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
」 台南 台積電 雲林 高雄 彰化![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96262/sm-08d0faa3b3d93d7c972791e924570a80.png)
從國際舞台綻放光芒:陳品瑜勇奪多項鋼琴大獎 奏響音樂人生
「對我來說,鋼琴不僅是樂器,而是傳遞情感與故事的橋樑。」鋼琴家陳品瑜(Pin-Yu Chen) 近期於美國國際音樂人才大賽American Protégé International Music Talent Competition 、2025 查爾斯頓國際鋼琴比賽Charlesto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和多項國際鋼琴比賽中斬獲大獎,即將受邀於2025年6月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再次印證其卓越的音樂才華與國際影響力。這些國際殊榮不僅是她多年來精湛技藝的展現,更象徵著她在美國音樂圈的深遠影響。作為一位活躍於百老匯音樂劇、交響樂合作及音樂教育領域的音樂家,她不僅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征服國際舞台,更透過創新與合作,對美國音樂界帶來獨特貢獻。比賽中的突破與成長:音樂不只是技術,更是情感與思想的展現在這次獲獎的過程中,陳品瑜不僅挑戰了高難度曲目,更深刻體悟到比賽的意義——不僅是競爭,更是對自我的不斷超越。「比賽對我來說,不僅是技術的驗證,更是對於音樂理解的深化。」她分享道。「如何在眾多優秀選手中脫穎而出?答案是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並將情感完整地傳遞給觀眾。」除了練習技巧的精進,她也強調心理調適的重要性:「壓力一定會有,但學會如何管理壓力與時間,是職業音樂家不可或缺的能力。」她透過運動、聽音樂以及短暫離開琴房的方式來調整心態,確保自己能夠以最佳狀態迎戰。這樣的競技經驗,也幫助她在美國的音樂職涯中發展得更加全面,無論是在音樂劇、交響樂、還是教育領域,她都能夠將這種高度專注力與藝術追求應用其中。2025 查爾斯頓國際鋼琴比賽(Charlesto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 第一名(First Prize Winner)(圖/客戶提供。)從百老匯到交響樂:在美國音樂圈發揮影響力比賽之外,陳品瑜活躍於美國音樂劇與交響樂合作,成為百老匯與波士頓劇場界的重要鍵盤手之一。她參與的音樂劇包括:•《Pinocchio》(木偶奇遇記)全球首演 —— 在波士頓歷史悠久的 Emerson Colonial Theatre 擔任主要鍵盤手,並與百老匯音樂家 Samuel Bagala(《Hamilton》音樂總監) 合作,進行 200+ 種音效與合成器編程,為音樂劇打造獨特的聲響設計。•多部經典百老匯作品 —— 包括《芝加哥》(Chicago)、《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以及即將於 2025年4月 再次合作的《Hairspray》。•交響樂合作 —— 曾與 Brookline Symphony Orchestra、Firebird Pops Orchestra 等波士頓知名樂團合作,在 Boston Museum of Science、Hammond Castle Museum 等地演出,展現她在大型音樂製作中的適應能力與藝術表現力。攝於哈佛大學著名桑德斯劇院(Sanders Theatre)(圖/客戶提供。)美國音樂教育的深耕與影響除了演出,她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也展現了她在美國音樂界的重要影響力。她不僅獲得 Steinway Educational Partner(史坦威合作鋼琴教師) 認證,更曾在美國多所知名音樂學院與機構任職伴奏,包括:•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伯克利音樂學院)•Boston Conservatory at Berklee(波士頓音樂學院)•University of Hartford(哈特福德大學)•Belmont Public Schools(公立學校合唱團伴奏)她的教學理念強調音樂的多元性與深度,透過比賽經驗、現場演奏技巧以及聲音設計的實戰經驗,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音樂培訓。她的學生不僅在技術上獲得成長,也學習如何在舞台上表達自己的音樂語言。未來計畫:拓展國際音樂版圖,挑戰更高舞台「我一直希望能夠推動古典音樂的影響力,讓更多年輕學子重新發現這門藝術的魅力。」談到未來計畫時,她也希望能進一步發展音樂技術領域,與更多專業聲音設計師及製作人合作,將鋼琴與數位音樂結合,打造更具未來感的音樂體驗。「音樂對我而言,永遠不只是演奏,而是持續探索與創新。」她說道。從國際比賽的榮耀,到百老匯音樂劇的精湛演出,再到美國音樂教育的深耕,陳品瑜以她的卓越才華與藝術視野,在美國音樂界留下深刻的印記,未來,她將繼續在世界舞台上閃耀,為音樂愛好者帶來更多精彩的演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95936/sm-171c5abd9a882377777be96ca78cfbfc.jpg)
被ONE OK ROCK鼓舞 21歲饒舌歌手重啟人生
