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短缺
」 半導體 晶片 日本 台積電 和泰日首相岸田文雄訪台積電熊本新廠 拍板補助7320億日圓建二廠
據日媒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昨(6日)前往台積電熊本新廠參訪,並表示這個計畫將在整個日本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這不僅對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而且對電動車和電子產品等廣泛業務也至關重要。參訪期間,除了跟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交換意見,岸田文雄也對日前台灣發生的大地震災情表示關切與慰問之意。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台積電及合作夥伴在熊本投資了200億美元興建第一座晶圓廠完成,台積電並保留了持有熊本晶圓廠86.5%的股份,並規畫在年底進入量產階段之後,興建第二座晶圓廠,最快預計三年內投產,而且將創造約3400個直接的就業機會。該計畫凸顯了日本希望重新獲得在電腦晶片製造產業地位的企圖心。日本政府最近撥出約5兆日圓(約新台幣1兆元)的資金,準備重振其半導體產業,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尤其,因為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影響了日本汽車生產和其他產業數月之久,這使得日本積極重返半導體製造的領域。在與熊本縣地方企業的會談當中,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重申,JASM第一座晶圓廠預計在2030年達到在地採購率(indirect material)6成之上,第二座晶圓廠預定地,將跟第一工廠一樣位於菊陽町,共同振興日本半導體。熊本一廠投資規模86億美元(約新台幣2704億元),預計今年第4季量產12、16、22及28奈米晶片。台積電並計劃今年底,開始興建熊本第二座晶圓廠,2027年底量產,增加提供6、7及40奈米製程技術。日本政府決定最多補助台積電熊本一廠4760億日圓(約新台幣1018億元),並拍板補助7320億日圓(約新台幣1565億元)興建二廠。台積電熊本二廠與熊本一廠加起來設備投資額約3兆日圓(約新台幣6414億元),日本政府的補助金達1.2兆日圓(約新台幣2566億元)。
電動車強力助攻 經部:2023年汽機車零售額破7500億元創新高
預計在電動汽車的助攻下,2023年汽機車零售額可望衝破7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經濟部統計處5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至11月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已達7193億元,超越歷年紀錄,預計全年汽機車零售業營業額可望突破75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電動汽車新增掛牌數占總量也從2018年的2.2%,攀升至25.9%,而進口車則以德國品牌占第一。雖然在2022年出現「晶片荒」、讓車用晶片短缺,但電動汽車銷售持續增溫,車商也調漲售價,讓當年營收年成長3.2%,2023年在缺料問題解決後,交車量提升,加上車商積極推新車款提升買氣,讓車市蓬勃發展。因為有各種能耗法規和稅費補助,車廠加速導入電動車款,以數據來看,2023年1到11月的汽車新增掛牌數為43.38萬台,其中燃油車為32.12萬台,純電動車2.27萬台、油電混合車8.97萬台。這也讓燃油車的市占率降到74.1%。而電動汽車的進口值也屢創新高,海關進口數據顯示,2022年以79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近4年平均成長75.3%,2023年1到11月的進口值1126億元、已超越前一年全年成績,進口國則為德國占整體電動汽車進口值41.8%最高,第二名為日本、占22.2%,美國車則占12.4%。
結束雙首長制!魏哲家明年獨掌大權面對2大對手 專家曝首要課題
台積電今(19)無預警宣布,擔任5年多董事長的劉德音於明年股東會後退休,交棒給現任副董事長魏哲家。此象徵「雙首長制」時代結束,魏獨攬大權。專家看好其「務實」人格特質,可以帶領台積向前。只是如何再向上開創新商業模式,把台積電打造成「精品」等級,是最大挑戰。其次,過程中會面臨英特爾、三星這些競爭對手,在價格、技術的更劇烈競爭。對於劉德音退休想多陪陪家人說法,網路上有人質疑是因為美國擴廠一事負責下台,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嗤之以鼻。說地緣政治角力下,劉德音縱橫美日歐完成設廠佈局,利用疫情下車用晶片短缺提高台積戰略,甚且有功於我爭取到BNT疫苗。2018年6月,創辦人張忠謀第二次退休時,劉德音接下董印,魏哲家則出任副董事長暨總裁。這個「雙首長制」當時頗受質疑,認為會有「雙頭馬車」問題。但5年多下來,台積電市值暴增到如今15.2兆,比當時多出1.3倍,打破疑慮。對於台積電明年中交棒,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在臉書發文下註解:「以後不會再看到雙頭馬車了」,CC(魏哲家英文名)以後大權在握,就要開始負全責。對於魏哲家表現,楊瑞臨稱許,說在公司、在客戶都博得好評價,其管理出眾、觀察深入,在技術開發、客戶服務到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雙首長期間,劉德音對外,負責政府關係。魏哲家對內,掌握營運方針,楊也讚許這種「分工非常好」。可他也認為台積此時結束雙首長是好事,劉德音基本已解決地緣政治的角力設廠佈局,接下來交給魏統一管理,可帶領公司繼續向前。可楊瑞臨指,台積電股價雖高,本益比卻並不高。所以魏哲家第一任任期,如何讓「台積再向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最大課題。新商業模式他認為會展現在兩處,一個是藉由跨國廠區提高供應鏈韌性,抬高報價,獲取更高毛利與本益比,有機會把台積做成獨一無二的「精品」。其二是深化設計的創新與高彈性,此藏在目前堆疊的小晶片技術,未來可滿足系統商更多應用價值。他說魏哲家講過,要了解學習LV,為何價格可以賣那麼高。這個藉由美積電、歐積電、日積電的在地布局,韌性提高,可以拉高報價。楊強調,能做到這樣,不只是技術問題,也不只品牌,攸關台積帶給客戶的信任、一絲不苟的品質。而台積電手握成千上百個積木矽智財,且都已標準化,是未來堆疊成樂高的本錢。例如比CoWoS更先進的封裝,還有小晶片,都可讓台積商業模式更上一層樓。尤其小晶片可以幫助到客戶,能讓很多系統公司進行創新應用,縮短進入市場時間。只是楊瑞臨也提醒,在美積電、歐積電強化供應鏈韌性,拉高價格時,將會面臨敵手英特爾、三星的挑戰,尤其要小心是英特爾,其在小晶片佈局上不容小覷。而且美國政府晶片補助,它可能拿的又比台積多,可壓低成本,這些都是台積想開創新商業模式的變數。但最後他仍看好,以魏哲家「務實」的人格特質,超出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甚多,加上10奈米以下開發一路由魏主導,這些都可望能克服上述挑戰。
