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收清單
」 ECFA 兩岸 關稅 貿易 服貿陸9/25起停34項台農產品免關稅 國台辦「強烈支持」:台獨只會損害利益
大陸財政部昨(18)日晚間宣布,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深夜直言,「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大陸財政部官網最新消息釋出,稱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陳斌華18日表示,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自2005年8月1日和2007年3月20日起,分2批對原產於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有力幫助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台灣農漁民也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陳斌華指出,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鑒此,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台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我們(國台辦)對此表示強烈支持」。陳斌華接著說到,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將一如既往歡迎和支持台農台胞來大陸發展,「搞『台獨』就沒有和平、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陳斌華強調,希望包括農漁民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認清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路線的極端危險性、危害性,積極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大陸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此外,第1批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公告是於去年12月21日發布,包含丙烯、對二甲苯在內,總計12項;而今年5月31日公告第2波,終止項目總計134項,包含潤滑油基礎油、部分紡織品、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等,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至12%,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約新台幣3180億元)。目前,依據這3批中止關稅減讓公告,已累計180項產品受影響,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已有36%的產品宣告結束。
機器仁來瘋3/「中國正在倒貨」+日幣貶值重擊 工具機業集體面臨存亡戰
儘管在AI教父黃仁勳的加持下,台灣機械設備商在8月21日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提高不少能見度,但CTWANT記者訪查,多家業者透露現正「腹背受敵」的真相,「中國用傾銷搶低價市場,日本用低匯率搶高端市場,台灣業者好不容易打進的俄羅斯市場,也因烏俄戰爭受到美方壓力被禁止出口,簡直是頭大到不行!」「台灣從AI晶片、零組件到伺服器都有主導地位,但AI要落地,智慧製作與機器人技術就是其中的關鍵!」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在21日「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開幕時表示,這次活動聚焦在AI人機協作的工業5.0、智慧製造相關的設備與零組件、各產業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圖/翻攝自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官網)參展廠商看到今年的熱絡場景,向CTWANT記者閒聊時都感觸良多,機械產業雖在台灣出口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媒體及市場關注度,遠不及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就算今年有機器人及AI人機協作議題加持,仍難掩產業正腹背受敵的窘境。就在同一天,北京也熱鬧舉辦「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廠商約169家企業,跟台灣的1200家差很多,但現場有27款「人形機器人」同步亮相,還配上栩栩如生的人工皮膚,看了就讓人頭皮發麻。「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十年間成長近19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1日的開幕式上,一語展現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實力。事實上,台灣的機械業過去以出口中國大陸為大宗,近期因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衝突,出口受創還反被大舉進口。「中國模具產業已供過於求,價格更壓到只有台灣模具的7成,導致台灣7成模具從中國進口,已嚴重打擊本土產業,更有模具廠商已出現『做三休四』。」台灣區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急切地表示,台灣應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產業轉型,由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帶動模組高品質化轉型。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過去機械產業,高價位以日本、德國廠商為主,中低價位、也就是CP值高的由台灣來做,但中國大陸商務部先前中止ECFA早收清單效益逐漸發酵,大陸廠商陸續崛起,「加上他們自己景氣不好,所以產量過剩,開始往國際市場倒貨的情況也出現了!」業者舉切削中心機為例,台灣平均單價約12萬美元的產品,但大陸業主出口的單價,居然出現4萬美元。