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灘
」 地震 日本 南海海槽 宮崎縣 大地震![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90211/sm-027ea151d342af0e0c5a02637c1d264e.jpg)
規模8大地震前兆!日本專家曝「這3縣」危險了
1月13日晚間21時19分,日本九州島東部的日向灘發生了規模6.9強震,且此次地震的震源正巧在南海海槽沿線,位置特別敏感,讓日本政府不敢大意。地震專家也示警,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新潟縣、靜岡縣、千葉縣都已經出現大地震的前兆,其中新潟縣更有機率發生規模8的大地震。新潟縣眾所周知的大地震前兆就是所謂的「靜穩化」現象,這種現像是指一個地區一直有定量的地震活動,但在一段時間內,地震的數量會異常減少,變得相當平靜。目前已在新潟縣長岡市附近觀察到此類現象,而2004年新潟縣規模6.8的中越地震就發生於此地岩體變形的邊緣,然而地震當時應變主體還沒有垮掉,如果應變本體又移動,可能引發規模7.5至8的地震。最初引發中越地震的應變位於一個被稱為「新潟-神戶應變集中帶」的區域。這是日本地殼應變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從新潟經長野、滋賀延伸到神戶。在這一帶,過去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因此被認為是地震活動活躍的地區,例如過去就曾發生如1995年規模7.3阪神大地震,因此2025年仍須高度關注。靜岡縣地震發生的其他前兆之一是地下水溫的升高。當地下岩層受到壓力而產生裂縫時,滲入這些裂縫的地下水會因高溫流體(如氣體等)的作用而被加熱,導致水溫升高。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地殼深處的應力變化,當岩層的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岩石破裂形成新的通道,使得深層高溫流體能夠上升到較淺的地下水層。水溫的異常變化往往被認為是地震即將發生的可能訊號之一。專家指出,靜岡縣燒津市和沼津市地下水水位正在隨著水溫的上升而抬升,這恐怕是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前兆,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情況也變得越來越緊急!千葉縣在關東地區,包括千葉市在內的千葉縣西北部有一個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地區,自2021年10月發生規模5.9地震以來,該地區的地震活動增加。在大地震發生之前,基岩向其他基岩傾斜的地區會發生多次小地震,該地區的大地震次數也比較明顯。 如果千葉縣西北部發生規模7地震,首都東京的正下方就會發生地震,因此必須格外小心。在東京都內,從青梅市經過立川市延伸至府中市,有一條名為立川斷層帶的活斷層。這條斷層帶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地震活動潛力,將來可能會發生規模約7.4的大地震。根據地質研究顯示,這條斷層帶自1000至2000年前以來未發生過地震,因此累積的應力可能已達到臨界點,增加了地震發生的可能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89711/sm-7ebf07ef7e442677cf714826a5fbad11.jpg)
日本宮崎6.9強震!專家曝2025年「每兩天搖1次」憂大地震頻發
日本九州宮崎縣於台灣時間昨(13)晚間8點19分,發生規模6.9地震,震央位於東側海域日向灘,震源深度為30公里,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海嘯警報,示警高知縣、宮崎縣預料會有1公尺高海嘯。對此,氣象署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2025年「1數據」有異常變化,今年全球恐將頻繁出現大規模地震。綜合日媒報導,日本九州宮崎縣發生規模6.9地震,最大震度為宮崎縣5弱;最大震度4級為福岡縣、佐賀縣、熊本縣、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最大震度3級為兵庫縣、鳥取縣、島根縣、廣島縣、山口縣、愛媛縣、高知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熊本縣、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對此,郭鎧紋指出,2024年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共有100個,換算下來每個月約發生8個地震,然而2025年才剛過13天,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就已多達6個,等同每2天便發生一次強烈地震,進程發展相當快速,擔憂今年全球的強震數量可能偏多。郭鎧紋也透露,統計歷史上共有17次「連續3年未見規模8地震」,其中10次隔年仍沒發生、占比為59%,7次則是在隔年發生規模8地震、占比為41%,而全球自2021年8月13日起,已經連續3年未見規模8地震,因此推估2025年發生規模8強震的機率應該不大,不過儘管如此仍不能掉以輕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89708/sm-e6a5921f7a0765bd7a017b8ecd720f08.jpg)
日本宮崎6.9地震掀20公分海嘯 專家:「4地」旅遊提高警覺
