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危物種
」 瀕危物種台東漁民外海捕獲光滑無鱗黑怪魚 竟是國際易危物種「鎧鯊」
黑怪鯊現蹤東部海域!台東漁民近日在外海捕獲1尾巨鯊,全身黑褐色無鱗、大眼尖牙,體長直逼成年男性身高,特異的外型引發漁民熱議。「鎧鯊」又名「黑鮫」,屬於深海底棲性鯊魚,全身上下都具有食用價值,但在國際間遭大量捕捉獲取魚皮和魚肝油,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蕭嘉蕙攝)經專家判斷此魚為「鎧鯊」,主要棲息於1000公尺深海,可以透過肝臟調節浮力,具有高經濟價值,因此遭大量捕捉取用魚皮和魚肝油,目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漁民出海返港,從船上卸下豐收的漁獲,當中1尾全身光滑無鱗的黑怪魚,1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配上滿口銳利的小尖牙,頭部短而小,但體型卻與1名成年男性差不多,乍看之下形似迪士尼動畫「馴龍高手」中的黑龍角色,在場漁民議論紛紛,有人直指是「鯊魚」、「底棲鯊」。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侑勖解答,此物種名為「鎧鯊」,又名「黑鮫」,屬於深海底棲性鯊魚,棲息於1000公尺左右的海域,曾有紀錄現蹤3500公尺深海,主要以底棲壤土魚類和甲殼類為食,對於人類較無攻擊性,通常被捕獲的方式是底延繩釣或者是底拖。黃侑勖提到,鎧鯊為溫帶、熱帶深水鯊魚,在台灣東部和南部海域偶爾會被捕獲,全身上下都具有食用價值,包含魚皮、魚肝和魚肉,與一般鯊魚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肝臟大小,鎧鯊的魚肝占身體比例較大,用來做為調節浮力的工具。黃侑勖表示,鎧鯊並非國內保育類物種,但在國際間遭商業漁業大量捕捉獲取魚皮和魚肝油,加上低繁殖率,目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神祕生物現身雲南 4不像外型酷似麒麟
大陸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幾處不同點位的紅外線相機8日捕捉到了4段中華鬣羚的珍貴畫面 ,這也是該保護區繼2021年後第2次記錄到中華鬣羚。無獨有偶,近期該保護區在大雪山子保護區不同點位也拍到了3隻中華鬣羚,讓專家興奮不已。《人民日報》報導,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實習研究員房以好介紹,中華鬣羚屬牛科鬣羚屬野生動物,為易危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無獨有偶,近期該保護區在大雪山子保護區不同點位也拍到了3隻中華鬣羚。在短短的4段視頻畫面裡,牠們或邊覓食邊回頭舔舐毛髮,或在密林空地上邊悠閒地散步,用一雙發光的眼睛盯著鏡頭玩起「自拍」,或在漫步在陡峭石坎上,還時不時的東張西望,小心翼翼地窺視著周圍環境的動靜。中華鬣羚一幅長相奇特又呆萌可愛的樣子,更為人們認識牠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據了解,中華鬣羚最大特點是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中國古代因野生動物資料相對較少,加之中華鬣羚有「四不像」的古怪外形,民間還稱之為「麒麟獸」、「天馬」等。其生性膽小、行蹤隱秘,常在懸崖峭壁或人跡罕至的地方覓食,能夠接連在多點位監測到多隻中華鬣羚活動的場景,實屬不易。
印度花豹闖法院瘋狂撕咬!6人傷「律師頸部噴血」 駭人影片曝光
印度北方邦加濟阿巴德法院(Ghaziabad)8日發生離奇意外,一頭「不清楚如何闖入」的花豹,瘋狂攻擊法庭內人類,造成6人受傷,其中一名律師的脖子更被撕咬到大噴血,所幸送醫後已無生命危險,而當局則耗費4小時才成功誘捕花豹。(圖/翻攝自推特)從現場拍攝影片可見,花豹一見到人類就展開攻擊,甚至無懼「拿燃燒長棍」、穿防彈衣員警,直接跳向警員揮爪與狠咬,直到法庭人員把花豹引誘至有鐵窗的走廊,才控制住這頭猛獸的活動範圍,最後在動物福利官的誘捕下,成功把花豹裝入籠子帶走。花豹攻擊維安人員。(圖/翻攝自推特)據悉,這起動物傷人意外至少造成鞋匠、法庭事務員與律師共6人受傷,其中被狠咬頸部的律師傷勢最為嚴重,原本潔白襯衫被大片鮮血染紅,所幸他還能走動接受緊急治療。此外,印度花豹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列為易危物種,但印度「平均每天就有1隻誤入人類領域的花豹被殺死」,而加濟阿巴德法院又在人類居住區與森林交界處,導致人豹衝突發生。當局耗費4小時才成功誘捕花豹。(圖/翻攝自推特)且隨著印度經濟發展,近幾年因棲地被破壞而誤入人類領域的動物傷人事件,不只更加頻繁,印度幾周前也發生花豹攻擊人類,導致2死1傷慘劇,顯見自然保育和經濟開發難以兩全其美。花豹造成法院內6人受傷。(圖/翻攝自推特)
