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
」 故宮 國寶 文物 吳密察 毀損國寶級書畫學者何傳馨驚傳肺腺癌逝 曾任故宮副院長
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是台灣國寶級書畫學者,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於台北榮總離世,享壽74歲。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在故宮任職33年期間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為深化故宮書法藏品研究貢獻極大。據藝術界及故宮知情人士指出,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74歲。死訊曝光,令許多關心藝文界人士相當悲痛,沒想到一代書畫鑑賞名家已殞落。何傳馨自1983年任職故宮書畫處助理幹事,此後歷任書畫處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員、處長,在2012年至2016年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書畫鑑賞研究及展覽策畫;何傳馨主辦並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近年最有名的是2016年「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5年「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圖/翻攝自何傳馨臉書)何傳馨任職故宮時,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於《故宮文物月刊》裡有發表過50篇文章,2016年還有出版專書《名品的形成:故宮書畫典藏、研究與展覽》,依照古代士人際遇、帝王品味和特展論述,探討書畫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何傳馨主辦並參與的展覽籌劃有,「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唐懷素〈自敘帖〉特展」(2004)、「大觀─北宋書畫特展」(2006-2007)、「晉唐法書名蹟特展」(2008)、「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2010)及「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2011)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2013)、「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2014東京、九州)、「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2015)、「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6舊金山)等。
故宮翠玉白菜明年要出國了 洪孟楷曝此次「出訪捷克」重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繼2014年時首次出展到東京,睽違11年將在明年再次出國。出訪捷克的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表示,明年九月將會有百件文物前往展覽,其中包括國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也將首度到歐洲借展,他也說,此次出訪捷克,有個重點就是拜訪捷克國家博物館。洪孟楷於臉書表示,「翠玉白菜出國都是大事,細心保護、用力宣傳,讓更多人看到,好嗎?」「這是我們2025年的年度大展!」捷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布魯赫(Petr Bruha)笑著回答。洪孟楷說,本次出訪捷克,有個重點就是拜訪捷克國家博物館,因為故宮博物院與捷克國家博物館簽訂借展事宜,明年九月將會有百件文物前往展覽,其中包括國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也將首度到歐洲借展。在上週也才兩院正式完成簽約,因此帶著期待跟關心的心情,特別來確認明年的展場動線以及聽取簡報。洪孟楷提及,在代理館長馬丁謝克拉(Martin Sekera)跟副館長的細心解說,讓他們更看見捷克官方在對待故宮文物重視及細心,館長他們分享,「國家博物館每年都會有一個重點大展,而2025年的年度大展就是九月份的故宮博物院百件文物展」;明年也是故宮建院百年紀念,格外具有歷史的意義。洪孟楷接著說,也知道這段時間,故宮官方專業策展人士,也會往返確認交流,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相信官方都會做好最妥善安排。故宮的文物,就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屬於人類的無價珍寶,期待明年的展覽,讓更多歐洲的好朋友見識到東方藝文之美,讓文化展現零隔閡的國際交流。國立故宮博物院日前表示,12日與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宣布明年9月至12月故宮文物將首度赴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名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100 objects, 100stories: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精選〈清 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約百餘件故宮珍品,展覽也將搭配數位展件,以嶄新科技的視野,引領觀眾從不同面向探索文物內涵,為臺捷友好關係再添里程碑。
日議員訪台相見歡 侯重申台海安定日安心
