣315兆元,包括國債餘額30.03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餘額40.74兆元,地方債務規模高於中央債務。按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3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初步核算數126.06兆元計算,中國全國政府法定負債率(政府債務餘額與GDP之比)為56.1%。國債餘額中,內債餘額29.70兆元,外債餘額3346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餘額中,計入一般公共預算的一般債務餘額15.87兆元,計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專項債務餘額24.87兆元。報告指出,為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報告明確規定五大工作重點,包括將透過科學確定政府債務規模和結構、深化國債管理改革、加強和完善地方政府債券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債務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及積極配合人大監督相關工作等。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表示,這是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報告。這成為常態化制度後,各級政府都要向本級人大報告當地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如此可加強人大對政府債務的監督,推動債務管理規範化、法制化。財達證券副總經理胡恒松指出,當前需要全面把控、合理確定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和發行安排。一方面,應確保債務規模與國家財政收入和經濟實力相匹配,避免過度負債帶來的財政風險;另一方面,債務資金的使用應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支持關鍵領域和重大項目,如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社會保障等。
美股大跌帶動美元貶值 日圓強升「0.2276」創今年新高
美股2日再度收黑,美元指數大幅下跌,這也帶動美元貶值,日圓兌美元進一步升至146價位,導致日圓換匯更為昂貴,今(3日)台灣銀行日圓現鈔賣出價達到0.2276元,創今年以來新高,相較於近年以來的低點0.2046元,相差了0.023。在美元大跳水的情況下,日圓兌美元從149.766升至146左右,而日圓兌新台幣匯率升回「0.22」字頭,並向0.23元靠近。今日台灣銀行日圓現鈔賣出價達到0.2276元,創今年以來新高,相比7月11日的低點0.2046元,如果都以換取新台幣5萬元來計算,當時能換24萬4379日圓,現在只能換到21萬9683日圓,比7月11日少換2萬4696日圓。事實上,今年以來日圓不斷貶值引起廣泛關注,先前《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日圓疲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利率差距巨大,荷蘭國際集團的韓國和日本高級經濟學家Min Joo Kang認為,「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利率差距,導致了日圓兌美元的疲軟」。此外,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反應也是原因之一,報導中提到,兩國的利率差異反映了截然不同的通脹環境:日本在長期經濟停滯後致力於提高物價和工資,而美國則在強勁經濟增長後努力壓低物價。對投資者來說,美國的高利率意味著投資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遠高於投資日本。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賣出更多日圓以投資美國資產,導致日圓價值持續下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過近期美股下跌也導致美元走弱,這反而讓日圓兌美元匯率出現上升趨勢。
日圓持續走貶!台銀今早出現「0.2071」低價 創34年來新低
日圓持續貶值,今(21)日早上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首次出現「0.2071」的低價,創下34年來的新低,與今年初的最高匯率「0.2217」相比,僅半年的時間,10萬元台幣可多換到逾3萬日圓。日圓兌美元匯率日前跌破160日圓,今早最低來到159日圓左右,創下自4月29日以來的新低,而台銀早上日圓現鈔賣出價首次出現「0.2071」的低價,創下34年來的新低,與今年1月2日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為0.2217相比,以10萬元台幣只能兌換45萬1059日圓,今天的牌告價0.2071,可兌換48萬2858日圓,一下子多換了31799日圓,相當於6585元台幣。事實上,日圓近期不斷貶值,使得日本部分餐廳出現了「雙重菜單」,對外國遊客提供較昂貴的菜單,而本國顧客則使用常規菜單,引起了許多觀光客的不滿。