日本九州地區宮崎縣外海13日8點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宮崎港也出現20公分的海嘯。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日本可能再發「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包括4個地區,有去旅遊或出差要提高警覺。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郭鎧紋表示,去年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和本次地震原因相同,震源位於「日向灘」,在規模6.9主震過後的幾分鐘內,也有數個餘震,而本次地震深度36公里,如果深度越深代表餘震越少。郭鎧紋說,南海海槽細分為4段是「東海海槽」、「東南海海槽」、「南海海槽」、「日向灘」,東海、東南海、南海地震是連動的,只有日向灘走向不同。據悉,在宮崎發生6.9地震,日本也召開「南海海槽會議」。郭鎧紋說,按照去年經驗,這次應該會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提醒民眾未來一周要留意大型地震。郭鎧紋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在未來30年發生的機率是70到80%,當初現規模8到9的強震,會伴隨30公尺的海嘯,死亡人數估可達30萬人,所以只要有可能牽動南海海槽的地震,日本當局都十分關注。郭鎧紋解釋,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海嘯2分鐘內會到靜岡縣, 3分鐘和歌山, 4分鐘三重,5分鐘高知縣,時間依地震發生位置而不同,但都是來不及逃,九州的「大分至宮崎沿岸」、四國的「高知縣沿岸」、紀伊半島等也是易淹水區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89707/sm-325caf78d41548c8b7fb88b839b5689b.jpg)
日本宮崎6.9強震 「南海海槽地震」登熱搜
日本九州宮崎縣台灣時間13日晚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地震,震央位於日向灘,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高知縣和宮崎縣緊急發布海嘯警報。由於地震震央位置與去年8月的南海海槽地震相近,因此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瞬間又登上熱搜,日本民眾都相當關心。根據日本氣象廳指出,南海海槽地震(南海トラフ)是指以駿河灣至日向灘海岸的板塊邊界為震央,每隔約100至150年反覆發生的大規模地震;如果發生科學預測的最大地震之一的南海海槽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靜岡縣至宮崎縣的部分地區以及關東地區的地震烈度有可能達到7級,預計將襲擊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日本氣象廳提到,2024年是造成嚴重破壞的昭和東南海地震(1944年12月7日)80周年,自從上一次南海海槽地震「昭和東南海地震(1944年)和昭和南海地震(1946年)」發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80年,預測下一次南海海槽地震即將發生。日本氣象廳也提到,先前的南海海槽地震是1944年發生的昭和東南海地震,和1946年發生的昭和南海地震,這兩次地震的發生時間相差約兩年,此外,該地區西半部有可能首先發生大規模地震。另外,根據《Nownews》報導,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過去曾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互相推擠導致的大型地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89699/sm-7bd1bd2f97f9fe29c8ca51a573fadf89.jpg)
日本宮崎6.9強震! 氣象廳「南海海槽大地震」緊急會議結果出爐
日本宮崎縣在當地時間13日9時19分(台灣時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意即未達發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臨時資訊」標準,目前不需採取特別災害措施,相關地區居民可維持日常生活。此外,海嘯警報也在當地時間凌晨0時左右全面解除。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當地時間晚間接近8時半開始,宮崎縣東側海域的日向灘陸續發生多起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地震為6.9,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由於此次震央地點在去年8月,曾發生過規模7.1強震,加上震央位置在「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日本氣象廳隨即針對高知縣和宮崎縣發布海嘯警報,同時緊急召開專家組成的「評估研究小組」檢討會,評估這起地震是否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當時,受到地震影響,高知縣和宮崎縣外海均觀測到20公分高的海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實際上發生的海嘯高度,可能會比觀測到的高度還高,提醒民眾不要靠近已被發布「海嘯注意報」地區的海岸、河川。