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
」 文資法 日據時期 劉銘傳鐵路 江芝華 林子瑾![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6355/sm-d1036e8e67bbe4727d3f95508c31afbb.jpg)
社子島土地「百年前沉沒」仍要繳稅 今「浮出水面」法拍368萬追稅成功
郭姓民眾欠稅及罰鍰570萬餘元,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士林分署追討9年,經清查郭的財產,發現他在北市社子島擁有繼承的一筆土地,曾因自然變遷一度成為河川,又歷經近百年後,再次浮出水面,成為浮覆地,士林分署協助郭提起民事訴訟,成功取回浮覆地所有權,日前順利以368萬元拍定,終於讓這起追稅9年的案件獲得進展,挹注國庫收入。士林分署表示,郭姓民眾積欠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道路交通罰鍰共計570萬餘元,自2016年起陸續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士林分署執行。士林分署在執行過程中經檢視郭姓民眾的財產清冊,發現其名下並無財產可供執行,但執行人員並不放棄,調查得悉郭的父執輩於日據時期曾持有一筆位於社子島的土地,因自然變遷成為河川,地籍登記被抹消變為國有土地。但歷經近百年,該河川又因地形變遷重新浮出水面,成為浮覆地,士林分署執行人員積極協助郭以訴訟方式爭取土地,經多年審理,最終獲法院勝訴判決,郭取回土地所有權。郭日前將土地交由士林分署進行拍賣,今年2月11日進行第4次拍賣,終以368萬元價格拍定,不僅償還郭男部分欠款,為國庫挹注收入,更讓這塊擁有百年歷史的土地獲得新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91442/sm-cf7a420a338780dad0d72e5c974b5513.jpg)
過年走春景點推薦!全台12間必訪特色星巴克,從台南、嘉義、雲林一路打卡到台北
新春連假將近,許多人選擇與家人一同出遊,或者去廟宇祈福求平安,這篇就要來看看星巴克全台適合走春的特色門市,好多間古蹟氛圍的星巴克超級適合與家人、朋友一同打卡拍照,留下滿滿回憶喔~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南星巴克康橋門市古都台南,又以豐富的特色宗教民俗活動令大家慕名而來,在台南地區更有不同風格的星巴克特色門市可以順遊走訪,包括在地首間以星巴克女神外觀意象延伸打造的夢幻門市「星巴克康橋門市」,位於台南市永康區ParK* Avenue 1 樓,從建築外觀的女神海灣啟發,以優雅浪漫的星巴克女神迎接晨曦的意象,流動的線條,猶如綠洲海灣般由戶外延伸至室內,帶領大家進入一段星巴克的奇幻旅程。(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南星巴克湖美門市另也有位在台南市中西區,ZEELAND-MARK湖美廣場1樓,以璀璨華麗風格為主題的「星巴克湖美門市」,靈感來自於立面優雅的拱門,門市內天花板以層層弧形線條開展延伸,並以奢華大氣的美拉德色系妝點出高貴雋永的美感;室內則以線條簡約俐落的家具和內斂的大理石紋理,搭配整體奢華大氣的美拉德色系,打造出古典與現代的華麗邂逅,邀請每位顧客在此享受獨特的咖啡體驗。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南星巴克首府門市在台南地區也不能錯過星巴克首家結合鹽山白雪美景概念的「首府門市」,臨近早期知名曬鹽場之一的「鹽埕出張所」,門市設計發想自日式傳統建築,在外觀上搭建玻璃穿透帷幕,並點綴如鹽般的雪白色線條,將曬鹽場的意象襯托出白色如雪般的場景。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南文創門市還有星巴克進駐市定古蹟的「台南文創門市」,鄰近祀典武廟,坐落於台南火車站旁的台南文創園區內,延續日據時期台南出張所的日式建築美學,保留建物原本的連續窗壁面及局部地板,將中島型咖啡吧檯配置於空間中心,並以仿紅磚及窗花圖樣重複排列設計運用於吧檯飾板及沙發背板,層層疊疊呼應整體建物以紅磚瓦、藍窗花累積的歷史風華。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嘉義新港門市由南往北移動,位於知名信仰中心嘉義縣新港鄉的星巴克「嘉義新港門市」也是顧客喜愛走訪的特色門市之一。知名的林家老宅培桂堂,為當地「詩人良醫」林開泰於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診療所及宅第,亦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的老家,融合洋式、日式及閩式的建築樣貌,反映了新港自清末至今的地方歷史記憶。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雲林麥寮門市在地信仰中心重鎮的雲林縣,也是顧客走春往返的目的地之一。推薦顧客可前往以「展翅飛翔,海線之美」為名的星巴克「雲林麥寮門市」,整棟建物外觀運用具有角度的建築量體組合,並以兩座弧線板型屋頂營造出俐落感。有如張開雙臂歡迎來訪顧客,同時象徵群鳥展翅飛翔的寓意,收納麥寮、台西、西湖、口湖海岸沿線美景,即使入夜傍晚,在金黃色夕陽的映照下,也能感受溫馨寧靜的咖啡時光。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雲林北港門市或者可走訪雲林縣北港鎮的「北港門市」,坐落於進出北港的主要幹道-華南路(台19省道)上,呼應所在地宗教重鎮意涵,門市建築設計概念以雙手合十的意象貫穿整體。並從外觀延伸至室內壁面及造型格柵天花,搭配室內運用類似寺廟的古樸紅棕色調等,虔誠而莊重,展現出蘊含歷史及在地情調的風格。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彰化北斗門市繼續往北移動,來到彰化地區有兩間特色門市推薦,包括座落於北斗鎮中山路一段上的「彰化北斗門市」,門市設計靈感來自當地獨特的古廟建築元素,正立面外觀以顯眼的金屬銅色強調主入口位置。