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
」 普立茲獎國泰金贊助《亞洲日舞影展》接軌台灣電影新銳被國際看見 邀請影迷8/21起共襄盛舉
秉持讓「藝術走入生活」初衷,國泰金控長期推動藝文發展,為促進台灣電影產業與國際藝術資源交流,於2023年率先首度贊助《亞洲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 : Asia),讓世界看見台灣影視人才的活躍與潛力;今年(2024)再度成為金融業唯一贊助《亞洲日舞影展》的合作夥伴,支持台灣新銳電影人才站上國際舞台,透過鏡頭展現台灣獨有觀點與手法,也邀請影迷們共襄盛舉國際等級影展,讓世界看見台灣。《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為享譽國際的獨立製片影展,是許多電影大師跨足商業電影的搖籃,培育出多位好萊塢名導,更跨足亞洲舉辦《亞洲日舞影展》,2023年首度移師台灣,國泰也率先贊助,期藉由電影首映、短片競賽、重量級大師論壇與工作坊等活動,建立亞洲電影多元交流管道,共超過3,000人次參與,台灣編導榮獲2023年《亞洲日舞影展》短片競賽首獎。今年《亞洲日舞影展》自8月21~25日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行,不僅有專門為台灣電影製片人舉辦年度短片競賽,還有重量級的大師論壇與工作坊等活動。其中,今年邁入第二屆的短片競賽,邀請台灣演員吳可熙、製片王思靜加入客座評審,創造台灣電影與國際接軌的難得機會;大師論壇亦邀請到《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導演亞倫・泰勒(Alan Taylor)與影集《藍眼武士》導演吳怡君(Jane Wu),以及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前總監強史諾迪(Jon Snoddy)等巨擘分享創作心得。日舞「劇本工作坊」則由世界級業界導師指導新興導演及編劇深入創作過程、提升技能,培養台灣電影創作軟實力,加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本次包括《噬慾》導演何潤東、編劇梁秀紅在內的四組入選者,將與獲得普立茲獎和東尼獎得主《鵝毛筆》、《I Am My Own Wife》編劇道格・懷特(Doug Wright)及《星際異攻隊》、《驚奇隊長》編劇妮可・帕爾曼(Nicole Perlman),以及台灣金馬獎得主導演林書宇共同切磋劇本創作過程。國泰金控持續將品牌與金融服務融入各種生活場景,讓民眾能有更多機會零距離與各類型藝術互動,感受動靜皆宜的藝文魅力,也讓藝術人能有更多、更好的發揮平台。除了持續支持《亞洲日舞影展》,國泰金控也攜手雲門舞集29年,每年夏秋兩季帶來被外媒譽為「地表上最大的戶外舞蹈活動」的戶外公演,以及深入全台大街小巷的社區巡演,實現「藝術即生活」的理念。「國泰雲門隨行吧」今年在台北嘉義的2場戶外公演,吸引超過4.5萬人共襄盛舉,接下來社區巡演將於9月開跑,由新北、高雄、澎湖一路跳到台東;同時,國泰也持續49年舉辦《國泰全國兒童繪畫比賽》,並舉辦《新世紀潛力畫展》,提供各年齡層揮灑畫筆的創作平台。更多《亞洲日舞影展》詳細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http://www.sundanceffasia.com/
川普遇刺後振臂高呼!他拍下歷史性畫面 「曾獲普立茲獎」背景超狂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當地時間13日晚間,在賓州出席造勢活動時遭到槍手伏擊,導致右耳中彈,臉上滿是鮮血,隨後在特勤人員掩護下撤離,過程中不忘振臂高呼「Fight!」成為這次事件的代表性畫面。消息曝光後,拍下這張照片的攝影師背景跟著曝光,他不僅曾獲普立茲獎,還是業餘格鬥選手。川普遇刺消息引發國際關注,有網友在PTT貼出照片,只見川普耳朵濺血、右手握拳舉高、後面還有國旗,讓他忍不住驚嘆「這張照片的構圖你給幾分?有沒有機會得普立茲新聞獎?」原PO表示,該照片的拍攝者名叫伊凡•武奇(Evan Vucci),是美聯社的攝影記者,主要負責華盛頓特區的體育、軍隊和前總統等各種主題。網友發現,武奇是2021年的普立茲獎得主,以喬治佛洛伊德案後的群眾運動相片得獎,當時有人拍到他在槍響後趕去取景的身影,且武奇並非普通的攝影記者,他曾在伊拉克當過戰地記者,平時興趣是綜合格鬥,外型十分壯碩,還是一名業餘的MMA運動員,甚至拿下了今年武其泛美巴西柔術比賽的銅牌。