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屋
」 房市 房價 台北市 預售屋 房仲![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6047/sm-7a6519692f7663e81cd496fbc26898bd.jpg)
銷售人員追劇等過年?2025首月敲房市喪鐘 北台灣新建案市場亮衰退燈號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適逢農曆春節與寒流影響,2025第一個月敲響房市喪鐘,燈號轉為衰退黃藍燈,乃2022年連續升息利空後2年來首見慘況。雖成交組數微幅上升,但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皆走降。其中以宜蘭地區待售案增勢較明顯;雖議價率皆仍維持在1成內,但桃園市的議價率又比起北台灣其他縣市稍高。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1月適逢農曆年節,傳統上購屋意願延至年後,加上整體環境偏空,天候寒流一波波也吹散人潮,需求面的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為14組,持續秀下限,平均成交組數每週是1.3組,較去年底的0.8組小幅增加,但還是難以回溫論斷,僅以台北市大安區與新北市中和區新案出於比價、小宅因素有所拉抬,其餘案場冷清,「甚傳出銷售人員追劇度日、等過年放假狀態。」供給面一直是2024年保住風向球綠燈關鍵,房市在去年年中傳來銀行貸款危機,9月又面臨央行打炒房政策雪上加霜,買氣早已信心盡失,但建商推案難說停就停,一定的進場節奏讓房市還有討論度。然去年規劃新案終告一段落,建商呼應買氣暫時休兵,除了本屬冷門的新成屋案雪上加霜,1月僅推出100多戶,預售屋推案量更僅400多億元,較前月腰斬,為2023年3月以來新低,比預售屋不得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預告前夕還慘,不見百億元大案,僅新北市永和區一新案估達60億元,其餘皆低於30億元,供給與需求雙雙降至冰點。即便推案開始踩剎車,但累積難以去化的案量仍多,待售建案數在1月來到1104 案,再比前月增31案,是2024年4月以來新高,去年初創造的股市熱錢轉房市盛況澈底打回原形,宜蘭地區在氣候寒冬中更受地勢影響,民眾賞屋與買房興致低落,銷售龜速,待售案增勢較明顯。然而議價率依然在1成以內,建商雖不低頭沒有讓利空間,建案開價也不再創高,自主控制價碼,只是房價儼然偏高,開價與成交價差距不大。桃園市的議價率比起北台灣其他縣市稍高,先前當地二線區域如大園、觀音等地,房市過分受熱況拉抬,如今不再雨露均霑,房價回歸基本盤,也反映在數據上。陳炳辰分析,目前房市未見明朗,買盤觀望氛圍無解,但推案為本業的建商們,在過完農曆年,緊接著329檔期,乃至於整個上半年的傳統房市旺季並不缺席,已預告包括台北市松山區、南港區、中山區,與新北市中和區、三重區、林口區、新莊區,與桃園市的中壢區、楊梅區、蘆竹區、龜山區等地將有新作,惟是否雷聲大雨點小再轉延推,或分期推出降低風險,變數仍多,又無論如何都得消化市場上不小的量體,房市要有期待恐觀察至下半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4514/sm-8acdb8870359e0433aaa32b39da7fae8.jpg)
29年來最大交屋潮! 去年完工13.8萬宅創新高
巨大的新成屋賣壓要來了嗎?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資料,2024年全台住宅核發使照量達13.8萬宅,創下自1996年以來的29年最高紀錄,專家解釋,2020年疫情以來房市多頭,建商大舉推案,陸續於去年完工,造就歷年罕見最大交屋潮,是否為市場衍生巨大賣壓有待觀察。所謂的使照,即是建築物使用執照,於建物完工後所核發的證明,用來判斷新成屋數量。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全台住宅類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達13萬8180宅,刷新1996年以來歷史新高;全台住宅類核發使照總樓地板面積則達584.9萬坪,亦是自2007年以來最高。連續17個月 月月逾萬宅完工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並陸續於去年完工,全台進入歷年罕見交屋潮,此波是否在市場衍生巨大賣壓,有待時間觀察。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觀察住宅類核發使照數據,自2023年下半年起至2024年底,扣除工作日較少之2月份,連續17月單月住宅使照宅數都達破萬宅規模,且以桃園市、台中市居多。賴志昶補充,若以平均工期約3年來看,約是自2020年起建商大舉推案,累計至2023、2024年陸續出現大批交屋潮,此走勢亦與房市大盤相符,上一波多頭房市起漲點,即是以2020年為開端,各地建商紛紛搶進,其中台中、桃園以重劃區議題著稱,前者更是這波大漲的主要區域,吸引開發商插旗。去年全台住宅使照核發量達29年來新高。(圖/住商機構提供)建商延後推案到盡頭 去年建照量衝破15萬宅另外觀察建照的核發量,亦即預售屋取得後才可正式銷售的證明,根據內政部資料,2024年住宅類核發建照數量達15萬6791宅,較2023年成長約7.3%。徐佳馨指出,去年以8月核發建照達2萬1728宅最多,同時也創下從2006年有單月數據以來歷史新高,主因推測與央行要求建商需在18月內動工有關。她補充,若以2024年8月回推前18個月,即是2023年初,當時適逢《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三讀過關,房市較顯萎靡,建商觀察市況而延後推案,致使2024年下半年湧現一波建照申請潮。徐佳馨提醒,近期國內外政經局勢多變,房市前景較顯詭譎,自去年9月央行打房,沖淡過去新青安帶起的低總價案場買氣,雖說近期銀行申貸限縮問題已稍弱,惟房貸款利率仍屬較高檔次,亦打擊市場買氣,加上此波近年最大交屋潮持續推波助瀾,推案剩餘餘屋有待去化,種種原因之下,預估今年使照、建照核發數量應相對低檔,因此2024年使照數量大舉成長的榮景,研判近年應難以重現。 房仲帶看完! 買家突上門「想私了」 專家勸:誤觸1事恐賠償 輝達落腳2地呼聲高!商仲揭選址「2重點」:可行性低 青埔單價突破76萬 買不下手? 房仲:這裡有批1字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92623/sm-d84ecff992d2e23659fcb8b71c4d930f.jpg)
最新台北熱門路段房價、租金出爐 漲幅前3名皆在內湖區
