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
」尹錫悅成南韓史上第三位遭彈劾總統 青瓦台9總統下場都悽慘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晚間突然發布戒嚴令,雖然歷經6小時候就宣布取消,但此舉還是引發南韓社會的不滿。而南韓國會也在14日下午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的結果,成功達到300票的三分之二門檻,通過了對尹錫悅的彈劾案,也讓其成為南韓憲政歷史上第三位遭彈劾的總統。而整起事件,也讓外界再度掀起「青瓦台魔咒」的傳聞。據了解,在南韓憲政史上共計有3位總統遭到國會彈劾,其中第一次彈劾案發生於2004年,韓第16任總統盧武鉉因涉嫌違反選舉法而遭到彈劾。但國會雖然通過彈劾案,可是後續憲法法院不支持,駁回彈劾案,盧武鉉得以復職。第二次則發生於2016年,南韓第18任總統朴槿惠因「閨蜜門」傳出親信干政的醜聞,後續遭國會彈劾成功後,憲法法庭也裁定彈劾成立,朴槿惠不僅是南韓憲政歷史上第二位遭彈劾的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遭彈劾成功的總統。而綜觀南韓憲政歷史,總統一職似乎成為高風險職業,自1948年南韓建國以來,歷任總統中有9位未能平安完成任期,或是卸任後結局淒涼。其中李承晚、崔圭夏因為政變、民眾抗議而下台,朴正熙遭時任中央情報局長暗殺、全斗煥、盧泰愚、李明博卸任後遭起訴入獄、金泳三和金大中即便順利卸任,也因為子女貪汙問題而入獄,朴槿惠則因閨蜜干政醜聞而入獄。而目前就連前任總統文在寅也正在接受司法調查中。也因為歷任南韓總統大多沒有好下場的關係,外界便傳聞,總統府青瓦台似乎有風水問題,認為當地陰氣重、不適合久居。後續又傳出早在日治時代,青瓦台附近被埋下鐵釘,作為「穿心釘」破壞風水。雖然這些說法均未經證實,但這也讓「青瓦台魔咒」開始流傳。而在尹錫悅本人似乎非常相信「青瓦台魔咒」的存在。上任之初,他便花大預算將總統府從青瓦台遷至國防部的龍山大樓。但此舉似乎並沒有讓其任期特別順利,不僅多次遭到在野黨批評、彈劾官員、卡住法案,如今自己又因為戒嚴令的關係,讓國會通過彈劾。
公糧遲暮1/公糧收購價喊漲 在地批老農呷無只肥農會代耕隊
立法院朝野立委折衝下,明年度總預算終於交付委員會審查,三大杯葛爭議中禁伐補償和健保點值都獲得解答,行政院卻唯獨不願承諾提高「公糧保價」收購。農民私下透露,公糧保價是50年前政府為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政策,近年來國人稻米食用量銳減,政府應該要鼓勵農民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精緻米食,一味肉桶式補助政策反而突兀,其中更暗藏不少眉角。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8日終於付委,賴政府對禁伐補償、健保點值案皆做了不小讓步,唯獨對「公糧加價購」仍持保留態度。(圖/黃威彬攝)據了解,台灣實施「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始於1974年,當時因為國際爆發石油與糧食危機,政府便開始實施這項政策,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從此公糧收購價格就成了國內稻米市場價格交易的絕對指標。目前國內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新台幣26元,在野黨立委認為務農成本年年上揚,但公糧自2011年至今未漲,主張每公斤公糧應漲價5 元,但農業部認為公糧漲價將誘發更多稻米生產,形同以政策誘導擴大耕地面積,與休耕政策背道而馳,雙方各執一詞。本刊記者12日走訪新竹縣竹北東海與芎林下山一帶水稻田,這裡在日治時代生產上繳天皇的「東海米」,也是當今竹科「璞玉計畫」基地。四代務農的「客家舞獅文化協會」理事長張健銨直言,現今的公糧收購政策對基層農民是很不實際,在農村裡的實況是老農耕不了田、年輕人不願耕田,農地大多廉價租給擁有割稻機、耕耘機的代耕者,這些俗稱「農耕隊」的代耕者與地方農會「緊密結合」,選擇「臺南11號」等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米,每年第一穫每公頃9,000公斤收成不是問題,其中可撥交4,800公斤公糧,等於「插了秧就等著領補助」,除了土地使用大量化肥,也因銷路「基本盤」穩固,根本不需擔心市場競爭。關心農政已久的芎林鄉代表劉名揚指出,台灣的公糧收購分為「計畫收購」、「輔導收購」與「餘糧收購」三種,其中計畫收購價格最高,餘糧收購價格最低,約略等於民間市價。他舉例,以2024年第2期稻作來講,「計畫收購」每公頃上限約為1,500公斤,每公斤單價26元,略高於市場平均單價。劉名揚直言,這樣的價格對高產量「農耕隊」來說相當划算,穩定的銷路更可讓農耕隊不必擔心市場競爭。然而,對於追求品質的一般農民來說,就是種植品管和價格高的「越光米」或「牛奶皇后」等品種,他們其實無法受惠到公糧收購價,建議農業部不如把錢來協助技術革新,遠比肉桶式撒錢好。張健銨回顧,過去「戒嚴」時代,工業和商業活動不發達,國家收入主要向農業「吸血」,當時1公頃每穫約2,400公斤,超過9成收穫必須繳給國家、地主以及換肥料,農夫的收穫就剩不到1成稻米,食指浩繁根本不夠吃,只好種地瓜葉配稀飯度過三餐。他說,如今社會開放了,農者能自由去化米製品,多數對自家產品深具信心不怕市場洗禮,根本「不屑」繳交公糧。近年不少老農後繼無人,紛紛廉價或免費將土地租給地方代耕者,代耕者則引進現代化機具,以低成本方式大量生產稻米,也是當今「公糧」的重要來源。圖非當事農者。(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張健銨批評,不少人打著「照顧農民」的大旗,嚷嚷著要提高公糧價格,實際上只是肥了與各地農會與農耕隊,繼續鼓勵他們以低成本方式大量栽種品質「能驗收領錢就好」的稻米,且各地公糧農會與盤商互通有無輕而易舉,即使每公斤收購價漲了5元,屆時到末端收購時,又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一堆藉口,收購價哪會漲,無力耕田、便宜出租土地給農耕隊的老人根本不可能收到更多田租。劉名揚則示警,如果公糧價格一漲,第一年看似公糧與盤商私糧能稍稍漲了收購價,卻也將吸引玉米、大豆等農者紛紛改種稻米,「第二年又會崩盤」,而稻米的栽種環境相對寬鬆,像芎林下山便因風大,種玉米沒幾天便會被風吹垮,若放棄其他經濟作物,一窩蜂地搶種稻米,除了不久後稻米價格潰堤,更影響了經濟作物供給,「那才是國安危機」他憂心地說。
天氣轉涼!他困惑「台灣人怎麼這麼愛吃鍋?」 網曝原因:CP值很高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許多民眾多會選擇到火鍋店吃熱的暖暖身子。不過,就有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表示台灣明明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天氣冷的時間很短,卻還是有許多人很喜歡吃火鍋,因此讓他相當困惑,直呼「台灣人真的這麼愛火鍋?」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上發文,表示最近北部的天氣開始轉涼,看到便利商店也開始出了新的小火鍋商品。讓原PO意識到,原來適合吃火鍋的時間好像已經到了。不過,原PO表示,其實台灣明明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冬天都很短,氣溫通常不會到真的很低,寒流過境頂多也是幾天非常冷,之後就回歸正常。」但台灣卻火鍋店品牌林立「不管是小火鍋、麻辣鍋,隨便就可以講出10家店名了吧。」因此這讓他相當困惑,直呼「台灣人真的這麼愛火鍋?」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表示「火鍋好吃阿!冷氣夠冷就好了」、「全家起司牛奶鍋超好吃」、「台灣人真的超愛火鍋,連鎖餐廳幾乎有一半是火鍋店真的超賺,所以超商也出一堆聯名的」、「其實火鍋湯不要喝太多,還滿健康的」。也有網友指出「火鍋店很好開阿,不用請廚師 湯頭、食材用好就ok了,比燒肉店還沒有技巧」、「可能跟移民社會有關吧,涮涮鍋、沙茶火鍋、酸菜白肉鍋,都是日治時代、戰後移民帶過來的美食」、「火鍋應該cp值算很高,價格兩百左右,火鍋有肉有菜有湯,每家幾乎也都有無限的飯、冰淇淋、飲料,吃飽的話算不錯,所以超商也出一堆」。
