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
」台灣去年併購案131件逆勢成長逾1成 普華:今年電子、金融大案「拭目以待」
PwC Taiwan於29日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數據顯示,去年國際上因高利率、地緣政治影響,導致大型併購案價量都下降,但去年台灣併購交易共有131件、年成長12%,金額為89.72億美元,已連續三年成長並創下歷史新高;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在論壇上表示,預計今年還會續創高峰,台灣的併購主力為電子業,金融業在今明兩年可能會有不少大型併購案可「拭目以待」。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籌備《台灣併購白皮書》系列邁入第十年,29日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並舉辦論壇。劉博文表示,調查發現逾7成台灣企業看多2024年併購市場,且逾5成認為併購金額將顯著提高;東南亞併購熱潮不減,而日本躍居第2大台企偏好併購地區,對中國投資意願則明顯下降,2023年台商赴陸投資金額僅剩整體的11%,非中國的海外市場占比達89%,創下歷年新高。調查也發現,近七成台灣企業認為併購中,人才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有逾八成認為人才留任為併購案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劉博文表示,多數台灣企業認為「營收增加綜效」、「企業文化融合」是做好併購案最難之處,改善營運、商業及人力資源盡職調查將可大幅降低前後落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目前為友嘉集團創辦人朱志洋,他說,10年前台灣產業對於併購還不太熟悉,雖然強烈感受到鄰國競爭對手的壓力,但在企業體質與心態上還沒準備好,然而近年來可發現,併購投資已受到台灣企業的重視,可藉此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和影響力,並協助進入海外市場、發展新事業領域,「我個人這幾年也透過併購,在全球十幾個國家布局,深深感受到併購是企業發展的好途徑。」剛上任10天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也前來站台,他表示在場的都是老朋友,大家都知道經營企業不簡單,除了有機的成長外,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併購與整合,也能藉此拓展海外市場,但說得簡單、做起來很難,所以他進入經濟部目前的兩大主軸,第一是將中小企業以供應鏈的方式一起往外帶,第二是把國外廠商帶進來,像是併購、會展或活動、賽事等,以複合式的行銷方式,吸引外國廠商,共同發展台灣有優勢的產業,政府將化為民間的服務組織,協助中小企業往外走,業者們未來會有很多產業與機會可併購與整合。
商業法院滿周歲了 當代法律雜誌明與法學界、律師界合辦研討會
司法院為落實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全民信賴公正專業的司法」決議,2019年提出《商業事件審理法》草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於2020年1月15日公布,《商業事件審理法》和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自2021年7月1日施行成立,迄今已滿週年。當代法律雜誌與政治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學中心明天(9月2日)起共同主辦研討會,針對《商業事件審理法》和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相關法律問題提出討論和建言。明天研討會將有司法院民事廳長周玫芳、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方嘉麟做開幕致詞,並由政治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學中心周振鋒主任、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陳盈如副教授,分別從「商業法院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裁定評析-以股東會召集權行使案件為中心」、股份收買請求權「公平價格」裁定-案件回顧與商業法院未來展望來做報告,兩場報告分別由方嘉麟教授、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王文宇教授主持。此外還有台北大學法律學院陳彥良教授、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暨當代法律雜誌副總編輯蔡鐘慶助理教授、萬國法律事務所陳鵬光合夥律師,政治大學法學院朱德芳教授、當代法律雜誌社長暨建業法律事務所所長王晨桓主持律師、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羅裕民合夥會計師與談,並由當代法律雜誌法律顧問暨萬國法律事務所黃帥升資深合夥律師做閉幕致詞。這次研討會協辦單位還包括:建業法律事務所、眾勤法律事務所、尚澄法律事務所、宏鑑法律事務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萬國法律事務所。
2021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與交易量雙創新高 40%交易與私募股權基金有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發布《2022全球併購產業趨勢報告》(Global M&A Industry Trends 2022)指出,2021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和交易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交易量超過62,000件、金額為來到5.1兆美元(約新台幣141.75兆元),預估2022年將持續2021年的熱絡氣氛。PwC表示,2021 年全球公開的併購交易額年成長57%、來到5.1兆美元,超越2007年的4.2兆美元,併購交易量超過62,000件,年成長24%,再者雙雙創下歷史紀錄。值得一提的,交易額在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併購就有130件。進一步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的可支配資金水位在2021年底達到2.3兆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檔比於2021年初的餘額高出14%,分析是主要受惠於創紀錄的籌資活動,並突顯出2022年PE將有更多資金可用於併購。經統計,2021年有將近40%的交易與私募股權基金有關,已明顯超越過去5年平均約25%的占比。報告中分析,後疫情時代,企業更加專注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事業,因此紛紛盤點手上的資產及轉投資,將非核心的事業出售給更合適的買方,造成了spin-off/carve out這種型態的併購交易較過去明顯增加許多。