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認同
」 台灣圍台軍演後…習近平福建考察稱:增進台灣同胞的國家認同
中共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在14日落幕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據新華社的報導,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在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和省長趙龍陪同下,先後來到漳州、廈門等地,深入鄉村、紅色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考察研。15日下午,習近平首先來到漳州市東山縣考察。該縣東南部的陳城鎮澳角村三面臨海,近年來走出一條以海興村、以海強村的新路子。習近平步行察看澳角灣海域環境和村容村貌,詳細了解海鮮乾貨和漁獲產品交易情況。隨後,習近平來到谷文昌紀念館,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蹟,聽取當地傳承紅色基因情況介紹,同谷文昌幹部學院教師、學員代表親切交流。習近平指出,衡量幹部業績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幹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幹、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只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在關帝文化產業園,習近平聽取當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等情況介紹。他強調,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16日上午,習近平在廈門考察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他參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果展,聽取當地擴大改革開放、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等情況介紹,同綜合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互動交流。習近平指出,廈門特區經過40多年發展,發生了當年難以想像的巨大變化。今天,抓改革開放,無論深度或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廈門要適應情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再立新功。16日下午,習近平在廈門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福建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其中,習近平強調,要在提昇文化影響力、展現福建新形像上久久為功。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深化革命史料與革命文物研究詮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積極推動移風易俗。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習近平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經濟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據悉,何立峰及中央及國家機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中國列「石鍋拌飯」為文化遺產 南韓外交部抗議:扭曲歷史
「石鍋拌飯」是韓國著名的傳統米飯料理,主要食材包括米飯、炒過並調味的蔬菜、牛肉、雞蛋及韓式辣醬,可熱食或冷食,食用時需將所有材料拌勻,風味獨特。然而中國吉林省於3年前將「石鍋拌飯」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稱其為「朝鮮族」的三大名菜之一,此舉引發南韓的強烈反彈。近日韓國外交部也公開譴責中國,批評其扭曲歷史,進一步加劇兩國間的文化爭議。根據韓媒《韓國日報》報導,中國東北的吉林省政府於2021年12月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並將石鍋拌飯食譜列入了名單。當時發布的文件中,包括了「朝鮮石鍋拌飯食譜」,而推薦石鍋拌飯成為省級文化遺產的地方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此外,用米製作的年糕食譜,如大麥年糕,也被登記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近日曝光後,引發韓國網友與外交部官員的強烈反應。