文資劊子手1/閃電拆李登輝宿舍旁老宅 台大與北市府挨批毀溫州街地景
緊挨著台灣大學校園的北市溫州街是不少知名學者的故居,更是至今僅存的日治「台北帝國大學」職務宿舍建築。其中已故台灣史研究者曹永和故居遭無預警拆除,對門的文建會首任主委陳奇祿故居也岌岌可危。專家批評,土地所有權人台灣大學執意開發,地方台北市政府全力護航,簡直是「文化劊子手」搭檔。北市溫州街52巷位於日治時代人文薈萃的「昭和町」,區域內有第一批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興建的日式職務宿舍,除了曹永和與陳奇祿外,已故總統李登輝在台大農經系任教時也曾住在此。9月18日上午,ㄧ部怪手突襲式闖入將其中的2、4、6號老宅拆除,連曹永和遺眷還居住的8號,也因共同壁拆除工程遭潑及。已故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台大農經系助教時與夫人曾文惠結婚,當時曾和家人在台北溫州街52巷職務宿舍寓所前合影。(圖/報系資料照)本刊記者與獨立書店「欒樹下」店長趙瑜玲1日重回現場,她拿出半年前蓊鬱的52巷老宅風景照感嘆地表示,近年地主台灣大學從文學家臺靜農故居開始,意圖跳蛙式地閃電拆除名人居所,還有德文翻譯巨擘周學甫等名人故居都難以倖免,讓溫州街地貌像被貼了「狗皮膏藥」一般,一塊一塊無預警被撕裂。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黃智慧表示,這塊溫州街精華區俗稱「溫羅汀」,以溫州街、羅斯福路三段、新生南路三段、汀洲路三段所圍成,若有幸保存的建築,近年大多為獨立書店或特色餐館。然而,絕大多數因教授身故且子女不在台灣,宿舍已杳無人煙,但過去的研究貢獻,還有特色建築風景,包含卵石砌門柱、綠籬圍牆的地區特殊印記與工法,都反映了儉樸年代的自然取材與工藝,如今台灣別處找不到了。黃智慧直言,其實這幾塊名人故居,自己都與當地文史工作者合作,申請「文化資產保存」,但文化資產審議者是地方政府,而地主台灣大學早已與北市府形成共識,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遴聘「合作愉快」的專家學者,冠冕堂皇地說這類古宅全台都有沒什麼必要保存,卻忽視了背後台北帝國大學的建築故事。她說,由於救濟管道為上級機關文化部訴願審議委員會,但文化部往往揮著「地方自治」大旗,實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公文再轉回地方政府,最後當然只能收到「訴願不受理」公文,徒呼負負。建築師陳勤忠介紹,52巷建物群是台北帝國大學依據總督府所定「判任官乙種官舍」標準而建,落成當時有 8 棟,採「二戶建」雙拼式建築而成,南北向基地與建坪比例為 3.5比1,保留大面積綠籬庭園環繞家屋,塑造溫州街 52 巷街廓形貌。他說,所謂「乙種官舍」的建築標準在 1922 年訂定,當時戰後物資不豐,各地「乙種官舍」建築風貌有別,而這批台北帝大創校時期所建的職務宿舍,品質最好,留不住是台灣的地景損失。陳勤忠哽咽表示,百年來國家孕育了許多大師引領國家前進。現場還可遠遠聞到撲鼻檜木香,走近卻見斷木梁柱、殘片瓦礫,怪手粗暴到片甲不留,「台大這樣的最高學府,我們能期待什麼?」北市府文化局則回應,台灣大學拆屋是依照正常程序取得執照,這些建築遭提列文化資產未果的訴願流程已經走完,確定不具文資身分,不能視同暫定古蹟,因此拆除合法。
蛋黃區藏陰廟1/揭密北市基隆路2陰廟歷史 爆米花拜仙童、聖媽竟是日本人
中元節公司行號、社區住家忙著祭拜好兄弟,主祀先人的陰廟也跟著熱鬧起來。CTWANT記者調查北市最具代表性的信義區區內陰廟周邊房價,發現12間陰廟中有4間周邊房價破百萬,其中2間位在車水馬龍的基隆路上,已有百年歷史,因存在已久,就連在地居民也不知道裡面供奉的是「先人」而不是正神。台北市政府、台北101、台北世貿,以及不少國際企業、百貨商場全集中在信義區,許多人對信義區的印象都是繁華密集的高樓,不過老一輩台北人都知道,信義區早期遍佈農田、埤塘,有人繪聲繪影信義計畫區在日治時代是個刑場,不過至今未能證實,但確實有生產火炮彈藥的四四兵工廠。CTWANT記者調查信義區內共12座陰廟,根據實價登錄共有4間周邊2.5公里每坪房價破百萬。平均房價最貴的是「天月宮」周邊,每坪成交均價103.6萬元,周邊預售案甚至開價每坪160~190萬元。記者實地走訪,「天月宮」地點就位在人來人往的基隆路與信義路交叉口不遠處,兩棟大樓中間的鐵皮下,地段相當精華且醒目,不只內有信徒正在參拜,也見經過的路人合十鞠躬。住在周邊40年的陳小姐分享,小時候媽媽推著嬰兒車裡的她,每逢過基隆路馬路時,她的鞋子都會掉,屢試不爽,後來媽媽才想到應該是去「天月宮」拜拜忘記還願,「長大後有人告訴我那是陰廟,至於拜什麼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就是存在那很久很久了。」目前「天月宮」由景聯里里長洪福周負責管理,據了解有不少商家企業都會來乞求生意興隆,供桌上就擺放著隔壁花店的花籃,也可見一旁震旦大樓出現在捐款名單中。(圖/林榮芳攝)根據信義區文史記載,約100年前,附近有一條大圳溝,有一女屍漂流在此地後卡著不動,地方民眾為求心安,因此建廟祭祀,稱其為「聖媽」。後來聖媽廟成為散工工人的集中地,需要工人的廠商會到此處找雜工,工人們也會祈求聖媽能有工可做。「我們也叫祂仙姑,另外廟中也同祀石頭公和土地公,附近很多上班族都會來拜,還有店家越拜生意越好,有人覺得靈,常有人把聖媽偷請走。」在地景聯里里長洪福周甚至告訴記者,「祂的人看起來像日本形狀」,記者疑惑問從何得知,「這是個人感受啦!以前耆老參與地方事務時也聊過。」「當初廟很小間,後來因旁邊大樓施工打地基震壞了聖媽廟,於是建商協助改建才有現在模樣。」洪福周說,原宮廟名「聖媽萬應堂」,後來升級改名為「天月宮」,「只要辦法事就可以升級,到現在發展也不算陰廟了!」據了解,該廟占地約有30坪,其中8.17坪因清償債務淪落法拍,2022年時三拍底價為2739萬元,換算每坪土地單價高達335.3萬元,但土地太小又難以開發,導致年年流標。洪福周說,「天月宮」地主有水利局、華南銀行和私人持有,因屬商業區段,市場行情每坪土地要600萬元,曾有人評估可以開發9層樓建築,也有人買下邊邊一小角等待開發,但他認為1樓仍要留給地方公廟,至今不了了之。就在「天月宮」斜對角200公尺距離之處的三角地,還有一座「仙童廟」,周邊平均房價102.1萬元。根據信義區文史記載,仙童本姓楊,是在距今約200年前,三張犁在地楊家真實存在的一個小男孩,他非常頑皮且難以管教,有次做了件很大的錯事,地方傳言是偷東西或偷牽牛,被人一氣之下用繩子勒死,這小男孩就死在四合院附近,現在的光復南路天橋下旁。小男孩死後,地方流傳他的鬼魂常在此地遊蕩,於是便在小男孩身亡之處立碑祭拜,結果十分靈驗,香火很盛。1971年,因光復南路進行拓寬工程,於是將小廟遷移至現址。圖為1992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當時還是一片農地,基隆路、吳興街一帶則已經有大樓建築成形。(圖/報系資料庫)走訪仙童廟,發現桌上祭品竟擺著爆米花。記者找到「仙童廟」管理人楊萬居,他說,早年這邊的佃農有3戶楊家和1戶陳家,會請祂保佑做田人平安豐收,「以前都是拜三牲水果,後來有房仲拿糖果給祂吃,說拜了房子很快就賣了,還有人拿玩具拜,旁邊放個名片,玩具很頭痛不知道怎麼處理!」不過對於史料記載仙童的故事,他卻澄清,「亂講,仙童不姓楊,仙童生前是這一帶專門看牛的小孩!」至於仙童是如何過世,他也不清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說,不管是陰廟、陽廟,由於音量與空氣干擾等因素,過去不少購屋民眾對此類設施周邊物件較為排斥,因而被列為房地產交易中的嫌惡設施,可能影響房價,不過在北市影響甚小,原因是土地寸土寸金,比起閃避更多人想搶進;此外,「陰廟長期被地方人士當作土地公或地方守護神祭拜,像一般廟宇般,自然忌諱者少,因此在北市黃金地段,常見陰廟或陰宅與民宅比鄰而居。」
蛋黃區藏陰廟2/信義區陰廟周邊9字頭房價 都市傳說=城市發展史
