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異株
」 新冠肺炎 變異株 疫苗 Omicron JN.1
新冠肺炎單周就診人數增88% 疾管署預估「這時間」達高峰
新冠疫情急速升溫,疾管署昨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逾1.9萬人次,較前一周暴增88.2%,並新增重症高達93例、死亡4例,預估6月中下旬達高峰,就診人次上看5.5萬~6.5萬,疫情估持續流行至7月底。疾管署主任郭宏偉說明,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萬9097人次,已連續6周上升。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330例、其中47例死亡,皆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且逾9成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分享,近幾周門診人數明顯增加,每10名患者就有半數確診新冠,除了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咳嗽,也有不少人出現腸胃道症狀,且症狀大多嚴重、很不舒服。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重症個案中有一名南部年僅10個月大女嬰,發燒、咳嗽發病兩天就出現肺炎,且呼吸衰竭,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此波疫情主因為國內新冠變異株轉換,6周前以XEC為主,但過去5周內NB.1.8.1快速崛起,且傳播力高於其他變異株,近期流行於大陸、香港等東亞地區。近4周監測顯示,我國本土病例以NB.1.8.1占45%最多、XEC占30%次之。羅一鈞表示,上周新冠JN.1疫苗約1.7萬人接種,創3個月以來新高,較前一周增加57%。目前疫苗仍有316.9萬劑,因疫苗預約狀況踴躍,疾管署本周增加配送3.1萬劑,會統計各縣市需求,本周五再配送一批。呼籲滿6個月以上民眾,盡速接種公費疫苗。另外,日前出現快篩不足,羅一鈞指出,食藥署已協調國內新冠快篩廠商增產,預計1周醫用快篩和家用快篩各可生產7~8萬份,隨需求增加產能,四大超商、連鎖藥局、社區藥局也持續鋪貨、備貨。

上周類流感門急診仍破10萬人 死亡病例累積254例
原預估本周就要脫離流行的流感,卻還在流行!疾管署18日表示,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仍突破10萬人次,雖連續呈下降趨勢,但急診個案高居不下,還處流行期,尤其氣溫再度驟降,恐延長到三月底才會脫離流行,將評估是否持續擴大公費抗病毒藥物使用。疾管署表示,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10萬8156人次,新增45例重症,15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中有14例未接種疫苗,新增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多。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2025年3月17日累計1152例;另死亡病例累積254例,88%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上周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下降4%,以門診人數來看有明顯下降,但急診就診的流感個案比率,還是維持在11%高峰,與流行閾值相當,她評估,近日氣溫再度下降,流感疫情可能還會維持流行。疾管署原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3月31日止,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即可開立,是否再度延長,曾淑慧表示,會持續評估。另外,上周新增6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例死亡病例,雖然疫情還處低點,但死亡與重症風險仍高,疾管署也宣布,4月8日起提供接種第2劑JN.1疫苗,適用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6個月以上且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即可接種。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近四周本土病例新冠變異株檢出以XEC為主,其次依序為JN.1、LP.8.1等。新冠疫苗將提供Moderna及Novavax兩種廠牌,目前共有300萬劑,如為滿12歲以上未接種JN.1 COVID-19疫苗者可從兩種廠牌擇一接種,提供的兩種廠牌均安全且可有效對抗。

9縣市低溫特報!全台猝死人數達1500 流感單周門診14萬人創新高
近日全台受到強烈冷氣團,氣象署提醒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而這低溫可能將持續至農曆新年,甚至可能出現5度以下的極端低溫。根據衛福部與消防署的最新統計,自去年(2024年)12月初入冬以來,截至今年1月14日,因低溫引發心血管疾病而發生到院前死亡(OHCA)的案例已達1475人,同時流感疫情也持續升溫,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突破13.9萬,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氣象署指出,今(16日)至明日,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其中新北市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而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提醒大家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此外,冬季不僅寒冷,亦是流感高峰期。根據疾管署資料,自去年12月10日至今年1月14日,已有40人因流感重症喪命,其中包括青少年案例。疾管署指出,今年第2週(1月5日至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署說明,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疾管署呼籲,目前仍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且寒流持續發威,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一同健康平安過好年。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流感增49重症10死!單週近14萬人次就醫 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4日)表示,今年第2週(1/5-1/1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另上週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0例死亡,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數指出,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說明,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 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