明日是中華國國國慶日,「日華墾」議員也組團訪台參與國慶慶典,該支訪問團還被形容是「日本最大跨黨派友我議員訪問團」,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上午會見「日華懇」議員一行時也說,台日關係密不可分,他若當選總統,一定讓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安心,台灣會負起印太區域和平責任,扮演兩岸和平促進者、降低風險者,台日將更緊密合作,讓區域和平更穩定。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指出,今年中華民國國慶,日本組了史上最大規模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來訪,今天到場者有18位國會議員,明天團員人數將擴增到43人,他們這幾天訪問了台大以及台南八田與一像,見證了日台密不可分的歷史關係,日台是百年命運共同體。前陣子新冠疫情期間,更令人感受到患難見真情,台灣提供日本200萬N95口罩,用於醫院使用,兩國在面對少子化、自然災害等方面也都密切交流合作,台積電現在也到日本設廠,代表日台之間信賴關係,無論在經濟或安全上,兩國都會一起合作。侯友宜今天會見日華懇訪團,重申他若當選總統,將會台灣安全、日本安心。(圖/劉耿豪攝)他還說,從政以來見證過日本以及台灣的多次政黨輪替,民主主義的原點就是要公平公正選舉,民主國家建立政權是由國民來決定,他也期待侯友宜持續向世界提出其政見主張,展現民主主義精神,日方會持續關注台灣大選動向。侯友宜則感謝日本在2021年台灣欠缺疫苗的時候,日華懇議員積奔走,助捐贈台灣400萬劑疫苗,讓台灣在緊急苦難中獲得日本好友協助,非常感動。此外,早在馬政府時期,就是透過古屋圭司積極運作,才讓故宮文物到日本展出,並讓日本東京九州的國寶,到嘉義故宮南院展出,加強台日文化交流。侯友宜並特別提到,他今年訪日與日本國會議員早餐會,交換了很多關於少子化的議題,日本將投入4兆日圓來解決問題,他在新北市也辦理將來公托都免費來照顧年輕家庭,當選總統以後還要設立少子化基金來解決少子化問題。侯對於古屋圭司長期重視日本國土韌性議題,表達敬佩,而台灣跟日本都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過去兩國在阪神地震、311地震以及台灣921地震都有長期以來的合作模式,無論是第一時間的救援或是災後重建,都見證兩國並肩作戰典範。侯友宜還強調,身為一個總統,備戰是必要的,但避戰也是總統責任,他若當選總統,一定會讓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安心,台灣會負起印太區域和平責任,兩岸關係絕對會降低風險跟衝突,他將扮演和平促進者,降低風險者,台日兩國要更緊密合作,印太區域會更和平穩定。
故宮文物圖檔外流 再爆研究員遠端打卡資安漏洞
今年3月故宮發生高畫質文物圖檔外流風波,除了權益受損,各界更擔心若有資安問題會造成更大的衝擊,然而事件後故宮內部管理依舊鬆散,據知情人士透露,故宮南院一名賴姓助理研究員,多次在家使用遠端打卡,不僅偽造出勤紀錄,更令關心人士擔心故宮的資安會出現漏洞。據悉,故宮南院賴姓助理研究員,曾多次使用遠端連線打卡,實際上卻遲到缺勤,院內人士指出當事人還曾有假日值班未到勤,以及擅用職務之便使用辦公室,讓閒雜人等隨意進出,罔顧館藏文物維安等違規情事,向行政院和立委舉報,才使事件被曝光並進行調查。據故宮政風室的調查,賴姓助理研究員確實曾於111年間「曾有未依規定使用VPN遠端連線作為出勤刷卡紀錄之違規情形,惟尚無發現未到院出勤之異常情形」此項僅以督導長官嚴厲告誡在案作結。院內人士認為此事涉公務員曠職、偽造出勤紀錄,過去類似案件發生在一般企業即以解聘處置,故宮顯然管理過於鬆散。此外,知情人士指該當事人曾有假日值班未到勤,卻藉故加班至深夜的陋習,且已在故宮任職10年,在被檢舉後卻以不清楚執勤制度及打卡規範為由,未受懲處。故宮政風室的調查則是指出「當事人於111年確曾有假日值班未到勤之違規情形,其針對假日值班缺失提出檢討報告,並層級陳核自科長、專門委員至處長,業遭長官嚴厲告誡並返還補休時數在案。嗣後賴員皆合於規定時間內到勤刷卡,尚無發現新違規事實」。至於該員藉故加班,政風室調查於112年4月至5月間,確實有加班時數未覈實之異常情形達9次,將由南院處檢討改進並追究行政責任;至於讓閒雜外人進入辦公室,經調查則無發現有重大違規使用的情形。
脫逃狒狒原來在這? 故宮小編:躲在《本草綱目》裡喔
近日桃園狒狒脫逃引發全國關注,目前仍在追捕中。而國立故宮博物院小編表示,他們在故宮文物庫發現狒狒,「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這隻狒狒,是躲在院藏四庫全書寫本《本草綱目》裡喔。」故宮小編在臉書發文說,「我們在故宮文物庫房裡發現了狒狒!但是大家別緊張!牠不是現在還在桃園某地閒晃的那隻啦。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這隻狒狒,是躲在院藏四庫全書寫本《本草綱目》裡喔。」《本草綱目》是16世紀晚期文人李時珍的著作,書中記錄動、植、礦物等各類資料,「在『獸部.寓類怪類』篇章中,收錄了『狒狒』的資訊,不僅有古今文獻的記載,甚至還圖文並茂,畫出了狒狒的外觀呢!若是仔細品味,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線索。」故宮小編說,「書中對狒狒的描述,有些或許有其依據,但有些應是未經證實的情報與想像。例如,裡面不只一次提到狒狒『迅走』,就我們那位已跑過半個桃園地區的狒狒來看,此般描述應該滿符合實際狀況的吧!」《本草綱目》對狒狒的描述。故宮小編表示,書中寫狒狒有詭異微笑,「這也許是人類看到狒狒有獨特臉部特徵,所給予一種『微笑』的想像詮釋。但是注意如果遇到狒狒,不管狒狒有沒有在對你笑,請不要對牠微笑以對,否則狒狒會覺得你是在威嚇,進而激怒牠。」而《本草綱目》中,狒狒不是只有一個名稱,故宮小編解釋,「書中也列舉許多別名,像『梟羊』、『野人』、『人熊』等;其中,『人熊』可還繼續留到現在的語言喔!大家知道台語的狒狒要怎麼講嗎?答案是:根據20世紀初期語言學家小川尚義編著《臺日大辭典》記載,臺灣漢人的台語裡,狒狒就唸作「ラン ヒム」(lâng-hîm,人熊)呢!」
蘭館國寶留故宮變數多 陳學聖建議恢復「指導委員會」
