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病例
」 登革熱 疾管署 台南 病例 疫情
最小患者僅12歲!菲律賓年輕族群愛滋病例激增500% 擬進入「公共醫療緊急狀態」
據《法新社》報導,愛滋病(HIV)感染病例正在菲律賓的年輕男性中呈現異常的上升趨勢。2025年前3個月中,菲律賓15歲至25歲族群的愛滋病感染病例激增了500%,其中有95%的新病例都是男性。菲律賓衛生部對此提出警告,並向政府建議發布「全國公共醫療緊急狀態」命令。菲律賓醫療衛生部門在當地時間週二(3)日提出警告,表示根據數據統計,2025年前3個月中,通報的HIV新增病例高達5101人,相當於全國平均每天新增57例HIV病例,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0%。菲律賓衛生部長荷博沙(Teodoro Herbosa)警告,「我們現在是西太平洋地區新增病例最多的國家。」荷博沙進一步透露,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新病例主要集中在該國的年輕人身上,其中年紀最輕的患者,是一名年僅12歲的女童,她來自巴拉旺省(Palawan),經由性行為感染。根據該國衛生部門公布的數據,在這些新報告的病例中,95%的新患者是男性,其中15歲至24歲之間的男性患者佔了33%,25歲至34歲的男性患者則佔47%。對此,菲律賓衛生部發言人多明哥(Albert Domingo)則表示,社群媒體以及交友軟體的盛行,導致年輕人輕易尋得性伴侶,助長了HIV的散播。據菲律賓衛生部估計,截至今年底,菲律賓HIV病患將增至25萬2800人。荷博沙更警告,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菲國全國的HIV感染人數可能突破40萬人次。他建議針對此次事態宣布「全國公共醫療緊急狀態」,認為此舉有助於政府啟動整體應對機制,以實現跨部門協調,全面加強防控措施,從而有效降低HIV新病例的持續增加。

新冠連8升!單週就診、重症數創新高 高峰估月底20萬人確診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衛福部疾管署今(3)日表示,新冠肺炎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達6萬2755人次,較前一週增加49%,增幅略減緩。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增幅趨緩可能是受端午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影響,粗估約減少1萬人次;而上週就診人次近6.3萬人、重症132例,兩者雙創今年單週新高。新冠就診人次增49% 羅一鈞:端午後走勢是關鍵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5月25至31日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萬275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9%,增幅較先前一週略減緩,不過疾管署表示,仍需觀察端午連假效應對本週就診人次之影響,預估6月份仍呈上升趨勢,高峰仍預估將落在6月底7月初,單週估逾20萬人次就診。羅一鈞表示,感謝民眾在端午連假期間積極防疫,口罩「見罩率」明顯提升,但也因連假期間天氣良好,民眾出遊相當踴躍,需持續觀察。端午節之後,本週總就診人次將是判斷疫情能否真正趨緩、壓平曲線的關鍵,目前粗估可能落在11到12萬人次,若低於此範圍、在民眾配合防疫下,高峰有下修空間。重症132例創今年單週新高 5個月嬰發病2天「肺浸潤」另外,新增病例部分,5月27日至6月2日新增132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5例本土病例死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564例,其中81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近9成,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上週重症個案中,有年紀較小的孩童,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是中部5個月大女嬰,本身無特別病史,有打常規疫苗,尚未達接種新冠疫苗年紀。5月底出現間歇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家屬發現活動力、食欲下降,當天到診所就醫,服藥後無改善,隔天送急診,胸部X光顯示肺浸潤,快篩後顯示新冠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續狀況於6月初改善,已經轉一般病房。重症風險因子民眾現症狀盡速就醫 疾管署籲:踴躍打疫苗疫苗部分,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22.6萬人次,5月26日至6月1日接種約6.9萬人,為前一週接種4.1萬人的1.7倍,再創近3個月以來單週新高。疾管署指出,將持續增加疫苗配送,以因應民眾踴躍接種需求,5日將再配送13萬劑至全國各縣市。

高雄某高中8學生染水痘! 教育局:染疫教室未作為會考考場
高雄市一所高中近日發生水痘群聚感染事件,衛生局9日晚間接獲通報,截至14日共有8名學生確診,引發家長擔憂,質疑校方沒有馬上停課,認為會造成防疫破口。對此,校方回應,首例確診出現後,校方立即依規定通報處理。教育局則表示,國中會考於17日、18日開始,染疫的班級教室並未作為考場,考試前1日校方將會完成全校清消作業。根據衛生局統計,截至5月14日下午4點,共有8名學生確診,無新增病例,將持續監測至6月23日。不過家長擔心水痘潛伏期長,但校方卻並未停課清消,質疑校方作法不恰當。對此,校方表示,自首例確診出現後,就立即通報衛生局和教育局,並啟動相關防疫措施,提供該班學生口罩,每日用稀釋漂白水加強清潔,並在夜間啟用紫外線燈進行消毒,保持教室通風良好。另外,為確保居家隔離學生能夠跟上課程進度,相關班級也已啟動遠距教學。針對未停課問題,校方解釋,水痘屬第4類法定傳染病,根據現行規定並未強制要求隔離或停課,且班級內多數學生已接種疫苗,校方也已經完成防疫措施。高雄市教育局表示,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17、18日舉行,涉事班級並未作為考場,另校方將於考前1日完成全校清消作業,考後也會再次加強消毒廁所等公共區域,也會提供手部清潔用品供考生及考場人員使用,保障考場環境安全。高雄市衛生局強調,已通知轄區衛生所督導學校落實防疫措施,呼籲家長與學生持續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建議家中1歲以上未施打水痘疫苗的兒童,儘早考慮接種,降低感染風險。