裕隆上調新車銷量4.7%至44.5萬輛 納智捷n7預購轉換訂單8000張
裕隆集團(2201)旗下汽車事業昨(17日)召開線上法說會,裕隆看好今年台灣新車銷售量為44.5萬輛。另與中華汽車一併針對2024年新車銷售狀況,預估新車銷量將達45萬輛(含大車),較今年全年46萬輛至47萬輛減少2至4%。裕隆於法說會指出,今年前10月台灣汽車市場不含大車,小車總銷量達38.1萬輛 ,年增約13.1%,下半年看好各品牌擴大促銷,新車市場持續熱絡且銷量穩定成長,全年預估小車銷量可達44.5萬輛,較年初預估的42.5萬輛提升約4.7%。另外,裕隆說明,上半年電動車零組件缺料及晶片短缺問題現已緩解,目前各零件供應狀況正常。並補充道,納智捷LUXGEN n7「訂單轉換」的狀況,裕隆之前2.5萬張會員訂單,已有8000張轉換為實質訂單,交車時程依鴻華先進進度安排;至於納智捷今年銷售量預估與去年相當。產能部分,裕隆兩班制生產年產可達5.5萬輛,過去10年前曾經三班制達到11萬輛水準,而LUXGEN n7配合品牌前期生產準備工作,仍按計劃進行中;9月底開幕的新店裕隆城部分,10月人潮及商場營收都較團隊原先預估更好。至於明年小車銷量方面,裕隆則保守預估達44萬輛,較今年微減1.1%,若包含大車,明年新車銷量可望達45萬輛,較今年略為衰退。中華汽車也預估,今年台灣車市總市場將達46萬輛,明年全年銷量約45萬輛、不會成長。龍頭車廠和泰汽車(2207)雖尚未公布明年車市預估,但坦言今年車市表現超乎預期,主因是消化了很多之前未交車的訂單,尤其是進口車,明年少了遞延的訂單,整體新車銷量免不了比今年少。
擺脫輝達獨霸? 6大科技巨頭群起自研AI晶片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昨天(7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微軟、OpenAI、特斯拉、谷歌、亞馬遜、Meta這六大科技公司正在研發自家的AI晶片,預計會與輝達(Nvidia)的旗艦級微處理器H100 GPU競爭,且可能有助於降低成本及減少對輝達AI晶片的依賴。輝達如今已是當之無愧的「AI算力王者」,A100/H100系列晶片佔據金字塔頂部的位置,但用戶面對輝達的獨霸天下,吃盡了成本高昂的苦頭。據華爾街投行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ChatGPT單次查詢的成本約4美分(約新台幣1.2元),若要將搜尋量增長到谷歌的十分之一,每年將耗費約481億美元的GPU,以及約160億美元的晶片來維持運行。所以無論是為了降低成本,還是減少對輝達的依賴、提高議價能力,科技巨頭們都紛紛下場自研AI晶片。微軟計劃在下個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推出該公司首款為人工智慧(AI)設計的晶片。事實上,The Information曾報導過,微軟自2019年以來就一直在開發一款代號雅典娜(Athena)的專用晶片,用於為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動力。該晶片將由台積電代工,採用5nm先進製程,計劃最早於明年推出。有分析師表示,開發類似於雅典娜的晶片可能每年需花費約1億美元,ChatGPT每天的營運成本約70萬美元,大部分來源於昂貴的服務器,如果雅典娜晶片與輝達的產品擁有同等競爭力,每個晶片的成本將可以降低三分之一。OpenAI也正在探索製造自研人工智能芯片,並已開始評估潛在的收購目標。報導稱,至少從去年開始,OpenAI就已討論各種方案,以解決AI晶片短缺問題。OpenAI已與包括輝達在內的其他晶片製造商更密切地合作,以及在輝達之外實現供應商多元化。電車大廠特斯拉則立足於智能駕駛,目前已經推出了兩種自研晶片,分別為全自動駕駛(FSD)和Dojo D1晶片。FSD晶片用於特斯拉汽車上的自動駕駛系統;Dojo D1晶片則用於特斯拉超級計算機Dojo片,它是一種通用的CPU,目的是為了加速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的訓練和改進。谷歌也早在2013年,就已祕密研發一款專注於AI機器學習算法的晶片,並將其用在內部的雲端計算數據中心中,以取代輝達的GPU。這款自研晶片「TPU」於2016年公諸於世,可以為深度學習模型執行大規模矩陣運算,例如用於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推薦系統的模型。谷歌實際上2020年便已在其數據中心部署了AI晶片TPU v4。不過直到今年4月才首次公開了技術細節。亞馬遜從2013年推出首顆Nitro1晶片至今,AWS是最先涉足自研晶片的雲端廠商,已擁有網路晶片、伺服器晶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研晶片3條產品線。AWS自研AI晶片版圖包括推理晶片Inferentia和訓練晶片Trainium。2023年初,專爲人工智慧打造的Inferentia 2(Inf2)發佈,將計算性能提高了三倍,加速器總內存提高了四分之一,可通過晶片間的直接超高速連接支持分佈式推理,最多可支持1750億個參數,這使其成為大規模模型推理的有力競爭者。Meta直到2022年,還主要使用CPU和專為加速AI算法而設計的訂製晶片組合來運行其AI工作負載,但CPU的效率往往不如GPU。後來Meta取消了於2022年大規模推出訂製晶片的計劃,轉而訂購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輝達GPU。為扭轉局面,Meta已經在開發內部晶片,並於5月19日公布了AI訓練與推理晶片項目。據介紹,該晶片的功耗僅為25瓦,佔輝達等市場領先供應商晶片功耗的一小部分,並使用了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處理器)開源架構。
華爾街日報:輝達涉嫌AI晶片壟斷遭歐盟調查