饒舌歌手林芃逸推出新歌〈想再問你一次〉,以細膩筆觸描繪愛情中的遺憾與矛盾,訴說面對曾經的摯愛,記憶與現實交織的複雜心境。歌詞以簡單卻深刻的語言,提出埋藏許久的疑問。這首歌曲透過真摯旋律與情感堆疊的詞彙,傳遞對過去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期盼,完美捕捉人們面對舊愛時的糾結心情。現年21歲的林芃逸坦言,求學時曾感到迷茫,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直到高中因緣際會進入嘻哈研究社,才開啟音樂創作之路,「我本科讀的與音樂無關,但因為學長邀請我去嘻研社玩,他建議我試著聽一些beat來創作,沒想到就這樣踏上音樂旅程。」並說:「小學時,我曾去日本參加足球比賽,偶然聽到「ONE OK ROCK」的歌曲,瞬間被吸引,從此成為忠實歌迷,我最喜歡的是〈Wherever you are〉,每當心情低落時,這首歌都可以重啟我的人生,像是迎來新的一天。所以我也希望我的音樂,能夠陪伴別人成長,成為支撐他們度過難關的力量。」擅長創作抒情情歌的林芃逸,靈感來源於生活中的點滴,她說:「人生會經歷各種感情,暗戀、交往、分手,甚至是一面之緣的悸動,我想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最新單曲〈想再問你一次〉正是延續〈最後一班車〉的情緒,將未竟的故事更完整地呈現。憑藉EMO旋律饒舌風格、獨特嗓音、洗腦旋律與深刻歌詞,林芃逸在學生族群中擁有極高人氣,受邀參加近百場校園演出。展望2025 年,他期許:「希望能交出完整的新專輯,累積更多作品,並舉辦專場演唱會,與粉絲們見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95341/sm-42ca7a6ac1f8fed184c5c1f831081093.jpg)
彰化縣利用衛星技術查緝非法開發 30件違規共高達248萬元裁罰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人認為在遠離人群、偏僻的山坡地進行非法開發不容易被察覺,然而,隨著衛星監測技術的應用,這些違法行為卻無處遁形,彰化縣政府202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24年內藉由衛星影像技術查獲的違規案件便達30起,並對相關違法者開出從6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總裁罰金額高達248萬元。過去,彰化縣政府查處非法開發山坡地,依賴的是人員實地稽查,但隨著衛星監測技術的成熟,縣府決定透過「陸空」雙軌並行的方式,結合衛星影像與地面巡查來進行監控,從每月一次的衛星影像分析,逐步改為每週通報,監控密度大幅提升,並精準分析山坡地地形、植被變化,判斷是否有非法開挖行為。衛星影像可以鎖定八卦山脈及其山腳沿線的8個鄉鎮市,包括芬園、彰化、花壇、大村、員林、社頭、田中和二林,並利用影像對照環境變化、植物葉綠素等數據,判斷是否存在非法開發或山坡破壞,每週的衛星影像更新,使得稽查工作變得更加及時與精準。彰化縣通過衛星影像技術,共發現186處疑似違規點位,經過實地查證和篩選後,剔除掉清理雜草、修剪樹枝等非危害性行為,最終確認30起明確的違反水土保持法案件,這些案件涉及的違法行為包括擅自整地、開挖土石等,這些行為對山坡地的穩定性與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水資處強調,衛星技術不僅大幅提升監控的效率,也有效打擊非法開發行為,對保護山坡地和提升土地保育的執行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彰化縣政府呼籲,所有涉及山坡地開發的企業與個人,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在開發行為中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9685/sm-02783725ab33f21f188f53ece91d340a.jpg)
遭不肖砂石業者傾倒廢土 桃園翠綠農地殘破不堪
有不肖砂石業者近期在桃園市桃園區及八德區恣意傾倒廢土,導致沿路的溝渠水泥道路都遭到廢土破壞,農地也遭廢土覆蓋。桃園市環保局上周至現場勘察時發現,雖然土方表面未有夾雜廢棄物情形,但砂石業者不得隨意傾倒廢土,應交由合格清除、處理機構清理,將持續稽查可疑對象。桃園市環保局會同農業局、經發局、農水署及警察局等相關單位到現場勘查,該地點為桃園自來水廠旁農地,沒想到一進入發現原本翠綠的農地都被大片廢土覆蓋,且農地旁的圳溝也因砂石車頻繁出入被壓得殘破不堪。環保局表示,經勘查後發現,該地為一處農地,農地上有堆置土石方的情形,現場負責人表示是進行填土整地作業,並出示砂石買賣合約書供環保局查核,目視現場土方表面並沒有夾雜廢棄物情形,巡視周界也未見有影響環境品質情事。環保局指出,雖沒有汙染事實,但環保局的稽查人員仍責成現場負責人做好自主管理,若有載運土方出場應至合格土資場,若有外土進場,應有合格來源證明,後續整地過程產出的廢棄物,應交由合格清除、處理機構進行清理,以上皆需保留相關單據供環保局查核,避免違反環保法規。環保局說明,該都市計畫土地農業區經農業局確認未有農用,並由都發局依違反都市計畫農業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通知陳述意見,並限期恢復土地原狀。另環保局呼籲,若非法傾倒廢土並夾雜廢棄物,即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89060/sm-7d6c9a458b0617cf79f05e2621a0999f.jpg)
謝金河點名台灣機場建設「落後印度」 桃機回應:第三航站進度逾75%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天(10日)表示,桃園機場愈來愈繁忙,但第3航廈的施工卻一波三折,預計要到2027年才能啟用,機場建設比印度還落後。對此,桃機公司回應,目前第三航站整體計畫進度已達75.75%,進出機場旅客明顯可見量體龐大的第三航廈結構雛型,工程樣貌持續變化,而北登機廊廳更日夜趕工中,將在下半年優先投入營運。桃機表示,誠如謝金河董事長所言,壯大經濟實力需要大建設支持。第三航站區建設過去雖遭遇設計檢討優化、原物料上漲、移工人數限制等困境,但在行政院及交通部支持下一一克服,讓這個繼十大建設後最大單一公共建築工程順利發包執行,目前整體計畫進度已達75.75%,進出機場旅客明顯可見量體龐大的第三航廈結構雛型,工程樣貌持續變化。而北登機廊廳更日夜趕工中,將在下半年優先投入營運。另一方面,第一、二航廈在維持24小時營運同時,也持續更新既有設施,包括提升水、電基礎系統穩定、優化指標系統、導入e-Gate、自助報到等智慧化服務及無障礙優先通道,致力提供效率與友善的服務,讓國人及全球旅客有更好的體驗。北登機廊廳日夜趕工中,將在下半年優先投入營運。(圖/桃機提供)因應桃園機場未來發展,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協助取得區段徵收用地,機場公司已著手推動第三跑道建設,且已進入施工階段,展開機坪整地及埔心溪改道工程。未來新貨運園區及第二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亦已開始規劃中,逐步達成桃園航空城核心計畫。機場公司強調,桃機不僅是國人出國的第一站,更是東亞重要空運樞紐;疫情期間與航空產業夥伴一起守住國門,疫情後也積極迎接全球旅運復甦,助攻四大國籍航空繳出亮眼績效外,也吸引達美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陸續開航增班,提供旅客便利有感的服務。更因應全球淨零趨勢,在營運、工程及旅客服務面向落實ESG的永續願景,持續提升轉機服務能量,支持國籍航空在進出口貨運經濟上展現重要動能,打造國人引以為傲的桃園國際機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87634/sm-e0bde550b6ad9a94b66a5cb77ec54dc4.jpg)