武奇曾在伊拉克當過戰地記者,平時的興趣是綜合格鬥。(圖/翻攝自IG/evanvucci)據了解,武奇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母親是一名秘書,父親則是警察,他在就讀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期間踏上了商業攝影之路。當時,武奇參加了攝影記者邁克爾威廉森的講座,對方的照片和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改變了他的專業,專注於新聞攝影,在學期間開始為路透社拍攝運動照片。2003年,武奇以自由攝影記者的身份踏入美聯社大門,最具標誌性的鏡頭之一來自伊拉克,當時他在巴格達與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該記者會的目的是宣布簽署部隊地位協議,讓美軍繼續留在伊拉克。在記者會上,一名伊拉克記者向時任總統布希扔鞋子,這一幕剛好被武奇捕捉。
日本戰地記者採訪緬甸番紅花革命中彈亡 長井健司「最後畫面」首次公開
緬甸首都仰光在2007年9月27日爆發「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亦稱「袈裟革命」)的反政府示威運動,50歲的日本戰地記者長井健司(Kenji Nagai)疑似遭軍政府近距離射殺身亡,如今家屬公布他15年前拍攝到的最後畫面,包括現場僧侶與抗議群眾席地而坐,軍隊搭乘卡車抵達蘇雷塔的那一刻,長井健司的相機也歸還給妹妹,家屬則要求緬甸政府公開真相。日本戰地記者長井健司2007年9月在緬甸採訪「番紅花革命」時,疑似遭軍政府近距離射殺身亡。從長井健司拍攝的畫面可見,仰光市中心有大批唱著歌的示威者和攜帶防暴盾牌、步槍的警察及士兵相互對峙,路旁不時出現有翁山蘇姬臉孔的布條與全國主聯盟標誌的旗幟,現場還有抗議者在一排身穿藏紅色長袍的僧侶面前虔誠鞠躬。在長井拍攝的最後畫面中,可以見到一輛滿載士兵的綠色軍用卡車車隊隨後抵達現場,遭到示威者嘲笑和呼喊。接著,長井將鏡頭對準自己並指著卡車,留下最後一句話,「軍隊剛剛抵達,就在那邊,他們全副武裝」,不久,影片就停止拍攝,原來士兵衝入人群,在一聲槍響後長井倒地,但他仍高舉攝影機。15年後,長井健司的相機被歸還到妹妹小川紀子的手裡。長井中槍倒地的照片被路透記者拉提夫(Adrees Latif)捕捉到,顯示一名士兵持槍在長井身旁,拉提夫因此獲得隔年的普立茲獎。當時長井健司(Kenji Nagai)服務於日本APF影像新聞機構,根據《衛報》、《半島電視台》報導,這場2007年由僧侶帶頭發起的大規模反對軍政府示威至少有31人死亡,緬甸安全部隊逮捕數千人,是該國數十年來反對軍事統治的最大起義之一。令人關注的是,長井健司過世後,攝影機也跟著不見,時隔多年,才由緬甸民主之聲(DemocraticVoice of Burma)尋回,並於4月26日歸還家屬,泰國外國記者俱樂部(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Thailand)26日在曼谷舉行了相機交接儀式,除了將相機歸還給長井的妹妹小川紀子(NorikoOgawa),儀式中也播放了這段長井所拍攝的最後畫面。15年後,長井健司的相機被歸還到妹妹小川紀子的手裡。緬甸當局宣稱,長井健司當時是遭流彈擊中身亡,但有消息指出,他是被士兵近距離射殺。對此,小川紀子表示,「我們會進一步調查,澄清我哥哥想說的話,以及關於他死因的真相,我希望能推翻緬甸軍政府關於長井是死於意外的說法」。緬甸當局宣稱,長井健司當時是遭流彈擊中身亡,但有消息指出,他是被士兵近距離射殺。(圖/翻攝自推特)
烏克蘭敗象已露? 美媒:華盛頓與基輔出現嚴重分歧
美國是俄烏戰爭中最堅定支持烏克蘭反攻的北約國家,不過美國知名媒體引述美國高級官員及專家說法指出,如今戰爭已持續一年多,華盛頓和基輔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美烏兩國的潛在衝突似乎正在暗示這場戰爭將以何種方式落幕。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於12日的報導,美國眾院外委會主席、共和黨籍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近期批評拜登政府在烏克蘭沒有明確的政策目標,「這些軍援只是為了讓烏軍維持一線生機而已嗎?