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中心
」 長照 日照中心 李柏毅 謝國樑 失智症![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95656/sm-b89bbc0dcbc9f9826962893e84018a27.jpg)
花甲樂通過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以智慧科技打造高齡友善社會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照護需求越來越迫切。在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與公私協力的支持下,「花甲樂日照中心」成為全國首家申請通過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社福企業。花甲樂計畫在全國拓展服務量能,並與醫事科技大學合作,招募百位專業人才,為未來的高齡照護打造堅實基礎。花甲樂近期引入全台最快的人臉辨識技術與智能服務機器人,攜手領先科技公司共同打造智慧化照護環境。透過結合創新科技與溫暖的人性化服務,為長者提供更安全、便利且貼心的生活環境,讓家屬安心無憂。花甲樂董事陳玲淇展示智慧化照護設備(圖/花甲樂提供)。智慧科技監控健康 8秒就完成生理數據量測花甲樂採用先進的「動態人臉偵測計算即時心跳技術」,僅需 8 秒即可量測長者的心跳、血壓、血氧、體溫及乳酸等關鍵生理數據。該技術透過影像分析皮膚下的血管變化,並經臨床測試達到醫療器材標準,為長者健康提供高精度且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透過雲端數據同步,家屬能即時掌握長者的健康狀況,實現照護的透明化與即時性。花甲樂採用先進的健康監控技術,快速掌握長者的生理數據(圖/花甲樂提供)。此外,花甲樂引進智能服務機器人,為長者提供專業導覽及貼心陪伴。智能機器人能協助介紹環境設施、提醒活動時間、分享健康知識,甚至播放音樂,為長者的日常生活增添趣味與便利。這些智慧系統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照護效率,減輕人工測量與監控的負擔,也有效緩解照護人力壓力。同時,透過機器人的互動功能,增強了長者的幸福感與歸屬感,充分展現花甲樂在智慧照護領域的創新實踐。持續創新迎接未來智慧照護願景面對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挑戰,花甲樂日照中心持續引入智慧創新元素,為長者及照護團隊營造友善且溫暖的環境。未來,花甲樂將積極響應政府推動的公私協力政策,全面擴展日間照護服務的量能。以「高齡友善社會」為願景,花甲樂將持續注入創新動能,致力於為長者打造安心、幸福的生活環境,成為高齡照護的標竿典範。花甲樂為長者及照護團隊營造友善且溫暖的環境(圖/花甲樂提供)。花甲樂日照中心持續引入智慧創新元素,打造高齡友善社會(圖/花甲樂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88713/sm-12566ebafb9d05a8c8a82d53b7fd429a.jpg)
照護悲歌1/失智據點新制上路 中度以上須轉日照中心引發家屬擔憂
衛福部今年實施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新制,中度以上失智者(CDR2以上)與失能者(CMS4以上)須停止使用失智據點,轉往日照中心,引發不少長者家屬憂心,因為臨時變換環境不僅中度失智長者難以適應,隨之而來是愈來愈沈重的家庭重擔。台灣失智症協會日前發放線上問卷,調查失智者家屬針對衛福部即將實施失智者據點服務新制,輕度失智、失能者仍可待在服務據點,中度以上者則必須轉往日照中心,引發家屬大反彈,協會才察覺政府的宣導嚴重不足。許多家屬根本不知道社福政策又有重大變革,多數家屬不滿地批評衛福部年年緊縮失智者服務項目,突來的調整造成家庭巨大衝擊,失智者好不容易適應據點,卻逼迫其轉換環境,很有可能因此加重病情。根據衛福部公佈「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 2.0」中,112年度預算編列失智相關計畫經費共50億5,225萬3千元,其中長照服務發展基金,編列發展失智社區照護服務計畫10億4,960萬8千元;另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推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也就是每100位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CDR為衛福部制定的臨床失智評估量表,程度分為0-5級,其中1以下為輕度失智,3以上為重度失智,中間值屬於中度失智;而CMS為長照需要等級,程度分為1-8級,其中級為以下輕度失能,7-8級為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者為中間值。服務據點提供長者促進認知活動,兩小時的課程中,專業人士帶著長者做運動、玩益智遊戲,以減緩失智者認知功能退化速度。(示意圖/台灣失智者協會提供)家屬們最大的憂心是失智者原本已習慣據點服務,變動下會有不適應,或在嘗試轉移至日照中心時找不到願意收受的地方;且如家中有聘請外籍看護的家庭,申請日照中心需全額給付,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更是雙重負擔,經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統計,願意嘗試轉換至日照中心的家庭僅佔27%。此次制度也並非衛福部第一次調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說明,最開始的服務據點「疑似」失智者就可使用,後續調整為失智症者才可使用,113年據點修改為「臨床失智評估(CDR)2以上『及』長照等級(CMS)4級以上者」不可使用,114年再度限縮為「CDR2以上『或』CMS 4級以上者」便不可使用,一個政策搞得相當複雜。一個政策搞得相當複雜。陳筠靜表示,新制以分數評斷失智者程度,但失智者個別差異性較大,評分相同但在肢體、認知、行動上不盡相同,一些長者可能程度還在輕度,但可能面對陌生的人、環境較緊張,評分出來就會達到中度以上,因此無法使用據點。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說明,據點有很多促進認知的活動,時間通常為兩小時,其中一小時會帶著失智長者做運動,例如肌耐力訓練、人際互動、拋接球等;另一小時會玩桌遊和懷舊,陪伴長者回憶年輕時的故事,偶爾也會有戲劇治療、音樂治療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失智者不斷運用各項認知能力,以維持現有認知,也可以減緩退化速度。」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表示,據點目前不酌收費用,但轉向日照中心後家屬須負擔部分費用或全額付費,平添家屬的經濟負擔。(圖/翻攝自新康居家職能治療所臉書)「我從民國96年投入失智症服務,很多失智者是我照顧到他們離開,更遇過許多因顧不了失智者而拳腳相向,家屬的辛苦只有他們瞭解。」洪于婷表示,據點相較於日照更側重於認知促進服務,而日照更偏向長期照護,且日照家屬不可陪同,家屬自然更希望留在據點。陳筠靜指出,短期內找到願意收受的日照中心十分困難,雖政府有給6個月的緩衝期,但還是很多家庭反映四處碰壁。就算有意願轉的家庭,家中的失智者也需適應的時間,在那期間希望政府可以完善日照、據點過渡政策,待家庭一切安頓好,再停用其據點使用資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88714/sm-36ff63ca5d602f8f2cc137a90097f470.jpg)