台南太陽能光電案場驚傳非法掩埋! 市府環保局回應:均要求回復原狀
台南市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全台第一,但光電案場非法掩埋廢棄物、爐碴的傳聞不斷,加上台南檢警近日又宣布破獲龐大的環保組織犯罪集團,在台南、高雄等地300多公頃土地非法掩埋營建廢棄物,導致市府環保局被外界質疑沒有作為。環保局長許仁澤5日親上火線表示,2年來該局已全面清查全市686處地面型光電案場,主動發現15處案場有異樣,均要求回復原狀並函送台南地檢署偵辦;未來針對新申設的光電案場,更將加強管制。許仁澤指出,該局從2023年至2024年執行光電案場查核作業,已完成全市686處地面型光電案場巡查,經進一步邀集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能源署及市府經發局、工務局、農業局、都市發展局、地政局等相關單位及局處聯合會勘,並開挖共36處有問題的案場後,查獲異常樣態15處;其中,11處經查填埋營建剩餘土石方、3處填埋營建混合物、1處為底渣再利用產品,但都沒有爐碴填埋。許仁澤指出,查獲的3處填埋營建混合物案場,均已函送南檢偵辦。另為預防不肖業者利用太陽光電案場整地非法回填,市府也已精進審核機制,像業者申請時需檢附現場現況地面照片,核准後施工前應架設案場縮時攝影,作業階段也需自行錄影等措施,加強管制新光電案場避免非法回填廢棄物。台南市政府環保局長許仁澤5日表示,2年來該局已全面清查全市686處地面型光電案場,主動發現15處案場有異樣,均要求回復原狀並函送台南地檢署偵辦;未來針對新申設的光電案場,更將加強管制。(洪榮志攝)許仁澤還強調,市府對非法棄置絕對零容忍,早已於2022年10月成立跨局處、跨單位,且中央地方協力的非法棄置通報及處理小組,至今出動超過10萬7002件次,查獲249件違規案件。另外,近來環保局更提升執行頻率,特別針對魚塭、墓地、光電案場等高風險地區加強查核,後續也將持續配合檢調單位實地探訪工地,適時追蹤廢棄物流向,落實源頭管控。如有未經許可的填土行為,一經舉報即迅速查核,絕不放過任何違法行為。許仁澤認為,行政院為解決營建產出物非法棄置的問題,內政部與環境部已成立業務聯繫平台,研擬相關強化管理機制,包括:擴大最終去處、建立管理平台、落實科技執法,並將結合地方政府、各部會權責,共同解決營建產出物非法棄置問題。後續更將全台統一營建剩餘土石方電子聯單,並需持有至最終使用地點,落實全流向管理;還將要求排出營建產出物的清運車輛應裝設GPS、運用電子聯單及建置電子圍籬等方式加強管理,以有效嚇阻非法棄置案件。台南市警察局長林國清也說,市警局刑警大隊日前偵辦一起組織犯罪案件時,意外發現犯罪集團成員有非法掩埋廢棄物行為,經報請台南地檢署偵辦後,去年8月環保局也配合南檢、環境部環管署及刑警大隊等單位聯合前往七股、善化、安南等區開挖調查16處,共出動人力200人次、機具18輛、耗資經費數40至50萬元,並查獲3處漁電共生光電案場及13處荒地、魚塭地等,非法填埋水泥塊、磚塊、磁磚、鋼筋、木材、廢布、廢塑膠混合物等營建混合物,將進一步追究廢棄物產源的相關責任,目前全案正由南檢偵辦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87633/sm-b8f3b2104bd8a6323a9fd7b2ef5d105e.jpg)
一殯拆除建停車場約花費2年 仍未有明確規劃!民政局:越快確定用途越好
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於去年6月開拆,12月拆除完畢並鋪設柏油作為停車場,目前則在招標營運廠商中。議員建議,作為停車場期間可辦理臨時會展、市集增加人氣,未來規畫則務必要盡快收集意見,給予市民清楚的方向,回應居民期待。民政局回應,作為停車場使用約要1、2年時間,確定用途不會太久,愈快愈好。殯葬處長張世昌表示,一殯拆除工程包含整地、鋪設柏油等,已於上月結束,規畫有315格機車格、188格汽車格和4格大汽車格。至於未來用地需求,各方提出意見多元,包括長青學苑、全齡照護基地、原住民安養中心、商業使用、青創或社福相關產業扶植以及整併相關行政機關等。張世昌強調,一殯仍以公益使用兼顧地方發展為主,將持續聆聽各方意見,綜合評估最適合的開發方式,目前尚未定調仍須進一步討論。議員詹為元指出,先拆除一殯但至今仍未有明確規畫,實在讓人覺得說不過去,要求民政局盡快研擬短中長期計畫,包含養地時間,作為停車場期間,也可以結合產發局辦理臨時會展、市集等增加人氣,不然其實1個人停車也會怕,中長期則要有明確目標和規畫。議員曾獻瑩說,一殯街廓約有2萬1000多公頃,是北市難得的空地,大家對於用地有很多期待,期盼市府不要讓住戶無止盡的等待,務必要盡快收集意見,給予市民清楚的方向。議員李芳儒也建議,一殯周遭以住戶為主,商業行為則延道路發展,一殯未來用地仍要考量整體都市規畫,也請民政局和都發局一同討論。張世昌回覆,一殯用地希望以公益使用為主,但開發還是要兼顧地方意見,地方上還是認為有一定比例商業才可以促進整體地區商業發展,短期做停車場使用,未來則還要考量都市發展、地方意見和財務可行性評估等,還沒有確定期程。民政局長陳永德表示,讓大家習慣停車場使用也需要1、2年時間,雖然確定一殯用途需要時間,但不會很久,愈快愈好。都發局也說,就一殯周邊狀況評估後發現,周邊以住宅區為主,商業區為路線型,因此提出以公共服務為主的想法,輔以部分商業,也就是接近特定專用區的使用,納入公共服務和商業的需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87303/sm-4a319b6fa97b6a1abb3028c6041c2058.jpg)