疾管署宣布流感進入流行期 上周逾10萬人就診!增19例重症
疾管署今(31日)表示,第52周(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活動度第50周起明顯上升,往來頻繁國家中以日本升幅最劇,於兩周內驟升至往年高峰水準且較往年提早3至4周,預期疫情將持續上升;中國北方、韓國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而中國南方、香港等地亦於第51周起出現緩升趨勢。疾管署說明,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與前一周(12/17-12/23)13例相當,自今年9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21例,其中95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上升,歐洲、非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呈上升或略升趨勢,其他地區則下降,鄰近國家日本病例數持續上升,全球新冠變異株以KP.3.1.1及XEC為主流變異株,其中XEC變異株占比快速上升。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77.7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87.7%),低於去年同期(631.3萬人次),另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4.4%,學齡前幼兒則為63.7%,皆尚未達接種目標。惟考量鄰近國家皆有流感活動度上升趨勢,且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另自明(2025)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擴大提供全國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或持有居留證之外籍人士)接種直至疫苗用罄止,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民眾儘速前往接種。截至12月30日止,新冠疫苗接種數仍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77.3萬人次,為去年同期(76.4萬)約2.3倍。鑒於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國內疫情亦持續,加上歲末聚餐、跨年活動、春節連續假期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疫情威脅仍不容忽視,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儘早接種Moderna 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自明(1日)起提供民眾接種1劑Novavax JN.1疫苗,優先提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此外,提醒如已接種過Moderna JN.1疫苗者,則無須再接種Novavax JN.1疫苗。

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疫情升溫!醫示警「變異株KP.2傳更快」 恐釀新一波高峰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有發現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新冠為何變多?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張弘指出,根據統計,KP2傳播力約為JN1的1.2倍,在美國占新冠感染比例從3月的1.4%,到5月快速上升至28%,「是否會在這段夏季引發新一波高峰,需格外注意及防範」,因此張弘建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現發燒、酸痛症狀,可先執行新冠快篩後就醫,高風險者就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降低重症風險。事實上,疾管署公告國內上週(6/4至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至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春節團聚,當心樂極生悲! 感染科醫師籲「提前做1事」護健康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但一定要當心樂極生悲。人口大量快速移動 增加傳染病傳播風險春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日,各地華人歸國返鄉與家人團聚是年度大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臺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腸胃道就醫人數增加 這樣做避免發生率王瑞興主任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除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爆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除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的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是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把能接種的疫苗打齊全,以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為例,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新冠變異株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即使並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自費接種,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

春節將近新冠疫情升溫!3日起桃機發放家用快篩 4處領取地點記起來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2023年12月26日-2024年1月1日)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25例)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這是自8月中,約4個月以來的新高點,而死亡個案新增38例也是10週以來新高。然而,不只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除了非洲外全球各區新冠陽性率也都呈現上升趨勢。羅一鈞表示,因應新冠變異株JN.1以及全球各地呼吸道疫情、新冠疫情都有上升,因此自1月3日起,桃園國際機場將會定時定點提供公費新冠快篩試劑給出入境民眾。新增38例新冠死亡個案 40多歲女住院第3天病逝疾管署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38例死亡病例。其中有位較年輕的新冠死亡個案為40多歲南部女性,疾管署防疫醫師林稜表示,這名個案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等慢性病史,尚未接種XBB疫苗,在12月下旬因為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前往就醫。就醫後新冠快篩為陽性,胸部X光顯示有肺炎情形,當日便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林稜防疫醫師提到,由於個案病情惡化快速,在住院第3天因為併發敗血性休克而病逝。春節出入境數增、傳播風險增 桃機4據點發放快篩COVID-19傳播風險、重症死亡風險仍持續,民眾千萬不可大意。另外,疾管署表示,因應近期全球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且農曆春節將至,預期未來入出境旅客數將驟增,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為保障民眾健康,自1月3日起,於桃園國際機場定點定時提供每人1盒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羅一鈞強調,家用快篩是自由領取並非強制領取,不領沒有關係,如果拿了也沒有規定一定要做快篩,不做也不會怎麼樣,家用快篩提供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民眾在出國或是返家後有出現相關症狀時,身邊可以立即有快篩試劑能使用。疾管署表示,COVID-19家用快篩提供時間,為每日上午7時至晚間10時30分,共有4個據點,分別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的接機大廳及出境大廳。羅一鈞提到,由於回台灣後有比較多管道可以獲得快篩試劑,出國可能需要用比較多,因此出國民眾會發放每人1盒5劑,入境則是1盒4劑,另外選擇桃機主要是因為桃機在這段期間的出入境人數估計佔全國9成,為了資源能合理分配、避免增加人力及行政負擔,所以選擇在桃園機場。至於這項新措施會實施到什麼時候?羅一鈞表示,初步計畫是一定會執行到春節年假後,之後再視國際疫情、執行需求再往後延長,不過很有可能會往後延長,因為228連假就緊接在春節之後,不過還會再評估後公布。