大家一定都玩過「大富翁」,買到精華地就開心蓋房、收租。台北市地政局連續10年發布熱門路段房價與租金索驥,時值農曆春節之際,特製台北市版新春桌遊,邀請家人朋友相聚時也能輕鬆攻略熱門路段的房價、租金行情和不動產交易大小事,也加碼統計蟬聯10年的交易熱區中古屋路段,並盤點10年前後最夯路段的量價變化。首先是比一比2015及2024共10年來的熱門路段,台北市地政局指出,由於中古屋較易入手,為市場主要交易類型,熱門路段較具延續性,從已連載10年的台北市熱門路段&租金索驥中發現,連續10年進榜前40名超夯中古屋交易路段共有22個,且交易價量均呈現增加,以忠孝東路五段量增幅86.15%最多,漲幅前3名路段皆位於內湖區,分別為內湖路一段(+40.38%)、康寧路三段(+39.22%)及康樂街(+35.71%),皆為2015年房價相對親民的路段,其中康樂街更連續10年入榜房價最親民路段,惟單價已由4字頭躍升至5字頭。連續10年入榜台北市中古屋熱門路段。(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新成屋市民大道四段 中古屋忠孝東路五段房價最貴地政局針對2024年實價登錄的買賣案例,以屋齡5年為界,分別統計新成屋及中古屋交易量前40名的熱門路段,並以平均交易單價排序。除計算各路段交易量及單價,同時呈現與2023年相較之變動幅度及排名升降,輕鬆讀懂熱門交易路段近1年量價變化。新成屋熱門交易路段單價前3名依序為市民大道四段(195萬元/坪)、復興南路二段(167萬元/坪)及金山南路一段(166萬元/坪),另外前10名有4條路段位於大安區;中古屋熱門交易路段單價前3名依序為忠孝東路五段(110萬元/坪)、信義路四段(110萬元/坪)及忠孝東路四段(109萬元/坪),另外前10名有7條路段位於信義區,均集中在環境品質、生活機能及交通條件俱佳的市中心。2024台北市熱門路段房價索驥─新成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新成屋指南路一段 中古屋溫泉路房價最親民新成屋單價相對較親民的路段,依序為指南路一段(65萬元/坪)、稻香路(68萬元/坪)、民和街(71萬元/坪)。中古屋則依序為溫泉路(46萬元/坪)、興隆路三段(52萬元/坪)及中和街(53萬元/坪)。共同條件多數距離市中心較遠,但生活機能或環境尚佳,故仍受購屋者青睞。2024台北市熱門路段房價索驥─中古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市民大道一段租金最高 月租單坪2079元出租屋熱門交易路段月租金單價前3名依序為市民大道一段(2,079元/坪)、忠孝東路四段(2,059元/坪)及農安街(1,965元/坪),另外前10名有6條路段位於中山區;月租金單價相對較親民的熱門路段分別為中和街(929元/坪)、辛亥路四段(968元/坪)及和平西路三段(1,010元/坪);其中中和街連續5年皆為租金相對親民之熱門路段。2024台北市熱門路段租金索驥─出租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地政局也特別製作「台北市熱門路段TOP40『2023 vs. 2024』比較表」,讓近2年買租熱門路段的變動一目了然。經綜合比較發現,2024年新成屋熱門路段,共有23個路段為新進榜;中古屋及出租屋熱門路段則分別有8個及11個路段為新進榜,變動相對穩定。台北市熱門路段TOP40「2023vs.2024」比較表-新成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台北市熱門路段TOP40「2023vs.2024」比較表-中古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台北市熱門路段TOP40「2023vs.2024」比較表-出租屋。(圖/台北市地政局提供)台北市地政局說明「大富翁桌遊」遊戲圖版的4大ICON,結合買租交易流程、應注意事項等相關資訊,從「找房起跑」開始了解買房、租房如何評估,並依需求分流,完全攻略買租問題。前往遊戲:2024臺北市熱門路段房價&租金索驥 鄰損戶為何多與「凶手建商合建」 專家曝3大理由:江湖現實 他賣繼承老公寓 慘課66萬房地稅 代書一招「稅變0」:免扒兩層皮 租金飆漲寫28年新高!專家:房東感覺成本增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92586/sm-c9e2faa5faff66ffb7d98433a26087f4.jpg)
青埔成交價破76萬買不下手? 房仲曝:這裡有1字頭
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的青埔高鐵特區盛大舉辦,該區為近年「脫北潮」購屋首選熱區,房價一路從3字頭飆升,目前已有新成屋最高成交單價突破76萬元新高,不過周邊有3個生活圈,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分別是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中古屋甚至還有1字頭。隨著近年青埔重大建設陸續落成、推進,房價也節節攀升,一路從3字頭狂飆到均價4字頭,甚至去年3月還有新成屋「桃大允」11樓戶以總價3954萬元購入,總面積59.3坪,拆算車位後每坪成交價達76萬元,打破區域新高價。不過觀察桃園市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青埔周邊仍有3個生活圈提供屋齡5年內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分別為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其中大園客運園區、草漯重劃區5年以上中古屋的平均單價甚至只在19萬元。青埔周邊三大親民生活圈。(圖/台灣房屋提供)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三大青埔生活圈中以大園客運園區的發展尤為亮眼,該區早期因人口稀少、土地閒置,發展緩慢,但自2020年起,受航空城安置戶需求帶動,房價穩步上升,同時區內基礎建設持續完善,包括大園國中遷校及未來規劃中的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潛力。台灣房屋航空城直營店店長徐國強表示,青埔三大「房價2字頭」的親民生活圈中,大園客運園區因距離青埔高鐵特區核心地段僅約十幾分鐘車程,鄰近高鐵特區的購物中心、美術館、影城及各類展覽娛樂設施,隨著航城路二段通車,進一步縮短到青埔高鐵特區和航空城的車程,亦鄰近桃園機場捷運A15大園站、A16橫山站,及國道2號交流道、台61線、台15線等,聯外交通便利。大園客運園區鄰近青埔,房價親民。(圖/台灣房屋提供) 假遺囑詐孤獨死! 地政局曝「台版地面師」破案秘辛:快做這1事 租金飆漲寫28年新高!專家:房東感覺成本增加 輝達總部花落誰家? 各地瘋搶一票狂猜 經長潑冷水:都不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1914/sm-eff68f9b0cfb2338788e52935fe1d85a.jpg)
向首購族招手!桃園青埔「這3處」還有2字頭 5年內新成屋千萬有找