照護悲歌2/冰冷決策無感家屬苦楚 衛福部忽視失智者真正需求
114年失智據點服務新制將上路,失智者家屬憂心忡忡,原已非常適應的服務據點不可再使用,還需半年內找到願意接洽且放心託付的日照中心,據點認知課程無法繼續,家中失智長者恐面臨身體退化加速,衛福部資源分配政策下,忽視的是失智者需求以及照護者的不易。陳小姐的母親確診失智症超過十年,原本是極輕度,但因疫情時許多據點關課,外加確診,導致母親失智程度加重。陳小姐敘述,母親最開始去據點上課時,每天都很開心,因為據點的老師很會帶課,又可以和同儕一起聊天,狀況一直維持得很好。本盼望著疫情後可以繼續上據點的課,雖不能復原,但可以減緩退化速度,卻從天而降新制度讓母親無法留在據點。家中有聘僱外籍看護者申請日照中心須全額給付,雖然政府提供「定次」的喘息服務補助,逾次後家屬須負擔的仍是一筆鉅額費用。(示意圖/黃耀徵攝)陳小姐表示,因家裡有請外籍看護,去日照中心需全額自費,一天1300元。雖前期可使用喘息服務,以自己母親的程度來說,一年政府補助50次,但日照中心有規定,一個禮拜至少上三次才可接受個案,如此一來,當50次額度用完後,一年裡還需額外再付12萬餘元,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沈甸的負擔。費用僅是其次,找不到合適的日照中心是最棘手問題。陳小姐接受採訪的當天上午,才剛帶母親到日照中心評估,「應該會被拒絕,希望政府將緩衝期時間延長,對於社區據點的限制不要太嚴格。媽媽從輕度進展到中重度,還是可以好好上課,沒有不一樣的待遇,不清楚為甚麼一定要調整政策。」陳小姐回憶,以前上完課還會帶著母親去看日本電影,結束會去吃麥當勞,再逛飾品店,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是最快樂的時光,因為現在的母親已經不太認得自己。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籲請政府,政策新革前務必與家屬多溝通和宣導,現階段應先暫緩據點服務停止使用的政策。(圖/台北醫學大學官網)陳小姐強調,各據點已開始陸續實施新制,卻一直未見政府的完整公告,很多內容還是自己去詢問部門才瞭解。「對於失智者的情況,家屬及照護者才是最清楚的,希望政府可以親身瞭解家屬需求及情況,再做人性化調整」,她說。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協會雖了解政府在長照方面的用心以及資源的分配,但仍希望可以考量失智家庭需求,「家屬最清楚什麼樣的方案更適合家中失智者」,希望政府可以多做溝通,放寬失智者結案條件限制,提供更具彈性的服務選項,對於有意願轉移日照中心的家庭,暫緩失智據點服務停止使用的規定。陳筠靜續指,盼政府在考量困境後,可以儘速公告相關政策資訊,降低家屬不安情緒,並且在長照3.0框架下,將失智據點服務納入長照給付支付架構,保留未失能者及聘請外籍看護家庭的使用權,也可提升長照體系下的服務量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86339/sm-9e6b73959cfb9e0d134661b4fac97044.jpg)
長照3.0將上路…重度失能者易「漏接」 專家直指這些原因
國發會台灣人口推估隨著國人壽命延長,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攀升,2018年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預計明年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發生的長照悲歌,2023年多達14起,造成24人死亡,顯示重度失能者家庭負擔重。專家直指,重度失能者容易被日照中心退案,加上住宿式機構資源及長照人力不足,都是導致「漏接」的原因。今年12月,新北一名73歲老翁不忍68歲妻子長期受罕病「水腦症」折磨,親手將她從窗邊推下,導致其墜樓身亡。監察院委員王幼玲日前指出,目前長照給支付服務逾7成集中在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仍多仰賴家庭及移工,且使用長照服務比例逐年下降,顯示我國對重度失能照護資源投入不足。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主任陳正芬表示,長照悲劇多數發生在單一照顧者家庭,容易造成憂鬱症等精神問題。除了鼓勵善用喘息服務、求助電話,政府也要提高警覺,如果發現個案遭退案,應啟動追蹤。2023年使用長照2.0給支付服務人數近69萬人,推估需求人數86萬餘人,涵蓋率達8成。但目前長照服務使用者多為輕中度家庭,重度失能者使用長照給支付比例僅22.5%,並有12萬多人使用住宿式機構服務。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明,重度失能者使用長照服務較多的是陪伴服務、協助沐浴洗頭及基本日常照顧服務,如協助翻身、移位、穿脫衣服、如廁、協助用藥。長照2.0將邁入3.0,陳正芬建議,在長照3.0加強中重度失能照護資源布建,例如納入夜間居家服務、延長服務時段、增加臨時性支持服務,並參考互助喘息模式更有效運用人力。在新北開業的社區藥師李懿軒說,不少獨居長輩由鄰里長或個管師轉介而來,希望協助改善用藥問題,但藥師介入後往往發現背後是照顧問題。一位獨居阿姨有肥胖、關節疼痛問題,身心狀況不佳,海外親戚經常推薦她使用保健食品,李懿軒到訪後請她拿出家中所有保健品,發現其中含有西藥成分,不建議繼續使用,但這是阿姨唯一的社交連結,必須找尋替代方案。李懿軒指出,藥師看症狀給藥當然沒有錯,但面對獨居長者更需要顧及其他面向,思考是否有更好的選擇。例如長者失眠需使用安眠藥,但長期使用會增加跌倒風險,變成負向循環。當醫療人員從熟悉的醫院進入陌生的社區家庭場域,因為缺乏經驗,各職類人員難免出現代溝,如何更細緻地分工及互動,需要政府投注更多資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84827/sm-3355377d23894817f5366ee243a74f33.jpg)
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20年 家庭陷雙重老化危機!