先前《半島電視台》也曾報導,指出日圓疲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和美國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仍然巨大,目前美國Fed的基準利率為5.25%至5.5%,而日本央行的利率為0%至0.1%。荷蘭國際集團韓國和日本高級經濟學家Min Joo Kang認為,「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利率差,導致了這次日圓兌美元疲軟」。此外,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反應也是原因之一,報導中還提到,兩國的利率差異反映了截然不同的通脹環境:日本在長期經濟停滯後提高物價和工資,而美國則在強勁經濟增長後努力壓低物價。對投資者來說,美國的高利率意味著投資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遠高於投資日本。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賣出更多日圓以投資美國,導致日圓價值持續下跌,形成一種循環。
日銀14日宣佈利率不變+縮減購債 日圓兌美元急貶逼近158大關
日本銀行於昨(14日)在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後發表聲明,將基準利率維持不變,同時表示將會減少政府債券的購買量,以恢復市場利率。在聲明後,日元兌美元快速走低,一度突破158關口,逼近今年4月低點。但在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講話期間,日元兌美元匯率又一度快速回升。根據日本銀行的聲明,日銀將維持基準利率0至0.1%之間不變,同時預告將在7月份會議後減少債券購買規模,朝政策正常化邁出關鍵一步,將在7月政策會議上具體說明如何削減債券購買規模。雖然日銀如預期中將減少國債購買規模,但並未公佈具體細節像是時間和規模,導致市場認為日銀對當前通膨水平的態度相當溫和。就經濟而言,日銀表示,儘管部分地區出現了一些疲軟,但日本經濟已經溫和復甦。由於一些汽車製造商暫停發貨,導致了價格上漲。此外,服務價格持續溫和上漲,反映出工資價格上漲開始產生影響。但總體而言,消費物價指數漲幅一直在2至2.5%。利率決議發佈後,日元兌主要貨幣加速貶值。美元兌日元升破158關卡,是4月29日以來首次。英鎊兌日元升至201.45,創16年來新高。日本國債期貨價格則一度上漲80點,至144.26,創下去年12月底以來的最大價格漲幅。不過,在日銀行長植田和男講話期間,日元兌美元匯率又一度大幅拉升。植田和男表示,如果物價朝目標上漲,日銀將提高利率;將在7月貨幣政策會議上設定短期利率,同時考慮減少購買國債。同時,植田和男還表示,7月可能加息,取決於經濟數據。對於日銀的公告,分析師紛紛表示,日元可能會繼續疲軟。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亞洲外匯策略主管Alvin Tan表示,目前根本不清楚日本央行是否已經確定了具體債券購買的削減規模,還是要在下次會議上才能決定。因此,日元兌美元的下行壓力將持續存在。法興銀行日本股票策略師Tsutomu Saito則表示,日本央行7月加息的可能性已經降低。此前,一些投資者預期日銀將公佈更多削減債券購買計劃的細節,但日銀今天的聲明令他們失望。加上波動性降低,日元可能會繼續走弱。
創1990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外媒分析日圓疲軟背後原因
雖然日本政府日前終於宣布加息、取消負利率政策,但原先市場預期的日圓上漲沒有看見,反而是在29日當天出現美元兌日圓突破160大關的局面,創下1990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雖然後續價格回到155元,但外界對於日圓的疲軟仍印象深刻。《半島電視台》也分析為何日元如此疲軟的背後原因。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日圓兌美元之所以會如此疲軟,主要原因是在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仍十分龐大,目前美國聯準會(FDA)的基礎利率為5.25至5.5%,而日本央行的利率為0至0.1%。荷蘭國際集團韓國和日本高級經濟學家 Min Joo Kang認為「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利率差,導致了這次日圓兌美元疲軟的發生」。除此之外,也包含了市場對於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的應對。報導中也提到,兩國之間的利率差異,也反應出兩國截然不同的通脹環境,日本是陷入長期經濟停滯後提高物價與工資,而美國是在強勁的經濟增長後,想盡辦法壓低物價。對投資者而言,美國的利率更高,代表著投資美國政府債券的獲利會遠高於投資日本。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只要賣出更多日圓來投資美國,日圓的價值就會持續下跌,進而形成一種循環。報導中也提到,日圓的疲軟對於日本廠商在出口方面十分有利,也對於日本的旅遊有極大的幫助,但是日圓的暴跌也是對日本當地提高了許多進口成本,尤其在食品、燃料方面,這對於許多家庭都是一筆龐大的壓力。