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精準
」長榮罷工「警戒區段」曝光 春節、清明連假都在列 機師工會:讓旅客提前準備
長榮機師工會在勞資協商無果後,於今(25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提前公告長榮分會2罷工警戒區段:2月7日至18日、3月30日至4月7日。期間涵蓋春節及清明連假。長榮機師工會發布聲明指出,因昨日的地方、中央主管機關協商會議,資方仍未針對工會訴求提出任何對案以進行實質協商。後經今日理監事會議,決議於勞資雙方針對工會訴求尚未達成最終協議前,提前公告罷工警戒區段,讓預計搭乘之消費者、旅客,得以提前準備備案因應,另工會將於罷工行動開始24小時前,於機師工會官方網站針對罷工開始時日等相關資訊進行明確公告。理監事會議也決定,日內將對工會內部長榮分會會員進行至少2至3次「罷工演練」,確保會員在發動罷工時的最短時間精準配合工會指令。工會強調,仍不放棄於正式罷工前和資方進行實質協商,與尋求達成協議或共識的任何可能性及空間,表示只要資方於下週三的1月30日前針對工會所提訴求,給出明確對案,工會仍將出席參與實質協商。對於工會預告將於2月7日至2月18日、3月30日至4月7日,分2段罷工警戒區段發動罷工。長榮航空對此尚未作出回應。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高齡生孕成常態 「3方法」助求子路更順利
2020年全球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人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有相當多的改變,雖然台灣疫情與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相對輕微,卻遇到一個「生不如死」的艱鉅挑戰:根據內政部的最新統計,2020年出生數為165,249人,死亡數為173,156人,台灣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內政部統計也發現,2019年結婚平均年齡為男性34.7歲,女性32.1歲,相較40年前(1979年)增加近7-8歲;另外,國發會推估2015年至2025年這10年間的15-39歲育齡女性將減少逾2成,而40-49歲育齡女性卻成長將近8%。因此,出生數和總人口數下降、晚婚、40-49歲育齡女性增加等問題,在在顯示若要提升台灣出生率,高齡生育將成為一個新常態。面對高齡生育,首當其衝、也是最令人焦慮的問題就是卵巢功能障礙或退化。想要懷孕,卵子品質會影響受精或著床是否成功,不過生殖醫學一直在進步,孕醫可以歸納三個面向來幫助育齡女性解惑人工生殖和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1.凍卵針對因疾病治療或職涯發展而想延後生育的女性,或是出現卵巢早衰初期症狀的女性,建議凍卵年齡為30-38歲,不超過40歲為主,以取得較為健康的卵來提高未來生育成功率;此外,35歲以下最好能冰存15顆卵子,35-40歲大約20顆,40歲以上則需要更多。一般來說,取卵後2小時內需進行冰存,採用最新的玻璃化超快速冷凍技術(Vitrification),卵子解凍後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2.集卵針對38-48歲或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賀爾蒙)低於1.2的女性為主,AMH過低即表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也就是卵泡數目減少及卵子品質降低;一般來說,取卵數目約等於AMH值的3倍,例如:AMH=0.7,預估取卵數2顆;AMH=3,預估取卵數9顆。通常如果患者超過40歲、過往試管療程的取卵數都不超過3顆、基礎卵泡(AFC)少於5-7顆、或AMH值小於等於0.5-1.1,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不良反應者(Poor responder),這時需要施打高單位的濾泡生成刺激素(FSH)排卵針,或以輔助藥物去氫皮質酮(DHEA)治療,藉由引發竇濾泡(Antral follicle)數量增加以期刺激排卵時有多顆濾泡形成,進而取得更多卵子受精,以利挑選好品質胚胎,提高懷孕成功率。3.借卵針對40歲以下被診斷卵巢早衰、更年期的女性、40歲以上卵巢加速衰退、反覆取卵植入都以失敗告終、以及因疾病喪失排卵功能的女性,建議不妨與伴侶商討,以借卵方式進行試管療程完成求子夢,如果太太高齡、反覆試管治療失敗、或有多次流產病史,建議可加做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PGT-A)和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以利最佳時間精準植入正常胚胎,提升健康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對於求子困難的患者來說,試管嬰兒也許是解方之一,但在試管療程前的備孕期卻是生育旅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整體來說,為生下健康的寶寶,備孕期至少為三個月;尤其身為難孕患者,唯有患者與其家人共同支持並全程參與備孕和試管療程,才能提高受孕成功機會。
疫情持續升溫 高市12家指定隔離醫院明起禁探病