外媒報導,歐盟正在調查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可能存在的反競爭濫用行為,這一市場幾乎由輝達(Nvidia)壟斷。據透露,歐盟委員會已經非正式地收集了有關GPU領域潛在濫用行為的意見,以了解是否有必要進行未來的干預。不過初步調查未來不一定會導致正式調查或懲處。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在歐盟反壟斷執法機構採取這項措施之前,法國競爭監管機構本週稍早宣布突襲搜查了一家涉嫌從事「顯示卡產業反競爭行為」的公司的辦公室。有知情人士表示,巴黎突襲行動的目標是輝達,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和GPU晶片製造商。法國當局對輝達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價格政策、晶片短缺及其對價格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市場訪問。並表示,本週的行動是在對雲端計算行業進行更廣泛的調查之後進行的,調查中它提到了對雲計算公司可能利用其計算能力排除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的擔憂。 針對上述報導,輝達拒絕置評,歐盟執委會也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隨著OpenAI的ChatGPT等生成式AI系統興起,GPU已經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商品之一,市場對輝達AI晶片H100的需求猛增,雲端運算供應商之間爭相獲得它們。花旗分析師6月份預計,隨著輝達推出更新、功能更強大的硬體版本,其在人工智能晶片領域的市場份額將超過90%,遙遙領先競爭對手英特爾和AMD。輝達在人工智慧任務晶片供應方面的主導地位,正在受到監管機構的更嚴格審查。該公司的GPU最初在影片遊戲中流行起來,現在對於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和其他類型的人工智慧軟體的新系統至關重要。如果未來啟動任何正式的歐盟反壟斷調查,被指控違規的公司將面臨改變其做法的命令,並可能面臨高達全球年收入10%的罰款。
擔憂白宮實施出口限制 《金融時報》:中國科技巨頭爭相囤積Nvidia晶片
英國《金融時報》今(10日)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爆料,有鑑於白宮不斷推出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科技巨頭目前正在爭相採購對建構生成式人工智慧(AI)系統至關重要的高性能Nvidia晶片,且訂單總價值高達50億美元。《金融時報》指出,百度、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已向輝達(Nvidia)下訂了價值10億美元的訂單,以取得約10萬顆輝達A800 GPU晶片,並定在今年交付。另根據2位Nvidia內部人士指出,這些中國企業還購買了價值40億美元的GPU晶片,預計將在2024年交付。 報導指出,A800是Nvidia尖端A100 GPU的弱化版。由於華盛頓去年為科技圍堵北京而實施出口限制,因此中國科技企業目前只能購買數據傳輸速度比A100慢的A800。不過考慮到白宮近期動作頻頻,不斷簽署行政命令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中國科技巨頭也正在競相囤積A800晶片,加劇全球GPU晶片短缺的現象。一位不願具名的百度員工也透露:「如果沒有這些Nvidia的晶片,我們就無法進行任何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model,LLM)的訓練。」另根據2名內部員工的爆料,字節跳動已儲備了至少1萬顆Nvidia GPU晶片,並加購了近7萬顆A800晶片,訂單預計將在明年交付,總價值約7億美元。針對此篇報導,百度、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均拒絕置評。Nvidia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消費網路公司和雲端儲存服務商每年都會在數據中心組件上投資數十億美元,而且通常會提前幾個月下單。」一位Nvidia經銷商則透露,他們手中的A800價格已上漲了超過50%。
晶片缺乏太嚴重!日本記名式西瓜卡2日停售 旅客可用手機輕鬆替代
由於全球晶片荒的關係,日本當地的交通儲值卡Suica(西瓜卡)與PASMO於6月份停止販售不記名票卡。而目前有消息指出,Suica與PASMO的記名票卡也將於2日正式停止販售,目前尚不清楚何時會恢復販售。而對於近期有意去日本的民眾而言,其實可以使用iPhone來取代實體票卡來進行搭車與店家消費等動作。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指出,JR東日本於7月31日表示,由於全球晶片短缺的因素,將於2日暫停銷售Suica和PASMO的記名票卡。至於何時才會恢復銷售,JR東日本表示目前正在與卡片製造商討論中,但目前尚沒有明確計畫出爐。而也由於青森、盛岡、秋田等地區在5月27日才納入Suica的使用範圍,因此當地還是會繼續販售記名式票卡,但限制每人只能購買一張。在過往,當民眾前往日本旅行時,都會習慣購買一張非記名式的西瓜卡來儲值,不僅搭車方便,許多店家也都能使用西瓜卡進行結帳。而如今不記名與記名式的西瓜卡都停止販售後,除了可以購買外國人專用的紅色西瓜外,其實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來取代傳統的西瓜卡。iPhone的用戶無須下載任何APP,只需要使用內建的「錢包」APP中選擇「交通卡」,接下來在「日本」的分類中,可以找到「Suica」、「PASMO」與「ICOCA」三個選項,民眾可以依照自己所在的區域來決定要使用哪張卡。iPhone用戶可直接在手機中新增日本的交通票卡。(圖/廖梓翔攝)而Android的用戶目前是無法使用如此方便的功能,3C達人《電腦王阿達》受訪時表示,由於日本當地使用特殊的NFC通訊協定,一般日本海外的Android手機內都沒有這個晶片,所以即便強行取得當地交通卡的APP安裝後,還是無法正常使用。因此推薦如果是Android用戶前往日本的話,可以購買「Welcome Suica」(紅色西瓜卡),但其使用期限僅有28天。Android用戶只能購買旅客專用的紅色西瓜卡。(圖/翻攝自Sucia官網)
馬斯克示警:2045年電力需求將暴增兩倍 「缺電恐阻礙AI發展」