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彰化鹿港門市彰化地區另一處知名景點鹿港老街附近,也推薦顧客可至星巴克「鹿港門市」小憩,門市外觀的設計概念來自鹿港大街上各式廟會節慶懸掛的彩燈,花圃區的酒甕植栽概念來自於鹿港常見的甕牆。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新竹州圖門市往北移動來到新竹地區,則推薦顧客可前往星巴克本地首間古蹟圖書館門市「新竹州圖門市」走走,坐落於新竹城隍廟商圈,門市前身為日治時期興建,歷經世界大戰後至今保留最完整建築原貌的三座獨棟公共圖書館之一,為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市定古蹟。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北保安門市在台北地區,年味氣息濃厚的大稻埕區,加上附近香火鼎盛的廟宇也是顧客喜愛春節走訪的景點之一,順遊至保安街口則是星巴克「保安門市」,保留原為販售鳳梨罐頭致富的大稻埕富商葉金塗古宅而成,整體為巴洛克式的建築風貌。 (圖/品牌提供)台灣必訪星巴克:台北艋舺門市同樣位於台北市內,附近以著名古剎龍山寺聞名的萬華地區,則推薦顧客可至位於西園路一段的星巴克「艋舺門市」走走,門市建築物為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於建築修復、門市設計上,融合林家古宅過往風貌。 (圖/品牌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8532/sm-8d02e121db1473d34a7269ccb3edb2b9.jpg)
晚年受疾病所苦仍堅持創作!台重量級畫家林惺嶽辭世 享壽86歲
台灣重量級畫家、藝術史論家林惺嶽7日凌晨辭世,享壽86歲,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文化部長李遠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林惺嶽一生波折,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1978年自西班牙搭大韓航空902班機回台時,因飛機誤入蘇俄領空遭戰機擊落,航機迫降冰湖後,林惺嶽也遭扣押2天2夜才輾轉返台。林惺嶽出生在1939年日據時期的台中,就讀台中光復國小、台灣省立台中第一中學、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出生前雕塑家父親林坤明已因罹患傷寒早逝,5歲時母親因瘧疾過世,由多名親戚輪流照養,甚至棲身於孤兒院,自幼失怙和顛沛流離的經歷都呈現在他的作品當中。林惺嶽在1978年為西班牙和台灣畫展交流,搭韓航902班機返回台灣時,因飛機誤入蘇俄領空遭蘇俄戰機擊落後迫降冰湖,他被扣押2天2夜後才輾轉返台。大難不死的經歷也讓林惺嶽重新思考自己作為藝術家的使命和社會責任,開啟藝術史論家、藝術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分的一生。林惺嶽一生中獲獎無數,除在2019年獲得第41屆「吳三連獎」西畫類獎項,去年更獲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代表作品有《歸鄉》、《東北角海岸》及《濁水溪》等,其中《國鳥駕到》、《天佑花蓮》更是放置於總統府台灣虹廳展示,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李遠表示,林惺嶽不僅是畫家,更是美術教育、文化評論與藝術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對台灣風景意境的細緻描繪,為台灣本土意象留下了深刻印記。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肯定林惺嶽對台灣藝術的卓越貢獻。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林惺嶽晚年受帕金森氏症與癌症所苦,但仍然堅持創作,他的生命就像河流,面對各種生命與環境的挫折,反而越挫越勇地面對各種挑戰,感謝林惺嶽一生在藝術創作、評論與教育上的傑出成就及貢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77870/sm-5888fbb06f24969a943f960bef2b2aaf.jpg)
冷鋒將過境...梅嶺梅子雞熱銷 元旦有望賞梅花
冷鋒將至,楠西梅子雞開始熱銷,梅嶺風景區20萬株梅樹殘葉約剩3成。楠西區公所研判,因受颱風影響,明年梅樹會提早半個月開花,預估元月會有花可賞。根據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首波冷鋒下周過境,加上近日山區降雨明顯減少,梅嶺風景區浮現遊客潮。梅子雞火鍋開始熱銷,當地率先開發薑黃雞的「福來梅子雞」業者陳居峰近日訂餐電話接不完,正忙著整備戶外棚區,準備迎賓。陳居峰表示,從7月底颱風過境開始,8至10月幾乎每個月下20天的雨,山區路況不好,影響遊客出遊意願。還好近2周幾乎都是好天氣,梅嶺的假日遊客量明顯增加。陳居峰的梅子雞以3年以上醃漬陳梅熬湯,湯頭濃郁,土雞肉入味又略帶梅子酸甜,吸引許多北部遊客慕名而至;陳居峰母親率先開發的薑黃雞也是招牌菜,許多遊客現場吃一隻,臨走再包2隻;有了美食,再加上鄰近的梅樹群與雲海相襯,每到年底此時,店內都熱鬧滾滾。「花一開,人就來了!」陳居峰說,梅嶺廣植多達20萬株梅樹,許多在日據時期就種下,樹齡至少超過50年,他店旁的兩株古梅樹齡近百,開花期間一片雪白,美極了。由於近月來高溫多雨,許多梅樹落葉減緩,目前殘葉平均還剩3成。陳居峰表示,去年暖冬,梅嶺梅樹直到1月中旬才開花,今年受颱風影響,梅樹被劇烈搖晃,植物有危機感,花期可能會比去年提早約半個月,預估2025年元旦起會陸續開花。楠西區長何榮長表示,梅嶺風景區除了「梅嶺映雪」、梅子雞、伍龍步道「一線天」、雲海聞名,最近神秘氣場露營區的人氣也很旺,觀迎大家到楠西露營賞景、吃美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70103/sm-da857568c340cb289ca21a4bd24b8cbd.jpg)