中國國寶「是畜生」快餓死能殺來吃 台灣黑熊何種狀況可吃林務局這樣說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牠那胖乎乎的身子,再配上兩顆黑黑的大眼圈,四肢短小,看起來可愛極了!熊貓其實也被稱為猛獸,很多人只看到了牠們可愛的一面,殊不知連老虎獅子都不敢輕易去惹大熊貓!熊貓從原本的「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示意圖/pixabay)那麼假如有人被熊貓襲擊,情急之下可以把大熊貓擊斃嗎?又或者20天沒吃飯快餓死了,看到一隻熊貓能吃嗎?根據中國知名法學家羅翔表示,在危險狀況下當然可以吃,就連東北虎、金絲猴都可殺可吃。這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厚大法考刑法主講教師就表示,若熊貓咬人,且快咬死了能不能進行緊急避險,羅翔認為,「熊貓是畜生」人跟畜生哪個更重要?「熊貓是國寶,我們是人,熊貓不過是個寶貝,我們是無價之寶」人永遠高於動物。中國學者羅翔認為,熊貓是畜生快餓死當然能吃。(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至於若是20天沒吃飯快餓死了,恰巧見到一隻熊貓能吃嗎?羅翔的看法也是「當然可以吃,燒著吃、烤著吃都可以」,若沒衣服穿快凍死,把熊貓皮剝下來穿在身上,這叫緊急避險,但前提是要在危險狀況下,東北虎、金絲猴都可殺可吃。至於在台灣,若遇險可否吃台灣黑熊?根據農委會林務局回應,台灣黑熊屬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獵捕或宰殺等相關行為應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辦理。另依《野保法》第21條第2項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在緊急情況下,未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者,得以主管機關核定之人道方式予以獵捕或宰殺以防治危害」,惟若遇戰爭或不可抗力之因素,政府發布相關緊急命令時,屆時則依命令內容辦理。不過民眾若是單純獵捕或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依《野保法》第 41條,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
最古老人像遺跡藏致命陷阱 「沙漠風箏」運作原理曝光!
人類新石器時代研究出現重大進展!考古學家在約旦東南部的沙漠中發現有9千年歷史的石雕遺跡,部分文物甚至完好無損,調查團隊還在遺跡中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大型人造雕像與大型石製陷阱「沙漠風箏」(desert kites),並在讚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不由得想像起先人在9千年前的大地上狩獵瞪羚的畫面。據《每日星報》報導,由法國和約旦組成的聯合團隊,在22日發表這座遺跡的研究報告,表示這座建立於新時代時代的建築群已有9千年歷史,遺跡中出現用於狩獵瞪羚與其他動物的完整獨特設施,以及包含西亞和中亞地區古人常用的石造陷阱「沙漠風箏」,這種陷阱多為由2道或多道綿延數公里的石牆組成,讓被驅趕進陷阱內的動物被一一補殺,並因從高空俯瞰形似風箏而得名。儘管現址遭到沙漠覆蓋,但當地9千年前可能是綠意盎然的狩獵寶地,讓古人類得以在此建構巨石建築與發展文化。約旦考古學家阿布亞力亞(Wael Abu-Azziza)指出,該遺跡除了有沙漠風箏外,還有神殿、祭壇、圓形住宅、有大量瞪羚骨頭的露營地,與被認為迄今最古老的大型人造雕塑,讓人們得以一窺9千年前人類的生活樣貌,尤其是石雕與神殿的出土,更令新石器時代的藝術與文化研究提供巨大貢獻。曾經在中東奔馳的阿拉伯瞪羚與山瞪羚,因人類過度獵捕以及人為沙漠化而成為「易危物種」甚至被認為可能滅絕,其中阿拉伯瞪羚數量已少於1萬頭、山瞪羚最後一次出現在人類面前也已是1987年的往事,令人在讚嘆古人巧奪天工的同時,不免對「時過境遷」感到憂傷。