2025年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預算從2016年的近50億元增至超過800億元,顯示台灣老年照護需求急遽成長。然而台灣還有超過120萬的身心障礙者家庭同時面臨「雙重老化」的挑戰,使老年照護問題更趨複雜。政府研究顯示,身心障礙者老化速度較一般人提早20年,約45歲開始退化,隨之而來的健康衰退與照護需求大幅攀升。主要家庭照護者卻因年邁或健康不佳,漸漸無力承擔重任,導致經濟負擔與身心壓力倍增。心燈啟智教養院長黃晏枝表示,「身心障礙者較一般人更早面臨老化挑戰,尤其當主要照護者-父母亦步入老年,照護需求大增,尤需社會關懷與支持。院內一位50歲大朋友(化名小強),自年輕時因健康問題需長期照護,且父親年事已高無力照顧,故來到心燈尋求支持。小強從起初自認家庭負擔,到在心燈陪伴下找回生活意義,重新體會成就感。怡德養護教養中心則透過「圓夢計畫」 每年為長者實現夢想,如重返校園或穿上婚紗等。怡德社工崔令吟表示:「每次圓夢行動,不僅讓長者重拾夢想,更彰顯社會的關懷與尊重。」為支持身心障礙者、年長者及其家庭,今年12月亞培集結全台逾150位員工,攜手心燈啟智教養院、怡德養護中心、伊甸基金會(樂晴)、旗山日照中心,於桃園、台中、高雄三地舉辦聖誕派對,並為逾300位身心障礙者及年長者精心規劃豐富互動項目,包括烘培課程、團康遊戲及手做DIY、聖誕晚會等,希望透過陪伴讓身心障礙者和年長者感受歡樂及社會關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77748/sm-7e66860d14563ba26883d5ff1e75aa9b.jpg)
日勝生循環經濟營收占47% 跨足水資源概念股
上市公司日勝生(2547)舉辦線上法說會發布2024年第三季業務進展,重點聚焦於水資源再生、樂齡住宅發展、智慧綠建築與營運事業網絡推動。子公司寶鼎再生水第四季起供應1.8萬CMD,三芝樂齡住宅「日初不老莊園1」將於明年第一季完工入帳,子公司泰誠新建故宮行政大樓與圖書館,也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完工。除營建業務外,目前日勝生在循環經濟方面營收比重高達47%,也被定位為水資源循環的概念股。日勝生子公司寶鼎再生水加速建設桃園再生水BTO計畫,第一階段已順利通水,每日供應1.8萬CMD(M³/日)再生水,預計2025年將擴增至4萬CMD。此外,子公司日鼎水務的地下水回收系統已接管14.8萬戶,計劃於2026年完成三期擴廠,每日污水處理量達15萬CMD。日勝生發言人陳婷婷表示,透過導入AI智慧水務管理和管網生命週期預警系統,搭配厭氧消化系統與廢熱污泥乾燥技術,有效提升水源穩定性,預期降低第三期系統碳排放量6%。整體水資源循環系統建設總投資金額超過145億元。至於三芝樂齡住宅「日初不老莊園」,1期520戶和2期132戶出售型,除保留整棟營運中心外皆已銷售完畢,分別預計於2025年第一季和第四季取得使用執照。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獨居者已達57.2萬宅,兩兩照顧(兩名65歲以上)18.4萬宅,顯示樂齡住宅市場需求日增。陳婷婷表示,因應政府青銀共居的在地養老政策,日勝生於板橋浮洲合宜住宅「日勝幸福站」推出「樂林森活」樂齡友善住宅,串聯「樂陶居-板橋樂林會館」提供健康量測、社群聯誼會員服務,鄰近亞東醫院及明倫社福慈善基金會委託營運之日照中心進駐社區,進一步推動在地化壯世代友善生活。日勝生子公司泰誠新建故宮行政大樓與圖書館,得標金額4.9億元,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完工,並將取得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認證。泰誠也主導建設「淡金安居」社會住宅計畫,得標金額33.39億元,將興建地上14層、地下3層,預計提供620戶社會住宅,其中5%設計為無障礙房型。建設期程為5.5年,目標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設計標章,預計為新北市增添高標準社會住宅資源。日勝生子公司萬達通則跨足資產管理與交通運輸業,2024年第三季獲利1.95億元。其TBS智慧票證APP會員數超過38萬人,累計售出158萬張電子票證,減少碳排放量3,103公斤。萬達通結合政府專案、地方觀光及跨界運輸,打造綠色運輸平台,實現數位與實體票務通路的整合發展。日勝生(2547)自結2024年10月營收5.18億元,較上個月減少0.09%,和去年同月相比增加4.57%。累計2024年1-10月營收54.82億元,和去年同期相增加3.78%。截至2024第三季為止,累計營收49.49億元,較前一年成長3.41%;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累計-2.47億元;累計EPS -0.26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76476/sm-dbeda437e6a984cca63fbbed30e4a749.jpg)
胡瓜重返校園生活 賴慧如竟帶他「場勘」日照中心
胡瓜跨足網路成立YouTube頻道《下面一位》,最新一集播出胡瓜回歸校園生活,非常久沒有上學的胡瓜感到非常興奮,過往的回憶都湧上心頭,和賴慧如、笑笑、草莓一起擔任學生上課。胡瓜「場勘」日間照顧中心。(圖/下面一位提供)影片中可以看到胡瓜的一日課表,首先胡瓜和同學們一起玩英文名字蘿蔔蹲,以及奪旗回答英文單字,沒想到胡瓜看似動作迅速向前,卻撲了個大空,只能看著同學洋洋得意的笑,搞笑撲空的樣子笑翻眾人。也在課堂上一起歡唱英文歌曲,邊唱歌邊學習英文的課程讓愛唱歌的胡瓜非常開心。接著賴慧如帶著胡瓜來到日間照顧中心,笑稱胡瓜因為像是演藝圈的大家長,於是帶爸爸來「場勘」一下,照顧中心貼心提供認知功能和肢體檢測,而除了胡瓜通過全部的考驗,認證身體健康度合格之外,其中有一題被問到:「手機號碼末三碼是多少?」胡瓜馬上說,「不要說末三碼,整個號碼我都不知道」,讓在場的大家都不敢相信。其中胡瓜在和其他長輩互動時,竟然巧遇自己的國中同學,對方還秀出手機內的照片證明給胡瓜看,讓胡瓜感嘆緣分真是特別。而裡頭一些設施都必須用「夢幣」支付,胡瓜和同學們一起玩遊戲互動,藉由競爭遊戲來賺夢幣,胡瓜彷彿主委上身,居然遇到一位同學秒殺所有人,快速程度讓胡瓜目瞪口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75307/sm-ae35770179220fadaf49c212b5cc46b3.jpg)
開明工商成新北首間退場高職 停辦後拚轉型長照