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
流感流行高峰即將來臨!冬天氣候明顯降溫,全球陸續出現呼吸道感染潮,並以中國大陸近期的肺炎黴漿菌感染最引人矚目。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台灣黴漿菌目前只有社區感染,但仍要留意流感正進入高峰期,尤其是跨年人擠人與農曆春節闔家團聚跟交通往返,亦成流感病毒散佈的溫床。建議一般民眾與三高慢性病族群主動施打流感疫苗增加保護力,即便不符合公費疫苗資格者也可自費接種,讓自己及免疫力較低的家人獲得保護。流感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 高風險族群莫輕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高燒、喉嚨痛、嚴重咳嗽與全身酸痛」為流感經典四大症狀,若感冒變得特別嚴重,別懷疑,很有可能就是A流!而其他呼吸道疾病中,有的症狀可能會發燒,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四症狀。「流感其實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變異株!」姜冠宇醫師說,流感具明顯季節性特徵,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情就會緩慢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3月後逐漸下降。近幾年因為新冠病毒的預防,打亂了流感的季節週期,讓流感的爆發難以預測。且根據臨床觀察,在所有呼吸道疾病裡面,流感是有辦法從小孩到年長者,甚至全年齡侵入上下呼吸道的一種感染症,嚴重恐變成肺炎,民眾仍需提高警覺。重覆染流感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纏身姜冠宇醫師提醒,流感對慢性病族群的威脅也不能低估!根據國健署109年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40歲以上更高達38%,且20歲以上民眾有三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年輕慢性病患若感染流感,除了提高重症機率外,病毒感染頻率太高也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尤其是與疲勞、憂鬱及體力衰弱有關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反而會對一般大眾或年輕慢性病族群造成最直接的健康及生活威脅。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姜冠宇醫師就公衛角度指出,流感常常四年就有一次大變異,如2015至2016年間,流感曾大流行到重症病人的葉克膜都不夠用,「明年可能又是一次大變異或流行年度,民眾更應警惕!」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會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更新病毒株,目前市面上的的流感疫苗,皆符合食藥署查驗登記規定並取得許可證照,且今年的疫苗抗原選株皆有符合目前社區流行的毒株。近年一項流感疫苗與心肌梗塞的研究,就證實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28%心血管事件風險、41%死亡率 。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年輕族群,流感疫苗也能保障感染時巨噬細胞不會減少;另外,感染流感所引發發炎反應,會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造成血管收縮,接種疫苗可減低這類風險、避免引發併發症。因此鼓勵民眾應提前在跨年、春節等疫情高峰來臨前,主動接種流感疫苗,達到最佳防護效果,來保護自己跟家人。