CTWANT記者調查北市百貨、金控大樓齊聚的信義區,區內共有12座陰廟,每間宮廟過去都有段精彩的鄉野傳說,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其中有7間集中在基隆路、嘉興街、吳興街一帶,陰廟密度高,周邊房價仍有9字頭。房市專家提醒,北市購買周邊有嫌惡設施的房子,雖有較高議價空間,但也需注意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傳言信義計畫區在日治時代是個刑場,至今未能證實,不過周邊有不少百年歷史陰廟,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圖/黃耀徵攝)除了基隆路上2間「天月宮」「仙童廟」,連在地居民也傻傻分不清是拜正神還是陰神的宮廟,較早開發的嘉興街、信安街、吳興街一帶,也有不少在地居住的先人死後被當成「有應公」祭拜,成為在地信仰。位於嘉興街的「安順宮」,建廟故事來自1951年,一群在地陳姓小孩挖蚯蚓意外挖到裝有遺骸的骨甕,之後就有地公託夢給居民表示,「被人挖到是機緣到了,要出世服務地方,希望民眾為地公蓋廟。」起初居民不願損失一塊土地來蓋廟陷入猶豫,沒想到一位陳家的小女孩忽然生病,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神明說這是靈有所求,即便找神明祭改、溝通都沒有效,當小女孩身體快不行時,陳家一同意蓋廟,小孩就痊癒了。1959年「安順宮」建廟,並迎入觀音佛祖、先應地公、福德正神安座。該廟的藥籤早年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據說若有人身體不舒服,只要向地公祈求後,摘樹葉回去服用就會有奇效。吳興街裡的「黃狀元公廟」,則是傳說鄭成功來台麾下一名黃姓文官,因有狀元功名,故稱黃狀元,他駐留在三張犁直到逝世,後來托夢請人為其修築一座醒目的「墳墓」,並在其旁雕塑一尊土地公,搭建涼亭供民眾祭拜。後來因黃狀元公靈驗,大量信眾前來參拜,宮廟也經多次擴建和改建。一位地方人士告訴記者,「黃狀元公廟」早年香火鼎盛,除了求考試順利外,什麼事都能祈求,大概40年前周圍還是空地,當時周邊聚集許多攤販做香客生意。不過記者放眼望去,如今的「黃狀元公廟」已被建築包圍,正門前的建築甚至距離僅1公尺,「房子就一直從吳興街往這裡蓋,蓋到廟門口,(廟前)這棟建築的建設公司老闆隔年就死了!」該名地方人士話中帶話,耐人尋味。而吳興街底、信義路五段門牌巷弄,往挹翠山莊的方向,也有一座「永安祠」。據說清領時期三張犁農田耕作種稻收成不錯,許多乞丐也紛紛來到此地乞討,夜晚就住在此「永安祠」旁岩壁的石坑中,後來有人在那裡擺了甕,傳說是在此地過世的乞丐遺骨,有一就有二,結果甕的數量越來越多。信義路五段150巷往挹翠山莊的山坡路段有座「永安祠」,據聞當時約有70多個骨甕散落路邊的岩壁石坑中,後來建商為了建案順銷,整理了骨甕建祠祭拜。(圖/林榮芳攝)40多年前,信義路五段150巷、吳興街底山上要開發挹翠山莊,建商覺得這條往山莊的必經道路旁邊放有骨甕不美觀,就把這些骨甕收拾,於1981年蓋了「永安祠」奉祀,當時統計大約有70多個骨甕。而挹翠山莊後來發展成信義計畫區後花園名人居,包含綜藝大哥大吳宗憲、 張小燕等人都曾住過此處,百坪別墅總價逾上億元,部分別墅還能眺望台北101夜景。「有應公」信仰在台灣相當普遍,且規模通常很小,通常被大眾認為是「陰廟」。信義區早年土地進行農業開墾,之後又因都市發展,地景地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經常在翻動土地時發現無主枯骨的存在並不意外,也因其靈異神蹟,在地方民眾中獲得信賴,成為和土地公或地方守護神一樣的存在,即便周邊有陰廟存在,房價依然昂貴。根據實價登錄發現信義區12宮廟周邊2.5公里成交房價,大部分都在9字頭以上。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若是想因嫌惡設施在北市黃金地段信義區撿便宜的購屋族,則可看看信義區的蛋白地段,例如和平東路尾段區域,由於區段高屋齡中古屋房型為主,每坪成交單價仍可見7字頭,為該行政區內少見「親民」價位。賴志昶也提醒,一般嫌惡設施若包含墳墓、高壓電塔、廟宇、加油站及高架橋等,依照買方心態,各有能接受的族群,但由於市場接受度較低,若非位於精華地段,議價時能有較高議價空間,依照距離設施遠近房價可有一定程度的減幅,惟需注意此類物件對於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民眾若有意追求此類物件撿便宜,仍需準備多一些本金,並觀察周邊環境是否適宜自住。
彰化最大爛尾樓將拆除! 「黃金帝國」前身竟是超美日式巴洛克風建築
被稱為彰化最大爛尾樓的員林「黃金帝國」商業大樓即將在年底前拆除,在地人多年的地標也即將走入回憶。有網友翻出它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員林郡役所」,有著日本仿歐洲巴洛克風格的特色建築,雖不比如今的大樓氣派,但自有其賞心悅目之處。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座落於彰化縣員林市的黃金帝國大樓,曾與彰化市地標喬友大樓被譏為「彰化縣兩大廢墟」,喬友大樓因大火奪走4條人命而已被拆除,黃金帝國大樓何時拆除,則因牽涉到281名產權人,一直難以定案,如今終於確定要拆除了。彰化縣府建設處表示,縣府已編列拆除工程總經費計8100萬,前期規畫設計監造案已於4月18日上網公開招標,預計年底前動工。黃金帝國大樓位於員林火車站黃金地段,為地下4樓、地上14樓的建物,20多年前曾商店、百貨服飾、遊樂場、旅館、KTV、餐飲等雲集,盛極一時,但在921地震後,被列為危樓,多年來外界對於大樓整體結構安全一直有所疑慮,地方上喊拆聲從未斷過,只是因產權複雜,難以整建。事實上,黃金帝國原址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員林郡役所」,也是重要的地方中心,管轄員林街、溪湖街、田中街、大村莊、埔鹽莊、坡心莊、永靖莊、社頭莊、二水莊等周邊9個鄉鎮。郡役所全棟為日本仿歐洲巴洛克風格的特色建築,外牆也用全用深黃色同色調磚砌而成,外觀宏偉。員林郡役所舊景。(圖/翻攝FB/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員林郡役所也在1980年代拆除,改建為樓高14層的商業大樓「黃金帝國」,更在921地震後淪為廢墟。如今總算要拆除進行都更,期待在原址上能建立起一番新的風貌,再創新的榮景。
百年建築變身藝文體驗新基地 嘉義東門派出所對外開放
近年來嘉義變得愈加有魅力,不僅特色小店林立,亦陸續有一些歷史建築活化新生。像是嘉義市政府十大旗艦計畫「文化新基地」與「舊城創新生」亮點計畫的重要節點「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1923)」,已於5月2日對外開放,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聯手內容整合團隊留白計畫,將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打造出全新藝文體驗場域。首檔展覽以嘉義文學家 ——「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揭開序幕,並將透過嘉義作家出版分享會、講座、花藝體驗及音樂體驗等活動,讓大眾再次認識這座跨越清朝、日本時期、戰後的百年建築。「東門町1923」位於熱鬧的東市場,建築乘載著清代、日治、民國時期的歲月痕跡。「留白計畫」精選時代展品,復刻留聲機、黑膠、音樂、文學作品等,以最低干預的方式呈現歷史現場。東門派出所興建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當時以「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為名,1930年因大地震倒塌後重建為現在的規模,二戰後改為「東門派出所」並持續使用至1987年廢止。2010年時登錄為歷史建築,但於2017年底啟動修復工程時,因挖掘到清代龍王廟遺跡而停工,前後期歷經六年修繕,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策展團隊留白計畫的規劃下,轉型成融合歷史與現代的文化基地。嘉義市政府經由跨局處整合擘劃,推出「十大旗艦計畫」,期待以文學底蘊串起「文化新基地」及「舊城創新生」的全新視野。留白計畫將首次進入東門派出所時,推開門撲鼻而來的檜木香、建築的優美及時代氛圍保留下來,策展現場以最低限度進駐、低介入的手法,保留空間原始迷人的氣質,在策展設計與體驗規劃上,更承襲「時間的痕跡」、「時差的浪漫」維持展場根本。將園區三棟建築以脈絡梳理做不同任務的策展規劃,以「東門町1923」品牌打開舊城的時光,再以「時代氛圍」、「現地共時」、「內容轉譯」三大重點打造場館,定位在1920年代,透過展覽與互動讓大家深入了解嘉義的文化故事,並藉由貫穿歷史場景、融合文學與藝術展演、職人與藝術家的發聲等,將多元型態體驗「劇場化」。庭院中的榕樹伴隨建築走過百年時光。由三座日式建築組成的「東門町1923」,仍然留有清朝遺構龍王廟,圍牆亦依稀能看見戰後標語「反攻第一、勝利第一」。