新北市私立開明工商創辦於1964年,2020年受少子化衝擊而停止招生,2022年最後1屆學生畢業後,停辦規畫轉型為社區型日照中心。教育局說明,依據教育部學校法人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作業流程,學校法人改辦需經教育局及改隸主管機關同意;衛生局則說,目前該校正籌設長照法人中。昔日開明工商與北部多間私立高中職合稱為「東南西北二開二強」,具有傳奇的色彩,1994年由李安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曾在校園取景。開明全盛時期學生人數多達5000人,培育出許多餐飲、汽修人才;受到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銳減,2020年主動申請停招,2022年正式退場,成為新北市首間退場高職。開明工商走入歷史後,新北市教育局協助轉型輔導。開明校地約6000坪,位於新店寶中路、中興路三段,學校擁有4000多坪土地,土地及建物登記為校產,退場後擬規畫為非營利幼兒園、長照機構,另2000多坪則為學校向私人地主承租,後由3家建商購得,未來將改建成住宅。教育局說明,依據教育部學校法人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作業流程,學校法人改辦,需經教育局以及改隸的主管機關同意。為利學校改辦程序完備,教育局與社會局皆邀請專家學者組成「開明工商永續轉型相關審查委員會」,並透過「新北市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發展及轉型輔導實施計畫」協助輔導。教育局說,開明工商改辦程序目前由相關專家學者審查中,將於2025年7月完成。衛生局補充,開明工商退場後,規畫轉型為綜合式長照機構,預計設置住宿式200床、日照至少60人,該校正籌設長照法人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60088/sm-0196fd10d778f60de65dc84b2b3e6d56.jpg)
顧身障兒「83歲奶奶沖麥片止飢」 愛心資助緩經濟壓力
在社會的角落裡,一群弱勢家庭照顧者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與身心負擔,需要被看見。道家人文協會舉辦宜蘭縣弱勢家戶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秘書長王愍之帶領志工群自費至宜蘭縣員山鄉訪視三戶弱勢家庭,捐贈成人復健褲、蔬菜箱,便於存放的米、麵等食品,以及衛生紙、洗沐用品等民生物資共143件,期盼能減輕弱勢家庭的經濟負擔,給予支持的力量。協會訪視弱勢家戶捐贈蔬菜箱、成人復健褲、食品及民生用品共143件物資。(圖/道家人文協會提供)此次捐贈的三戶案家,第一戶83歲的阿綿奶奶(化名)獨自照顧身障兒子,家中生計入不敷出,每月補助扣除房屋租金、醫療支出後所剩無幾,為節省開銷,奶奶常以沖泡麥片當作一餐,加上年事已高、身體功能退化,需每天穿著復健褲以防漏尿,對阿綿奶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第二戶阿國(化名)的哥哥、母親與姑姑皆為重度身障者,哥哥與母親的生活在姑姑的協助下尚能勉強自理,家中經濟皆仰賴阿國的微薄收入支撐一家四口。第三戶阿龍(化名)的哥哥與母親為重度身障者,父親失智無法自理,三人白天皆由日照中心照顧,姐姐則因精神疾病長期住院,阿龍除了要照顧四位家人外,還要養育三名子女,經濟與身心負擔龐大,全家人經常三餐不固定,迫切需要外界伸出援手。協會了解案家實際狀況後,著手規劃各戶物資項目,除提供第一戶與第三戶急需的成人復健褲外,並採購米、麵、保久乳、罐頭等耐於存放的食品,搭配豆漿、蔬菜箱等品項補給各戶日常營養所需,同時根據需求提供個人衛生用品及洗沐清潔類等民生用品。活動當天由志工們親自送往第一戶與第二戶住家進行訪視並關懷其生活。雖然時值炎夏,但協會志工依舊頂著高溫,齊力將愛的物資親送到家戶家中。(圖/道家人文協會提供)協會秘書長王愍之表示:「協會秉持『零行政費』的創會初衷,公益捐款全數專用於弱勢族群。我們期盼能盡一己之力,提供弱勢家庭適用的急需物資,紓解生計之急,透過這次活動讓弱勢家庭的照顧者在沉重的壓力下稍稍緩口氣,也期盼志工們的關懷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54727/sm-d331d0779c40b8c416d74766c50829bf.jpg)
榮獲長照績優雙冠 侯友宜:讓新北成為長者幸福城市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7日表示,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政務次長代表中央部會頒發長照績優獎項,其中新北市榮獲「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達成進步獎第一名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失智確診及獲得服務個案數第一名,高度肯定新北市府於長照領域之努力。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承辦衛生福利部「113年度全國長照業務聯繫會議」於7月26日至27日在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隆重登場並落幕,期間由22縣市代表針對長照政策互相交流學習。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從10年前的37萬到今年年中已近75萬人,平均每個月增加3,000人。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79.84歲,然健康平均餘命73.3歲,有長達6-7年處於失能或失智狀態,為減輕家屬照顧壓力,並讓長輩能夠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中安老。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新北市很早就開始推動社區式長照服務模式,服務樣態非常豐富多元,包括有台灣第一家失智日照(頤安)、與公有市場結合的整合型日照(重新市場)、與衛生所結合之日照(樹林、金山),與學校結合之日照(三重興穀、林口東湖及淡水崁頂)、進駐社會住宅之日照(新店央北、土城暖時光),還有設置於原鄉的日照(烏來RAHAW)、微型日照(淡水老同學)等。為配合中央「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之政策,新北採公私協力的方式布建日照,在公的部分,透過跨局處會議,積極盤點低利用率的公有場地、新建公有建物共構及爭取都更法回饋之公益空間及社會住宅之公益設施設置日照中心;私的部分,則是補助設施設備開辦費獎勵民間單位自提場地,在整體策略推動下新北市之日照布建成績斐然,112年積極於雙溪、石門等布建難度高的偏遠學區設立日照中心,「一國中學區一日照」達成率進步幅度為全國第一。新北市衛生局說明,截至113年6月底,新北市失智人口逾5.4萬人,為使失智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政府號召轄內基層診所、社區藥局、銀行、郵局、企業、公寓大廈及驗光師公會等單位,陸續成立將近3,000家失智友善守護站,於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並通報衛生所,協助追蹤及轉介就醫。此外,新北市政府與醫院及民間單位合作,成立13家失智共照中心與62家失智據點,藉由綠色通道協助失智症患者快速完成診斷,並提供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緩和失智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等活動,統計自107年至112年底,累計服務近3.5萬個失智症家庭,協助完成診斷及提供服務人數全國第一。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是高齡者最多的縣市,因此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是最多,為了兼顧長照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需要仰賴公部門與民間單位的共同合作。面對高齡化社會,新北市以「安居樂業」為重要的施政主軸,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理念,增加市民健康平均餘命為目標,推動諸多重要的政策,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及尊嚴,期許中央及地方能持續共同合作,讓新北市成為一座長者幸福城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49088/sm-a28351a4d92beda91467089db975cd0f.jpg)
