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家鄉
」 蔡明介 聯發科 智在家鄉 半導體聯發科「智在家鄉」能救人! 顧大為:今年在地採購超過2千億元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舉辦2024年「第七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5日舉辦頒獎典禮,聯發科共同營運長顧大為表示,為了將經濟發展成果留在台灣,今年光是前三季的在地採購金額超過2千億元,也預計在2025年導入5千萬度綠電使用;今年「智在家鄉」比賽出現很多AI作品,他也看好聯發科在客製化晶片(ASIC)著力,將聚焦450億美元的客製化AI加速器市場。顧大為表示,智在家鄉舉辦7年以來,收到超過2500個改善家鄉的科技創新提案,來自全台灣336個鄉鎮市區,涵蓋率超過91%,歷屆入圍團隊中,有超過4成持續運作與成功登記立案。他分享2019年的團隊,開發「聽見AED」系統結合警報器、全台119指揮中心,及志願者網路,這個方案2022年起已吸引1.3萬名志願者加入、推播1188件急救案件,已成功拯救12名OHCA患者生命。今年比較特別的,是邀請供應鏈夥伴日月光(ASE)、安謀(Arm)、益華電腦(Cadence)共襄盛舉,對參賽團隊進行輔導並給予獎項。今年的大獎由專注澎湖七美社區兒童早療的「北醫駐美代表」團隊取得,他們想結合社會處方、數位家庭聯絡簿和線上諮詢平台,提供給離島完整的兒童早療方案,並持續追蹤評估。本屆賽事有362隊參加,入圍團隊有近半數採用AI人工智慧科技,協助資料判讀與內容生成,結合虛擬與真實的使用者互動,甚至有來自桃園、鹿谷、屏東等國小生與國中生參與。顧大為表示,聯發科日前推出第四代旗艦晶片天璣9400,搭載最新的NPU AI晶片,已被OPPO和vivo採用,現在的AI晶片能將手機變成用戶的「眼睛」和「大腦」,可隨時解答各種問題,聯發科也積極投入ASIC(客製化晶片)的開發,預計該領域到2028年全球市場機會有450億美元,將成為聯發科未來重要的成長契機。顧大為表示,聯發科去年的在地採購金額已超過1700億元,2024年前三季達到2千億元,為了實現淨零碳排目標,今年聯發科簽署太陽能購電合約,自2025年起將有5千萬度綠電開始上線,目標是2030年達成全球集團辦公室100%使用再生能源,並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聯發科日前公布財報,第三季合併營收1318.16億元,毛利率及營益率分別為48.8%及18%,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5.94元;累計前三季EPS為51.98元,比去年全年的48.51元還多。5日股價小跌5元、收在1290元。
蔡明介:AI推動半導體成長 「智在家鄉」300件提案近2成採用AI技術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今(23日)舉辦第六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頒獎典禮。對於近期的AI話題,董事長蔡明介直言,AI將對社會帶來重大改變,進一步推動半導體成長,尤其是AI也將在手機滲透露率直接上升,因此聯發科將會是重要公司。聯發科近期所新推出的天璣9300晶片,因為可以在手機進行AI運算,也讓客戶產品像是Vivo x100,在上市首日的銷量,就較去年同期成長7倍。蔡明介說,聯發科不只手機解決方案,也還有電視、平板、筆電以及語音音響,將會依照不同產品提供不同解決方案。蔡明介也表示,伴隨新興科技的崛起,智在家鄉也激勵民眾思考新科技導入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加快了科技融入社會的效率,例如去年底AI應用爆發,今年在300多件提案中,即見到近兩成的提案採用AI技術來解決問題,像是政府治理、高齡照護、偏鄉教育等等,不少存在已久的難題也因此獲得嶄新的解法思維。蔡明介說,六年來我們與全球一起經歷疫情等衝擊,也欣慰見到我們的社會樂於擁抱數位科技帶來的機會,展現對應衝擊的韌性,新科技的崛起,給解決方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聯發科孵金雞3/連AI都會寫程式 蔡明介推寫作教育打底「人的想像創造力無可取代」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有IC設計教父的美名,然他行事低調且惜字如金,幾乎不曾接受媒體專訪,在清大名譽博士演講、與學生的交流中才有對外界公開發布文字,就連7月18日子公司達發科技盛大的媒體交流活動,都是以預錄影片站台。