流感疫情再起 中市1周7件校園群聚
天氣轉熱,小心流感回馬槍!台中市上周(5月4日至10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達1萬7687人次,目前仍有22人因流感重症住院治療中,並新增2例流感死亡個案,且有7件校園、2件護理之家群聚通報;醫師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做好防疫。時序進入夏季,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台中市上周(第19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萬6611人、1076人,去年同期為1萬3484人、932人,今年就醫人次約比去年增加15%至23%,而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病毒株檢出以A型H1N1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流感重症、死亡個案從未斷過,上周台中市新增6男3女共9人流感併發重症,最年輕的是1名20多歲女大生,因流感併發肺炎住院,截至12日仍有22人因流感重症收治在台中市各級醫院治療中。另上周也新增2例死亡個案,2人分別在4月初、4月中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等症狀被送醫,搶救3至4周後仍不幸病逝。衛生局上周也接獲7起校園流感群聚事件通報,學生陸續出現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經就醫後皆已康復返校上課;另接獲2家照護機構通報住民出現呼吸道群聚感染,經送醫採檢後5人確診為流感,立即使用抗病毒藥治療,目前已無新增病例。開業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說,近來病號雖未如農曆年後洶湧而至,但淡季不淡,有點反常,且多為家庭群聚,也有小朋友說,一班10多人先後感冒,主要症狀不外低燒、咳很久,提醒民眾流感威脅仍在,出入公眾場所應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贊助本文章

別輕忽!流感疫情持續中 專業醫:有2症狀就快就醫
近期天氣忽冷忽熱的,變化可以說是十分的大,這時候真的也要額外注意身體的狀況。小兒科陳信宏醫師近期就提到,流感疫情並沒有趨緩,呼籲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民眾要盡速接種。耳鼻喉科張弘醫師也提到,近期感冒、過敏的患者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自己甚至每天都能從患者中驗出流感患者的存在,而如果民眾身體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的情形,千萬不要輕忽,因為這可能是流感的前兆。人在桃園的耳鼻喉科張弘醫師表示,近期門診幾乎每一節都出現流感陽性的患者,常見症狀包括高燒與全身痠痛,不少患者也伴隨咳嗽等呼吸道不適,這明顯代表流感疫情根本沒有緩解。張弘醫師也提醒,如民眾出現「高燒併全身痠痛」症狀時千萬不要輕忽,應盡速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感染流感的前兆。南部情況亦不容樂觀。人在台南市的小兒科陳信宏醫師表示,即便接近3月底,流感疫情仍未緩和。診所每日仍有兒童驗出流感陽性,不少家長尚未替孩子接種流感疫苗,呼籲民眾應儘速補打。陳信宏醫師表示,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兒童未施打疫苗,暴露於病毒風險之中,增加傳播與重症可能性。 張弘醫師也提到,為因應此波疫情,公費克流感藥物的使用已延長至3月底,盼透過藥物治療降低重症風險並減少病毒傳播。醫師提醒民眾,一旦出現高燒並合併全身痠痛等典型流感症狀,應立即前往就醫檢查,若確認感染流感,應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 根據疾管署18日公告顯示,今(2025)年第11週(3/9至3/1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8千餘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仍多,上週(3/11至3/17)新增45例重症病例,15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年10月1日起至2025年3月17日這段期間,累計1,152例重症病例(1,075例A型H1N1、54例A型H3N2、9例A型未分型、1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計254例(243例A型H1N1、8例A型H3N2、3例B型)。疾管署也強調,目前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本(114)年3月31日止,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即可開立,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疾管署同時也向民眾呼籲,目前仍處流感流行期,且本週氣溫驟降,社區流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仍須留意有無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常見症狀,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流感增15死、45重症!上周10.8萬人次就醫 流感疫情仍處流行期