去年全球前十大工具機出口國,只有兩個國家出口衰退,一是日本衰退8%,另一則是台灣衰退14%,但眾所周知,去年起日幣就不斷貶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匯率貶5.97%,同一時間的人民幣貶5.44%,日幣貶值高達 22.99%,讓日本製造的出口產品價格降低。日商FANUC發那科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圖/方萬民攝)「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買日本貨!」業者大呼無奈,以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工具機訂單年增長8%,達到1239億日元,已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因中國政府的補貼效果持續,來自中國的訂單增長7成,北美的訂單增長1成。據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值10.75億美元、出口占7.6%,年減15.5%,然而下半年並無好轉跡象,全年出口值恐創近五年最差。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表示,下半年預期美國會降息,加上半導體產業因AI議題不斷增溫,紡織、製鞋受惠國際重要賽事而需求增加,但工具機業仍較為辛苦。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其實在7月下旬曾到台中拜訪工具機業者,不是去談補助,而是問業者說,能不能「整合成一家控股公司」,他以大聯大為例,透過控股方式將九家公司合而為一,成為產業龍頭,否則面對中國同業動輒300億元的營收規模,恐怕會離對手越來越遠。但業者嘆氣,「工具機很多都是小型的家族企業,哪有這麼簡單。」
台股周跌逾391點!中國再對ECFA出手「貨櫃三雄」重挫 工商協進會籲兩岸及早磋商
台股大盤5月31日收在21174.22點,下跌190.26 點,跌幅達0.89%,三大法人賣超逾404億元,台積電跌了17元為821元,跌幅2.02%;受到中國無預警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134項商品關稅減讓,貨櫃三雄長榮、萬海、陽明聞訊重挫。關於「中國大陸發布中止 ECFA 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公告」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31日發布「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 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公告,自今(113)年 6 月 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 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 ECFA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工商協進會昨天發表聲明表示,根據ECFA早收清單,我國出口大陸可享免關稅之貨品項目原有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及其他產品總計521項;本次陸方宣佈中止134項產品免關稅優惠,範圍遍及石化、機械、紡織及運輸工具四大產業,且迄今公告中止項目達146項,佔整體早收清單產品項目28%。工商界建議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循適當管道持續與大陸溝通,及早進行磋商,化解雙方歧見;並協助相關業者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分散市場過度集中風險,加速轉型升級,朝向高附加價值及高階應用方面發展,以強化自我競爭力。貨櫃三雄萬海、陽明昨天跌幅近9%,陽明(2609)收盤價71.5元、跌幅達8.68%,萬海(2615)收在79.7元、跌幅為8.91%,長榮(2603)以210.5元作收,跌幅3.66%。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113年5月31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為21,174.22點,較上週5月24日的21,565.34點下跌391.12點,跌幅約為1.81%;產業別指數方面,漲幅以建材營造類指數上漲5.91%為最大,跌幅以半導體類指數下跌3.82%為最大。累計今年年初開盤迄今共98個交易日,集中市場總成交金額為40.75兆元,市場日平均成交金額為4158.76億元。5月31日全體上市公司市場總值為新台幣67兆3,902.99億元,較上週市值68兆6,220.55億元減少1兆2,317.56億元,減幅約為1.79%。
陸官方正式宣布「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清單」 台商憂:衝擊更廣更重
大陸再宣布中止ECFA關稅適用第二波清單,囊括從台灣進口的134項稅目如潤滑油基礎油、染色純尼龍布、真空泵等。台商認為,選在時機點與賴清德520就職演講內容多少有點關聯,但也擔憂第二波的影響比第一波更廣更重。與上次偏重石化業不同,這次涉及到的紡織、機械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所屬產業,更研判第三波觀察點可能在6月中舉辦的海峽論壇。大陸財政部網站5月31日公告,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30日所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從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包含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回顧第一波大陸祭出中止適用ECFA關稅是在去年12月21日,對ECFA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從今年1月1日起喊卡。同月9日大陸商務部表示,正進一步研究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對於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第一波針對石化業,這在台灣多屬大型企業如台塑等,且許多業者在大陸早已建廠。但這次涉及到機械與汽車零件等關稅,會延伸衝擊到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他說因為台灣沒有加入RCEP,有些中小企業會將半成品先運到大陸加工轉出口,未來對成本的影響勢必明顯。至於這波少見到原被列入研究的農漁業產品,也有台商認為,第一是部分農漁產品大陸之前才剛剛恢復開放,突然又關門有點太反覆。另外或也跟日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赴北京拜會,特別強調希望發展兩岸農漁業而釋出善意有關。此外,有會長級台商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點應該是6月中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由於這是兩岸指標性的會議活動之一,端看賴政府的表現與態度去思考可能第三波清單時機,更透露近期已有部分綠營人士開始打聽有意赴會的民間與企業界人士。