韓國外交部強調,歷史與文化認同對韓國人至關重要,並堅決否定中國扭曲歷史的企圖。韓方官員表示,韓國外交部一直要求中國正視這些文化認同問題,尤其是吉林省的行為,避免對兩國的友好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報導中也指出,根據中國政府2011年頒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各地方政府可向中央政府申請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政府將韓國傳統文化定為地方政府層級以外的國家文化遺產的例子很多,並聲稱其起源於中國少數民族。《韓國日報》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分析後發現,2000年代以來至少有17項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被稱為是「朝鮮族中國人的傳統」,像是「農樂舞」。然而即使韓國正式提出抗議,中國也可以以「這是地方政府的事」來否認。根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文化遺產保護和保存計畫的預算由地方政府承擔。中國憲法也規定,有關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事務,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針對這些文化爭議,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慶德指出,中國不斷以「朝鮮族」名義侵占韓國文化,韓國政府亟需制定應對策略。,韓國外交部也敦促中方採取行動,避免對韓國人的文化認同造成損害,否則將影響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
盼找回文化認同 文化部4年14億續辦「重建台灣藝術史」
文化部今(12日)院會報告「重建台灣藝術史2.0」,核定明年起至2028年將投14億元續辦計畫,以3大重點工作以及5大面向,典藏、研究、推廣架構下持續擴散效益,促成「土地x文化x世代」對話,盼找回台灣的藝術史及對台灣文化的認同。文化部表示,「重建台灣藝術史1.0」自2018年至2024年,首度由國家高度,並以特別預算支持中央、地方、民間共同協力進行藝術史重建。7年期間,實質完成蒐藏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867件,徵集檔案史料超過9萬件,修復作品及文物史料逾8000件,台灣藝術家影音專輯及專書出版456件,辦理82檔美術、工藝、文學、音樂重要經典展演,累計超過362萬推廣參與人次等具體成果。為能持續深化地方協力、民間投入,文化部指出,2025年起的「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除將繼續原有美術史、音樂史、文學史,將加入建築史及歌仔戲史等,共5大面向的典藏、研究、推廣工作。文化部續指,鑒於學術界及前輩藝術家後代長期倡議再增加1個國家級美術館,將啟動籌設台南國家美術館,聚焦台灣前輩藝術家研究、展覽及教育推廣,並偕同各地方美術館整理藝術脈絡,從中央到地方,系統性展現台灣近現代藝術發展脈絡。此外,文化部也將與國科會合作,盤點開放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成果內容,協助充實台灣自己發展的生成式AI,促進藝術史相關論述透過數位工具擴散至國際視野。文化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各項工作,積累研究基礎、成果轉譯推廣,凝聚構築台灣文化主體性輪廓,完整紀錄呈現台灣藝術史發展。
大久保麻梨子成台灣媳婦八年曝深刻共鳴 恐懼老公吵架講台語「愛人變陌生人」
導演李崗首次監製的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改編自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小說,講述作者母親「一青和枝」結識大十六歲的父親「顏惠民」,為愛嫁來台灣的她才知道夫家的身份,面對文化認同和階級差異,成為他倆共同面對的生命課題,但和枝不放棄,學做台灣菜、講台灣話收服家人的心。十一歲前都住在台灣的一青妙表示自己從小就習慣台灣菜的味道,「可說是我的靈魂食物。我特別喜歡媽媽做的瓜仔肉、豬腳、蘿蔔糕,令人回味無窮。」大久保麻梨子(右)飾演的日本媳學做台灣料理收服婆家心。(圖/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該舞台劇第三度加演,大久保麻梨子在劇中飾演一青和枝,現實生活中同樣成為台灣媳婦八年的她透露最深刻的共鳴是語言障礙,「對劇中角色和枝來說,使用台語這件事是一種覺悟。我記得有場戲是她婚後在台灣第一次和老公吵架,惠民突然對和枝講台語,那時和枝完全聽不懂台語,所以眼前的老公突然對自己講一個陌生的語言,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衝擊,感覺眼前最愛的人好像變成陌生人,我也記得排練這場時,飾演老公的蔭山征彥對我講台語,我也有一樣的感受,真的好難過、很恐懼。」