特斯拉執行長、億萬富翁馬斯克近日頻繁表達了他對電力供應的擔憂,他預計,兩年內年將由缺矽變為缺電,而這可能阻礙AI的發展。馬斯克預測,2045年的電力需求將為目前的兩倍,而AI服務器耗能暴漲三倍之際,缺電可能將阻礙該行業的蓬勃發展。馬斯克上週二(25日)在美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太平洋綠能(PG&E)舉行的會議上,對能源業高管表示,目前確實需要更快地確定供電項目的時間表,並具有高度的緊迫感。他補充道,「若電力需求穩定且沒有大變化,那麼項目可以推遲;若快速變化,導致電力需求不斷增加,就必須採取更多行動。」能源高管和顧問們也認為電力需求會增加,但並不像馬斯克預測的那麼誇張。PG&E預計未來20年電力需求將增長70%,該公司認為這將是前所未有的。與此同時,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預計,到2050年,美國的電力需求將翻倍。馬斯克還警告說,電力短缺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就像最近晶片短缺阻礙科技和汽車行業一樣。而這一次,缺電可能會阻礙AI的發展。他在先前的一次活動中曾說,「我的預測是,我們將從今天的矽極度短缺變成,兩年內的電力短缺。這大致就是事情的趨勢。」計算能力(算力)是AI世界發展的基礎,而算力的瓶頸歸根到底還是電力,隨著爭奪AI軍備競賽日趨白熱化,對電力的爭奪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的最新報告,數據中心為訓練AI模型產生的耗能,將為常規雲端工作的三倍,預計到2030年,美國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
連10黑!6月出口年減23.4% 創14年最慘
財政部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23.2億美元,年減達23.4%,不但是連續10個月負成長,更創近14年來最大跌勢。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021.1億美元,年衰退18%,為金融海嘯以來最黯淡表現,也是亞洲四小龍之末。亞洲四小龍2023年上半年出口表現(圖/吳靜君製表)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不佳共有4大因素,國際間的通膨壓力尚未完全冷卻下來,各國升息累積壓力抑制中端需求,經濟復甦不是這麼平順;而疫後消費應該驅動中國大陸的經濟復甦,但是目前有點後繼無力。產業鏈庫存持續調整,國內廠商訂單能見度未明顯改善;另外,外銷價格下跌、基期偏高等都是影響因素。國內11大貨類表現全黑,傳產貨類跌幅更深,減2成之內的只有資通訊視聽產品和光學與精密儀器。不過資通訊視聽產品也終止連2個月上升,部分資通產品買氣下降。跌幅在2成的有電子零組件和機械,電子零組件因積體電路需求尚未好轉、機械則是海外投資態度觀望所影響。跌超過3成都是傳產貨類,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主因市場需求清淡、海外有同業新產能開出,甚至可能面臨低價競爭壓力;礦產品則是腰斬,主因油價大跌。亞洲國家上半年出口,香港年減12.7%、韓國降12.3%、新加坡降8.9%,日本只跌7.1%、中國大陸甚至成長0.3%,台灣表現敬陪末座、居四小龍之末。蔡美娜表示,廠商訂單穩定度不高,接到多為急單、短單,所以起伏就比較大;其次,出口貨類電子零組件比重,甚至比日本、韓國還要高,而日、韓依靠汽車出口高速成長,有效抵銷了晶片短缺舒緩而造成的出口跌勢。2022年7月出口仍是高基期,財政部對於7月的出口看法偏保守,出口值僅348到363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19.5%到16%。而原本財政部預估,衰退期是12個月到14個月,最快9月有機會轉正,現在「明顯」達不到,最大機率會延至11月。
對戰微軟、谷歌 亞馬遜砸1億美元推AI創新中心
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競賽如火如荼,亞馬遜正在奮起直追。外媒報導,亞馬遜於美東時間周四(22日)宣佈旗下雲端業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推出名爲「AWS生成式AI創新中心」的新項目,投入1億美元,目前已在和兩家客戶Highspot和Twilio合作。亞馬遜雲端事業AWS的這個中心是一個「項目」,並非實體。AWS創新中心的負責人Sri Elaprolu透露,1億美元的投資將專門資助生成式AI相關的人員、技術和流程。它要將AWS附屬的數據科學家、策略師、工程師和解決方案設計師幫助企業客戶及合作伙伴構思、設計和推出新的生成式AI產品及服務,加快他們創新和成功的速度。Elaprolu稱,AWS的AI創新中心最初將優先和此前曾向AWS提出生成式AI計劃、目標或援助請求的客戶合作。該中心還將優先考慮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媒體和娛樂、汽車和製造、能源和公用事業以及電信行業的組織。有媒體指出,AWS坐擁640億美元現金,一年有5萬億美元的營業費用,相比起來,1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是九牛一毛。但這筆投資表明,AWS認識到生成式AI目前的重要性,以及回應對手微軟和谷歌的重要性。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表示,將免費為眾多AWS客戶提供內部專家,重點關注那些擁有大量AWS業務的客戶,他認爲AI將是雲端領域的下一波創新浪潮。對於目前AI應用方面的晶片短缺問題,Selipsky表示短期內全球都有缺少用於生成式AI和機器學習的算力,但今後幾個月形勢會有改善。Selipsky指出,亞馬遜最終目的是銷售更多雲端服務,簡言之,該公司寄望客戶打造新的AI應用程式時會尋求AWS的幫助,而非微軟雲端服務Azure。行銷軟體銷售商Highspot、雲端通訊平台Twilio、瑞安航空與Lonely Planet出版社將成為該創新中心的早期用戶。
國民旅行車新歡1/歐洲車款自相殘殺? 交車期至少都要半年