大陸又出手!剛上台就遇「134項ECFA被中止」 經長郭智輝回應了
大陸財政部今宣布,對原產於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關稅減讓。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要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相關後果應由陸方承擔;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說,經濟部會協助受到傷害的業者轉移市場。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於院會質詢時表示,今天一早中國又出招、出手了,又再一次違反WTO、ECFA相關規範,片面中止對台灣ECFA134項項產品關稅減讓,對於中國再一次以商逼政,行政院會表達不滿嗎?相關的回應及因應又是什麼? 經濟部長郭智輝31日前往立法院備詢。(圖/記者姚志平攝)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任何對國家人民跟產業有產生傷害、危急的時候,我們首要做的是如何保護人民跟產業,以及適時向國際社會透過正常管道表達反對跟希望能夠更正的態度。卓榮泰說,他也希望國際任何組織的成員,要能夠習慣、適應在國際組織裡的生活,不要隨便更改互動之間的規則,這樣才能在國際間取得衡平的地位。邱垂正則說,有關此次中國大陸再次以貿易制裁為理由,稱我方違反ECFA相關事由,無理、片面地終止我方134項早收清單關稅減讓,他要在此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相關後果應由陸方承擔。邱垂正認為,這種對台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只會扭曲兩岸經貿原本互利互惠的發展方向,阻礙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架構下的分工模式,更讓兩岸經貿漸行漸遠,脫鉤斷鍊,相關責任應由陸方全部負擔。邱垂正呼籲,陸方這種不符合WTO及ECFA的規範,雙方還是要透過協商,針對兩岸貿易的分歧;陸方應面對兩岸現實,去除政治障礙,讓雙方務實溝通解決,對兩岸經貿才是最有利的方法。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經濟部會針對目前的狀況跟實際受到傷害的業者,給予充分的溝通,並協助其轉移市場。
認定台「聚碳酸酯」存在傾銷 中國20日起徵收反傾銷稅
大陸商務部今天(4月19日)發佈公告,調查機關最終認定,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徵收反傾銷稅。根據《反傾銷條例》第38條的規定,商務部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提出征收反傾銷稅的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被調查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對台灣地區公司徵收的反傾銷稅稅率如下: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9.0%、台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9.0%、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2.2%、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2%、其他台灣地區公司22.4%。大陸商務部2022年11月30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23年8月14日再宣布,初步裁定認定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間存在因果關係。2023年8月15日起,以「保證金」形式,大陸對從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最高稅率22.4%,僅奇美、台化等4間公司保證金比率在20%以內。大陸商務部2023年11月10日公告,表示鑒於本案情況複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26條規定,將調查期限延長至該案件最後期限日 的2024年5月29日。但現在截止期限還沒到,陸方提前在520賴清德政府上台前公布調查結果,引發外界政治聯想。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一種熱塑性塑膠,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 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領域,同時也是ECFA早收清單小項之一。目前大陸是台灣聚碳酸酯最大出口市場,以2022年數據來看,有約8.3億美元出口至大陸、市場占比78.5%。
小英政府任職最久的經長 王美花:公部門將率先導入AI研究應用端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於520上任,其內閣是否會有「新氣象」,經濟部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身為42年的老公務員,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會全力以赴。對於今年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24年目標為新增投資2300億元、創造就業1.9萬人,過去主力放在半導體的晶片,今年新增高階伺服器的供應鏈,以及AI、5G和雲端伺服器。2020年6月接任經濟部長後,王美花成為小英政府任職最久的經長。經濟部5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王美花回顧2023年施政成果、展望今年政策推動要點,對於近期社會上熱議的經濟議題,也都一一陳述。像是近日台糖肉品被檢驗出瘦肉精Cimbuterol,王美花表示,食安要讓科學說話,台糖70年來從未使用過瘦肉精,無論如何,希望台灣的豬產業不要受到影響。