大久保麻梨子說雖然自己現在中文進步很多,但偶爾在台灣家庭聚會裡大家講台語時,孤單感不免湧上心頭,因此認為一青和枝為了愛人學台語,是下定決心努力想要成為台灣人的覺悟,「我覺得角色語言的轉換,最能呈現和枝從二十二歲到台灣,原本是沒有自信的日本女孩,變成努力適應台灣生活的好媳婦的一個明顯蛻變。」她也透過一青妙提供手箱裡的照片、食譜等揣摩角色,「我認為和枝是很開朗、活潑有趣的女生,遇到困難時也用她的方式勇敢面對一切。」一青妙在劇中以自己本人的身分演出,最近因排戲與宣傳頻繁來台,大久保麻梨子也在自己經營的YouTube頻道「大久保麻梨子的台灣生活」中邀請她品嚐記憶中有媽媽味道的台灣菜。一青妙透露母親的招牌菜是滷豬腳,即使四十年前在家都是用壓力鍋自己燉煮,回到日本後一度因沒有食材成為絕響,「最後她終於在百貨公司樓下的肉店找到一間唯一有賣豬腳的店,後來經常買,買到店員都認識她!」對於大久保麻梨子飾演自己的媽媽,她也找到相似處,「我印象媽媽個性跟麻梨子一樣很勇敢、很有自信,她很想要融入台灣社會因此學做台灣料理,克服去市場買菜的衝擊、語言上的障礙,只是默默地做菜,讓大家感受到她的心意,才慢慢有一種真正成為家族成員的感受。」劇情講述基隆礦業大家族長男顏惠民(蔭山征彥 飾)經歷動盪時代,娶回銀座平凡店員一青和枝(大久保麻梨子 飾),女方婚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嫁入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顏家。一場看似羅曼蒂克的異國戀情,各自懷著想被國家認同、想被家族認同的複雜心理,彼此以不同的方法找尋那個年代屬於自己的位置。《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於9月6日至8日登上臺北國家劇院;10月5、6日移師臺中中山堂;12月7、8日將於高雄衛武營歌劇院全台巡迴演出,明(31日)止享早鳥八五折優惠,詳情請洽OPENTIX售票網站。
兒少節目先行者2/阿嬤級啦啦隊親搭自製平台 陳藹玲在J-POP+K-POP中找回台流
「我深感孩童是弱勢團體的處境,所接觸的訊息是制約的,是更被動的」「我的個性是雞婆型的,富邦有許多資源是可以回饋給社會的,我給予自己的任務角色就是當啦啦隊,喚起大家對兒少節目的關注,台灣影視包括詞曲、動畫等創作類有很多人才,不是只有高科技,才會建立出這一個培育與催生自製節目的平台。」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說。陳藹玲接受CTWANT專訪時提到,「20年前,第一支智慧型手機誕生,那時我就很有警覺性,將會演變為一個資訊爆炸、媒體影響力的時代,像是霸凌、性平、人生而平等、戰爭等,都影響著大家,是學校書本沒有教的;尤其是同溫層訊息,會被制約、習慣性,是蠻恐怖的,現在還到AI時代,影響我們的腦力。」「我做為媽媽、阿嬤,教育我的小孩與下一代,是做世界人,教育與文化認同,非常重要,要有立足的點,有根。」她心有戚戚焉地說,「我們舉辦與參加世界兒童影展,就像是開了一扇窗,看到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如何透過影像啟發他們的孩子。」陳藹玲希望自己成為世界人,也如此教養自己孩子,從當媽媽到當阿嬤,長期關注青少年、兒童少年等議題相關的媒體素養,深獲家人支持。(圖/報系資料)陳藹玲從一位電視台新聞主播,轉換身分為富邦集團長媳,教養孩子同時,她進入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公視擔任董事,起而行地關注兒童少年這一塊影視教育領域。「『媒體素養』是我從政大廣電所教授吳翠珍老師聽來,她已經離開多年,是我很重要的夥伴,影響至深;在有了智慧型手機,觀看資訊的自由雖然誠可貴,在一波一波彷如大浪般襲捲過來的內容是被媒介的,也是混亂的,要如何理解資訊,有自己的視角、觀點,是需要學習培養能力,我們要如何安身立命教養小孩,更是現代人一個重要功課。」陳藹玲說。陳藹玲提到,以前大家還可以看到芝麻街等兒童節目與兒歌,伴隨著大家成長,現在環顧周遭年輕一代,關注的是日本、韓國等異國文化的流行歌曲與節目。「台灣已經30年沒有自製的兒童少年節目,人才根本已經斷層,要催生給台灣下一代看的節目,面臨的窘困是找不到好故事、導演與製作團隊。」國內首創專屬兒童流行音樂節目《虎姑婆和他的朋友》出自富邦文教基金會的推動,集結音樂、動畫、製作人等共組團隊完成。圖中為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與詮釋虎姑婆的陶晶瑩。(圖/記者黃威彬攝)陳藹玲做倡議看到兒童少年面臨的痛點,他們無法為自己發聲,「媒體充滿著異國文化節目,乾脆自己下來搭建平台,從培育人才開始,催生我們自製的兒少節目。」這也就是富邦在六年前開始推動「兒童節目人才孵育計劃」緣起。陳藹玲曾豪邁地說「捨我其誰!」回顧富邦文教基金會從報禁解除、有線電視開放到第一支智慧手機出現以前,即開始推廣「媒體素養」,並於2011年向教育部提出「媒體素養白皮書」,也納入課綱中。她認為面對數位化、AI浪潮,更要積極地透過教育文化,減少負面的暴力、詐騙、假新聞、偏頗、對立到緩和,一路走來實在不能停止,大家捨我其誰,少子化之下每個寶貝更寶貝,陪著孩子成長,為下一代努力。