新冠變異株JN.1病例增加!全美又受流感、RSV影響 住院人數即將飆高
新冠肺炎新型變異株「JN.1」近期已在全球多國被檢測出,而美國呼吸道病毒季節來臨,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增加,而疫苗的低接種率也帶來了重症風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就警告,「JN.1」在病歷中的所佔比例已經愈來愈大,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根據外媒CNN、CBS的報導,在截至11月25日的數據調查中,美國每10萬人就有超過8萬人因呼吸道病毒住院治療,其中Covid-19仍為多數,但因流感或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的人數開始暴增。對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指出,疫苗接種才是保護自己和親人免受該病毒重症影響的最佳方法,進而大大減少住院人數,但實際上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因此提高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已經是「迫切需要」的重點。報導指出,美國南部地區因為流感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或喉嚨痛)就診的人數已連續六周高於全國基線,部分州療養院的感染率也已經高出去年的水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預估,這次的流感季至少有370萬人罹患流感,3.8萬人住院,2300人死亡。整體而言,老年人的住院率最高,自10月初以來,每10萬名65歲以上的人裡,就有230人因呼吸道病症而住院。另外,兒科醫院的住院人數也是爆滿,學齡前兒童前往急診室就醫的人數比起以往增加了1倍,根據資料顯示,每10萬名5歲以下兒童,就有33人是因為呼吸道疾病住院,其中幾乎所有症狀都是因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當地公衛人員指出,近幾個月來,一直有在持續追蹤新冠病毒Omicron BA.2.86和其變異株「JN.1」,全美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測出「JN.1」的就達29%,而在針對國際旅客的機場檢測計畫中,更有超過4成檢驗結果都發現了這些菌株。不過,到目前為止,「JN.1」的快速傳播並未導致Covid-19的嚴重程度上升。

新冠變異株「JN.1」40多國現蹤 醫籲過年前最好「做這事」
這兩年雖然各國陸續走出新冠陰霾,但現在又有新冠肺炎變異株JN.1,40多個國家地區都有發現病例。對此,醫師表示,過年前最好打XBB.1.5新冠疫苗。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今年10月,英國數據科學家首次發現了omicron另一種新突變基因病毒,叫JN.1,目前已成為全球主導的新冠病毒株。據英國COVSPECTRUM數據庫資料顯示,自10月25日至11月16日,JN.1的感染率提升了近乎5倍。」黃軒表示,截至11月中,歐洲數國的病例都變多,而丹麥更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感染JN.1,「不僅僅是歐洲,新變體JN.1病毒,也在澳洲、紐西蘭、埃及、日本和其他地區呈現流行趨勢。而台灣過年期間,也會逃避不掉的!」黃軒說,「JN.1對於XBB.1.5新冠疫苗仍然表現出有良好的交叉反應。儘管新冠XBB.1.5與JN.1在序列上有顯著差異,但現有的疫苗對JN.1感染仍能提供必有的保護作用。」黃軒強調,過年前最好打XBB.1.5新冠疫苗,「在台灣最近仍然30幾個病人因為COVID-19而重症死亡,而這些人9成以上皆未有正確施打疫苗!現在不是疫苗貨源缺乏,而是有去接種疫苗的人匱乏了!這真是防疫上的隱憂。」疾管署強調,根據美國何大一博士團隊最新研究顯示,接種XBB疫苗可大幅增加接種者對抗目前新冠流行株(XBB.1.5和EG.5.1)及新興變異株(如HV.1、HK.3、JD.1、JN.1)之免疫反應,中和抗體上升可達27倍,建議民眾接種XBB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