針對大陸可能中止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王美花表示,除了已受影響的石化產業,紡織、機械等業者提到,未來可以採取異業結盟方式,整合石化、機械、紡織業者一起組團拓銷,並加緊分散市場、海外拓銷,幫助業者找到利基市場,並發展高值化與差異化產品。現在進入AI時代,王美花提到,會讓公部門率先導入AI技術,並與業者一起思考能如何應用,除了有硬體製造,接下來要擴大影響力,就是要增加應用端的面向。今年有兩個重要方案到期,包括5月到期的中小企業加薪減稅方案,以及《產業創新條例》10-1條有關智慧機械、5G、資通安全投資抵減的優惠案於12月31日屆期。王美花說,會力拚優稅法案展延,初步有4大精進方向,第一是刪掉原先需要失業率連6個月超過3.78%才能啟動的門檻,第二是適用期程能再延10年,第三,減除率擬從現行130%提高至150%;第四是現行基層員工薪資標準5萬元以下加薪才適用,修法時會按國人薪資水準提高至6.2萬元。產創條例10-1條,除了希望能優惠延期外,也會擴大適用至低碳化、AI化、半導體EDA等都能納入適用。對於核電運用,王美花也鬆口,提到新的民意對核電有不一樣的想法,經濟部是執行單位,會做好準備,其實核電安全才是神主牌,不管是修法或是核安會的審核,經濟部與台電都會配合。
184萬人「月薪未滿3萬」!青年低薪拉警報 學者示警:改善產業結構當務之急
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新任總統賴清德接任後,不僅有通膨上漲壓力,全台還有多達184萬、月薪未滿3萬元的勞動人口,陷入低薪困境;學者警示,兩岸關係未來4年恐怕很難改善,繼石化產品之後,大陸擬再擴大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優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已在去年啟動關稅降為零,台廠為了成本將有外移壓力,政府應改善產業結構,及早解決青年低薪問題。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人力運用調查」,全台受雇員工者平均每月收入未滿3萬元者仍多達184萬人、占比近2成,而近2年通膨壓力大,111年與112年的CPI分達3.05%、2.9%,民眾實質所得縮水下,若再遇上製造業外移,無疑是雪上加霜。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選舉已經結束,政府該灑的鈔票也近尾聲了,賴清德所組的行政團隊,上任後得面臨物價上漲、穩定經濟等挑戰,尤其中油、台電虧損嚴重,當電價、油價回歸市場機制、價格調漲,又有紅海動盪等風險,上半年國內物價恐怕持續攀升,今年農曆年前後物價恐怕會貴得離譜。殷乃平表示,除了ECFA外,政府更大的難題是RCEP已在去年全面啟動,從關稅減免到零關稅,為了避免高關稅,台廠勢必外移到東協國家。相關問題勢將衝擊國內就業。「青年低薪已成為國安問題,實需適度公權力介入。」立委曾銘宗表示,日韓等其他國家也由過去的尊重公司治理,慢慢轉有公權力介入,且政策手段持續強化。他建議,過去為解決低薪提出修正的《公司法》、《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與《證交法》等法案,應再度提出送審。曾銘宗舉例,《公司法》修正案中,要求明文訂定公司獲利一定比例要拿來調薪。即是督促企業主在賺錢之際,也應考量為自己的員工提高薪資。
大選後的新政局系列一:賴清德要回應期待和平的民意
台灣選舉史上,未曾如此引起世界矚目。全世界憂心者,最怕台獨工作者當選後,兩岸會不會開戰?台海若成戰場,世界經濟會大衰退,好不容易建立的世界經濟體系會大崩盤,因此各國大媒體都來台灣觀戰。從選舉結果來看,這次民意所顯示的意向卻是非常值得探討的。首先,不管美中各方都應體認到,這是台灣民意的抉擇,無論滿不滿意,都是必須接受的民主結果。放棄台獨改善兩岸關係其次,一如選前民調所預測的,有6成民意要下架民進黨,但問題是下架的選票必須集中,若分裂將分散票源,讓民進黨漁翁得利。但在這過程中,藍白合作破局,心機算盡,最終以分手收場,藍白支持者已各自分裂投票。這就是投票結果所顯現的,6成民意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而侯柯約居3成3、2成6。賴清德以4成得票率,輕鬆贏得總統大位。然而,4成選票即意味著:這是一個不具全民代表性的執政者,他所聲言的台獨路線不被大多數台灣人認同。選舉過程中,賴清德甚至說出願意與習近平餐會,也再三抹紅侯友宜與柯文哲,但無法改變他的台獨形象。因此在選後記者會上,他立即表明願意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以對話取代對立,以開放取代圍堵,未來將採取更多交流政策。然而國際媒體仍多所疑慮。換言之,賴清德如果不能在實際政策上有所行動,仍難以改善兩岸關係,取得國際的信任。而台灣經濟在國際的壓力下,也將面臨更多的困境。第三,未來政局將是一個「小政府大民間」的時代。低得票率的賴清德缺乏執政完整性,除非與在野政黨合作,否則將寸步難行。因此朝野合作,走中間路線,調和民間各種利益衝突,降低意識形態矛盾,這將是賴清德必然的難題。這和蔡英文高得票時期的執政已不可同日而語。眼前最大的挑戰仍是國際壓力。賴清德的台獨路線一直是美國最感疑慮者,這也是選舉期間「疑賴論」的由來。美國一直以維持現狀、維護亞太和平做為兩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未來若要貫徹此一意志,必定會加重對賴清德施壓,要求他表態放棄台獨路線。因此賴清德上任前的首要課題,即是如何應對美國的要求而有所回應。即使是從賴清德本身的利益考量,未來若仍想連任,就不得不回應6成民意的共識,改弦更張,放棄台獨主張,否則連任將困難重重。台灣新世代的政治風向從更大格局來看,兩岸關係仍是台灣命運的重中之重。中國大陸的動向將影響台海的安危。而這一次選舉結果表明,台灣絕大多數的民意有6成是不支持台獨,要求和平反戰的。因此中共應重視台灣的民意,降低對台灣的武力威嚇,甚至在關稅壁壘和ECFA早收清單上,以更為溫和的善意政策,恢復兩岸之間的交流。而賴清德更應在承認憲法與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大陸恢復協商對話,重啟開放交流大門。這一點賴清德應先採取主動,才能掌握談判的先機。這次選舉的結果,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小政府大民間」意味民進黨必須回應民意,以開放的兩岸政策,爭取民心,維繫兩岸和平,才能順利開展國政。一如陳水扁時期,兩岸雖有政治上的緊張時刻,但在經貿與文化的實質交流上卻大步開放。這經驗非常值得賴清德參考。柯文哲雖未當選,但他仍有2成6的得票率,民眾黨在國會有8席,未來國會的合縱連橫,將少不了他的角色。他和過去親民黨的不同在於:親民黨更像是從藍營分裂出去的淡藍,而柯卻是從藍綠吸收了選票。特別是這一次選票的移動,更代表著一股年輕選民對藍綠舊政治、老人政治、家族政治的不滿,特別是一直標榜新政治的綠營,早已變成新黨國體制,而政二代、家天下的習氣,更是彌漫在各個選區之中,為新世代所厭棄。柯文哲所代表的,是一種新世代的憤怒,民眾黨雖然還未成形,卻隱隱然看到年輕世代在找他們的政治代言人了。這風氣,將是任何政黨都不能忽視的。不管是藍綠兩黨,或者是海外的美中兩強,也都應看到台灣新世代的未來政治風向。
