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
」 俄烏戰爭 華為 晶片 天然氣 俄羅斯寒流來襲!北市港湖深夜沒有瓦斯 民眾洗冷水澡超慘
台北市內湖及南港地區,於7日夜間至8日凌晨間,許多當地居民的瓦斯都突然斷供,由於近日來氣溫又驟降,不少民眾直呼「晚上只能洗冷水澡」引發民怨。國民黨內湖、南港區市議員李明賢表示,目前初步查出是欣湖天然氣安康站管線施工影響,預期深夜12點前後恢復瓦斯供應,但產發局事前並未收到相關訊息,產發局震怒也會查處原因,不排除會懲處失職人員。李明賢表示,今天寒流來襲,深夜十一點多低溫只有13度,結果許多內湖民眾(麗山街、環山路)來電告訴他說「突然沒瓦斯,這種天氣洗冷水澡,要繼續洗下去嗎?」李明賢說,瓦斯在寒流來襲的當下突然斷供,根本是一場災難,「就連我正在洗澡的太太還跑出來大喊:怎麼沒熱水了?這真的會釀起龐大民怨。」李明賢怒批,欣湖瓦斯公司電話晚間也打不通,緊急聯絡產發局要求立即修復,初步查出是安康站瓦斯管線施工造成影響,不過,這是單純意外還是人為疏失?產發局必須督導查明真相之餘,欣湖瓦斯立即查明故障原因,確保線路與瓦斯使用安全,「總不能讓民眾在寒流天洗冷水澡,這真是會要人命,市府必須查明真相給港湖居民一個交代。」對此台北市政府表示,今晚內湖南港地區傳出忽然停止供應天然氣,讓民眾無法使用。經與欣湖瓦斯公司確認,是安康站進行施工,導致影響內湖區瓦斯供應,目前已陸續恢復供氣。北市府強調,將持續監控公司,以全面恢復供氣為優先,「用戶端有使用微電腦瓦斯表的閃紅燈,按到底放掉之後,約5分鐘即可恢復正常。」
市場期待降息 Fed會議紀錄恐澆冷水
根據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截至2日聯邦基金期貨交易員預測,2024年結束前Fed降息5到7碼的機率達90.3%。不過3日報價顯示,市場預期Fed 3月啟動降息的機率,從一周前的85%下滑到近75%。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12-13日貨幣政策會議紀錄,將於美東時間3日下午2時出爐,可一窺Fed官員對於通膨走勢的最新看法。照Fed在去年最後一場例會釋出的點陣圖,Fed官員普遍預估今年3度降息(每次降1碼),利率水位從目前的5.25%到5.5%降至4.6%左右。然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等Fed重量級官員,在Fed 12月例會後開始對市場的降息期待潑冷水,稱談降息「言之尚早」。Stifel, Nicolaus & Co.經濟學家韓德森(Lauren Henderson)指出,Fed官員預測今年起碼降息三次,「若官員論調偏鴿,對目前通膨從峰點回落的狀態感到滿意,今年至少三度降息將更篤定,甚至升高擴大降幅的期待。」然而,「要是我們聽到Fed官員說通膨居高不下,勢將削弱降息的急迫性,市場也可能隨之下修今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2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替美國經濟軟著陸背書,稱這多虧Fed不計升息帶來的痛苦,「果決」抑制通膨。喬治艾娃再次警告,美中兩強戰略對峙日益升高下,經濟恐因破碎化(fragmentation)受到傷害,IMF預估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因此流失多達7%。此外發展綠能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也面臨斷供的威脅。
拜登簽署新對華投資禁令!聚焦3大敏感科技領域 北京:泛化國家安全概念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9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限制美國的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合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半導體3大敏感科技領域,以確保美國在下一代軍事創新上保持至關重要的優勢地位。白宮高級官員強調,這項舉措是出於國安考量,而非經濟因素。據CNN的報導,白宮官員在9日的電話會議上指出,該項行政命令的目標是在限制美國的資本援助中國軍事領域,而非為了損害中國經濟,「我們體認到跨境資本流動在美國經濟活力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這項行政命令旨在狹義上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另一名高級官員則表示,新的行政命令以及即將推出的法規,都將限制中國獲得技術、知識產權與專業人才等「無形資產」,而這些資產通常伴隨著風險投資或私募股權公司的投資而進入中國。官員也補充:「他們並不需要我們的資金,中國可是資本淨輸出國。因此,我們並不是要限制資金流入中國,因為他們根本不愁錢,他們缺乏的是專業知識。」報導指出,美國去年10月初祭出最嚴厲的晶片禁令,禁止先進製程晶片和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此後,白宮官員們便一直致力於推出新的投資規則,並縮小範圍,將重點的技術圍堵集中在國家安全領域上。對此,部分共和黨人則對此提出質疑,批評這些舉措的制定時間過於遲緩,而且力度不夠。目前正在競選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前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海莉(Nikki Haley)便狠批:「拜登的行政命令沒有半點措施!他們不會採取任何具體行動阻止美國資金透過中國科技公司流向解放軍。為了停止為中國軍隊提供資金,我們必須限制所有美國資金投資中國關鍵技術和軍事公司。」對此,大陸外交部則駁斥,美方聲稱不尋求阻止中國發揮大國作用,也不阻止中國發展經濟,實際上卻在運用內外全部資源對華進行無底線的遏制打壓。包括美國政府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華為,限制華為產品進入美市場,斷供晶片、作業系統,在世界範圍內脅迫別國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網路建設。此外,北京還批評美國違反公平競爭、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以各種莫須有名義,圍堵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迄今已將逾1000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尤其劃定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重點管控技術,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
藍委批天然氣發電危機 綠委批:國民黨什麼能源設施都要擋
