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礦物
」 新礦物大陸太空探索重要里程碑! 首次發現月球新礦物「嫦娥石」
今天是中秋節,大陸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昨天(9日)聯合在北京發布嫦娥五號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大陸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宣布,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為「嫦娥石」。這是中國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科學成果,也是核與太空跨行業、跨專業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綜合大陸媒體報導稱,「嫦娥石」是一種磷酸鹽礦物,呈柱狀晶體,存在於月球玄武岩顆粒中。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創新團隊,透過X射線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手段,在14萬個月球樣品顆粒中,分離出一顆方圓約10微米大小的單晶顆粒,並成功解譯其晶體結構。這項發現經國際礦物學會(IMA)新礦物分類及命名委員會(CNMNC)投票通過,確證為一種新礦物。該礦物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6種新礦物,中國大陸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後,世界上第3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大陸國家航天局已完成4批152份共計5萬3625.7毫克的月球樣品發放,有33家科研單位的98位申請人通過申請。第5批月球樣品正完成評審,後續按程序發放。大陸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資源部、中核集團等多個單位獲批承擔月球樣品研究工作,國外科學家、留學生也參加了聯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漿分異、太空風化、氦-3氣體以及生物能轉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對認識月球起源與演化,探尋月球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實現「零能耗」的地外環境和生命支持系統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大陸國家航天局與國家原子能機構表示,作為中國太空及核領域的政府主管部門,將繼續致力於太空技術與核技術的融合共進,在深空探測和核技術應用方面不斷探索科學前沿。
震撼!中秋前夕中國宣布:首次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嫦娥石」
據《人民日報》報導,9月9日,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前夕,大陸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在北京發佈嫦娥五號最新科學成果。大陸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在發佈活動上宣佈,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的新礦物,被命名為「嫦娥石」。這是中國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科學成果,也是核與太空跨行業、跨專業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嫦娥石」是一種磷酸鹽礦物,呈柱狀晶體,存在於月球玄武岩顆粒中。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創新團隊,通過X射線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手段,在14萬個月球樣品顆粒中,分離出一顆方圓約10微米大小的單晶顆粒,並成功解譯其晶體結構。經國際礦物學會(IMA)新礦物分類及命名委員會(CNMNC)投票通過,確證為一種新礦物。該礦物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礦物,中國大陸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後,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大陸國家航天局已完成4批152份共計53625.7毫克的月球樣品發放,有33家科研單位的98位申請人通過申請。第五批月球樣品正完成評審,後續按程序發放。大陸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資源部、中核集團等多個單位獲批承擔月球樣品研究工作,國外科學家、留學生也參加了聯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漿分異、太空風化、氦﹣3氣體以及生物能轉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對認識月球起源與演化,探尋月球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實現「零能耗」的地外環境和生命支持系統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地底奇遇記 南非地底鑽石山發現新礦物
南非位於地下170公里處的鑽石礦山,最近在鑽石中發現了鈮(Nb)、鉀(K)、鑭(La)及鈰(Ce)構成的新礦物。新礦物被命名為「高斯密特(Goldschmid)」,用以紀念地球科學、結晶化學創始人,維克多.戈爾德高斯密特(Victor Moritz Goldschmidt;1888-1947。)這個新礦物非常特別,呈現立方體的構造,而且外觀是不透明的深綠色,構成的鑭及鈰都是稀土類的元素,和維克多在論文上所述的化學式「(K,REE,Sr)(Nb,Cr)O₃」近似。以往,挖掘鑽石時發現的多半是與地函(地殼之下,地核之上)相同的構成物「矽酸鹽」,主要由鐵、鎂等元素構成。研究團隊表示,這種新物質的存在,表示地底下還有許多大家不知道的東西存在,尚待相關人員持續研究。意外發現新礦物的妮可(Nicole Mayer)目前就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Alberta University)的研究所,她表示發現新礦物是意外之喜,但這不是一個人可以辦到的事,將榮耀歸於老師及同學們。
二戰時期就有! 核子試驗後出現新礦物「玻璃石」
1945年8月6日,美國對日本廣島投下名為「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產生大量的人員傷亡。但在正式投下原子彈前先做的實驗中,科學人員發現原子彈投下後會出產生「人工礦物」,目前美國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Museum)也在網路上揭露這個「玻璃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為了對抗軸心國,所以製造原子彈,被命名為「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由科學家羅伯特(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負責進行研究,首枚原子彈,在1945年7月進行試爆。被稱為「三位一體(Trinity)」的實驗,在距離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索科羅(Socorro)東南方48公里處進行試爆。研究者將命名為「小工具(gadget)」的原子彈,試置在20公尺高的鐵塔上,原訂為7月16日上午4點引爆,因為大雷雨而延後,改到5點半進行。當時像棒球一樣大、呈現球體狀的鈽(Plutonium),引發的核融合反應,等於1萬9千噸的黃色炸藥(TNT), 1億度的火球產生的高溫將鐵塔熔化,直接落到地面,沙漠上的沙粒被巨大的力量捲起然後融化,火球之後迅速上升,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核蘑菇雲,沙漠也因此形成一個3公尺深、寬330公尺的的小山,其中有許多新物質「玻璃石(trinitite)」產生,原來是高溫把沙子中的矽晶體熔化,凝固後形再的再結晶物質。1945年9月,《時代》雜誌將玻璃石稱為「碧玉湖」。玻璃石長像奇特,大小不到1公分,外表上有泡沫、綠色蟲狀的多節片狀。它們主要是由石英和長石構成,被沙漠中的礦物質染成海綠色,裡面密封著凝結的鈽。在1940至1950年代,有很多人會偷偷跑去實驗現場,採集玻璃石,但美軍在1952年把實驗位置埋起來,並明定採集是違法的,但在當地商店或網路上,現在仍可買到這個「歷史見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