羅一鈞曝台灣10月檢出「新冠變異株JN.1」 不排除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
新冠肺炎疫情恐怕再度延燒,要多注意!近期多國發現新冠肺炎變異株JN.1,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監測到,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台灣在10月20日就有檢出JN.1,是日本境外移入,目前台灣主流病毒株仍是EG.5。羅一鈞表示,台灣最早在10月20日就檢出一例日本境外移入的JN.1,本土是在10月30日檢出,與BA.2.86合併計算,本土占比低於5%、境外移入占比低於20%,目前都還沒成為主流病毒株,現在台灣的主流病毒株仍是XBB的EG.5。另外,從各國流行情況看,近期JN.1變異株在多國增長迅速,但研究顯示,在傳播方面JN.1與XBB變異株差異不明顯,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含有XBB.1.5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對JN.1變異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對Omicron變異株廣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相對有限。不過中國大陸自11月首次發現本土JN.1變異株後,截至12月10日,大陸本土病例共監測到7例JN.1變異株。雖然當前JN.1變異株在大陸流行水準極低,但後續受國際流行株和輸入病例影響,不排除JN.1變異株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的可能。據了解,JN.1是新冠病毒OmicronBA.2.86變異株的第二代亞分支,也是BA.2.86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該變異株於在8月25日於盧森堡採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自11月以來,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長較快,世衛組織11月21日已將BA.2.86變異株從「需要監測的變異株」(VUM)升級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VOI)。

新冠變異株BQ.1和XBB免疫逃脫強? 醫:打4劑舊疫苗、確診過都擋不住
雖然世界多國已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解封,但包括台灣在內,新一波的疫情在冬天又開始蠢動,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透過社群分析,新冠變異株BQ.1和XBB這兩隻大魔王,對於就算有打過4劑舊疫苗,或是過去曾感染過Omicron的人,都難以避免,依舊有很高的重複感染機會。李建璋昨在臉書發文提到,觀察新冠病毒特性,他認為這應該是人類史上演化最快的病毒,回顧新冠病毒的演化,從早期的Alpha、Beta、Delta病毒株,到2年內很多人得的Omicron,接著衍生出了 BA.1、BA.2、BA.4、BA.5,跟近期討論度很高的BQ.1和XBB系列的變異株,都可以看出這款病毒的突變性。而分析現在常見的變異病毒株,李建璋認為,第一大魔王首推XBB,第二名是BQ.1。他觀察,即使打了非次世代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 BA.4 或BA.5, 血液中對XBB病毒中和抗體的效價幾乎是零,等於對免疫系統而言,幾乎是陌生人。而同樣的對於BQ.1,上述人群的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只有在10到50之間,一般抗體濃度需要高於500這才有比較好的保護力。李建璋並指出,無論BQ.1或XBB病毒,他觀察其傳播能力,跟BA.5比起來,算是有過之而不及,但還好的是,目前沒有特別高比例的重症,算是Omicron家族表現較溫和的。針對台灣可能再掀一波疫情,李建璋指出,既然BQ.1和XBB的流行已經勢不可擋,無論打了傳統的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都有重複感染的可能。而現在台灣第三波疫情趨勢已經確定,提醒老人或高風險族群,應該把握時間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最後,如果有症狀,早期就要就醫,符合條件,鼓勵大家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他也呼籲,「病毒72變,逃不出防疫三寶手掌心,只要善用口罩、疫苗、快篩,大家還是可以平安過年。」