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吳怡玎與立委李德維賴士葆今(24)日開記者會指出,721天然氣斷供導致北部長達3小時供電拉警報,警告未來還會有天然氣發電危機。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回嗆表示,國民黨能在源政策上不分青紅皂白,什麼能源設施都要擋,國家政策按照國民黨的主張做,台灣就完了。洪申翰批評,早上國民黨團開記者會,開罵「721」的供氣緊急事件,罵什麼內容不重要,因為沒有邏輯可言,但國民黨的這個記者會,就是完美示範了「做賊的喊捉賊」。洪申翰說,早在兩年前「三接公投」的相關論辯時,民進黨就已經提醒,北部大潭等等燃氣電廠,從馬政府時期,氣源就長期依賴台中送到桃園的管線,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風險存在。就國家長期的能源風險管理,應該要佈局補上這個風險缺口,讓北、中、南各有自己區域的氣源,減少對跨區域長途運送的依賴,來分散風險,也可在緊急時互相備援。「這也是觀塘三接為何必要的重要原因。」洪申翰說,而在當時,國民黨完全不搭理這個風險的示警,反正民進黨主張什麼,國民黨就反對什麼。他指出,7月21日晚上,台中接收站送氣設備故障,讓桃園大潭電廠有兩個小時被迫減少供氣,而必須大幅減少供電,進而要緊急啟動水力或其他備援發電,來填補突然的缺口。還好,相關備援機組的快速應變調度得宜,才在兩三小時後,度過這個緊急事故。洪申翰說,「721事件」其實就是三接公投時不斷提醒的嚴肅風險,事件發生,也代表當初的示警,真的不是無端恐嚇或無的放矢。他認為,好險兩年前最後的公投結果,沒有照國民黨的主張否決三接,否則台灣將會更長期處在這個風險情境中。「但我還是要說,國民黨是最沒有資格批評的。」洪申翰說,作為執政黨的立法委員,他會嚴格來檢討這次台中接收站設備故障的根本原因,並會要求中油拿出未來設備維護上的體檢與改善方案,絕不會客氣。但國民黨現在能源政策上,就是不分青紅皂白,什麼能源設施都要擋,只要民進黨主張的都要反,雖然看起來只想要核電,但核廢料的選址一樣要杯葛,「如果國家政策按照國民黨的主張做,白話一點說,台灣就完了。」
向華為出售740萬顆硬碟機 「希捷科技」遭美商務部重罰3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於美東時間19日表示,由於硬碟大廠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將價值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6億元)、共740萬顆的硬碟機(harddisk drive,HDD)出售給中國跨國科技公司華為,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EAR),因此必須繳納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1.6億元)的罰款。據《路透社》的報導,出於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擔憂,美國在2019年已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並於2020年8月祭出針對特定用美國科技製造的外國零件不得銷給華為的制裁,但希捷從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間仍陸續向華為出售了740萬顆硬碟機。報導聲稱,這項高達3億美元的罰款是華府一系列制裁的最新舉措,目的是為了阻止中國獲取足以發展軍事、侵犯人權或威脅美國國安的尖端技術。美國商務部指控希捷在禁令推出後仍向華為售出740萬顆硬碟機,並成為華為在此項產品上的唯一供應商,反觀另外2間硬碟大廠在禁令推出後隨即斷供華為。據「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and Transportation)2021年針對希捷的報告中顯示,另2間硬碟大廠分別是美國的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以及日本跨國企業集團東芝。然而上述公司並沒有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對美日荷限制晶片輸中「要求解釋」!北京告上WTO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內瓦時間3日至4日舉行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中方在會議上點名關切美國、日本和荷蘭「關於晶片出口限制(輸中)的協定」,要求解釋,隨後把日本告上WTO。大陸商務部4日晚間表示,日本政府計畫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嚴重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嚴重違反WTO規定的基本義務,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已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希望日本糾正錯誤做法。法新社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貿易部長4日出席G7輪值主席國日本主持的線上會議,會後發布聲明,則是支持技術出口管控,承諾與其他國家合作,「針對可能威脅全球安全的技術加強出口管制」。雖然未點名任何國家,不過幾天前日本才宣布計畫管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代表在WTO會議質疑,對於媒體廣泛曝光的這一協議,目前還沒有官方資訊。中國詢問這三個世貿組織成員,該協定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是否應該通知世貿組織成員並由世貿組織成員審查?中國代表稱,相關成員可能清楚地意識到該協定違反了WTO規則,因此故意對該協定內容保持低調。中國認為該協定違背了WTO的公開透明原則,破壞了WTO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要求美國、日本和荷蘭向WTO通報該協定和後續措施,並呼籲WTO加強對這些措施的監督。隨後,大陸商務部公布嚴重關切日本政府宣布擬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指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加強對華半導體等產業打壓,搞物項斷供、技術封鎖,人為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國已向WTO提起訴訟。大陸商務部強調,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最大出口目的地。當前,日方相關措施正在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希望日方聽取理性聲音,如日方執意人為阻礙中日半導體產業合作,中方將採取果斷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美擴大對中制裁 三星轉投資印度+中晶片業者囤滿設備