疾管署今(18日)表示,今年第11周(3/9-3/1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8千餘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仍多,上周(3/11-3/17)新增45例重症病例,15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3/17累計1,152例重症病例(1,075例A型H1N1、54例A型H3N2、9例A型未分型、1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計254例(243例A型H1N1、8例A型H3N2、3例B型)。疾管署指出,國際疫情部分,全球流感近期呈下降趨勢,惟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疫情仍高於閾值,多數國家流行A型H1N1,美國H3N2及H1N1共同流行,韓國流行B型,歐洲則為H3及B型共同流行。疾管署說明,疾管署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今年3月31日止,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即可開立,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疾管署呼籲,目前仍處流感流行期,且本週氣溫驟降,社區流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仍須留意有無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常見症狀,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30多歲男流感重症!「雙側肺炎」住院1週亡 疾管署示警:仍處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4日)表示,今年第9週(2/23-3/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1萬5千餘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因上週連假期間人群南北交流、聚會增加且氣溫將下降,社區流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仍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疾管署說明,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仍多,上週(2/25-3/3)新增64例重症病例,13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3/3累計1,063例重症病例(994例A型H1N1、45例A型H3N2、12例A型未分型、12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計217例(206例A型H1N1、8例A型H3N2、3例B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有85%及88%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中部30多歲男性,有潛在疾病包含痛風、心臟疾病,未接種流感疫苗,約2月中旬開始咳嗽、倦怠,曾到診所就醫,但症狀持續惡化,出現發燒、呼吸急促、劇烈咳嗽等症狀,前往急診就醫後確診A流,檢查結果顯示雙側肺炎、心臟衰竭,給予抗病毒藥物並收治加護病房,可惜病情未好轉,住院1週病逝,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疾管署提到,鄰近國家及地區流感疫情皆呈下降趨勢,惟香港及韓國仍高於閾值,歐洲及北美洲國家處高點或高於閾值,另加拿大仍呈上升趨勢。多數國家流行A型H1N1,韓國流行B型,歐洲則為H1N1及B型共同流行。疾管署指出,截至今年3月3日止,公費流感疫苗共計接種667.4萬劑(疫苗使用率99.8%),尚餘公費疫苗約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流感疫苗之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流感高風險對象,儘速接種疫苗,並建議民眾可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名單,向合約院所預約後再前往接種,以免向隅。疾管署提醒,流感仍處流行期,民眾切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海軍官校爆發群聚感染「151人腹瀉」 衛生局前往採檢疫調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海軍官校近日發生腹瀉群聚感染事件,15日下午接獲通報後,隨即派員前往學校進行疫情調查,同時也進行環境清消、安排採檢疫調。截至23日中午12時,累計出現症狀者共有151人,全部為學生,分屬不同班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提到,經初步判斷,確認為腹瀉群聚感染,而好在自20日以來,已無新增病例,衛生局將持續追蹤發病個案及接觸者的健康情況直至26日。與此同時,衛生局也於21日獲報岡山區空軍官校也出現類似情況,目前已經派員進行調查和清消作業。據統計,截至23日中午12點,共計4名學生出現腹瀉症狀,分屬不同班級,未達公告規定成立腹瀉群聚事件的人數標準(1週內同一班級達5人以上),但因軍校學生生活密集,衛生局將持續監控疫情的發展。海軍官校也對於此次表示,部分學生上週因腸胃不適就醫,診斷結果為急性腸胃炎,治療後已康復返校。校方強調,有依規定通報並全力配合衛生局進行疫調及肇因調查,並已實施全面清消作業。目前也初步已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至於確切原因,目前仍在化驗中。學校也將持續加強宣導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預防類似情形再度發生。