富邦文教基金會為催生優質兒少節目搭建培育人才平台,圖為陳藹玲參與甄選節目主角與孩童互動過程。(圖/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陳藹玲不是自己單打獨鬥,她邀請學者專家加入富邦文教基金會,退休的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林樂群,即受邀擔任基金會董事,還有大好工作室王念慈、媒體識讀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黃聿清也是成員之一。基金會在十年前決定深化兒少教育文化領域,30多歲從美返台、長期關注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冷彬加入基金會目前擔任總幹事,陳藹玲認為要慢慢交棒給年輕人、專業者;2018年開始舉辦兒少節目產業人才培力工作坊,2019執行首屆兒童節目孵育計劃,實地帶領產業人才進行節目企劃與製作。與此同時,基金會團隊還發現兒童少年觀看的流行音樂節目,多是外來鮮少有本土,而基金會徵選的企畫案也獨缺這一類別,因此決定自己跳下來製作,與文策院獲得文化部支持,歷經一年努力,完成國內首創專屬兒童流行音樂節目《虎姑婆和他的朋友》共九集,已在今年4月於MOMO親子台、MyVideo首播。陳藹玲大推《虎姑婆和他的朋友》,節目邀請同樣身為父母的音樂人黃韻玲、徐若瑄、品冠、旺福、許哲珮、羅文裕、陳建瑋、葛西瓦及首次以個人身分演唱自己創作曲的小威,為孩子們打造出九首以世界民謠為基底的流行音樂,跨越古典、爵士、電子、流行音樂多種曲風。同時還邀請到包括朱敬然、洪筠惠、古晧、秦序章、黃宣銘等製作人組成強大的音樂製作團隊,創下台灣兒童音樂節目前所未見的金獎組合紀錄;並由曾獲得金曲獎最佳MV獎的王宗欣,負責匯集國內優秀的視覺及動畫團隊共同完成,每一集皆各有風格,包括插畫、手繪、電腦動畫、偶類型等。
北一女教師反108課綱 登陸官媒專訪:要有知其難為而為之的勇氣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先前抨擊教育部大幅刪減文言文,甚至刪除顧炎武的《廉恥》一文,痛批108課綱「無恥」,造成廣大討論,也讓大眾關注到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區桂芝近日接受大陸官媒《新華社》專訪,直言「民進黨繼續當政,課綱恐原封不動。我們要聯結更多人來救教育、救孩子。這是長期抗爭的道路,要有知其難為而為之的勇氣」。區桂芝表示,自己30年來堅守教學一線,親歷台灣教育環境變化,孩子越來越受到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觀念影響,傳統教育卻不斷弱化,「我始終告訴學生,品德遠比成績重要。沒有禮義廉恥等道德觀念作基礎,社會就會滋生亂象。」她認為,守住文化根源才不會錯亂,「課堂上多培養一個君子,將來社會就少一個敗類」。區桂芝指出,民進黨推出的2019年新課綱使「去中國化」教育亂象加劇,她的憂慮與日俱增,「臺灣政治因素干擾教育問題嚴重。」課堂上,她講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學生聽到「中國」感到刺耳,表現出抵觸心理,「去中國化教育思維下,中國被異化為他者,造成學生背離傳統,民族和文化認同就亂了。」「選舉前,有人説我是4年一次的臨時演員。現在,我要把臨時演員演成主角。」區桂芝語氣堅定,雙手握拳說「民進黨繼續當政,課綱恐原封不動。我們要聯結更多人來救教育、救孩子。這是長期抗爭的道路,要有知其難為而為之的勇氣。」區桂芝希望兩岸年輕人多接觸,相互促進,「兩岸離久情疏,更應增進理解。因為政治上的干擾,包括外部因素,兩岸拉近距離面臨困難。但困難不代表做不到,因為文化和民族是天然的。」區桂芝強調,兩岸應在共同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結合創新能力,共創華夏新文明。「大勢所趨,同路人會越來越多,共同的夢想定會成真。」
永豐銀董座:明年「加薪5%」 創民營銀行最高
永豐銀行董事長曹為實今天(7日)宣布,明年銀行員工調薪5%,為目前民營銀行中調薪幅度最高者,「董事會今年3月就在考量大環境通膨因素,且去年與今年銀行獲利屢創新高,決定透過加薪予以回報」「5%是考量通膨+員工貢獻度所決定出來的幅度。」這也是永豐銀五年來最高調薪幅度。曹為實也很感性地說,「永豐銀同仁是值得我們照顧的!」永豐銀每年營收、淨利成長超過10%,團隊的向心力提升,有高度的企業文化認同感,「我很少聽到有勾心鬥角的情況,當然這說起來是比較摸不著的」「我們往前走的腳步愈加穩定,做對的事情,方向對的,成效就會愈加明顯。」永豐銀行今年前三季獲利再創新高,稅後盈餘127.29億元、年增6.51億元,年增率5.4%,獲利表現創同期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於金融交易相關收益有近75%成長;資產品質維持優異,逾放比率(NPL)僅0.08%。曹為實去年接任永豐銀董事長迄今逾一年半,今天是他上任以來第一次舉辦記者茶會,對於媒體提問侃侃而談,並分享他認為經營銀行應有的「及格成績」,「ROE要超過11%才算及格、ROA是1%」「去年永豐銀的ROE有10%以上,ROA一直在1%,有機會到1.2%。」