據《南華早報》報導,美、英聯手阻止中國獲得先進的晶片與相關技術,荷蘭、日本日前也加入制裁陣線,引發中國業者憂心恐面臨越來越嚴格的設備採購障礙,致使相關企業爭相囤積晶片設備、元件等材料。北京一家大型晶片設備公司甚至將材料、元件塞滿幾個大倉庫,其中包括不在美國出口管制清單的品項。由於華府日趨於嚴格的規範,有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1、12月中國進口的晶片設備重挫,12月進口量只有4789件,年減35.3%,2022進口總數則較2021年縮減15.3%。業界人士說,這將導致業者囤積晶片相關設備,有北京大型晶片設備公司甚至將材料、元件塞滿倉庫。知情人士透露,日本企業在等待明確的管制新規之際,仍持續履行對中企的相關合約;預料針對先進晶片技術的新規將於4月出爐。但訂單延遲與干擾恐對中國晶片公司造成問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本月也聲明譴責美日荷的出口管制協議。中芯國際坦言,由於必要設備取得困難,斥資76億美元興建完成的北京新廠能夠量產時間將會延遲一到兩季。南華早報先前披露,日本在該議題與華府合作,引發中國客戶警覺,二手設備的交易詢問暴增。晶片技術研調公司SemiAnalysis分析師Dylan Patel表示,中國半導體製造與設備業需要採購大量元件與材料,因一旦其他國家斷供,將沒有本土製造供應鏈。市場推斷,中芯國際將會採用17奈米製程,但意味著其客戶也需調整現有設計,以利晶片達到特定性能及功率。中國最近更加聚焦於28奈米與以上的成熟製程,相關製程符合汽車與物聯網的應用。另據《BusinessKorea》報導,隨著中國受到禁令限制,三星逐漸轉向在印度生產、組裝中低價位的智慧型手機,以維持手機在全球市占的優勢。由於難以穩定供應半導體,因此報導認為,雖然印度還未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半導體市場,但在國防與高科技領域與美國合作的前提下,將擁有巨大潛力。
美持續打壓「斷供」 華為高階晶片庫存用罄已另闢戰場
據美國之音(VOA)報導,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用於製造智慧手機的高階晶片庫存用罄,在晶片遭美國斷供下,華為恐被迫退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但分析人士指出,華為韌性很高已另闢戰場,佈局5G雲端服務和低碳能源等新業務,但5G網路通訊布局,仍可能引發美國關注和持續打壓。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報告稱,華為已經用光旗下IC廠海思半導體所設計的高階晶片。海思設計的智慧手機晶片(麒麟系列)在全球智慧手機應用市場的份額已經從去年第二季的3%,一路下滑到今年第三季的0%。受限於美國禁令,台灣台積電和南韓三星等高階晶圓廠都不能替華為代工,華為的先進晶片供給管道已被完全切斷,其生產的高階5G手機用麒麟晶片恐絕跡。華為和海思自2019年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後,緊急囤積超過一年份晶片,苦撐了2年多,晶片庫存終究用盡。苦撐期間,市場曾對麒麟晶片的東山再起多所期待,包括11月傳出華為突圍,已申請晶片製造用的光刻機專利,可望突破美國的卡脖子,或者華為的晶片堆疊專利可讓中芯國際的14奈米中階制程達到7奈米芯片的性能。星島日報今天報導,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2023年新年致辭,並未提及開拓智慧手機業務與市場的規劃,但大談未來不確定的宏觀環境,數位化與低碳化是確定的產業方向和機會。他說未來10年,華為將打造領先的行業數位化、智慧化、低碳化解決方案及工業網路平台,預計今年收入達人民幣6369億元(約新台幣2. 8兆)符合預期。報導稱,位於北京的電子產業分析師、同時也是海豚智庫創始人的李成東觀察,華為很難繞過美國限制,找到穩定的晶片供應來源。如果勉強用中芯國際的落後製程來打造高階手機,其實是會破壞品牌形象的。李成東告訴美國之音,華為每次面臨危機,團隊的戰鬥力都會提升、並重新調整及尋找新戰線,所以正佈局5G技術用於智慧汽車和港口雲端服務。李成東說,全球手機市場不過是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的規模,但能源是一個10兆美元的大市場。因此,華為或許在手機上栽了個大跟斗,但對於新業務帶來的新際遇則是很樂觀,尤其在5G網路技術上,華為擁有最多的專利。華為和諾基亞12月23日發佈書面聲明宣佈,雙方今年到期的專利許可協議將續簽。幾周前,華為也發佈書面聲明宣佈,其與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不過,李成東認為,網路通信仍是美國關注的領域,因此在這個戰場上,美國不可能放棄對華為的打壓。
全年通膨率9.3、GDP下修到3.3% 歐洲2022年關鍵數字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而今年可以說是歐洲動盪的一年,因為俄烏戰爭,歐洲從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所改變,而通膨、GDP、能源、難民等,成為歐洲的關鍵數字。據《中央社》報導,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面臨俄羅斯天然氣斷供,也主動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數據,俄羅斯從去年的外國進口天然氣價額39.3%,到今年第三季已剩15%。全年通膨率9.3%: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最新一期的報告預估,歐盟全年的通膨率為9.3%,此數據包含歐盟27國經濟體,歐元區19國是8.5%,皆寫下有史以來最高數據。歐盟執委會預估,明年歐盟通膨為7%。GDP3.3%:歐盟經濟原預估經濟成長率今年可達4%,明年2.7%,但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今年最新預測將下修到3.3%,明年只剩0.3%。再生能源產量年增6%:儘管天然氣價格高漲,但天然氣價格也因為歐洲出現暖冬、大陸需求沒恢復而被拉低。國際能源總署估計,歐盟區的再生能源產量將年增6%。因為歐洲開始綠能轉型。接納371萬難民:歐盟執委會統計,10月分歐盟接納了371萬6740名烏克蘭難民,等於歐盟總人口每千人的8.3,歐盟對烏克蘭的貸款總額,今年為90億歐元(約新台幣2939億元)。社會救濟人數增40%:歐洲民眾受高通膨所苦,「生活成本」成為歐洲政府和媒體常用的詞彙,而根據歐洲兩大社福機構Caritas Europa和Eurodiaconia的調查,向社福機構尋求救助的人數,年增40%。
俄烏談判何時成局? 專家:關鍵在「這州」