後來,日本氣象廳組織的「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資訊)」會議結束,結論為「調查終了」,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並沒有增加,民眾可維持日常生活,海嘯警報也在凌晨0時左右解除。然而,日本氣象廳也指出,未來幾天該區域仍要注意地震發生的可能,部分地區最大震度仍有機會達到5級或5級以下。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圖/翻攝自X)根據日本氣象廳「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流程,如果在南海海槽沿線發生規模6.8以上的地震,或是觀測設備檢測出地殼異常變形,便會被視為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聯,此時氣象廳就會先啟動「調查」過程。報導指出,日本氣象廳最早是在2019年開始實施這套流程,並於去年8月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後首次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有分成幾種類別,若是帶有「巨大地震警報」的關鍵字,代表發生規模8或以上的地震,且需針對下一次大地震發出警報,同時讓住家容易遭遇海嘯威脅的居民提前一週撤離;如果關鍵字為「巨大地震注意」,則是發生規模7以上到8以下地震;「調查終了」則意味著氣象廳評估地震與南海海槽無關。另外,「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互相推擠造成的大型地震,週期大約在100至150年,過去曾於1944年與1946年發生。在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專家學者曾預測日本在2030至2040年間,有70到80%的機率發生規模9.1的南海海槽大地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9663/sm-fe4d748468654b6325ced21b15059bcb.jpg)
日本九州近海6.9地震 高知、宮崎縣發海嘯警報
日本九州宮崎縣東側海域日向灘在台灣時間13日晚間8點19分左右,發生規模6.9的地震,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目前高知縣和宮崎縣已發布海嘯警報。稍早在今年新年元旦,正好是日本「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滿周年紀念日,當天,九州宮崎縣近海的日向灘海域也在上午發生規模4.1地震;同樣位在九州鹿兒島縣的櫻島火山、諏訪之瀬島火山,則被觀測到在2025年首次噴發紀錄。另外,九州東南部宮崎縣東側海域8日時也發生芮氏規模約7.1強震,並向向九州和四國,包括鹿兒島縣和愛媛縣等地區發布海嘯警報。日本九州宮崎縣對開海域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56750/sm-053c2f78beaa05de268754a44946a253.jpg)
日本警視廳激推「自製防災瓶」 一瓶裝進10樣緊急小物助你度過難關
近日,日本宮崎縣日向灘發生規模7.1強震,引發日本上下對於「南海海槽地震」的警戒。雖然目前在南海海槽的假想震央區域仍尚未發現特殊地殼變化,不過日本氣象廳指出,自8日發生地震以來,日向灘和大隅半島東部海域接連發生地震,而紀伊半島、伊勢灣也陸續出現「深層低頻的小規模地震活動」,因此呼籲民眾繼續對地震保持警戒。為此,日本警視廳警備部「災害對策課」在推特上發文提醒,民眾可以在家自製「防災瓶」,只要一個容量約500ml的塑膠水瓶,就可裝進10樣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的「應急小物」,幫助民眾在緊急狀況下度過難關。在這份指南中,民眾需要先準備一個容量約500ml的保溫杯,接著將以下10樣防災小物放入保溫杯中,清單包含:哨子、壓縮毛巾、嘔吐袋、迷你手電筒、塑膠袋、常備藥物、OK繃、酒精消毒棉片、緊急口糧(照片中日本警官依個人喜好選擇了小條羊羹,但可更換)、少許現金。日本警視廳並提醒民眾,平常就可以將這個「應急防災瓶」放進出門時攜帶的背包以防萬一。不過該則推文中也指出,這份清單主要是提供民眾參考,民眾仍應該視個人需求,選擇放入自己更需要的東西。另外也有媒體分享,如果狀況允許,每個家庭至少都應該有一個應急用的「地震背包」。這個背包必須選用適合長時間背負、能容納高負重的「雙肩背包」。至於背包中的內容,則可參考以下清單:一、瓶裝飲用水二、易攜帶易保存的緊急口糧:餅乾、巧克力、罐頭等三、醫療清潔用品:常備藥物(如止痛藥、退燒藥、胃腸藥),優碘、棉花棒、紗布、面紙、濕紙巾四、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雨衣。五、保暖用品:小毛毯、手套、暖暖包六、有嬰兒的家庭,應備有小瓶裝的奶粉、罐頭副食品、嬰兒背帶;有寵物的家庭:則需考量寵物飲食需求七、重要證件:身分證、健保卡、存摺影本八、現金九、地圖十、收音機十一、電池十二、行動電源十三、瑞士刀十四、打火機十五、手電筒十六、哨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56146/sm-f9c92bdf0796320b3f1f74007361dd94.jpg)
再發布南海海槽警告!日本氣象廳:偵測到「深層低頻地震」