李運慶爸失智「脾氣壞上加壞」 一念頭轉變…父子關係反轉:他變得很可愛
大愛劇《你好,我是誰2》八月八日即將上映,導演馮凱、李運慶及班鐵翔出席第一波主創卡司公布。李運慶接到劇本半年前,爸爸被診斷出中度失智症,原本脾氣就很差的爸爸,脾氣變得更差,完全不知該如何照顧,開拍前聽曹汶龍醫師分享「你有機會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親人」,回家後心態就完全變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這麼害怕的一個爸爸,有可能他會變得很可愛」。李運慶說自己的爸爸脾氣很差,罵人時完全不能回嘴,小時候就很想畫符咒把爸爸定住,聽到爸爸罹患失智症「有沒有可能有一點喜的成份在裡面,他沒辦法跟你吵架了」,導演馮凱解釋「那不叫喜,是鬆了一口氣,沒辦法再跟你吵架了」。李運慶提到爸爸原本脾氣很壞,父子一度不知該怎麼相處。(圖/侯世駿攝)李運慶提到,爸爸八十一歲,原本是一個很愛跑步的人,有段時間很晚才回家找不到路,經常半夜起床找東西吃,他父親因為自尊心強不想檢查,一直到父親生日當天跑步摔斷腿,坐救護車去醫院檢查,出現時空錯亂,順便檢查腦神經,才被診斷出中度失智症,出院後送到日照中心,一起上課運動,情況有好轉些。李運慶的女兒現在五個月大,他說爸爸很喜歡找他女兒「他很喜歡在她面前跳舞給她看」。李運慶的太太還說他爸爸是「小精靈」,因為夫妻倆都發現家中的拖鞋原本朝門內,突然都朝外,兩人調了家中監視錄影器,發現是他爸爸半夜起床,用「樹獺級慢動作的速度」把拖鞋轉向,詢問之後爸爸才說「我怕你們太急急忙忙,花太多時間,我幫你們轉好」,讓李運慶邊說邊覺得自己的爸爸「好可愛、超可愛的」。李運慶、班鐵翔、馮凱出席《你好,我是誰2》茶敘。(圖/侯世駿攝)現在父子感情變好,父親有事都會說「等一下,我問一下運慶」,李運慶也學會用哄的方式跟父親相處,歷經照顧父親尿床、半夜都會起來兩三次看看父親的經驗,生完小孩後,照顧女兒也變得得心應手。他父親到了日照中心上課,也都會精神抖擻的跟說早安,還請大家都喊他李教授,也很驕傲的說大家覺得他的的手工藝品做得很好,家中冰箱也都貼滿了父親的作品,雖然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情況持續走下坡,不過歡樂的相處也延緩了父親失智的症狀。導演馮凱第一次拍大愛電視的戲,他受到媽媽周遊、人稱「阿姑」的影響深遠,媽媽教他拍戲「笑笑地哭,哭哭地笑(臺語)」,馮凱說「一直到年紀超過五十才懂」,情緒是多面向有層次的。馮凱說拍《你好,我是誰2》的心得就是希望觀眾能「透過感動學習到什麼,然後把這份感動宣揚出去,在我覺得,這才是大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48567/sm-82c3fce46be7598be69eb8cb8e142186.jpg)
陳亞蘭公布健康現況 曝「以前欠的債要還了」
陳亞蘭今(9日)出席公益活動,擔任「1919食物銀行-救助套餐」年度代言人,問及是否曾有沒錢吃飯的時候?她笑說:「沒有耶!但我很常因為拍戲不吃不喝,可是有演過不吃飯的角色!」並說最久大概一天沒吃飯,因為拍戲太認真不會想到餓。至於目前的身體狀況,陳亞蘭透露有去例行性回診,狀況都十分良好,並說自己在保養身體,笑說以前欠的債現在要還了,「所有不敗的形容詞都出現在我身上,但因為太操了,所以很多身體的警訊都一個一個浮現出來,像之前心臟呀之類的。」但目前都朝好的方向前進,今年四月健檢也都一切良好,沒有紅字出現。陳亞蘭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圖/林士傑攝)今年母親節前夕,陳亞蘭88歲的母親驚傳有失智的狀況,不過在政府長照協助下,媽媽失智狀況有減緩。她透露媽媽現在的狀況好很多,也慢慢記起自己以前演戲的橋段,「她以前飾演關公,那些詞都還記得!我覺得現在政府有日照、長照的單位,媽媽有去日照中心,都照顧的很好。」而目前的戲約狀況?陳亞蘭說現在會看狀況接戲,但有歌仔戲的基本上都不會推辭,「還是有一些戲和電影找我,但我現在想放慢腳步,多做點公益。」最後談到自己的養生之道,她先是笑說沒有,但隨後補充:「我覺得我可以睡好睡飽的話,體力應該不只這樣,我平常睡眠品質不好,因為太容易亂想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46670/sm-fa2f72d7c77a91223cac688c207a3fc8.jpg)
日本超猛93歲老阿嬤 體檢身體年齡僅36歲「血管年齡20歲」…養身秘訣曝光
居住在日本岩手縣的93歲日本婦人佐藤秀(佐藤ヒデ),在2023年9月時曾接受當地衛生所的健康檢查,結果結果顯示佐藤秀雖然高齡93歲,但是其身體年齡竟然僅有36歲,血管年齡更是驚人,只有20歲。如此結果讓眾人十分傻眼,近期佐藤秀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也曝光了自己的保健養生秘訣。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指出,佐藤秀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每天都會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特別是魚和肉,魚會買魚乾來冷凍保存,平常烤著吃,而不是油炸。平日佐藤秀沒有特別進行特定的運動,但因為住在二樓,每天上下樓梯也是他的日常運動之一。佐藤秀提到自己喜歡散步,時常在家附近散步。而每週五,佐藤秀會帶著70歲患有癡呆症的侄媳婦一起去日照中心,在那量體溫、做簡單體操,還有折紙等刺激腦部的活動。從88歲左右開始,佐藤秀多了一個新興趣「衣服改造」,他改造了很多和服,並展示給朋友們看,如果朋友喜歡,佐藤秀也會送給朋友,或是進行變賣來賺點零用錢。佐藤秀自述自己的的睡眠質量很好。每天晚上在被窩裡進行五次深呼吸,深呼吸後就能很快就能入睡。即使半夜醒來,上完廁所後也能再次入睡。他每天睡約七小時,睡前不碰手機,同時也會拉上窗簾保持黑暗。佐藤秀經常閱讀報紙和雜誌,這些紙本閱讀幫助他積累知識,內容甚至成為與朋友交談時的談資,佐藤秀自述經常與周圍的人見面,也經常打電話聊天。佐藤秀蠻特別的是,他喜歡像年輕人一樣喝啤酒,一週喝二到三次,每次看電視劇時喝一罐。他的體重一直保持在60-65公斤之間,並沒有特別服用保健食品,佐藤秀認為規律飲食更重要。佐藤秀表示,自己更喜歡喝茶,而不是咖啡,同時每天吃水果、喝紅酒和吃冰淇淋。即使醫生建議不應該吃這些甜點,但佐藤秀還是難以割捨,他也覺得美味是讓生活更加愉快的秘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42055/sm-c6c256c0c4b172ff22ea92ccdf8d2f0e.jpg)