(ROE為股東權益報酬率、ROA資產報酬率)目前永豐銀行員工有6600人,本次5%的調薪內容內,將包含員工每月伙食津貼由2,400元調高至3,000元;而為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及增加員工退休福利保障,將全面評估明年起實施員工持股信託制度。「這是加薪是盡量讓全體同仁們都有感,但也並非全部齊頭式加薪,基於平等、良性分配原則,表現更佳的同仁加薪幅度會高一點。」曹為實表示,物價上漲,行政院日前拍板軍公教明年將調薪4%,永豐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大家庭,保障員工福利一向是永豐銀重視的課題,往年員工每年調薪幅度約為平均3%,明年調薪幅度將調高至5%,優於同業。除實質加薪外,目前永豐銀行民國100年6月30日前入行之在職及退休行員,仍享有13%優惠利率計息之行員活期儲蓄存款福利,因此員工整體福利將視情況重新檢討,以達到勞資雙方雙贏的結果。曹為實指出,是否會調整13%優惠利率這一部分還在討論,「這是個問題,今天是陳述一個事實」,由於永豐銀新進員工已無此項活儲優惠利率,「我們要能公平、合理照顧到全體同仁們,包括資深員工,都是要深思討論的。」
連井上雄彥都感動!一解日本男籃崛起為何能如此激勵人心
中國大陸不僅是亞洲體育霸主,奧運奪牌數也曾威脅龍頭美國,但近來在女足、男籃世界盃先後受挫,令人質疑其舉國體制辦體育的政策是否陷入瓶頸;反觀日本足球起飛,男籃拿到巴黎奧運門票,田徑也稱霸亞錦賽。本報特地訪問專家看法,分析日本主流運動崛起的關鍵,與大陸體育面臨的課題,以饗讀者。日本男籃在2023世界盃籃球賽是排名最佳的亞洲球隊,也是唯一順利取得2024巴黎奧運門票的亞洲國家,而日本男籃的突飛猛進並非一蹴可幾,背後的規畫、執行力及願意投入時間長期培養、長期規畫的態度,令東亞許多國家望塵莫及。球評古硯偉提到,日本體育風氣的進步早在半世紀前就在努力,大約下午兩、三點就放學,課餘時間就是參與體育社團活動,培養學童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積極改革 兩聯盟從分裂到合併至於籃球,就是2005年創立的bj聯盟,帶進職業化的經營,直到2012、13年和大概類似台灣SBL這種企業聯賽的JBL相抗衡,不過也因為兩個日本國內頂級籃球聯賽當時未在國際籃總FIBA給的期限內整併,導致日本籃協在2014年11月被剝奪FIBA成員協會資格,無法參加國際大賽。因為這次禁賽,讓日本大刀闊斧進行國內籃球改革,從分裂走向合併,也在2015年6月解除禁令,古硯偉補充,除了改革,另一個讓日本籃球在國際賽發光發熱的原因,就是投入長期的培訓。不近視短利 培育時間以年來算「例如2019年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中華隊輸了日本隊40分,那次說中華隊練球練了3個禮拜,日本卻是累積有9次集訓,每次大約3到5天不等的『強化合宿』,我認為無論從籃球產業職業化開始,或是國家隊組訓,跟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日本投入的資源和時間是以年來算,甚至是10年以上為單位,就算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人才身材條件差不多,實際上細膩度、細節跟執行力其他同地區國家都差日本很多。」有文化認同 外教、歸化向心力足古硯偉最後提到一個讓日本男籃成績躍進的重點,就是團隊向心力,「日本國家男女籃球隊現在的總教練霍瓦斯,從1996年就在日本生活,還娶了日本老婆,受訪時日語溝通無礙;至於歸化球員霍金生,他來自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小時候就是大聯盟水手隊球迷、很崇拜鈴木一朗而接觸日文,此外,日本球員歸化沒有高薪、免稅的誘因,還必須通過考試內容有日本文化及語言能力鑑定的『入籍考試』,霍金生更創下史上最快通過考試的紀錄。」古硯偉指出:「從霍瓦斯和霍金生來看,日本請到的外教和歸化是超有向心力來帶槍投靠,台灣請的外教和歸化球員卻未從在地文化和語言來一起投入,又再以台灣之前提到的足球計畫從10被改成6年,日本卻是50年,代表我們根本沒有在意長期培養、長期規畫,這個起跑點人家跑了3圈之後我們才在找從哪裡鳴槍,實在很難比較。」
舒米恩個唱變音樂節 相隔3年復活獻驚喜
舒米恩剛從澳洲演出完回國,他從七月初開始帶爸爸到英國拍電影、月中女巫店連續兩天「花開的前夕」演唱會表演,又接著回部落參加豐年祭,一直到月底的國外交流,七月對他來說就像馬拉松賽跑,現在終於能夠好好宣傳即將在10月8、9日於台東都蘭鼻舉辦的2023 阿米斯音樂節。8月1日是台灣原住民族日,對今年宣布復辦阿米斯音樂節的舒米恩特別有感,2013年他創辦第一屆米斯音樂節,今年即將邁入第十年,他表示起初只是返鄉個人演唱會,沒想過會變成集結跨部落族人甚至國際演出者,一起呈現以台灣原民文化為主體的音樂節。舒米恩的阿米斯音樂節即將復辦。(圖/米大創意有限公司提供)雖然還有進步與改善的空間,但舒米恩認為比起過去,台灣目前的社會環境對原民文化相對友善,從返鄉帶青少年文化教育到辦音樂節以來,舒米恩也觀察到,若一開始就談文化認同門檻高了許多,有時一些誤解可能來自於不認識,而豐年祭是祭典有許多禁忌,也不適合非部落族人參與。舒米恩當時思考,如果用比較當代的方式如音樂節,在非祭典期間舉辦以降低接觸文化的門檻,是否可吸引更多想認識或文化友善的朋友參與。舒米恩表示休息三年,今年復辦在活動內容設計上,也有為粉絲特別準備的驚喜,希望大家可以邀請身邊親友一同參與,在十月欣賞台灣最美麗的風景,購票請洽iNDIEVOX官網。