流感重症死亡數「5年同期最高」 10萬劑公費疫苗2/20起接種
疾管署今(18)日表示,今(2025)年第7週(2/9-2/1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4萬8千餘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為近10個流感季同期次高,且流感重症、死亡數皆為5年同期最高。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近期因氣溫變化大、元宵燈節活動及學校開學等因素,病毒活動與人群接觸致疫情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須留意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仍多,上週(2/11-2/17)新增122例重症病例,21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2/17累計917例重症病例(858例A型H1N1、40例A型H3N2、8例A未分型、11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計181例(175例A型H1N1、4例A型H3N2、2例B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有86%及90%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處高點,鄰近國家及地區之香港疫情持續上升,新加坡、韓國高於閾值,中國呈上下波動,日本則呈下降趨勢,歐洲處高點,北美洲國家則持續上升。亞洲主要流行型別以A型H1N1為主,歐洲以A型H1N1及B型共同流行,美國則為A型H1N1及A型H3N2共同流行。疾管署表示,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已配送各縣市,截至2月18日統計全國2月20日起將共有2,280家合約院所(含233家醫院、1,749家診所、298家衛生所)提供增購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服務。疾管署說明,為利於第一線醫療院所人員接種作業,原計畫剩餘疫苗亦自2月20日起暫停提供擴大全民接種,所有公費流感疫苗自該日起均改為僅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原計畫第一階段對象接種;除未滿9歲初次接種流感疫苗應接種2劑(2劑間隔4週以上),其餘對象均接種1劑。疾管署提醒,若屬上述計畫對象且自113年10月1日以後未接種流感疫苗者,請踴躍前往接種,建議民眾可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名單,並向合約院所預約接種。

流感疫情升溫!單周破18萬人就診 增128重症、28死
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今(2025)年第6周(2/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8萬1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近期因元宵燈節活動、學校開學及氣溫下降等因素,疫情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上周(2/4-2/10)新增128例重症病例,28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2/10累計795例(742例H1N1、33例H3N2、10例A未分型、10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計160例(155例A型H1N1、3例A型H3N2、2例B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有88%及92%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呈上升趨勢,鄰近國家及地區之新加坡及中國疫情上升,香港、韓國及日本則呈下降趨勢,前兩者仍高於閾值;歐洲及北美洲國家持續上升,尤其美國近期疫情嚴峻,本季流感季已累計2,400萬例及31萬例住院個案,並造成1.3萬例死亡。亞洲主要流行型別以A型H1N1為主,歐洲以A型H1N1及B型共同流行,美國則為H1N1及H3N2共同流行。疾管署統計,截至今(2025)年2月1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共計接種657.3萬劑(疫苗使用率99.8%),尚餘公費疫苗1.3萬劑。考量目前仍為流感疫情高峰期,為提升較高風險族群接種率,疾管署已依行政院指示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最快2月20日起提供11類原計畫第一階段實施對象(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接種。疾管署提醒,目前國內仍處流感流行期。流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等;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另為因應流感疫情高峰,疾管署自113年12月15日起至今(114)年2月28日止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為使用對象,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