而在4月29日當天,美元對日圓一度突破160大關,隨後在短短半天的時間內,價格又回到155元,外界普遍認為是日本政府出手護盤,但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官方尚未對此表示意見,至於日本政府是否有出手護盤,必須要等到5月底才會有相關情報出爐。而截至目前為止,未來上看不清有任何實質性的增強機會。其實早在2022年,日本政府也曾出手干預過一次,當時當局動用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支持日圓,但後續日圓還是持續下滑。目前外界推測,日圓的利率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此情況應該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市場預期,日本官方對於外匯的干預,最多能做到的就是放緩貶值的速度,但實質上無法改變貶值的走向。如果要改變日圓的走向,日本銀行應該要加強其鷹派的動作,或是FDA要給出更明確的降息訊息,但是兩者在近期都不太有機會能看到。
便宜日圓掰了? 日媒:日央行最快3月取消負利率
據日本媒體昨(9日)報導,日本央行正考慮放棄已長期執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CC),取而代之的是預先明確政府債券的具體購買量。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上周四(7日)表示,如果能夠實現價格目標,將考慮調整寬鬆政策。日本股市當天就出現較大調整,與此同時,美元殺跌日圓走強,反映了市場對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下注。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央行正考慮做出重大政策調整,可能將於3月19日的政策會議上決定取消YCC,並結束負利率政策。所謂YCC是指通過引導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來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根據報導,新的框架將轉而關注購買量而非收益率,新的購買策略將暫時保持月購債規模在6兆日圓(約新台幣1.28億元)的現行水準。植田和男7日受訪時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價格目標,將考慮調整寬鬆政策。」與此同時,日本央行官員對工資增長的力度越來越有信心,這一進展支持了交易員和經濟學家的觀點,即日本央行將在3月或4月取消負利率。另有媒體報導稱,日本央行可能不會等到四月再行動,越來越多的日本央行決策者傾向於3月結束負利率,他們預計今年春季工資談判將取得強勁結果。目前,日本央行決策者正密切關注3月13日大型企業與工會的年度薪資談判結果,以及3月15日日本勞工聯合會(Rengo)將公佈的首份調查結果,以決定何時逐步退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去年底,日本央行領導層表示,退出負利率政策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甚至有足夠的可能性獲得積極的結果,廣泛的家庭和企業將從工資和價格之間的良性循環中受益。該言論是當時日本央行領導層發出的最明確的信號,亦表明日本當局彼時就已經在考慮結束負利率。日本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能意味著發達經濟體利率或面臨上行壓力。日本央行此次對於收益率曲線控制的放鬆推高了日債收益率,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資金從美債等外國資產回流日本,推升其他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進而提高全球整體利率水平與借貸成本,這也或對其他市場資產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PIMCO投資長示警:極端前景風險恐加劇 正為全球經濟「硬著陸」做準備
隨著ChatGPT席捲全球,股市受提振而「歡呼雀躍」,但經濟衰退的陰霾仍在市場上方積聚,來自華爾街的警告聲也不間斷。美國債券巨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資長伊瓦森(Daniel Ivascyn)上周末受訪時表示,隨著各國央行行長們準備繼續提高利率,與其他投資者不同,他正在為「硬著陸」做準備。伊瓦森在受訪時提及,人們越是覺得有動力採取緊縮措施,圍繞這些滯後因素的不確定性就越大,出現更極端經濟前景的風險也就越大。他補充道,過去當利率上升時,通常需要滯後5到6季才能感受到影響,這是常態。他還稱,市場可能仍對央行決策的質量,及其促成積極結果的能力過於自信。與此同時,儘管PIMCO認為美國經濟最有可能出現軟著陸,但伊瓦森表示,該公司正在避開在經濟衰退中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市場。他目前看好高質量的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正在等待公司信用評級被下調。他表示,這將促使抵押貸款憑證(CLO)等投資工具在未來數月和數年內被迫拋售。而那將是搶購的時候。伊瓦森表示,利用公開市場的劇烈重新定價,然後等待私人市場在未來幾年進行調整,然後轉向應該是一個真正有吸引力的機會,這將是一個很好的交易。持有一些現金,「因為我們認為,未來兩三年將是高收益領域機會豐富的時期。」值得注意的是,伊瓦森同時警告稱,這一輪可能與以往不同。他進一步解釋,此次央行可能不太願意提供支持,因為擔心會助長價格上漲,而如此多的風險已轉移到私人市場,這一事實將減緩信貸估值惡化的速度,但無法阻止這種惡化。