日本宮崎縣本月8日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後,日本氣象廳示警,未來一周內恐有大地震,呼籲民眾多加防範。雖然距今並未偵測到地震活動,但氣象廳發現小規模的地震活動「深層低頻地震」接續發生,因此持續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綜合日本每日放送新聞(MBS)、富士新聞網(FNN)等日媒報導,日本宮崎縣外海的日向灘8月8日下午4時許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6弱,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警報,提醒民眾一周內恐發生大規模地震,須保持防災警戒。強震過後至今已過6天,日本氣象廳表示,目前在南海海槽的「假想震央區域」仍尚未發現地震活動或地殼有特殊變化,不過由於自8日發生地震以來,日向灘和大隅半島東部海域接連發生地震,而紀伊半島、伊勢灣也陸續出現「深層低頻地震」的小規模地震活動,因此持續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呼籲民眾繼續對大地震保持警戒。事實上,自從氣象廳發布大地震警報後,日本多地出現住宿退訂潮,光是高知縣在10天內就有超過9400筆住宿預訂被取消,業者損失逾1.43億日圓(約新台幣3141萬元),且預料該波退訂風暴將繼續擴大發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55521/sm-38c82ccbd541d0ddaccd17bba03137f9.jpg)
日本今早連2震 氣象廳:無需擔心引發海嘯
日本8日才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今(11日)清晨又發生2起地震,第一起為規模4.5地震,第二起為規模4.3地震,不過日本氣象廳也表示,無需擔心這2次地震引發海嘯。根據日本氣象廳資訊,第一起在日本時間早上7時42分左右,宮崎縣東側海域「日向灘」發生規模4.5地震,震央深度為30公里,宮崎縣宮崎市最大震度3,熊本縣、佐賀縣、長崎縣、大分縣、鹿兒島縣均有感。第二起發生在日本時間早上9時38分左右,日本福島縣近海發生規模4.3地震,宮城縣部分地區、福島縣部分地區最大震度2,岩手縣、茨城縣也有感,不過日本氣象廳也表示,無需擔心這2次地震引發海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55109/sm-aac45506ea615c764a71f30c42c89a55.png)
日本南海抗震1/宮崎強震後召開研討會 預告未來一週「恐有7級以上大地震」
台灣時間8日下午3時42分,日本宮崎縣南部觀測到規模7.1地震。日本氣象廳震後首次發布了「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表示將審慎研究本次地震與「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關聯性。並且在台灣時間晚上6時18分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巨大地震注意」,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在未來一週內鄰近地區大地震的可能性,比往常來得更高,請民眾小心戒備。令日本當局嚴陣以待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是什麼?若發生了又會有什麼影響?《CTWANT》為您進行整理報導。一、日本九州宮崎縣發生規模7.1強震根據日本氣象廳資訊,宮崎縣南部今天下午3時42分觀測到規模7.1地震,地震深度約30公里,震央位於宮崎縣東側海域的日向灘。宮崎縣日南市觀測到震度6弱的強烈搖晃。宮崎縣宮崎市、串間市、都城市及鹿兒島縣大崎町觀測到震度5強。這起地震發生後,宮崎縣、高知縣、鹿兒島縣東部以及四國的愛媛縣等地都發布了海嘯警報,警示民眾務必注意安全。日本氣象廳下午5時宣布,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調查中)」狀態,表示已經與立刻與地震專家、學者們召開「評估研究小組」會議,將審慎評估與預想中可能到來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關連。之後,日本氣象廳在台灣時間晚上6時18分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巨大地震注意」,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在未來一週內鄰近地區大地震的可能性,比往常來得更高,請民眾小心戒備。這也是日本自2017年11月建立「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制度以來,首度發布這項警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55031/sm-bdf0db3eb55f3488f704610fba0d3934.png)
日本宮崎7.1強震JR停駛!2機場封閉跑道「震況畫面曝光」 日氣象廳:與南海海槽大地震有關
日本九州宮崎縣外海8日下午發生規模7.1強震,震央位於宮崎縣東邊海域的日向灘,震源深度為30公里。地震後也紛紛傳出災情,有新幹線因此緊急停駛,宮崎機場、鹿兒島機場都已經緊急封閉跑道,民眾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畫面可以看到機場、車站都有玻璃和碎裂物散落在地板上。民眾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畫面可以看到機場、車站都有玻璃和碎裂物散落在地板上。(圖/翻攝自 X)從網路社群上的的畫面可見,日本網友上傳地震發生時的情況,從前方車輛和紅綠燈的搖晃程度可以看出,當時地震的威力。根據日本氣象廳指出,日本當地時間今日下午4時43分(台灣時間下午3時43分),宮崎縣東側的日向灘海域發生規模7.1強震,宮崎縣日南市最大震度為6弱。氣象廳原本偵測地震規模為6.9,後續上修至規模7.1。