由於「東門町1923」過去為一片池塘,是諸羅古八景之一的萬山倒影之地,現亦留存龍王廟部分遺構,常態展特別在東面掛上「萬山倒影」意象,並搭配歌仔冊《嘉義地理歌》,此作品描述日本時期鐵路甫通行時,從台北旅遊至嘉義的沿途人文風景,期待以「萬山倒影」、《嘉義地理歌》兩件作品,讓觀展民眾以作品開展文學旅程。再說到開幕特展「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其以日治時代的古典文學詩社為主軸、嘉義儒醫林臥雲之詩書作品為核心,嘉義首位台籍西醫林臥雲生平橫跨清代、日治至民國,擅長詩書畫、善繪竹松、習西醫、好蘭藝、圍棋,著有《臥雲吟草初集》、《臥雲吟草續集》。他是日治時期嘉義地區古典詩人重要代表,與張李德和、賴雨若等人齊名,目前嘉義城隍廟亦留有林臥雲於昭和14 年(1939年)撰寫的「城隍廟改築碑記」,為後代研究台灣史或嘉義史學的重要資產。「臥雲詩籤」展區從林臥雲作品中,挑選嘉義在地、節慶相關之作品,總共有36首中、英文版籤詩。特展區規劃為「臥雲詩籤」、「桃城臥雲景」、「臥雲筆墨」、「雲端讀詩」四大區;「臥雲詩籤」揀選 36 首林臥雲作品,製作成中、英文版詩籤,詩籤內容為嘉義在地、節慶相關詩作,民眾可抽籤拿取對應詩籤,或是自由挑選取用,讓詩籤一起陪伴民眾回到日常生活;「桃城臥雲」則從詩人生活空間認識嘉義,並挑選與嘉義古八景之詩作,呈現地理特質今昔樣貌,並以AR互動解讀詩意;「臥雲筆墨」呈現林臥雲墨寶之作於地方文化的影響,介紹當代文人喜愛將詩作書寫於「圓扇」、「扇葉」兩種形式;「雲端讀詩」則從四本手稿、五千首作品中挑選五大主題,以AR互動深入理解時代懷想與詩意。首展文創商品圍繞林臥雲與嘉義特色,將詩作以現代語錄詮釋現代意境,推出 3 款水晶貼紙與明信片及2款帆布袋。除了展覽、文創商品外,6月至8月也預計舉辦新書分享會及詩作對談、日式花藝體驗及 Silent Disco,帶大家一起回到1920年代;期待透過體驗,讓參觀者能在穿越時空的體驗中,感受到嘉義的時代浪漫和文化深度。「東門町1923」與在地團隊也合作推出系列伴手禮,未來還將與在地創生團隊合作,與在地場域串聯。info東門町1923 (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地址:嘉義市東區公明路 236 號開放時間:10:00~18:00,週一休網址:https://reurl.cc/GjEzR3備註:「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展期即日起~2024/8/30
創校121年…基隆「光隆家商」宣布停招 未來規劃曝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愈來愈招不到學生,面臨倒閉的危機。基隆創校121年的光隆家商就因為招生困難,財務出現缺口,決定「停招不停辦」,未來將轉型從事長照。光隆家商前身為日治時代成立的「基隆夜學會」,是日本教育家石坂莊作在1903年創立,1944年改名為「私立基隆商工專修學校」,之後由地方望族「基隆顏家」接手,改制為「光隆商業職業補習學校」,1955年增設普通高職部,並於1970年改為現名。光隆家商創立於1903年。(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由 李家宇, CC BY-SA 3.0)校長陳余各接受《自由時報》採訪透露,學校原本除了高職部,還有幼兒園,1990年前後是全盛時期,有3000多名學生,2012年還有2000多名學生,但到了2017年學生數開始下降,如今只剩下207名學生,不只是因為少子化,有3成基隆學生到雙北就讀也是一大原因,且家長較青睞公立學校。陳余各指出,學校招生日益困難,導致財務缺口擴大,在尚可運作的階段,經校務會議和董事會決定停招,國教署也已核准自113學年度起停止招生,但「停招不停辦」,目前就讀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學校會給予最好的照顧,直到畢業,相關教學、技藝競賽培訓等不打折,教職員則分3梯次離退。陳余各坦言很不捨,考量孩子及教職員家庭,在財務還許可情況下,不得不做這個決定、面對現實。而2年後等學生都畢業,將規劃轉型為長照機構,從照顧青少年轉到照顧高齡長者,服務不同年齡層的基隆鄉親。
中山北路華麗轉身!五個房價鍍金傳奇
中山北路的酒店發展史,儼然是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縮影。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來台的刻意,造就中山北路的歷史脈絡與貴族氣息;中央飯店、統一飯店到後期的國賓酒店、老爺酒店與晶華酒店,無一不是政府刻意堆砌的舶來品經濟,時至2023年,國賓酒店一分為三改建為一棟酒店與兩棟頂級豪宅,並引進純正日本豪華酒店體系,以飯店與住宅並行之姿,讓沈潛已久的中山北路迎向令人期待的往日榮景。實價登錄悄悄衝上200萬/坪 中山北路華麗轉身根據調查,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揭露國賓改建案交易資訊,每坪成交單價高達218萬,其中不乏超過4億總價的超級豪宅,創下大直以外、中山區預售最高實價登錄資訊。回首過往,曾是台灣第一家「民營五星級酒店」中山北路原址,以迎向下一個世紀的稀有尊貴與華麗典雅等特質,於日前創下高端住戶的價值基準線,為中山北路的傳奇增添嶄新一頁。中山區酒店式公寓需求性佳 財富自由不可或缺的配置選項因商務與外交需求的五星級酒店文化,顯現在中山區房地產發展的絕佳象徵是:酒店式公寓的大量需求。在2008年後的大規模印鈔與疫情開啟的高通膨時代,酒店式公寓的資產代表高資產族群的價值偏好;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睿智的眼光才足以判斷優勢資產的定義,其中首重地段能量,與「中山北路的距離關係」仍是關鍵密碼。中山北路林蔭大道支撐周遭資產價值_實景拍攝(圖/業者提供)中山北路、捷運、物業管理與坪效控制 缺一不可綜觀自住與置產剛性需求,專家結論可分享如下:一是中山北路大道價值,二是中山區核心位置的雙連站捷運,三是專業高端的物管服務體系,最後是適切合宜的坪數規劃控制。而這些關鍵要素,匯集在即將公開的「昀集柏寓」預售個案之中,中山北路與民生東路交點上緊鄰國賓酒店改建案、捷運雙連站300米內、新美齊高端酒店式管理進駐、15~32坪2~3房主流規劃,仍是一眾個案中,獨到睿智的資產配置選項之一。捷運雙連站300米散步即達_實景攝影(圖/業者提供)千組客戶預約參觀 「昀集柏寓」抗通膨高收益特質備受矚目2024年隨著台灣大量游資推升置產需求,「昀集柏寓」未公開即收穫高度詢問,超過一千組的預約人潮,實證高資產族群獨到精準的眼光;通膨率居高不下、營建成本提高與央行升息政策試圖抑制資金熱潮,高收益的酒店式寓所仍是資金避險停泊、穩健置產的絕佳甜蜜點。「昀集柏寓」建築外觀3d透視參考示意圖。(圖/業者提供)「昀集柏寓」建案資訊基地面積:約278坪坪數規劃:15~32坪|2~3房停車設計:平面/機械倉儲建案位置: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18號貴賓專線:02-25812111
蘇花搶通!日治時期舊橋成替代道路 鄭明典直呼:好勵志的老橋
台灣3日發生7.2地震後,導致蘇花公路下清水橋被震斷,公路局為了盡速搶通,利用日治時代舊橋作為便道,在6日晚間6點開放小型車單線雙向通行。對此,交通部長王國材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讚嘆「老前輩上場了!」而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則表示「好勵志的『老橋』!算是被棄置一旁多年,再度發揮功能,真夢幻~」台灣3日發生7.2地震後,導致台9線蘇花公路下清水橋被震斷。公路局為了盡速搶通,使用了舊蘇花第七號橋當作替代道路,在6日晚間完成工程,開放小型車單線雙向通行。對此,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表示「台9線蘇花公路下清水橋斷橋阻斷 ,公路局整建舊蘇花第七號橋(1932)做替代道路,在18:00完工通車。」並讚嘆「老前輩上場了!」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同樣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直呼「好勵志的『老橋』!」並表示「被棄置一旁多年,再度發揮功能,真夢幻~」而交通部表示,下清水橋便橋目前採單線雙向通行,4月7日到30日每天開放3時段放行,上午7點到8點、中午12點到下午1點、傍晚5點到6點,夜間則會實施預警封閉管制。
蘇花下清水橋遭震斷「旁邊日治舊橋沒事」 網傻眼嘆:百年來都沒進步?