「健民國小」諧音遭民眾反映不雅求改名 市府批准新校名曝
台中大里區健民國小過去遭民眾反映諧音「賤民」不雅,有時更會成為他人開玩笑的對象,因此地方積極爭取更名,日前更名「竹仔坑國小」獲得市府核准同意,學校師生、家長及地方鄉親都相當開心,校長張家馨6日表示,預定8月1日更名掛牌,自112學年度實施。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自2020年11月提案發起健民國小更名運動,經學校校務會議、家長代表大會決議通過,台中市議員李天生在議會質詢反映地方鄉親更名意向後,地方籌組「學校更名推動小組」,在完成更名計畫書、召開社區公聽會,凝聚各方意見後,於去年底提出申請,本月2日獲得市府行文同意。張家馨指出,在市府核准同意後,接著計畫辨理印鑑、官防、保管專戶、建物保存登記等更名作業,預計8月1更名掛牌,同時一併舉辨校門、警衛室重建暨周邊環境整建工程完工典禮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自2020年11月提案發起健民國小更名運動,去年底召開地方公聽會,獲出席民眾熱烈支持。(本報資料照/潘虹恩台中傳真)推動小組補充,「健民」發音不雅,因此要求比照「健仁國小」更名「四張犁國小」案例辦理更名;「竹仔坑」為當地古地名,廣為多數人熟悉,更名後可以重新審視地方歷史,凝聚社區意識,建構鄉土文化認同。家長會長劉孟欣強調,「竹仔坑」是本地古地名,更名「竹仔坑國小」符合本土化潮流,預期在更名後,學校氣象一新,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往前邁進,並帶動竹仔坑地區進一步發展。李天生恭賀鄉親「美夢成真」,他強調,近年來健民地區陸續興建2期社會住宅以及多處新興社區,變遷快速,學校也展開多項校園建設,為適應時代潮流,多數鄉親支持更改校名,追求下一個目標。
TIDF聚焦女性視角 21部創作回探1990年代台灣女性私電影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常設單元「台灣切片」,今年以「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為題,關注在主流敘事傳統下曾被壓抑、忽略的女性視角,選映作品13部女性創作皆自個人生命故事出發,深刻描繪女性所面對的真實世界,顯影出結構加諸在女性身上的種種框架。同時也並納入藝術家吳梓安策劃的「從汝浮波瀾:台灣女性實驗電影切片」子單元,收錄8部女性實驗電影作品,呈現女性經驗在不同創作形式下的多元展現。母女、父女之間的親密與矛盾,是多件作品圍繞的核心。曾文珍的《我的回家作業》(1998),拍攝因烏腳病而不良於行、深居簡出的母親,在親暱的閒談互動間,呈現母親的居家日常與成長記憶。而黃惠偵《日常對話》(2016)則展現了另一種疏離的母女關係,導演藉由拍攝重新理解母親,揭示家庭傷痕的同時,亦碰觸老年同志、家暴等議題。《雜菜記》(2003)與《黑晝記》(2008),則是許慧如拍攝父親的系列作品。前作以貼近的鏡頭凝視父親平淡的生活碎片,父女互動乍看生疏,卻隱含著無盡牽絆;續作記錄父親罹癌後,與女兒一同經歷種種治療的艱辛日子。《我的回家作業》導演曾文珍拍攝因烏腳病而不良於行、深居簡出的母親。(圖/TIDF)除了原生家庭外,創作者也將鏡頭對準自己的跨國婚戀關係。吳淑然以《月亮之旅》(2005)拍攝自己和尼泊爾男友的戀曲,敘述女人由親密關係開始、維繫到幻滅,最後重新找回自己的過程。蕭美玲《雲的那端》(2007) 拍攝台法混血女兒,透過她的視角觀看總在視訊螢幕上出現的法國爸爸,進一步檢視網路科技所鬆動的空間、身分與文化認同等界線。此外,也有不少創作者選擇審視女性的身體、生理經驗與母職。陳婉真以《是你嗎》(2010)記錄自己決心動手術正顎的心路歷程,從自身經驗出發,剖析女性厭惡自己身體、面對外貌焦慮時的糾結心理。江映青的《血日記》(2010)以月經為主題,將平日女性私下交換的隱晦語言搬上檯面,在多位女性的經驗分享中,破解對於月經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陳婉真以《是你嗎》記錄自己決心動手術正顎的心路歷程。(圖/TIDF)許雅婷以自己的懷孕的身體作為創作素材,與丈夫修傑夫(Geoffrey HUGHES)合作完成《The River》(2016),以自拍、投影、留存羊水沖底片等各式影像實驗,描繪懷孕至分娩過程所感受到的身心變化與痛楚。周旭薇的《國家大事》(2000)關注的則是女性為人母之後的育兒經驗,透過自己在工作和母職拉扯下的窘態現身說法,穿插訪談與戲劇重演,質疑社會對母職的想像,間接倡議公共托育。「從汝浮波瀾:台灣女性實驗電影切片」子單元觀照女性如何透過別種創作形式,詮釋個人的情感與經驗。曾莉珺的《流》(2013)變幻抽象視覺語彙,探索黑白流動間的呼吸與凝視。《臨摹(另一種版本)》(2019)導演徐璐觀察家中親密關係的痕跡,以光影冥想家庭留於自身的印記。黃靖閔的《慾見》(2009)以初嘗禁果的芭蕾少女為引,回望成長階段的記憶與綺想。陳瀅如的《財縫》(2008)細拍一位母親裁縫的工作,以一通越洋電話串起全片,呈現亞洲父母為兒女無悔的奉獻。黃靖閔《慾見》以初嘗禁果的芭蕾少女為主題。(圖/TIDF)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舉行,相關消息請鎖定TIDF官方網站、Facebook 及 Instagram。