TDR爭議受關注 教授提告金管會偽造文書
采陞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鄒官羽,被控炒作台灣存託憑證(TDR),因檢察官及法院認為TDR屬於財政部900號公告規範的有價證券範圍,遭判刑3年2月確定。已執行完畢的鄒官羽,認為時任財政部承辦科員郭土木教授日前到高院作證,證稱TDR並非財政部900號公告的核定範圍後,認為自己被金管會所欺騙,17日委託律師楊舜麟至台北地檢署控告金管會官員涉嫌偽造文書。楊舜麟提到,隨著TDR爭議受到各界關注,許多法律專家、權威學者、人權團體,探討民國76年900號公告的背景與資料,已發現當時主管機關的900號函並沒有將TDR核定為證交法上的有價證券。他指出,鄒2011年因買賣新傳媒TDR賠錢,還被依《證交法》起訴判刑,主要依據就是金管會認為財政部900號公告已核定TDR的見解,但曾任財政部證管會第二組承辦科員,同時也是輔仁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郭土木,已明確證稱,「900號函乃係針對外國之股票、公司債、政府債券、受益憑證及其他具有投資性質之有價證券進行管制,並非針對台灣存託憑證行使證券交易法第6條第1項之核定權」。郭土木證稱,「證管會並無以900號函核定TDR為《證交法》有價證券之意思,且TDR為『本國有價證券』,並非900號函所核定之『外國有價證券』,因此TDR非屬900號函之核定範圍內。」但是,金管會兩位承辦人卻在104年回函立法委員羅明才國會辦公室、109年回函台北地方法院,函文上明文登載900號函有核定TDR是具有投資性質之有價證券,涉犯刑法第213條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罪嫌、刑法第216條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公文書罪嫌,導致一連串投資人因買賣TDR被判刑入獄,已經嚴重侵害人權與冤獄的發生。楊舜麟表示,除郭土木的專家證人身分已反駁金管會說法,他也質疑900號函為民國76年所公告,我國第一檔TDR為87年發行之福雷電子TDR,公告如何含括預見11年後的金融商品,而鄒官羽並非唯一一起因TDR被判入罪的案子,若金管會倘有偽造文書疑慮,是否該檢討TDR的法律明確性,已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金管會拒TDR明文入法 法界人士驚:怎能侵害人權
台灣存託憑證(TDR)爭議不斷,目前因買賣TDR股票,已有多起案例遭證券交易法判刑定讞,甚至已有4人己入監執行完畢。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戴銘昇則表示,美日發行的存託憑證都屬於該國的有價證券,實在沒有理由認定TDR在台灣屬於外國有價證券,因我國證券交易法第6條對有價證券之規範模式,採「有限列舉、概括授權」之方式,授權主管機關專屬核定權,得依實務需要核定新型金融商品為證券交易法上之有價證券,然而台灣未將TDR明文入法,以致有違法律明確性、授權明確性及罪刑法定原則等違憲疑慮。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1日召開公聽會,立委余天表示因立法缺漏,證券交易法第165條之2沒有明文規範「台灣存託憑證」,我國從87年發行第一檔台灣存託憑證、福雷電子TDR以來,從來沒將TDR納為證券交易法之有價證券,並納入證券交易法規範對象,有必要修法解決TDR亂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強硬認定,TDR是核屬76年900號函的有價證券,已無修法必要。法界人士認為金管會是擔心否認900號公告的範圍,就是承認TDR曾經有「無法可管」的空窗期;因為從民國87年發行第一檔TDR,到101年修法,整整長達14年的時間,主管機關處於TDR未行使核定權的狀態,若此時推翻之前說法,可能還有公務員偽造文書的問題。而且101年1月4日證券交易法新增第165條之2規定,修法過程中,前後任之金管會主委陳冲和陳裕璋,完全未提及900號公告已經核定臺灣存託憑證,為我國證券交易法上之有價證券,可見臺灣存託憑證未經主管機關核定為有價證券,否則何須再以增訂證券交易法第一六五條之二方式加以規範。面對金管會自打嘴巴的邏輯謬誤,陳冲也曾公開說明證券交易法第6條只列舉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其他只要經主管機關核定即可,但卻未就有價證券定義共通性,造成爭議因此而生,而財政部76年900號公告亦不清不楚,且當時法律背景跟現在不同,財政部76年900號公告在現在是否還可以適用,也有疑義存在,因此也贊同修法解決問題。
貨幣市場基金狂「吸金」 分析師:更大的擠兌風暴仍在醞釀