花蓮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各地不斷傳出崩塌災情,其中位於蘇花公路的下清水橋也被震毀,25公尺長的橋面整段掉落谷底,場面十分驚悚,不過就有網友發現,下清水橋旁邊的一座日治時代舊橋竟毫髮無損,讓他相當吃驚。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直呼「這是⋯百年來都沒進步的意思嗎?」針對下清水橋修復,交通部公路局表示,預計最快周六(6日)傍晚完成搶通先供小型車通行,5月增設貨櫃便橋供大型車通行,橋梁整體修復需等到今年底才能完成。對此,有網友在臉書曬出大清水隧道的空拍照,發文表示地震後下清水橋被震垮,但一旁日治時期建造的舊吊橋竟安然無恙,讓他忍不住驚呼,「2024年的今天,我們需要利用到近百年前的設施...」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還是以前的人造橋用心!」、「感謝日本政府當年的建設」、「不只一次,已經好幾次了!每當有現代建造的橋斷掉,最後都得靠日本時代建造的橋度過難關」、「日本人紮實的建築技術令人佩服!」、「真是幸好還留有這個舊橋路可當替代。」不過也有人認為,兩者無法相互比較,「運氣啦,遇到地震哪有說什麼東西一定不會壞掉的」、「以前車流量少且蘇花有單線管制少有重車,舊橋也荒廢幾十年,還是要客觀看」、「可能是較靠內陸+跨距較小躲過,不然日本人蓋的龍騰斷橋也是被震垮。」
文青必訪!台灣罕見山系概念店「0KM山物所」將開幕 集選物、老屋與微型展於一身
在都市中能夠零距離走進山林,是一件多麼令人嚮往的事!將於3/22下午2點起正式開幕的「0KM山物所」,集結選物、日式老屋、展覽與台灣山林元素,座落於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師大商圈附近,曾是1928年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保育署)。首期營運基地占地逾500坪,包括戶外空間及三棟百年日式木造住宅,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之一,取得經營權的勤美集團重新規劃後,嚴選近140組品牌、展示超過2,000組選物,包括COFFEE LAW與綠帶純植物烘焙等帶來限定山系飲食和商品;並由「格式設計展策」規劃開幕首展「m²」微型展,深入淺出切入自然議題;開幕後還將陸續舉辦超過30場「山之所像」系列課程,激發大家探索台灣山林的好奇心。0KM山物所保存了十棵市定受保護老樹,並自然融入上百種植栽,而林業保育署投入超過一億元進行修復的宿舍也見證了台灣林業史變遷。(圖/魏妤靜攝)在「次森林」設有鏡面裝置,鏡中照射出老屋建築與周邊綠意,內外融為一體相當有趣。(圖/魏妤靜攝)整體場域空間和視覺系統設計由「格式設計展策」團隊操刀,將百年日式町屋巧妙融合台灣當代設計元素,景觀設計則由三組團隊:裏山、樹園藝、一攬芳華共同合作,將戶外綠地劃分為四大景觀主題區: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每區都根據不同主題植入森林元素,並與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及林業試驗所的瀕危植物復育計劃緊密結合,展現出不同海拔與年代的森林景觀樣貌。像「複森林」區曾有日治時代的木構屋舍,後因火災而重建,在地居民親手植入了新生樹苗樹種,現已長成充滿韌性的複層森林;「裏花園」則可見台灣原生植物和日本技師們的生活故事交織的日式景觀,並有防空洞等歷史遺跡。而「次森林」區則有3米鏡面藝術裝置和樟樹林設計,一方面透過鏡面營造視覺延伸感,還不時噴出水霧模擬山林間雲霧繚繞的景象,同時也訴說台灣林業經濟史,引人反思永續森林的重要性;「蒔光巷」則以家庭花園為靈感,種植可食用或具經濟價值的植物,形成了生態共生的環境。綠帶純植物烘焙為0km山物所設計獨家甜點,左起「松果布朗尼」、「玉山塔」、「綠色精靈苔球塔」(各250元,圖/魏妤靜攝)咖啡品牌COFFEE LAW在滿園綠意中提供民眾立食喝咖啡、品嘗獨家甜點的場域,並將陸續推出獨家可頌甜點與漢堡。(圖/魏妤靜攝)再說到選物,0km山物所與近140組品牌跨界合作,圍繞台灣山林的製造、療癒、探索、風土等四大主題,展售超過2,000件選品。像是成為常駐品牌的COFFEE LAW,特別與焙豆文化品牌(beanroom)合作,嚴選台灣主要山系的本地咖啡豆,獨家推出台灣山系單品濾壓壺體驗組,還能體驗現場沖煮咖啡的樂趣;另一喜愛天然食材的「綠帶純植物烘焙」也將快閃至6/30,除了以各式蔬果取代蛋奶,還以台灣高、中、低海拔的山林植物為靈感設計三款獨家甜點:「玉山塔」、「松果布朗尼」以及「綠色精靈苔球塔」。此外,奪得米其林綠星的蔬食品牌「小小樹食」,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對外開幕,將精選當季有機蔬菜和新鮮食材,以「和式洋食」的套餐形式供應。若想使用日式老屋榻榻米座席區,目前低消為每人一杯飲品。(圖/魏妤靜攝)0KM山物所與土然巧克力合作限定聯名商品「海拔巧克力巡禮」。(圖/魏妤靜攝)另外還推出5組開幕限定聯名商品,包括1.「0km x 肯園-山林療癒萬用膏」:選用犬香薷、紅檜精油、芳香萬壽菊精油,分別代表台灣的低中高海拔在地作物,透過香氣達到療癒力;「0km x 土然-海拔巧克力巡禮」:以海拔為題,搭配肯園調製的香氣佐以不同產區口味的巧克力禮盒,以嗅聞搭配口感,展現不同高度的魅力;3.「0km x 產房-Soil土壤創造蠟筆組合」:依據台灣不同地形、氣候呈現的土壤色彩,設計共有11種「台灣土色」的限量蠟筆禮盒;4.「0km x 棚屋hallo hütte-綠手指植物太空包」:嚴選5款創意植栽,以充飽氣的太空包包覆植物,有扁平的特色葉形或充滿山林感的茂密枝葉;5.「0km x THOR-裝載好奇心的收納盒」:特選亮橘色作為箱體主色,MINI盒型除了能收納工具和小物外,也可以作為植栽器皿。「m²」微型展提倡一種微觀的觀察方式,讓人們體會到即使是最小的一平方公尺也蘊含著無窮宇宙。(圖/0KM山物所提供)民眾可以在「m²」微型展微觀植物,還有大小不一的蝴蝶標本。(圖/魏妤靜攝)此外,民眾還可以欣賞由格式設計展策策劃的「m²」微型展,以及芳療品牌「肯園」策劃的「療癒之島 香氣再發現」特展,m²微型展以不同年代博物學者對微小生態探尋的研究經驗做為開端,從中開展出第一人稱視角的現場引導視線,可以觀察苔蘚生態、蝴蝶標本與了解不同環境的植物生態;而展至6/30的「療癒之島 香氣再發現」特展,則結合辛巴達神話的探險精神,透過森林植物的香氣引領參觀者進行一場與自我的對話,除了能嗅聞香樟、牛樟等5種樟木香氣,還將舉辦多場與香氣療癒有關的課程。另外0km山物所也以感官之悟、嗅聞之氣、微觀之道三大主題,從開幕日起至9月陸續推出一系列「山之所像」系列課程與微型展導覽等活動,詳情可上網(https://www.accupass.com/org/0kmtaipei)查詢。肯園策劃的「療癒之島 香氣再發現」特展,不僅地面以木料營造走入林間的感覺,還可親身嗅聞不同樟木氣味。(圖/魏妤靜攝)
新北老眷舍藏現代直火料理 桃園私廚慢烤阿根廷風味
「直火料理」可以說是近期新興趨勢,在北部就有兩家餐廳以此為主打,其一為時藝多媒體進駐新北空軍三重一村的全新餐飲品牌「直火1954」,是由時藝集團行政主廚蔡昀諺與新銳主廚陳柏翰聯手打造,以眷村建造的年代1954來命名,致敬歷史軌跡。開幕首波菜單可品嘗到南非鮑魚、彰化六白豬等精選食材,平日午餐供應3道式套餐880元+10%,晚餐及假日提供5道式套餐1,500元+10%;而位於桃園採完全預約制的「古弟私廚」,主理人Gudy自幼旅居阿根廷長達11年,因此深受當地飲食文化薰陶,未曾受過專業料理訓練的他,在回台後以過人的味覺記憶,結合母親自創的獨門配方,復刻出獨一無二的拉美料理,店內另一項招牌「直火慢烤」,更是擄獲許多饕客的胃。「牛奶、酸菜、培根」入口後可感受到饅頭一面酥香、一面柔軟的層次,香氣十足。(圖/時藝多媒體提供)首先來說說開幕不久的「直火1954」,這是時藝集團行政主廚蔡昀諺負責的第三家餐廳,他認為直火料理非常考驗料理人功力,必須具備豐富經驗和技術,仔細觀察食材接觸火之後的變化,才能做出完美料理。蔡昀諺力邀陳柏翰為「直火1954」掌杓、設計菜單,陳柏翰曾為知名法式餐廳Chou Chou主廚,亦於三二行館、巴黎廳等星級餐廳服務多年,過去累積深厚的直火燒烤與法國料理經驗。喜歡侘寂風格的陳柏翰,在開幕首季菜單選擇以「純色」呈現,從食器到食材,可以發現經常是同色系的搭配,靈感也來自三重一村歷經數十年歲月的樸素老眷舍。陳柏翰將日系風格中的極簡擺法、乾淨味道等特色,融合法式烹調技法,以直火料理來表現,同時也思考如何與眷村產生連結,於是他將西餐的餐前麵包概念轉換成饅頭,端出一道「牛奶、酸菜、培根」。