近年來台灣車市的改變,除了受疫情、戰爭影響晶片短缺導致無法交車外,車商還觀察到旅行車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攀升,搶著引進旅行車款,2023年1月至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有3款上市。「旅行車現在真的太夯,今年可望為車市帶來破萬銷量。」Kia台灣總代理森那美起亞產品主任趙浩均告訴CTWANT記者。本刊就歐系、美系、日系及韓系等非豪華品牌旅行車款,訪談多位業者及汽車達人,提供讀者2023年購車新選擇。旅行車主要客群是誰?「可能邁入人生轉折階段,年紀大概30至40歲,剛成家或剛擁有第一個小朋友,對車內空間有了新想法」,「這些族群的人生階段雖有改變,但仍想保持自我,不希望因為考量車內空間而犧牲操控樂趣,想維持一個有態度的生活。」Kia台灣總代理森那美起亞行銷協理李家易解釋。 本刊記者觀察,車廠新推的旅行車款,多主打有休旅車置物容積和使用機能,同時保有房車的駕馭樂趣和操控反應,加上獨有的跑格化流線外型,因而擄獲許多愛家、有個性的爸爸們的心。說到旅行車,就不能不提到隸屬福斯集團的捷克品牌Škoda,旗下的Superb、Octavia、Fabia三大車系的旅行車Combi銷量都超越房車,近幾年,台灣車市更有將近2/3的旅行車Škoda。而第四代Octavia Combi於2021年發表時,更憑藉豐富科技、多元動力及親民售價,創下上市一周接單破500台的銷售紀錄。Škoda Taiwan針對第四代Octavia推出具備1.0 TSI、1.5TSI及搭配四輪傳動模式的2.0TSI五門Combi,售價分別為117.9萬元、129.9萬元及140.9萬元。今(2023)年1月更引進性能版RS系列,不僅馬力可達245匹還加入許多RS車款專屬套件,更是同級唯一可配置10氣囊的性能旅行車,售價為159.9萬元。曾主持汽車節目《地球黃金線》與《夢想街57號》、目前臉書擁有42萬追蹤者、且Youtube頻道《Super SnowShow》擁有17萬訂閱的廖盈婷告訴CTWANT記者,「Škoda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也信任的品牌,Octavia的質感一上車就能察覺,加上現在還有RS性能車款,對於喜歡往戶外跑或是熱血的女漢子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受限晶片短缺的影響,這麼熱門又熱賣的車款交車期要多長?根據本刊私下了解,目前ŠkodaTaiwan正在消化之前訂單,若是全新訂單的話應該至少要等半年;也有Škoda車主向記者透露,「原本訂車時要訂Octavia旅行車,因為外型好看、空間也很大,但是要等超過半年,後來因為Superb有現貨,我們不想等太久就直接訂了。」提到Škoda不免也會想起皆屬福斯集團的另一台「兄弟車」Volkswagen Golf Variant,與第四代Octavia同(2021)年在台灣登場,提供包含280 eTSI Style和280 eTSI R-Line二車型,售價分別為131.8萬元、141.8萬元。「兄弟車」Golf Variant全車系陣容龐大,從150匹到320匹都有。(圖/劉芯衣攝)兩車款相似之處還有皆首次搭載48V輕油電,可以讓48V電力輔助燃油引擎,在起步加速時更平順、省油,也讓Octavia Combi 1.5TSI締造出18.5km/L優異的油耗表現、Golf Variant 280 eTSI Style也有著18.2km/L不俗的油耗表現。同時,Golf Variant也於隔(2022)年引進R性能車款,搭載2.0升EA888 evo4四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能爆發最大馬力320ps和最大扭力42.8 kgm,售價為214.8萬元。根據本刊向經銷商端反覆詢問,在交車期的部分由於會受到車色、選配影響,因此Volkswagen Golf Variant全車系預計也要等將近半年,不過經銷商也向本刊記者強調,「我們的陣容真的很完整,從150匹到320匹,沒有其他品牌有這樣的陣式了。」擁有FIAITC-C賽車執照的T-CAR試車頻道總編輯葉明德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表示,「Golf的內裝比起來豪華感又更加提升,因為搭載TouchSlider數位觸控列,不過其餘的和Octavia非常接近。」T-CAR試車頻道總編輯葉明德入行迄今23年,累積相當豐富的試駕經驗。(圖/翻攝自TCar 葉明德臉書粉絲專頁)於1994年1月創刊國內知名汽車雜誌之一的《一手車訊》主編莊智顯也跟CTWANT記者說,「GolfVariant和OctaviaCombi目前採用全新MQB平台,會比較強調輕量化,車子開起來會比以往歐系車輕巧很多。」至於GolfVariant和OctaviaCombi共同點很多,是否會有搶客人的狀況發生?莊智顯向CTWANT記者透露,「這個純粹就是看品牌調性,不過我目前遇到大部分的人,會買福斯的就不會去看Škoda,反之亦然。」同時他也說,「這兩款車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不過交車等候期應該會是痛點。」
和泰宣布2023新車導入計畫拚年銷16.3萬輛 蘇純興:要把虧損的都賺回來
2022年受限於車用晶片短缺導致的缺車影響並未獲得明顯改善,雖然國內市場買氣強勁,但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全年總市場最終登錄台數為43萬台,去年比96%,而Toyota/Lexus/Hino總代理和泰汽車(2207)三品牌合計登錄15萬台,蟬聯台灣車市21年銷售冠軍,和泰汽車也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營運重點。在和泰車佔有的15萬輛車中,Toyota登錄超越12.4萬台,市佔率28.7%,不僅勇奪國產車、進口車雙料冠軍以外,Corolla Cross、RAV4、Altis、Yaris等四款車也榮登全年前十大乘用車款之列;Lexus RX、NX、UX 分別在豪華中大型、中型及中小型SUV級距中獲得銷售冠軍,ES則在豪華中大型房車級距中榮獲銷售冠軍。在商用車市場方面,和泰商用車3.49噸(含)以上市場登錄7,491台,市佔率32.4%,贏得商用車總市場銷售冠軍二連霸;Toyota Hiace及Granvia車系登錄1,138台,銷售再創新高。為提前因應政府「淨零碳排計畫」,和泰汽車將引進新能源巴士。(圖/和泰汽車提供)至於2023年,和泰汽車旗下品牌也將推出多款新車,包含Toyota導入全新跨界旗艦跑旅Crown;Lexus首款基於純電平台打造商品RZ450e將問世;商用車引進日野完成車、Coaster及Granvia特裝車、新能源巴士。和泰汽車預估2023年汽車市場規模為45萬台,年增4.7%,同時挑戰三品牌年度販賣目標16.3萬台。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也表示,「今年除了銷售數字增加以外,也望整體獲利再進一步成長,要把去年在和泰產險虧損的賺回來。」面對數位化浪潮持續發酵,和泰擴大數位轉型,結合和泰Pay、Points、聯名卡等數位新服務,打造「和泰集團MaaS生態圈」。預計2023年,共享服務iRent會員數將達到180萬,汽機車總數將突破1萬3千輛;yoxi計程車隊會員數將達到100萬,車隊司機將可突破8,000名,擴大全台服務;HOTAI購商城將持續優化選品及網站功能,豐富會員購物體驗,達成營業目標3億元;更計劃上線和泰集團「全旅運規劃平台」,完備移動服務事業。