澳洲宣布無尾熊升級「瀕危物種」 天災人禍導致數量20年來減少一半
毛茸茸的無尾熊是澳洲國寶,過去被列為易危物種,但近年來隨著澳洲乾旱、大雨、火災、疾病等因素,讓無尾熊棲地受到破壞,甚至2019年澳洲野火更曾造成超過350隻無尾熊命喪火場,獲救的無尾熊更放聲大哭,讓人印象深刻,如今澳洲政府無法扭轉環境困境,環境部長萊伊(Sussan Ley)宣布,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首都特區都提升無尾熊的保護級別,成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可愛的無尾熊受到不少民眾喜歡,但隨著棲地遭到破壞與天災人禍不斷傳出,讓牠們生命受到不少威脅。(圖/達志/路透)據《德國之聲》報導,澳洲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數據分析,認為無尾熊的數量已經從2001年的18.5萬隻,下降到2021年的9.2萬隻。這樣的數量銳減,也在澳洲無尾熊基金會去年報告中指出,光是這三年無尾熊數量就下降了30%,其中新南威爾斯州更是下降了41%。會有這樣無尾熊銳減的原因,包含2019年開始澳洲野火不斷,導致無尾熊棲地被破壞,不少無尾熊深陷火窟,加上乾旱、熱浪、大雨、疾病,甚至澳洲政府還曾被爆秘密撲殺多次無尾熊,原因為當時維多利亞州的無尾熊太多,導致安樂死686隻無尾熊。過去就有大火導致不少無尾熊陷入火場,被救出的無尾熊也緊急送醫。(圖/達志/路透)據統計若繼續下去到了2050年,無尾熊將在新南威爾斯州完全消失,而環境部長萊伊除了宣布無尾熊將在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首都特區成為瀕危物種外,也公布一項7400萬澳幣(約台幣14億6618萬元)的無尾熊復育計畫,但環保團體認為這只是杯水車薪,因為澳洲政府上個月才宣布投入5000萬澳幣(約台幣9.9億元),但若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無尾熊保育效果有限,不過保育團體也認為升級為瀕危物種也是關鍵一步。
爭議+鯨肉需求下降 冰島計畫2024起停止捕鯨
由於需求減少和持續存在的爭議,冰島計畫從2024年開始停止捕鯨。漁業和農業部長Svandís Svavarsdóttir指出,近年來捕鯨對冰島沒有太大的經濟意義。根據《CNN》報導,漁業和農業部長Svandís Svavarsdóttir表示, 2024年之後授權捕鯨的理由很少,近年來捕鯨對冰島沒有太大的經濟意義,此點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在過去的3年裡,除了2021年的一隻小鬚鯨外,沒有捕到大鯨魚。此外,冰島最大出口市場為日本,但日本在實施了30年的禁令後,於2019年恢復了其水域的商業捕鯨活動,因此對於冰島的鯨肉需求逐年下降。Svandís Svavarsdóttir說,日本一直是冰島鯨魚肉的最大買家,但其消費量卻在逐年下降,「為什麼冰島要冒著繼續捕撈沒有產生經濟效益的風險,以出售需求量低的產品?」Svandís Svavarsdóttir也提及,捕鯨活動一直存在爭議,美國零售連鎖店Whole Foods已停止營銷冰島產品一段時間。根據非營利組織鯨魚和海豚保護組織(WDC)的說法,冰島於2006年10月恢復了商業捕鯨,此舉受到許多國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冰島試圖繞過國際法規。檢視WDC的數據,自1986年禁運以來,冰島已殺死1700多頭小鬚鯨、長鬚鯨和塞鯨。同一份報告發現,從2006年到2018年,冰島有852頭長鬚鯨被屠宰。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長鬚鯨被列為易危物種,而塞鯨則被列為瀕危物種,至於小鬚鯨的狀況未知。
不滿叫囂被當作塑膠 懶熊叫戰花豹未果後超萌反應曝光