這是將牛奶饅頭先蒸過後炭烤,再鋪上眷村味常見的酸菜以及酥炸乾蔥絲,加上熟成20天的自製培根,搭配拌入熟成培根碎的蛋黃醬,以此作為序曲,引領用餐者逐步進入直火1954的料理風格。「干貝、芭樂、山當歸」會搭配帝王芭樂與檸檬馬鞭草、丁香混合的澄清汁,增添草本清香。(圖/時藝多媒體提供)套餐其他特色菜餚還有「干貝、芭樂、山當歸」,是將北海道干貝炙燒至5~6分熟,保留彈嫩口感,龍眼葉煙燻的蕪菁和醃漬大頭菜的搭配帶出爽脆度,底部蘋果泥的酸甜果香提升干貝的鮮甜,山當歸的香氣則豐富了嗅覺層次;還有「六白豬、可可、榲桲」,選用彰化「花田喜彘」牧場無毒飼養、被譽為夢幻肉品的六白豬,主廚以香料水及鹽水先浸漬後再熟成2天,火烤時反覆刷上香料橙皮醬,使其入味,烤出誘人色澤。「蘿絲荔枝」(左)使用南投埔里玫開四度農場的食用玫瑰花,並搭配荔枝酒與蘆薈酒調製成香甜的花香調酒;右為「AURA十三香滷味」。(圖/時藝多媒體提供)為讓場域有更多可能性,經營團隊大膽地在坪數不大的眷舍裡規劃店中店「AURA酒吧」,其揉合台灣眷村與異國情調的復古設計,與樓上直火餐廳的簡約內斂形成強烈對比。酒吧靈感來自「秀英花」的故事,三重在日治時代大量種植秀英花,作為薰花茶、製香用途,是當時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調酒師朱松原以花香記憶出發,透過不同萃取手法,將新鮮花朵與茶葉香氣濃縮聚集,調製出百變的花茶調酒,定價策略上也較為親民,招牌花茶調酒系列每杯只要200元,此外,亦供應手工自釀的發酵康普茶。AURA的定位是「日間酒吧」,從中午12點開始營業,主廚陳柏翰也設計了一系列創意小食,以西式作法翻玩傳統眷村菜色,運用醃漬、風乾、發酵等料理方式,創作出「AURA十三香滷味」、「透抽手工漁拌麵」等特色佐酒料理。古弟私廚以鮮明用色結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常見的菲勒特繽紛彩繪。(圖/古弟私廚提供)「慢烤帶骨牛小排」。(圖/古弟私廚提供)再說到桃園的古弟私廚,從挑選合適的肉品部位、大小,到火候變化曲線的掌握,皆挑戰著經驗及掌控度,即便慢烤至全熟還要不顯乾柴,並搭配適切香料與佐醬,才能呈現肉品最純粹的原生風味。此外,在展現拉美料理特色之餘,又要符合台灣人飲食偏好,主理人Gudy因此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將拉美料理中慣用的油醋加入台灣果醋中和,調製出帶有果香、酸感較溫和的巴薩米克油醋;還有一道菜名為「刈包」,以香酥丹麥麵包夾入燉煮軟嫩的豬肋排,賦予台灣小吃新面貌;而且店內還有多款必點肉品如「慢烤帶骨牛小排」、「炭烤和法羊」,以及少見的「炭烤鹿紐約客」等,或加入Gudy母親以味噌特製的羅勒莎莎醬、或搭配南美烤肉的靈魂醬汁Chimichurri,還有以橄欖油浸辛香料製成的普羅旺斯醬等,為風味帶來更多變化。「阿根廷羊肉香腸」(左下起順時針)、「巴薩米克油醋沙拉」、「刈包」。(圖/古弟私廚提供)還有像「阿根廷羊肉香腸Chorizo」,選用紐西蘭羊肉並使用8種辛香料調味,製作過程中無添加亞硝酸,經過一整晚風乾、收斂多餘水分,將香氣完整濃縮。烘烤後外皮酥脆、內裡紮實多汁,搭配以橄欖油浸泡的巴西里、奧勒岡等香料,再加入蒜頭、酒醋調製的Chimichurri一同享用,是最道地的阿根廷吃法。套餐包含湯品、沙拉、前菜、副主餐兩道、主餐、飲料及甜點,共計7道菜式,每人2,300元,主餐升級「炭烤和法羊」需另加價1,500元。※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招生鬆綁疑雲2/11/19藥師偕藥學生上凱道爭權益 公會大辦感恩摸彩令人傻眼
「反藥學生增額聯盟」號召全國藥師、藥學生,11月19日到總統府遞交陳情函,表達反對教育部與衛福部聯手鬆綁藥學系招生總額;同一時段,「台北市藥師公會」也在北市飯店舉辦年終感恩餐會,還大肆辦摸彩活動。藥師自評兩項活動大有拼場較勁意味,一方是沈痛抗議,另方則是年度歡慶,雙方似乎活在平行時空。反增額聯盟指出,教育部、衛福部迄今對「不再增額」只推說要檢討,但語焉不詳,藥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刻正積極爭取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毫不掩飾地強調對黨絕對忠誠,也切割與反增額聯盟的關係,基層藥師怕全聯會「被摸頭」,才更要走上凱道。一名藥師指出,民進黨不分區名單還沒公布,10月26日蔡總統蒞臨台北登場的2023年亞洲藥學會,黃金舜就當著蔡總統的面,一再推崇其不懼對岸一再挑釁騷擾,帶領台灣民眾堅強無畏與世界走在一起,還說蔡總統理解他被推薦進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揹負藥界不小的期待。一連串的「真情告白」讓台下藥師嘖嘖稱奇,也好奇一旦「對黨的忠誠」與「捍衛基層藥師權益」出現扞格時,不知理事長會如何抉擇。財經專家研判,台灣連鎖藥局市場年營業額高達三千億台幣,因此傳出多家連鎖藥局近期都有展店計畫,但也傳出連鎖藥局開出月薪10萬也找不到藥師,引發外界議論。(圖/報系資料照)本刊記者收到基層藥師爆料,指不少學弟妹原欲上街爭取權益,但受選戰將近影響,醫藥界向來又被視為綠營鐵盤,似有政治力在幕後「反制」反增額陳情行動,以免觸發更大風潮;另有藥學生在群組中反應,被校方與老師聯手「恩威併施」,質疑反增額陳情「主辦團體不明」,與藥師公會全聯會無關,勸解藥學生勿隨風起舞,任意以學校名義出席陳抗。不少藥學生大酸「不知今夕何夕」,紛紛將「師長諄諄教誨」的發文截圖,傳給反增額聯盟存證。爆料的藥師還說,除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態度冷漠,切割與反增額聯盟關係外,反增額聯盟10月20日在群組中宣布,申請到凱道陳情場地,獲不少人響應後。10月24日晚上八時,就傳出北市藥師公會在11月19日中午,幾乎是聯盟凱道陳情同一時間,將在北市飯店舉行年終感恩餐會,還有大獎可摸彩,令不少原要上街的藥師左右為難,「當天若一邊是藥師杯觥交錯、熱烈摸彩,另一邊是藥師凱道揮汗陳情,外界難道不會質疑藥師界的態度?」該藥師憂心地說。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喊冤說,餐會時間和地點早已敲定,公會也反對藥學生增額,但因時間過於巧合,很遺憾仍被解讀與反增額聯盟「拼場」。反增額聯盟召集人沈采穎指出,日治時代藥師原被稱呼「藥劑師」,如今已正名,大學藥劑系也正名為「藥學系」,藥師職責已非昔日按醫師處方簽捉藥而已,臨床藥師在醫療團隊中還要參與醫師巡房,對病患提供藥事照顧,監測、追蹤病患的藥物治療。如今就像「廣設護理系」一樣,無法解決「護理師血汗低薪」,當輔仁、長庚、馬偕、亞洲、清大、中山、義守、中華醫科大、仁德都傳出對增招藥學生很有興趣之際,藥師的執業品質與民眾的權益關係應該被認真看待。醫藥界向來被視為相對親綠、被形容是綠營鐵盤,因此醫藥護界風吹草動,綠營都相當在意,圖為藥師全聯會新辦公室成立,包括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等人都到場致賀。(圖/台北市記者聯誼會提供)
當歐洲瓷器彩繪藝術遇上文房日式老屋 共創生活美學
源起於中國、風靡歐洲上流社會的手工彩繪瓷器藝術,近年來在台灣彩繪瓷器藝術家的帶領下,讓昔日皇室貴族華麗瓷器逐漸走進常民文化裡,徐瑞芬老師正是其中少數能站上國際舞台的當代瓷器彩繪藝術家;「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簡稱文房) 目前正推出「瑞彩繽紛-徐瑞芬瓷繪創作展」,開放免費參觀,現在報名「徐瑞芬瓷器彩繪課程」優惠贈送文房現煮咖啡乙杯,歡迎民眾來體驗閱讀書香、老屋檜木香和品嘗咖啡香。臺北市定歷史建築物「文房」前身為日治時代「幸町日式宿舍」,在完成修復後轉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維護經營,為了創造文化資產再利用的價值,從提供優質閱讀環境和豐富藏書開始,延伸成為市民藝文交流平台,舉辦各種藝術和展覽等各式多元特色活動,吸引近五萬文友、遊客參觀和支持。徐瑞芬瓷器彩繪課程,將指導如何運用釉料在磁盤上作畫(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文房」10月份企劃的強檔活動之一為「徐瑞芬瓷器彩繪課程」,基金會邀請徐老師不藏私傳授其向歐洲各國名師學習的精湛工藝技術,盼啟發更多民眾產生藝術創作的興趣,傳承瓷繪之美,在徐老師的指導下,將學習如何巧妙地運用釉料在磁盤上作畫,創作獨一無二的瓷器藝術品,不需要具備繪畫經驗,零基礎也能快樂上手。活動時間為10/28 (六)13:00-16:00,座位有限,活動報名網址。王叔叔親子書法課程顛覆傳統教學方式,帶來全新的書法體驗(圖/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為了推廣親子藝術教育,「文房」推出有趣的「王叔叔親子書法課程」,顛覆傳統教學方式,將書法技巧結合歷史故事,帶來全新的書法體驗!活動時間為10/21及10/27 (六)14:00-16:00,更多精彩活動請洽文房臉書。今年起「文房」開放民眾免預約全天參觀和閱讀,每日提供固定場次定時導覽,除週一休館外,開館時間將提供餐飲服務,歡迎企業團體預約包場舉辦活動、攝影拍攝租借、公司團建和私人重要聚會。活動報名和合作聯繫請洽專線:02-23419662