目前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市場普遍認為,這種趨勢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結束,並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銀行體系的壓力。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於短期政府債券等無風險資產。隨著聯準會大舉加息,這些基金現在平均能夠提供超過4%的年化回報率,遠遠超過了傳統銀行存款。關鍵的是,流入貨幣基金中的大部分現金來自於銀行存款,最終卻完全流向了銀行體系之外,即聯準會的隔夜逆回購工具(ON RRP)。該工具為隔夜存放在央行的現金提供了豐厚的利率,因聯準會引入並充當聯邦基金利率的下限。如果聯邦基金利率低於逆回購利率,那麼非銀機構就會選擇將錢借給聯準會,最終使得市場資金緊張,聯邦基金利率上升。隨着聯準會在過去一年大舉加息,貨幣市場基金的回報率已經遠遠超過了銀行支付給儲戶們的利率水平,並且還更具安全性。那些過去只能在銀行帳戶上賺取0.5%收益的人,如今在貨幣市場基金上可以賺取超過4%。矽谷銀行引爆的危機更是將該市場的資金流入推向了最高峰。自3月初以來已吸引了超過3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資產在本月達到了4.3兆美元的創紀錄高點。截至3月22日一週,散戶的零售端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升至1.86兆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時期流入總體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量爲1170億美元,創下2020年初以來單週紀錄。聯準會的數據還顯示,在3月的前兩周,受小型銀行資金外流的影響,美國的整體銀行存款減少了1610億美元,引起了美國財長耶倫的注意。她周四(3月30日)就該行業的結構性脆弱發出警告表示,貨幣市場基金的金融體系,在擠兌和低價出售方面的脆弱性是明確的,金融穩定風險尚未得到充分解決。前聯準會經濟學家Andrew Levin認為,現金源源不斷地流入貨幣市場基金,再流入聯準會的RRP工具,是一場等待發生的事故。他警告稱,如果更多存戶將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實體,這些資金會被存放在聯準會,那麼小型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且因貨幣市場基金並不是吸收存款的機構,其資產如果不是放在聯準會的工具中,仍然會在銀行系統中。最近幾周,RRP工具的使用量大幅攀升,每日規模約爲2.3兆美元。分析師預計聯準會並不會調整此工具,以使這些現金重新注入銀行體系。雖然在聯準會的每輪加息週期中,資金通常都會從銀行轉向貨幣市場基金,但分析師擔心,即使聯準會結束貨幣緊縮並開始降低借貸成本,這種現象也可能會持續下去,矽谷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還沒結束,一場規模可能更大的擠兌風暴仍在醞釀之中。
兔年資本市場波動大 外資:債券下檔有撐投資價值浮現
美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品浩)非傳統策略投資長Marc P. Seidner認為,2023年各大市場將持續波動,因通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經濟衰退的威脅,讓債券這類的固定收益金融商品,浮現多年難得一見的投資吸引力,目前殖利率水準不僅可為投資人提供更佳的收益機會,亦具備更好的下檔緩衝特性。其中,短天期債券殖利率攀升的幅度尤其顯著,投資人除了可獲取具吸引力的票息,亦無須承擔和長存續期債券一樣的利率風險。儘管殖利率可能進一步攀升,若央行能在未來幾年讓通膨回到目標水準附近,屆時債券的實質殖利率將日益具有吸引力。由於債券價格已在2022年修正,因此債券對追求收益的投資人更具投資吸引力,如2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已從2022年初的0.7%升至11月底的4.5%,吸引投資人持續投資債市並享有報酬率。投資人也可以在公開交易的固定收益市場中布局其他高評等債種以提升收益,且無須承擔重大的信用或利率風險。具吸引力的債種包括地方政府債券、美國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銀行債券、以及高品質公司債。此外,美國通膨連結債券亦可作為對抗通膨風險的工具之一。PIMCO青睞已來到歷史低點的部分結構性信用債的評價、以及短天期信用債。
2015年以來新高 歐洲明年狂發債規模達1.2兆歐元
歐洲各國政府明年將大舉發債,預估債券發行量可望增加1成到1.2兆歐元,創下歐洲央行(ECB)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以來新高。根據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的統計顯示,歐洲各國政府發債量明年料將增加10%到1.2兆歐元。此外ECB也將於明年3月開始進行縮表,漸進縮減手中持有的龐大歐債部位。德國上周率先宣布將在明年發行約3千億歐元債券,不僅創下紀錄新高,也較今年增加約700億歐元。新發債有助德國為2千億歐元能源紓困方案進行籌資,額外資金還可用於國防及氣候變遷項目。根據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Bruegel智庫指出,為降低高能源成本對民眾財務造成沉重衝擊,歐洲各國已經提撥7,055億歐元的紓困資金。丹斯克銀行固定收益策略師克里斯安森(Piet Haines Christiansen)認為,明年德國新債將大量湧入市場,這對向來財政謹慎的德國是一大轉捩點,也讓其他歐元國家能有更多發債空間。該銀行還提到,投資者明年將需要額外吸收6千億歐元,當中包括ECB計劃每月縮減約150億歐元債券投資組合。自從ECB在2015年啟動購債計畫,它所購買的歐洲政府債券累計已達5億歐元,超出各國政府的發債量。然而明年歐洲各國的政府債券發行量將創下2015年最高,也是九年來第三度債券淨供應為正值,意味發售的債券量大於ECB的購買量。克里斯安森指稱,歐債市場將進入一個嶄新世界,原本購買量龐大、而且單向買進的ECB將不再是壓低利率的主動者。雖然投資者或分析師不認為歐洲政府大量發債將演變成歐債危機,但在利率攀升下,這些國家將被迫用更高利率借債,投資者在債市面臨的波動也將加大。根據ICE Data Services指出,歐元政府債券指數今年來下滑16%,創下37年來最差紀錄。