姓名一字之差 新竹市千萬土地80年找嘸繼承人
新竹市近年房價大漲,土地更是寸土寸金,不過市區有2筆逾35坪、價值逾千萬元的精華地段土地,自日據時代就一直無人繼承,每年1萬元的地價稅稅單遲遲無法送達,稅務局積極追查,才發現是地主名字有1字誤植,鍥而不捨終找到已8旬的唯一繼承人。新竹市稅務局指出,此土地位在都市計畫區十字路口的黃金三角地,緊臨千坪大公園,附近商店、銀行林立,依據目前實價登錄,至少有超過千萬價值,但不論依土地謄本上登載日據時代門牌地址,或戶政資料姓名及地址比對,都查無地主「王阿城(化名)」,因遍尋不著所有權人,周遭土地獨缺這1塊,無法整體開發運用。由於土地是共有,其他共有人又都是繼承取得,稅務局主動聯絡土地共有人,依祖譜逐一核對,發現「王阿城」與祖譜1位伯公輩「王阿成」姓名相近、出生年次相同,早年遷居花東,有1名養女,曾居住新竹地址,亦與地政事務所記載地址相符。比對後才發現,原來是早期土地總登記時,因同音異字,誤將「成」登載為「城」,而移居花東的後輩不知長輩在新竹市還留有土地,故遲未辦理繼承登記。稅務局說明,「王阿成」1944年死亡,依「繼承登記法令補充規定」,繼承開始(即被繼承人死亡日期)於台灣光復以前,應依日據時期繼承習慣繼承,該時養女對家產無繼承權,由男性直系卑親屬為繼承人,因養女所生次男與三男於「王阿成」過世後才出生,不具繼承資格,而1942年出生、已高齡82歲的長孫成為唯一繼承人,目前已向地政事務所申請姓名更正登記再辦理繼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70018/sm-1badd224546c18f2649709eb13b217f8.jpg)
82歲翁忽繼承竹市2筆千萬精華土地! 80年前登記姓名「寫錯字」險錯過
新竹市近年房價大漲,土地更是寸土寸金,不過市區有2筆逾35坪、價值逾千萬元的精華地段土地,自日據時代起就一直無人繼承,每年1萬元的地價稅稅單遲遲無法送達。新竹市稅務局比對超過千張的戶政資料,才發現是當初地主名字有「寫錯了1個字」,導致「找不到繼承人」。在稅務局人員鍥而不捨追查下,今年9月終於找到這位年已8旬的唯一繼承人,完成一場「超級尋人任務」。新竹市稅務局局長蘇蔚芳表示,這筆登記為「王阿城」(化名)的土地,不論依土地謄本上登載日據時代門牌地址,或戶政資料之姓名及地址比對,皆查無此人。從土地共有人方向著手,但依王家祖譜逐一核對,發現「王阿城」與祖譜一位伯公輩「王阿成」姓名相近,又是同年出生,早年遷居花東,有1名養女,曾居住新竹地址亦與地政事務所記載地址相符。種種跡象顯示「王阿城」正確姓名應為「王阿成」,誤會是因早期土地總登記時,誤將「成」登載為「城」,而移居花東的後輩不知祖先在新竹留有土地,是以遲遲未辦理繼承登記。然而在確認身份要辦理繼承時,又發現「王阿成」的養女已離世,育有3男3女合計6位子女,土地該由誰來繼承?新竹市稅務局說明,「王阿成」於昭和19年(民國33年)死亡,依「繼承登記法令補充規定」,繼承開始於台灣光復以前(民國34年10月24日以前),依光復前日據時期繼承習慣繼承,那時的養女對家產無繼承權,由在家男性直系卑親屬為繼承人,因養女所生之次男與三男於「王阿成」過世後才出生,不具繼承資格,而昭和17年(民國31年)出生,年僅2歲的長孫W男成為唯一繼承人。稅務局主動聯繫已高齡82歲的繼承人W男,告知阿公留下2筆新竹市區價值千萬元的土地,因阿公登記名字有誤,應依地籍清理條例相關規定,向新竹市地政事務所申請姓名更正登記再辦理繼承。W男一開始半信半疑,證實後又驚又喜,在稅務局協助下備齊相關證明文書,並經90天公告程序後,完成阿公姓名更正手續,於今年9月順利完成繼承登記。他事後特地親筆致信稅務局,對稅務人員詳盡而謹慎的長期調查、專業的態度,耐心且有效率地迅速回應等協助表示感謝。差點與千萬祖產錯身而過,這名繼承人事後特地親筆致信稅務局表示感謝。(圖/新竹市稅務局提供)據了解,該土地位處新竹市都市計畫區十字路口黃金三角窗,緊臨千坪大公園,附近商店、銀行林立,因遍尋不著所有權人,獨缺這一塊,無法整體開發運用。完成祖產繼承後,土地更能有效利用,依據目前實價登錄,至少可以逾千萬元賣出。稅務局計算,如113年出售約需繳180萬元土地增值稅,另外,繼承土地早在日據時期取得,可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規定土地交易所得「免納」所得稅,扣除土地增值稅後仍有近千萬元,繼承人非常開心地說,冥冥之中有來自阿公的保佑,庇蔭後代子孫,帶來厚禮,心存感恩。蘇蔚芳表示,此案歷經3年終於順利找到遠在花東的唯一繼承人,主要是稅務同仁鍥而不捨、突破困境,結合花東地區戶政、地政跨機關跨縣市合作,設法還原80年前的真相,幫民眾尋回千萬元的祖產,同時增裕市庫,創造雙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67438/sm-546eff1714cfe535da27547480d886e2.jpg)
下營上帝廟文物整理 百年歷史頭旗重見天日!長達10公尺堪稱「全台之最」
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近期啟動文物整理,為日後展示做準備,從箱子中發現一面頭旗,年代可追溯至日據時期,其繡工精緻,保存相當完好,上頭的人物、坐騎皆栩栩如生;而且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進香頭旗,其長度達10公尺,可能是「全台最長」,廟方說,歡迎各地宮廟來PK比一比頭旗長度!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近期找到1面繡著「下營庄」字樣的日據時代頭旗,其繡工精緻,上頭的人物、坐騎栩栩如生。(圖/下營上帝廟提供/中國時報張毓翎台南傳真)下營上帝廟文物館的典藏豐富,從香爐、籤詩板與字畫,再到剪黏、交趾陶、泥塑和木雕等,幾乎全是日據至光復初期的珍貴文物,廟方近期針對這些文物展開拍照與記錄,同時也在文物館內規畫空間,展示曾使用過的祭祀文物,以及舊廟的建築構件與相關工藝品,預計今年底對外開放。下營上帝廟創建於300多年前,主祀玄天上帝,歷史悠久。廟方目前一共收藏4面歷史悠久的頭旗,其中2面分別展示在文物館3、4樓,另2面則收在儲藏櫃保存,前陣子文物館人員安排整理一批文物,意外找出1面外觀完整,保存非常良好的頭旗,上方繡著「下營庄」,象徵這面頭旗的歷史可溯源至日據時代。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近期找到1面繡著「下營庄」字樣的日據時代頭旗,其繡工精緻,上頭的人物、坐騎栩栩如生。(圖/下營上帝廟提供/中國時報張毓翎台南傳真)負責整理下營上帝廟文物的姜宏尚表示,下營在日據時期稱作「下營庄」,光復後為「下營鄉」,而這次找出來的頭旗是繡上「下營庄」字樣,而且上方的人物及坐騎,繡得很立體、精緻,相較現今的頭旗大多是電腦刺繡,這種傳統手繡製成的頭旗,如今已愈來愈罕見。姜宏尚還提到,下營上帝廟的頭旗和涼傘都做得比其他宮廟大1倍之多,像這次找出來的頭旗,總長度10公尺,全台應該很難找出第2面比它更長的頭旗,未來希望有機會把這面頭旗利用壓克力面板,陳列在架上展出,讓更多人看到它的獨特與價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60382/sm-3bc313503cdcfaf2021e97d4583c7c58.jpg)