國立故宮博物院昨日正式回應,強調會與最大誠意與蘭千山館後人溝通,期待蘭館國寶能夠續留故宮,推動搶救蘭館國寶的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也對故宮回應「大體上表示肯定」,認為新任故宮院長蕭宗煌願意博採眾議,盡力留下蘭館國寶,可望亡羊補牢。但美中不足的事,故宮並無意修改組織法,納入合議制的審查機制,他擔心未來如果再遇到行事「劍走偏鋒」的故宮領導者,很難避免重蹈覆轍,還是主張應恢復早期「指導委員會」的位階。新任故宮院長蕭宗煌向文化界釋善意,表示將繼續爭取蘭館國寶續在故宮寄存,陳學聖表達肯定,但蘭館後人是否點頭仍無法確定。(圖/報系資料照、陳學聖臉書)不具名立委則透露,由於文化界人士在去年11月底發「搶救蘭館文物、國寶留台灣」,而且破紀錄的快速成案,引發外界議論,也讓曾公開講出「故宮國寶已經很多、民間寄存故宮制度應檢討」的前任故宮院長吳密察在立院上會期審查故宮預算時,向立委私下坦言「壓力很大」,並且透露他雖認為故宮現行古物寄存制度該檢討並大幅限縮「除非以捐贈故宮為前提,否則拒收寄存」,但他也願意尋求折衷方案,為蘭館寄存故宮文物中的兩件國寶,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以及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向蘭館後人爭取是否可以繼續寄存故宮,以平息爭議。但據了解,立委仍認為,故宮要退回民間寄存之國寶「茲事體大」,即使故宮的理由是「擔心古物受損、故宮賠不起」,但是,世界各大博物館少見以「古物恐受損」的理由,拒絕寄存國寶,擔心故宮說法恐無法令民眾信服,並未接受。而隨著去年底大選,執政黨敗選,內閣改組,吳密察也成為少數未能繼續留任的閣員而去職,被外界解讀,因民進黨立委也認同蘭館文物應續留台灣、力爭改到故宮南院展出,府院高層不樂見爭議持續,才換下故宮院長。推動「搶救蘭館國寶」的文化界人士指出,新任院長蕭宗煌是美術界人士,也有博物館管理的實務經驗,而吳密察專長則是「台灣史」,因此對於蕭宗煌的期望頗高,儘管蕭宗煌上任後,立即在2月13日邀請相關領域專業人士舉行專家諮詢會議,與會者也樂觀轉達蘭館國寶繼續寄存「應有希望」。但據傳,部分吳密察拔擢的故宮主管仍對蘭館國寶寄存持保留態度,由於吳前院長給蘭館後人的「最後期限」是今年年中,關係故宮是否繼續接受民間寄存國寶的大原則,蘭館國寶能否續留故宮、繼續陪伴台灣民眾,恐怕還得經過故宮一番內部角力,而蘭館後人態度也持續不明,結果現在還很難預料。
藍智庫故宫告別蘭亭 李永萍問故宮院長是否記得文化人初衷
為對故宮展出進入最後倒數的蘭千山館國寶作「最後巡禮」,國民黨智庫文教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邀請「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發起人,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等人,到故宮看蘭千文物。陳學聖說,蘭千山館中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展期將到12月25日止,之後蘭千文物就要被故宮院長吳密察趕出故宮,呼籲民眾把握最後機會,到故宮親炙國寶雋永之美。蘭千山館文物中的「鎮館之寶」,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及懷素千字文目前正在故宮「王世貞收藏展」中一併展出。由於王羲之手書的蘭亭集序真跡已不在世間,但唐太宗曾命大書法家臨摹王羲之蘭亭,摹本仍留在世間,雖然版本很多,但蘭千山館寄存在故宮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被書法界評為保存狀況最好的真跡。而另一件唐代懷素千字文,則是懷素在60歲時所寫,雖然名氣不如懷素40歲時手書的草書名作「自敘帖」,但書法界卻推崇是充分展現懷素書法技巧純熟之作,絕對是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陳學聖看完展覽後「感慨萬千」,因為故宮文物寄存制度即將改變,蘭千山館文物可能會從此離開台灣,台灣民眾再也難以親眼目睹這批珍貴的文物,呼籲大家趕緊把握時間到故宮觀賞。陳學聖說,國民黨智庫為矯正故宮犯下的嚴重錯誤,在國發會公共政策平台發起了「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附議案,雖然已經超過5000人連署門檻,但仍需要更多人來附議,展現公民力量。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也說,看完這幾件即將離開故宮的國寶,不禁回想起,她在擔任立委期間,吳密察還是文建會副主委,她曾與吳密察挑燈夜戰,逐條修文資法。她說,往事歷歷在目,但不知吳密察是否仍同當年,對文化傳承有熱情與文化多元的包容心?吳院長是否已忘了初心?畢竟豐富館藏應是博物館的使命,故宮卻是修改寄存規定,對古物寄存設下重重門檻,似欠缺「包容」的精神。李永萍說,她聽到段心儀老師的解說後,才得知如此脆弱的黃絹本,經過千年保留至今,是多麼不容易。她說,唐朝歐陽詢臨的蘭亭集序,曾刻在石碑上望永留存,後來還是裂成了三塊,反觀黃絹本卻能抵過無數天災、戰爭,還曾流浪到日本。若非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費盡千辛萬苦將國寶買回來,民眾如何有幸在台灣能一睹大書法家傳奇真跡?故宮將這樣的寶貝留在台灣,還有什麼爭議可言?又怎麼開得了口,叫蘭千山館後人拿回去?台灣怎會墮落至此?這兩幅書畫是舉世皆知的國寶級文物,而且不過就是兩個捲軸,又不是青銅器、馬車,故宮怎會沒空間寄存?擔任今日導覽的段心儀表示,蘭千山館文物的內涵與脈絡,能與人們的生活閱歷產生共鳴,如此令人引以為傲的文物,未來若從台灣消失,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必須要讓國人明瞭台灣究竟失去了什麼。她也建議,應及早從教育途徑著手,各級學校皆應帶學生參觀故宮,讓孩子從小就能與故宮文物建立連結。此外,故宮每年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已有深度連結,但眼見被視為「永恆存在」的故宮將變質,除了文化人深感痛心外,也勢必將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衝擊。國民黨智庫發起搶救故宮蘭千山館文物的連署活動,已經跨越國發會門檻,但部分蘭千山館國寶可能在12月25日後就無緣在台灣展出,智庫召集人陳學聖等人今日也到故宮向展期將結束的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作最後巡禮。(圖/國民黨智庫提供)