B流也肆虐!30歲男「快篩陰」返家 3日後雙側肺炎病逝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日前在日本病逝,引發外界關注流感疫情。疾管署今(4)日表示,春節期間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分別約16萬2千餘人次及9萬1千餘人次,其中第4週就診人次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第5週因逢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1,436人次,預期連假結束後就診人次將回升1-2週再逐漸下降。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近2週(1/21-2/3)新增142例重症病例,25例死亡,新增病例數及死亡數均以感染H1N1為多。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中部一名未滿10歲男童,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月中旬先咳嗽、流鼻水、嘔吐、高燒40度等症狀,快篩為A型流感, 但在醫院出現眼睛上吊、肢體抽搐、頸部僵持等症狀評估流感併發重症,因此收治加護病房。男童症狀改善1周後康復出院,由於家中接觸者有多人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不排除是家戶感染。另一位南部30多歲男性感染B型流感跟肺部黴菌死亡。林詠青說,該個案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2月底先發燒、咳嗽有痰、呼吸急速,但診所快篩陰性,因此僅拿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但隔幾天後又到急診就醫,快篩仍是陰性,但是電腦斷層已經顯示肺炎,透過PCR才驗出感染B流,住院期間血氧偏低,雖收住加護病房,但惡化,住院1個月後過世。林詠青強調,流感發病初期有可能篩不到,因此,快篩並非唯一的診斷工具,還是要參考臨床症狀及相關接觸史,進行輔助診斷。疾管署統計,截至本(114)年2/3止,113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共計接種642.5萬劑(疫苗使用率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昨日流感疫苗施打近4萬劑,寫下去年11月9日以來新高;目前僅剩下16萬劑,至於未來是否會再採購公費疫苗?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持續監測中,除了公費疫苗外,自費市場尚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洽詢;另根據預估本周流感疫情會上升,但最快下周疫情會反轉下降。

很多人每天傳八字問「這事」 醫嘆:搞得我像算命
近期爆發醫院麻疹群聚疫情,確診的足跡也搭過大眾運輸工具、參加尾牙,去不少地方,讓不少民眾恐慌,自費搶打麻疹疫苗。對此,小兒科醫師王偉力表示。很多人每天傳生辰八字給他,問是否該打疫苗,好像他會算命。王偉力近日在臉書發文,「唉,最近每天都好多人傳生辰八字給我,問需不需要打麻疹疫苗,搞得我好像算命的一樣。」此文一出,不少網友紛紛留言「不能問疫苗,可以換問感情嗎」、「有打過可以不用打,沒打過,現在大概也打不到,也請把疫苗留給不到一歲的小朋友。優先應該要打的是,流感疫苗」、「害怕就去醫院自費驗有沒有抗體啊」、「另一種的專業」、「能幫我算一下,我今年會不會中樂透」。疾管署1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皆與中部醫院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30多歲女性(案1)、20多歲男性(案2)和40多歲男性(案3),於1月1日至6日間發病,1月3日至7日間出疹。其中案1、案2為醫院護理人員,案3為確診個案同病房陪病家屬,均為之前已匡列的接觸者。疾管署指出,中部醫院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包含2024年12月10日公布之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7例,目前新增病例仍限該醫院接觸者,並無疫情擴大之情形,全案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29日。

麻疹再+3例!2護理師、陪病家屬中鏢 醫院群聚累計19人染病
疾管署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皆與中部醫院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30多歲女性(案1)、20多歲男性(案2)和40多歲男性(案3),於1月1日至6日間發病,1月3日至7日間出疹。其中案1、案2為醫院護理人員,案3為確診個案同病房陪病家屬,均為之前已匡列的接觸者。中部醫院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包含2024年12月10日公布之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7例,目前新增病例仍限該醫院接觸者,並無疫情擴大之情形,全案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29日。 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1月9日,累計4例麻疹病例,均為國內感染病例且皆屬中部某醫院相關麻疹群聚個案;去年累計3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2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1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3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各2例、泰國及印度各1例,另航空器感染3例。去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惟低於2019年。