我目前沒有看到任何可以讓烏軍取勝的政策,如果沒有這個劇本,那我們到底在幹嘛?」報導援引了10位美國高級官員及專家的說法,點出了美烏兩國關係緊張的主因,包括:烏軍不聽從美軍建議,執意死守烏東頓內茨克州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美國將去年9月底的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推給親烏克蘭團體;基輔政權堅持要收復克里米亞等。烏軍執意死守巴赫穆特烏克蘭地面部隊指揮官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先前表示,每堅持捍衛巴赫穆特一天,烏軍就能多一天時間訓練後備部隊、準備未來反攻,同時間,俄軍也持續損失最精良、最具戰鬥力的主力部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美東時間8日播出的一段預錄訪談中也告訴CNN主播布利澤(Wolf Blitzer):「俄軍拿下巴赫穆特後便可長驅直入,他們可以去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若俄軍拿下巴赫穆特,他們去頓內茨克州的其他城市將變得輕而易舉。」不過華府擔憂烏軍在巴赫穆特消耗太多人力及彈藥,恐進一步削弱他們在春季展開反攻的能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General Lloyd Austin III)就表示:「我當然不想低估烏克蘭士兵和領導人保衛巴赫穆特的決心,但我認為該城市不具有太多的戰略價值。」報導稱,基輔目前仍忽視華府的建議。美國情報聲稱北溪天然氣管線的爆炸是親烏團體所為曾經揭露越戰美萊村大屠殺、巴格達黑牢虐囚醜聞的美國知名調查記者、普立茲獎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2月援引白宮線人爆料,美軍早在2022年夏季北約「波羅的海行動」演習期間,就派遣潛水員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藥,並在3個月後由挪威引爆。對此白宮雖極力否認該項指控,但也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其實早在去年2月7日俄烏戰爭爆發以前,就公開警告,「如果俄羅斯的坦克或軍隊越過烏克蘭的邊界,北溪2號將不復存在。」如今美國又透過情報部門的最新報告聲稱,1個親烏克蘭團體必須為2022年9月的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負責。報導稱,這份由《紐約時報》率先披露、缺乏細節的最新情報,推翻了先前美國和部分北約國家指控的「莫斯科破壞說」。雖然美國官方也指出,澤倫斯基及其幕僚並未參與這起破壞事件,但拜登政府還是向基輔表示,不會容忍暴力行動在烏克蘭境外發生。華府抱怨基輔不斷要求軍援、澤倫斯基未表達感激之情報導稱,軍援有時也是造成美烏兩國關係降溫的原因。美國至今已將大量武器及裝備送往前線,不過基輔永遠在「為下一批軍援作打算」,儘管華府多數官員都能體會基輔的心情,不過2名不願具名的白宮官員就透露,確實有人在抱怨基輔「不斷要求美國軍援」的做法,而且澤倫斯基有時並未適當展現「感激之情」。報導還指出,美國政府並未提供烏克蘭遠程導彈,是因為美軍自己的庫存也相當吃緊,另外還有部分人士擔心烏克蘭在絕望之際可能會使用遠程導彈襲擊俄羅斯本土,從而使戰爭升級,加劇核戰風險。如何結束俄烏戰爭,恐是美烏最大分歧報導指出,美烏兩國在戰爭如何結束上呈現越來越大的分歧,尤其澤倫斯基堅持要收復2014年開始就被俄羅斯實質佔領的克里米亞,這讓華府認為,這場戰事將永無止盡的持續下去,但美國過去已向基輔表明,它不可能無限期地為烏克蘭提供資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先前就表示,奪回克里米亞恐踩到普丁的紅線,進一步使莫斯科有藉口將戰事升級。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近日也拒絕了澤倫斯基訪問基輔的邀請,還公開喊話稱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空白支票」。此外,五角大廈也質疑,即便烏軍配有西方先進武器,也無法具備奪回克里米亞的能力,畢竟俄羅斯已在當地部署了將近10年的防禦工事。報導指出,現階段拜登仍堅持將戰爭的決定權交由澤倫斯基,不過華府內部已有許多耳語。如今隨著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疑慮,民眾支持戰爭的輿論逐漸轉向,這些都將衝擊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拜登還能支持烏克蘭多久已成為一項未知數。