因應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以及年假南來北往頻繁,高市衛生局今(1)日宣布,自2月2日起高市12家指定隔離醫院病房區加強管制,包括高醫、高雄榮總、高雄長庚等全面禁止探病,並且要求落實高市各醫院「非病房區」相關感染管制措施。衛生局指出,這12家隔離醫院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市立民生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阮綜合醫院、健仁醫院、市立小港醫院、市立聯合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義大醫院、部立旗山醫院禁止探病。衛生局要求落實本市各醫院非病房區感染管制工作如下:聯外排班計程車、公車加強酒精等防疫措施;門診、檢查診預約時間精準掌握,避免候診暴露時間過長;門診、檢查診區域範圍應頻繁清消,專人負責每30分鐘至少ㄧ次,清消範圍桌、椅平面、門把等。針對落實醫療院所等候區,全程戴口罩、勿飲食。禁止設置公用文具或飲水機,若有需要,由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協助。等候區方面,如批價、掛號、領藥、住出院等,應比照門診、檢查區域清消管制。空調系統方面,對外循環頻率應再提升,儘可能開窗對外通風。等候區應廣設設置消毒乾洗手,方便落實手部清消。高雄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黃志中副指揮官呼籲,請民眾避免除主治醫師特許外非必要探視,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
拆解陀飛輪9款珍藏
時序接近入冬,運動潛水熱潮隨之降溫,各大錶廠的高階複雜功能錶款也逐步上市,想當一個進階收藏家,不妨從「複雜功能之王」陀飛輪開始,瞭解其背後原理,以及有哪些珍品值得期待。陀飛輪(Tourbillon)在鐘錶世界中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字眼,也是製錶業裡最有爭議的技術。儘管如此,陀飛輪依然是錶界中高貴的象徵。精密工藝 門檻高由於牽涉太多鐘錶學核心知識及實際結構,在此先簡述陀飛輪的原理。機械鐘錶的準確性,取決於擺輪擒縱系統,若將這些零件安置在一個持續旋轉的可動框架中,可以抵消擺輪擒縱系統長時間處於非水平狀態、受地心引力影響所產生的方位差,藉此提高機芯的精準度。早期陀飛輪的製作絕非易事。首先是零件重量的問題,由於陀飛輪是一組持續運動消耗發條能量的結構,所以從外層的旋轉框架,到內部擺輪擒縱的零件,重量都要愈輕愈好,同時需降低機芯振頻,以延長發條儲能的時間。此外,為了要在機芯的有限空間中容納整組結構,每個零件都必須具備極高的精密度,這在手工製錶時代,超出大多數錶廠及製錶師的能力範圍。而繁瑣的擺輪調校,如果缺乏豐富的經驗與絕佳的技術,也會降低時間的準確性。因為陀飛輪的技術門檻極高,從十九世紀初寶璣(Breguet)正式註冊專利,一直到一九九○年代初為止,全世界實際製造出來的陀飛輪鐘錶僅有數百只。在瑞士專門的鐘錶學校裡,學生完成進階課程後,要自己親手打造出一只陀飛輪懷錶,才有資格被授予「Master Watchmaker」的頭銜。像Franck Muller、François-Paul Journe等當代製錶大師,都經過這樣的養成訓練,陀飛輪因此被稱為「複雜功能之王」,並成為大師級製錶工藝的象徵。價值爭議 無共識一九九○年代之後,隨著CAD電腦製圖、CNC精密自動加工設備的普及,陀飛輪製作上對零件精密度的嚴苛要求已被科技克服,加上愈來愈多機芯專門廠大量供貨給不同品牌,造成陀飛輪錶款逐漸浮濫。尤其在二○○五、二○○六年,許多低階品牌將買來的陀飛輪機芯冠上自家商標,便自稱製錶大師,造成錶友對陀飛輪的價值產生質疑。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陀飛輪是否真的能提高時間精準度?陀飛輪原理的前提是,擺輪零件垂直向下形成的偏重,會因旋轉到一百八十度對立位置而抵消。但是隨著佩戴者姿勢改變,錶面與地面的角度不斷變化,理論上就達不到抵消偏重的效果。難怪許多瑞士製錶大師為此爭論,迄今尚無共識。內外優化 更迷人話雖如此,陀飛輪在瑞士製錶產業裡仍有崇高的地位。一方面是基於對傳統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調校的技術門檻依然很高。現在生產陀飛輪錶已經不難,但要打造真正「好的」陀飛輪錶,還是需要大師級手藝。GreubelForsey品牌的技術大師Stephen Forsey即認為,陀飛輪具有一定的效果,只是需要修正。他研究了人們戴錶時手腕的姿勢,認為陀飛輪與機芯呈三十度角時,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除了包含陀飛輪在內的大複雜功能錶,還有其他因素可以提升陀飛輪錶款的價值。例如改善振頻及儲能時間等機芯規格,或透過材質、裝飾、額外功能等各種外部條件提高手錶的吸引力,這些元素在新款陀飛輪錶上都能見到,錶友不妨稍加研究,看看對哪一款最動心。