取締綠能環保組織犯罪集團! 台南檢警逮91人「不法所得逾2億」
台南檢警從2024年8月起偵辦許姓主嫌為首的綠能環保組織犯罪集團,追查5個月,在東、南、北、安南、新市、善化、永康、歸仁、高雄市苓雅區及楠梓區等27處,查獲不法傾倒或掩埋事業廢棄物,不法所得逾2億元,現已查獲集團成員達91人,目前還有1名仲介與2名掩埋承包商羈押中,警方正擴大偵辦全案。本案查扣手機19支、契約書、載運簽收單及發票等相關證物。據了解,以許姓男子為首的犯罪集團,為牟取暴利,以承包整地填土工程的名義,及有土資場可協助處理營建包商或建築業者所產出之建築廢棄物,實際上卻載運到台南市安南、七股、善化等地區的魚塭及綠能太陽光電場基地,隨意傾倒或掩埋,嚴重污染土地及破壞國土環境。檢警現已查獲91名集團成員。(民眾提供/寶智華台南傳真)檢警開挖違法掩埋地點,釐清案情。(民眾提供/寶智華台南傳真)台南檢警掃蕩綠能環保組織犯罪集團示意圖。(民眾提供/寶智華台南傳真)全案由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劉修言及檢察官林昆璋指揮偵辦,於2024年8月至11月持搜索票、拘票及傳票,共計搜索57處所及傳拘68人到案,共羈押許姓犯嫌等6人,並持續向上溯源追查營建廢棄物來源,於12月13日再度持搜索票及傳票,到林姓犯嫌等23名營建業承包商位於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地區27處所,執行搜索及傳詢。警方指出,全案目前已查獲傳詢91人,其中許姓主嫌目前已交保,剩1名仲介與2名掩埋包商羈押中,這個犯罪集團牽涉層面甚廣,警方抽絲剝繭深入追查長達5個月,目前還有許多違法傾倒處的廢棄物難以清運,保守估計此組織不法獲利已逾2億元,警方目前仍持續擴大偵辦。未經判決確定,應推定為無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85395/sm-fc8a603328bd969da0a37d2cbd7fe62d.jpg)
寵物情緣/林宇幫柴柴取霸氣名 出門一喊超驕傲:很炫的名字
新生代演員林宇家裡有一隻六歲的柴犬,取了很炫的名字,叫做「暴龍」。暴龍個性非常「柴犬」,很獨立,不會過於黏人,雖然跟他想像中親人愛撒嬌的狗狗有落差,但暴龍依舊是家裡受寵的寶貝,「就像爸媽在愛小孩一樣,個性怎樣都會接受」。林宇從小跟奶奶家的狗狗「小乖」一起玩一起長大。(圖/林宇提供)林宇從小就是跟狗狗一起長大,以前爺爺奶奶家養了一隻名叫「小乖」的小白狗,「我跟小乖感情很好,像兄弟一樣,我們會玩在一起,一起坐在家門前等爺爺奶奶回來,可是牠很兇,牠的怪癖是早上不能吵牠睡覺。」後來小乖在他讀國小時過世,是他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玩伴。六年前他準備去英國讀書,弟弟也要離家上台北,他不想爸爸媽媽太孤單,因此養了「暴龍」,「我們在犬舍看到牠,牠在兄弟姊妹中體型最大,感覺很健壯,我就跟我弟說牠長得很像暴龍。」林宇對於自己幫暴龍取的好名頗為驕傲,他笑說:「在外面叫牠暴龍,有其他主人說是很炫的名字。」暴龍小時候模樣呆萌可愛,體型骨骼強壯。(圖/林宇提供)第一次養柴犬,暴龍愛乾淨、不吵,是柴犬很大優點,「我們家住大樓,一開始左右鄰居都不知道我們養狗,牠很乖,不會亂叫」。但柴犬很獨立,自主性太強,配合度不高,除非有吃的,不然暴龍不見得聽從指令,他原本想像養狗生活會被狗狗的熱情填滿,但暴龍不走這路線,「我室友的貓還會來討摸,比暴龍還像狗。但從其他地方,可以發現暴龍可愛的地方,優點也很多,牠很忠誠,有地域性,還會保護主人。」林宇會教暴龍簡單的指令,也是與狗狗很好的互動遊戲。(圖/林宇提供)暴龍個性有調皮的一面,「牠很愛嘲笑柯基,笑人家腿短,跑給柯基追,柯基吠牠,牠就很爽。」也有過搗蛋叛逆,如果全家人出門沒帶上牠,牠可能就會製造一些驚喜,「可能是整地衛生紙,或是作業簿被撕掉,可以感覺到牠是想討拍,壞給你看,讓人知道不能這樣對待牠。」此外,暴龍一定要出門上廁所,「爸爸媽媽很辛苦,颱風天也要帶出去」,從牠上廁所的習慣,就知道是隻個性很純的柴犬,林宇說:「暴龍要在某一棵樹大便尿尿,牠出門有同樣模式,在哪個地方尿尿、大便,都有牠的邏輯,如果某個地方施工,牠可能就會拉不出來。」暴龍個性不會太黏人,也有自己的小堅持。(圖/林宇提供)現在爸媽的生活都是暴龍,「我媽是很有愛的人,把牠當小孩在顧,她會自己烘肉乾、鴨氣管給暴龍吃,因為烘肉乾很花時間,還要準備器具,看到這些,就覺得我媽真的愛牠。」爸爸天天帶著暴龍一起運動慢跑,退休後開著車帶暴龍一起去戶外攝影,拍鳥拍雲海。爸爸原本在他心中是比較man的形象,有時回家看到爸爸在跟暴龍說話,他才發現原來爸爸也是有反差萌的一面。林宇在學生時期壓抑對演藝圈的嚮往,還到英國讀商業研究所,後來被經紀人挖掘,依舊走入這行。(圖/焦正德攝)林宇演出BL劇《看見愛》有了關注度,這是他首部主演作品,爸媽很支持他,除了是忠實觀眾,也盡可能幫他做宣傳,「看到他們很為我驕傲,我要很感恩這件事。」林宇表示,希望可以繼續往演員方向努力下去,想嘗試不一樣角色跟劇本,「這是我現階段最想做的事情」。雖然爸媽都不了解演藝圈跟影視產業,現在仍全心支持他,讓林宇很感動。(圖/焦正德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83773/sm-77ad2dbc08cb60063e0a1343ab24a27d.jpg)
憂無照躲警添車禍風險 鍾東錦喊16歲合法機車考照
苗栗縣長鍾東錦18日表示,機車考照年齡應該從18歲下降到16歲,完整地訓練並輔導安全駕駛,否則現今不少高中職學生無照上路,遇到警察攔檢慌亂逃跑,反而更危險。交通部自2019年起推動「機車駕訓」補助計畫,每人補助新台幣1,300元,苗栗縣府工務處也在近日縣務會議中報告成果。官員指出,以苗栗來講,2021年與2022年分別補助30名,2024年進一步加碼補助至一年50名,2025年預計再加碼補助名額,可惜青少年報名比例偏少,實在需再加強推廣力道。鍾東錦認為,除了研擬推廣民眾參與機車駕訓補助方案外,也應向中央建議修法,將「普通重機」考照年齡降低至16歲,正視高中孩子騎機車現況,最起碼「不用跑給警察追,騎起來比較安心」。鍾東錦直言,儘管大眾交通量能逐步改善中,但16歲左右無照騎機車者眾,抓不勝抓必須正視問題,自己認為青少年無照騎車,碰到狀況會怕被罰、被罵,反而選擇慌亂逃跑,更陷危機之中,因此建議下修機車考照年齡,這樣至少在路上遇到警察,就不會慌亂害怕,至於汽車考照年齡,自己則持保留態度。縣府官員則指出,根據交通部統計全台資料,2019年推動機車駕訓補助計畫後,截至2022年相較未受訓者,違規風險大降56%,顯示機車駕訓對於增加駕駛人交通安全觀念、技巧確有其成效。鍾東錦重申,處罰並不是目的,如果16歲可以考駕照,便可減少無照駕駛問題,也可在考照過程中灌輸正確駕駛觀念,提升新手駕駛對道路潛在危險的感知,這才是正視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2583/sm-6e8522433b8bb5dc7cac6949538e479a.jpg)