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在全球併購市場創下歷史紀錄的一年之後,大家都在評估接下來的走勢會是如何? 總體而言,2022 年的交易市場熱度依然不減,尤其當好的併購機會出現時,不管是一般企業、PE或是SPAC等買家之間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在此同時,利率上升、通膨升溫、政府加稅和併購監管加強等不利因素,將會對2022年全球併購市場能否再創高峰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年初以來,我們也已經看到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劇、物價上漲、供應鏈缺口、烏克蘭局勢,再加上新冠變種病毒持續在全球蔓延,在在都令我們對今年併購市場的潛在變動保持警惕。PwC提醒,2022年除了私募股權基金將持續在併購市場發揮影響力,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也是2022年的併購要角之一,目前仍有500多家SPAC、手握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5兆元)的資金在尋找併購標的,加上有2年內必須完成交易的時間壓力。
名模林若亞抗稅15年落幕!撤銷超額溢徵 桃園地院法官技高一籌獲讚賞
「2020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結果」2日出爐。上網賣LINE貼圖要課稅?擔心捲入美國「肥咖條款」賣股票避稅竟成逃稅?林若亞模特兒需補稅5萬多元嗎?以上共有13件法官判決案,因其相當程度注重保障納稅人權益,令學術界肯定。該活動由台大法律學院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中華產業國際租稅學會、資誠教育基金會與台灣稅法學會連續舉辦九年。今天公布6件最佳稅法判決與7件優良稅法判決。其中,林若亞抗稅促成「名模條款」,其「模特兒僱傭關係與委任關係之爭」雖告一段落,但其個人在民國94年不服國稅局要求補稅5萬1264元之案,歷經15年復查、訴願、行政訴訟,終於在今年5月28日法院判決確定,法官按個人與公司所得的七三比例反推稅額,撤銷部分超額溢徵稅金,改須補稅3萬496元。(可參考桃園地院107年度稅簡更一字第1號判決)出席的評選委員、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清秀表示,以前是有許多「愛國法官」注重公眾利益反而忽略納稅人權利,一流法官在缺少周全調查等原因而做出二、三流判決,相當可惜。現在則是希望透過多鼓勵優良判決及法官見解,作為示範。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兼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柯格鐘則提到,其中有多位法官都是優良判決常客,都是因為注重保護人權及堅持公平正義原則。2020年度最佳稅法判決出爐。(圖/李蕙璇攝)6件最佳稅法判決字號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40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82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7年度稅簡更一字第1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62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57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02號判決。優良稅法判決則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550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17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525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2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221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9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11號判決。該活動由稅法學會理事長葛克昌教授擔任評選委員會召集人,評審包括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許祺昌、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柯格鐘、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朝安、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清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李益甄、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特聘教授黃俊杰、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士洲。(圖/資誠會計提供)
富邦以每坪375萬刷新價奪大南港 後疫情吹新風向
國揚(2505)、工信工程(5521)及和桐(1714)等上市櫃公司共同持有的「大南港」標售案,昨日由富邦人壽以282.87億元得標,每坪土地價逾375萬元,刷新南港土地單價新高。瑞普國際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吳紘緒表示,南港是台北市政府規劃的東區門戶,除了目前有25萬坪的商辦、廠辦等辦公空間之外,未來六年即將會有超過33萬坪的新增供給,尤其本案坐落的玉成段就佔了16萬坪,將近一半,而且全為壽險業、知名建商,競爭勢必相當激烈。目前台北市大面積、產權完整土地一地難求,這塊基地面積廣達7,514坪,是台北市歷來面積最大的標售案,必然是受到財力雄厚的投資人關注。南港是近年台北市重大建設最多的區域,加上區域內有許多大面積的國有地與工業土地可供開發,吸引許多指標建商與壽險公司搶進,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大南港土地這次以282.87億元標脫,富邦人壽以每坪375萬元取得,刷新南港的新地價,標售結果也讓市場眼睛一亮,尤其是在近期疫情、股災等市場動盪之下,標售結果可視為房地產的風向球,也為當前的局勢下帶了新的風向。普華國際不動產公司總經理田揚名指出,大南港案得標人為富邦人壽,也證明在低利環境下,面對全球疫情衍生之各項經濟衝擊,精華地段不動產釋出成為各界焦點,尤其可塑性極高之大面積土地在商用不動產市場對企業總部或長期投資需求下,成為市場資金競逐之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