台東知本溼地光電案 高等行政法院裁准停止執行
台東縣知本溼地光電案爭議,卡大地布部落認為台東市公所召集的諮商同意程序有諸多瑕疵,經濟部卻仍核發籌設許可,侵害部落自主性,提起行政訴訟救濟,並聲請停止執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相較廠商的經濟利益,應優先保障部落的族群自決、尊嚴與文化,裁准停止執行,可抗告。卑南族卡大地布的縣議員陳政宗說,部落3大家族「拉罕」(領袖)都認為,在部落的主權及文化權有一定程度的意義,也代表部落主權被尊重,未釐清的部分,仍會繼續堅持立場;但也有同意開發的族人認為,開發對部落或許是個很好的契機,否則再過30、50年,那塊區域依舊是荒煙蔓草。協助訴訟的「環境權保障基金會」1日在臉書上表示,這是難得的法院裁定,對原住民族的主權及文化權都有一定的意義,司法權對於原住民族有認識理解,才會做出這麼溫柔有力的裁定。知本溼地是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2017年因綠能政策,台東縣政府欲在此開發太陽能專區,因部落未能如期召開部落會議,得標廠商申請台東市公所代行召集部落會議。北高行認為,台東市公所代行召集的部落會議,程序顯有疑義,未來可能被判決無效。部落對傳統領域的土地情感、集體尊嚴、文化認同等,不是金錢所能填補,代行召集的會議也已讓部落族人分裂,若讓開發案繼續進行,造成的損害勢必逐漸擴大。
7月外國人入境僅去年1% 整年觀光產值蒸發3944億元
疫情影響,7月外國人來台1萬1748人次,僅去年的1%,預估今年入境來台人次恐流失1050萬人,觀光產值蒸發3944億元。但有學者樂觀表示,不要小看1%的入境人數,每人都可帶動數十萬元的消費潛力。據統計,7月外國人入境1萬1748人次,以東南亞各國共5386人居冠,其次是港澳人士1818人,美洲1241人、歐洲1056人、中國大陸908人、日本715人、韓國333人。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2019年入境1186萬人次,平均每月約100萬人次。今年疫情之下,優先鬆綁商務、求學等人士入境,因此6月移工入境增至5954人,7月再增至9320人;加上其他目的來台人士,7月總入境人數約去年同期的1%。黃正聰說,別小看1%的入境人數,每人可帶動數十萬元的消費潛力;加上開學後境外生來台,以1個月花費2萬元計算,每位境外生待半年就可消費12萬元,不僅帶動經濟產值,還可將台灣的友好及文化認同帶回他們國家。RTM泛旅遊理事長鄭佑軒說,政府應積極招攬境外旅客來台工作、求學、探親、移民等,因他們屬於「長期居留」客群,雖量體較小,無法直接加惠旅行業,卻能策略性提升台灣總體民生經濟及國家品牌。
批沒收公投是官逼民反 張善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今(20)晚舉辦,最後一輪政見發表上,張善政先回應是因為楊蕙如網軍事件及沒收公投等官逼民反、向政府嗆聲才會變憤青,要與韓國瑜為台灣及人民「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賴清德則回批談蔡英文未婚與蘇貞昌健康是超過反對黨批判界線,將以自身棄醫從政經歷,從立法、行政經驗輔助蔡英文;最後余湘則是朗讀親民黨參選的10大政見,完成政見發表內容。張善政拿出手板一一說明國政團隊3項從小照顧到老的政見,包含幼兒0-6歲國家幫忙養、國教向下延伸、用政策支持多元托育服務等政策,並成立「青年發展委員會」及「國政顧問學院」,還有健康、醫療、長照的重大課題,最後說到為台灣、為中華民國人民,自己跟韓國瑜都會「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有信心讓國家再次強大、創造台灣奇蹟,實現國家安全、人民有錢,安樂富足的社會。賴清德則是要韓團隊認清,中國已公開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那樣是走到對方的陷阱,他表示,尊重對中國的文化認同,但認為不能跟國家認同混淆,就跟美國與英國關係一樣;他說,在蔡英文執政下,將勇敢面對做改革,強調「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及「均衡台灣」的延續執政。賴提到,當初追隨民主前輩棄醫從政,擔任立法委員到台南市長,一路來都沒改變,未來會用立法跟行政經驗輔助蔡英文總統,呼籲支持有經驗、有理念的人選。最後余湘則主張終結藍綠惡鬥,讓小黨並存、實質進入多黨運作狀態,更表示,發表會應該端出政見,因此一一朗讀親民黨十條政見,做為本屆大選副總統政見發表會的結尾;主持人在結束後也提醒,接下來在25日下午2時還有第二場總統政見發表會。