疾管署說明,雖然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但我國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已提供出生滿12 個月、滿5 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接種2劑疫苗預防效果可達95%以上,近年2劑接種完成率持續高達97%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且國內麻疹血清學調查顯示,1981年以前出生者,大多因為感染而有麻疹抗體,而國外針對接種疫苗世代研究顯示,雖少數個案可能因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衰退而有感染風險,但感染後症狀較輕且傳染力明顯低於未曾接種疫苗者,我國近幾年發生之麻疹群聚事件均為有限制傳播,即與前述調查及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此次麻疹疫情國內發生大規模疫情及社區傳播之風險低,民眾不需過度恐慌,但為保護自身健康,進出醫療院所或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仍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並依醫療院所建議佩戴口罩,以降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疾管署再次呼籲,目前幼兒公費MMR疫苗充足,家中有年滿1歲幼兒,請按接種時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另為使疫苗資源發揮最大防疫效果,建議以「1981年(含)以後出生,經檢驗麻疹抗體陰性,且15年內未曾接種MMR疫苗之醫護人員」及「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需前往麻疹流行區(如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國人常旅遊之日本、韓國非屬麻疹流行區),且經醫師評估後(如抗體檢驗陰性)需接種之民眾」為自費接種對象,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腸病毒2重症!新生兒「併發腦膜炎」險死 40歲女染流感呼吸衰竭亡
疾病管制署今(3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及南部10多歲男童。新增病例中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2月18日出現新生兒黃疸、發燒、發紺及血氧下降情形,經檢驗發現白血球及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升高,疑似腸病毒併發腦膜炎,隨即收治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並通報,住院期間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轉收治兒童加護病房,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疾管署表示,另名10多歲男童於今年12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就醫,12月11日出現肢體無力症狀,12月14日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2名個案目前皆已出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2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14,434人次,較前一週(16,137人次)下降10.6%,疫情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1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1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其中年齡未滿1歲幼童計7例,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為不同,少數病患可能會發生肺炎、腦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供預防及治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流感疫情方面,第52週(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週(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H1N1型流感後病情迅速惡化,12月上旬再度赴急診時,已出現右側肺炎、敗血性休克等,收治加護病房後又併發細菌感染,住院3週不幸病逝,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

科學家在木乃伊身上找到黑死病證據 古埃及3300年前已有死亡病例
人類文獻紀載曾有3次「黑死病」(BlackDeath)大流行,均發生在中世紀的歐亞大陸,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黑死病的起源有可能在埃及,原來專家在一具近3300年歷史的木乃伊身上發現證據,而這也是學界首度在歐亞大陸以外發現黑死病病例。有學者推測黑死病的發源地很可能是埃及,近日科學家在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黑死病的證據。(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鏡報》引述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和《IFL科學網》(IFL Science)的報導,科學家最近分析在義大利都靈博物館(Turin)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館藏的一具3290 年前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了引發鼠疫的細菌「鼠疫桿菌」(Y. pestis)DNA。