張齡予一家三口現身台東做公益 呼籲愛心捐款建置「不只是日照」
美女主播張齡予今(7日)以一粒麥子基金會愛心代言人身份,帶著老公林子揚和兒子「小班長」一起赴台東縣關山鎮,出席綜合式長照機構關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的啟用典禮。張齡予自2022年起即擔任基金會「不只是日照」愛心代言人,先前拍攝公益廣告時正懷著兒子,如今兒子已經1歲多,今天一起實地來看這棟嶄新的多功能日照中心啟用,也對基金會的用心深表肯定。該基金會下一個目標是同樣位於花東縱谷「瑞福多功能日照中心」(花蓮縣瑞穗鄉),張齡予呼籲,目前已募得近5成經費,尚缺4千1百多萬元,「希望大家都能幫忙把消息打卡、照相、拍照、拍影片,把消息傳出去。」盼能號召更多人關注,讓一粒麥子持續在有需要的地方建置「不只是日照」。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表示,東基公益自2010年底即開始籌設「日間照顧中心」,首先規劃花東縱谷「一鄉一日照」的希望藍圖。2014年3月第1個日照中心在台東縣關山鎮啟用。10年來將日間照顧服務經驗,逐步延伸到需要的地方,並從照顧失能或失智者的過程中,持續思索更優質的複合式社區照顧服務,朝不只照顧老人,也幫了老人的家的「不只是日照」多功能服務扎根。目前在台東、花蓮、台南、屏東、台北等縣市啟用及建置中的日照中心共有13個。此外,張齡予6日也透過粉專宣布,先前因花蓮403地震受到影響的自家飯店也已在本月正式恢復營業,「很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在艱難的時刻,麗翔酒店連鎖-花蓮館還是依約跟大家見面了,6月1日正式恢復營業」,更強調,已確保一切建築安全,館內設施持續更新,結構補強補到更強,「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BRB支撐,這是我們挺過災變的證明、爸爸一生信念的體現,我們信譽保證所有旅人的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29443/sm-86cf54c4152cc6c8490e31d574ed2d75.jpg)
扯!中和警消社宅工地淪賭場 6工人爽玩天九牌遇警全嚇壞
新北市中和警消社會住宅工地昨(9)日中午傳出工人聚賭情事,警方獲報後趕抵,當場抓包28歲詹姓、54歲黃姓、44歲陳姓、62歲張姓、47歲林姓及30歲蔡姓男子等6名工人,正圍著桌子大玩天九牌,玩得不亦樂乎之時,卻碰見警方上前盤查,工人們瞬間看傻眼,當場人贓俱獲6人也百口莫辯,全案後續將依法移送偵辦。據瞭解,還在施工中的中和警消社宅為地下4層、地上16層,總戶數317戶,公益空間則為公共托育、幼兒園及日照中心。除此之外,鄰近該案基地還有預計明年3月完工的保二總隊公辦都更案,更新後將再提供467戶社會住宅。只是,還沒完工,工地就先傳出操作工人利用午休空檔大玩天九牌,公然把工地當成賭場囂張聚賭,遭附近民眾投訴,警方獲報後也火速趕抵工地,在工地主任陪同之下,將木板門拉開,才發現一群人正在門內圍繞桌子進行賭博情事,當場讓工地主任看傻眼。6人驚見警方到場後,還來不急逃跑就被警方當場人贓俱獲,眾人們也百口莫辯只好乖乖配合警方調查,警方也於現場查獲查扣賭資4200元、天九牌及骰子等賭具,全案後續將依賭博罪嫌移送偵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28236/sm-4ed753a5db00341404843c13fe705041.jpg)
長照真空1/不堪壓力長照悲歌頻傳 社會安全系統通報待補網
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平均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者,而國人平均壽命即使已經延長至80歲以上,然而必需仰賴他人照顧的「臥床餘命」也長達8年,即代表生命後期有10%需要外力協助料理生活,在少子化與社會安全網絡疏漏等不良條件下,「老老照護」未來勢將成為社會隱憂。上個月的一個周日,高雄彌陀與台中和平相繼出現人倫悲劇,一樁是海軍士官長開車載著母親衝入海裡,搜救人員撈起人車時,母親已經死亡,而士官長則送醫急救;另一宗則是未婚的空間士官長不堪失智父親長期暴力攻擊,心一橫帶著父親引氣車廢氣自盡,陳屍車內3天才被破窗發現。李奶奶(右)在其女淑敏(化名)悉心照料下,過著富足愉快的老年生活。然而已近70歲淑敏憂心不知還能照顧母親多久。(圖/讀者提供)這兩起尋死事件都來自長期照顧老齡者的壓力,前者士官長個性木訥未婚,兄長因車禍無法照顧久病臥床的老母,弟弟不堪照料而選擇攜母投海,後者則是獨子照顧父親,他們都不曉得對外求援,而負責社會安全系統最前線的村里鄰長也沒有接獲、或達到通報功能,因而相繼發生憾事。相對較於前述兩起悲劇,85歲的李奶奶生活起居算是愜意,她每天都到新北市一所日照中心報至,午餐有營養師負責餐食,雖然杵著拐杖,但中心裡有聊天唱歌的朋友,直到傍晚5時67歲的大女兒淑敏(化名)來把媽媽帶回家。淑敏說,爸爸30年前便因工地意外過世,媽媽獨自在工地賣涼水養大自己和兩個弟弟,10年前媽媽開始對日夜不分、時空錯置,自己原以為是正常老化,後來經診斷是老智症,所幸先生很貼心願意體諒,也分擔照顧母親的工作。「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指出,2017年長照2.0上路以來,因心力交瘁衍生的照護悲劇仍不斷在台灣重複上演,據統計相關案件仍有增無減,從2009年有統計以來,照護自殺悲劇逐年攀升到2022年超過30件。她認為這些上升的通報案件數,的確可能來自社會意識抬頭,以往黑數逐漸浮上檯面,但時至社福資源堪稱豐富的2024年,台灣的社會安全網仍有不足之處。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多年來一直為長照奔走,面對高齡趨勢襲來,疾呼政府應正視長照問題。(圖/翻攝自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臉書)涂心寧分析,以長照悲劇個案來說,男性照顧者輕生的比率相對女性為高,特別是未婚的獨子,因為沒有另一伴支持輔助,長期壓抑導致身心俱疲,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向外求助」。涂心寧感嘆,以自己主持的居服盟所在地板橋為例,這裡工商發達大樓林立,不少居民卻「根本沒看過里長」,遑論開口求助,其實村里長是社會安全網最基礎的成員,確實的查訪、關懷村里民眾的生活,將有助於掌握底層民眾的生活困擾,減少憾事發生,當然現代人樣態多元與重視隱私,也讓村里長的熱心關懷有投鼠忌器之處。另外,遇到大小困難,如果自身親友圈不夠厚實,常常自己做到崩潰,憂鬱念頭當然滋生,關於長照悲劇「六都的發生率真的比較高」。涂心寧強調,若照顧者有自殺意念、需照顧2人以上或是照顧者自己就是病人,那麼請別猶豫,立刻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求助。◎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18436/sm-c38742b3d7bb71cb73d81155cb01486b.jpg)