陸擬中止ECFA優惠 「這行業」首當其衝
兩岸貿易脣齒相依,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如10年前服貿得以實施,台灣服務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定會更加蓬勃發展;對大陸宣布擬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農漁、機械及紡織關稅減讓,機械公會初估對工具機、零組件等業者受害最大。賴正鎰表示,「金融是各行業的血液」,產業發展需要血液通暢,如10年前服貿順利實施,台灣有機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不會被新加坡搶去;他不認為應先談貨貿,再談服貿,而是雙軌並行,讓兩岸人流、物流與金流暢通。大陸研究擴大中止ECFA優惠項目,點名農漁產、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賴正鎰表示,農漁業、機械業優惠項目若被取消,ECFA就形同虛設,造成的衝擊,民眾會「非常有感」。賴正鎰說,如失去大陸市場,台灣產業為謀生路被逼出走,產業外移,連帶會造成國內勞工失業率攀升,影響家庭生計進而造成社會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機械公會公布2023年機械業出口額約294.7億美元,對大陸出口69.3億美元,年減22.7%,大陸占比23.5%,相較於2022年的25.9%,下降2.4個百分點。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機械產品出口大陸,確實大部分適用ECFA優惠,如取消機械優惠,對整體機械業影響還算可控,但對部分規模較小、銷往大陸集中度高的業者,恐怕是極大的衝擊,初估工具機、零組件等業者受害最大,對陸出口支出估計增加達8%。機械業也不坐以待斃,已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向國台辦、大陸商務部表達取消ECFA關稅優惠的衝擊,希望藉此向大陸官方爭取不要取消優惠,創造兩岸業者互惠互利、雙贏的局面。
陸研擬中止ECFA關稅減讓 陸委會嚴正抗議:勿低估台灣人智慧
大陸商務部9日稍早表示,正研究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對此,陸委會發布聲明,表示嚴正抗議,並再度警告陸方勿低估台灣人的智慧,警告對岸一而再的介選作為,只會適得其反。據陸委會新聞稿,陸委會9日指出,有關兩岸貨品貿易爭議問題,我方已多次提議,願在既有架構下與陸方協商,但中共目標顯然是介選,對於我方建議完全充耳不聞。陸委會批評,中共謊稱不介入台灣選舉,但卻一再利用各種手段介選,試圖影響我國選民的投票行為,陸委會對中共當局提出最嚴厲譴責,也奉勸中共當局不要以為統治大陸百姓的手法,可以恐嚇台灣人民,逼迫台灣人民就範。陸委會也呼籲國人,認清中共的介選企圖,台灣的自由民主要靠我們自己來捍衛,委屈不能求全,唯有阻絕中共對我民主自由體制的破壞,拒絕中共對台灣產業的無理侵害,才能真正維護台灣的長期利益及長治久安。
陸研擬ECFA早收喊停下一波中止產業名單 經濟部回應了
繼石化後,大陸商務部今又研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下一波中止產業名單,包括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囊括面更大。對此經濟部抨擊陸方介選動機更加明顯,而以今年前11個月來看,紡織業對中出口已減半為17%、機械業、汽車零組件業也都降低,後續將盤點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與分散市場。經濟部表示,由於中國在特定產業上擴產,以致於產能過剩,或是其經濟復甦腳步趨緩等因素,2023年早收清單項目出口中國的金額,本就已降低到約150億美金,跟ECFA生效之前相近。跟2010年相比,2023年1-11月時,紡織業對中國的出口已從35%減半為17%,機械業也下降11個百分點成為24.5%,汽車零組件業也從11.4%降到6.8%,市場主要轉移到歐美、印度、越南及新南向市場。但該部仍強調,會做好因應經濟脅迫的準備,也盤點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與分散市場,管理與避免經濟脅迫的風險。經濟部指出,我方從不迴避在WTO下協商。但也認為經貿往來不應該變成政治工具,中國近年來屢次以經濟脅迫方式影響其他國家,包括日本、挪威、韓國、加拿大、立陶宛、澳洲等等,不同國家跟企業都曾遇到中國的經濟脅迫手段,此刻正值我方大選之前,介入選舉、影響台灣的政治動機更加明顯。
辯論會在野談全球布局、降低風險 經濟部回應了
總統辯論會30日下午舉辦,對於在野黨候選人對經貿議題的評論,經濟部30日也回應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談布局全球,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到ECFA要降低風險,「這些政府已經在做,也從經貿數字可以看出成績」,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今年1至11月已降到35.4%。經濟部強調,近幾年台灣不僅出口成長快速,也在2016年後及早啟動轉移市場,現在才能跟上全球供應鏈「去風險」的大方向,以2023年1至11月來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降到35.4%,已成為2010年ECFA生效後最低的比例,而主要市場轉移則為美國、東協與日本,也樂見在野領袖持續支持此方向。經濟部表示,2010年ECFA生效後,早收清單項目產品的對中國出口金額,從2011年的180億美金持續增加,但最近三年出口金額則顯著下降,2022年較前年下降大約兩成47億美金,2023年則預計再下降52億美金,大約25%的降幅。但是相對來說,若從2016年與2022年來比較,台灣對日本出口從194億美金成長到336億美金,成長率超過七成,對新南向18國出口從592億美金成長到968億美金,成長率超過六成,對美國出口從334億美金成長到750億美金,成長率超過120%,凸顯降低ECFA風險,讓經濟脅迫的風險可控,以及近年轉移出口市場的成果。至於對重啟對中服貿的議題,經濟部說明,相對過去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很大,各國已有對中國去風險的普遍看法,台灣也高度珍惜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品牌差異及信任。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累計兩兆一千六百億元,形成台灣在疫情期間經濟成長,融入歐美國際市場,以及未來持續掌握AI、電動車商機基礎的關鍵供應鏈,此時回頭討論對中經濟整合,恐非好的時機。
ECFA被凌遲1/政府撒手不管稱「影響不大」 產業大老怒:就算1%也是最弱勢的20萬人