BREGUET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錶殼:玫瑰金材質/錶徑41mm機芯:581SQ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8,800次/儲能80小時功能:小三針/陀飛輪防水:30米定價:7,350,300元A. LANGE & SÖHNEDatographe Perpetual Tourbillon錶殼:18K白金材質/錶徑41.5mm機芯:L952.2手動上鍊/振頻每小時18,000次/儲能50小時功能:小三針/萬年曆/大日期/飛返計時/儲能指示/陀飛輪防水:30米其他:限量100只定價:9,246,000元BVLGARI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Carbon錶殼:碳纖維材質/錶徑42mm機芯:BVL288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52小時功能:小三針/陀飛輪防水:30米其他:全球限量50只定價:4,160,000元F.P.JOURNETourbillon Souverain Vertical錶殼:玫瑰金材質/錶徑42mm機芯:1519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80小時功能:小三針/儲能指示/陀飛輪防水:30米定價:7,824,600元H. MOSER & CIE. Endeavour Tourbillon Concept Cosmic Green錶殼:18K白金材質/錶徑42mm機芯:HMC804手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72小時功能:時分雙針/儲能指示防水:30米其他:限量50只定價:2,520,000元HUBLOTSpirit of Big Bang Tourbillon錶殼:碳纖維材質/錶徑42mm機芯:HUB6020手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115小時功能:小三針/儲能指示/陀飛輪防水:30米其他:限量100只定價:2,835,000元JAEGER-LECOULTREMaster Ultra Thin Tourbillon Enamel 錶殼:18K白金材質/錶徑40mm機芯:978F自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48小時功能:小三針/陀飛輪防水:50米其他:限量50只定價:2,850,000MONTBLANCStar Legacy Metamorphosis Limited Edition 8錶殼:18K白金材質/錶徑40mm機芯:MB M67.60手動上鍊/振頻每小時18,800次/儲能50小時功能:小三針/日期/月相/世界時區/陀飛輪防水:30米其他:限量8只定價:8,100,000元PIAGETAltiplano Tourbillon錶殼:玫瑰金材質/錶徑41mm機芯:670P手動上鍊/振頻每小時21,600次/儲能48小時功能:小三針/陀飛輪/隕石錶盤防水:30米其他:限量28只定價:3,920,000元
細數GPHG錶界奧斯卡入圍(六) 時間精準度獎
英文「chronometry」指的是「精確時間計算(precision timekeeping)」以及相關的科學,能達到chronometry所要求的高精準度,就是「chronometer」,也就是一般中文翻譯的「天文台鐘(錶)」,專用在海事上就成了「航海鐘(marine chronometer)」。這個獎項如果單就時間準確度來比較倒也簡單,大家全部上測錶機一測,冠軍就出爐了。可是不行,瑞士早就有百多年歷史的天文台競賽,現在還分出一般組和陀飛輪組;而且陀飛輪這些構造複雜而嬌貴的錶款,通常是不會送去接受C.O.S.C.天文台認證的,不會有具體數據可以拿來比較。所以GPHG這個獎項規定,參賽者至少要有一組陀飛輪或特殊擒縱結構,或是其他有助於提高時間精準度的裝置,比較的是對鐘錶學原理的運用,而不是實際效果。歷史上有很多這類的發明,彼此間沒有絕對優劣,效果也不盡然一致;在現代腕錶上,大家傾向從工藝及收藏價值,而非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它們。少了實際測試數字,這個獎項就變得有點評審自由心證的味道,但至少是非常有趣的。在鐘錶學上要實現真正變革是極端困難的,就跟要改造腳踏車的基本原理一樣,入圍者基本上都只是既有原理及結構的運用。IWC在陀飛輪下面加上一組彈簧式的均力結構來平衡擺輪游絲每一次的受力,CHRONOMÉTRIE FERDINAND BERTHOUD則是陀飛輪加上芝麻鍊,使均衡主發條的出力,兩種方式都已經有不少品牌推出同樣的設計。ARMIN STROM沒有陀飛輪,採用的是「共振(Resonance)」原理,讓兩組擒縱的工作頻率自然保持一致,排除外力對擺輪的干擾,算是少見一點的設計,至少主流品牌是還沒有過共振錶款。ANTOINE PREZIUSO GENÈVE的賣相最好,三顆陀飛輪透過差速器彼此連接並安置一個大轉盤上,大轉盤每10分鐘繞錶盤一圈;陀飛輪因為彼此連接,也會形成共振效果。但這款錶已經在2015年拿過GPHG的技術創新獎,再得獎的機會可能不迥。至於豪雅及ZENITH則是側重在材料方面,豪雅以碳纖維製成Isograph游絲,據説效果會比現在流行的矽材質更好。ZENITH是矽材質製成擒縱、擺輪、游絲合而為一的新式結構,將手錶的核心振頻由現在普遍的28,800擺一舉提高到十倍有餘的360,00擺,就提高準確來説,應該是最有效的方案,但兩個品牌少了傳統工藝的成份,會不會受到評審青睞,現在還很難確定。ANTOINE PREZIUSO GENÈVE/TTR3 Blue Equalizer Frequencies(圖/GPHG提供)ARMIN STROM/Pure Resonance Rose Gold(圖/GPHG提供)CHRONOMÉTRIE FERDINAND BERTHOUD/Carburised steel regulator(圖/GPHG提供)IWC/Big Pilot’s Watch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 Edition “Le Petit Prince”(圖/GPHG提供)TAG HEUER/Autavia Isograph(圖/GPHG提供)ZENITH/Defy Inventor(圖/GPH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