故宮只收捐贈古物不要寄存?收藏家認未必對故宮有利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在立院答詢時指出,未來私人藏家若想將藏品寄存故宮,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包括「藏品是國寶」「藏家無力自行保管」,以及「寄存是以該古物要捐給故宮」為前提,又引發收藏界及藝文界議論。一位私人收藏家向本刊表示,若非因故宮堅持退還已寄存50年以上的「蘭千山館」珍貴文物,引發藝文界、文化界搶救,許多民眾、甚至立委都不清楚故宮有「寄存文物」制度。他解釋,「寄存文物」類似國際大博物館常見的「永久借展」「長期借展」,因為國際大博物館財力雖還不錯,但珍貴古物動輒喊價上億甚至數十億天價,不是博物館想買就能買,只能邊借展、邊與寄存人爭取優先議約權,希望有朝一日藏家不寄存了,能先問博物館是否想買「用時間換空間」。該藏家並以全球知名的荷蘭梵谷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館藏幾乎全數都是隸屬梵谷家族的「梵谷基金會」將持有的梵谷畫作永久借展,因為梵谷畫作多數由梵谷後人持有,若以故宮「不捐贈故宮就別寄存(借展)」的邏輯,要求梵谷家族非捐給梵谷博物館才展出,觀光客恐怕無法到梵谷博物館內「朝聖」梵谷大作。荷蘭梵谷博物館全球知名度高,連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都曾率團前往「取經」。(圖/報系資料照片)該藏家指出,博物館學問深,建議故宮參考國際大博物館作法,集思廣益。例如「借展」「寄存」為充實館藏,在國外博物館已很常見,故宮現在卻很像是要謝絕私人寄存,此舉雖能「滿足防弊」,但是否就符合博物館的教育目的,有待商榷。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也說,不是每位藏家將文物寄存故宮,都是想佔故宮便宜。例如蘭館主人林柏壽在民國58年就已先支付百萬元管理費給故宮,當時的百萬元能在北市黃金地段買好幾間店面,故宮應公布該筆捐款的用途,別再指蘭館文物是「無償」寄存。尤其蘭館文物曾到日本展出,連日本天皇都慕名前往朝聖,提高故宮國際知名度,蘭館「長期借展」故宮文物義舉,絕不應被污衊成「無償寄存佔故宮便宜」。
故宮堅退蘭館國寶第三種說法曝光 吳怡玎痛批有貓膩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表示,日後故宮接受私人寄存文物,前提必須是以「藏家願以捐贈文物」為前提,此外,捐贈古物必須是「國寶」、且藏家無力保存。立委質疑,世界各國知名博物館都歡迎私人藏家「長期借展」珍貴文物,唯獨故宮背道而馳,大舉幅限縮私人藏家將古物寄存在故宮,恐派將衝擊故宮身為國立博物館的教育宗旨,不理解故宮政策背後的真實考量為何。故宮堅持退還蘭千山館(簡稱蘭館)寄存文物引發爭議,故宮原先說法是,退還蘭館文物,是因故宮儲存空間不足,但立委實際考察後發現蘭館文物只有四箱被打臉。故宮院長吳密察隨即改口「私人寄存不是辦法」,但又被學者質疑,指國際博物館收私人寄存文物,並非罕例。立委吳怡玎對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圖/報系資料照)吳密察30日在立院回答立委吳怡玎質詢時,又對退還蘭館文物原因提出新說法。他說,從理性、邏輯看,蘭館文物的確能存放南院,因南院還有儲藏空間,北院空間已有限。但是,故宮(北院)文物若搬到南院儲存「有一些情感上的問題」,因社會上有不少人覺得,故宮文物一定要放在北院。吳怡玎則嗆吳密察,這個說法匪夷所思,故宮難道是指,因北院擁擠、南院還有空間,但情感上蘭館文物不能存南院,乾脆直接把古物退還給林家,這是哪門子的博物館邏輯?吳密察稍後改口說,他不是在談蘭館文物,他只是回答故宮儲存空間的問題。緊吳怡玎咬吳密察,引發綠委不悅,立委何欣純嗆聲「我們沒有不要蘭館文物,但那是私人的,不是我們的」,吳思瑤則指蘭館文物寄存在庫房,非每天展覽。更有在場立委槓上吳怡汀,指她這麼關心蘭館文物,「何不請林家直接捐給故宮啊,別再無償寄存」。目前正在故宮展出的蘭館鎮館之寶「黃絹本藍亭集序」部分內容。(圖/讀者提供)吳密察昨日答詢時也公布故宮對私人寄存(長期借展)文物的態度。他指出,故宮典藏空間完善、故宮是世界級博物館「會替寄存的文物增值」,故宮寄存制度不應長期無償提供給私人放私人物品。未來,只有國家已指定為國寶的古物才能寄存、而且前提是藏家沒有能力自行保管。未來私人寄存文物不僅要夠水準,而且應以「捐贈」為前提,故宮才可能同意寄存,藏家不能因為自身沒典藏條件,就想寄存故宮,故宮不能只替私人藏家服務。吳怡玎聞言反駁,吳密察與其他國際大博物館長歡迎私人藏家寄存文物作法大相逕庭,難道以後故宮要強迫私人藏家若想寄存古物、最後一定要將古物捐給故宮,難道故宮不擔心會遭質疑是「不樂之捐」嗎?另外,林柏壽在民國58年明明以先捐了百萬元作為寄存費用,當時百萬元不是小錢,為何故宮堅持要說林柏壽是「無償」寄存?吳密察則回應,民國58年確實曾收到林柏壽先生捐贈100萬,但故宮現在就是在等對方(林家)回應故宮的詢問,市面上很多轉述林家的發言,其實都沒得到林家授權,未必就是林家意見。
退寄文物之謎1/古物也搞抗中保台? 學者籲多點專業少些政治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庫房空間不足」、「自然人名義寄存古物不是辦法」等理由,不顧藝文界質疑聲浪,堅持退回在故宮已寄存53年的蘭千山館珍貴古物,卻遭藍委及學者踢爆兩理由都難成立。國民黨智庫因此強調,蘭館文物是全人類珍貴遺產,寄存者也希望能永留台灣,縣市長選戰結束後,將發動一系列「蘭館國寶留台灣」行動,包括國發會網站全民連署、爭取文化部將蘭館文物列入國寶等,呼籲全民發揮林柏壽愛台灣精神,讓故宮同意蘭千文物續寄存,拒讓國寶流亡海外。立委鄭正鈐等人日前實地考察故宮庫房後發現,蘭館寄存書畫僅佔故宮書畫處中收藏櫃中的四櫃,在故宮典藏1萬多件書畫數量比例不到2%,立委隨即要求實地瞭解故宮書畫典藏空間全貌,但未獲同意,也讓立委留下滿滿的疑問。吳密察後來改口,指自然人長期寄存古物也不是辦法,國外美術館多以法人名義寄存,但此說再度遭質疑。輔大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張省卿就說,歐洲重量級博物館都樂於接受私人寄存文物,相關規定在19世紀已完備。