歐盟晶片法草案通過! 希望與台灣建立「晶片外交」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就出現短缺現象,而且至今尚未好轉許多產業如汽車因晶片短缺而被迫必須停工,因此各國紛紛將晶片視為重要戰略物資,也都提出相關法案希望供應鏈穩定。歐盟執委會就從去年提出《歐盟晶片法》(簡稱EU Chips Act)草案,並送進歐洲議會審查。法案具體目標之一,是希望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占率能從目前不到10%提高到20%,這項法案也於1/24投票通過,其中包括一條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與台、美、日、韓等戰略性夥伴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Industry and Energy Committee)以壓倒性的67票贊成、1票反對,表決通過該晶片法草案及議會各黨團提出的修正案。法條內容除了促進半導體研發創新、設置供應鏈危機早期預警指標等。歐盟晶片法草案其中第7條引人注意,由於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化特性,與第3國合作是歐盟尋求半導體生態系韌性的重要條件,因此執委會應在歐洲半導體委員會的協助下,與第3國建立夥伴關係。包括曾在去年訪台的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等多名議員,都針對該條提出類似修正案,將「第3國合作」明確納入台灣,這項作法相當罕見。條文規定:「執委會代表歐盟,應尋求與理念相近的戰略夥伴合作,例如擁有半導體產業優勢的美國、日本、韓國及台灣,透過『晶片外交倡議』以強化供應安全、因應斷鏈,並涵蓋晶片原料及第3國出口管制等領域的對話協調。」該條款要求歐盟建立晶片外交機制,並與合作夥伴建立投資和貿易協定或其他外交措施,以強化交往關係來確保晶片安全。晶片法草案及修正案的下一步,是2月13至16日歐洲議會在史特拉斯堡的全體大會期間進行黨團協商,屆時若無提案要求交付全體表決。
新車試駕/Octavia RS交車至少半年後 還有500人願意等
這一代(第四代)的SKODA Octavia早在2021年9月就已在台發表,性能車款Octavia RS及Octavia Combi RS原本規劃在2022年初引進,但因受晶片短缺影響,整整延宕了一年才在台露面。佛心的SKODATaiwan自行吸收了因疫情及戰爭影響提高的成本,首批在上市當天即售罄的245台,仍以一年前定好的149.9萬元(旅行車款Combi RS為159.9萬元)出售。SKODA Taiwan表示,之後的訂單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交車,至於確切車價,還在積極與原廠協商中。RS專屬,就是要高調上市前SKODATaiwan安排了幾梯媒體試駕,地點選在山路蜿蜒的阿里山,試駕車款是五門斜背的Octavia RS。OctaviaRS與一般Octavia的外觀看似差異不大,不過Octavia RS的車長、車高、軸距等尺寸,以及懸吊設定都不相同,足見原廠為了引擎室裡那顆245匹馬力的心臟,可是下了不少工夫。配上雙出排氣尾管後,讓原本斯文的車尾線條更添霸氣。(圖/方萬民攝)五門斜背下是黑色的跑車尾翼。(圖/方萬民攝)要辨識Octavia RS,除了車內外多處可見的「RS」銘牌外,Octavia RS也有其專屬黑色水箱護罩、黑色後視鏡、黑色窗框及專屬紅色煞車卡鉗。另外五門斜背下的黑色跑車尾翼、雙出尾管,以及19吋的Altair輪圈,讓這一代的OctaviaRS比過去高調許多。 升級到19吋的Altair輪圈。(圖/方萬民攝)車室寬敞,內裝科技風在內裝部分,為符合Octavia RS訴求科技性能的調性,除了特別的多功能HOD(Hands off detection)電容感測跑車方向盤外,車內飾板大量採用麂皮及碳纖維材質。兩張前座則是包覆與支撐性具優的跑車式座椅,不但可電動調整,還並具備電動腰靠、加熱和通風等功能。包覆性極佳的跑車座椅,具備電動調整、電動腰靠、加熱和通風等功能。(圖/方萬民攝)車內飾板大量採用麂皮及碳纖維材質。(圖/方萬民攝)方向盤前是10.25吋的數位儀錶,在駕駛模式切換至「運動」時,會顯示獨有的畫面。10吋的懸浮式中控觸控螢幕與一般的Octavia相同,整合了空調、車輛設定、旅程電腦、音響等控制,並支援無線連接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配備10.25吋全數位螢幕。(圖/方萬民攝)中控為10吋控觸控螢幕,可進行各種車輛設定與控制。(圖/方萬民攝)由於車格較上一代大,車室空間也寬廠不少,普通成年人坐在後座至少都有1.5個拳頭長的膝部空間。此外,Octavia RS擁有600公升的行李廂容積,已不輸一般中型休旅車;將後座椅背打平後,更多達1,555公升。行李廂容積為600公升,後座打平後更可達1,555公升。(圖/方萬民攝)模擬V8聲浪,熱血沸騰第四代OctaviaRS原廠共有汽油渦輪、柴油渦輪、插電式複合動力三種動力配置,台灣只引進汽油渦輪一種。搭載的2.0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45hp最大馬力與37.8kgm峰值扭力,搭配7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0-100km/h加速僅需6.7秒。這具引擎對台灣市場並不陌生,VAG集團的很多車款都看得到,最有名的是福斯的Golf GTI。最大馬力245hp、峰值扭力37.8kgm,0-100km/h加速僅需6.7秒。(圖/方萬民攝)OctaviaRS的底盤設定也比一般車型更運動化,尤其是配備了VAQ電子限滑差速器,能夠在過彎時有效地將較高扭力分配到外側輪胎上,彎道表現極為突出,難怪SKODA Taiwan這次會把試駕辦在山路蜿蜒的阿里山。實際駕駛時,在「一般」或「節能」模式下並沒有太多感覺。一但切換到「運動」模式,就像一頭睡醒的猛獸,不但換檔更敏捷,加速也更激進,開始有貼背感之際,再聽到模擬V8引擎的排氣聲浪,整個人變得熱血興奮起來。 配備VAQ電子限滑差速器,Octavia RS的彎道表現突出。(圖/方萬民攝)頭燈組標配SKODA著名的Matrix智慧型複眼頭燈。(圖/方萬民攝)SKODATaiwan在安全配備上向來以「敢給」聞名,此次Octavia RS也不例外,除了標配了評價很佳的Eye智能輔助駕駛科技(包含全速域ACC車距維持巡航,以及支援Level 2等級的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輔助系統)外,其他像LED Matrix 智慧型複眼頭燈、Active Lane Assist主動修正車道偏移及警示、Front Assist前方輔助、Side Assist車側盲點警示、Exit Warning 開門警示輔助、道路虛擬實境顯示等系統,也都是標配。此外,在兩個前座間還新增前座中央氣囊,保護前座乘客互撞,也讓全車的氣囊數來到10顆之多。據SKODA展間的業代預估,下一批Octavia RS的售價可能比目前公佈的優惠價多3-5萬元,而且現在下單的等候期至少半年。但不管你信不信,願意癡癡等候的訂單恐怕超過500張,畢竟一部罕見的高性價比性能車,的確值得等待。即使Octavia RS的等候交車期達半年,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願意等待。(圖/方萬民攝)