403強震「于右任墨寶亭」被震毀 基隆市府將拆除
去年5月內政部營建署核定基隆市希望之丘天鵝洞周邊環境改善計畫,目前正封閉施工。不過,受到0403花蓮大地震影響,造成天鵝洞有書法家于右任親筆墨寶的環碧樓亭台崩壞,評估有危險,經文資審查後認定不具文資身分,將納入工程一併拆除。天鵝洞在日據時期成為台灣第1個文學步道,1960年時天鵝洞依地形闢建12座亭台樓閣,亭台的石柱上還有包括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在內的諸多名家墨寶,近年更成為許多基隆民眾早起運動、賞櫻的去處。不過,因為年久失修,名山勝景卻破落不堪,市議員何淑萍、韓世昱等人也多次在議會要求市府盡快整修。2023年內政部核定「希望之丘中正公園天鵝洞周邊社區廊帶串聯計畫」,總工程經費7143萬元,中央補助5500餘萬元,今年初工程決標,自3月18日開始動工。動工未久,4月3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年久失修的天鵝洞12亭台之一的環碧樓,發現有鋼筋外露,經景觀總顧問與專家評估,結構已有立即性危險應立即拆除。基市都發處擔心會有文資爭議,經基隆市文化局文資審議委員會審查後,認為環碧樓雖有50年以上的歷史,但不具文資資格,都發處獲得早起會同意將趁環境改善工程一併拆除環碧樓。都發處長謝孝昆表示,天鵝洞多為原始地形地貌,早年也沒有施作排水設施,導致步道溼滑長青苔,這次工程將會把水保、滯洪池納入,並設砌石溝改善排水,同時也會改善鋪面及階梯高低差,設置3處無障礙坡道,整體工程預計明年2月完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59289/sm-74683c849e720c32b31f8e85331d1965.jpg)
百年來首次! 高雄六龜老校新威國小首度零新生
8月30日國小開學日在即,高市百年老校六龜新威國小今年破天荒小一新生掛零,代理校長陳怡婷說,原本1名住茂林區家長想把孩子送到新威國小就讀,但考量一人讀書無法學習同儕相處,於是轉往他校。校方強調,未來會強化客家教學特色,讓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到新威就讀。此外,桃源區寶山國小、內門區木柵國小今年開學日各僅有1名新生;燕巢區深水國小、六龜區荖濃國小各2名新生,4校校長均表示,新生人數雖少,學校仍會舉辦迎新活動,歡迎他們到校就讀。新威國小創校於日據時期大正10年,即1921年,擁有百年校史,位於客家聚落,過半學生都是客籍子弟,受大環境影響,加上當地青壯年人口流失,新生逐年減少,2年前1至6年級學生已不到40人,8月30日開學,新威剩5個班級,全校29名學生。陳怡婷表示,學校在招生方面非常用心,積極拜訪家長詢問小孩就讀意願,今年原本可望有2名小一新生,其中1名原在美濃工作的家長,考量接送方便,決定讓這名新生跟隨哥哥就讀美濃國小。陳怡婷指出,另有1名認同新威國小教學的茂林區家長,原本要讓小孩前來,但後來發現班上只有獨自一人,無法學習同儕互動,決定送到高樹國小就讀。陳怡婷表示,新威國小是六龜區唯一的客語生活學校,校內訂定課程多結合客家文化,2024年校方與高科大義築團隊合作,為學校建造客家大灶,重現老一輩在灶頭煮食的景象,未來學校將著重客家特色教學,希望吸引在地學子就讀,讓客家文化持續傳承下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55194/sm-a513b80249ac95d0afab2d8e2d2607a9.jpg)
駁祖父是日本人 翁曉玲批謠綠營把祖宗八代抹黑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卻在微信上發文表示「狂賀中華隊王齊麟、李洋雙打二度奧運奪金!中國人的驕傲!」引發爭議。翁曉玲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親綠媒體造謠,「說我祖父是日本人,幫助日軍賺錢,這種連誅式的想把我祖宗八代都抹黑的行徑,惡劣可恥」。翁曉玲在臉書發文,譴責親綠媒體不實報導,表示她翁氏家族不是日本人,並澄清家世背景,翁氏家族是安溪科榜翁氏在台灣第13世翁廷燦公後代的宗族子弟。第15世代後定居嘉義義竹。她的祖父翁鐘賜,是一位生長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據時期的台灣人,在台學業成績優異,後赴日本讀大學,畢業於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經濟學系。接著說明,她的祖父在東京求學期間,積極參與台灣留學生所組織的「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同鄉會活動,為受日本殖民高壓統治的家鄉文化覺醒、民族覺醒而努力。翁曉玲表示,她的祖父曾響應蔣渭水先生、林獻堂先生所組織的抗日組織「台灣文化協會」的號召,留學日本期間,追隨吳三連、連震東等有志留日台灣留學生的腳步,利用暑假期間,返回台灣故鄉,加入第三次巡迴講演、傳播新知與啟蒙思想,追隨有志一同的「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台灣留學生,不畏辛勞到各地演說,盡了身為台灣文化人最大之努力!翁曉玲並表示,她的祖父,在日據時期經商,從現在的這樣的一個追隨蔣渭水、林獻堂、吳三連、連震東等先賢抵抗日本殖民高壓統治的台灣人,一生有著大中國情懷的台灣人,竟然被綠營側翼造謠抹黑,「目的只是為了打擊他的孫女-曉玲我」。翁曉玲強調,「我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綠營不要再造謠懷疑我的出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1102/sm-87347ac5426a20eb8118a3ad9efd3904.jpg)