烏克蘭和俄羅斯官員近期多次發表公開聲明,表示願意重新進行談判。但專家表示,目前的客觀條件距離有意義的實質停火仍非常遙遠。一邊是烏克蘭尋求在進入談判桌前收復更多失土,一邊是俄羅斯期望透過冬季和歐洲的能源斷供,削弱北約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烏軍反攻的決心,因此雙方都還在為談判爭取更多籌碼。另有專家稱,赫爾松地區的命運可能決定談判的進展。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2006年至2009年)威廉泰勒(WilliamTaylor)表示:「現在拖延談判是有道理的,烏克蘭軍隊仍在繼續反攻,他們正在赫爾松進一步推進,這個發展態勢將為任何談判奠定基礎和有利條件。」由於俄軍考慮烏軍可能攻擊第聶伯河上游的水壩,因此於當地時間11日正式從南部戰略要地赫爾松西岸撤退。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美國和歐洲中心高級研究員、1998年至2000年擔任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的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指出:「現在談判的問題是俄羅斯沒有提出任何實際可行的條件,即使他們在當地遭受了更多的損失,在俄羅斯認清現實並考慮戰場情勢之前,不可能進行談判。」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列出了5項「脫離現實」的談判條件,包括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賠償所有戰爭損失、懲罰所有戰爭犯等。雖然澤倫斯基本次並無重申「只要普丁還是俄羅斯領導人,就不會與其談判」的強硬論調,但他提出的5項條件還是只有在俄羅斯徹底戰敗、普丁政權垮台時才有可能實現,不過比起前述言論,澤倫斯基的態度有所放軟。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歐亞項目主任阿納托爾利文(Anatol Lieven)則指出,展望未來,赫爾松地區的命運可能將影響實現談判的速度,「拜登政府已經暗示,如果烏克蘭收復第聶伯河以東的赫爾松州,烏軍就應該停止反攻並接受停火。因為有強烈的跡象表明,若烏克蘭試圖佔領克里米亞,俄羅斯動用核武的機率非常高。」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安全專家拉斐爾洛斯(Rafael Loss)則認為,現在討論談判還為時過早,因為雙方都有太多的進展和損失。烏克蘭近期在烏東烏南戰區皆有斬獲,他們還想收復更多失土,但烏克蘭的基礎設施、軍人和平民也損失慘重。與此同時,俄羅斯更多地依賴政治戰略,而不是軍事戰略,也就是透過能源危機和冬季來引發歐洲的動盪,破壞西方對基輔當局反攻的支持。
首屆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 新舊與窮富歐洲之間裂痕加深
首屆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於6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與會者包括歐盟27國與17個非歐盟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會議將聚焦在新形勢下的歐洲安全、能源、氣候變化和經濟等議題。據《美聯社》及《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總理菲亞拉(Petr Fiala)於會前表示,就當前歐洲及其他地區形勢進行非正式交流。他強調,會議不會組建一個新的歐洲組織,也不會取代現有的合作形式,會議亦不會通過任何正式決議。據悉,與會的非歐盟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挪威、土耳其、烏克蘭、西巴爾幹國家和地區。而俄羅斯及白俄羅斯並沒有獲邀出席。俄羅斯至今已斷供了13個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供應,推升歐盟的能源價格,導致工廠停工甚至倒閉,並助長了市場對歐盟即將陷入嚴重衰退的悲觀情緒。在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問題上,歐洲領導人至今仍然立場各異,尤其面對國內能源價格飆漲、工廠和企業倒閉及經濟嚴重衰退的隱憂,「新歐洲與舊歐洲」,以及「窮國與富國」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在布拉格舉行的峰會上,義大利及其他金融、經濟體質不佳的國家將與德國展開激烈的辯論。債台高築的國家擔心,較富裕的鄰國可以透過支持本國企業和消費者獲得不公平的優勢。目前德國和法國等富裕國家已宣布了大規模國內支出計劃,以緩解能源價格飆升對本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而由15個成員國組成的小組也不斷敦促歐盟執委會盡快對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但這一想法並未獲得全數成員支持,德國尤其反對。對此,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總理卡林斯(Krisjanis Karins)便點出這個呼籲的矛盾之處,「如果可以實現天然氣價格上限,那將是巨大的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危及供應安全,所以我們不能設定價格,這樣就沒有人會向歐洲出售天然氣。」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波瑞爾(Josep Borrell)也表示,「我們必須降低能源價格,但這既是一個安全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能源正在成為當今最重要的地緣戰略難題,與戰爭有關,也與世界秩序的平衡有關。」
德總理舒爾茨訪波灣找替代能源 只有阿聯願提供1艘液化天然氣船
為了應對俄羅斯斷供天然氣的制裁,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於當地時間25日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穆罕默德(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Al-Nahyan)就天然氣、柴油等能源供應達成協議,德國百年電業巨頭萊茵能源(RWE)的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在12月從阿聯進口首批交付的13.7萬立方公尺的液化天然氣(LNG),約等於9.5億度(Kilowatt hour)的電量,產量上仍難以化解當前的危機。據阿聯通訊社(WAM)、德國之聲(DW)的報導,德國總理舒爾茨這兩天出訪海灣國家,包括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以找尋替代的能源供應。