債市大跌 中國官方:外資連10月撤資3.25兆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自今年2月烏俄戰爭以來,海外投資者持續減持中國債券。隨著人民幣觸及2007年以來的最弱水平,光11月份就淨拋售70億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延續了10個月來撤離中國國內債券市場的趨勢。除了因為美國利率上升,也反映出外國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持續悲觀情緒。業界認爲,美國利率上升是一個重要因素。儘管中國債券收益率近幾周大幅上升,但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仍比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低約0.6個百分點。截至11月底,全球投資者持有約4770億美元的中國境內債券,今年1月份時的持有規模為5840億美元。彭博社報導提及,外資拋售引發中國債券收益率持續上漲。同時,非金融企業發行的信用債整體持續走弱,理財產品偏好的城投債也面臨著再融資困難。根據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數據,外國投資人10個月以來自中國債市撤資的趨勢,累計減持1060億美元(3.25兆台幣)中國債券。規模已經回至2020年底的水平附近。單月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占總量比小幅降至2.61%。人行上海總部15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11月底,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33兆元人民幣,約佔銀行間債市總托管量的2.7%。該餘額較10月底的3.38照元人民幣繼續下滑,下降規模環比有所擴大。路透社分析,雖然美聯儲暗示未來將近一步升息,並保持更長的時間以降低通脹。但一些投行仍預期,經濟衰退或迫使美聯儲明年放鬆貨幣政策,使這種來自中國的資金外流壓力將逐漸消失。摩根大通在一份說明中表示,隨著近期美中政府債券收益率差進一步收窄,尤其是長端收益率,認為11月債券流出壓力可能進一步緩解。
英鎊委靡不振 英相角逐也難拉抬情勢回升
如先前市場所預期,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宣布辭職離任,但無論英國下一任領導人的競爭最終誰出線,未來龐大的經濟和財政逆風都將給英鎊帶來進一步的痛苦。英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放棄競爭讓蘇納克(Rishi Sunak)接任首相的呼聲提高,激勵英鎊走強。蘇納克過去發表財政撙節的看法,讓市場目前看好他有能力處理英國的財政問題。強生宣布退出競選後,英鎊兌美元不斷上漲,亞洲今(24)日早盤一度升值近1%至1. 1401美元,後漲幅收斂。但今年英鎊兌美元匯率仍下跌約16%。英國首相競選和美元走強也是影響之一,這代表著英鎊從上個月的歷史低點反彈恐怕只是曇花一現。雖然債券市場的崩潰有所緩解,但仍存在許多挑戰。即使特拉斯政府先前提出的全面減稅措施已經取消,下一財年的政府債券淨發行量仍大,借貸成本高得嚇人。無論誰在本週的保守黨魁之爭當中取勝,都需要專注於控制損害,而不是追求經濟成長。專業人士表示,以穩定的角度來看,由蘇納克領導的政府似乎更受歡迎,但英鎊仍持續面臨許多挑戰,雖政策急轉彎降低了原本預算面臨的外匯風險溢價。由於投資人對經濟、政治領導力和英國投資案例的質疑,股市也在苦苦掙扎。倫敦FTSE 250中型股指數在上週五(21日)下跌1%,抹去了特拉斯宣布辭職當天股市的反彈。今年至今,已下跌26.7%。在短命的特拉斯政府災難和英國被認為失去財政信譽後,政客們可能會傾向於緊縮政策,這將給正在走向衰退的經濟帶來進一步壓力。專業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當通往深度、長期衰退的道路愈來愈清晰時,很難看到英國股票或英鎊反彈走高。
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救股債匯市 美聯儲罕見現鴿聲