這項在2024年古病理學協會歐洲年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以放射性碳測得年代,約西元前1686年至西元前1449年,可追溯到古埃及第二中間時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末期或者新王國時期(NewKingdom)初期,距今約3290年。科學家曾在開羅以南約300公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由於木乃伊骨組織和腸道內容物均含鼠疫桿菌 DNA 痕跡,推測這具木乃伊就是死於黑死病,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在歐亞大陸以外的地區首度發現鼠疫確診病例。不過在2004年,科學家曾在開羅以南約300公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這裡曾是圖坦卡門王陵墓建築工人居住地,由於跳蚤是鼠疫主要傳播媒介,研究人員懷疑,古埃及尼羅河沿岸可能有發生過鼠疫。另據史籍紀載,黑死病首次大流行在西元541年東羅馬帝國時期,並持續到西元750年才告終,估計造成1500萬人到1億人死亡,疫區包括地中海周邊國家為主。第二次大流行爆發於14世紀中葉,當時蒙古人稱霸歐亞大陸,這場黑死病大流行由亞洲向整個歐洲傳播,1347年至1351年,估計造成7500萬至2億人死亡。至於第三次黑死病爆發,則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當時清朝統治的中國雲南開始蔓延,擴及蒙古、印度,估計約1000萬人喪命。鼠疫最初僅稱為瘟疫,16、17世紀時因未發現皮下出血發黑的症狀才被稱為「黑死病」,雖然現代科學家認為病原體可能已滅絕,但鼠疫桿菌仍舊活躍,依舊是國際公共衛生問題,鼠疫過去10年來在馬達加斯加再次現身,每年新增病例 500到2000 例,另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每年全球有高達 3000例鼠疫病例發生。有學者推測黑死病的發源地很可能是埃及,近日科學家在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黑死病的證據。(圖/翻攝自X)

台北市又新增本土登革熱病例 中正區首例、感染源不明
台北市中正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50多歲女性,24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25日就醫後通報採檢,26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個案潛伏期間無出國也無新北市登革熱管制區活動史,同住家人1位無症狀,感染源尚待釐清。針對這起登革熱新增病例,北市中正區公所27日已召開區級應變小組會議,啟動跨機關防治作為,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社區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衛生局表示,今年截至10月27日,台北市累計46例登革熱確定病例,3例為本土病例,其中文山區及大同區病例之基因定序結果,與新北市新店及中和區個案相同,研判來自同一群聚事件。中正區病例之感染源尚待釐清。衛生局指出,近期受康芮颱風外環環流影響,降雨容易造成積水,環境有利於病媒蚊生長,請民眾務必於雨後落實「巡、倒、清、刷」,定期「巡」視居家內外有無積水容器、「倒」空積水容器、「清」除不必要之容器及「刷」洗容器清除蟲卵,以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避免登革熱於社區蔓延。衛生局提醒,民眾進行登山、踏青等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蟲叮咬風險;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骨骼酸痛、出疹或噁心、腹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活動史。

新北市新增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都在這兩地區
新北市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中和區2例、新店區1例,年齡介於42至65歲,皆為男性,發病日介於9月26日至9月30日,除1例病況穩定住院中,其餘2例返家休息。經調查顯示,新增病例仍與目前高風險區域有關,研判感染範圍未擴大。截至2日新北累計59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2日調度衛生局及12區衛生所、環保局、清潔隊、區公所及警方計200名人力加強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籲請市民做好防颱準備工作外,也要清除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陳潤秋說,如經査獲積水容器有孑孓,最高可處1萬5000元罰鍰,民眾務必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如拒絕、規避或妨礙防治工作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陳潤秋強調,颱風來襲帶來的雨量容易造成積水容器,請市民於颱風過後立即清除家戶外積水容器,共同防堵登革熱疫情。民眾如果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腹瀉、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活動史。