他在阿聯的簽約儀式會中強調德國能源進口多樣化的重要性,阿聯工業部長阿邁德(Sultan Ahmed Al Jaber)也稱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協議…加強阿聯與德國之間迅速發展的能源夥伴關係」。阿聯元首穆罕默德(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Al-Nahyan)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表示,他與舒爾茨討論了「能源安全、減排和氣候行動等領域的合作」。但雙方最後只換來一艘液化天然氣船在12月交付給德國的承諾。德國希望尋求取代俄羅斯天然氣的來源,但又不想承諾付出目前紀錄高位的價錢,成為談判供應合約的最大障礙。據報導,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本月已完成將首批柴油直接交付德國,並且「2023年每個月將供應多達25萬噸柴油」。此外,德國百年電業和天然氣巨頭萊茵能源(RWE)位於漢堡附近的布倫斯比特爾(Brunsbuettel)新漂浮式液化天然氣進口碼頭,也將在12月從阿聯進口首批交付的13.7萬立方公尺的液化天然氣(LNG),約等於9.5億度(Kilowatthour)的電量,產量明顯不足以化解德國的能源危機。在24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期間,舒爾茨還刻意提及該國的人權劣跡,也就是沙國王儲被指控在2018年殘忍謀殺本國的異議記者卡舒吉(Jamal Ahmad Khashoggi)的事件。最終德國總理的中東行只換到一艘液化天然氣船和柴油供應,預料舒爾茨還必須做出更多的外交努力,才能尋求更多的「高價」能源來替代俄國低價天然氣供應。
普丁動員令!芬蘭、喬治亞、蒙古邊境大排長龍 宛如美國越戰逃兵潮
為了阻止代理人美國繼續透過烏軍反攻來消耗俄羅斯國力,俄國任命的4位烏克蘭俄佔區官員於當地時間20日同時宣布,將在9月23日至27日期間舉行入俄公投,屆時烏東、烏南4州在俄國法理上將成為其國土,俄國總統普丁也於當地時間21日發布30萬人局部動員令,試圖用大規模俄軍進駐以維持當地秩序和安全,不過近期許多有能力出國的俄國男子為了避免被徵兵,都紛紛逃往芬蘭、喬治亞、蒙古及土耳其等國,導致俄羅斯鄰國邊境湧現逃兵潮,宛如美國青年在越戰時逃往加拿大邊境的場景。據Euro Weekly News及Al Jazeera的報導,俄烏戰爭在9月初俄軍退回烏東2州堅守陣地、烏軍號稱收復哈爾科夫州後就再度陷入僵局。本來普丁有意透過斷供天然氣、將戰爭長期化等手段逼迫歐洲談判。如今普丁前顧問伊拉里奧諾夫(Andrei Illarionov)終於直言,普丁舉辦入俄公投、下令部分動員,以及核戰威脅等舉措,是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後沒多久才開始行動,再加上先前就有傳出印度、中國領導人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關切俄烏戰爭的進展,因此合理懷疑普丁調整戰略,放棄將戰爭長期化的決定可能是受到習近平、莫迪等人的影響,因為戰爭長期化可能就是美國最想看到的結果,以利用烏克蘭的反攻繼續削弱俄羅斯,也能讓美元貨幣霸權目前的最大競爭對手歐元從此沒落。不過普丁部分動員的舉措,引發了國內小規模的反戰示威,目前也傳出俄羅斯與鄰國邊境湧現逃兵潮,《路透社》報導,包括喬治亞、芬蘭、哈薩克、蒙古這些國家與俄國接壤的邊界皆出現排隊出境車潮。對此普丁於24日再度簽署刑法修正案,對徵兵期間主動投降、逃兵及拒絕入伍者,祭出最高10年徒刑,也讓「如何自殘」以避免徵兵成為了網上的熱搜關鍵字。莫斯科檢察官辦公室則出面闢謠表示,俄羅斯和芬蘭邊境上流傳的消息是不正確的,目前邊境情況正常,影片是過去的畫面。俄國的逃兵潮也讓人想起美國越戰時期的場景,年輕人當眾燒毀徵兵卡,有些人甚至逃到加拿大和瑞典。目前仍不清楚俄國逃兵的確切數字,是否會影響軍事動員的進度也是未知數。
入俄公投、普丁動員令、核戰威脅!仿照克里米亞模式 俄烏戰爭恐將畫下句點
為了阻止代理人美國繼續透過烏軍反攻來消耗俄羅斯國力,俄國任命的4位烏克蘭俄佔區官員於當地時間20日同時宣布,將在9月23日至27日期間舉行入俄公投,屆時烏東、烏南4州在俄國法理上將成為其國土,再加上俄國總統普丁也於當地時間21日發布30萬人局部動員令,試圖用大規模俄軍進駐以維持當地秩序和安全,再透過核武威脅使美國放棄烏軍大規模反攻「俄國領土」的選項,都讓人回憶起2014年普丁併吞克里米亞的場景,俄烏戰爭可能已進入最後階段,結果不是俄羅斯勝利,就是一場由核武器開啟的第3次世界大戰。俄烏戰爭在9月初俄軍退回烏東2州堅守陣地、烏軍號稱收復哈爾科夫州後就再度陷入僵局。(圖/達志/美聯社)據英國《衛報》、德國之聲、Euro Weekly News的報導,俄烏戰爭在9月初俄軍退回烏東2州堅守陣地、烏軍號稱收復哈爾科夫州後就再度陷入僵局。本來普丁有意透過斷供天然氣、將戰爭長期化等手段逼迫歐洲談判。如今普丁前顧問伊拉里奧諾夫(Andrei Illarionov)終於直言,普丁舉辦入俄公投、下令部分動員,以及核戰威脅等舉措,是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後沒多久才開始行動,再加上先前就有傳出印度、中國領導人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關切俄烏戰爭的進展,因此合理懷疑普丁調整戰略,放棄將戰爭長期化的決定可能是受到習近平、莫迪等人的影響,因為戰爭長期化可能就是美國最想看到的結果,以利用烏克蘭的反攻繼續削弱俄羅斯,也能讓美元貨幣霸權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歐元從此沒落。普丁有輸不起的壓力,《衛報》指出,俄烏戰爭是普丁政權的保衛戰,核武威脅不太可能是虛張聲勢,因此拜登目前最大的責任不再是烏克蘭的勝利,而是要降低甚至避免全球爆發核戰爭的風險。因此俄烏戰爭可能即將畫下句點,歐美就算不承認這些俄佔區,他們也難以鼓勵烏克蘭繼續發起大規模反攻,因為這將被普丁視為俄國的生存危機,必定招來瘋狂的報復。《華盛頓郵報》也引述不具名美方官員披露,華府幾個月來一直在私下警告俄國高層動用核武的嚴重性,但俄國若真的動用,屆時如何應對恐令華府傷透腦筋,因此最佳的策略便是避免讓俄羅斯有藉口動用核武,而這個決定的代價必定就是要犧牲烏克蘭反攻的願望。
有夠故意!俄男24小時直播「瓦斯爐開火」 炫耀天然氣一個月只要1.44歐元
隨著烏軍在俄烏戰爭中的反攻陷入停滯,冬季即將降臨歐陸,歐洲又因為加入美國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而陷入被俄國斷供部分天然氣的窘境,導致歐陸各國的能源價格暴漲,許多中小企業已面臨倒閉的命運。但近日,竟然有俄國網友在網路上24小時直播自家的瓦斯爐開火空燒,更在直播畫面中寫著:「來自俄羅斯的愛」、「1.44歐元/月」等英文字樣,引發中國網友正反不一的看法。據《觀察者網》的報導,近日有俄羅斯男子為了嘲諷歐洲的自食惡果,開了一個24小時的直播,而直播內容就只有一個瓦斯爐開火空燒的畫面,上頭還寫著:「來自俄羅斯的愛」、「1.44歐元/月」等英文字樣,同時男子為了證明上面的火焰不是電腦特效,他還特別在旁邊放了一個小米的溫度計,影片一出,也在中國微博引起討論。與此同時,根據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的調查,58%的月淨家庭收入低於1500歐元的人預計支付困難;對於月淨收入在1500到3500歐元之間的家庭來說,這一比例幾乎是一半(47%)。同時有超過1/3的德國成年人(39%)預計將無法支付昂貴的能源帳單,或者支付有相當大的困難。許多中國網民幸災樂禍的表示,俄羅斯網友的行為是在殺人誅心,「一個月1.4歐真是便宜到姥姥家了」、「老歐洲:真是作孽啊!」、「俄羅斯損到家了」、「哈哈哈哈哈太搞了。」但由於烏克蘭跟中國官方曾有一段好交情,在國防和經濟領域更多有合作,所以也有人不認同男子的做法,「浪費啊」、「煽風點火」、「鵝(俄)就剩這點驕傲了。」