美聯儲官員、2024年擁有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會議投票權的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周五(21日)表示,美聯儲應該避免因為加息太激進而讓美國經濟陷入「主動低迷」,是時候開始談論放慢加息的速度了。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經加息5次,創自1981年以來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據CME觀察,截止到21日早上,美聯儲11月加息50個基點至3.50%~3.75%區間的概率為2.5%,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97.5%;到12月累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0.5%,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概率為22.5%,累計加息150個基點的概率為77.0%。戴利説:「我們自己覺得要再加息75個基點,市場肯定已經這麼定價。可是建議大家,不要認為永遠都是加75個基點。」年初至今,美聯儲不僅多次超預期加息,並不斷提高加息預期,另外還一股勁的縮減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一系列的操作結果導致美元大漲,非美貨幣普跌,各國央行紛紛下場保匯率、救股市、救債市。數據顯示,美聯儲極少有連續5周縮表,令減資產負債表規模跌穿8.8兆至8.79兆美元,美聯儲自9月起,每月將以縮減950億美元為上限,自9月15日以來,至10月19日的5星期,累計縮減887.61億美元,單計10月至今已縮減510.58億美元。目前,各國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祭出緊急應對措施,試圖平抑市場波動。其中歐洲是最特殊,也是相對最脆弱的。歐洲央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阻止消費價格失控,儘管經濟衰退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近。英國政府的財政計畫引發了政府債券市場的崩盤,迫使一些養老基金賤賣其資產。數據顯示,英國9月CPI同比上升10.1%,高於8月的9.9%。歐元區9月CPI終值同比雖然從兩位數略微下修至了9.9%,仍然是歷史最高水準。亞洲方面,韓國一直追隨著美聯儲加息的腳步,但無力阻擋該國股債匯齊跌。韓國的政府、央行、金融監督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10月23日召開緊急會議,將討論信貸和穩定措施。稱未來將債券穩定基金規模設定為20萬億韓元。日本是少數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的國家,日元貶值相對其他幣種更加明顯。10月21日,日元兌美元一度逼近152整數關口,續創逾32年新低。但隨後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拉升超6400點,一度升至145.5。瑞銀預計美聯儲在明年中左右停止縮表,另一個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對美聯儲逆回購協議工具的使用需求大。
美股道瓊再漲2.8% 標普500本週漲5.7%創紀錄
美股在美國債券收益率繼續下跌的基礎下,4日延續漲勢,道瓊工業指數上漲825.43點,或2.8%。標普500指數本週上漲5.7%,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的2日漲幅。據《CNBC》報導,道瓊工業指數上漲825.43點,或2.8%,至30,316.32。標準普500指數上漲近3.1%,收於3,790.9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3.3%,收於11,176.41。美股在10月開局強勁,緩和了9月的跌勢。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馬海菲爾(Mark Haefele)表示,他們認為標準普500指數已經超賣,而上周的賣壓可能是季度末的重新調整造成的,而現在已經結束,「現在的股市情緒已非常疲軟,可能還會出現週期性的反彈。」4日瑞士信貸的股價收盤上漲12%,本周市場對瑞信的財務狀況感到擔憂。瑞信表示,他們會在第三季提供新的市場策略。而馬斯克同意以每股54.20美元(約新台幣1714元)收購社交媒體巨頭Twitter,Twitter也漲了22%。專家表示,現在的反彈跟今年夏天的反彈相同,市場總喜歡聽好消息,但在聯準會停止升息前,他認為市場不會復甦。美股4日的上漲,還有一個因素是美元指數小幅走跌,這是美元連續5天下跌,美元指數現在跌至110.2,上週則是在114.78,因為市場擔心英國政府債券會對市場造成影響。
韓股今年下跌28% 政府擬祭限空令、啟動平準基金
近期各國股市跌跌不休,讓許多投資人輾轉難眠,南韓股市在28日跌到近2年的最低點。近日南韓政府正規劃祭出限空令穩定股市,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也將啟動股市平準基金(stock stabilisation fund)。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在2020年疫情期間,南韓曾出動平準基金,但隨著股市反彈回升就沒再用過,而今年南韓股市跌了28%,從去年6月的高點跌了32%。南韓財政部將於30日買回2兆韓元(約新台幣443億)的政府債券,詳情將於29日收盤後公布。南韓財政部說,當局將積極控制股市的波動。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金素榮近日也和相關人士開會,研議該如何緩解股市動動盪,此消息公布後,當天的韓股跌幅收斂。南韓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說,他們已經採取了幾項措穩定市場,因為韓元有急劇波動的趨勢,政府規劃用外匯穩定基金,也會鼓勵銀行滿足當地造船商的外匯需求。據了解,韓兌美元在上周跌破1400:1的關卡,創下2009年3月底以來的新低,韓元的持續走弱可能讓資金外流,加速南韓的通膨。秋慶鎬表示,現在的弱勢韓元和2008年金融海嘯和1990年的亞洲市場動盪不同,現在南韓有足夠的外匯存底,民眾不用過度擔憂,「我國的外匯存底約有43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是世界排名第9。」