世銀新總裁5月出爐!「這幾人」出線呼聲高
世銀表示,從周四(23日)起開放下任總裁的提名作業,截至日期到3月29日。它還強調非常鼓勵女性參與提名,該組織自成軍77年以來,從未有女性領導人出現。世銀補充,候選人具備的資格包含有良好的工作成就、曾管理國際性大型機構,致力國際合作與在從事多項改革有能力提出明確願景等。根據以往傳統,美國是世銀最大股東,因此總裁一職向來都由美方推出人選擔任。至於國際貨幣基金領導人則由歐洲國家推派。但近來已有一些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呼籲能擴大選擇。目前外界傳出呼聲較高的下任世銀總裁人選有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現今為洛克斐勒基金會總裁的沙赫(Rajiv Shah)。該基金會最近才與美國國務院合作推動碳補償計畫。曾在世銀任職、現為世貿組織秘書長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也被看好。她擁有奈及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並兩度出任奈及利亞財長。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現在是USAID署長的鮑爾(Samantha Power)也有機會出線。曾是記者的她在2022年因一本以人權為題材的著作獲得普立茲獎。被點名的還有在2006到2018年擔任百事可樂執行長的努伊(Indra Nooyi)。她長期關注企業在氣候變遷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在她掌管百事可樂期間,曾創設「有目的性的績效」計畫(Performance with Purpose),希望在推動企業長期成長同時,也設法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現今是非營利組織One Campaign執行長的史密斯(Gayle Smith),也是另一個熱門人選。該機構旨在終結極度貧窮與避免疾病。她本人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也曾在USAID任職。
裴洛西稱習近平是「嚇壞的惡霸」 3屆普立茲獎得主狠酸:她訪台才「不負責任」
針對共軍不斷延長的「環台實彈軍演」,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受訪時表示,這次的訪台「很值得」,並嗆聲習近平的行為像是「嚇壞的惡霸」(acting like a scared bully)。對此美國CNN質疑裴洛西是為了象徵性成就,而在毫無戰略利益的情況下激怒中國;3屆普立茲獎得主、《紐時》著名國際關係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也批裴洛西訪台是「不負責任」。綜合外媒報導,裴洛西9日接受MSNBC早晨節目「MorningJoe」的訪問中提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處在「脆弱的危機」(fragile crisis)之中,他的經濟存在問題,「習近平想孤立台灣,我們不能變成他孤立台灣的幫兇」。不過BBC駐北京特派員麥克唐納(Stephen McDonell)指出,中國對台實施更極端的軍事措施,現已變成「全世界可接受」的新常態。關於裴洛西提到訪台「很值得」的事情,3日美國CNN就有分析報導指出,她訪台所實現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個人的、象徵性、短期的」,儘管裴洛西在聲明中重申,來台灣與美國長久以來奉行的「一中政策」並不相悖,但還是可能讓北京當局認為美國國會有意強化對台政策,導致原本就已經走在「外交鋼索」上的台灣地位問題,更加逼近臨界點。即便造成這種困境並非裴洛西本意,但在如此動盪的外交關係中,任何誤解、誤判,都有導致軍事升級的風險。所以就結果來看,裴洛西可能已經是「孤立台灣的幫兇」了。佛里曼也認為裴洛西訪台不負責任,「不要誤以為我是在搞和平主義。我相信,一旦中國無故入侵台灣,捍衛台灣的民主是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但如果我們要與北京發生衝突,至少讓它按照我們的日程和關切進行。」他認為,目前是中國即將迎來20大代表大會,也就是中共領導人連任的敏感時機,此時訪問台灣不合時宜。《紐約時報》也指出,在這次的台灣問題上,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採取觀望態度,除了立陶宛之外,幾乎所有歐洲各國的執政團隊迄今都保持緘默。