銅門村再生2/遊客蹂躪又遭風雨肆虐 生態廊道開放無期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33年前在歐菲莉颱風時遭遇土石流災害,該村第12及13鄰的房舍被掩沒,相關單位在該起不幸事故後設立了土石流警示機制,在可能遭受土石流為害的區域內設立了「保全戶」,一旦降雨量達到警戒值,就必須撤離到避難所。銅門村除了有知名的「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外,還有原住民打造的「銅門刀」這項特產。前慕魚護溪隊分隊長鍾明智是一位銅門刀製作達人,他的製作工坊就位在「保全戶」的警戒區內,平時只能用來工作,禁止在裡面居住。他的父祖輩原本住在立霧溪上游,他自己則出生在附近山裡的部落,後來銅門村開闢了道路,他與家人就搬下來到靠近溪谷的地方,靠打鐵為生。銅門刀達人鍾明智的「鄉野鐵店」位在土石流警戒區內,僅能做為工作室,不能在內居住。(圖/劉耿豪攝)銅門刀傳承最早可追溯到荷蘭人來台的時代,以前台灣沒有鐵器,是由荷蘭人首次帶來鐵刀,到了鄭成功時代再引進了中國大陸的鐵器,但純度仍不高;到了日治時代,太魯閣族從日本人那邊學會製作武士刀的方法,煉出百分之百的鋼,而且過程中用水淬火,不同於一般製作使用油,更能控制不同部分的成分,成為一絕。「我們原住民的刀,從刀背到刀刃的硬度與韌性不同,既鋒利又不易斷裂。」鍾明智說,如果整把刀都是百分百堅硬的鋼,很容易就斷,他一面說,一面拿刀用力砍金屬門檻,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慕谷慕魚的美景被外界得知後,大批遊客湧入,不僅留下許多垃圾,還有人在溪邊烤肉,搞得環境髒亂、蒼蠅到處飛。」鍾明智說,因此村民決定限制遊客人數,一天只能讓600人進入,後來因為通往生態廊道的隧道坍塌,村民索性停止開放遊客進入,至於何時開放、如何管理,居民之間仍有不同意見,現在仍在討論中。 已退休的前銅門國小總務主任許勝雄說,滅村慘案發生當年居民的危機意識不夠,有很多人在附近挖庭院石出售,可能是導致土石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說,遭到土石流埯沒的住宅區,中間是一條「無名溪」,平時乾涸,下雨的時候才會形成小溪,但居民為了方便活動,在無名溪上堆土石做為步道,阻礙了溪水流動,1990年歐菲莉颱風來襲時,這條無名溪形成了6個水潭,最後水潭接連潰堤,挾帶的土石把下方的房舍掩沒。「現在哪裡發生了土石流,就會想到我們這裡。」許勝雄說,災害發生已經是30多年的事,但至今仍不容易忘記當年的慘況;但另一方面,慕谷慕魚也是早在十幾年前就最先發展的生態休閒區,那時都還沒有阿里山的「達娜伊谷」,屏東、台東及新竹的原住民休閒園區也尚未開始,其他地方的社區協會還到銅門村的慕谷慕魚來取經。他感嘆,現在因為部分的居民對如何開放觀光仍有不同意見,慕谷慕魚封閉已6年,希望近期的部落會議能達成共識,再為地方帶來新的活力。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在東段一號隧道於2016年10月發生坍方後關閉,雖然隧道已在今年7月修復,但仍待居民召開部落會議,討論開放外地民眾前往觀光事宜。(圖/報系資料照)
銅門村再生1/土石流滅村遷居首例 慕谷慕魚護溪成保育典範
33年前,歐菲莉颱風襲台,暴雨釀成土石流,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40多棟房屋一夕毀傾,更有35名村民(29死、6失蹤)遭到土石流活埋,當年政府邀請日本專家來台勘災,探究災害原因與防治;走過全台首處土石流災損,遷村的銅村民發起護溪護魚行動,家喻戶曉的「慕谷慕魚」寫下台灣野外生態休閒區的先例。1990年6月23日,歐菲莉颱風登陸台灣,造成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32棟房屋全毀、11棟半毀,更不幸有36位居民遭活埋,當時來台的日本專家引進了日文「土石流」專有名詞,成為台灣日後對類似災害的正式名稱;政府災後將居住在危險區域的53戶村民遷至現今的博愛新村,也是台灣第一件災後遷村的案例。成大榮譽教授謝正倫回憶,銅門村土石流掩埋事件發生後,他跟著日本專家學者團抵達現場,只見村落已全被埋在土裡,僅看到一片屋頂露出。(圖/CTWANT合成)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名譽教授謝正倫回憶,當年他剛從日本京都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返台,災後立刻與農委會從日本請來的專家學者前往銅門村勘察。「除了土石堆上露出一座屋頂外,其他的就是荒涼一片。」他抵達現場只看到被埋到僅剩的屋頂,經當地人士說明,才知道當地原本有許多一、二層樓的房舍,風災中所有房舍都埋在土石下,若不是居民指引,根本不知道這裡本來是個聚落。謝正倫是國內土石流理論、土石流災害防救實務的專家,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就是由他一手創設。他說,當年他與京都大學的教授等一行專家勘查災害現場,研判當地的土石流形成原因是上游的土石和碎岩,經年累月被沖刷堆積在河床上,當有颱風或是豪雨帶來大量的水,就以「零存整付」方式掩沒整個村落。 謝正倫指出,防災的作為可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以工程手段,建設防砂霸防堵;另一個面向則是建立預警系統,從雨量偵測著手,根據過去的統計,計算上次發生土石流的雨量紀錄,再長期追蹤調查石塊、土石材料的堆積狀況,綜合計算後設定危險雨量的門檻,一旦雨量達到警戒值,就發布警報,讓居民能事先避難。銅門村前村長許賢美說,銅門村是台灣第一個被「土石流」滅村的村落,當年約有6分之1的面積在風災裡遭掩埋,災後專家學者調查附近的區域,發現這裡的水源非常乾淨,也有很多吸引觀光的景點,經過居民討論發展生態休閒區,也以原住民的姓氏定名「慕谷慕魚」,讓人聯想到美麗的溪谷與豐富的魚蝦生態,還發起了護溪隊,保護當地的環境生態。 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景色優美、溪水清澈,成為民眾最佳避暑勝地。(圖/報系資料照)許賢美解釋「慕谷慕魚」的由來指出,以前太魯閣族是採頭目制,每個部落常會以頭目家族的姓氏為地名,銅門村居民其實是集合了8個不同的家族,這些不同家族的成員原本居住在更深的山區,在日治時代曾一度反抗日本統治,但後來考量自己的武裝不足,為了避免被滅族,就在當時擔任總頭目的慕谷慕魚家族帶領下,搬到較靠近平地的銅門村。許賢美說,位在木瓜溪支流清水溪溪谷的「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之前曾開放外來觀光客進入,但遊客帶來污染,更因為村落是狹窄單線道,更造成交通問題。日前村民除了部落會議,還組成了7個不同的協會,共同討論慕谷慕魚未來的發展方向。
阿將的家1/鄒族少年戰勝賀伯颱風 用27年光陰成功「回到從前」