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青埔高鐵特區盛大舉辦,高鐵拉進北北桃距離,隨著重大建設的推進,桃園青埔也成為脫北者的首選區域,近年青埔房價一路從「3字頭」攀升至「4字頭」,如今中古屋最高成交單價更突破76萬元大關,不過青埔周邊仍有3個生活圈提供屋齡5年內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成為首購族實現青埔置產的平價首選。根據桃園市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顯示,青埔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等3大親民生活圈近1年房價,5年內新成屋平均每坪單價都還落在2字頭;而5年以上中古屋,大園客運園區和草漯重劃區平均每坪單價還可見1字頭行情。而近年建商紛紛在大園客運園區推案,根據實價登錄,2024年下半年共預售1,306戶,交易排名全國行政區第三,平均單價每坪35.3萬元、平均交易總價1,100多萬。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3大青埔生活圈中又以大園客運園區的發展尤為亮眼,該區早期因人口稀少、土地閒置,發展緩慢,但自2020年起,受航空城安置戶需求帶動,房價穩步上升。同時,區內基礎建設持續完善,包括大園國中遷校及未來規劃中的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潛力。台灣房屋航空城直營店店長徐國強表示,青埔3大「房價2字頭」的親民生活圈中,大園客運園區因距離青埔高鐵特區核心地段僅約十幾分鐘車程,居民可輕鬆就近享受高鐵特區的購物中心、美術館、影城及各類展覽娛樂設施。隨航城路二段的通車,進一步縮短了大園客運園區到青埔高鐵特區和航空城的車程,再加上鄰近桃園機場捷運A15大園站、A16橫山站,以及國道2號交流道、台61線、台15線等,聯外交通極為便利。綜合這些基礎建設優勢,大園客運園區不僅提供相對親民、負擔較輕的房價,還能享受便利的生活與交通,成為首購族輕鬆入手的購屋區域選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9121/sm-b0cb18b43363d683b74b91aea520ff32.jpg)
北台灣年推1.5兆元建案創新高! 專家曝:建商提前布局南說停就停
建商推案煞不住!2024年原本沸騰的房市,慘遭央行使出信用管制痛擊,導致下半年急速冷凍,卻仍拉不住開發商提前邁出的布局腳步,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全年住宅推案量來到史上新高1.5兆元,年增38.7%。不過專家直言,2025年肯定不再爆量,估將下修1~2成。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24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住宅推案量來到逾1.5兆元,創史上新高,破2013年的1.3兆元紀錄,年增幅為38.7%。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2024上半年股市奔騰兩萬點的帶動下,資金潮湧入房市,情勢一片大好,各地屢傳快銷捷報,區域房價頻刷新行情,建商積極進場,加上2023年不少延後推案的共伴效應,推案量在上半年就來到歷年H1新高。雖然下半年有銀行房貸滿水位危機、央行第七波打炒房政策放大絕雙重打擊,但陳炳辰指出,建商、代銷因早已規劃的推案成本難說停就停,不得不推的結果,持續加溫全年案量。2024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住宅推案量來到逾1.5兆元,創史上新高。(圖/住展雜誌提供)觀察各縣市表現,新北市去年推案量5514.4億元,居北台之首,年增為45.7%,共計8案破百億元帶動量能,指標推案區是三重區與林口區,前者推破千億元,近年建案大舉進駐仁義、重陽、二重疏洪道兩側重劃區,以及舊市區,聲勢迄今不墜;後者有800多億元,因具備AI與媒體園區概念,以及商場話題,開發區不斷擴大,都令建商樂觀搶進。房價居高不下的台北市,也彰顯資產抗跌性及建商的信心,去年推案量為4026.1億元,年增55%,百億元大案計6案,以文山區的「元利四季莊園」最搶眼,首波亮相估有600億元總銷。文山區亦拿下2024年台北市推案量寶座,約900多億元,包含「信義富境」、「將捷旅境」等指標案共襄盛舉,蛋白區房市不淡。桃園市去年推案量3926.9億元,年增46.3%,共有4案破百億元,分別為中路重劃區的「悦讀伊頓」、客運園區的「璟都航空城」,與A7重劃區的「富宇富御」、「鴻築捷市閱」,皆為知名熱區,建商強勢上場其來有自。另在桃園區與中壢區兩大熱區各有800多億元的量能,建商看好與雙北的比價效益,以及區域建設、機能逐步到位,包括中路、小檜溪、青埔、A20興南站、過嶺等地都見話題新案,拉抬出量體。基隆市出現220.3%的年增幅,不過總量僅288.2億元,顯然2023年的推案太少所致,去年一大亮點是暖暖區的「甲山林城上城2-美麗上城」,破百億元的量能,一案撐起基隆半邊天,在鄰近新北、價格親民,未來還有捷運題材等優勢,吸引建商興案,白天鵝、興富發接力推出指標案也印證後況可期。觀察各縣市表現,新北市去年推案量5514.4億元,居北台之首。(圖/住展雜誌提供)北北桃爆量不意外 新竹年減12.6%跌破眼鏡相對之下,新竹地區量體走衰,2024年推案量1492.7億元,年減12.6%,陳炳辰解釋,前年在東區、竹北、竹東各有新案推出80~90億元,甚至破百億元量體,去年則僅東區「春福承曦」有90億元總銷,其餘指標案皆低於80億元,顯見落差。加以核心東區開發飽和,竹北建商又惜推,外圍區域行情較低,推案不易創量所致。宜蘭地區2024年只有一案超過10億元,前年還有3案,本就為二線城市,加上雪隧的塞車劣勢,與大眾運輸系統建設尚未到位,與雙北的地緣關係趨弱,去年上半年大環境熱潮亦與他無關,反而下半場利空還雪上加霜,純粹為區域型房市,發展有限。陳炳辰指出,2025年房市是否走出利空陰霾還不明確,但諸如台北市大直、南港,和桃園市青埔、A7,及新北市林口新市鎮、中和左岸,與新竹市東區等地均有預告指標案,畢竟相關預算事前布局,回不了頭。不過整體蛇年推案情勢仍得看回溫幅度,陳炳辰認為,若依然呈現負面展望,大案或許改成分階段推出,其他新案則生人迴避,能延就延,肯定的是將不再爆量,可能下修1~2成回到1.2至1.3兆元。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年前交屋潮!12月房市交易回溫 六都移轉棟數創11年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86866/sm-963a2298acb41eb00f523e43ad0c2911.jpg)
全台10大房價鬆動區出爐 高雄楠梓晚1個月進場「現省百萬」
房價終於回檔了嗎?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對比9月打炒房前後七都各行政區房價變化,發現房價有逐步修正的跡象,10大鬆動的區域中又以高雄占半數最多,約有1成收斂,尤其重災區楠梓,9月前後單價就差4萬元,若以購買30坪房屋來說,晚1個月買反而現省百萬元。業者觀察,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後,房價出現回檔,原因在於,第一,受到限貸令衝擊,新成屋交易量委靡,導致均價回落;第二,買方購屋信心轉弱,不再追價使房價收斂;第三,市況轉冷,有資金需求的屋主議價幅度加大,尤其中古屋因成本較低,短期售價容易受觀望氣氛影響,也會讓整體房價看似鬆動。根據實價登錄統計,七都房價回檔最多的區域為高雄楠梓,對比第七波信用管制前,9月後該區房價下滑14.8%,回到2字頭。楠梓因台積電設廠利多,房市炒作氛圍濃厚,不過自央行祭出史上最嚴打炒房後,投資客紛紛退場,房市價量雙雙疲軟,難再像上半年一樣暴衝。接著則是台中太平,房價同樣回到2字頭,比較打炒房前後房價跌幅逾1成,主因在於9月後受到限貸令影響,該區新成屋交易量縮水,顯見房市反轉,買方追價力道減弱,連帶房價逐步回落。第三名高雄左營,房價同樣也有超過1成下滑,該區6~8月受惠巨蛋周邊新成屋單價坐5望6,挹注該區房價衝高,然而9月後該案僅剩零星成交,造成價格出現回檔。接續同樣是位在高雄的鳳山,該區由於9月後公寓交易占整體比例升高,拉低成交均價,房價也有1成下滑。而鼓山區則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調降豪宅貸款成數影響,豪宅交易大幅萎縮,房價跌回3字頭。接著,台南永康與安平,近年則因為北外環建設加持,新成屋單價已坐4望5,然而9月後房市交易多以中古屋支撐,價格明顯修正。第八、第九名為台中北屯、南屯,其中北屯6~8月時受到水湳經貿園區新成屋帶動,推升房價基期走揚,9月後均價回穩,南屯則是因為9月後交易多集中在低價區段的嶺東科大生活圈,房價出現近1成鬆動。最後同樣為高雄豪宅交易熱區的前鎮,打炒房後亞洲新灣區高價住宅交易寥寥可數,使其均價盤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86305/sm-03b6f1d5739a0af781c7bd423ca1acc3.jpg)