她強調,蘭千山館寄存在故宮文物是不可多得文化財,故宮不再與蘭千續約必須調整,應大力爭取將該批文物續留故宮。朝野立委日前到故宮實地考察,立委質疑故宮收藏一萬多件古畫,蘭館文物只有約300件,怎可能像院長吳密察所言「欠缺寄存空間」。(圖/侯世駿攝)張省卿指出,國際重量級博物館,不僅管理制度完善,資訊公開透明機制也都上軌道,包括古物毀損修復、是否接受自然人寄存文物審查過程,都會定期資訊公開,故宮迄今則多列機密。她說,博物館因收藏歷代文物,常與「政治」扯上關係,甚至承受政治壓力,故宮若能比照歐洲博物館,多邀專業人士、學者參與決策,應有助避免遭外界「一言堂、專斷獨行」質疑。「故宮早年有指導(管理)委員會,決策採合議制,林柏壽就是因精通書畫鑑定又是大收藏家,獲聘任故宮管委會常委。」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說,反觀政院在民進黨二次政黨輪替後,明令廢除故宮管理委員會制度,故宮院長大權一把抓,但吳密察院長不論是故宮位階降階(從政院降階到文化部下,因爭議大,目前暫停中)或退回蘭千山館寄存文物,故宮內反對聲不小,但都是吳密察說了算,國民黨也只能號召民意以實際行動搶救蘭館國寶,不讓林柏壽「護國寶愛台灣」遺願落空。林柏壽(1895年-1986年),板橋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為板橋林家二房的重要成員,曾留學日本、英國和法國,學成返台後因不想受日本在台殖民政府之邀出任「台北州會」議員,舉家搬到越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國民政府來台,成為台灣著名企業家,曾先後在台銀、一銀、國賓大飯店、台電、台泥、台視、中國國際商銀、啟業化工擔任董事長或董事等要職,並與陳勇合資創立萬海航運。林柏壽公餘喜歡收藏古物,眼光獨到精準,曾獲邀擔任故宮指導(管理)委員會常委,後將其畢生收藏「蘭千山房」中的精品寄存故宮供民眾參觀,並曾出資數千萬重修板橋林家花園。故宮傳出基層維護古物人員遇缺不補,引發朝野立委關切人力吃緊,立院教育委員會朝野立委7日考察故宮庫房文物保存及管理情形時,正好遇到一位文物修復師專注修復文物。(圖/報系資料照)最早關注蘭千山館文物寄存危機的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認為,故宮接連發生爭議,除重大決策遭質疑有太多政治考量外,與吳密察的決策、管理作風也有關,例如吳密察專精台灣史,就任院長後大量引進學生、故舊接替以往專精中國史、古物保存的故宮主管缺,但長期實際管理、修補古物的工友(約聘僱技工)卻是遇缺不補,人數越來越少,與研究員人數不成比例,故宮基層維護國寶壓力當然越來越大。針對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批評,故宮處理寄存品「蘭千山館」文物過程失當,有損故宮誠信與聲譽。故宮聲明,相關寄存作業都依藏品徵集辦法辦理,合約續約與否,由故宮與寄存人商議,雙方同意後決定,「蘭千山館」非特例,請外界尊重該批寄存文物所有人的意願與隱私。至於故宮與林家談判的最新進度為何,以及外界對故宮「院長說了算」的管理方式多有質疑與建議,故宮方面表示「沒有回應」。
台北故宮文物保管流程匪夷所思 陸國博前副館長:一步錯步步錯
近期台北故宮庫房中發生的瓷器損壞事件引發人們對文物庫房安全的關注。大陸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今天(14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雖然博物館庫房中文物損毀事件時有發生,可是本次台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從文物保管的流程來看仍是匪夷所思的。陳履生直言,有嚴格的流程規範,還要很好地執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範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台北故宮近日被爆出有3件瓷器發生破損,一件是「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一件是「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至於第三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因人為疏失導致破損過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當時共有2名同事,1人從共裝有6件文物的錦盒拿取4件文物出來,並在未告知其他同事盒子內還有其他文物情況下,未將盒蓋扣上。吳密察說,另一名同事因此誤認為錦盒里的文物已全部拿出,「他看見盒底的布有些脫落,想黏回去,翻過來2個文物就掉出來,1個用身體擋住沒掉下去。」另1個掉下去而致毀損的就是「青花花卉盤」。陳履生表示,台北故宮藏品有瓷器、書畫、青銅器、玉器等很多門類,它們有不同的保存環境,通常被安置在不同的庫房中,並有不同的保存狀態。書畫的包裝與瓷器的包裝完全不同,瓷器的包裝和青銅器的包裝也有差異。不同的包裝擺放方式也不同,不可倒置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定。陳履生表示,對於易碎的瓷器來說,大小合適的包裝盒或囊匣所具有的防震、防碎的要求非常關鍵。一個盒子中裝6件瓷器不是不可以,如果是相似的器型,比如都是器型不大的盤子或碗,也算正常。博物館處理這種包裝,一般是考慮到文物的關聯性,比如是一個墓葬中出土,或是同一位藏家捐贈,需要在同一個盒子中保存以防混淆。而對於那些沒有關聯性的瓷器或比較大的器型,應該是一個盒子裝一件更便於保存、移動或運輸,也更安全。顯然,一個盒子裡面裝6件瓷器,它們擺放的上下關係都有可能影響到文物的安全。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必須知道這個盒子里裝有幾件文物。陳履生指出,台北故宮事件的核心問題是一名工作人員沒有按照流程把盒蓋的扣子給扣上,另外一名工作人員不知道裡面還有瓷器,把盒子翻轉過來。陳履生表示,修復包裝盒的底部,在裡面有文物的情況下去裱糊是難以想象的。裱糊盒子底部本身就對其中的瓷器構成了危險。正確的規範應該是在裱糊的時候把文物取出來,修復完成之後再把文物放入其中,扣上扣子。