2023年末,當台灣社會喜迎來年春燕復甦之際,12月21日一則新聞在政商圈颳起暴風雪:大陸自2024年元旦起將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而這只是第一刀。石化業第一個被祭旗,消息一出業界沸騰,這12項石化產品今年對大陸出口額18億美元,未來若擴大至88項石化適用產品,原本零關稅、若開徵平均7.38%稅率,屆時將多出163億元的關稅。這把刀還隨時可能切向農產、石化、機械、紡織等任何一種傳統產業。「關稅從零到恢復課徵,不但減少利潤,最怕的是因成本、價格墊高後,打不過國際其他對手,最後丟了訂單。」石化業者說。除了直接受影響的石化公會,第一時間就馬上發聲,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和工商協進會這台灣最大的三個工商團體近日也急著發聲,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產業外移,盼政府盡快尋求多方管道協商。2010年兩岸由海基會、海協會在重慶簽署ECFA,先就早收清單做關稅減免。(圖/報系資料照)這場年末颳起的產業暴風雪,源於2010年兩岸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簽署ECFA(自由貿易協議,類似FTA),因全面談完耗時太久,雙方協商先挑選台灣出口大陸貨品其中539項進行關稅減免的早收清單,包括18項農漁產品及石化、機械、紡織,台灣開放給大陸約267項貨品,然而進入服貿談判時,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而暫停,兩年後民進黨政府執政,官方協商機制全面停擺,對大陸來說,沒有「九二共識」等於「免談」。依WTO架構,國際間FTA協商有10年期限的原則性慣例,也就是說兩岸ECFA協商於2020年9月屆滿10年後會需要盤點結果並討論下一步,而在當前局勢下,「ECFA何時被喊卡」成了台灣工商界夢魘,不時發聲盼政府重啟協商,始終未果。直到今年4月,大陸官方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我方卻沒有行動,遂在12日15日向全球宣告台灣有貿易壁壘問題,並要求我方溝通解決,然我方依然未理會,21日便宣布取消早收清單中的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對於大陸官方出手,行政院12月21日表示,大陸透過貿易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從經濟部、行政院到總統府,口徑一致地說「ECFA影響不大」,且「只佔整體出口中國的4.3%!」毫無重啟協商的意思。在官方帶頭定位「不重要」下,網路也出現「霸凌ECFA相關傳統產業」的聲量,認為台灣有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等「護國神山」就好,說石化產品是高污染行業、傳統產業不升級活該被淘汰之類的言論。2014年,因為抗議兩岸的服務貿易協議內容,引發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多日。(圖/報系資料照)此番言論風向及政府說法,就連沒被ECFA風暴波及的產業界大老們也看不下去。「我們企業可以說『影響不大』,但政府不可以,就算只有1%的人,那也代表20幾萬的國民,且他們就是最弱勢的那一群,政府應該要保護的人!」國內汽車產業大老語重心長地跟CTWANT記者說。所謂的「ECFA影響不大」,究竟有多不大?經濟部數據顯示,ECFA開始的201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值為851.22億美元,其中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值為179.76億美元,占21.12%;到了2022年,對大陸出口值增至1211.14億美元,其中早收204.95億美元,雖然占比降到16.92%,但也絕非「可有可無的市場」。再者,台灣總就業人口約1152萬人,IC半導體直接就業人數為22萬人,加上其他資通訊與電子行業等約82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7%;台灣傳統產業就業人口則高達195萬人,約占製造業7成比重,規模又以中小企業居多,其中紡織業為13.7萬人,4500家廠商中98%為中小型企業。就產值而言,半導體產業固然居冠,但社會需要百業合作運行。一家傳產大廠老闆被CTWANT記者追問後,拋下真心話,「政治的東西,我不能說,」「但企業若要等政府『做好』才行動,公司絕對會完蛋!所以我們早已轉移產線了。」「兩岸關係不好,受到最大傷害的就是『根留台灣』的人。」台灣的工具機產業蓬勃發展,外銷約占七成。(圖/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提供)以工具機業為例,台中市經發局數據顯示,全台機械設備家數超過1.4萬家,光是臺中市的大肚山60公里黃金縱谷,擁有1500家精密機械、上萬家的下游供應商,就業人口超過30萬人,年產值9千億,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直接外銷約占七成,主要出口市場以中國大陸占26.7%居首,美國占14.7%居次。大陸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台灣甚至有3成以上的中小型廠是專做大陸生意,若少了ECFA關稅減讓優惠,成本墊高利潤縮水、就會喪失議價權,不是出走、就會被迫退場,所以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已拜託大陸同業幫忙反映,千萬不要砍向他們。「你有沒有討論過,傳產一旦碰到大衝擊後造成的失業?請問這些人要去哪邊就業?」前立法委員郭正亮憤怒提到,「如果傳產因為ECFA被終止,造成大量失業,我們社會的總消費量一定會降低嘛!這不是必然的嗎?」屆時連台灣最龐大的服務業也難逃波及,事關700萬從業人口的生計。
2024史上最大選舉年!主計總處上修GDP至3.35% 學者警示「太樂觀」
2024年是史上最大的選舉年,進行選舉地區占全球金融市值8成,GDP以及世界人口的6成與4成,結果將牽動投資人信心;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台灣選舉結果攸關兩岸情勢發展,而中國大陸陸續取消ECFA關稅優惠將衝擊我國出口,國外經濟復甦也不如預期;加上紅海危機推升油價上漲,若通膨再升溫、全球降息循環添變數,殷乃平警示,主計總處日前上修明年經濟成長率至3.35%太樂觀,2024年恐怕是跌跌撞撞的一年。殷乃平分析,兩岸經貿關係正在改變,大陸官方發現,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減讓,在對台政策上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政策全面評估後,從過去的讓利態度,轉為採正常貿易要求,若民進黨繼續執政,關稅減免可能全面取消;但若是藍、白取得選舉勝利,關稅減免可能繼續談判,作為政治面的籌碼還有轉圜餘地。