「金龍海嘯」掀房仲倒閉潮? 專家:2025年房市下修量縮價跌
2024房市經歷新青安行情洗禮與「金龍風暴」打房政策,建商、業者和民眾的購屋心情如洗三溫暖。明年房市持續下修,市場集體共識,2025房市將正式進入修正期,並呈現「量縮價小跌格局」。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日前表示,明年過度炒作的區約恐會出現15%的跌幅,預估整體呈現「量縮價跌」局勢,在此狀況下,房仲業自然會有人離場,蛋黃區也不例外。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2025下半年交易量增但價格進入主跌階段,全年交易量可能縮減10%~15%,價格平均下修10%。2024因新青安風潮,建商搶地搶建,以致建照核發量大舉爆發,2025大量建照量與推案量暫難消化,而大量交屋潮更提高供給。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對「活下來的房仲剩多少?」祭出嚴重警告,尤其限貸令下成屋市場是海嘯第一排,受到的衝擊更大,而房仲主要是賣的就是中古屋,新成屋是代銷賣的,並不是房仲的主要業務。葉凌棋也表示,交易量是房仲的生存重點,既然量縮,自然會有些房仲收起來,「每次只要房市殘餘波段,都確定會有人離開市場,每個地區都可能發生,包括蛋黃區。」何世昌表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升存準率一碼、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擴大至全國、高級住宅貸款上限由四成降為三成、餘屋貸款降為三成、第二戶貸款上限降為五成、名下有房者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是全球最嚴格,類首購、換屋族、首購族、繼承族都會受到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5617/sm-335ee09d4122529ebd80022fd4231658.jpg)
房價終於跌了!葉凌棋:「這區」最多跌15% 房貸排隊仍大不易
永慶房產集團今(26)日召開2025房市展望記者會,從數據中發現2024年第四季七都房價指數已「由漲轉跌、全面反轉」,業務總經理葉凌棋預測2025房價,過度炒作區域將有最多15%的跌幅空間;至於限貸令是否有望緩解?他說,未來2年還有40萬戶新成屋等著完工交屋,「房貸排隊要鬆、利率要跌,都不是很容易!」政大永慶2024年第四季七都房價指數變化顯示,新北、台南較2024Q3下跌2%內,跌幅較輕,台北、桃園、新竹縣市與台中則季減2.3%至3.3%,僅高雄季減幅逾4%。葉凌棋表示,上一季度前,房價指數還維持小漲,但這個季度全面反轉1.6%~4.5%的跌幅,信用管制與房貸緊縮下,全台物件委售量也大增17.4%。葉凌棋說明,根據統計,2022年全台建照逾18萬戶,新屋開工逾14萬戶,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而2023-2024年建照、新屋開工雖較2022年減少,但仍處15年來高檔,若以2022年新屋開工量、3年施工期推算,預估2025-2027年將出現爆量新屋完工潮。根據估算,全台2025-2027年預售屋預計完工戶數恐達40萬戶,市場新增供給大增。葉凌棋表示,今年6月後銀行限貸,9月央行信用管制後,但觀察預售屋交易量,是從限貸令前就衰退,因此銀行貸款困難對預售影響不大,但9月後第七波信用管制的啟動預售交易就很明顯下滑,讓全台10月預售屋交易與6月相比,下跌逾7成。根據永慶調查各家銀行房貸排撥狀況,發現申請新青安貸款排撥等待時間比上一季更長了;申請首購貸款的利率上升、排撥時間也是拉長;若是第二戶房貸戶者,利率增加,部份銀行甚至不貸了,「未來2年有40萬新成屋等待交屋,若有人期待明年房貸較鬆、利率要跌,似乎不容易!」葉凌棋說。至於大家最關心房價跌多少?葉凌棋預測,2025年剛需強勁區域,預估房價跌幅7%~10%,但過度炒作區域,房價最多有15%的跌幅空間,2025年全年房市呈現「量縮價跌」格局,全年交易量估將跌破29萬棟。他也提醒,有剛性需求的人,還是要先進場看房子、等房子,蛋黃區釋出好物件不多,要到市場等機會和議價,議價符合期待再下手,所以必須先進入市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4922/sm-f04f87a25b00c500e90a8ff4da330392.jpg)
需求面4大利多2025底子「硬」 林正雄:房市仍有黃金20年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23日召開年終記者會,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今年9月下旬央行驟然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今年房市呈現虎頭蛇尾,來不及因應,求貸無門,讓今年房市成為「最錯愕的一年」。不過他也認為1998年以前出生,現年25~45歲的購屋主力族群登場,再加上超過30年屋齡的房子共占全國56%,每年還有19.1萬棟房子邁入30年屋齡,舊換新需求不間斷,因此「房市將迎來20年黃金時代。」林正雄認為現在需求面仍有4大利多,包括購屋主力人口持續登場、家戶結構改變家戶數增、建築技術提升喚起購屋需求,以及都市防災刻不容緩。其中,1998年以前出生的人,介於25~45歲的購屋主力人口,共有692萬人。雖然人口進入負成長,但以購屋主力45歲族群,推估後續20年,平均每年34.6萬人將準備購屋,出生率低目前只影響嬰兒用品、婦產科需求下降,但房市將進入黃金20年。再看家庭結構的改變,2015~2024年的10年間,人口減少7.8萬人,戶數卻稱增加82.7萬戶,因為每戶自3.1人降至2.5人,家戶數仍持續增加中。另外建築技術的進步,以及屋齡老化,市場還有舊換新的需求。林正雄進一步解釋,1999年的921大地震,讓2002年完成修法提高建築耐震係數,目前全台屋齡20年內的住宅僅24%,超過7成住宅都不符合耐震設計。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數據,全國10年內新成屋共113萬棟,占12%;11~20年屋齡110萬棟占12%,21~30年屋齡有191萬棟,占21%,31年以上屋齡則有516萬棟,占55%。林正雄表示,這10年每年進入都更預備軍,也就是屋齡邁入30年的住宅就有19.1萬棟,「但每年新成屋完工核發使照量只有約10萬戶,所以是供不應求。」展望2025年,房市將維持「價穩量縮」格局,因此聯盟總會預測房市代表字為「硬」,意旨面對挑戰,不動產業將展現「硬實力」,因台灣房市擁有家戶數增加與安全宅換屋需求的「房市硬底子」,消費者也懂知曉置產抗通膨的「投資硬道理」、不動產同業更以創新因應綠色通膨衝擊,專注於永續品質與服務展現「產業硬實力」。林正雄也表示,國內建築業因應ESG趨勢,碳費、電價、物價蠢動、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困境,房地產就是將土地與建材加工而成,雖然國際原物料行情非政府所能撼動,但「建築用地」與「容積率」供給正是政府最能影響房價的權柄。反觀全國平均屋齡33年的狀況下,屋齡超過50年的住宅即占比13%共124萬棟。那個在全國統計空屋率9.32%占比中,有多少是屋況不良的「無效供給」?建請政府全面檢討住宅的需求與真正的「有效供給」,並針對缺乏供給之區域予以擴大,才是紓緩房價漲幅的良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81973/sm-10810e19c080e458c36c3d767fa47a90.png)