曾因酒駕撞上路人 台南大潭所長勾結環保蟑螂涉洩密遭羈押
台南市8月發生環保蟑螂案件,有業者表面上經營清運公司,實則與地方角頭勾結,承包光電場整地工程並藉此回填廢棄物,一年不法獲利高達3億元,日前遭市刑大查獲,檢警持續追查,驚覺歸仁警分局大潭派出所許姓所長與特定對象有不正當往來,更多次見面吃飯,涉洩密、違反貪汙治罪條例等案件,檢方則於12日前往派出所搜索並聲請羈押,台南地院13日中午裁押禁見。據了解,許員在地方上評價兩極,2015年曾因酒駕肇事,撞上路人導致對方傷重,一度遭拔掉所長職位,而他似是深得警界長官信任,風頭過後又回歸所長職務。檢方在調查該起環保案件時,發現業者與許員多次見面吃飯,雙方疑似關係不純,12日上午由檢察官指揮督察室、廉政署南部地區調查組等單位發動搜索,到派出所等多處調查,並帶回許員和業者。檢方訊後認定許員涉犯洩密及貪污治罪條例收賄等罪嫌,犯嫌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當庭將他逮捕逮捕,並於12日深夜聲請羈押禁見,台南地院13日中午開羈押庭,裁定許員羈押禁見,業者則是10萬元交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82059/sm-7dcbe1e38dc49237c2e3519fcdb4595e.jpg)
提供愛心餐遭濫用 店家見「失落眼神」改變主意
台南知名餐飲店「御珍坊」先前與炸機店合作提供愛心餐,結果遭到惡意人士濫用,後續甚至宣布取消愛心餐制度。而店家後來在10日發文表示,在修改規則後會繼續推動愛心餐,老闆希望能「只做屬於我認為的上善若水」。御珍坊於10日在FB發文表示,在當天晚上8點多左右,一位阿姨帶著小朋友來到御珍坊,手中握著學生愛心卡詢問是否還可以領取學生愛心餐點。長工太太見狀後,先是告訴這位阿姨活動已經結束,但當阿姨拿出卡片,並表示自己從未領過餐點後,眼中露出失望的神情。看到這一幕,長工太太先關心這位阿姨是否真的需要幫助,阿姨回答確實需要,並表示他是從很遠的地方走來,為的是能讓孩子們吃上一頓飯。長工太太便請師傅炒個飯並煮兩碗湯,讓他們有飯有湯。但最終阿姨選擇只要飯。儘管如此,長工太太仍然餐點完整地交給她們,包括了熱湯。御珍坊在文中表示,社會中依然有許多人需要幫助,也有不少人對幫助心存感激。也有些人雖然急需協助,但卻不知如何開口。有時,一點善意便能改變他人的命運,無論是給予或是接受,都是這個社會中的重要元素。御珍坊也提到,近幾日計劃討論如何繼續為需要幫助的家庭及孩子們提供餐點,並將會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方式,讓真正有需求的家庭和孩子能夠感受到關懷與支持。但目前初步決定,不再與其他商家或機構合作,專注於自有的善行。御珍坊在文中表示,對於御珍坊而言,這一切的發展正是源於對「上善若水」的信念。這裡的人們相信,這個社會中充滿了默默付出的善人。御珍坊認為,選擇追隨善念,並遠離不善,才能避免迷失自我,堅守初心。有道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都應該不忘最初的信念,保持真誠與愛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81265/sm-c789fe5117081ddd298efbea6047093c.jpg)
茶鄉南平3/九曲溪漂流看丹霞奇岩 《印象大紅袍》轉一圈只要5分鐘
在福建南平,看到的盡是朱熹文化和武夷岩茶;到了南平的武夷山市,除了大紅袍外,還有武夷山的九曲奇岩。所以才有:「沒到武夷山,不算到南平;沒坐九曲溪漂流、沒看《印象大紅袍》,不算到武夷山。」的說法。 武夷山是福建省西北部與江西省的交界山,也是中國東南部最高山脈,擁有110多座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最高峰黃崗山,海拔2158公尺。位在福建武夷山市的山脈屬於丹霞地貌,有許多陡峭的崖壁、巨石,乘筏沿溪而下,可看盡兩岸奇岩風光。 九曲溪發源於黃崗山,全長62.8公里,但開放乘竹筏漂流的長度約9.5公里,行程大概90分鐘。顧名思義,九曲溪彎彎曲曲,穿梭於武夷群峰之間,乘竹筏觀山景,成為武夷山遊覽的一大特色。 出發的九曲碼頭上有兩三百竹筏,據說旺季時每天都要撐上三到四回。每艘竹筏有船夫二人,撐著長竿自「九曲」順流而下至「一曲」,再用車載回出發處。說是竹筏,其實近幾年筏的材質已改為更堅固的玻璃纖維,乘坐人數也從6人增加至8人。船夫會一邊撐竹筏一面介紹沿途風光。本刊記者曾兩次在九曲溪漂流,心得是,上船前記得先給小費,給得愈多,講得愈精彩。 武夷山屬丹霞地貌,有許多陡峭的崖壁、巨石。(圖/王若攝)九曲溪兩岸幾乎每過一彎便有不同風景,或是形似青蛙、漢堡的奇石,或是崖壁刻著的古人題字。令記者最嘆為觀止的,是在三曲附近絕壁上的千年懸棺。據了解,此懸棺名為「架壑船棺」,約有3400年歷史,是古越族人的一種葬俗。究竟當時是如何將棺木架於那麼高的崖壁上,至今仍是個謎。 漂流的終點在一曲,下了竹筏拾階而上,可看見一條約300公尺長的「宋街」,因建築都是仿宋得名。街道兩旁商家林立,賣的都是跟茶、武夷山有關的伴手品或特色美食。據記者觀察,銷路最好的是「大紅袍冰淇淋」。把當地最具代表的大紅袍茶作為獨特的冰淇淋口味,也算是一種文創吧! 「宋街」上的商家,生意最好的是有茶味的「大紅袍冰淇淋」。(圖/王若攝)朱熹紀念館有兩棵南唐時栽種的千年桂樹,後來枯死一棵,直到宋代朱熹才又補種了一棵。(圖/吳德亮攝)宋街的盡頭是座千年名觀「武夷宮」,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宮院,最早建於唐朝天寶年間,宋代大幅擴建,後來毀於戰火,現在僅剩兩口龍井和萬年宮、三清殿。萬年宮現在改做朱熹紀念館,裡面有兩棵桂樹,相傳是南唐李良佐建觀時所種;後來枯死一棵,直到宋代朱熹才又親手補種了一棵。 下午到九曲溪漂流、晚上看《印象大紅袍》,是許多遊客到武夷山的標準配套。