蔡明介臉上總是掛著純樸的笑容,從屏東南州農家、雄中、台大一路努力,到國家級研究院工研院上班,爭取到RCA美國歷練,心中訂下「要掌握IC設計能力」的方向,至美國辛辛那提得電機碩士學位。他用的東西都不是最頂級,但對人才非常珍惜,認為那是公司最大的資產,而聯發科小金雞達發科技的高層,也都是蔡明介認識20年的老部屬。蔡明介的愛才思想影響企業氛圍,一位聯發科的工程師表示,公司是業界少數,「5點就可以下班,要加班也可以如實報時數的公司。」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此外,早在半導體產鬧人才荒之前,蔡明介就早一步「育才及留才」,聯發科2008年開始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前瞻性嵌入式系統設計實驗室」,培育嵌入式系統設計能量;設置「聯發科技吳大猷學者兩岸學生交流獎學金」,成為兩岸學術精英互動平台;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在台灣大學學新館二樓設辦公室,搶在第一線在頂尖學府蒐羅人才、推動產學合作。聯發科對員工管理在科技業相對人性化,圖為員工餐廳。(圖/聯發科提供)面對半導體發展當中的人才荒,蔡明介今年初以大老之姿催生台灣首份「IC設計產業白皮書」。在ChatGPT橫空出世後,校園及職場衍生出利用生成式AI協助完成文字或圖像的新趨勢,這使得蔡明介更加注重閱讀寫作教育,他推動聯發科技志工社完成了4本偏鄉小朋友閱讀寫作教育文選集,希望透過寫作引導認識自己生活的周遭,以此培養出觀察力、對在地關心、啟發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享受寫作的樂趣更會是一生最大資產。蔡明介在7月出版的最新一本作文集《書寫家鄉:童年時光,開創未來》以推薦序表示,「AI工具已經可幫忙撰寫履歷自傳,回答編寫程式的問題。如何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清楚地理解和表達情感,並從中獲得啟示和智慧,這些AI所無法取代的學習歷程恰是未來人類的重要能力,這都需要透過不斷地嘗試與練習,而寫作就是極佳的訓練方式之一。」有意進入聯發科集團的學子或工程師,別用ChatGPT代工履歷,能夠以文字自我表達的真切筆觸,是蔡明介最欣賞的能力。蔡明介積極推動「智在家鄉」活動,希望以科技創意讓腳下土地更好,首獎100萬。(圖/聯發科技基金會提供)
聯發科第六屆「智在家鄉」開始徵件 首奬百萬
第六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正式起跑,即日起至6月20日止開放線上報名。首獎可獲得高達100萬元的獎勵金,歡迎更多愛鄉人士一起加入。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回到疫後輕鬆呼吸的生活,蓄積已久的創新能量更能夠跨越限制與隔閡,期許看到更多亮眼的參賽作品,並鼓勵對「淨零碳排」主題有興趣的團隊踴躍投稿,一起為實現零碳家鄉努力。「智在家鄉」競賽舉辦五年來,促使跨年齡、跨區域、跨領域的多元族群一同參與,在生活中發掘更多潛在議題,並以自身經驗提出各種創意數位解方,過去五年提案涵蓋了86%的台灣鄉鎮市區,與土地脈動緊密相連。蔡明介指出,這幾年生活與工作模式改變的衝擊,鬆動人們的慣性,讓大家更願意接受新思維,加速迎接數位創新的生活。而面對現今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城鄉差距等嚴峻挑戰,科技是實踐永續願景的關鍵推手之一。蔡明介表示,創新改變不需完美才能開始,從小地方著手,挖掘地方潛在需求,深入洞察問題核心,每人跨出一小步,皆可為未來的改變挹注更多的動能。蔡明介強調,去年賽事就鼓勵「淨零主題」的作品來投稿,希望今年能更踴躍。台灣通往淨零的挑戰是現在式,而且是從個人到產業鏈各環節都無法迴避,鼓勵社會大眾一起來投入創新改變的力量。
IC設計決戰2026年2/教父蔡明介見美國「這動作」心急 下海催生首份「IC設計產業白皮書」