新北爛尾樓2/中和房價2年狂漲17% 承購戶哀號:錢退回也買不起了
新北市建商華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當地有多個建案,中和的「華鋐晴晨」和「華鋐晴朗」卻因建商以假資料申請容積率移轉,晴晨的10樓建築被迫減為7樓,晴朗的13樓建築也恐腰斬成為7樓,承購戶買房後卻無法入住。中和在2年間房價飛漲17%,預售屋每坪漲逾10萬,如今平均價格破70萬元,讓華鋐受害者欲哭無淚,希望市府能提出解套方案,讓他們能有一個家。據了解,2建案建照是在前市長朱立倫時期通過,建商在興建前向市府申請容積移轉率30%,該建案卻在2023年9月遭檢舉,指其違背聯合審查會議要求連通道路開闢需達8公尺的規定,且被容移的地主並未同意,送審資料更作假捏造。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表示,建商拿著偽造原地主假簽名的資料向市府申請容移,城鄉局遭矇騙後發出建照,無辜的消費者因而上當購買,此案遭檢舉後,城鄉局調查認定建商造假,原先的30%容積移轉率被收回,建商也被移送司法機關調查。華鋐在中和的建案「華鋐晴朗」同樣涉及以假資料騙容積率,13樓建築恐腰斬剩下7樓。(圖/黃威彬攝)但房子已經蓋好且售罄,承購戶們付出200、300萬元,卻只能看著本屬於自己的「家」而望屋興嘆,消費者透過消保官協調,建商卻只願退回消費者付出的本金,讓消費者則難以接受。「2年前我每坪買不到60萬,現在新成屋都要破70了,錢退給我,我也買不起。」承購戶恩恩(化名)表示,當初咬牙買房,便是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而付頭期款已砸鍋賣鐵、竭盡所能,如今更沒有能力追上高漲房價,恐怕一輩子都只能當無殼蝸牛。而根據實價登陸網站「樂居」網,華鋐晴晨和華鋐晴朗所在的四號公園生活圈,近一年內房價漲幅超過10%,新案成交平均價已到每坪69.8萬元,中和近一年漲幅更高達17%,新案成交價則在71.8萬元,平均價格也在65萬元左右,如海嘯般的增長讓購屋受害者望而卻步,只希望能住進原本的家。黃淑君認為城鄉局當初在審核時未盡到查核責任,質疑審查系統形同虛設,更要求建商負起完全責任,承擔承購戶在因其偽造文書而衍生的相關租金、本金利息和房價波動等損失,呼籲市府協助人民釐清權責,捍衛消費者權利。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要求建商負起全部責任,應承擔承購戶在因其偽造文書而衍生的相關租金、本金利息和房價波動等損失。(圖/黃威彬攝)華鋐表示,目前正與公家機關溝通協調中,相關細節不便透露,最大目標是建案能夠順利啟用,以保護承購戶權益。新北市城鄉局回應,本案因申請人涉及以偽造圖說申請容積移轉取得核准,故市府2023年6月9日撤銷違法行政處分(容積移轉)在案,並將全案移送檢調機關,涉及偽造圖面之建築師亦移送懲戒,撤銷後申請人向內政部提請訴願,內政部2023年9月20日將訴願駁回,故申請人續提出訴訟,刻正由行政法院審理中。關於消費者權利保障部分,法制局已於10月28日行文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協助辦理團體訴訟,城鄉局也在11月6日檢送本案相關資料,協助法制局後續辦理團體訴訟。如今承接華鋐情晨建案的的楊振植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該所與容積移轉核准無關,未參與容積移轉的申請程序,亦無涉入相關資料的準備或提供過程,並支持主管機關關對於「華鋐晴晨」建案中容積移轉相關程序的合法性進行徹底調查,期待事實真相早日釐清,讓大眾了解正確資訊。楊振植建築師事務所強調,該所始終遵循相關法規與職業倫理,致力於提供專業服務,針對任何建案爭議,均尊重法定程序,並配合相關單位的合法調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77921/sm-bfda2bb7f65e9a057203525449d571a2.jpg)
使照核發恐破13萬創19年新高 專家:明後年交屋潮更甚
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突破10萬戶大關,較去年同期增加2成以上,創下近19年以來新高。永慶房屋指出,受惠前幾年建商大量推案,今年開始龐大預售推案進入完工階段,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且明後年使照量恐再創新,提醒民眾留意貸款問題,避免資金不足帶來交屋違約風險。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使照量的大增,對比2019年以後每年都有逾10萬戶以上的建照數量來看,恰巧是台商回流、疫情後貨幣寬鬆所創造的房市多頭時期,而疫情期間因缺工、缺料導致工期拉長、興建時程延宕,完工交屋時間遞延,讓今年新成屋落成、交屋也慢慢步入高峰期。統計今年前三季全台住宅使照量達101,788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0.6%,創2006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新高,也是首度突破10萬戶數字。陳金萍補充,進一步觀察歷年前三季全台建照量變化,從2018年後住宅建照量就快速增加,2019至2024年的建照量均超過10萬戶,其中2022年更超過13萬戶大量,顯示今年開始陸續進入完工交屋階段。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已達10萬戶,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龐大交屋潮將湧現。此外,若對比2022、2023年高漲的建照量,依據一般工期推算,預期2025、2026年更是邁入歷年完工交屋高峰期,使照量恐再創新高。若以七大都會區來看,使照量較大的縣市落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與高雄市,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均逾萬戶。陳金萍表示,觀察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以台中市的18,567戶最多,其次則是桃園市的16,711戶,而新北市則以14,599戶名列第三。若與2023年同期相比,則以台北市量增97.5%最多,成長將近一倍,相當驚人。陳金萍指出,從使照量來觀察,有科學園區題材或是大型重劃區開發的都會區吸引建商搶進推案,仍是使照量較大的區域,而台北市則因大面積素地稀缺,而2020、2021年都更、危老推案量大,今年陸續進入完工階段,推升使照量大增。不過,陳金萍示警,在目前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大量的交屋潮湧現恐面臨即將交屋,但貸款成數不如預期的狀況,將出現資金缺口,購屋民眾需自籌更多自備款才能順利交屋。因此,建議潛在交屋者應提前審視自身信用條件、家庭財務規劃,最好準備充足資金,並詢問多家銀行房貸業務諮詢,才能避免資金不足帶來的交屋違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77405/sm-703f47964fede067c24511d1fd1e138b.jpg)