談論美中關係 美國副總統:我們與台灣站在一起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台灣時間24日晚間11時25分左右,在首屆馬勒克公共服務領袖講座上,針對美中關係發表演說,不僅指控中國迫害人權、貿易戰談判毀約等,更直言「我們與台灣站在一起」。彭斯在首屆馬勒克公共服務領袖講座上說道,中國的諸多政策都對美國的利益與價值造成很大的傷害,如中國的債務外交、軍事擴張主義、對教徒的壓迫、各項不利自由公平貿易的政策,美國每任政府都知道這些有問題,但過去沒有一個政府願意打破華府建立已久的利益,面對中國經濟侵略與侵犯人權的行為,美國政壇不僅保持緘默,而且往往助長這些問題,在不到20年間,中國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這個成長有很大部分是靠著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所帶動,川普總統曾多次表示,我們在過去25年重建了中國,但以後不會再這樣了。彭斯提到,為了給美國工人打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因應不道德的工作條件,川普總統在去年宣布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關稅,川普也表示,如果美中貿易的重要問題在今年12月仍未獲得解決,將對另外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稅,過去沒有一位美國總統如此強烈的在美中關係之中推動美國利益。此外,為了捍衛各地愛好自由的人民的價值,中國正有數以百萬計的少數民族與弱勢宗教信徒,面臨當局企圖消滅他們的宗教與文化認同,美國要求中國為迫害新疆的穆斯林少數民族負責,川普總統宣布對中共官員採取簽證限制,並且制裁20個公安單位與8家中國企業,因為它們涉及對維吾爾人與中國其他穆斯林的壓迫。彭斯更直言表示「我們跟台灣站在一起,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川普政府授權更多的對台軍售,並認同台灣是世界主要貿易經濟體,更是中華文化和民主的燈塔。」儘管川普政府將持續遵守一中政策,遵守中美3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但中國透過金錢外交,在過去一年誘使2國與台斷交,改與中國建交,藉此對台灣民主施壓,國際社會永遠不該忘記,它與台灣的交往不會威脅到和平,而是會保衛台灣及整個區域的和平,美國將始終相信,台灣擁抱民主,為全體華人展現出一條較好的道路。
【王之道】柯P兩岸論述炒短線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稱深綠,但對大陸沒有敵意,願意秉持文化認同理念與大陸交流,接任首都市長後,概括承受郝龍斌市長時代建立的「雙城論壇」,希望和大陸維繫交流,證明他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在「兩岸一家親」基礎上,柯文哲以務實態度與大陸合作,共同處理彼此間的分歧,慢慢和北京發展出一定程度的互信,不但雙城論壇延續至今,更成功舉辦世大運,蔡英文總統順利出席開幕式,中華民國國旗也在觀眾席飄揚,成功的背後是他與大陸務實溝通,獲大陸開綠燈。不過,大陸對柯文哲並非全盤接受,而是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一是柯文哲並非民進黨黨員,不受台獨黨綱約束;二是市長並非國家領導人,「兩岸一家親」作為地方層級交流還說得過去。換句話說,柯文哲不接受九二共識,不認同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仍獲得北京「賞識」,絕不是有什麼獨特魅力讓北京願意「放水」。隨著創立台灣民眾黨,準備投入總統選舉,「柯主席」的兩岸論述就不能、也無法停留在「兩岸一家親」,他必須說清楚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把「中國」分成三個概念:文化中國、經濟中國與政治中國,柯文哲的文飾曝露三十年來兩岸無解的政治分歧,甚至是總統參選人為了選票最大化,慣於提出模糊但能討好多數人的政策,只求「頭過身就過」。「三個中國論」就是一種「頭過身就過」的模糊策略,在大陸的政治體制下,柯文哲短期策略很難建立長期的信任,現在成為柯主席,甚至未來一旦成為柯總統,「兩岸一家親」的「一家」如果沒有政治連結,北京是不會再開綠燈。旺中集團去年八月提出無色覺醒十大主張,希望喚醒中間選民的公民意識,共同督促兩岸藍綠紅三政黨跳脫意識形態,比賽愛台灣。如果兩岸三黨比愛台灣,台灣人民自然可以過好日子。柯市長在市長層級上認同兩岸一家親,願意與大陸善意溝通,旺中集團就會願意支持他改善兩岸關係,但不表示這是無條件的支持。如今為了爭取郭台銘的合作,柯文哲反指旺中集團是「紅媒」,事後的解釋不但無法澄清他操弄扣紅帽的低劣手段,以及打擊競爭對手及媒體的事實,更無法平息外界對他背棄自己進步價值的主張,以及為拚總統選舉加入反中獵巫隊的質疑。拒絕接受「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更註定他「頭過身就過」的短線思維,不足以成大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81期《周刊王》和2167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28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