聯發科是台灣IC設計廠龍頭,理當對人才有不錯的虹吸效應,儘管如此,人才問題仍是董事長蔡明介「心頭大患」,不但從2021年起開始投書媒體,今年一月更接受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邀請出任「總諮詢顧問」,預計28日發表首本《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低調老蔡』真的是急了!」一位資深半導體業者說。73歲的蔡明介是工研院電子所首批派往美國取經的19位菁英之一,結訓後回台負責IC產品開發工作。當時,蔡明介就深刻體認,技術是電子產品成功關鍵,研發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如果只靠技術移轉,沒有自己的基礎,產業就無法持久,也就不會有競爭力」。1980年聯電成立後,蔡明介所設計的產品也由聯電生產,但因為聯電需要向工研院支付授權金,因此蔡明介就在當時聯電總經理曹興誠的鼓勵下進入聯電。為了企業轉型,1997年聯電將IC設計部門分割成立聯發科,2004年就成為全球前10大廠。被友人及老聯電同事私下稱呼為「老蔡」的蔡明介,個性相當低調,這次願意親自出馬擔任白皮書總諮詢,「應該是美國的晶片法案中,關於研發及人才培育的費用高達137億美元,佔整體預算527億美元的25%,美國的IC設計已經是全球最強了,還投入如此高的金額培育人才,讓蔡明介真的是急了」一位資深IC設計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依美國商務部規劃的晶片法補助內容,其中「美國晶片基金」共500 億美元,規劃將390億美元製造補貼,110億美元用於晶片研發補貼;另外「美國晶片勞動力和教育基金」規劃投入2億美元,以培育半導體行業人才。在全球晶片大戰中,已是IC設計強國的美國,還傾國家之力撥款培育人才,大陸則是將無上限的補助特定企業,試圖突破美國的封鎖。 聯發科贊助舉辦「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讓許多團隊運用科技發想創新點子,突破重重考驗期許家鄉更美好。(圖/聯發科提供)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在白皮書發表前做了一番說明,IC設計業扮演串連晶圓代工業、封測業及下游資訊電子業產業形成共榮發展的關鍵環節。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20日更指出,台灣產業目前半導體獨大,缺乏環境發展其他科技產業,應該透過半導體的成就與政策輔助,增加可協調產業間的「指揮家」,使相關產業共融共好,避免最好的人才都被日本、美國挖角。一名資深IC設計主管指出,「台灣最大的產業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基本上多是以減稅等優惠措施為主,但是缺乏整體的國家策略,儘管常常聽到所謂的國家隊,但是相較於不管是美國、中國等國的國家級半導體產業策略,基本上可以說是連框架都沒有,更遑論具體應對方法,這也讓蔡明介的憂慮越來越深。」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前10大排名,依序為高通、博通、輝達、超微、聯發科、邁威爾、瑞昱、聯詠、思睿邏輯、韋爾導體,聯發科雖然位居第5,但單季營收約46.5億美元、市佔率12.5%,跟高通的99億美元及26.5%相比,都僅是對手的一半不到。這次由蔡明介擔綱總諮詢顧問的《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直接道出一新變局,根據白皮書執行單位電子時報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IC設計業以美國最具規模,市佔率高達63%,台灣佔比為18%,位居全球第二;中國IC佔比則近15%,市佔率居全球第三。「當中國廠商全力布局中低階產品下,台灣IC設計市佔率的優勢,在2026年將被中國超越。」據此,《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從總體戰略面、人才政策面以及營運環境面,提出民間版的六大建言,包括擘畫與推動國家層級的半導體戰略;採取積極性的預算編列以強化推動力道;擴大培育IC設計人才並爭取海外人才;重新檢視外商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政策;強化IC設計核心技術掌握與佈局;協助業者整併與國際化以促進產業升級。台灣雖在半導體供應鏈居要角,但面對晶片爭戰新局勢,迄今仍未端出應戰大計,尤其是IC設計產業。「台灣最大的優勢在於產業鏈完整,但是最大的問題則是少子化,加上國外廠商也進來台灣搶才,希望透過白皮書的提出,能讓政府有關單位通盤統整出完整的產業策略,而不是讓廠商單打獨鬥。」一位IC設計廠資深主管說。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認為,台灣產業應該透過半導體的成就與政策輔助,使相關產業共融共好,避免最好的人才都被日本、美國挖角。(圖/黃耀徵攝)