疾管署修新冠病例定義!不再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9月起僅通報重症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表示,考量多元監測方式已能有效掌握COVID-19疫情,為降低醫院通報負荷,經諮詢專家後,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名稱為「新冠併發重症」、通報時效為「1週內」,另修訂病例定義,調整臨床條件為「發燒(≧ 38℃)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 日(含)內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因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並自今年9月1日生效;公費藥物開立條件不變,不影響民眾權益。疾管署說明,上週(8/13-8/19)新增27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8/6-8/12)新增347例下降,低於流行閾值,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45例本土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57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下降,將觀察未來一週疫情趨勢,如持續低於流行閾值將可脫離流行期,惟目前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另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病例檢出皆以KP.3各占36%及27%為多,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表示,全球COVID-19陽性率於近期呈上升趨勢,其中,歐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陽性率上升,東地中海區則為上下波動,部分國家如韓國COVID-19住院數呈上升趨勢,美國陽性率持續上升,另俄羅斯、希臘及中國等國家之病例數亦處高點。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近28天(6/24至7/21)期間,與前28天期間相比,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30%和26%。於7月下旬(7/15至7/21)之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KP.3、JN.1、KP.3.1.1、KP.2占比分別為29.4%、25.7%、18.6%、12.8%,惟尚未增加疾病嚴重度。疾管署提醒,國內疫情雖降,但重症死亡風險持續,且國際新冠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民眾如有出國旅遊計畫,建議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並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疾管署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高雄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 1人重症入住ICU治療中
凱米颱風襲台帶來強風豪雨,而在凱米颱風走後,南部縣市也陸續傳出有民眾感染「類鼻疽」的消息,高雄市衛生局於今(9日)指出,6日至8日共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截至目前,累計13例住院治療中,其中1例重症收治加護病房、1例已出院返家。高雄市衛生局表示,6日至8日期間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病例,年度累計達19例,而新增病例中楠梓區有3例,梓官區2例,鳳山區1例,截至目前,已有13例患者正在住院接受治療,其中1例重症患者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另有1例已出院返家。這6例確診病例的年齡介於52歲至95歲之間,發病日期在7月24日至8月3日之間,症狀包括發燒、全身虛弱、鼻塞、咳嗽、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等,除1名50多歲男性患者無慢性病史外,其他病例均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等慢性疾病。疾管署也曾公告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表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今年首例「幼兒染百日咳」引家長恐慌!兒科醫示警:咳嗽長達2周快就醫
北部1歲大男童罹患百日咳一度送進加護病房救治,而該案也是今年來首例確診病例,疾管署公布個案後,引起大批家長擔憂家中幼兒遭感染。對此,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德敏提醒,民眾如若「咳嗽長達2周以上」需警覺是否罹患百日咳,而嬰幼兒遭感染小心恐出現嚴重併發症。小兒科主任李德敏指出,台灣每年約新增200例百日咳個案,不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慢性咳嗽孩童實施PCR篩檢,結果多達56%確診百日咳、黴漿菌26%、披衣菌17%,由此可推測百日咳「新增病例數被低估」。李德敏表示,「咳嗽」是小兒門診常見的主訴症狀之一,不過若是持續咳嗽超過2周以上,小心恐是罹患百日咳,包括3個月內以下嬰幼兒及20歲以上成人,都是百日咳的好發族群,典型的百日咳症狀為慢性咳嗽、咳嗽後嘔吐、或伴隨陣發性咳嗽,其中又以嬰幼兒感染影響最大,恐誘發肺炎、腦病變等嚴重併發症。對此,李德敏提醒家長,為了預防幼兒感染百日咳,孩子在出生年齡滿2個月、4個月、6個月、18個月與5歲以上,各需施打一劑公費百日咳相關疫苗,另建議家中有幼童者及成人應該一併接種疫苗,才可降低家庭群聚感染的風險,甚至就連「懷孕後期的孕婦」也能安全接種,讓寶寶一出生便能擁有抗體、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