《印象大红袍》是張藝謀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之後的第五部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劇,以武夷山為實景背景,主題則是武夷山的茶文化,於2010年3月29日首次演出。 大型山水實景劇《印象大紅袍》的視覺半徑超過2公里,相當令人震撼。(圖/王若攝)比其他印象系列更令人震撼的是,《印象大紅袍》的視覺半徑超過2公里,能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此外,多達1988個座位的巨型舞台,居然可在5分鐘內完整地做一次360度旋轉。整齣《印象大紅袍》演出時間70分鐘,動員演員超過300人。 因為有實景潑水的劇情,入場時會發給每人一件簡易雨衣。當地導遊說,下著微雨的晚上看《印象大紅袍》最美、最感人。記者入場這晚下的是滂沱大雨,雖沒有感受到氤氳的燈光之美,卻紮紮實實地幾次被怵然晃動的舞台所震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台中傳校園霸凌!國小生慘遭主任「反鎖儲藏室」還被逼轉學 教育局回應
人本教育基金會今年接獲家長檢舉,指臺中市大安區某國小王姓總務主任霸凌學生、將學生鎖在儲藏室內、逼迫學生轉學,家長向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反映,均遭敷衍回應,容許學校拖延長達2個月才啟動調查。今天(3日)調查結果出爐,調查報告竟認定王姓主任的行為不成立霸凌,而本應一併調查有無不當管教,也因為學校委派的調查委員「規避」而不了了之。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指當事人甲生為輔導個案,長期以來受輔導室與臺中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追蹤輔導,家長也配合學校入校伴讀,而本案受投訴的王姓總務主任非輔導專業人員,卻對甲生做出多項不當行為。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揭露校園霸凌案件。(圖/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人本基金會表示,王姓總務主任屢次在甲生情緒激動時,拿手機對著甲生的臉,再度激化甲生情緒;家長與輔導員曾多次告知校方不要再對甲生拍照、錄影,王姓主任卻辯解「拿手機出來只是作勢要打給甲生家長,要讓甲生情緒down下來。」相關不當行為使甲生處於嚴重焦慮、不友善之環境,而情緒不穩,行為退化,短短2個月內回診身心科6次之多,並須服用藥物。人本基金會指控,甲生在校情緒不穩定時,遭王姓總務主任揪住腋下上拋下甩,幾乎撞到天花板或地板,導致他從此對王姓總務主任感到恐懼、害怕,甚至害怕被老師帶到輔導室。不僅如此,王姓總務主任曾因甲生情緒激動,將其反鎖在陰暗的儲藏室,甚至在門外對叫囂「你如果自己開燈我就不讓你出來。」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揭露校園霸凌案件。(圖/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王姓總務主任屢次激化甲生情緒後,再要求家長到校處理,並辱罵「我們學校不是特殊學校」、「學校沒有人力沒有資源,甲生已經三級輔導,成效不好」、「學校沒有輔導老師、沒有輔導人力、沒有配套措施」、「校長要退休了,新校長也不會允許這情況繼續下去」、「啊那我就請教育局來」等語,脅迫甲生轉學。基金會指出,學校明明設有輔導室,但當甲生情緒激動或需要輔導時,校長卻交由毫無輔導專業的「總務主任」。甚至,校長也多次以「我們這邊風水不好」、「校長對甲生的決定就是轉學,即刻執行」。即使家長曾反映,希望學校能協助甲生安排特教鑑定以取得特教身分,校長、王姓主任從未協助,反而數度以「學校沒有專輔老師、無輔導資源」為由強迫轉學,阻止甲生入校。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揭露校園霸凌案件。(圖/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基金會提到,在初次訪談時,家長已完整地將校長、王姓總務主任不當行為列表要求調查,但調查委員卻堅稱「學校未授權調查,已通報教育局」,而只選擇調查王姓主任持續拿手機朝甲生拍照、錄影等內容,逃避該調查應釐清的職責。即使調查委員僅願意調查「王姓總務主任持續拿手機朝甲生拍照、錄影」事件,調查委員卻只針對檢舉內容是否達霸凌作討論,而檢舉內容是否達已達「體罰」、「不當管教」卻隻字不提。基金會控訴,調查委員惡意曲解法規,使最終調查報告呈現「王姓總務主任拿手機對學生拍照的行為符合故意性、持續性、有明顯騷擾行為,但是因為行為沒有同時對甲生造成危害『及』影響甲生正常活動學習,因此不成立霸凌,意即必須符合兩項上述條件才成立霸凌,可見調查委員認知完全不符校園霸凌防治準則原意。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揭露校園霸凌案件。(圖/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基金會質疑,學校調查中的種種嚴重瑕疵,市府在備查過程中都沒有察覺?上述問題全部都是「程序問題」,只要教育局在其中一環善盡督導之責,就不會有如此荒謬的調查發生。而本案配合王姓總務主任聯手刁難甲生、要求甲生強迫轉學的校長,教育局早在6月就收到家長檢舉,今年7月卻還是讓校長退休,難道不必追究嗎?對此,教育局回應,今年6月接到陳情後,即積極督促學校進行調查,學校於6月28日向教育局進行校安通報、7月1日學校召開校事會議決議受理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對於總務主任被檢舉涉不當對待情形,教育局已提供調查人才庫名單,供學校組成調查小組,目前正在調查中。至於該校前校長,教育局已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校長不適任事實調查處理辦法」受理調查中,調查小組委員皆為外聘。並符合教育部調查人才庫名單。教育局強調,依照規定,家長只要提出特殊教育鑑定需求,學校必須主動說明申請方式提供協助,不可以無輔導資源等由,強迫學生轉學,如調查屬實,必將究責。人本基金會今天陪同家長舉行記者會,揭露校園霸凌案件。(圖/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78006/sm-039464c5696f0a3dec47c541dd9cff3e.jpg)