斯里蘭卡庫馬納國家公園(Kumana National Park)近日園區內的懶熊與花豹發生衝突,但由於懶熊主動挑釁,但花豹似乎卻不予理會,如此反差的反應實在過於可愛,因此影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斯里蘭卡庫馬納國家公園園區內的攝影機,日前捕捉到樹林內的懶熊與花豹發生衝突。懶熊一開始還悠閒地走著,結果看到花豹後就急忙站起身子,不斷的展現出自己的攻擊意圖,一開始花豹還趴在地上不想理會,但隨著懶熊的逐步靠近,花豹這時候也坐不住了,就站起來與懶熊對吼。正當以為雙方的戰鬥一觸即發之時,沒想到花豹又再次趴回地上,而主動挑釁的懶熊看到對方沒有反應,自己就默默地後退,過程中還再次起身,想要嚇唬花豹,但花豹還是很淡定的看著懶熊,自己並沒有任何動作。(點此觀看影片)報導中指出,懶熊與花豹都是園區內頂級的狩獵者,所以鮮少有對峙的情況發生。而懶熊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家,主要是以螞蟻、水果維生,但因為棲息地遭到人類破壞,也曾發現過懶熊偷吃人類農作物的事情,目前全球懶熊數量僅剩2萬隻左右,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將懶熊列為「易危物種」。
澳洲國寶3年銳減近28% 澳洲政府考慮升級無尾熊為「瀕危物種」
由於氣候變遷、森林大火以及乾旱等原因,澳洲當地知名的國寶動物無尾熊,在這3年內的數量銳減27.5%。非營利組織澳洲無尾熊基金會(Australian Koala Foundation)呼籲政府應該要即刻行動,澳洲政府也正針對是否將無尾熊升級為瀕危物種詢問公眾意見。根據《CNN》報導指出,非營利組織澳洲無尾熊基金會表示,澳洲無尾熊在2018年時還有8萬多隻,但是到了2021年時,估計數量銳減到不到58000隻,減少幅度達到27.5%,而在新南威爾士州的減少數量最為嚴重,比例達到41%。澳洲無尾熊基金會塔芭特(Deborah Tabart)表示,無尾熊數量的下降幅度非常明顯。報導中也指出,目前澳洲各地的無尾熊數量均無成長,全澳洲只有一個地區的無尾熊數量突破5000隻,在部分地區甚至只有5至10隻的稀少數量。為了保護無尾熊,塔芭特建議澳洲政府應該訂立無尾熊的保護法,他認為現在必須要採取行動,或許大家已經聽膩了有關環境遭到破壞的故事,但是這些調查數據都是真實的,實際情況可能還比調查數字更加嚴峻。無尾熊會銳減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氣候變遷所導致,尤其是在2019年至2020年初這段時間,澳洲有大片森林在野火中遭到焚毀,另外還有房地產開發商與道路建設者,他們的工作破壞了無尾熊的棲息地。除了新南威爾士州的無尾熊數量銳減外,在其中一些地方已經看不到無尾熊了。澳洲政府曾於6月對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與坎培拉等地規畫復育計畫,同時也針對是否要將原本「易危物種」的無尾熊升格為「瀕危物種」,為此正在徵詢澳洲民眾的意見。
讓人開心的降級!野生數量達到1800多隻 中國宣布熊貓脫離「瀕危物種」
中國國寶熊貓經歷了長期保育工作後,日前野生熊貓數量達到1800多隻,中國官方也宣布熊貓從「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但官員還是呼籲,即便是降級,相關的保育措施仍然不可以降級。根據《BBC》報導指出,由於中國近幾年來對於保育工作的投入,甚至也建設具備完善自然保護的地系,讓當地生態系統獲得良好的保護,中國大陸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長崔書紅7日宣布表示,目前野生的熊貓數量達到1800多隻,受威脅程度從原本的「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中指出,熊貓在1990年被中國官方列為「瀕危物種」,之後就經歷了長達30年的保育工作,單是在過去的10年,野生熊貓的數量就增加了20%之多。而其實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結合(IUCN)早在2016年就將熊貓從原本的瀕危物種名單中給剔除。如今宣布降級的依據,是中國政府依照國際標準自訂的「中國動物紅皮書的物種等級劃分」,其中分有滅絕、絕跡、瀕危、易危、稀有與未定等六個等級。雖然說降級了,但崔書紅表示,就目前野生熊貓的生存狀況來看,他們在野外的棲息地上不完整,也並非全面脫離滅絕危險,因此呼籲有關單位與民眾,不要因為降級而鬆懈了對熊貓的保護。
190公斤世界最大海龜擱淺 熱心民眾守護2天送回大海