「智在家鄉」今首頒雙首獎 不談台積電赴美 蔡明介:台灣應好好將半導體發揚光大
第五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於今日公布獲獎名單,由於競爭相當激烈,最後評審團決定頒發兩個首獎,由跨校團隊所組成的「Taiwan D4Climate WG」及高雄六龜牙醫師領軍的「潔尼龜」分別獲獎。關於台積電赴美設廠,蔡明介在會後聯訪時直接表明記者不要問這題,不過對於半導體產業,蔡明介則指出,不管在地化或全球化,科技都很重要,而半導體是科技中最重要的基礎,其中台灣半導體基礎很不錯,應在這基礎上好好努力,發揚光大。談到「智在家鄉」,蔡明介則表示,社會創新不分領域,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社會創新需要合作夥伴,期待「智在家鄉」活動能召集出更多使用科技解決家鄉問題的有志之士,共同合作加速影響力,建構更美好的家鄉生活。「智在家鄉」是台灣最大規模的社會創新競賽,五年共累積來自台灣1853個提案,遍布317個鄉鎮市,涵蓋台灣86%的鄉鎮市區,參賽者年紀橫跨3歲到91歲。團隊提出不同面向的永續思維:包括長照相關、淨零碳排、動物保育、災害應變、農漁牧轉型、醫療健康、社會資源串連、職業生涯等,反映社會創新多元發展且跨領域的樣貌。蔡明介指出,賽事五年來已經看到落地應用,甚至成功商轉的案例,例如去年以「科技光明燈」獲獎的松山奉天宮,以傳統宮廟之姿示範數位轉型,正式上線後頗受信眾歡迎,也大幅節省耗電。此外「峽茗遠播行動派」在三峽推廣茶葉文化傳承,串連學生、業者與公私部門行銷地方,蔡明介日前也曾親自探訪,首度體驗烘培製作碧螺春茶葉。蔡明介表示,聯發科技會持續提倡數位科技與科學素養,以全方位的視野推動科技扎根與社會創新的實踐。
投筆從農1/財務長回鄉養鵝 非開放式養殖奪百大青農及聯發科數位社會創新大獎
5年前,一位40歲的台商財務長,放棄20多萬月薪,回到故鄉台灣養鵝重鎮雲林四湖鄉,告訴鄉親「我要養鵝!」這位被鄉親形容「頭殼壞掉」的蔡英地,如今不但拿到2020「百大青農」殊榮,更入選聯發科(2454)「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非農業科班出身的蔡英地,顛覆傳統的開放式養鵝模式,以「非開放式禽舍養殖」獨步全台,去年12月中旬受到畜牧界奧斯卡獎的「中國畜牧學會」邀請,為2021年年會進行專題演講,分享智慧農業的創業歷程。蔡英地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我是父親靠種田養鵝養大的,對鵝有一份感情。」蔡英地說,父親不識字,連「加減教」的能力都沒有,全都不懂能教孩子什麼?父親只期望蔡英地和蔡英國兄弟倆「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不成誓不還。」在弟弟蔡英國的眼中,「我哥上學開始,就一直是個模範生,國小、國中到高中考上台北成功高中。」蔡英地從政治大學會計系及研究所畢業後,先到勤業眾信當會計師,後來到科技公司創見資訊(2451)總管理處當財務協理。離鄉打拼多年的蔡英地總想著,「盡量充實自己的能力好了,希望有一天可以回來鄉村做點什麼。」直到2015年,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禽流感疫情,撲殺500萬隻家禽。「幸運的是,父親蔡擇早已退休,未遭疫情波及。」擅長財務數字的蔡英地敏銳地嗅出商機,「台灣的鵝業被撲殺了八成,可以想像鵝場都是空盪盪!」當時還在創見資訊工作的他,蒙生了回鄉養鵝的念頭。開放式鵝場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禽流感問題,一旦鵝隻遭到傳染,就得全球撲殺,圖為2021年二崙鄉一處農場爆發禽流感。(圖/報系資料庫)蔡英地沒立刻採取行動,因為被挖腳,西進大陸到一家從事五金材料的台商「寧波安拓」當財務長。他邊工作邊讀書,準備要養鵝,2018年2月他終於返鄉。好好的「財務長」不當,竟然要返鄉養鵝,故里親友通通不理解、不認同。「年輕人要做,只好給他拼看看,不然怎麼辦!」