我國想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頻頻受阻,殷乃平表示,我國出口到東協、中國大陸(含香港)比例達65%,ECFA關稅減免陸續取消,RCEP出口東協在關稅壓力下,廠商面臨二度遷移的重大抉擇,即遷移到東南亞減輕關稅壓力,但這對我國出口不利,經濟面將受到衝擊。不過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大陸不會全面中止ECFA,大陸一下取消農產品、石化產品關稅優惠,現在又恢復石斑魚進口,是讓我國政府疲於奔命的最佳工具,ECFA占輸出中國大陸總額從過去30%降至15%,顯現心理層面的壓力,大於對實質經濟影響力。明年總統大選最受全球矚目的莫過於美國大選,殷乃平認為,民主黨現任總統拜登太會花錢,若連任美國債務可能持續擴大,如由有意角逐共和黨提名的前總統川普當選,美國優先的政策前提,拜登談的區域貿易協議可能全部推翻,選舉結果牽動全球經濟樣貌的發展。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建議,投資人應及早著手選舉不確定性,透過對沖基金、貴金屬和私募資產等多元投資組合以做好準備。
ECFA免關稅品共521項 工商界憂持續擴大恐衝擊國內就業穩定
關於大陸發布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公告,工商協進會表示,本次陸方宣佈中止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免關稅優惠,雖然佔我國整體出口比例不大,心理影響大過實質;但工商界憂心,若陸方持續擴大取消ECFA早收清單項目的免關稅優惠,不免產生實質影響,例如衝擊國內就業穩定,仍應審慎面對。中國大陸商務部12月15日才宣布「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發布「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 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公告」。自明(113)年元旦起,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工商協進會指出,根據ECFA早收清單,我國出口大陸可享免關稅之貨品項目原有石化88項、機械107項、紡織136項、運輸工具50項、其他140項,合計521項產品。工商界建議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循適當管道持續與大陸溝通,及早進行磋商,化解雙方歧見;並協助相關業者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分散市場過度集中風險,加速轉型升級,朝向高附加價值及高階應用方面發展,以強化自我競爭力。
ECFA農產稅率優惠若中止 農業部:損失仍可控
大陸近日認定我國禁止1066項大陸農產品構成貿易壁壘,昨天進一步擬針對石化產品取消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優惠,外界關注下一波是否會對農產祭出措施。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ECFA簽訂關稅減讓涉及我國18項農產品,由於2021年起大陸禁止我部分農產品銷陸、祭出食品註冊等,今年涉ECFA農產品貿易僅剩2879萬美元(約8.6億台幣),優惠關稅約417萬美元(約1.2億台幣),「損失仍可控制」。根據統計,我國今年1月至11月外銷至大陸農產品為4.3億餘元美金。陳駿季表示,目前我國在ECFA早收清單位中仍持續外銷至大陸主要是茶葉、香蕉及紅龍果等,因為不知道大陸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是否會有其他作為,農業部也已模擬各情境因應。外界好奇,農業部是否會同意放寬1066項農產品與大陸協商?陳駿季說,我國禁止1066項大陸農產品,為加入WTO之前就已經啟動的措施,並非刻意不開放,檢視該類產品,部分為檢疫條件、關稅配額等,願意在符合WTO的架構下啟動協商機制,農業部門的立場仍盼維護國內的農民。目前早收清單中,銷陸金額較高為茶葉,一旦中止,外界擔心恐影響茶農收益。農業部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茶改場也透過建構風味輪等方式、提升茶葉品質,希望擴大消費市場,如風味輪除了中文外還有英文、日文、法文等語言,透過與當地飲食習慣相近的風味描述,讓外國人可以理解台灣茶葉風味,讓我國茶葉拓展更多市場。
中斷ECFA第一刀砍向石化 業界大老嘆「靠政府會完蛋」
中國大陸官方15日宣布台灣有貿易壁壘問題,要求我方溝通解決,未有進展下,21日宣布將在明年1月起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消息一出業界沸騰,石化公會、工業總會第一時間都表示,恐造成產業外移,盼政府盡快協商,但經濟部仍波瀾不驚,以書面表示影響不大,有傳產大老無奈表示,儘管他不是石化業,但早就想過有這一天,已做好相應措施,陸方手上還有很多「籌碼」可以慢慢砍,「等政府做好才行動,公司絕對會完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公告,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中,包含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關稅減讓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長期對大陸產品出口採歧視性禁止,支持相關主管部門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希望兩岸雙方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兩岸經貿關係中的各類問題。大陸官方這次直接挑明,就是要「九二共識」來協商,但經濟部的新聞稿還是要求以WTO機制討論解決,並再度把問題朝向影響我方總統大選,甚至還提到這次影響的18億美元出口「只有1.3%」,且「相關產品的稅率為1%到6.5%不等,絕大多數金額為1%跟2%」,「不是不能出口」,讓業界大嘆後續無望。工業總會表示,陸方這次公佈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於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來說,會增加海外產能、縮減國內產能;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只能透過減產或轉換跑道來因應,這也可能會影響國內就業。由於ECFA中,關稅優惠項目除了石化,還包括機械、紡織等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產,工總建議,還是需要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表示,這次對國內石化產業一定會產生衝擊,雖然影響程度仍須評估,但希望政府能站在貿易公平的立場上,積極協商解決。曹明表示,台灣的石化產業受惠於早收清單為17億美元左右,但國內約4成的石化產品都是銷往中國與香港,此次中國終止ECFA部分優惠也絕對不是最後1次,可能會分批、陸續宣布,希望政府重視。台化表示,這次中止ECFA的部分項目,對台化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是對二甲苯PX及聚丙烯共聚物COPOLYMER的部分,但台化早有料想到關稅減讓可能生變,已有對策處理因應,也會想辦法進一步再減輕影響程度。台塑化則表示,台塑寧波廠已蓋丙烷脫氫廠,產量會慢慢開出,這次影響不大。