燒夷彈女孩潘金福 護送百位烏克蘭難民飛往加拿大
1972年越戰一張燒夷彈女孩(the Napalm Girl)的照片,讓各界了解戰爭的殘酷,而照片主角潘金福(Kim Phuc)幸運存活下來,現在向世人宣導反戰思維,1日她護送236名烏克蘭難民飛往加拿大。綜合外媒報導,潘金福這次護送的難民,主要來自烏克蘭各地的婦女和兒童。潘金福表示,她希望自身的故事和為難民的付出,能傳達和平訊息,她和丈夫從多倫多出發,登上人道救援的班機,而飛機機身更印有她當時的照片,她也拍照留下紀念。燒夷彈女孩照片被印在飛機上,潘金福用手機做記錄。俄烏戰爭持續延燒,有數百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聯合國表示,近550萬名烏克蘭人在歐洲人道救援組織進行登記。加拿大則提供人道救援幫助數千名烏克蘭人。1972年6月8日,潘金福被美軍的燒夷彈攻擊,導致背部大量灼傷,她沒穿衣服全身赤裸的奔跑,21歲的美聯社攝影師烏特(Nick Ut)拍下照片,該照片讓他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50年過去,日前2人在美國相聚。潘金福是越戰照片燒夷彈女孩主角。潘金福當時被送往醫院,身體有65%灼傷,歷經17次手術住院14個月才康復,1992年她和丈夫接受加拿大庇護,儘管她保住性命,卻還是要持續做雷射治療,上星期潘金福在美國邁阿密完成最後一次雷射治療。
越戰50年燃燒彈女孩相聚攝影師 感嘆:與疼痛共存真不簡單
1972年6月8日,一張越戰的照片讓世人震驚。燒燒彈女孩潘氏金福(Kim Phuc)被燃燒彈波及,背部大量灼傷,她全身赤裸的痛苦奔跑,此景被21歲的美聯社攝影師烏特(Nick Ut)拍下,50年後2人在紐約相聚,潘氏金福也說,「與疼痛共存,真不簡單。」綜合外媒報導,1972年6月8日,美軍的飛機滿載滿載致命化學武器俯衝而下,潘氏金福和她的親戚在寺廟快樂地玩耍。不久後,她被爆炸的燃燒彈波及,一邊跑向攝影師烏特邊喊,「好熱了,好熱。」烏特則拍下了這張難忘的照片。潘氏金福說,她從小就討厭那張照片,她總想,為什麼他要拍下自己全身赤裸的照片,我只是個小女孩,為什麼其他人都穿著衣服?潘氏金福表示,多年來她把烏特當成自己的叔叔,當年如果不是他出手相救送她去醫院,自己應該已經喪命,她因為全身1/3三度灼燒,背上也留下了一道疤痕。潘氏金福成了越戰下的悲情人物,她歷經17次手術,在醫院住了14個月才康復返家,1992年她和丈夫在度蜜月獲加拿大庇護,現在她已經是個二寶媽,父母也在加拿大定居,但當年燃燒彈的傷害,仍讓她時常感到疼痛,直到2015年美國醫師才以雷射治療她的灼傷。越戰過後50年,潘氏金福(右)和美聯社攝影師烏特(左)相聚。該張燃燒彈女孩的照片讓烏特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卻造成他心中難以抹滅的傷痛。他說,「我告訴年輕攝影師、記者,當遇到任何事情,你們都要伸出援手,就像我遇到金福一樣。」金福在5月曾說,「50年後的今天,我不再是越戰的受害者,我是一位母親、祖母,更是一位呼籲和平的倖存者。」
不只平民!美紀錄片導演傳遭俄軍殺害 韓參戰YouTuber傳戰死烏克蘭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不少無辜平民因身陷戰火而不幸身亡,而目前也傳出,一名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芮諾(Brent Renaud)被證實在基輔郊外遭俄軍襲擊身亡。與此同時,先前傳出擁有76萬追蹤的YouTuber「李根大尉」,前往烏克蘭後已經有數日未更新網路動態,目前外界謠傳李根大尉也戰死沙場。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芮諾是一名紀錄片導演兼記者,過去他曾幫助多家新聞媒體工作,其中包含HBO、NBC與紐約時報。