美波士頓大學合成新病毒老鼠致死率80% 第一作者是台灣人!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狀病毒株,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致死率居然高達80%,也引起外界抨擊,波士頓大學表示,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也有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合成的新病毒與原本的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治病性是變低的。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台灣!蘇一峰20日於個人臉書發布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發出致使率高達80%的新冠變種病毒株,該研究第一作者是來自台灣的博士研究員「陳大元」(Da-Yuan-Chen),蘇醫師也在自己的留言處貼出研究員的資料連結。並忍不住搞笑說「台灣買不到核彈,可以發展生化武器,誰說台灣沒人才!」蘇一峰醫師在臉書表示,新型病毒株第一作者居然是台灣人。(圖/蘇一峰醫師 FB)研究員陳大元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同時也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目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病毒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據英國《每日郵報》及其他外媒報導,此病毒株是將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和Omicron BA.1變異株的棘蛋白結合,新製造的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消息曝光後引起國際關注,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更批評,「這根本就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不過波士頓大學學者柯里(Ronald B. Corley)也跳出來澄清表示,實驗並沒有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研究目的是為了檢驗Omicron的致病能力,認為《每日郵報》的報導根本是誇大報導,斷章取義。也有博士後的研究員在討論區版面上發表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誤導,與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這個合成病毒致病性是變低,且實驗用的是基因工程老鼠,並非正常老鼠,因此這項實驗只能在不同新冠病毒兼做比較,不能用此來評估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外媒曝波士頓大學研究員合成變種新冠病毒株 致死率達80%!實驗室回應了
外媒爆料,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株」,透過將Omicron變異株與原始COVID-19病毒株融合,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有約80%的感染老鼠死亡。不過波士頓大學今日隨即發出聲明澄清。《每日郵報》17日報導引用「bioRxiv」預印本論文稱,波士頓大學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將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植入2019年於武漢發現的SARS-CoV-2 病毒原始病毒株,使進化後的病毒能夠更輕鬆地繞過免疫系統進入細胞。報導指出,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讓病毒更具傳染性,為了確認這支實驗室製造出的變種病毒表現如何,實驗室人員讓老鼠暴露在病毒之中,結果發現「雖然Omicron會導致輕度、非致命的感染,但攜帶Omicron毒棘蛋白的原始病毒株會導致嚴重疾病,死亡率達80%」。美國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開發出新的新冠病毒株。(圖/翻攝自「bioRxiv」)雖然由於老鼠與人類的免疫反應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這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新病毒對於人類而言,不太可能會同樣致命,不過報導指出,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這一發現揭示,即使是在美國,病毒操控研究仍在繼續進行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以色列政府首席科學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便批評「這應該被完全禁止,這是在玩火」。不過波士頓大學今(18日)發出聲明表示,《每日郵報》報導是「虛假和不準確的」,該校國家新興傳染病實驗室負責人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新冠變異株的危險性「比較低」。聲明指出,《每日郵報》報導斷章取義地從研究中截取數據,原始的報告指出此研究「非功能獲得性研究( gain-of-function research)」因此不會放大新冠病毒株的危險性,報告強調「Omicron的傳染力是由毒棘蛋白中的突變決定,但致病性主要決定因素存在於毒棘蛋白之外」,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助理教授塞議德(Saeed)指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制定更好的診斷和疾病管理策略」。

醫警告秋冬3病1菌恐爆多重感染 羅一鈞:國外新冠5變異株恐陸續入台
今年秋冬恐怕面臨「多種病毒夾殺」!台大小兒科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昨(13日)警告,今年秋冬除了新冠肺炎威脅,重症率較高的A型流感也提早報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情正在升溫,肺炎鏈球菌也正伺機而動。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坦言,上述幾種疾病本來就是秋冬常見,未來3個月出現多重感染案例確實可能。此外指揮中心還表示,隨著邊境開放之後,目前在國外流竄的5種新冠變異株恐怕會被陸續帶回台灣。黃立民13日警告,今年秋冬恐怕會有許多病毒大流行,除了新冠肺炎仍肆虐,重病率、傳播力較高的「A流H3N2」流感病毒也提早報到,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準備伺機而動。黃立民指出,今年台灣由於「病毒提早報到」、「流感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4大不利因素,至少未來3個月將面臨重大威脅。對此,指揮官王必勝今日坦言秋冬本來就是上述幾種疾病流行時節,加上新冠肺炎威脅,確實可能出現多重感染情況,他也提醒民眾戴好口罩、防疫不鬆懈,才是對抗疾病的最佳方法。此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全球範圍共有5種新種新冠變異病毒株流竄,分別為BF.7、BA.2.75、BQ、XBB、BA.3.20,預計隨著台灣開放邊境,這些變異株都可能陸續進入台灣。他補充說明,從目前入境台灣個案來看,還是以BA.5為最大宗,不過也有BA.2.75、BA.4.6,還有零星BF.7個案,這些病異株主要症狀仍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和鼻塞、發燒,少數個案會有嗅、味覺異常,重症死亡比率也沒有增加。羅一鈞也指出,英國目前流行BA.5變異株,但國內也有3種新型變異株,包括BQ占比18%、BA.2.75占比5%以及BF.7占比7%;新加坡資料則顯示,XBB變異株較具優勢,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主流變異株可能。