最高檢第二辦公室啟用 有限經費整修官舍活化政府資產
最高檢察署第二辦公室2024年4月17日正式啟用,由法務部長蔡清祥、檢察總長邢泰釗、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共同揭牌。最高檢察署第二辦公室原為檢察長官舍,荒廢多年,屋頂還長了一棵大榕樹,整修後煥然一新、兼具莊嚴與典雅風格。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最高檢察署運用有限經費,妥善規劃,是活化資產最好的典範。目前最高檢政風室、資料室、人事室已搬入使用。法務部長蔡清祥、檢察總長邢泰釗、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共同揭牌。(圖/最高檢提供)曾為高檢署檢察長官舍的最高檢察署第二辦公室,位於中正紀念堂附近,閒置數十年,最高檢察署因辦公空間不足,在法務部與高檢署支持下,歷時1年完成規劃與修繕。辦公室為乳白色雙層庭院式建築,緊鄰日據時期的刑務所官舍修復而成的錦榕時光生活園區,巷內花木扶疏,多幢百年歷史日式建築錯落其間,修雅有緻,間以海桐,獨具靜謐幽雅特色。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舊有廳舍閒置可惜,最高檢察署、高檢署規劃修繕,使物盡其用,以有限經費整理裝修後,美輪美奐,是政府活化資產最好的典範。檢察總長邢泰釗指出,感謝部長及高檢署的支持,讓廳舍從荒廢到美輪美奐,如同開啟奇幻之旅新的篇章。最高檢察署自2022年5 月迄今,除例行業務外,另外承接法務部交付法律問題、參與憲法法庭案件,及一、二審檢察機關所遭遇或提出之法律問題提案等共90件,為基層檢察官提供法律服務,未來將利用第二辦公室加強法律研習,提升法律專業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28668/sm-558e1644bfe89330c50cc2b32a5a329c.jpg)
蘇花清水便橋「今晚6點」通行 開放3時段「車重上限」曝光
0403花蓮大地震重創台9線蘇花公路,長約25公尺的下清水橋更因此被震垮,交通因此受阻,花蓮淪為孤島,經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全力搶修,利用一旁日據時期舊橋面增設密排銲接12米長的戰備鋼梁,預計今晚6點開放限重5噸以下小型車通行,崇德段已有大批車輛等候通行,公路單位放行完畢後將實施夜間預警性封閉管制,明起至30日採每天放行3時段。公路局東工分局指出,下清水橋便橋昨已完成密排12公尺長戰備鋼梁及護欄等工作,今天上午鋪設熱拌瀝青混凝土,經專業技師現場協助檢視,橋台結構及承載力尚佳,預計今晚6點完成下清水橋鋼便橋搶修,單線雙向開放小型車通行;5月底前開放大型車通行。 台9線蘇花公路長約25公尺的下清水橋因強震毀損,雙向交通因此受阻,經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全力搶修,利用一旁日據時期舊橋面增設密排銲接12米長的戰備鋼梁,預計今晚6點開放限重5噸以下小型車通行,崇德段已有大批車輛等候通行。(民眾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管制時段為今晚6時下清水鋼便橋北上及南下車輛各放行1次,考量車程蘇澳端傍晚5時開放南下,崇德端5時50分開放北上,下清水橋6時先放行北上車輛完全通過後,再放行南下車輛完全通過,之後實施夜間預警性封閉管制。公路局表示,目前台9線158到165公里(大清水至崇德)道路多處邊坡需辦理刷坡及邊坡保護工程,且道路多處仍須持續進行整修、路容整理及邊溝清理等工作,考量用路人行車安全,初期通車進行時段管制,7日到30日每天放行上午7時到8時、中午12時到下午1時、傍晚5時到6時等3個時段,夜間預警封閉管制,管制路段北端為台9線仁水隧道北口(台9線154K+787),南端為崇德管制站(台9線166K+700)。公路局指出,車輛通行下清水鋼便橋路段為單線雙向通行,採紅綠燈號誌管制,北端管制點位於台9線仁水隧道南口(台9線158K+195),南端管制點位於大清水隧道北口內(台9線158K+660),已增設緊急照明及夜間警示設施,請用路人小心駕駛、並依號誌依序通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26215/sm-8bdbe5c146065b9216ddd15bcbf6ccf8.jpg)
遠東寶慶店重建挖到古蹟!未來將分階段施工監看
台北市現存最老百貨公司遠東百貨寶慶店,去年經核准危老重建,因部分新建工程基地下方為市定古蹟「番學堂遺構」,被北市文化局要求試掘,試掘成果報告顯示,底下遺留物多屬近現代至現代,雖挖出清代建材沙岩石塊但成分破碎,難以推論是番學堂遺構,建議未來分階段施工監看,25日經北市文資會審查通過。遠東百貨寶慶店自1972年開幕以來,已在台北市西門町屹立逾50年,成為台北現存最老百貨,但建築本身耐震能力未達最低等級且所有權人100%同意重建,台北市建管處2023年初核准危老重建申請,成為北市首件申請危老重建的百貨公司。遠東百貨寶慶店去年7月24日熄燈後,將原地拆除改建,但因新建工程基地部分地號鄰近市定古蹟「番學堂遺構」,文化局請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試掘,以確認基地是否留有地下遺構,並要求試掘計畫送審,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委託龍門顧問公司送交試掘成果報告,昨天由北市文資會審查。