先前曾與兄弟克萊格(Craig Renaud)搭檔,在伊拉克、阿富汗等軍事衝突地拍攝紀錄片。過去也曾因為一部有關學校的紀錄片,獲得有著「廣播電世界普立茲獎」稱號的皮博迪(Peabody)獎。而近期俄烏戰爭中,芮諾也與搭檔阿瑞唐多(Juan Arredondo)前往烏克蘭拍攝紀錄片,但之後卻傳出芮諾在伊爾平(Irpin)遭到俄軍襲擊,不幸身亡的消息。他的搭檔阿瑞唐多也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描述當時的經過,阿瑞唐多表示,他們當時2人準備拍攝平民逃難過程,在經過一個檢查哨時,俄軍就對他們座車殘忍的開槍。在消息爆發之初,紐約時報曾發文哀悼,但卻否認目前有任何工作與芮諾合作,更指稱現場所發現的寫有芮諾名字的紐約時報記者證,是好幾年前因為某件工作的關係所給予芮諾的。但後來《時代雜誌》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時代雜誌的確有個「關注全球難民危機」的工作與芮諾合作。一開始美國紐約時報否認與芮諾有合作。(圖/翻攝自網路)除此之外,先前因為不顧韓國政府反對,毅然決然跑到烏克蘭當地參軍的韓國YouTuber「李根大尉」(이근대위),目前也傳出疑似戰死的消息。近期有南韓網友在論壇翻譯烏克蘭當地新聞,發現其中一條當地新聞指稱「基輔郊外15公里處,發現了從事特殊作戰的3名韓國人屍體,深入了解後,發現這幾位是從韓國海軍特殊戰隊退役的李某大尉與其隊員」。而也由於李根大尉在抵達烏克蘭之後,就不時的會在IG上發布自己的動態,以及當地的狀況。而他最後一次IG上的發文是在5天之前,當時發文是為了紀念自己早逝的戰友,所以消息一經整合後,不少網友懷疑,5天沒有消息的李根大尉是不是真的在烏克蘭當地遇害。但也有網友指稱,當時那篇烏克蘭新聞是使用翻譯機直接翻譯,翻譯上有不準確的意思,而且南韓外交部目前並沒有發布當地民眾身亡的消息,推測李根大尉可能還活著。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LT Ken Rhee | 대위 이근 (@rokseal)
通俄門風暴假新聞抹黑川普 真相陸續曝光華郵「罕見更正報導」
2019年3月22日,耗時將近2年,耗費超過2500萬美元,傳喚高達500名證人,多達34人遭到起訴的美國特別檢察官「通俄門」調查,最終以美國前總統川普沒有通俄劃下句點。當年美國主流媒體未經查證,紛紛引用相關不實情報圍勦川普,而隔年,美國司法部任命一名特別檢察官,就「通俄門」案繼續進行反向調查,果然水落石出,並在今年陸續逮捕涉案人士,包括《華盛頓郵報》也已經認錯,並罕見地更正及大篇幅删除相關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回顧整起事件始末,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總統川普大戰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原先希拉蕊聲勢看漲,民調也領先川普,未料這時竟冒出「電郵門」,害希拉蕊聲望整個下滑。電郵門指的是希拉蕊被發現擔任4年國務卿期間,以私人電郵,也就是沒有用政府加密的電郵帳號辦公,雖然後來被判定為「只是使用上貪圖方便,但不建議起訴」,還是大幅影響選情,被認為是希拉蕊敗選的最大關鍵。「電郵門」被認為是希拉蕊敗選的最大關鍵。不過希拉蕊的競選團隊指控,電郵門的證據是俄羅斯間諜所提供的,俄羅斯在操控美國大選!於是,川普就開始陷入「通俄門」風波。直到2019年4月,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Mueller)公布448頁的報告,稱沒有發現川普競選活動與俄羅斯政府有串通的證據,並指川普及其團隊不構成犯罪。希拉蕊的競選團隊指控,電郵門的證據是俄羅斯間諜所提供的,俄羅斯在操控美國大選!於是,川普就開始陷入「通俄門」風波。另外,美國司法部2020年12月1日表示,已任命一位特別檢察官,就2016至2018年間針對俄羅斯與總統川普競選團隊間可能勾結的「通俄門」案,繼續進行反向調查。負責反調查的美國特別檢察官達勒姆(John H. Durham)在今年9月27日逮捕了希拉蕊競選陣營的律師薩斯曼(Michael Sussmann)後,11月4日他又以對聯邦調查局(FBI)撒謊等5項控罪,逮捕了為前英國間諜史蒂爾(Christopher Steele)提供抹黑川普情報的俄羅斯人丹欽科(Igor Danchenko)。提供抹黑川普情報的俄羅斯人丹欽科。