長照神隊友3/「剛嫁入門」婆婆就患恐慌焦慮症 照顧42年!媳婦嘆要「量力而為」
68歲的吳文鳳照顧患有憂鬱症、恐慌症的婆婆已42年,「當初我剛嫁過來時,婆婆大約50歲左右,或許是更年期的關係,她開始出現許多身心症狀,心理上會恐慌,接著引發生理上的不舒服,所以三天兩頭跑醫院,卻又找不出原因,我是長媳、又是護理相關背景,所以自然成為主要照顧者。」吳文鳳說,婆婆的狀況時好時壞,但一旦發作就很可怕。「例如每年過年,婆婆一定會有年節恐慌症,可能和他們過去務農有關,過年時壓力非常大,所以心理陰影一直存在。」婆婆發作時會歇斯底里,甚至會暈倒,幾乎每年春節吳文鳳都要陪著婆婆去醫院急診看病,忙得人仰馬翻。70歲之後,由於孫子長大無須照顧,一閒下來婆婆的精神病況更加嚴重,於是家人們申請外勞全天候照顧婆婆,10多年來自費花了400~500萬元,沒想到婆婆89歲那年竟遇到一位會施暴的外勞。3個月後,新外勞來了,吳文鳳說,這次的外勞照顧經驗很棒,婆婆不但擺脫尿布,甚至可以行走了。「結果過了半年,這個外勞竟然逃跑了!」吳文鳳乾脆自己照顧,但一陣子後發現自己實在太累了,於是白天送婆婆去日照中心,再搭配居家服務、喘息服務。但畢竟吳文鳳年紀也慢慢大了,她開始感到不堪負荷,心臟出問題、再加上更年期症狀影響睡眠,後來溝通後與老公的其他手足輪流照顧婆婆。就這樣撐到婆婆95歲,家人們也已經都是近70歲的老人了,由於體力吃不消,最後忍痛將婆婆送進安養中心,至今已經1年。「我跟老公都是小老人了,照顧老老人真的太累了,煮三餐、洗衣服、環境衛生整理,夜裡每3小時照顧如廁,因婆婆重聽、失智,我幾乎時時要用吼的,喉嚨也非常難受。」吳文鳳退休後到衛生局當志工,她建議大家多利用衛生局的資源,也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會有專員到家中評估需求。(圖/報系資料照)婆婆進了安養中心,吳文鳳仍然每天送飯與陪伴,由於善用長照資源,包括身心障礙補助、巷弄長照站(C據點),這一年來,吳文鳳終於覺得輕鬆許多。「婆婆的安養中心附近就有一個C據點,所以我們探望婆婆後,就會去C據點,包括延緩失智課程、運動等等,假日的時候,孫子們也會輪流回來照顧奶奶。」回想過去,吳文鳳早已忘記當時的辛苦,她建議照顧者「量力而為」,他建議家中若有失能、失智親屬,可先撥打長照專線1966,之後便會有照顧專員去家中評估需求,同時也建議至所屬的衛生局詢問,可獲得更多長照資源資訊。吳文鳳也提醒照顧者千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壓力都攬在自己身上,一定要適時找外援,詢問專業人員,才能適時運用長照資源。不過,吳文鳳也深感長照體系人力不足,她覺得政府一定要盡早解決少子化問題,否則未來的長照負擔恐怕更加沉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15615/sm-5c0fe41bdb771bbc02b3e099eba33f60.jpg)
失智保養班2/首間都會型「記憶保養班」落腳台北 深入社區「讓長者找回尊嚴」
台北市八德路的慈濟環保站二樓,傳出陣陣歡笑聲。CTWANT記者在1月16日時走進一看,許多長者與家人、看護一起唱歌與做活動,這是全台第一個都會型記憶保養班,在這裡有失智症中心的醫師和個管師、志工,大家一起無償付出、陪伴銀髮族減緩老化。這個位在台北蛋黃區的記憶保養班發起人,正是創辦失智伴行病友會創辦人黃國倫與太太江旻真。「這裡許多老人家都是初期失智,但並沒有病識感,一般人可能也難以發現,只有最親近的家人會察覺到長輩『怪怪的』,一直到我們這裡才知道是失智了。」黃國倫望向一旁正在唱歌的長者嘆氣說。原本從事傳產及投資業的黃國倫坦言,自己是因親友受失智所苦,才開始了解這個疾病,創辦病友會就是希望更貼近失智患者的生活,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需求。「我發現很多輕中度患者無處可去,日照中心雖然很多,但看得到、用不到,這些家屬該怎麼辦呢?」江旻真(左)輕聲詢問長者是否需要幫忙,在記憶保養班中,有將近80位志工與她一起輪流照顧這些老人家。(圖/黃威彬攝)一年多前,黃國倫與太太江旻真特別到嘉義向曹汶龍醫師請益。曹汶龍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10多年前在嘉義大崎村創辦第一個記憶保養班據點,之後陸續在中南部如彰化、高雄、台南都有駐點。「曹醫師一直在社區推動『記憶保養班』,透過課程、活動,讓社區內的民眾更了解失智,每周一次的活動也能讓失智患者動動手腳跟大腦,而家屬也能獲得喘息。」因此黃國倫去年在台北八德設立第一個都會型記憶保養班。曹汶龍說,「記憶保養班和長照的失智據點不同,首先,失智據點人力較缺乏,而且大多是領薪水的,所以難免公事公辦;而記憶保養班的醫師、志工、個管師、諮商心理師等都是自發、無償的付出,我們還會去『家訪』,深入失智家庭中,找出家屬真正的需求。」黃國倫認為都會區尤其需要記憶保養班,「都會的居家空間狹窄,鄰里互動較少,失智患者與家屬大多一起待在家中,對彼此來說壓力都很大。如果在社區內有一個地方,它不叫失智據點,而是保養記憶的地方,來這邊的人不是病人,而是大家的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手作,那長輩就會一直期待來。」黃國倫說,很多初期失智的長者不認為自己生病,部分也會抗拒去一些失智機構,甚至有些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而記憶保養班在他們熟悉的社區內,氣氛也很像一個大家庭,讓長輩們自然而然融入其中。80歲的范奶奶就很喜歡記憶保養班的活動,1月7日曹汶龍、黃國倫、江旻真與其他記憶保養班的志工一起到范奶奶家中拜訪。「范奶奶失智退化愈來愈明顯,外勞不想照顧而離開,於是兒子、媳婦搬去一起同住,兩人照顧得身心俱疲,兒子甚至壓力大到去看精神科。」曹汶龍說,當天看了范奶奶的居家設備後,建議兒子媳婦在自己房間裝設電視,這樣想離開照顧壓力時,至少可以回到房間放空。曹汶龍、黃國倫、江旻真與記憶保養班的志工一起進行家訪,不只貼身了解長者需求,最後還一起唱《小城故事》及《望春風》。(圖/江旻真提供)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對照顧者來說卻差異非常大,尤其在都會狹小的生活空間裡,照顧者常常難以逃離那個充滿壓力的空間。「你猜猜失智症家屬最想去哪種旅館度假?不是五星級飯店,而是小小的膠囊旅館,他們不需要豪華的享受,他們只想獨處與放空。」曹汶龍說。這些都是記憶保養班能做,而失智據點做不到的,黃國倫分享,「記憶保養班裡一位90多歲的阿嬤,上周二還跟我們一起開心活動,她的兒子也送餐給大家一起享用,周六阿嬤跟兒子一起去百貨公司逛街,晚上還吃蛋糕,夜裡就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了,阿嬤的兒子跟我們說,『過去一年來媽媽每周都期待來記憶保養班,很感謝大家讓媽媽最後的時光如此快樂。』」曹汶龍說,記憶保養班讓這些老人家在熟悉的環境慢慢退化,他們很喜歡這裡,這讓他們有活著的意念,一直活力無窮,直到某一天快樂又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這件事非常重要。黃國倫認為台灣應該有更多記憶保養班在各個社區,他們願意無私「輸出」經驗,好讓這些老人家與家屬都能在失智的浪潮中,喘一口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15614/sm-8dceee5dbb0a324951c645722b8e08de.jpg)