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介紹,番學堂是劉銘傳治台時期推動自強新政的建物,用於教導原住民學童習字、讀書及官話,日據時期先後改為總督官邸、旅團司令部、守備隊司令部及乃木希典總督官邸,因番學堂是少數清代現存與原住民直接相關證物,也是台灣重要原住民教育歷史見證,加上是僅存少數清代建築及遺構,屋台基礎是罕見歷史遺構,2017年被登錄為市定古蹟。龍門顧問公司指出,選定尚未規畫興建地下室2處挖掘2公尺深坑,並在坑底以人工鑽探深度介於170至190公分,發現基地地下層3公尺以內都是回填土方、紅磚、柏油等建築廢材及現代遺留物,即使有挖到屬於清代建材的砂岩石塊,但因本體破碎已失去原有脈絡,難以推論是否為番學堂遺構,或日據時期拆除台北城石牆再利用為憲兵隊本部相關建築所遺留。龍門顧問公司建議,開發基地仍有部分位於新建築應採番學堂監管範圍,新建築可採打工法施作,並以分階段方式施工監看,淺層監看須留意可能存在清代及日據時期遺構,大底降挖監看須注意史前時代遺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10395/sm-0073b851e0015dcbe9be4c4a30338e80.jpg)
萬里80多戶礦工被逼「拆屋還地」! 在地老議員嘆:沒看過賴清德幫忙
2024大選進入最終倒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萬里老家違建爭議成選戰重點,而同在萬里的崁腳村曾在2007、2008年被政府標出土地,新地主要求當地住戶「拆屋還地」,引發抗議。萬里中幅里前北縣議員唐有吉向中天《民間特偵組》節目表示,在抗爭期間「從沒看過賴清德」,2012年間居民抗爭無果,最後80幾戶居民全數遷走,也沒得到任何補償;唐也透露他與賴清德母親交情很好,證實賴的老家是既有違建、是改建過的空屋,吃虧就是沒繳稅。據《中國時報》2007年7月報導,萬里崁腳村在日據時代為礦區,許多住戶當年即在此落地生根;但土地所有者、經濟部所屬的國營企業農工公司現正準備將土地整批標售,並對近百戶提起「拆屋還地」之訴訟。居民若無法得標,將面臨流離失所的命運。中天《民間特偵組》近日採訪到萬里中幅里前北縣議員唐有吉,並實地走訪被迫拆屋還地的崁腳村,原來兩三層樓的建築有的被拆光變成荒地,也有多間破屋還閒置在當地。唐有吉表示,這些都是既有違建,「阿德(指賴清德)就是舊有違建,他那間吃虧就是沒繳稅」,這邊每間都有繳、鐵皮違建也有繳。對於萬里崁腳村80戶居民遭逼拆屋還地,萬里中幅里前北縣議員唐有吉(見圖)向中天《民間特偵組》節目表示,在抗爭期間「從沒看過賴清德」。(圖/翻攝自中天民間特偵組)唐有吉回憶當時農工公司,「礦工二代三代全部都趕盡殺絕、拆掉,真的很可憐」,當時他們主張,弱勢老礦工的既有房屋,經濟部可以用小塊小塊的標,讓居民能夠標得起,但經濟部不肯。後來被新地主標走後,就貼公告、掛布條,限期搬遷,不然就要硬拆,當時居民也請了7位律師跟新地主告。《民間特偵組》追問,這些被拆的人有得到任何補償嗎?唐有吉說,「沒有,一戶一戶打、一戶一戶遷,八十幾戶全部遷光光,倒貼十萬打掉不給新地主」。2007年時,賴清德已經在台南擔任立法委員,《民間特偵組》也問出關鍵問題,當時賴清德有來幫忙?唐有吉坦言,「當初我們抗議的時候,我是沒有看到他(賴清德)啦,因為他戶籍在台南,沒有回來」,節目組也追問,賴清德那時候到底有沒有幫過這群崁腳村民?唐有吉也說,「真的我沒有碰過他」,但也希望能做到賴說的全國礦區就地合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萬里老家被認定是既存違建。(圖/報系資料照)節目組提到,可是賴清德的老家還在這邊?唐有吉嘆了一口氣說,「我是比較了解,它是一個老家沒錯,蓋起來也是真的,他的媽媽跟我是最要好的,因為她同村,他的哥哥在我公所服務,我們是同事,所以我每年過年,我都會去他家」。唐有吉也透露,賴清德的媽媽很早就沒有住在老房子了,老房子應該是空房,可能有風水的觀念,一定有整建過,這看的出來。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也向《民間特偵組》節目爆料,像崁腳仔村這類在台灣的非正式住居,背後往往有許多歷史因素,而崁腳仔村從日據時期就存在了,2007、2008年在地居民想跟新地主買地,商量是不是能分割讓他們買自己家的地就好,結果新地主以1坪1萬元買到的地,竟向居民開價3萬元,聽說其中也與新潮流有關。賴清德2007、2008年時,是民進黨執政時的立院幹事長,萬里礦工鄉親其實有找他幫忙,但或許他當時已經是立委,不怕買不到自己家的地,便對崁腳仔村受害者冷眼旁觀,在台南南鐵東移的案子更是加害者,他就是受害者之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09566/sm-04c5f045efe5a8e380f373ca11c85ef2.jpg)
只在嘉義市! 全台唯一「百年家將圖」列古物
嘉義市政府古物審議會通過4件寺廟古物指定為一般古物,其中「慈濟宮如意振裕堂日治時期八家將圖」經調研推斷於1919年即繪製,是嘉義市乃至全台目前發現唯一近百年的家將圖組,是難得一見的家將古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去年12月15日召開嘉義市古物審議會第九屆第1次定期會,審議通過「小早川篤四郎〈新高山遠望〉」、「普濟寺鎮殿觀音與善財龍女佛像組」、「普濟寺章高元獻慈航普渡匾」、「慈濟宮如意振裕堂日治時期八家將圖」,指定為嘉義市一般古物。審議委員們認為,這些古物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一般古物指定基準,「慈濟宮如意振裕堂日治時期八家將圖」是稀世珍寶、有藝術性,因為家將文化多為口傳,此家將圖是家將文化的重要文本與傳承資料,呈現日據時期家將臉譜與服裝風格,印證嘉義「家將窟」之名,且能保留至今,實屬不易。嘉市府文化局指出,慈濟宮如意振裕堂是嘉義八家將元祖首堂,開拓了全台「振」字脈系的八家將堂館,經該局委託雲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調查研究,進而推論此8幅家將圖約於振裕堂成立的1919至1946年間繪製,懸掛使用至1964年,因受損才下架收藏至無酸紙盒保存。審議委員表示,〈新高山遠望〉作者小早川篤四郎曾居住台灣,作品也曾入選帝展,此畫與已指定為重要古物的「多多羅義雄〈新高山〉」於2014年在阿里山賓館被發現,當時狀況不佳,2018年委由台南藝術大學修復完成後,負責保管的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向嘉義市政府提報。財團法人嘉義市普濟寺則提報「普濟寺鎮殿觀音與善財龍女佛像組」,反映出19世紀末民間雕刻技法;「普濟寺章高元獻慈航普渡匾」獻匾人是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的部將章高元,匾額用九芎木,材質罕見,有清代工藝風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09490/sm-2d26c3c1cecc54b708a4fce15daaf604.jpg)