陳履生指出,裝有6件瓷器的盒子倒置本來就是錯,蓋子不扣則是錯上加錯。這是一個執行規章和工作流程的問題。博物館庫房中的工作人員必須注意到關聯文物安全的每一個細節,否則一失萬無。從打開盒子不扣好扣子到倒置,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釀成悲劇。陳履生表示,台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是違反規章和操作流程的典型案例。在博物館中建立科學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從包裝到打開的方式、保存文物的環境以及監控其保存狀態,每個環節都要有詳細規範。陳履生表示,任何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是緊密聯繫的。有嚴格的流程規範,還要很好地執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不管如何包裝,如何提示,如何建立相關的流程規章,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範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特別是像瓷器、漆器等易碎的文物和藝術品,還有那些出土的已經埋在地下數千年的文物,其本身就容易損壞,必須用特定的包裝、專業的拿取方法,輕拿輕放。
文物毀損監視器畫面曝 以為空箱!一翻轉掉出
日前驚傳故宮文物毀損事件,11月7號教委會於故宮聽取報告,教委會要求故宮播放,三件文物毀損當下的關鍵影片。畫面中工作人員都專注整理文物,一名同仁將箱子裡的文物拿出,而他對面的一名人員,發現箱子底部布料有破損,這名人員以白膠黏牢箱底,但沒想到他誤以為裡面是空的,下秒他翻轉箱子,「清乾隆青花花卉盤」瞬間掉出,即使當下他成功接住其中一個,不過另一個瓷器卻掉落地上,經故宮初步調查另兩件毀損文物,是整理過程中發現破損,為「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和「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
故宮研究員指《黃河蘭州浮橋圖》原畫未毀院長不認同 前藍委籲吳密察尊重專業
故宮博物院國寶頻頻出包,朝野立委昨日親自前往故宮瞭解狀況,質疑故宮管理出現問題,甚至將古物毀損修復案件一律列為機密,並未定期對外充分揭露,例如此次三件國寶毀損,若非藍委主動揭露,外界恐永難得知,批評故宮的作法與世界級博物館作法相去甚遠,一度讓故宮院長吳密察難以招架,回答的結結巴巴。吳密察今天在立院答詢時則表示,故宮決心在半年內,將1959年以來、4500件(古物修復)的密件,盡可能解密,讓外界檢證。此外,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日前爆料,故宮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也曾在藍營執政時的前院長馮明珠任內,遭人為故意毀損,而破壞畫作的林姓科長在調離職務後,還被拔擢為故宮南院處副處長。不過,朝野立委昨日考察故宮博物院時,故宮書畫文獻處一位盧姓研究員向在場立委說明,畫作的裱褙「照例並不視為文物」,說明10年前黃河蘭州浮橋圖,裁切裱褙事件確實為行政瑕疵,但並非毀損文物,國民黨立委鄭正鈐稍後也對外說明,指《黃河蘭州浮橋圖》原畫並未受損,不應該以此事與故宮三件國寶毀損相提並論。但是吳密察顯然對盧姓研究員的說法相當不以為然,他今天在立院回答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質詢時表示,盧姓研究員認為,裁切裱褙未損及原畫是「非常外行說法」,把文物加以裁切,是非常錯誤的事,一定要嚴格懲處。對此,10年前曾率先揭露《黃河蘭州浮橋圖》裱褙遭裁切的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受訪時也再度強調,當年雖是國民黨執政,但他仍率先公開披露此事,就是抱持「不護短」的心態,希望就事論事讓國寶得到最好的保護。據他當時調查,黃河蘭州浮橋圖的裱褙確實遭到裁切,但原畫未受損是事實,古畫在歷代都可能重新裱褙,故宮應尊重專業,而不是只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了就算。陳學聖指出,古物保管修復是高度專業,並不是官大學問就大,三件故宮國寶毀損事件已經讓外界議論,吳密察院長的專業是否適合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如此重要的位子,如果故宮不趕快比照世界一流博物館建立古物毀損修復透明化的公開監督機制,只堅持按照院長個人想法處理故宮院內講實話的人,恐將影響故宮的專業度,萬一故宮上下人心惶惶,對國寶的保護勢必更加不利。
百年文物「為符合展櫃」遭裁切 故宮卻列密件保密10年惹議
故宮文物管理不當爭議持續延燒,某位林姓科長被爆10年前下令「裁切」清朝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左右兩側的「原裝裱花綾」,事後卻被密件方式處理還升官,此事直到如今才解密。對此,故宮研究員表示當時沒有按行政程序就做此處置,確實不恰當。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指出,故宮高層當年對花綾布一事絕口不提是為符合展櫃大小做裁切,而是避重就輕表示「為求美觀」,是相當荒謬且胡鬧的削足適履行為。故宮當年不但以密件形式隱匿及封鎖消息,也未送人事懲處及政風調查,且林科長之後被調職,也不是依據公務員考績法所列懲處,因此不會列入懲處紀錄及經考核會審核,造成林科長被調職2年後升任南院處副處長。林宜瑾強調,整起事件是在鍥而不捨追查下才讓密件解密,也要求故宮徹查過去所有密件,以找出所有文物因人為毀損的紀錄。故宮研究員盧雪燕表示,此事經解密後查有送修紀錄,且按裱褙修復等規定,如有重大更動需向上簽呈,但「當時沒有任何行政程序」就裁切,確實有沒照正常流程處理的問題。對此,故宮發表4點聲明表示,黃河蘭州浮橋圖遭人為毀損之陳報密件,已完成解密程序;當事人是否受懲處,經檢視資料查無該事件之懲處紀錄;遭裁切花綾之文物,經查事件發生後並無進行修護之紀錄;故宮將啟動檔案清查及密件檢討,將已無列密理由之檔案解密,並於清查完成後公布清查結果。另有資深故宮人表示,此事及當事人被懲處當年就有被報導,何來隱匿?