父親選擇支持兒子,還在兒子返鄉前一年,將自家1,800坪舊鵝場拆掉,把地整平,等著蔡英地上工蓋新鵝舍。蔡英地花了三個月帶著小帳棚在農舍打地舖,沒天沒夜打造出來的「英智畜牧場」,沒想到又被街坊議論:「頭殼壞掉」。科技大廠歷練七年的蔡英地解釋,「禽流感疫情之所以在養殖場炸開來,且一發不可收拾,原因在於『養殖生態不安全』。」「鵝吃的飼料、喝的水,也同樣是野鳥的食物來源,當野鳥飛來共享,有禽流感病毒的野鳥糞便就容易掉進來,把禽流感也傳給鵝群。」彰化種畜繁殖場場長王勝德表示,這個養殖漏洞,正是傳統露天養殖方式造成的。為了除掉鵝場無法防範禽流感的「bug」,蔡英地朝非開放式飼養尋找solution,他翻遍國內學界文獻及業界資料,最後找上台灣學界研究非開放式飼養的權威中興大學名譽教授許振忠,打造出了全台第一座「非開放式禽舍」。2018年5月,蔡英地開始養第一批鵝,共一千隻,然人算不如天算,不到兩個月就遇上第一場禽流感,「從一隻、兩隻開始,快速的變成十隻、二十隻、幾十隻,一、二個禮拜後,一千隻就只剩下兩、三百隻。」蔡英國以「不堪回首」形容慘狀。明明就是非開放式鵝舍,為何小鳥還輕鬆飛進來?所幸地,他很快找出破口。「我們使用塑膠的防鳥網來隔絕農舍,但塑膠網被老鼠咬破,給了鳥兒鑽進農舍的機會。」他立馬將防鳥網全部換成不銹鋼網。後來,小鳥照樣又飛進來。蔡英地花了好幾個禮拜,一直找不到漏洞,有天他在農舍內看到二隻小鳥的蹤跡,循著小鳥飛行方位,終於發現屋頂浪板交接處有一道縫隙。蔡英地告訴自己,「不會一次就成功,失敗是正常的。」「前兩年,幾乎是開創期,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失敗了就從中找出問題。」「屢敗屢戰」的他把失敗當養份,在雲林縣青農聯誼會推薦下參賽第五屆百大青農,2019年底奪得百大青農畜牧類殊榮,像是打了一劑強心針,讓獨自走出「非開放式養殖」這條路的他,愈做愈有信心。向天歌團隊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出「智慧水禽家」影像追蹤技術,獲得聯發科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獎項。(圖/向天歌提供)除了防鳥,鵝舍也要防人。「為降低鵝群染疫風險,每舍三百坪大、共四間舍鵝舍,每隔三、四天只讓一個人巡視鵝隻與設備,每次進入都要全身消毒。」為了進一步掌握鵝群健康狀況,想了幾個方式,例如將每隻鵝都戴上電子腳環,不過考量到成本及工程太浩大。「我父親告訴我,鵝隻在水池上的活動力、神態及毛色外觀等,看水池就知道鵝有沒有狀況。」父親的一番話,讓蔡英地找到了新方法,他在鵝舍水池四圍裝上監視器,將傳統養鵝智慧與現代科技相結合。2021年初,他還領著成立剛滿一年的「向天歌創新農業」不到十人的團隊,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出「智慧水禽家」影像追蹤技術。這套「智慧水禽家」,運用智慧聯網(AIoT) 技術,進一步將鵝舍水池的監視實況,透過手機APP進行24小時監控,包括給料、開啟水簾、風機控制溫度溼度、噴霧消毒等,甚至是戲水池給水排水等,均可隨時掌握,鵝舍一有異常,手機也會發出警訊。此一系統,已申請專利,去年還贏得聯發科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並爭取到農委會補助,這讓蔡英地更篤定地走下去。
擊敗200個鄉鎮 烏來鄉與科技組「跨時空災害防衛隊」 奪聯發科數位創新首獎
全台規模最大的數位社會創新獎聯發科(2454)「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第四屆成果揭曉,在高達455隊中選出首獎1隊,獲得獎金100萬元、優等獎3隊及特別獎5隊。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鼓勵數位創新,在應用落地方面,過去獲獎的團隊持續落地實踐共有9隊,也獲得專業輔導及輔導金支持,持續推廣計畫。聯發科表示,本屆參賽團隊數高達455隊,組隊人數超過 1,800 位,稿件遍佈全台超過200個鄉鎮,相較上一屆418隊、參賽人數1,713人、稿件分布在184個鄉鎮都增加許多,三項成果都創下歷年參賽新高。最後評選入圍的21 組隊伍,橫跨11種領域,創新的領域包括環境生態、運動發展、醫療保健、地方創生、災害預防、高齡友善及智慧農業等。獲得本屆首獎的「跨時空災害防衛隊」,結合雷達觀測、物聯網與app的資訊系統回報串接,相互警示以達到更有效的災害防治效果,彌補科技提供如衛星觀測資訊之外,當地部落的實地觀察與傳統知識等災情意識不足,建構出成熟的公私協力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成為烏來鄉公所攜手部落守護家園,跨域創新的模式。