印尼北蘇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的歐平海灘(Oping Beach),10日有民眾在當地的一處海灘發現一隻巨大海龜擱淺;數十位村民擔心海龜會因過熱死亡,不斷用海水替牠保濕降溫,終於在兩天後讓海龜順利回歸大海的懷抱。根據《Nypost》報導,當地村民添特洛(Jendry Rendy Tentero)表示,當天一行人在參加完朋友的生日聚會後,於返家途中發現這隻巨大的烏龜,「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一隻大鱷魚,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巨大的海龜。」添特洛說道,這隻體型像是鐵達尼號一樣大的烏龜正掙扎著回到海裡卻一直失敗,「我們猜測牠可能是跟著漲潮游上了沙洲;退潮時卡住了,海龜很努力地想爬出來,但就是沒辦法。」添特洛一行人通報當局後,擔心海龜會因缺水而死,便不斷在其身上潑灑海水幫助保濕,並慢慢將海龜往大海的方向推進;由於海龜體積龐大、重量不輕,眾人整整花費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才終於讓海龜順利入海,在場的人見到海龜回到大海後,皆忍不住興奮歡呼。事後,當地漁業部門表示,此次擱淺的海龜是體型最大的革龜(Leatherback Sea Turtle)又稱為棱皮龜,因其海龜蛋大量遭人類竊取,加上常被困在漁網中意外死亡,導致數量銳減;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漁業部門統計,過去3個世代中,革龜在全球數量已減少了40%;目前革龜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列為易危物種。
市值7億元!盜獵者的新歡 菲律賓查扣大量巨型蚌殼
在象牙遭到相關執法單位嚴格緊盯後,盜獵者將目標轉移到巨大的蚌殼,日前菲律賓查獲200頓非法巨型蚌殼,估計市值約25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億元)。根據《Yahoo》新聞報導指出,菲律賓海巡隊於16日在巴拉望省檢查時,發現大批大硨磲(Tridacna gigas)外殼,當時盜獵者正在市圖殺死大硨磲,目前都被當地警方給逮捕。而其實在巴拉望當地,一直都是大硨磲的盜獵天堂,3月初時,菲律賓警方也曾在巴拉望查獲80萬噸的大硨磲硬殼,市值高達330萬美金。據悉,大硨磲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雙殼貝類,殼寬可達1.3公尺,重達250公斤。而由於象牙查緝越來越嚴格,大硨磲的外殼隱然成為替代品,成為盜獵者的最新目標,但大硨磲其實早已被列為易危物種。
危害生物多樣性?緬甸蟒入侵佛州 未來抓到蟒蛇可以當下酒菜
美國佛羅里達州沼澤地自1970年代開始,被外來種緬甸蟒入侵,過去還曾有一民眾,打開自家汽車引擎蓋,竟然發現大蟒蛇藏身裡面的的情況時有耳聞,光是在佛州南部,估計逾有30萬巨蟒,當地約90%小動物還被這些飢餓蟒蛇吃光光,為了去除蟒蛇的威脅,佛州各處餐廳打算將蟒蛇列入菜單內,未來民眾抓到蟒蛇,也可以自行食用。緬甸蟒體長可達6公尺,體重可達百公斤,壽命介於20至25年。(圖/達志/美聯社)據《每日郵報》報導,緬甸蟒並非佛州的原生動物,這種原生於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體長可達6公尺,體重可達百公斤,壽命介於20至25年,母蟒蛇一胎可誕下約百顆蛇蛋,自1970年代,這款外來種緬甸蟒開始入侵當地的沼澤地,由於沒有天敵又為食物鏈頂層,導致當地生態原生的動物與鳥類數量下降。緬甸蟒入侵佛州的沼澤地,由於沒有天敵又為食物鏈頂層,導致當地生態原生的動物與鳥類數量下降。(圖/達志/美聯社)當局估計佛州至少有超過30萬條緬甸蟒,當局猜測緬甸蟒是被人棄養才入侵大沼澤,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緬甸蟒列為易危物種,但卻遭不當引進美國,美國政府自2012年起已禁止進口,並於同年1月開放民眾獵殺,以降低其族群數,估計在2017年,已經消滅約2500多條。根據佛州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FWC)表示,除了鼓勵民眾捕殺緬甸蟒,發言人尼爾(Susan Neel)也指出,FWC與佛州衛生單位合作,對這些巨蟒的汞含量篩檢,若是符合標準的話,未來將可食用這些蟒蛇。FWC與佛州衛生單位合作,對這些巨蟒的汞含量篩檢,若是符合標準的話,未來將可食用這些蟒蛇。(圖/達志/美聯社)尼爾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靠著當地居民吃掉蟒蛇來限制其族群發展,據提供協助的「蟒蛇消除計畫」經理柯克蘭(Mike Kirkland)指出,佛州沼澤因為汞含量過高,這些躲在沼澤內的是蟒蛇位於食物鏈頂部,汞含量也許會超標,不過若研究結果確定可以安全食用,那的確能減少緬甸蟒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