《光的院子: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新書發表會 看見那個時代的歲月與記憶
資深行銷公關顧問、人稱「公關女王」的黎明珍於2024年1月出版新書《光的院子: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書中紀錄了身為眷村子弟的黎明珍,與丈夫王子亦一同重建位於高雄建業新村的自家故居,更截取父親之名,取作「光的院子」的故事。高雄建業新村是日據時期的海軍軍官宿舍,作者參與高雄市文化局「以住代護」計畫,將老宅重新打造成一個可以舉辦藝文活動、親友鄰舍相聚的空間,賦予老屋新的生命,讓思念的種子能夠繼續在左營海軍眷村中茁壯成長,生生不息。作者黎明珍在自序中提到:「要寫一個老房子的「前世今生」並不是像《大江大海》或《巨流河》一般記錄著大時代的故事,出版《光的院子》的故事起心動念,是為了記錄父母的愛情故事,從廣東到山東,從大陸到台灣,也爬梳著落腳於這棟曾是日式建築中的日常、與其某一隅發生的故事,也從院子走出到村子看見人情味,看見那一個時代的歲月與仍可觸摸的記憶。」(圖/時報出版提供。)《光的院子》分為四個章節,從作者父母親的背景開始講起,如何從廣東及山東落地建業新村,到作者兒時在此成長的珍貴回憶,再從隨著時代變遷,這塊眷村土地上人、事、物的變化,一路到變身成「光的院子」的過程。書中除了真摯的文字,作者也分享了許多有溫度的照片,透過攝影的角度訴說屬於這個院子的故事,在書的最後,更特別收錄了36篇的留言,記錄了作者好友們對於「光的院子」這樣一個特別空間的回憶;本書撿拾大大小小發生於此的故事,拼湊、剪貼、黏合,要拂去戰火的硝煙,洗去歷史的塵埃,只以日光、樹影、人情與笑聲寫成,屬於這個院落的時光故事。(圖/時報出版提供。)書中除了建築學者李清志、文化評論人詹偉雄、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總會長趙怡、和泰興業公司董事長蘇一仲等人的專文推薦,分享他們與黎明珍的故事以外,包括王偉忠、吳思瑤、李建復、李崗、小野、胡元輝、孫慶餘、陳雅琳、楊奕蘭、鄒開蓮、蔡詩萍、韓良憶等各界人士,也一致暖心推薦這本承載了滿滿家族回憶的作品。二○二四年一月五日下午兩點,時報出版於時報本鋪 舉辦《光的院子: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新書發表會,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總會長 趙怡、建築學者 李清志、文化評論人 詹偉雄、王子亦等人也都親臨現場致詞,為《光的院子:成長記憶中眷村的華麗與轉身》新書發表會增添光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07982/sm-0e1bd4368c3baef877f84720fa0eac89.jpg)
日據時期人民土地變國有解套了 憲法法庭宣告最高院判例違憲
台灣光復後,不少日據時期人民土地未向政府登記,卻被納為國有土地,憲法法庭認為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311號判例規定,民眾在土地登記為國有15年內,未請求塗銷國有登記,已完成時效變成國有地的判例違憲,不符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財產權意旨,民眾可據以聲請再審翻案,各級法院也不得再援用上述判例。不過主張日據土地被登記為國有地的民眾,需要提出相關證據,例如日本殖民政府的「台帳登記」,或土地登記簿的記載等土地權利憑證,以及是否有長期居住該土地的事實,還有國家是否曾要求人民繳納地價稅、田賦等稅捐,並由法院依具體個案認定才能翻案。此外,如國家已將土地交易給第三人,就無法追回了。憲法法庭粗估,曾引用最高法院上述判例的判決書,約有170幾則,至於其他案例能否翻案成功,有待觀察。經營鐵材行的彰化民眾石豊田主張,位於彰化縣大村鄉的祖產土地當初為祖父石羅和他人共同持有,還有日據時期土地台帳在案,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推行土地總登記政策,土地共有人之一的石老松雖提出申報,但未完成申報程序,該地遂在1965年被依無主地處理,登記為國有,田男提告要求國家返還土地,遭法院判決敗訴確定,遂聲請釋憲。本案田男經憲法法庭判決勝訴後,將有機會拿回祖產土地,不過由於該地2021年被大村鄉公所斥資6787萬元,興建全鄉首座社區式長照綠建築─福興日照中心,田男曾在動土典禮現場抗議,當場出示多份文件與訴訟判決,強調這塊土地為祖父等人所有,父親年年繳稅卻仍被政府強行收回,要求公所暫停計畫以免未來面臨拆屋還地。未來鄉公所該如何處理本案土地爭議,備受各界關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07813/sm-80e30c544d420c99e5a81fdad958f58a.jpg)
東部消失逾30年! 石虎現蹤宜蘭山區