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指出,過去為了鼓勵參賽者付諸行動,聯發科提供專業輔導或獎勵金的「落地支持計畫」,今年總共有9個團隊獲得,包括第二屆以AIOT技術導入養殖漁業的「Farm a Better Fish」、建置12類部門共315個計畫數的政府補助資源資料庫「小社區大事件」、外掛於AED的警示發報裝置的「好撤馬利亞人」、剩食續食共享服務的「明日餐桌」、第三屆的溫室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東南亞多語線上平台,友善在台移工族群線上購物的「台越友好隊」、保護濕地環境及生態的「良濕並友」、以運動科學協助棒球選手改善技能與成績的「野球學者」及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提升農業產值與環境永續的「智能肥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展望未來,為了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鼓勵人人身體力行,下一屆(第五屆)智在家鄉,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團隊以創新方式提出「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相關的提案,以創新提案及科技工具減少碳排,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董座憂揣嘸人4/奧斯卡等級博士班獎學金不綁約 這家公司低調培育人才為產業
2015年考進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博士班的連唯証,是該校第三位獲得聯發科博士班獎學金的精英,「這個獎學金最大的特色,是一旦申請成功就可以每個月領到5萬元,比博士生在系上當助理一個月1萬2千元,好上太多倍。」連唯証透露,學界早已將聯發科博士班獎學金冠上「奧斯卡等級」的最高殊榮,「履歷上只要出現自己領過這個獎學金,無論在國內、國外,都很容易被錄取。這個獎學金沒有任何綁約條款,都還沒看到研究成果就投資,免費替業界培養人才,聯發科真的太佛心。」屏東縣南州鄉農村長大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小學就讀南州國小(圖),因此特別注重偏鄉學童教育議題。(圖/翻攝自南州國小臉書)不只重視高等教育,蔡明介也心繫偏鄉的科普教育。在屏東縣南州鄉七塊村出生的他曾說:「南州在哪根本沒人聽過!」並透露小時候稻田就是他的遊樂場,大多靠著報紙跟收音機獲得外界的消息。出身屏東南州鄉農村的蔡明介,對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連結,藉由「神農計劃」促進小學生認識在地的農漁業。(圖/聯發科提供)蔡明介深知城鄉教育資源存在極大差距,透過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廣中小學科普教育、贊助大學及研究所科展,例如「神農計劃」鼓勵偏鄉小學種植當地蔬菜;「科普列車」找來環境和昆蟲學家,教育當地生態環境與生物;「智在家鄉」藉由數位創新落實回歸故里,依地方特色來發展教育課程。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推行「神農計劃」,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機農業課程、校外農場體驗等科普教育。(圖/翻攝自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臉書)「西班牙藝術家達利雕塑一座《向牛頓致敬》雕像,把它的頭挖掉、把它的胸挖掉,它的標題叫做Open Mind、Open Heart。」蔡明介跨界談起教育,期許台灣年輕人抱持開放的心胸,接受數理教育。蔡明介以藝術家達利作品《向牛頓致敬》的挖空腦袋與胸部(圖)為例,勉勵學生Open Mind、Open Heart。(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