《國土計畫法》農業發展權惹議 劉世芳、張麗善互槓
雲林縣長張麗善22日表示,雲林縣近期提出「農業權」入法的理念,是站在支持土地公平正義與兼顧國家糧食安全的立場,增加生產效能與農民收入,並不會變成「農地水泥化」;主管機關內政部長劉世芳則認為,此舉將讓農地更動彈不得,雙方各執一詞。《國土計畫法》號稱2025年上路在即,近期卻有不少跨黨派立委與地方百里侯呼籲緩辦,其中雲林縣政府具體要求增訂「農業發展權」條文。張麗善強調,縣府為保障農民權益,早就於2021年雲林縣國土計畫中提出「農業發展權」,希望中央納入研議,但迄今4年,未見中央政府啟動專案研議,也不見內政部對公共利益與私人財產權的衝突議題,有完善構想。劉世芳則反批,這樣的概念不合實際又僵固「反而會帶來災難」,因為照雲林縣政府擬訂的做法,農地若被列為所謂農業發展權的土地,會接受其他工業用地或住宅用地的「捐贈」,等於承認農地農用為「特別犧牲」並接受「特別補償」,未來更無望在定期修正中調整地目與用途,反而會傷害到台灣現在亟需要發展國家重大工業或重大公共工程設施的土地,因為領了補償,農地將「變更無望」。劉世芳強調,內政部認為「農業權」當然可再討論適宜做法,但根據雲林縣政府版本,根本不能叫農業發展權,反而是農地被完全水泥化跟僵固化,才是不利國土發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77774/sm-ee6d5d093499749e87557dfdc18da290.jpg)
錄影「飆罵」曾國城 苗可麗回神急下跪
由曾國城、大霈主持的《我的成長》本周播出苗可麗的成長故事,當年她憑藉《霹靂火》罵人兇悍的「公車萍」紅遍全台。節目中,苗可麗被要求罵一下大家,硬底子的她說來就來,直接飆罵主持人曾國城,罵完的時候回神,嚇得跟曾國城下跪,讓被罵傻的曾國城哭笑不得。苗可麗和螢幕形象不同,童年時期「傻憨呆」的她考了倒數第二名,卻引以自豪還當著親戚朋友面大聲說出來,還遭了爸爸一頓揍。國中情竇初開,喜歡校草談了純純的初戀,幫同學倒垃圾偷偷遞情書給喜歡的男生,沒想到收到回信後,引起校內太妹的忌妒被圍住罵:「妳很騷喔?」呆萌的苗可麗居然「想一想」還回:「我沒有啊。」被太妹拍臉恐嚇要離校草遠一點,不然要「出入注意人身安全」,思考異於常人的她居然還跟人家說「謝謝」,笑翻眾人。後來因為交往校草陪伴他在校園走,走到腳拇指發炎,這一段故事在短劇中,由扮演苗可麗和校草的鄭茵聲和李玉璽穿得像「冬季戀歌」一樣還原當時走過春夏秋冬走到腳指發炎的情境,結果兩位演員走到最後腳趾沒有發炎,倒是全身濕透,演出了一場「濕背秀」。在戲劇圈一直不受重視的她,終於在2002年以「公車萍」一角爆紅,初嘗走紅滋味。節目短劇將她當年在等紅燈時,被路人第一次認出的經典畫面演出,苗可麗說:「我怎麼看到這一幕就開始想哭了。」苗可麗說節目中的短劇很完整地把她的人生演出來,鉅細靡遺的程度讓她想放在告別式給人看,苗可麗認真問製作人李慧蘭:「到時候影片可以借我嗎?」一句話又哭又笑卻也點出她樂觀豁達的開朗。苗可麗看到人生短劇忍不住落淚。(圖/民視提供)節目最後提到苗可麗最脆弱的話題,她自認不是好女兒跟好媽媽,工作時間佔據她人生大部分,分享在醫院照顧83歲媽媽,她盯著一旁的空氣一整晚,用念力要旁邊不好的能量退散。也分享自己生完女兒滿月就獨自北上工作,直到前陣子才特別空出20天在英國陪伴留學的女兒,這可能是女兒這一生擁有媽媽最長的一段時間,想到接下來女兒一個人要面對未知的未來,心疼不已的她在節目中又哭又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75221/sm-172cc47cc49372b25bad40b6f5529c2d.jpg)
大直美堤公園花海挨批像「禿頭」 北市府:月底會長齊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10日表示,2024年「大直美堤河濱公園」花海比2023年多花了新台幣158萬元,效果卻不如預期,甚至部分土壤裸露像是「禿頭」,市府必須檢討;北市府水利處則回應,目前還在整地階段,11月底前花草會陸續盛開。據了解,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基隆河堤岸的大直美堤河濱公園花海,除原有親水灣周邊1,440平方公尺外,新增了壘球場旁綠地4,606平方公尺,更以圓仔花、雞冠花、天使花、萬壽菊等營造高低不同層次,經費約155萬元,另外壘球場旁綠地以自然撒播草花方式營造,經費約135萬元,從10月27日起便陸續完成,水利處也在臉書等公開網站發布資訊,邀請大小朋友闔家觀賞。王欣儀指出,自己接獲民眾反映,因花卉缺乏密度、配色不佳、土壤裸露,看起來就像「禿頭」東禿一塊、西禿一塊,效果不如預期,市府未來應聽取民眾建議與批評,謹慎規畫。王欣儀說,花海現場還出現隨意擺放的施工圍籬、告示牌及醒目橘色手推車影響美觀,這讓民眾調整角度拍照都十分困難,經自己反映,施工廠商才將相關物品移除。此外,2024年壘球場旁新增花海,採用撒播花種方式,增添自然風貌,雖視覺效果不錯,不過不少觀光客根本並不知此區有花海,沒走過來十分可惜,市府應再加強現場指標、告示與宣傳。水利處表示,因整地關係部分草皮尚未長出,預計11月底前花草會陸續盛開,也會在臉書等公開空間加強宣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74090/sm-22cc02d0f5ede87fb73af46b66e0c8a0.jpg)
言承旭在面前打手槍 林依晨直球邀約「想做嗎」
言承旭、林依晨主演的《同棲散策》,在2024年TCCF 創意內容大會首度曝光片花,兩人劇中許多親密交手,林依晨直球邀約「想做嗎」,言承旭回應「我蓄勢待發」,更有大尺度打手槍的畫面,令人血脈噴張。言承旭、林依晨終於排除萬難同台,《同棲散策》透過性張力探討婚姻與愛情的本質,兩位巨星在導演指導與團隊保護下,都卸下了心防與包袱,細膩中可見時光中對婚姻或者愛情的理解,展現真實卻脆弱的一面,整部劇後段內心掙扎十分衝突,可預見將成為言承旭林依晨從影以來代表作之一。言承旭養眼淋浴橋段。(圖/翻攝《同棲散策》片花)為更好詮釋塑造角色形象,言承旭特意做了田野調查,在拍攝期間特別加強訓練:「希望藉由外型塑造更直觀地呈現角色人物性格。」並特別感激林依晨,「因為依晨的投入和鬆弛感,我們會彼此從對方的表演中找到信念感,完成很多突破。」林依晨也坦言:「在戲劇裡願意展示角色的脆弱,是最難、最珍貴,但又最美麗的。這次有被Jerry(言承旭)、製作團隊保護的感覺,讓人很有安全感,自然也能有最好的發揮。」