八大國產車廠齊漲1/裕隆開出第一槍 和泰「這款車」一口氣飆漲11萬元
疫情延燒3年來,挾著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全球169個產業飽受晶片短缺物價飆漲衝擊,車廠不僅拉長交車期,更因成本堆高吃不消喊漲。CTWANT記者調查國內八大車廠,從和泰汽車(2207)去年9月領頭喊漲,隨後三陽工業(2206)、裕隆日產(2227)、中華汽車(2204)、本田、納智捷、MG及福特也跟進,2023年全面開上漲價之路。和泰汽車漲價時間:2023年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萬~2萬元;進口車漲2.6萬~11萬元國內車壇龍頭和泰汽車於去(2022)年9月起,針對國產商用車Town Ace、進口車款RAV4 HEV、Sienna HEV、GR Yaris及GR 86調整價格,漲幅約2%至7%不等;不到3個月,和泰車在12月2日宣布,「車用原物料缺料嚴重,且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使得造車成本大幅攀升」,因此調漲51款車型售價,平均漲幅為2%。和泰汽車表示,國產車系的Altis、Corolla Cross、Sienta、Yaris、Altis售價調漲1萬~1.6萬元,漲幅介於1.4%~2.2%。蟬聯台灣新車銷售冠軍的Corolla Cross八款車型調漲1.5萬~1.6萬元,漲幅在1.5%~2%;進口車部分,Corolla Sport、C-HR、RAV4、Prado、Hulix、GR Supra調漲2.6萬~11萬元,漲幅2.5%~4.3%,而GR Supra更直接飆漲11萬元、漲幅達4.3%。和泰人氣車款Corolla Altis與Corolla Cross均調漲。(圖/和泰汽車提供)三陽工業漲價時間:2022年1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萬~2萬元;進口車漲2萬~6萬元;商用車漲2萬~8萬元三陽工業代理的Hyundai汽車於去(2022)年10月28日宣布Venue、Tucson L、Kona N Line、Kona Electric、Santa Fe、Porter Pro 及 Staria 等7款車系均調漲,僅電動車Ioniq 5維持原價。根據原本宣布的漲價資訊顯示,在國產車方面,Venue全車系售價調漲2萬元,4種車型售價落在68.9萬元至78.9萬元;Tucson L全車系共2種均調漲1萬元,售價分別是99.9萬元及109.9萬元。進口車部分,Kona N Line雙車型調漲2萬元,售價分別為98.9萬元及107.9萬元;Kona Electric純電休旅車漲4萬至5萬元不等,落到131.9萬元及162.9萬元;Santa Fe全車系依車型不同調漲2萬至6萬元。而在商用車方面,國產Porter Pro全車系漲2萬元,6種車型售價落在72.8萬元至93.8萬元之間;進口Staria則調漲6萬至8萬元,最高階的CEO-B售價已達217.8萬元。至於2023年是否還有漲價計畫?內部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去年11月Hyundai全車系已經漲價因應,今年目前沒有」,而交車部分由於晶片供應仍不穩,Tucson、Custin依然需要久候,「其餘車款都算正常。」三陽工業代理的Hyundai汽車於國內導入不少車款,以15,394輛的成績擠進2022年前十大銷售品牌。(圖/報系資料照、Hyundai提供)裕隆日產漲價時間:2023年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5萬;進口車漲6萬元在去年底的「漲潮」聲浪中,裕隆集團旗下裕隆日產率先開出第一槍,宣布「2023年元旦起,調漲品牌3款車型。」裕隆日產發言人鍾文川日前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受到國際原物料上漲、運輸成本增加及匯率影響等因素,整體造車成本提高,面臨調漲壓力。」漲價資訊顯示,國產車Kicks雙車型調漲1.5萬元,分別為81.4萬元、85萬元,Sentra雙車型也調整1.5萬元,分別是77萬元、83萬元,國產車漲幅約1.7%~1.9%之間;至於進口車Altima則調漲6萬元,使售價來到139.9萬元,漲幅達4%。裕隆國產主力Kicks雙車型調漲1.5萬元。(圖/黃威彬攝)
特斯拉股價今年慘崩近7成 遭比亞迪超車不再獨霸市場
今年可能是特斯拉股價表現空前糟糕的一年,該股價截至上周四(22日)收盤慘崩近70%,下滑的速度超越大盤與其他對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深、消費者可選擇的電動車廠牌增加,特斯拉長期多頭Ross Gerber認為特斯拉股票當前價值反映的是沒有執行長,然而紐約時報指出,馬斯克的心思被推特分走,只是特斯拉目前所遭遇的許多問題中的其中一個。報導說,由於投資人對創辦人馬斯克的推特所有權感到不滿、對特斯拉電動車的需求下滑,以及在升息環境下,大盤走跌,致使特斯拉股價重挫,可能寫下年度股價表現最糟紀錄。此外,隨著利率上升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臨近,對特斯拉電動汽車的需求似乎正在放緩。 就在幾個月前,潛在買家還得等上幾個月才能買到一輛特斯拉,現在只要幾天就可以買到,分析師認為這是需求疲軟的跡象。特斯拉股價的暴跌標誌著這家全球最有價值車廠的急遽逆轉。特斯拉是2020年代初期,汽車產業最大贏家之一,當時充斥晶片短缺、全球供應鏈混亂,以及COVID-19有關停工停產現象。再來是競爭加劇的問題。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的問題愈來愈多,正在戳破其作為該領域技術領導者的神秘面紗,導致分析師和投資人質疑該公司能否繼續主導電動汽車市場。現在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銷售可靠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不再獨霸市場。