中國採購俄天然氣 俄:將改用人民幣和盧布支付
據財聯社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當地時間周二表示,該公司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俄氣沒有提供付款機制的進一步細節,也沒有說明何時將付款方式轉為盧布和人民幣。歐洲國家準備聯合起來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置上限,以壓制俄羅斯,因為在這場制裁中,俄羅斯通過高價售賣能源,經濟不垮反升。但俄羅斯直接釜底抽薪,宣佈關閉「北溪一號」輸氣管線,對歐盟徹底斷供俄羅斯天然氣。中國為何轉賣與此同時,土耳其媒體爆料——「中國高價向歐洲國家出售俄羅斯的天然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土耳其媒體爆料的依據,是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出口了235萬噸價值21.6億美元的燃料,通過西伯利亞管道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則是增加了63%,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235萬噸液化天然氣。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速,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相應地快速增加,但中國的天然氣儲備能力有限,而中俄兩家公司簽了一份長期合同,到2025年輸氣量將達到480億,再算上未來還將啟用的兩條管道,每年天然氣供應還能再多500億立方米。儲備能力達到了上限,當然就要轉賣,歐洲急缺,正好往歐洲賣。所以土耳其媒體及一些西方媒體就聲稱,中國向歐洲出口高價俄氣,當「白手套」間接違反歐洲的禁運。「但他們忘了,中國的天然氣來源可不只俄羅斯。」報導稱,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時期,為了減少中美貿易順差,逼中國買天然氣,逼中國向美國企業簽了8000萬噸為期20年的天然氣長期協議,為了防止中國反悔,甚至還加了許多違約條款,一旦不買,中國就要付美國高額違約金。不過好在長期協議通常有個固定價,不是隨行就市價,於是以接近頁岩油氣開採成本的價格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報導稱,現在中國自己的儲備裝滿了,和美國協議定下的天然氣,從美國港口裝船出來,直接運到歐洲以現價賣給歐盟,甚至還能打個折,解歐洲燃眉之急。不是背刺是合作歐盟想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中國幫助了歐洲,有人認為這是「背刺俄羅斯」,到時候俄羅斯一怒之下把中國也停氣了怎麼辦?報導稱,首先要知道,俄羅斯經濟基本上靠的就是能源,包括這次俄烏戰爭也是,以前的天然氣出口主要是面向歐洲,現在「北溪一號」已經無限期徹底關閉了,缺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豈不可惜?但中國天然氣儲能達到了極限停買,俄羅斯的收入命脈不就又被掐住了?而且西方國家試圖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上限,石油、天然氣一個都不放過,如果壓價到歐洲接受的程度,俄羅斯肯定不滿意了,所以俄羅斯選擇讓利給友好國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稱,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向一些國家提供高達30%的大幅折扣和長期合同」以繼續向世界市場供應石油。所以中石化向歐洲的轉售,不僅不是背刺俄羅斯,反而是中俄歐的三贏。報導稱,歐洲國家制裁俄羅斯是政府行為,但中企向歐洲售賣美國天然氣是市場行為,如果中國不轉售,最高興的是高價售賣的美國。中國的轉售,分薄了美國的市場,讓歐洲得以購買到較低價的能源,讓俄羅斯的能源能夠繞過制裁繼續出口,自己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目前美國對這種供貨的反應暫時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尤其是在由於台海危機使得美國和中國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世界多國爭搶液化天然氣船,對中國影響有多大?液化天然氣(LNG)船火了。截至9月2日,Flex LNG和Golar LNG今年迄今的漲幅分別為48.2%和98.1%,在世界經濟多個行業低迷背景下,這樣的數字格外醒目。LNG船成為香餑餑,背後是國際能源市場的巨大震蕩,俄烏衝突下,經濟制裁、油氣禁運都已成為武器。與美國站在一起制裁俄羅斯的歐洲,如今面臨嚴重的油氣危機,借助LNG船儲氣成為歐洲多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世界的LNG船本來就運力有限,且製造週期相對較長,構成了歐洲解決能源危機的「瓶頸」。世界多國爭搶LNG船,中國會受影響嗎?液化天然氣船供不應求《環球時報》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觀察,「在歐洲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後,『北溪一號』、『北溪二號』管道輸送的天然氣也在減量,因此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轉向進口液化天然氣。」但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氣需要通過在零下161.5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進出口,其運輸方式極度依賴海運。董秀成表示,「全球LNG船的數量有限,歐洲的能源擔憂蔓延至日韓,運輸船供不應求,這才導致了LNG船的費用大幅上漲。」據瞭解,目前全球700餘艘LNG船掌握在貨運公司以及天然氣貿易商手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與天然氣交易方式類似,採取市場化的訂單制,遵從「先到先得」或「價高者得」的原則。液化天然氣運費價格評估機構Spark Commodities的報告顯示,在多方競價之下,9月中旬至11月中旬LNG船的日租費已超過10萬美元。