房市價量增溫國庫也賺飽!2024房產稅收將挑戰3900億新高
受惠房地產價格與交易量雙雙增溫,統計今年前10月房地產相關稅收已達2729億元,全年有機會挑戰390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其中房屋稅收與房地合一稅收也雙雙來到頂峰,反應價格大幅上漲與新成屋數量多,尤其新成屋的房屋稅因為標準單價拉高後,稅收一路成長。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產的持有稅在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後,持有新房屋的屋主房屋稅負擔明顯增加,未來若沒有設籍的屋主,例如因為學區等需求戶籍遷出,導致房屋沒有人設籍,房屋稅就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再加上近年交屋潮帶動,房屋稅稅收還會增加,房屋稅屬於地方稅,稅收增加也有利於地方發展。根據財政部113年10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今年房屋稅稅收已達922億元,首度突破900億元,房地合一稅收前10個月857億元,已經寫下歷史新高,契稅前10個月稅收159億元,土地增值稅前10個月749億元,地價稅則是仍在課徵階段,過去兩年地價稅稅收都在940億元,今年應不會有太大變動,推估這些房地產的交易稅與持有稅收今年可望挑戰3900億元。曾敬德表示,持有稅因為房屋標準單價拉高,再加上新成屋不斷落成,預料未來稅收也會達每年千億元,民眾購買新成屋持有成本的負擔增加,至於交易稅則多是因為2016後買進的房地產價格大漲帶動,今年推估房地合一稅收也增加到近千億元,對於國庫也大大進補。也因為稅收增加許多,民眾應多利用合法管道節稅,例如注意戶籍設籍規定,同時房地合一稅也有重購退稅等優惠,建議最好提早詢問專業人士做好規劃,避免被國稅局關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73380/sm-ad0510b6f292e3bfd9c65e3a4b29020f.jpg)
房價漲太快?預售屋遇建商「自願毀約賠款」不交屋 專家:要求賠償總價15%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民眾選擇早早購買預售屋,以此縮小資金壓力。然而近日有不止一名網友發文抱怨,此前下訂了預售屋,鄰近交屋時卻遇到建商拒絕驗屋入住,不是要求解約甚至主動賠償數十萬違約金,就是要求重新簽約,還一口氣加價數百萬,讓網友不知如何是好。專家指出,若是不幸遇到這種狀況,千萬不要急著解約,記得先找消保單位尋求調解,爭取在「原合約」條件下交屋。萬一協商破局,則可以要求建商賠償房屋總價15%的違約金。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粉絲頁「靠北建商2.0」發文求助,表示自己3年前在某處建案預售屋開賣初期就下訂,預計在2023年11月交屋。但建商2023年8月完工後,竟然拒絕他驗屋入住,並給了網友「2個選擇」:其一是解約並退款,二是重簽購屋合約,但價格比當初簽的原價多880萬元。這名網友還表示,根據住戶社群上的交流,這種「拒絕驗屋」的狀況只發生在3年前下訂的那批購屋者,去年7月之後簽約的購屋者都已經陸續入住。他如今面對建商「獅子大開口」,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名網友也在相近的時間發文表示,2023年5月在台中下訂了預售屋,預定2024年9月交屋,但他6月底接到建商電話要求與他溝通,訴求也是:一、退還訂金88萬並且加賠60萬違約金。二、重新簽約,在原價上加價360萬元。這名網友自稱去年下訂時房價為1280萬,如今要加價360萬「離譜到極點」,於是求教如何能維持原狀。 對於這兩名投稿PO文者的遭遇,許多網友認為,建商如此舉措的動機是因為近期房價大漲,比起3年前、去年的房價,那怕是故意違約賠違約金,也比乖乖交屋以低價賣出划算。但也有網友認為,兩則發文的時間相近,狀況相似,懷疑是有人故意「帶風向」。《記者爆料網》則根據第2則貼文提供的資訊,過濾台中第四季交屋的新成屋、且有88萬元訂金到交屋的方案,推測如果該發文狀況為真,僅有南屯嶺東個案符合。面對上述消費者糾紛狀況,《ETtoday房產雲》訪問到周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念暉,周律師表示,依照買賣契約,建商本來就有配合交屋的義務,如果不配合就屬於「違約」,一般契約條款都有違約金的規定,此外若建商在應交屋期間而不交屋時,消費者也可以主張建商持續違約,按日要求處罰。誠銓國際法律事務所長陳祖祥則補充,消費者可以主張建商履行契約,但走到法律訴訟環節,通常單戶消費者力量不足,建商就是看準這點,才敢這樣耍無賴;陳祖祥建議住戶們要聯合起來提告,建商房屋有可能被假扣押,消費者在法律上的贏面大。此外,房仲沈政興也表示,上述情況「近年偶有發生」,因為房價上漲過快,加上通膨及原物料漲幅,讓少數賣方「甘冒風險」違約,但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能答應解約」,可先找當地消保單位尋求調解,尋求在原合約情況下交屋,萬一協商破局才能根據合約進行索賠。若之後雙方破局,除了解除契約外,可要求建商全額退回已繳交款項加上延遲利息,尚須賠付房屋總價15%的違約金,且不能低於房地總價15%。以第2位上網投訴的網友為例,如果預售屋總價為1280萬元,賣方違約後需賠付192萬元的違約金給買方,或是雙方議定可接受之價金和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72039/sm-1b6d996a8f717b6c6ca3335fe2629557.jpg)
裝潢不當盤仔2/專家分享4招裝潢省錢術 找統包省設計費「這類人」不適用
面對通膨萬物齊漲,再加上缺工工資也漲,裝潢費用動輒百萬起跳,小資族成家預算有限,專家建議4方式,至少能省下一半以上費用。其中一種便是找「統包」,能省去設計費,不過專家也提醒,統包較適合有清晰想法與經驗的消費者,如果是裝潢小白或較重視美感者,設計師提供完整設計圖較能縮短現實與想像的落差。想在有限預算打造舒適居家空間?CTWANT總結專家建議,1.若是老屋裝修,先以改善水電及必要項目為主;2.省去過度華麗裝潢,以輕裝修、機能性為主要考量;3.購買活動傢俱,善用裝飾物布置;4.找統包業者,省去設計費。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建議,若是購買中古屋因管線需要大翻修,往往裝潢支出比新屋來得高,若是又碰上預算有限,建議可以先以改善浴廁、水電管線等必要的基礎工程為優先,新屋因為廚衛設備、地面牆壁交屋時大多都已完備,可以只做重點式的輕裝潢,例如只做天花板,將華麗卻不重要的功能暫時省下。有不少民眾為了省預算,不做天花板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圖/狸樂聚裝修平台 設計師謝孟萩提供)「現在很多人甚至連天花板都省去,管線外露,只塗漆,走工業風,也不失為一種省錢方式,一來能維持原本天花板高度,視覺效過較寬敞,也能觀察有無漏水,維修方便。」