陸突襲式拍板台灣貿易壁壘屬實 台商盼:「政府趕快和談有智慧化解」
中國商務部原本預計在明年1月12日的總統大選前發布「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但12月15日突然由大陸官媒曝光,表示官方已定調貿易壁壘一事「屬實」。對此,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雙方都是WTO會員,我方隨時準備好在WTO平台上解決貿易爭端;台商表示,提早發布是為了有和談的空間,希望政府有智慧地化解這關,而不是流於口水戰,導致最嚴重的局面發生。中國商務部突襲式宣布,認定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且已實地調查,確認台灣政府限制大量大陸產品輸入、且範圍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對大陸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隨即接棒表示,支持相關主管部門最終調查結論,會依相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的措施。由於朱鳳蓮提到,這不符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違反ECFA有關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損害了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同時也損害了台灣消費者利益。這是否表示會暫停ECFA早收清單的優惠關稅,引發業者恐慌,工商協進會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希望政府審慎應對,兼顧「公平貿易」與「維護我國產業權益」原則,持續與對岸善意溝通,化解雙方歧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業者已預見會有今天的結果,業界積極進行因應措施,希望政府不要只堅持一種方式對話,應該以多元或者備案的方式,積極與對方溝通。據大陸《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若調查結果認定存在貿易壁壘,大陸商務部會進行雙邊磋商、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或採取其他措施。台商透露,還有協商的機會,沒到最後一步,但若放任不管,或繼續隔空對吵,業界擔心會演變成最壞情況。台商表示,由於前幾天被大陸定調為「台獨頑固分子」的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提到兩岸政策上,維持現狀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但又提到要增加國防預算,這到底顯示台獨立場有機會鬆動、或是要走「小英路線」,所以這次官方提早釋放消息,可能也是要看民進黨派出的候選人怎麼應對。而關於經濟部提到要從WTO的平台來解決貿易爭端,台灣某產業大老嘆氣,大陸就是要你私下談,而不是走WTO這條路,第一這曠日廢時,過去台灣官員講過好幾次要用WTO的平台來討論,但根本沒下文,且台灣的確在很多產品上限制大陸的東西,若真要放到國際上來看,我們也站不住腳。上海涉台學者表示,商務部和國台辦還沒提到最後採取的措施,就是要看台灣當局的態度,他不諱言跟選舉有關,若是支持兩岸合作交流、願意進一步發展兩岸經貿關係,就會有探討問題的「空間」,為這次貿易壁壘案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侯盼協商解兩岸貿易爭議 農業部長回選民眼睛雪亮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表示,會先設法解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議題;在對等、尊嚴、友善下,重啟兩岸對話,拼4年總統任期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侯友宜這項主張立即遭到綠營砲轟是走回馬英九前總統時代的老路,也可能對台灣農業產生影響,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天在立院被媒體問及此事時則說,目前ECFA中18項農產品關稅減免仍有效。另外,針對中國大陸目前對我進行關稅壁壘調查,農業部也嚴陣以待,會有因應。陳駿季表示,ECFA中針對農產品18項關稅減免,也就是早收清單的持續有效中,農業部會關切關於中國大陸與台灣貿易相關事業的約定。至於陸方對我提出貿易壁壘調查,農業部內部已有充分討論,正嚴陣以待,一定會確保農民收益。陳駿季並沒有明說「嚴陣以待」的具體作法為何,但對於媒體追問怎麼看陸方對我祭出貿易壁壘調查?陳駿季則語帶酸氣的說,民眾眼睛雪亮,中國大陸是否在透過各種管道影響台灣「大家都應可從各地訊息了解,但我在這裡他不便評論」,他還說,台灣是自由國家,選戰就尊重選民最終選擇,他相信選民眼睛是雪亮的。中國大陸商務部在今年8月17日記者會曾表示,初步調查台灣對大陸貿易措施涉嫌違反「非歧視原則」和「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等世貿規則,大陸在今年4月12日啟動對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時程為期半年,原訂要在10月12日公布調查結果,但陸方宣布視狀況最遲可延長三個月,到明年1月12日為止,時間正好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更引發議論。產業界則擔憂,政府一幅老神在在,除批評對岸「政治動機,我方未違反世貿規定」外,不見積極作為,只能先行假設最差狀況,提前因應。學者曾警告,大陸控訴我方禁止輸入貨品項目高達2,509項,其中約800項是農產品,但陸方除少數特例外,基本上並未禁止我方對其出口,大陸當初沒計較,可能考量兩岸關係和緩所致,因此若未來壁壘調查結果公布,大陸採取制裁作為,以目前兩岸互動冰凍程度,我方即使主張交世貿仲裁,也未必就穩贏不輸。如今,在野提出重啟協商用善意化解兩岸貿易爭端的構想,執政官員卻回應選民眼睛是雪亮的,顧左右而言他,又想將專業複雜的貿易爭端民粹化,也難怪業者只能感嘆,當大選結果未出爐前,還是先自求多福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