在利益面前,液化天然氣貿易商們正在瘋狂預定船隻。8月17日,韓國大宇造船因旗下玉浦造船廠為新加坡天然氣運輸巨頭BW Group按時交付2艘LNG船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特別獎金。據韓聯社報導。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10萬修正總噸(CGT),其中韓國承接116萬修正總噸(19艘),佔比55%,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承接62萬修正總噸(35艘),以30%的佔比排名第二。國際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英國勞氏船級社預計,韓國和中國的6家專業LNG船製造商年產量為70-80艘。而據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預測,由於訂單激增,作為LNG船最大建造國的韓國造船業產能全滿,最快要到2027年才能承接新訂單。但董秀成提出,在短期內歐洲「虧氣」的情況還將持續,原因是LNG船製造難度高,生產周期需要以年計算,遠水不解近渴。另外他強調:「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能力。這要求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國必須有能夠建設大型的天然氣液化設施的港口,而進口國也必須在港口修建天然氣再汽化設施。「這次德國深陷天然氣危機就是因為沒有滿足條件,無法直接從港口接收液化天然氣。」最新消息顯示,德國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已於今年7月開啓動工,但最早投入運營的時間也需等到明年年初。對中國影響有多大?在動蕩的國際天然氣市場以及LNG船極度短缺的背景下,中國是否會受到影響同樣引發關注。報導稱,在中國的能源供給中,天然氣的佔比不到30%。中國一年大概消耗3000多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其中,僅有三分之一依靠進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說道:「中國進口天然氣的來源國不僅有俄羅斯、澳洲、馬來西亞、卡達,還有美國和土庫曼,結構相對穩定。」而針對液化天然氣運輸價格推高的情況,林伯強稱,「相較於其他國家,目前中國的情況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雖然中國同樣面臨油輪價格和LNG船租金上漲的問題,但中國對其依賴性並沒有那麼強。中國進口的天然氣大多數是通過管道,海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只佔很小的比重,而且中國有自己的LNG船,因此運輸導致的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對中國來說相對可控。」據瞭解,中國LNG船數量即將突破百艘。此外,中國本土造船廠還接到了大量國外訂單。中國船舶集團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該廠累計手持訂單243艘,2088.7萬載重噸。同時,中國可運輸17.4萬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的大型LNG船也已研發成功,這一船舶的出現將為中國的天然氣發展帶來更好的保障。林伯強補充,另一方面,雖然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漲,但是中國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壓力被分散到幾個主體,地方政府會提供一些支持,中央政府也在持續推動西氣東輸的工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大企業也會幫助穩定天然氣價格。「因此,短期來看,未來1年到2年,天然氣市場的波動可能不會對我國能源產生大的衝擊。」歐洲備戰「凜冬」歐洲是當今世界這場能源危機的「震中」。凜冬將至,歐洲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愈發迫切,大到發電取暖,小到生火做飯,民生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天然氣。歐洲天然氣總庫存網站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德國儲氣罐填充水平為84%。德國柏林能源問題經濟學者維海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各國的儲存設施彌補了用氣量的波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天然氣市場的緩衝系統。「歐洲正在為冬天做準備」,歐洲新聞電視台報導稱,在西班牙,議會已經批准了政府的節能計劃。葡萄牙也在為冬季做準備。政府將在8月底前提出一項節能計劃,比如減少商店營業時間等措施。克羅地亞政府希望將木屑顆粒和木柴的增值稅降至5%,太陽能電池的增值稅將完全下降。家住德國漢堡的馬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一家三口所居住的100平方公尺左右的公寓,去年使用天然氣燒水和供暖,一年花費了900多歐元,而今年預計將達到2500歐元。對中等收入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一家人現在每周只洗兩三次澡。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家裡也準備用木柴取暖。雖然歐洲已在為過冬「儲氣」,但現實情況是各國民眾和當地公共設施的能源使用均處於非正常狀態。若在秋季結束前,歐洲還未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天然氣危機將繼續影響這些國家,全球LNG船短缺的局面也將持續。對這些國家而言,即將到來的冬天不僅會格外寒冷,社會動蕩和政治動蕩的風險也會增加。據報道,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制定計劃應對可能因能源危機引發的社會動蕩。
普丁不演了!北溪一號無限期斷氣 嗆:直到解除制裁