綜合外媒報導,這位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顧問兼前研究人員涉嫌在2017年初,對檔案中自己的消息來源向FBI探員撒謊被起訴。「史蒂爾檔案」(Steele dossier)是民主黨顧問委託編寫的原始情報報告綱要,內容指川普可能與莫斯科有牽連,不過,檔案多數內容從未被證實過,有些指控還被證明不實。川普在10月3 日時已發表聲明,要求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撤銷頒給《紐時》和《華爾街日報》的獎項。在2019 年 4 月當年,《紐約時報》跟《華爾街日報》,都因川普的醜聞相關報導獲普立茲獎,不過隨著真相陸續曝光,《華盛頓郵報》坦承錯了,並罕見地更正及大篇幅删除相關報導。根據《華郵》記者法希(Paul Farhi)表示,「《華盛頓郵報》12日採取了不尋常的步驟,糾正和刪除了兩篇報導的大部分內容,分別於2017年3月及2019年2月發表,相關報導指『史蒂爾檔案』主要來源是一名白俄羅斯的美國商人」。法希還引述了《華郵》執行總編輯布茲比表示,《華郵》再也不能支持舊報導的準確性。對於真相水落石出,川普在10月3 日時已發表聲明,要求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撤銷頒給《紐時》和《華爾街日報》的獎項。
第一女兒被指是「假面甜心」! 前閨密爆料伊凡卡曾公然露奶、種族歧視又貪錢
美國第一千金伊凡卡(Ivanka Trump)高貴優雅,美國甜心好形象深植人心,不過近日卻被兒時閨密爆料,她不僅是個種族歧視、貪錢的人,高中時還是班上的小霸王,不但會帶頭使壞,甚至曾唆使同學公然露奶!一名自稱是美國第一千金伊凡卡「前閨蜜」的女子在《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措辭嚴厲的文章,她不止以「死小孩」(brat)來形容伊凡卡,文章還提到伊凡卡在高中時的一些令人討厭的行為。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引述這篇報導指出,38歲的女子奧斯特羅姆(Lysandra Ohrstrom)是一名記者,她曾與伊凡卡一起就讀女子私立查賓學校(Chapin School),就連伊凡卡2009年與庫許納的婚禮中,她也是伴娘之一。伊凡卡學生時期的閨密大爆料,細數兩人的友誼以及不相往來的過程。(圖/達志/美聯社)據奧斯特羅姆表示,伊凡卡曾慫恿班上的女同學做出猥褻行為,在教室的窗戶外對一名賣熱狗的男性攤販露出胸部,然而身為主謀的伊凡卡卻向校長替自己求情,導致那些被慫恿的女同學們被退學,只有自己卻逃過懲罰、全身而退。她更批伊凡卡曾發表不少種族歧視言論,伊凡卡曾表示討厭她所配戴的項鍊,因為上面是用阿拉伯語書寫奧斯特羅姆的名字,伊凡卡曾聲稱,「妳怎麼能穿這種配飾?妳沒聽見它在尖叫著『恐怖分子』嗎?」、「當你們在做愛時,項鍊打在妳猶太男友的臉上,他是什麼感覺?」等。自稱曾是伊凡卡閨蜜的奧絲特倫大爆伊凡卡過往的負面事蹟。(圖/達志/美聯社)更讓她傻眼的是,有一次伊凡卡詢問她推薦書單,她推薦2001年獲得普立茲獎的小說《帝國瀑布》(Empire Falls),內容是描述美國勞動階級的故事,結果伊凡卡卻說「妳為何叫我去讀一本有關『她媽的』(f**king)窮人的書?哪一部分的妳認為我會對這個感興趣」?奧斯特羅姆表示,她和伊凡卡的友誼在2009年的婚禮隔天就掰了,因為她曾向伊凡卡抱怨新工作內容,但對方的回應卻是,「嗯,我太忙了,沒時間理會這種鳥事」。針對這位前閨密的爆料,伊凡卡的發言人並未做出任何回應,但一位和伊凡卡關係密切的好友向《每日郵報》透露,「在我認識伊凡卡的這些年裡,她一直是一個真誠、聰明,又富有同情心的人」。 伊凡卡與高中閨蜜的友誼在她婚禮的隔天就破裂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廖科溢騎機車穿梭古巴巷弄 探訪海明威故居品美酒