美國CDC:停止發布出境全球疫情旅行風險評估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3日(當地時間)表示,由於報告新冠疫情數據的國家減少,報告數據不足以作出準確評估,因此已經停止發布針對美國人出境的全球疫情旅行風險評估。由於疫情升溫,美國CDC在今年5月曾將台灣升級為風險最高的第三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疾控中心3日表示,由於檢測或報告新冠病例的國家減少,該中心準確評估美國旅行者大多數目的地新冠(疫情旅遊風險)水平的能力受限。未來只有在某國「出現了諸如新冠變異株的情況,而改變了疾控中心對該國的旅行建議」時,才會發布相關的旅行健康通知。美國疾控中心今年3月時曾建議,不要前往全球大約120個國家和地區。但自4月起美國疾控中心即停止發布對約90國第四級(Level 4)「請勿旅行」的旅行風險評估,並表示第四級只會「針對特殊情況」發布。由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旅行健康通知是美國人國際旅行的重要參考,時常引發一些國家的不安。2021年5月,也就是日本奧運會前的幾個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不要去日本旅行的建議,引發國際廣泛關注。而美國疾控中心在今年5月將台灣一路從第一級「低風險」調升至第二級「中度風險」,並在5月中旬時升級為當時風險最高的「第三級」。與許多深受美國人歡迎的歐洲旅遊地點,如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並列。美國疾控中心過去對第三級「高風險」的判斷依據是,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超過100人染疫;第二級「中度風險」是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有50至100人染疫;第一級「低風險」為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僅有49人以下染疫。

新書成畢業禮物? 陳時中否認 大讚指揮中心值得驕傲駁防疫有缺失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在參加一場新書發表會時再次強調,指揮中心各項防疫作為很值得驕傲,這場記載「集中檢疫所」的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也讓她回憶集檢所設立之初,曾遭周邊居民反彈,後來透過台中市長盧秀燕「義無反顧」的協助,指揮中心才順利成立第一個集檢所,安置從武漢返台包機的國人,因此他很感謝盧秀燕,也能體會地方政府壓力,「但歷史上是會對此事記上一筆的」。陳時中同時也被媒體問到,他何時才會請辭衛福部長及防疫指揮官,投入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回應,要等到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提名後才能決定,至於如何看目前民調仍輸給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陳時中的回答是「祝福蔣萬安」。衛福部今天舉行集中檢疫所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新書發表暨感恩茶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及各集中檢疫所的指揮官都出席茶會。除了感謝台中市長盧秀燕義無反顧地協助指揮中心,順利成立第一個集檢所,安置從武漢包機返台的國人外,陳時中也說,,集檢所不斷擴充功能,建立醫療體系,自去年起全數用於收治確診輕症病患,成為我國防疫的另一道重要防線。陳時中說,時間流逝,集檢所現在看來似乎變得不太重要,但這一路走來,有很多人心血,是防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衛福部出這本專書,是為提醒社會大眾,「別忘記所有人的苦勞與付出」,他也對參與者致上最深的謝意與敬意。由於陳時中自己就是防疫指揮官,他呼籲「別忘記所有人的付出」,是否也包括他自己,衛福部出新書是否象徵對他即將卸任指揮官的「畢業禮物」?陳時中回應「不能這樣講」,因為新書記載檢疫所的心得,原本要等疫情結束後才推出,中間還有許多辛苦同仁一起將書完成,他請大家替檢疫所同仁鼓掌、拍手、然後繼續往前走。陳時中今天也針對藍營整理出的「防疫缺失」予以駁斥,他強調,不僅「疫苗都有及時到位」、「快篩也有及時且大量的採購」,還說藥物使用「用得早,比例高、流程順」,非常值得驕傲。針對外界預測新冠變異株一旦進入社區後,恐將使年底確診及死亡破萬,陳時中此刻卻要參選是「落跑」。陳時中回應,疫情變化萬端,不論他是否在指揮中心,台灣都有「堅強醫藥後盾」可處理各樣事物,都會根據科學實證、各國經驗妥善處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