俄羅斯在2日時宣布,運輸天然氣至歐洲的北溪一號將無限期斷氣,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指出,原因是德製渦輪機在加拿大維修時遭遇難題,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則直言,除非解除制裁,否則不會恢復供應天然氣。天然氣藏量佔全球25%的俄羅斯,一直受歐洲國家依賴,但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遭到歐美各國祭出制裁;8月31日時,俄國先是宣布因運輸天然氣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需要維修因此減供法國以及停供德國的天然氣直到9月4日。但在9月2日時,主導北溪一號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表示,因為技術關係,因此將停止北溪一號的天然氣供應,主要問題來自德製渦輪機在加拿大維修時遭遇困難,但歐盟各國及德國認為缺乏合理性。針對停供天然氣的議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try Peskov表示,斷供的原因來自歐盟各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經濟制裁,嗆聲「除非西方國家解除制裁,否則天然氣供應不會恢復」。調研機構Aurora Energy Research認為,俄羅斯停供天然氣影響的程度要視歐洲可以從其他地方取得多少天然氣,若進入冬天,北半球對天然氣需求提高後,可以進口的天然氣就相當有限,屆時天然氣價格將持續飆升。
北溪1號「斷氣」4天! 加劇德國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各國及俄羅斯隨即展開相互制裁,但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國似乎已成功掐住歐洲各國的能源咽喉。30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先是降低了輸往法國的氣量,之後又宣布從今天(31日)至9月3日止要維修北溪1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線,並暫停供應天然氣給予德國,這將進一步加劇歐洲的能源危機。據《路透社》的報導,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250%,若從去年8月起計算,則同比上漲400%。但俄國能源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卻在31日宣布,北溪1號壓縮機廠為期4天的歲修是「必要的」,還說「每運作1000個小時」後就必須進行維護。而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Federal Network Agency)局長穆勒(Klaus Mueller)則指出,北溪1號的維修是一個「在技術上難以理解」的決定,並稱這有可能只是莫斯科當局利用能源供應作為武器的藉口。由於美國最近才剛加碼30億美元軍援烏克蘭,並打算讓這場代理人戰爭持續下去,俄羅斯的「斷氣」行動也被理解為施壓北約歐洲成員國,迫使北約內部因「能源危機」而陷入分裂。能源成本的飆升已讓歐洲各國政府必須額外花費數十億美元減輕民眾負擔,俄羅斯先是在今年6月減供60%的北溪1號天然氣,7月又降至20%,並切斷保加利亞、芬蘭、荷蘭、波蘭等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又分別減供和斷供了法國、德國的天然氣。隨著冬季即將降臨歐陸,歐洲未來恐將因此陷入能源配給和限電危機,說歐洲即將重返黑暗時代也不為過。當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被問及歲修過後是否會恢復供應天然氣時,他回應:「除了制裁措施導致的技術問題外,供應保證不受干擾。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祭出制裁將不允許俄羅斯進行正常的維修工作」,該言論似乎已暗示斷續供應天然氣的危機恐將反覆重演,直到歐洲願意敦促美國逼烏克蘭和談,並停止對俄制裁為止。
取法日泰 入境台灣旅客強制買防疫險
旅遊平安險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等於出入境的旅客沒有防疫險可買,交通部已定調邊境開放採「先入再出」原則,若開放外國人來台旅遊途中染疫,發生付不出醫療費用而落跑,損失的是我國醫療資源與旅遊商譽。旅行業者建議,可效仿日本強制入境旅客一律保當地的防疫險,以免付不出醫藥費。許多國家走向解封,但以泰國為例,雖然不用出示PCR檢測或疫苗證明,但入境時需要購買保額至少1萬美金的保險;日本則是在外籍旅客辦理簽證前,還要購買日本當地的醫療防疫保險,保額至少1000萬日圓。台灣也將邊境解封,防疫險卻面臨斷供,旅遊業者指出,日本規定旅客要先買好日本當地的保險,不然不給簽證,此舉是要預防外國人到日本確診就醫,但有人可能看到昂貴的醫藥費,趁著晚上就搭車落跑了,台灣就曾發生過陸客來看醫生,結果沒付錢就搭飛機回去的例子。該名業者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短期內不會消失,到各個角落都可能確診,建議台灣應該效仿日本,外國人來台前應先買好保險。不過,目前我國沒有保險業者願意賣防疫險,不只我國民眾出去不便,外國人來台也同樣有風險。據悉,除了一家產險確定販售,其餘保險公司從9月1日起上路的新版保單,都把法定傳染病排除,以附約方式加保。但旅遊業者透露,該方式看似是種配套,實際打聽卻找不到人願意推出這款附約。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無論團體或自由行,現在旅客出國都是有顧慮的,有保險當靠山,對旅行業復甦會是股支持力量。根據以往經驗,旅遊平安險的保費都不高,就看保險業怎麼衡量。
歐洲重返黑暗時代!天然氣價格同比飆漲15倍 比利時首相:將迎來10年嚴酷寒冬
俄烏戰爭屆滿半年之際,歐洲天然氣價格隨著俄羅斯的刻意斷供飆升至去年同期的15倍之高。對此比利時首相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也表示,歐洲即將迎來5到10年非常難熬的寒冬。能源價格大漲對歐洲主要經濟體,以及受能源貧窮之苦的家庭來說,將是雪上加霜,歐元匯率在近期也跌至20年新低。據《布魯塞爾時報》、《商業內幕》的報導,俄羅斯宣布北溪天然氣管道將自8月31日起停工3天做日常維護,市場擔憂該管道在維護完工後可能也無法按計畫恢復氣量,這將加劇歐洲冬季的能源危機,間接帶動美國能源價格突破紀錄。據《彭博社》23日的報導,美國天然氣價格目前已飆升至14年新高。「災難已經降臨,」巴黎政治學院國際能源教授布羅斯(Thierry Bros)感嘆:「我認為主要的問題是歐盟領導人何時覺醒。」比利時首相德克魯也於當地時間22日的一場活動中發表演說,間接證實了布羅斯的看法,德克魯示警:「接下來的5到10年冬季將會非常嚴酷難熬。」 隨著烏克蘭不放棄反攻,美國華府仍持續軍援基輔,俄烏戰爭似乎還沒有結束的一天,這也導致莫斯科試圖透過削減、甚至斷供天然氣來施壓歐盟和北約面對現實,接受烏克蘭割地求和的命運,而歐元匯率也因為能源危機、乾旱野火侵擾,以及外界對歐盟經濟衰退的擔憂而降至20年新低,但華爾街稱這不過只是災難的開始。歐洲現在處境危急,距離大量消耗天然氣的冬季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雖然歐盟的天然氣儲備量目前約有76%,大致符合歷史平均水準,德國的儲備量也約在78%,然而若是俄國完全斷氣,即便存量滿載歐洲也不足以撐過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