台灣已知的石虎族群大多分布在苗栗以南到嘉義、台南一帶的淺山丘陵及山區,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在生態調查過程中,記錄到宜蘭絕跡已超過30年的石虎,但拍攝到的石虎個體,是否為過去宜蘭族群殘存的個體,還是從其他鄰近地區遷移而來,還有待研究人員確認。宜蘭大學指出,自日據時期石虎在宜蘭就有分布紀錄,也有毛皮使用與交易記載,交易金額甚至還遠高於台灣西部地區,在環境開發與人為干擾下,超過30年來宜蘭所有關於野生動物調查的報告,均不見石虎的紀錄與蹤跡。校方表示,紅外線自動相機是偵測瀕危與稀有物種的利器,但就算如此,面對像石虎這樣生性謹慎且敏感的動物,除了架設技術外,還需要一些運氣。今年10月底,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野生動物生態研究室助理教授毛俊傑團隊,在大礁溪實驗林場意外拍攝到1隻石虎身影。研究團隊說,在連續10張調查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石虎從相機前迎面走來並短暫停留,整個過程歷時10秒鐘,這是超過30年來,在宜蘭第1筆有清晰影像的石虎紀錄。團隊分析,宜蘭雖然屬於石虎可能的棲地區域,然而目前已知最北的石虎族群距離這次發現石虎的地點,最短直線距離至少約有100公里。校方指出,在宜蘭發現的石虎,是否為苗栗以北到新竹、桃園、新北、宜蘭間的山區,還保有其他過去尚未被發現的石虎殘存族群?又或是遠從苗栗一帶長途擴散遷移而來?相關的疑問還有待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的確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292735/sm-7d2e4ac9fd47c03aba1feb3cf758e9dc.jpg)
行政法院人民告官勝率贏德、日 吳東都:別再說我們是駁回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今天上午舉行交接典禮,新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吳東都致詞時表示,行政訴訟制度至今90歲了,只有真正的民主法治,才有「民告官」的可能。根據吳東都的研究,2019年至2021年,台灣行政訴訟一審原告勝訴的比例高達19.4%,德國是15.5%、日本則是12.8%,因此台灣的原告勝訴率勝過德國和日本,請不要再說行政法院是駁回法院了。最高行政法院卸任院長吳明鴻在同仁歡送下離開。(圖/黃威彬攝)今天剛好是台灣光復節,吳東都說,日據時期雖然日本本土有行政訴訟制度,但從未在台灣實行,這也是殖民地的現實狀況。台灣在2000年7月1日行政訴訟改為二級二審制,2017年改為三級二審,今年6月則將行地方法院的行政訴訟庭獨立出來。吳東都強調,他當院長後,將行使院長職權、事後研閱法官的裁判書,還會把過去7年他當最高法行政法院庭長以來,看過下級審的裁判書的心得向法官報告。他深知正義如果沒有法官的擔保,那是沒有保障的。以最高行政法院來說,每審結5件案子,至少有1件是自為裁判,他還引用鑽石廣告來比喻裁判品質的重要,他說「裁判恆久遠,一件永流傳」,引發現場笑聲,他也希望行政法院法官都能追求更好的審判品質。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致詞表示,卸任院長吳明鴻上任時碰到新冠肺炎,在艱困時刻還能展現行政長才,讓法院度過艱難時刻,同時打開行政法院的倉庫,不讓案子放到倉庫裡。許強調,最高行政法院肩負統一法律見解的責任,不只是法治國的拱心石,也是自由民主憲政的拱心石,希望發揮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標竿。卸任的吳明鴻表示自己接任院長1029天,馬上就要離開工作超過25年的行政法院,雖然歷經新冠肺炎疫情,法官們仍透過視訊等方式把工作做好,他也感謝吳東都擔任庭長期間參與很多行政事務的規劃,也都做得很好。前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彭鳳至也到場致詞,強調行政法院是法治國的命脈,並恭喜吳東都接任院長實至名歸。今天到場還有大法官葉百修、張瓊文、楊惠欽等司法高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286884/sm-0ac7e18f61db1ed9bfa0c2e76383bf15.jpg)
海米保衛戰1/貢寮秘藏消失1世紀瀕危植物 里民守護拒怪手進場
新北市貢寮區龍門沙灘擁有黃金沙礫與海天一色絕美景象,多年來是遊客心中的珍貴秘境,2020年該地發現消失近1世紀的瀕危植物「海米」,更因此成為全球最南界海米原生地,但龍門沙灘過去因填土工程管理疏失而堆放廢棄物,不斷有環保人士期盼盡快剷除,當地民眾則擔心怪手進駐恐害海米再次消失,如今在龍門里長吳世揚的號召下開始自發守護,期望能將這株珍貴的禮物留下。9月22日下午,記者跟隨吳世揚的腳步抵達龍門沙灘,舉目所及滿是湛藍,深淺多變的海洋與濃厚白雲勾勒出絕美景色,天邊還不時有鷹隼翱翔,與一旁熱鬧的福隆浴場相比,彷彿進入遺世而獨立的秘境,在這樣靜謐氛圍中,卻藏著珍稀植物的生存危機。龍門沙灘因填土管理疏失,遭填放大量建築廢棄物,當地居民為守護海米而自發撿拾,希望能避免怪手進場。(圖/讀者提供)「這個就是海米,大家都沒想到自己家門外有這麼寶貴的禮物。」吳世揚表示,龍門沙灘在日據時期就有海米的記載,此後一世紀都沒有確切文獻紀錄,直到2020年,在地團體才意外發現它。據了解,海米過去在台灣植物界被視為夢幻般的存在,學者們多半只知其名,只能從少數的標本窺見其身姿,海米在植物紅皮書中更被列為極危物種,而海米為溫帶薹草,台灣是其生長的最南界,龍門海米可說是全球最耐熱海米,學界認為它們可能攜帶抗暖化基因而十分重視,但這樣珍貴的植物竟長在一片建築廢棄物中。 記者調查,福隆貝悅飯店與台2線興建工程在2011年間,因填土工程管理疏失,把夾帶磚頭等建築廢棄物的石英沙堆置於該處,閃閃發亮的黃金沙灘被大量磚頭和垃圾掩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原想讓機具大規模清理,在當地民眾強烈抗議下才暫時喊停,但龍門里民並沒有因此而掉以輕心。「就有人一直說要讓怪手來清,很怕我們的努力就這樣被輾過了。」吳世揚提到,目前當地里民自發性地發起「保衛海米大作戰」,包括每周都有2次的守望與清理任務,希望透過人手撿拾避免怪手進駐,給海米留下生存空間。新北市貢寮區龍門里位於山海之間,各角落都是美景,傍晚的龍門吊橋更唯美宛如童話。(圖/讀者提供)吳世揚提到,海米的出現凝聚居民對故鄉的情感,除了撿拾廢棄物外,也不斷學習植物知識,以便識別外來種和清除,對這片土地也有更深的認識,期盼能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守護行列,並共同享受龍門的美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