35年前,鄒族青年石光將拋下台北的霓虹夜色,毅然返回故鄉阿里山的樂野部落,當時他一心嚮往回歸單純的部落生活,無奈驚心動魄的颱風夜迫使他面對殘酷的現實,然而石光將並沒有因此被打倒,為了找回兒時的記憶,仙境般「阿將的家」就此被一土一木被堆砌起來。現年60歲的石光將(阿將)就是「阿將的家」民宿主人,早年山上謀生不易,年輕人被迫下山討生活,阿將也不例外。他從國中就離開阿里山的樂野部落到台北,接受政府安排到職業訓練中心學習建築設計,結業後進入台北一家遊艇公司負責遊艇內部空間設計裝潢,然而在為豪華的遊艇規劃過程中,阿里山上的家鄉美景不斷浮現在阿將的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賀伯颱風1996年肆虐阿里山,主要道路及橋樑皆嚴重受損,對外交通中斷約一個月才逐漸恢復,而鄒族原住民阿將與汪梅花的家也在一夜之間全毀。(圖/報系資料照)25歲那一年,鄒族青年阿將再也按耐不住歸鄉的心,毅然放棄高薪,決心回鄉娶妻生子,利用本身的專業與10多年來的積蓄,偕同妻子「梅花」胼手胝足地打造安身立命的小屋。正當阿將和妻兒沈浸在知足常樂的山居生活時,民國85年7月強颱賀伯掩至,無情的土石流夾雜低沈壓擠聲沖進「愛的小屋」,一家人連細軟都沒收,冒著風雨只顧著逃命,「一夜之間就沒有家了」。阿將憶當晚逃難的情境歷歷在目,他背上和腕裡都是小孩,妻子手上也牽著一個,五人連夜逃到岳父家避難。大難不死,樂觀的阿將夫妻很快地從殘夢中走出來,他們來到祖產之地重新勾勒未來家園,蓋了第一棟避難小屋就在「阿將的家」現址,接著串聯民宿經營。他從小最深的印象是部落中的營火,小木屋和石頭屋群落裡,祖父總是挨著PUPUZU(火塘)燒著材火,族人圍繞火塘唱歌,「融洽」就是阿將一直想要營造的部落氛圍。 「燒火圍爐旁的石頭是爺爺手工打造,後來我從老家一塊一塊搬到這裡,旁邊裝飾的牛軛是以前爺爺和我用過的,而這座客人用餐的桌子是來自教會淘汰的鋼琴骨架,桌面還會因為底下的植物長高而被推升,相當有趣。」阿將如數家珍地帶著本刊記者走訪他的「國度」,鄒族的傳統屋體多是茅草屋,經過日治時代融入日本建築概念,建材也添進石頭和木材等元素,而幾次的風格調整後,阿將再增加新元素「鐵」,當然民宿的主題仍不脫離「回到從前」。阿將隨手一指又說,「爺爺以前鋸木頭的工作桌,也讓我改造成咖啡桌,後來爺爺還來看過;這處是石頭打造的屋子,原生的大石頭自然成為樑柱,永遠不會有蛀蟲,房內桌子則是我30年前種的樹頭。」有建築設計天份的鄒族原住民阿將一手打造民宿,其中有許多他兒時回憶,也有許多令人意外的巧思,例如隨著植物長高,而被推升的餐桌。(圖/方萬民攝)阿將拼湊生活其實不容易,他很感念一路上很多貴人相助,有人甚至免費贈送珍貴檜木等材料,讓他實踐重現鄒族部落氛圍的夢。阿將說,民宿經營20年之久,因為人手不夠和民宿建築要重整等因素,今年8月決定結束民宿經營,但太太和兩個女兒仍繼續經營庭園咖啡、窯烤麵包和露營區,自己則繼續創作,並思考「阿將的家」未來的方向。
賴基銘教授投入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 癌症治療的新選擇!
在癌症的醫療旅程中,治療方法的選擇對於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位於臺北中山醫院並與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659,下稱:天明製藥)共同成立,由賴基銘教授擔任主治醫師與中心院長,將傳統醫學與最新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結合,成為患者在抗癌之路上的新希望。免疫細胞治療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這種療法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合規製備場所的大量擴增後,已具有偵查與毒殺癌細胞的功能,進而回輸到體內來對抗癌症。賴教授介紹道:「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引進免疫細胞技術,就像訓練新兵一樣,這些活化後的免疫細胞擁有特定功能,與現行的常規治療及標靶治療結合,形成整合治療的新選擇。」天明製藥的NK自然殺手細胞與毒殺型T細胞,最大的差異在T細胞需要透過「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型」(MHC Class I)的辨認才會啟動專一性毒殺能力;但詭譎的癌細胞往往會戴上各種抑制面具,使得T細胞無法正常發揮。NK自然殺手細胞一旦被活化,就會開始毒殺癌細胞。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負責人賴教授,不僅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更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相較於傳統局部性治療,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透過靜脈輸注擴增的免疫活細胞,強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賴教授強調:「免疫細胞治療是未來的希望,因為在確診時,腫瘤往往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單一的局部治療,及隨後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可能無法徹底消滅癌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能夠精準針對全身性的癌細胞進行攻擊,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免疫細胞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因為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癌細胞特徵進行訂製。賴教授指出,患者的醫療團隊需要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免疫狀態以及相關的檢測結果,才能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為了確保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的醫師團隊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經驗。賴教授自己就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並且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此外,團隊中還包括腫瘤科醫師、臨床試驗專家、實驗室技術人員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以確保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賴基銘教授說明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目標為患者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目前臺灣醫療選擇多元,北醫有質子治療、萬芳有熱治療、北榮有重粒子治療,中山醫院為地區醫院,相對來說有更多的選擇性與醫學中心合作,讓患者在需要接受免疫細胞治療時,可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賴教授表示,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他致力於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其過去針對中草藥的研究基礎,已發表近20篇論文,研究發現,要清除癌幹細胞,中西醫整合是有加乘互補作用,提供「癌症整合輔助醫學」Cancer Complementary & Integrative Medicine(CIM),通過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相互促進,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 賴基銘教授指出,過去父母在日治時代都曾接受過簡單的醫藥訓練,父親開藥房、母親自行研讀日文書研發感冒藥;但因雙親都不是醫師背景,便期待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能從醫。大哥賴東淵是中醫博士、弟弟賴易成後來走放射腫瘤科,自己則走西醫腫瘤科,女兒跟女婿都走放射腫瘤科,三兄弟跟下一代都在臨床研究範疇與癌症治療相關。賴基銘教授指導就臨床醫師背景與天明製藥成立生醫部團隊,針對臨床與製程整合提供國人更理想的方案。(圖片提供/CTWANT拍攝)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免疫細胞治療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選擇,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透過賴基銘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中山醫院與其他醫學中心的合作,讓國內外的患者可以獲得高效且安全的免疫細胞治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