全球公債損失慘烈 美銀:債市淪73年來最糟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週五(23日)發布報告預測,今年可能是全球政府債券自1949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目前投資人情緒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全球央行積極升息對抗通膨,不僅股市重挫、連政府公債也受拖累。自8月1日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勁揚110基點,英國公債殖利率飆升123基點,法國主權綠色債券(OAT)殖利率升83個基點,創1994年以來最快的速度上揚,德國公債殖利率上升87個基點,為1990年以來最快,年初迄今全球公債已慘虧20%。綜合媒體報導,美銀引述EPFR資料稱,截至9月21日當週以來,債券基金資金流出69億美元(約新台幣2158億),全球股票基金資金流出78億美元(約新台幣2439億),黃金則流出4億美元(約新台幣125億),投資人現金持有規模增加303億美元(約新台幣9477億)。與債券價格成反比的美債殖利率在週四(22日)觸及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後再次上漲,像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3日一度升抵3.829%,創下逾11年高點;2年期美債殖利率更是急漲到4.27%,為2007年10月以來最高美銀表示,若投資人開始進行交易清算,包括多頭美元和多頭美國科技股,那麼這將是債券崩盤的時刻,投資人將會面臨更多通膨、利率和經濟衰退帶來的風險,而最近幾週的債券資料顯示,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正處於高位,股市則還沒觸底。美銀在報告中表示,通膨、升息與經濟衰退等衝擊還沒結束,加上最近幾周債市崩盤,意味信貸利差已達到高點、股市修正還沒到達底部。撰寫該報告的策略師甚至預測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美債殖利率與美國失業率在未來數月與數季將朝4%~5%前進。由於政府公債又是全球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因此美銀警告如果債市無法正常運作,其它市場也勢必受到牽連。
壽險業淨值上半年蒸發逾兆 政大學者:金融風暴隱約快成形
全球進入升息循環,俄烏戰火又來攪局,金融市場詭譎多變,壽險業淨值上半年蒸發上兆元,壽險公司預估,「淨值保衛戰」衍生的問題,影響恐怕會長達1年之久;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警示,淨值下探是「致命」問題,壽險業將面臨嚴峻生存危機,接下來問題會不斷冒出,金融風暴隱約快成形了。俄烏戰爭導致糧食、能源價格飆漲,殷乃平指出,通膨增長加速下,全球央行的升息力道更為強烈,由於台灣投資報酬率偏低,我國挾龐大資金的壽險業偏愛海外投資,過去買了很多美國等政府債券;殷乃平表示,當利率上升的過程中,壽險公司持有的海外債券價格平均跌了12.6%,現在正面臨淨值縮水命運,國內幾乎所有壽險公司無一倖免。殷乃平表示,壽險公司只要持有債券沒賣,資產負債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異樣,但若以國際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市價)來計算,結果是「一塌糊塗」;全球金融局勢詭譎多變,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我國有八家壽險公司曝險俄羅斯債券,斯里蘭卡破產、亞洲邊境市場也隱藏違約風險,問題接踵而來。殷乃平表示,接下來的風險是,中國大陸房地產風暴恐怕擋不住,中國大陸債券、ETF問題將陸續浮出檯面,我國金融業對大陸房地產有借貸等連結關係,主管機關若沒有提出有效對策,我國安定基金目前金額又少,若有壽險公司撐不住一連串的風暴,未來恐怕會難以收拾。南山人壽因持有大量債券部位,今年以來淨值大減,光是第1季就瞬間蒸發1880億元,淨值衰退幅度居6大壽險公司最高,進而波及潤泰全、潤泰新等,引起市場恐慌;壽險公司形容,這如同大船行駛海上,面對快速升息的大風大浪,船隻愈大愈難轉身,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力氣調整方向與航道。受南山人壽淨值影響,潤泰全、潤泰新上周苦吞兩根跌停後,近日跌勢收斂、開始反彈;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指出,壽險淨值對相關企業股價影響是暫時的,會計原則調整或大股東增資,問題是可以解決。最令投資人擔憂的是「經濟陷入衰退」,照道理來說,升息金融股受惠,但近來油價下跌,到底是升息打擊通膨奏效,還是經濟衰退引發油價下跌?綜觀來說,蔡明翰認為,經濟有衰退疑慮,不僅是中長線的最大風險,也會衝擊商品、資產價格,才是真正影響金融股走勢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