失智保養站1/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 專家:應設專法推國家級政策
根據失智症協會資料,台灣每30分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迄今政府似乎尚未做好準備,輕中度患者屢遭日照中心「退貨」,家屬只能全天照護身心俱疲,專家建議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同時建立中長程規劃方向,才能滿足超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但其實黑數非常多!」失智伴行病友會創辦人黃國倫,50歲的他從事傳產企業及投資業務多年,過去對失智並不了解,直到身邊親友出現類似狀況,才深感失智對一個家庭傷害甚鉅,換算下來破百萬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奶奶70多歲時開始出現一些怪異行為,例如指控媳婦不給她吃飯、晚上時把天花板上一個個燈泡取下來,有時還跑到院子便溺。」黃國倫的太太江旻真陪同受訪時告訴CTWANT記者,一開始家人們都覺得奶奶是老瘋癲,後來才慢慢理解奶奶是受失智所苦。「例如取燈泡是因為忘記開關位置、在院子便溺是找不到廁所,後來奶奶只要一站起身,我媽媽就會立刻詢問『是不是要上廁所?』」江旻真嘆說,若能早點了解失智,或許奶奶當初就能少受點苦。兩夫妻都想幫助失智患者,因此成立失智伴行病友會。「深入了解失智家庭後,才驚覺他們的困境!」黃國倫說,照顧失智患者非常辛苦,但這些病友申請去日照中心卻經常被「退貨」,於是只好帶回家照顧,也因此他才會在社區設立記憶保養班,每周辦一次活動,至少讓失智患者跟家屬都有喘息的地方。輕中度失智患者的行動力強、較難照顧,家人往往難以負荷照顧壓力,大多會聘請外勞全天看護。(圖/劉耿豪攝)或許有些民眾疑惑,「奇怪,日照中心裡不是9成都是失智患者?」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解釋,日照中心分為失智型、混合型2種,但由於失智型日照中心資源較少、又需要高度專業,這些混合型日照中心經過雙向評估後,會拒絕輕中度失智患者,但接受重度失智患者,「因為輕中度難照顧,但重度大多行動力差。」這些輕中度失智患者同樣也會被養護中心拒絕。陳筠靜表示,日照、養護中心不屬於失智症專責單位,加上無法做到失智症1比3的人力比,所以可拒收失智患者,因此大多失智症家庭只能申請外勞,或是自行全天看護,對家屬來說身心壓力都很大。長期關注長照、社會福利的東京經濟大學西下彰俊教授1月初曾來台參訪,他表示根據調查,台灣平均每位失智患者可獲得的每月補助金額是1萬元,韓國是台灣的3倍,而日本又是韓國的10倍。言下之意,日本失智補助金額是台灣的30倍。陳筠靜表示,針對失智症的照護部分,台灣與其他國家大多包含在長照福利中,差異並不大,台灣失智患者若能通過身心障礙鑑定,每個月會有9000多元的津貼,而可申請的福利額度每月最高達3萬多元。「主要是看是否為中低收入戶、或是否有身心障礙或失能等身分,這些都與補助津貼多寡有關。」「台灣針對失智症的專屬服務項目的確比較少。目前失智政策由衛福部主導,但對其他部會沒有約束力。」陳筠靜認為,此外,失智照護服務是以年度申請計畫方案形式執行,且幾乎年年修改申請方式與補助辦法,讓照護機構無法進行穩定長期規劃,建議政府要先有明確中長程規劃方向,應效法先進國家制定專法,拉到國家層級政策,才能建置出質量兼具的失智照護體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14796/sm-0bb72ada2b8d79b73fbd05e5a4d8a4d7.jpg)
花甲樂日照中心盛大開幕 實踐在地老化,共創樂活高齡時光
花甲樂日照中心於2024年1月28日盛大開幕,為地區內的長者帶來了一處充滿活力和關懷的社區據點。這個特色鮮明的日照中心以「樂活共度高齡時光」為理念,為65歲以上有失能情形、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以及50歲以上有失智症情形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長者提供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多樣的活動,交通更是便利,全新裝修的空間共擁有100多坪,並擁有通風明亮的特色。花甲樂日照中心總監陳詩哲鼓勵長輩來中心參與各種活動,逐漸讓生活更加健康有趣。(圖/黃耀徵攝)總監陳詩哲在開幕致詞中表示,花甲樂日照中心的目標是希望銀髮族的長者們在中心能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鼓勵長輩來中心參與各種活動,促進社交,同時延緩老化過程,逐漸讓生活更加健康有趣。陳總監也說明中心結合企管及長照資深專業人才,配合衛福部推動「長照2.0」的政策,致力達成「在地老化」的目標。中心內設單院可容納30人,再區分為4個小家,每個小家可容納15人,總共可容納60人。與一般日照中心不同的是,花甲日照中心是以興趣導向為主,不僅提供活動中心交流的愉快氛圍,白天還有各種課程,如手工藝課程、認知遊戲、興趣創作、美術創作等,讓長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每一天。而特別為失智症可能合併憂鬱症的情況考量,中心設立了卡拉OK和紓壓區,為長者提供一個舒適愉悅的環境,以舒壓和放鬆心情。這樣的照護方式更符合個別化需求,讓長者在樂活的同時感受到尊重和關懷。花甲樂日照中心招募有豐富長照領域經驗的專業人才,以實踐長照2.0的服務理念。(圖/黃耀徵攝)文山區作為臺北市人口老化第四名地區,其中心的長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老師、教授、船長等,顯示了社區內的教育水準相對較高。花甲樂日照中心主任高麗閑表示,「花甲樂的長輩教育水準都很高,你一定想不到還有伯伯是用英語跟我LINE溝通。」這也反映了中心以開放、多元的方式迎接長者,讓每一位都能在這個大家庭中找到歸屬感。社會局局長姚淑文(圖右)蒞臨開幕現場,說明中央政府推動「一國中學區一日照」政策,社會局會積極提供補助並鼓勵業者和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圖/黃耀徵攝)社會局局長姚淑文也蒞臨開幕現場,她提到中央政府推動「一國中學區一日照」政策,鼓勵業者和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在各國中設立日照中心,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長者需求。姚局長表示,臺北市在115年預計將突破60萬的老年人口,因此社會局會積極提供補助,支援困難學區的日照中心,減輕業者的經濟壓力。花甲樂日照中心盛大開幕。(圖/黃耀徵攝)花甲樂日照中心的開幕,不僅為文山區的長者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交流平臺,更突顯了社區對於長者需求的高度關注。期待在花甲樂日照中心中,長者們能共同創造出豐富多彩、幸福愉悅的高齡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