在美國,福特、通用汽車和現代汽車的電動汽車,已經蠶食特斯拉的領先優勢。隨著包括凱迪拉克Lyriq和日產Ariya在內的車型的推出,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在中國,特斯拉面臨來自比亞迪等本土製造商的嚴峻挑戰,比亞迪今年停止生產內燃機車型,只專注於電動汽車,銷量已超過特斯拉。報導說,然而華爾街在今春特斯拉延長其上海組裝廠疫情有關的停工後,調降其今年的增長預期。上海廠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組裝廠。再者,節節上升的利率與全球經濟不確定引發新車需求降低的憂慮。今年初,消費者訂購特斯拉電動車後,須等待數月才能交車,此情此景已不再有。特斯拉財務長Zach Kirkhorn 10月調降全年增長預期,當時他說,特斯拉預料將無法達到2022年交車數增加50%的原訂計畫。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萬輛車,若今年要達標須交付逾140萬輛車。
大鬧晶片荒 進口車銷售恐連2年衰退
晶片荒延燒2年,加上俄烏戰爭引發缺料,關鍵零組件供應困難,導致全球汽車生產不順,交車也有一搭、沒一搭,進口車今年前10月累積掛牌15.1萬台,較去年仍有1成以上缺口,恐連續2年出現衰退。保守預估,光賓士、BMW及Lexus這3大豪華品牌,在台無法如期交車的訂單就超過2萬張,改寫台灣車市紀錄。根據監理所統計,台灣進口車銷售高峰落在2020年的21.5萬台,也就是疫情前所生產的車輛、但當時尚未受晶片荒影響。不過隨著疫情爆發,供應鏈出現青黃不接危機,進口車銷售交車數明顯放緩,去年降至20.1萬台,今年前10月僅交15.1萬台,全年注定衰退。由於台灣的進口車主要來源為歐洲,今年以來俄烏戰事爆發,更加劇供應鏈衝擊。以台灣賓士為例,因為無法確定配額,罕見連全年銷售目標都無法推估,前10月銷售近2萬台,相較去年大減2成;BMW雖也有缺車壓力,但整體供應狀況比賓士好,前10月僅衰退5%。和泰車代理的Lexus,極力向日本原廠爭取提高配額,但前10月也衰退15%。目前尚未交車訂單已突破9000多張,創下歷年新高,若把人氣車款RX預接單也算進去,推估11月底未交車訂單將突破萬張,即便11月及12月新車到港的數量會增加,但仍舊杯水車薪。和泰車Lexus營運本部長賴光雄分析,這一波缺車狀況比想像中嚴重,除俄烏戰事影響,當全球汽車進入「智慧車」時代,意味所需的晶片量不只更多,甚至以倍數計,這讓晶片短缺現象延長、放大,需要更多時間消化,推估要到明年中以後,交車才有望顯著改善。賴光雄認為,雖然業界有種聲音,認為晶片荒應慢慢紓解,供應鏈也會慢慢接上,但從交車數量觀察「沒那麼樂觀」,即便明年供應會順一點,也只是部分車款,包括油電車在內整體汽車供應,估要2、3年才能緩解。裕日車代理的INFINITI品牌,同樣面臨全球晶片短缺,即便日產原廠已想辦法解決,但全球生產台數降低,就會影響交車速度,推估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緩解,建議消費者如有購車計畫,早點訂車才能早點交車。車廠主管坦言,汽車有上萬個零件,加上進口車原料來源來自全球各地,像是俄烏戰事就會影響當地工廠運作,甚至勞工供應(因可能被徵召當兵),第4季交車情況略好,但離恢復正常「還有一段時間」,現階段只能祈禱明年進口車供應能大增,正式終結衰退。
SIA估全球半導體今年銷量約19.6兆 明年H2晶片出貨量可望復甦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於18日發布年度產業報告,說明半導體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持續增長和創新的機會。SIA指出,若產業界持續努力,加快創新腳步、提高產量,今年半導體出貨量可望創新高,將有助於緩解全球晶片短缺情況。年度產業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今年的銷售規模預估最多增至6300億美元(約新台幣19.6兆元),比去年創紀錄的5559億美元(約新台幣17.3兆元)更上層樓,其他分析師預測顯示半導體業成長率將介於4%~14%。SIA表示,這將有助緩解全球晶片短缺情況。不過,今年下半年半導體銷售增長大幅放緩,預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望復甦。此外,半導體產業還面臨其他重大挑戰,包括需要政策支持,以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高技術移民改革,以及促進自由貿易。SIA指出,美國今年通過跨黨派的晶片與科學法,提供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誘因與研發投資,將強化美國的供應鏈韌性、鞏固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這項法案也已造成影響,包括業界宣布新建15座晶圓廠、擴建15州的九座晶圓廠、以及諸多對半導體材料、化學及氣體等投資,總共有46件新的晶片生態系計畫,投資金額超過1800億美元,並在全美創造20萬個工作。此外,政府擴大對中國晶片銷售管制,美中緊張情勢持續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SIA指出,半導體產業還面臨其他重大政策挑戰,包括需要政策支持確保美國在半導體設計領域的領導地位,高技術移民改革,以及促進自由貿易。
汽車2023年又要漲價? 和泰11月赴日爭取「降低漲幅」
市場持續缺車,日本原廠豐田(TOYOTA)集團今年因為晶片短缺,整體的出貨台數下修,同時因原物料大漲,車廠造車成本大增,新車漲價已難以避免。龍頭車廠和泰車(2207)釋出明年新車持續漲價的訊息,且漲幅不低,高層將於11月親赴日本協商,期許雙方能就「降低漲幅」達成共識。和泰車9月宣布第一波漲價,其中GR 86較原價格調漲11.2萬元,漲幅7%最高,新上市的商用車TownAce僅小漲1萬元;晶片短缺問題也尚未解決,11月起包括LEXUS與TOYOTA兩品牌部份車款只能先給客人一副晶片鑰匙,另一副晶片鑰匙就等日後再補。業界指出,這類怪象也是史上首見。對此,日本原廠豐田汽車對於漲價一事的態度明確,關鍵在於,在晶片及各項原物料持續短缺、漲價的情況下,缺車問題無解,預估漲勢恐較先前更兇猛。明年車價調漲恐怕是木已成舟。市場對於和泰車的下一步作法高度關切。據和泰車的說法,第一波宣布調漲的車款是屬於供應不足,消費者訂車到交車時程拉的相當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因此較早與原廠取得協議,確定明年以後交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