故宮文物這樣壞的 掉落影片首度曝光
故宮近日爆出瓷器文物破損3案,相關調查報告出爐後,外界仍質疑相關資訊不完整,包括事發後為何沒有留存影片,僅提供畫面截圖。7日立院教文會召委鄭正鈐帶領於故宮進行考察,破損瓷器第1與第3案的事發影片也首度公開。 故宮提供的瓷器破裂及人為損毀案調查報告,均未有完整的一鏡到底影片資料,對此進行考察的立委鄭正鈐、林奕華、陳以信、陳玉真、林琬瑜等均質疑,事發後即進行調查,何以未留下完整影像畫面,以致外界產生「貍貓換太子」等諸多質疑。故宮政風室表示案1與案3均有取得完整影片,而案2調查時僅能線上調閱未能下載,故以密集時序截圖作為說明。在教文會立委要求下,故宮7日公開了完整影片及截圖,唯立委仍質疑故宮在文物損毀事件的處理及通報上未有標準化流程,立委陳以信便指出:「為何事件後3個月才調查?人員約談在半年後才進行?」且案3於5月19日接獲通報「調查報告到10月25號才啟動會勘,面對的態度令人質疑」。針對第2案即「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故宮登保處表示各庫房、工作間監視器是為防盜,影像的量很龐大故3個月會循環洗掉,但也有配合政風室提供線上調閱。立委林琬瑜質疑,案1與案2同為開箱即發現文物破損,為何處理流程不同?如今案1有完整影片,案2卻只有截圖資料,案1的調查影片中,當工作人員開箱發現文物破損,當下先以手機拍照,並將破片取出;案2的畫面截圖中則維持破瓷於盒內。顯見故宮所謂的照流程通報處理,實則形同沒有流程。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過去只有明白規定一旦發現破損『必須呈報』只有說到這裡。」林琬瑜指故宮應詳細訂定文物提取、通報流程,包括誰可以拿取,應在何處開箱,有破損時的標準動作等。
蘇貞昌認故宮文物受損是國際醜聞 將再斟酌是否成立專案小組
先前故宮博物院傳出三件典藏文物受損,10月31日故宮院方已將調查報告送到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1日於立院質詢時對該報告提出質疑,更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蘇貞昌則也認同文物受損案是國際級醜聞,不過對於專案小組成立會再斟酌。
故宮文物毀損調查報告出爐 2可能原因弄壞國寶
故宮瓷器破裂初步調查報告出爐並送立法院,共有編號16896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和編號007167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兩份報告,報告中指出編號16896的破裂因素,可能是燒製時的胎裂或移動時的鐵箱晃動,編號007167的破裂因素,也推測是有肉眼無法見的暗傷,導致時間經過發生破裂情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文物「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發生破損。(圖/故宮提供)這兩份報告中相關人員姓名皆隱去,以及多處訊息遮蔽,無法完全判斷事情全貌,報告指出,編號16896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是在2021年2月3日,器物處瓷器科研究人員、行政人員、研究助理、技工等六人,進入山洞瓷器庫房做例行整理時,發現裡面院1873箱內的編號16896破裂,因此啟動政風室做行政調查。故宮瓷器破裂初步調查報告出爐並送立法院,報告中指出編號007167的破裂因素,推測是有肉眼無法見的暗傷,導致時間經過發生破裂情事。(圖/故宮提供)行政調查共經三次現場勘查,第一次是2021年2月25日到山洞瓷器庫房,瞭解器物處進入山洞瓷器庫房的行政作業流程,庫房現場各項物品擺放情況,以及監視器裝置情況,並調閱所需的監視器畫面,同時瞭解院1873箱原本擺放的幾(調查報告顯示為空白)處,還有因整理而另外移到擺放的幾(調查報告顯示為空白)處,報告指出,院1873箱內除了編號16896破裂,其他38件文件保存現況。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文物「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發生破損。(圖/故宮提供)第二次現場勘查為2021年3月4日,勘查16896現況和發現破裂後的處置與保存情形;同年3月31日再次勘察編號16896實際破裂情況及試圖拼湊修復後可能的完整狀況。經調查報告指出,2011年10月和2012年3月大盤點時,編號16896尚屬於完整未破裂情況,2015年因有大陸故宮學者特別參觀提歸件,雖有搬動院1873箱文物,但因為時間久遠,已無法調閱相關時間點的監視器,相關人員已不復記憶,無法還原情況。此外,報告也指出,訪談器物處瓷器科長及助理研究員,兩人表示,一般瓷器在燒造時若有胎質不緻密的情形,就可能會有胎裂可能,因胎裂暗傷肉眼看不出來,因此有時是因為這樣破損。報告也提出,破損原因也有可能是搬運鐵箱過程造成文物晃動受損。
3毀損文物市值近5000萬 修復後「身價直接砍半」
故宮曾被列為全世界前三大博物館,28日卻被爆出3件典藏瓷器破損,外傳文物市值達25億台幣,故宮院長吳密察則堅決強調「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據專業藝術鑑定學者葉國新估計,3件文物的市場參考值在2000至5000萬台幣左右,但破損後即便可以修復,市場的估價約為原價的一半左右。葉國新指出,故宮著錄或者為出處之書畫、瓷器等年代久遠之藝術品,是收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因此相同品相的藝術品,有「故宮」或「歷史博物館」著錄或出處的加持下,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吳密察表示3件瓷器市值不便透露,但遠遠低於外傳的25億台幣,且「都可以修復」,但不諱言即便修復,價值必然大減。他也表示故宮文物都未有保險,除非借展國外或有必要移展時才會保險。