吳翃毅說,若以20坪空間計算,不做天花板裝潢,至少能省去10萬元以上的裝潢費用。除了天花板外,想省錢就要盡可能少做硬體工程,如格局變動、木工櫃體,減少不必要的裝飾,並選擇經濟實惠的平價建材,搭配少量的系統櫃,再以活動傢俱和軟裝搭配,不僅能讓空間更加彈性運用,也是最經濟又合宜的裝修方式。「最省錢的方式,真的只有自己DIY了!」吳翃毅說,以前系統櫃會比木工便宜一點,現在幾乎也漲得差不多貴,退而求其次就是買活動家具,想要再省,就是到量販店買組裝家具自己DIY組裝。不過自己組裝,除了要先確認家具尺寸和空間比例是否吻合適用,還需要有看圖手作的功力才有辦法完成。「真的沒有預算就找統包囉!」狸樂聚裝修平台創辦人陳竑銘解釋,所謂統包業者,就是以單一工種為主業,例如木工、水電,向外對消費者承攬工程後再把本業以外的工程發包,而統包本業的執行成本本來就低,有較大彈性讓利給消費者,同時比起找設計師,消費者還能再省下一筆設計費。狸樂聚裝修平台創辦人陳竑銘認為找統包或找設計師各有利弊,民眾應先了解兩者差異,評估自身需求。(圖/狸樂聚裝修平台提供)兩者上的合作差異:設計師重於溝通和美感設計,會了解客戶在機能與風格上的需求,根據客戶量身規劃,並用3D示意圖和消費者確認未來裝潢後的樣子,減少想像落差;統包業者工程背景出生,會畫簡單的CAD檔,不會畫到3D示意圖,較專注於機能性,美感與設計方面可能較為缺乏。陳竑銘說,一般中古屋裝潢就要200萬元起跳,找設計師會更貴,通常買中古屋的客戶,8成都會找統包,先求機能完整來省裝潢費;而買新成屋的民眾,找設計師的比較多,因為會覺得既然已經花大錢買新房,社區公設美輪美奐,總不能家裡沒有風格,而新房裝潢工項較簡單,因此也較願意撥出預算注重美感的設計。雖然找統包看似能省下不少裝潢費,不過陳竑銘也提醒,如果是沒有經驗的裝潢小白,除非做足功課或本身就有很清晰、明確的想法,否則統包業者簡化的溝通和作業流程,容易在完工後出現想像落差,進而引起糾紛。最後,吳翃毅也提醒,不管是找設計師或找統包,都會有「裝潢蟑螂」隱身其中,建議可上營建署「室內裝修業者登記查詢」頁面,輸入公司名確認是否為合法業者,或是指定使用「住保履約」的裝潢業者、設計師,在住宅消保會監督下,可避免裝潢踩雷的悲劇發生。裝潢最花錢的就是做木工,最省錢的就是買組裝家具自己動手DIY,挑戰民眾看圖拼裝的能力。(圖/IKEA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72038/sm-14c158ee1dfa70279aa8b6062f225b73.jpg)
裝潢不當盤仔1/杜絕「浮報亂象」行情價大公開 「這2工項」4年漲5成
年底即將進入裝修旺季,尤其今年迎來史上最大交屋潮,近年不只房價飆漲,裝潢費用也三級跳,由於建材價格、裝修費用行情不透明,「浮報」引發的裝潢糾紛日益增加,CTWANT記者委託狸樂聚裝修平台調查統計,公開裝修費用正常市場行情,提供有裝修需求的廣大讀者參考。依狸樂聚裝修平台統計發現,近4年「統包業者」常見發包工項的市場行情,氣密鋁窗和浴室全套翻新連工帶料費用漲幅達5成,油漆工程也有3成漲幅,若不幸碰上業者刻意「報高」,裝潢成本狂飆的感受會更加明顯,「建材價格的不透明,讓不肖業者有利可圖!」狸樂聚裝修平台統計近4年「統包業者」常見發包工項市場行情,發現氣密鋁窗工程和浴室全套翻新連工帶料報價漲幅達5成。(圖/狸樂聚裝修平台設計師林豐甲提供)雖然今年下半年經歷銀行「限貸令」,又碰上「金龍風暴」第七波信用管制,但根據房仲業者估算,2024年交易量預估仍有31.8~32.6萬棟,與2023年相比,成長3.6%至6.2%,其中包含今年前8月核發住宅使照共8.9萬戶帶來的史上最大交屋潮。年底進入裝修旺季,不少人都希望在農曆年前完工入住,「打炒房不影響啦!因為本來案子就接不完,還可以稍微緩解年底趕工的壓力!」一位設計師說。也因為裝潢業者案子接不完,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甚至「以價制量」,網路社群時不時有網友反應,「裝潢費用暴漲」「沒有XX預算不接案」的情形,就連接受投訴調解的第三方單位住宅消保會,也觀察坊間報價單「浮報」情況相當嚴重。「今年上半年住保會收到600餘件糾紛案,裝修糾紛約占其中7成,大多都是價格報得很高,但施工卻做得很爛,最後消費者才知道要回頭檢討業者報價不合理。」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有設計能力的設計師收費高沒有問題,但有很多裝潢蟑螂,或是經驗不到位的也跟著很敢開價,「有系統櫃業者拿幾張圖,設計費就要收6萬元,把消費者當韭菜收割!」住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報價將依品牌、型號、規格、工法有不同的價差,但經常發現即便不是使用高檔或特殊建材,也有業者亂開高價欺騙無知消費者。(圖/CTWANT資料室)CTWANT記者委託狸樂聚裝修平台調查,2024年裝潢統包業者常見發包工項「連工帶料」市場行情,其中氣密鋁窗漲幅最大,相較2021年漲幅高達5成,現在每才600元起;浴室全套翻新也要18萬起跳,價格漲幅也超過5成;乳膠漆2底2度每坪2,200~2,500元,較2021年漲幅3~3.5成;另外平釘天花板每坪4,200~4,700元,漲幅25%;台貼系統高櫃每尺8,000~8,500元,漲幅28%。狸樂聚裝修平台創辦人陳竑銘表示,此價格為「統包業者」行情,統包業者往往是單一工種為主業,例如木工、水電,向外對消費者承攬工程後再把本業以外的工程發包;若民眾找設計師設計,則需另外支付設計費。但市場並無標準定價,只能提供市場均價做參酌,實際情況仍須看品牌、型號、規格、工法,甚至老師傅的經驗、手藝而定。另外,陳竑銘也比較中古屋與新成屋裝潢費用的差別,中古屋因管線、天地壁幾乎全翻新,裝潢設計費相較新成屋來得高,設計費分別為每坪4,000~8,000元及3,000~6,000元的價差;工程費上中古屋每坪可略抓6~12萬元,新成屋可估4~8萬元,使用高檔特殊建材不再此範圍限制;在丈量費和監工管理費上,新舊屋價格則沒有差異,丈量費每坪約在1,000~3,000元,監管費則是依工程款的5%~10%不等。一般浴室或廚房翻新現在大概都要18~20萬元起跳。最後,吳翃毅提醒,報價單上的每項工項和建材用料,品牌、型號、數量、尺寸,以及完工時間、分段式付款都必須寫得一清二楚,或是參考住宅消保會網站上的制式合約,以避免成屋美夢最終敗在裝潢糾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71259/sm-57ba5c9213ddd8ea8ab555f8e89bcdca.jpg)
不見棺材不掉淚!欠661筆ETC費用14萬 房屋被查封才火速繳清
高雄市一名陳姓男子長期在國道1號通行卻不繳納過路費,累積611筆欠費和交通罰單,總金額高達14萬餘元。但陳姓男子一直不願繳納,直到房屋遭到查封之後,陳男才火速繳清費用。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其實在此之前,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多次通知陳男到場繳納費用,甚至採取扣押銀行帳戶的動作,但陳男始終拒絕繳納。一直到9月,執行人員對他位於仁武區的住宅採取查封行動,陳男才迅速將所有欠款一次繳清。報導中指出,遭查封的房屋是十年內的新成屋。執行署表示,考量到陳男對交通法規的守法意識薄弱,加上行政院近期正在推動「五打七安」政策,即打擊黑、金、槍、毒、詐,並保障治安、食安、道安、工安、校安、居安及資安,因此決定採取強制執行的手段。高雄分署強調,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是政府當前的重要政策之一,呼籲民眾不要存有僥倖心態,忽視政府的執法決心。為了強化民眾對交通法規的遵守意識,分署將持續加強對類似欠費違規案件的執行力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69918/sm-d2c4241334e0f4759f4742d73b60aac6.jpg)