日本氣象廳於日本時間下午5點發布了「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圖/翻攝自 TBS NEWS DIG Powered by JNN)另據《路透社》引述JR九州的回應,九州新幹線列車全線暫時停駛;位於宮崎縣以南的鹿兒島縣川內核電廠表示,設備並未偵測到異常狀況,持續運轉。鹿兒島電視台報導,宮崎縣內高速公路速限下降至時速50公里。鹿兒島機場因必須確認跑道狀況而暫停起降。日本氣象廳於日本時間下午5點發布了「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由專家所組成的評估審查委員會將於下午5點30分召開,詳細分析觀測數據,評估宮崎7.1地震與南海海槽大地震之間的關聯。包括《現代商業》也表示,日本預測在30年內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機率為70到80%,若發生恐會造成整個西日本的巨大災難,太平洋沿岸也會有高達34公尺的海嘯,損失恐怕會超越311東日本大地震的10倍。 民眾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畫面可以看到機場、車站都有玻璃和碎裂物散落在地板上。(圖/翻攝自 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164113/sm-2e5b1fc782e2d00a6fa6d8d9dfa3877a.jpg)
日凌晨地牛翻身…6.6強震襲九州 網友驚嚇:房子狂抖
日本九州地區宮崎縣東側海域(日向灘),22日凌晨1時8分許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震中位於北緯32.7度、東經132.1度,最大震度達5強,震源深度約45公里,大分縣、宮崎縣震感強烈;據日本氣象廳表示,此次地震震度雖大,但不會引發海嘯。根據《朝日新聞》報導,大分縣、宮崎縣震度達5強、熊本縣、福岡縣、高知縣、廣島縣等地也有明顯震感。據九州電力表示,佐賀縣與鹿兒島縣目前電力並無異常,大分縣佐伯市周邊則有約2.8萬戶停電。另外,JR九州表示,22日熊本站自新八代站路線的首班列車將採取低速行駛,其他部分則正常運作,詳細傷亡情形仍待後續報導。地面因強震使得水管破裂,不斷有水湧出。(圖/翻攝自「爆廢公社公開版」臉書)據了解,這次強震導致大分縣大分市出現水管爆裂,宮崎縣一名40歲男子也在地震中摔倒受傷。有日本網友在地震發生後,於推特發文關心九州狀況,「睡到一半醒來,房子在狂顫抖,好可怕」、「九州跟四國的人還好嗎」、「這種規模的地震在九州很罕見唉。」日本民眾家中物品因劇烈搖晃掉落地板。(圖/翻攝自「爆廢公社公開版」臉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106731/sm-ea5304a302f99a020c14d3062b9ef834.jpg)
學者預測10到20年間恐有大地震 災損是311大地震的10倍
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11日滿10年,這起日本地震觀測史上最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不僅摧毀民眾家園,也奪走許多寶貴性命,在過去10年間,311餘震至今未曾中斷,日本學者就預測,在2030到2040年間,可能還會發生規模上看9.1的大地震,若是發生在位於靜岡縣駿河灣到九州日向灘海底的板塊交界處,也就是所謂南海海槽區域,經濟損失恐將是311的10倍!(圖/達志/美聯社)(圖/達志/美聯社)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為9.0的大地震,這場地震也引發了巨大海嘯,讓許多的沿海城市與設施都遭到了摧毀,加上其引發的一系列災害,像是福島核災等,超過1.5萬人死亡,2500多人失蹤,這場震災也成為日本史上傷亡最慘重、經濟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圖/達志/美聯社)就在這場世紀大地震之後,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曾在2018年2月時公布一份報告顯示,南海海槽在30年內,有70%到80%的機率會發生震度8到9的大地震;包括日本財經雜誌《PRESIDENT》網頁版摘錄京都大學、人類暨環境學研究所教授鎌田浩毅的新書,「首都直下地震與南海海槽」中也分析到,沿著南海海槽震央地區,就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若發生巨大地震,將對日本的經濟造成直接衝擊!(圖/達志/美聯社)所謂的南海海槽,就是位於日本靜岡縣駿河灣到九州日向灘的海底,是海洋板塊沉入陸地板塊的區域, 由於板塊每年以數公分的速度下沉,隨著時間累積,一旦達到臨界點,可能就有大地震的發生可能。據日本氣象廳指出,這個區域約每100年到150年會發生大地震,上一次是1944年的昭和東南海地震,以及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至今已超過70年,因此下一次的南海海槽地震時期恐將迫近。(圖/達志/美聯社)另外,《PRESIDENT》引述自鎌田就過去地震數據和模擬結果推算,下一次南海海槽地震可能會發生在2035年前後5年內,也就是2030年到2040年間,地震規模恐將達到9.1,也就是威力幾乎與311東日本大地震相匹敵的巨大地震發生在西日本。鎌田還指出,屆時經濟損失恐超過220兆日圓,將是311東日本大地震損失總額(約20兆日圓)的10倍以上;加上震央範圍廣大,預期從東京都首都圈到九州都會受到嚴重的損害,而日本政府所預想的災情,最壞的情況可能造成全日本約32萬3000人死亡、238萬多棟建物全倒或燒毀;災民人數一週內可能高達950萬人,且可能隨著災情的時間影響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