亞洲旅遊台《溢遊未盡3》主持人廖科溢今(26日)即將在節目中造訪古巴,不少人對古巴的印象是色彩繽紛、熱情、饒富歷史,以及美國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在此地定居時寫下的名作《老人與海》。文學史上的傳奇海明威曾任記者及小說作家,1952年出版《老人與海》獲普立茲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肯定。廖科溢前往「海明威故居」時特別選擇騎乘摩托車,他說:「騎摩托車代步恰好,或許少了巴士或房車的舒適感,但穿梭街道巷弄間,能品味當地人的生活,感覺特別自由自在。」也不忘提醒在當地要做好交通安全措施,「要戴上安全帽,做好防範的措施,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的」。廖科溢騎摩托車穿梭古巴街道巷弄間,近距離探訪當地人們生活。(圖/亞洲旅遊台提供)古巴襯衫如藝術品海明威長年定居古巴,將寵物視為自己的親人,在海明威故居中,就有海明威為最愛的4隻小狗過世設立的墓碑。廖科與友人一同到海明威生前常去的小酒館,享用了海明威最愛的「Daiquiri」,據說海明威過去在這間酒館一次可以喝掉十幾杯,因此許多人都為「海明威」及「Daiquiri」慕名而來。電影《樂來越愛你》中男主角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愛穿的「古巴襯衫」風靡50年代,在時尚史上有重要地位,隨電影爆紅,古巴襯衫又再度活躍於時尚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曾於當地訂製過古巴襯衫。廖科溢參觀了細心打造的古巴襯衫製造工法,一件件猶如藝術品,令他讚嘆。砲轟巨響驚呼連連廖科溢與節目團隊晚上接著探訪了「卡洛斯城堡」,不僅認識了砲台的操作,並觀賞了震撼人心的「發砲儀式」,發砲的驚人威力讓現場觀眾驚呼連連,廖科溢也說:「我承認,砲轟巨響讓我內心蹭了一下!滿有趣的,非常棒。」廖科溢還造訪了迷幻異想空間「馬賽克藝術村」,這計畫由當地藝術家弗斯特打造,持續了20年,並影響了當地居民跟著投入,路牌、公車站牌等空間都進入弗斯特五彩畫布裡,讓整個城鎮成為古巴最具特色的城鎮之一,廖科溢讚歎:「弗斯特有一份堅持的精神,讓他在有限的空間裡,打造出無限的想像。」 本季《溢遊未盡3》將於今(26日)晚上8點於MOD、全台有線電視首播。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CTWANT 電影頻道》大難來時各自飛?《婚姻大崩壞》VS.《普立茲記者》搶解封票房
大難當頭時真的「各自飛」嗎?本周電影頻道要看到的,是一部描述遇到雪崩的夫妻,在事件發生時,老公竟拋下老婆和小孩逕自逃走,事後妻子大難不死,但夫妻間關係卻陷入比雪崩更嚴重災難的喜劇片《婚姻大崩壞》。此外,另一部講述30年代深入蘇聯鐵幕,勇於揭發「烏克蘭大飢荒」事件的英國記者加雷斯瓊斯故事的《普立茲記者》,沒想到最後卻被否定飢荒事件的虛假報導獲得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兩部風格迥異的影片,搶在解封後的第一個周末上映,盼能一舉衝高票房。
影爆點/翁煌德:《普立茲記者》 第四權的假面具
在同事眼中,加雷斯瓊斯(詹姆士諾頓 飾)就是一個瘋子。電影以加雷斯瓊斯向眾人聲稱,希特勒將會掀起大戰的演說伊始,旁人都笑了,唯有他及清楚他真是先知的觀者不覺得幽默。曾經訪問過希特勒的加雷斯瓊斯,下一個目標是要直搗蘇俄莫斯科訪問史達林。 在一九三○年代初,奉行極權的蘇俄諱莫如深,對外打造樂土形象。加雷斯瓊斯懷疑其中必有隱情,遂以記者身分進入鐵幕,接應他的美國記者杜蘭蒂(彼得賽斯嘉 飾)卻勸他早日打消念頭。然而,加雷斯瓊斯仍然鍥而不捨,竟逃過監視者耳目,順利闖入禁地烏克蘭。只見白雪皚皚,鮮有人跡,一個少女見他落魄,煮肉給他吃,說是哥哥的肉,他問:「你哥哥是獵人嗎?」編導巧思是在頭尾都放了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口白,這位左翼作家曾稱為求社會進步,犧牲難免;當然,這是在他動筆寫下反蘇巨作《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之前所言。瓊斯將被隱藏的真相化為正義,揭露最黑暗悲慘的秘密,勇敢挖掘真相的英勇事蹟令人敬佩。(圖/聯影電影提供)對喬治歐威爾造成影響的,就是加雷斯瓊斯不畏艱險的採訪行動,只是他的貢獻卻始終未獲正視。反而,與蘇聯暗通款曲的杜蘭蒂,卻以否定飢荒的虛假報導,榮獲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並被視為美蘇友好的橋樑。曾受共產黨迫害的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以本片明志,除了替加雷斯瓊斯翻案的明確動機,她對人權、新聞倫理亦提出沉重而懇切的叩問,成功打造了一部令人難以忽視的佳作。《普立茲記者》上映日期:6月12日《普立茲記者》電影海報(圖/聯影電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