目前「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已在修復中,「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和「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仍待修復,對於立委馬文君指文物受損1年多才修復不合理,故宮回應仍需看院內排程,以要展出的文物優先維護。葉國新指出,以3件瓷器的珍稀度來看,明代弘治款的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市場價格帶約為2000至3000萬台幣,它值這個價格主要還是因生產數量少,傳世品較少,「明代的瓷器從明中期前,大概也就是從弘治、正德以前,傳世品的瓷器在市場上流通的都不多,因而較為珍貴。」3件瓷器中第二高價者為清代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市場價格約莫落在1000至1500萬台幣;被人為摔破的清代乾隆青花花卉盤,則相對低價,大約值100至200萬台幣間,葉國新指出,主要因為生產量大、傳世量大;表面紋飾較為簡單、圖案化。
故宮遞交戰爭緊急撤離計畫 藍委狠酸:寫了等於沒寫
共軍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軍演,萬一台海局勢緊張,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批歷史文物該如何安置?根據故宮昨天送達立法院的「戰爭緊急應變措施及演練」辦理情形,故宮設定戰時情境包括開館期間如遭飛彈襲擊,將緊急疏散遊客並閉館,撤收展區文物至安全暫存點,同時,模擬遊客趁機意圖奪取文物的突發狀況,在戰時危急狀態,為分散風險,緊急將重要文物疏散運送至院外安全地點。戰火無情 缺乏完整因應之道不過,對於院外安全地點等規畫都未交代,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直言,這份故宮標示為「密件」的疏散計畫,一點實質內容都沒有,「故宮似乎覺得戰爭不會發生,或是就算發生也不會攻打故宮」;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則痛批,寫了等於沒寫,只是虛應了事。俄烏戰爭3月爆發時,烏克蘭的利沃夫國家博物館被迫匆促撤離館藏,1.2萬件文物何去何從,引發國際關注。林奕華說,戰爭爆發時,利沃夫國家博物館緊急動員所有員工打包上萬件藝術品撤離,卻找不到安全、合適的地方存放,擁有69萬件寶貴文物的台北故宮,必須提出完整因應之道,包括分散風險、文物運送、有無被掉包疑慮,否則戰火無情,如何在緊急時刻保存珍貴文物?朝野立委3月時要求故宮院長吳密察,備妥故宮文物撤離演練及安全存放計畫。吳密察承諾,最快在7月將此計畫送至立法院。林奕華說,昨天(8月8日)才收到。9萬件精品 傳移置美日遭否認但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在7月30日已有報導指出,吳密察曾透露,故宮7月中旬已做過戰時模擬演練,包括當故宮遭敵方毀損、物件遭掠奪時,如何向軍警求援。吳密察並說,若三軍統帥下令撤退時,近70萬件文物不可能全數遷移,會先搶救9萬件高價值、不占空間的文物。網傳9萬件精品將轉移至美、日尋求保護,故宮副院長黃永泰昨嚴正聲明,「絕無此事,還沒有提出所謂的移置方案,尤其是移置到國外,69萬件文物全部都是精品,每件都是值得我們國人珍惜的。」故宮送至立法院的報告,李德維形容「很薄弱」,只有一頁半,內容分為2種情境,第1若飛彈襲擊變電所,導致院區停電,故宮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疏散遊客並閉館,緊急撤收展區文物至安全暫存點,還要防止遊客趁亂闖入展廳、搶奪文物。另2種情境是故宮庫房遭受攻擊,庫房的典藏功能失效,為分散風險,僅即將重要文物疏散運送至院外安全地點,過程將與憲兵指揮部士林憲兵隊與台北市警方士林分局配合,模擬運送過程遭敵方特工武裝突襲。前院長提議 留在原地最安全李德維痛批,等了近5個月,故宮只是敷衍交代、虛應了事,像是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運送文物?如何運送?「這份報告,全部都是空的」,若故宮不懂,可以請教國際專家,報告寫得如此簡陋,更令人害怕,原來故宮的文物保存措施如此空虛且空洞。林奕華表示,近日來台海局勢緊張,但吳密察因公出國,不在國內,為保存珍貴故宮文物,故宮不能有僥倖心理,應未雨綢繆,盡快提出策略。文化界人士認為,立委應力促故宮現在就盤查清點文物數量,並確定文物都如故宮所言,存放在庫房內。故宮座落在陽明山的安山岩盤上,因此前院長馮明珠認為,即使戰爭爆發,故宮文物留在原地最安全。新黨因此質疑,故宮現在為何覺得戰時文物需要移轉?絕不能讓文物在移轉過程中丟失,故宮收藏的是中華文明幾千來的珍貴文物,但民進黨在去中國化思維下,對故宮文物完全不重視,根本不把這些文物當成國寶,絕不能搞黑箱作業,從而讓人有機會搞鬼。
網傳故宮9萬件國寶轉移美日求保護? 故宮澄清:絕無此事
關於今日網路流傳政府準備自故宮近七十萬件藏品中,挑選九萬件精品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事,對此,故宮回覆表示,「本院嚴正澄清絕無此事,敬請民眾勿聽信及散播假消息。」台北故宮博物院因應立法院要求,在7月底舉行了故宮文物遇上戰爭時的疏散演練,關於細節內容,院長吳密察的院長室表示,「因事涉文物安全,相關細節不便對外說明。」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表示,關鍵點還是要把文物留在原地,「假如發生戰爭,故宮文物留在原地最安全,原有的庫房就很安全,這是所有故宮退休人一致的想法。」而關於今日網路流傳政府準備自故宮近七十萬件藏品中,挑選九萬件精品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的事,故宮則發表公開聲明,表示絕無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