林依晨對於能與言承旭一起再現台劇,開心直呼:「跟Jerry(言承旭)相處覺得他一直是個很真實、真摯的人,也感謝他願意全然信任我,讓我也願意把自己完整地交給他,在表演中一起共創火花!」言承旭也分享自己受林依晨的表演熱情影響很多,表示很期待看到作品成果:「這次不僅僅是觀眾第一次看到我們同台演出,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也很期待!」林依晨言承旭首度同台演繹婚姻關係。(圖/時創影業)2024年TCCF 創意內容大會今(5)日開展,時創影業發佈今年各項目進度總成績。除《同棲散策》外,邱澤、陳意涵主演的輕科幻影集《永生密碼一九七》,張孝全、陳意涵主演的台灣首部青少年毒品影集《郵票與舒芙蕾》,以及金馬終身成就獎導演陳坤厚新作《青銅葵花》皆已殺青進入後製;而連奕琦導演的《我的女王大人》、莊絢維陳冠仲導演的《模範快遞》、原著小說改編影集《乩童醫生》以及蘇文聖導演的電影《今日有貓》等都進入開發衝刺階段,不但劇種題材豐富多元,且緊扣溫暖力量、平民英雄核心,以正面視角表達對社會議題的觀察,同時展現對影視內容製作的高度熱情與堅強實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73631/sm-376a68bee2c6a7fab8127beb208d2368.jpg)
不願新生和平天橋被拆 民眾到白晝之夜舉牌抗議!蔣萬安回應了
新生和平天橋由於外觀造型獨具一格,啟用至今吸引不少電影、戲劇及MV取景拍攝,但由於天橋已逾使用年限,台北市新工處原先規畫4日起開拆,但遭地方民眾抗議反對,因此決定暫緩拆除,報請與府級長官討論後再決議是否拆除,今(2)日台北白晝之夜在天橋旁的大安林公園登場,抗議民眾也到場舉牌陳情;台北市長蔣萬安強調會持續與地方溝通。新生和平人行天橋1982年竣工,外觀造型獨特,啟用後已有不少電影及MV前往取景拍攝,也是許多居民心中的城市記憶;過去2015年柯市府時期曾傳出要拆除該天橋,引發居民反彈發起抗議,最終成功留下來,如今新工處近日再次評估,認為天橋使用42年,已超過40年使用期限,因此再納入拆名單。新生和平天橋將拆,許多民眾紛紛到場拍攝留念。(圖/中國時報黃敬文攝)不過預計拆除消息一出,引起不少周邊居民發聲反對,反對團體「守護和平新生天橋」11月1日到拆除說明會提出反對意見,最終新工處決定暫緩4日拆除,先架設圍籬並報請市府高層決議,再決定5日是否拆除。2日大安森林公園舉辦「2024台北白晝之夜」,反對團體「守護和平新生天橋」成員也到場舉牌抗議,呼籲市府保存和平新生天橋,後遭現場警方請出,並與市府人員溝通;「守護和平新生天橋」成員表示,市府在決定拆除天橋之前連一場公聽會都沒辦,在不了解地方需求、文化保留等議題就單方面想拆除。蔣萬安受訪時則表示,最主要是基於安全的考量,因爲它已超過使用年限40年,再加上市府目前強調人本交通,希望讓民衆有更開闊的步行空間。他說,新生和平天橋的使用率相對低,所以會持續跟地方來溝通,彙整地方的意見、加強說明,反對聲音市府都有聽到,也謝謝地方的意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71834/sm-270f867f16d29ebb74abccd505d8faac.jpg)
專訪 給妳們的歌 謝和弦(下)/我長大了,我應該去向過去的自己和解
16歲上台北實現對音樂的夢想,謝和弦用「誠懇」形容現在眼中的自己,年輕時做音樂想炫技、飆高音、饒舌要念很快……每一張專輯都是很躁鬱的謝和弦,剛推出的《2203扣人心弦(下)》反而回到單純,就是為了女兒長大給她們聽、以女兒為出發點。作音樂至今大約20年的時間,問謝和弦把自己的創作分成哪些不同階段?他說「就是當爸爸前跟當爸爸後兩個階段,我覺得是最好的分水嶺,而且我也最喜歡自己當爸爸的狀態,我覺得那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舒服的狀態,像水一樣。」(圖/林士傑攝)剛上台北的時候每個禮拜都要交出一篇創作,累績至今也不少數量,如果沒人買、沒人用,就拿來自己唱或是給老婆唱,甚至要把過去發表的作品調整成女兒會聽會懂的方向,算算至今所有的創作,謝和弦都記得,只要自彈自唱,就能回到當時寫歌的情境。「我覺得音樂創作人或者是藝術家,最棒的回憶方式就是回顧自己的作品,畫畫可能就是看到以前那個時候的自己,我整理以前的demo,就會想到那時候剛上台北的自己是多麼刻苦耐勞。我其實把自己的每一首歌當成自己的小孩這樣重視,然後我就覺得我長大了、我有能力了,我應該去向過去的自己和解,然後再把它完整地呈現出來,以前可能還沒有那個能力,可能是為了生活,那個歌要賣給別人,不能自己唱,但是現在我有能力可以自己做,我要把當時想要呈現的那首創作的狀態,再用成熟的方式呈現出來。」(圖/林士傑攝)初出茅廬的謝和弦,夢想就是要出一張都是自己寫的歌的創作專輯,第一張專輯就作到了,之後每張專輯都作到了,當年背負著家人的不支持、覺得他吃不了苦,還好當時有堅持下來,但那時,其實還不是謝和弦最苦的時候。「我覺得最苦是我生病的時候、我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的時候,那個是最痛苦的,然後其實也是最好(的時候) ,那時我在療養院住了好一陣子,但我就是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好起來,我一定會好起來,我不要自己這個樣子』。」(圖/林士傑攝)即使在那個最辛苦的時候,謝和弦還是能創作,寫給老婆的〈隱形的翅膀〉就是當時寫下的。「連我去勒戒的時候還寫了〈2203〉,因為在裡面什麼事都不能做,我只能跟自己相處、跟自己的靈魂獨處,我只能一直寫歌,就算沒有樂器我還是想像有樂器,然後在那邊打拍子自己寫歌……」謝和弦毫不避諱聊到自己過去的那段歷程,對他而言很簡單,因為一切都已經過去了,那個是上個階段的謝和弦,想起來、揮手道別,曾經相處過,但已經走向不同的、更好的人生了。(圖/林士傑攝)前幾年大家心中的謝和弦,爆裂、敢言、充滿了憤怒跟暴衝……他自己也不會迴避那段過去,得罪了誰、傷害了誰,全都了然於胸,但擺脫了桎梏身心的困境,上天給了他新的機會,是運氣也是福氣,在愛中逐漸蛻變、在愛中尋找平靜,可能要撕掉外界給他的標籤短時間比較辛苦,但至少謝和弦願意為愛而改變,請打開時周大紅人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4QmVGX)以及PODCAST頻道(https://reurl.cc/RjM7An) ,聽謝和弦攤開自己的過去跟現在,還有對女兒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