低氣壓壟罩928推案量不及暑假 預售屋議價率仍撐在1成以內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17日發布9月調查結果,來客組數、成交組數、預售屋推案量皆降低。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有建商發現苗頭不對提早踩煞車,在預售推案量方面比上月統計減少了100多億元,928檔期還不及暑期檔;民眾最關心的議價率也還維持在1成之內。然而北台灣接續還有不少大案排隊等上場,買方信心不振,未來新案是否多有延推將成觀察重點。陳炳辰指出,需求面向從7月開始連續3個月衰退,等同整個第三季都處於買氣不振,明顯受銀行房貸限額影響,而9月下旬則有央行打房政策干擾,雙雙打擊買盤信心,追蹤指標建案平均來客組數每週約21.7組,而平均成交組數每週約2.3組,為今年最差表現,不論是蛋黃區市中心,或是新興重劃區,都壟罩在低氣壓狀態,只有雙北市如文山區、三重區、淡水區、汐止區相當零星的新開指標案還有些許人氣,但比起先前皆力有未逮,與上半年熱況兩樣情相當明顯。儘管如此,議價率還在1成以內,陳炳辰表示,雖然買氣已有所遲疑,但近年各項房市危機鮮見建商在價格上讓步,頂多是開價不再創高,水位卻仍處於高原期,加上9月還在期待央行配套,建商與買方同步觀望,不到調整房價的時候。預售推案量方面,9月雖仍達逾千億元,但已較上月下修100多億元,進入928檔期倒不及7月與8月的暑期檔,建商輕踩煞車透露苗頭不對徵兆。破百億元指標大案為台北市南港區「東方大境」、文山區「信義富境」,而來到50億元以上量體的則有台北市文山區的「將捷旅境.-真境」,以及新北市泰山區的「義泰華」、新竹市香山區的「宏道新竹帝寶9區2號」,可看出現況推案需挾知名度,或建商資產相較雄厚,始得以不懼上場。新成屋案9月共計200多戶,比前月新增100多戶,但也稱不上走高,畢竟面對房貸滿水位、央行限貸規範、囤房稅2.0三道緊箍咒,欲振乏力,能有增幅不過是規劃時辰到,先建後售沒有太多拖延本錢,也逢今年最後一檔期,後續房市變數夜長夢更多,索性當推則推,指標案為新北市新店區的「江陵天喆」,推出88戶,總銷推估50億元。9月待售建案數與上月持平,為902案,先前房市熱潮的餘溫,尚有一定去化力道,但新竹地區、台北市、桃園市已出現待售案量增加,這些區域各有房價偏高、投資氛圍消散等因素,結案情況已不比前幾個月。928檔期推案量預估創新高,包括台北市大安區、中正區,新北市中和區、淡水區還有大案在接下來排隊上場,又傳出位於台北市大直地帶、新北市三重區、基隆市安樂區,與桃園市中壢區、桃園區等地均有指標案有意趕在今年底亮相,但陳炳辰分析,建商的一廂情願正遭買氣潑冷水,央行釋出配套亦不足以讓買方重振信心,房貸額度問題又未解,入秋之際的回馬槍,秋後算帳難樂觀,新案是否多有延推成觀察重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67602/sm-c18c9791048f5a4c16fb3bf3c3ad1183.jpg)
9月6都租金中位數 新北以1萬2600元居冠
內政部9月公布6都租金中位數,新北市以1萬2600元居冠,其中蘆洲、五股、汐止及林口均為1萬5000元,為租金中位數最高的行政區。對此,專家分析,房型、區位、坪數、屋齡、屋況及整體經濟環境皆影響租金價格,特別是新北市房價相較台北市低,不少投資客偏好新北的新物件,購入裝潢再出租,新成屋肯定拉抬租金行情。針對新北市的租屋契約數,板橋1萬582件最多,而三重、淡水及中和,皆逾8千件,租賃需求高於其他行政區。內政部表示,整戶(層)部分,以林口租金中位數達2萬元以上最高;整戶(層)租約比率為林口56.4%、蘆洲68.0%、五股81.2%、汐止61.6%、新店59.2%及土城68.3%,較整體新北市54.0%為高。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指出,過去多數房東未將房價反映在租金上,屋主寄望等到房價上漲,再出手賣掉,所以遲遲未調漲租金。近年來,物價指數或電費、房屋稅、地價稅不斷調漲,使得房東衡酌調漲,加上雙北都會區租屋屋源不足,市場供不應求,房東可說是有恃無恐,否則租金不至於輕易拉抬。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分析,影響租金的原因不外是房型、區位、坪數、屋齡、屋況等內在因素,外部因素則為整體經濟環境。新北租金增加原因是有不少投資客看中新北的房價較北市低,他們購入卻不自住,裝潢後再出租,新屋、新裝潢自然能拉抬租金行情,特別以林口、新莊有重劃區的行政區居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65884/sm-42dbde4c074540287cc3d8dcd5948839.jpg)
北市驚見20坪土地大樓案 「地小價不少」每坪要140萬元
住展雜誌彙整北台灣歷年推出小基地的集合式住宅建案,前十小的排行中,面積落在19.5至30.9坪,而今年在台北市捷運信義安和站生活圈推出的新成屋「沃和」,基地坪數為20.8坪來到史上次小,僅比2013年台北市伊通街巷弄宅「三境e通」的19.5坪多出1.3坪,也可說是10年來的最小案,建商面對首都房市態度呈現「有地就推」,毫不遲疑。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統計中北台灣10筆迷你案,就有6筆位於台北市,而以歷年低於百坪案的比例觀察,台北市亦佔了50.1%。首都腹地小且開發飽和,難覓大型素地,小基地可通過危老方式整合,成本也相對低,推出小宅的市場接受度又不錯,要是還位於熱門地帶,更顯有利可圖,建商對於小基地抱持一定興致。另在近年台北市基地百坪以內的推案,平均開價達每坪126.8萬元,而此次數據中位於大安區的「沃和」,開價來到單坪140萬元,另一小基地案士林區「金星斐麗」,也有每坪128.7萬元的待售物件,小基地在價位發揮上一點都不小。除了台北市外,去年在桃園市觀音工業區的「璞居」,前年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沐之森」和「智寶360+」,均可見基地面積僅25.1至27坪的公寓案,因具備產業區就業人口的住屋需求,或是交通機能和低總價優勢,建商預期買氣下,對小案也有信心。事實上,這1、2年在新北市的三重區、桃園市的中壢區,以及新竹地區的東區、北區、竹北等地皆有小基地推案,發展不侷限於台北市,由於小型土地或危老案取得成本低,戶數規劃不會太多,營造與持有不困難,再搶搭房市熱潮,訴求主流低總價的小宅,小基地就能創造大效益,像竹北市高鐵特區、三重區台北橋周邊目前的小基地案來到7、8字頭,顯露開發價值。陳炳辰指出,接下來在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松山區、大同區又有基地低於百坪新案即將上場,然央行大舉打房下,小基地小宅案常見的投資型買方退場,對於自住客來說,這類產品每戶屋主需分攤較多公共設施面積,公設比偏高而挑戰接受度,排行資訊裡就有公設比高達50%、60%的案例,室內面積不到10坪,宜居性大打折扣,投資、自住兩頭空,後況變數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