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
」 蘋果 手機 AI 三星 台積電![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95908/sm-b8b0e2bc9f2f7208fc190eec8f07854b.jpg)
台積電員工分紅!平均每人「超過200萬」 員工真實心聲:想離職的時候錢就來了
台積電董事會核准2024年度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分紅),總金額新台幣1405億9256萬元,以去年底台灣員工人數約7萬人計,平均每人可得超過200萬元。對此,有員工透露,並非每個人都可以領到超過200萬,且這是台積電「留一手」的發放策略。台積電。(圖/報系資料照)根據《三立新聞網》一名台積電的基礎作業員說法,台積電2024年度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分紅),其實是「留一手」的發放策略,這名作業員表示,台積電一年四季分紅的辦法蠻特別,雖然是按四季分紅,但之後還有整年度的大分紅,一年分8次領完。據這位作業員表示,這會讓想離職員工有一種「想離職的時候錢就來了」,每一季挺不下去的時候,就想一下還有最後的大分紅,於是又想辦法撐下去的概念。此外,這位作業員透露,並非每一位員工都可以領到超過200萬。由於僅是一般作業員,這名受訪者若想賺更多就是要靠加班,坦言「在台積電工作真的很累」,並指台積電就是「金手銬」代表。稍早,也有網友在Dcard分享,身為台積電員工的原PO,透露自己能領到的是「0.8y/31/3.8m」,有知情人士借表示,這代表年資僅8個月,職等31,是一般工程師,分紅可領3.8個月,該名網友的8次分紅加上14個月固定年薪,大約可領到44個月的薪水,若以月薪6萬元來計算,可以領超過266萬元,且還是不計入加班的算法。據了解,台積電2024年在高效能運算和智慧手機平台業績強勁成長帶動下,總營收攀高至2兆8943億元,稅後淨利1兆1732億元,營收和獲利同創新高,每股純益45.25元。至於台積電年度分紅共分5次發放,每年2月、5月、8月、11月共領8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則留到隔年股東會後發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94273/sm-ac7e0782f96fa4f9bd3515e5b15734bc.jpg)
低頭族注意頸椎退化「4階段症狀」 醫教5招預防
從智慧手機的普及以來,低頭看手機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ElectronicsHub》網站最新統計,台灣民眾每天平均使用手機、電腦和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時間長達7小時14分鐘,可能比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還要長。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廖書緯提醒,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的姿勢是導致頸椎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時甚至不到40歲就出現頸椎退化引起神經壓迫問題。頸椎退化有4階段症狀 可能影響循環導致頭暈頭痛廖書緯醫師表示,頸椎退化通常有以下4個階段性症狀:肌肉疲勞疼痛階段:長時間低頭的不良姿勢會使頸部肌肉和肌腱過度拉伸,導致肌肉僵硬和疼痛。這些肌肉會變得緊繃,失去彈性,造成疼痛,如同長時間拉伸的橡皮筋失去彈性一般。典型的症狀包括:後頸部和上背部的疼痛、僵硬感,以及早上起床後頸部的不適感。這個階段可以透過改變不良的姿勢,進行頸部肌肉的伸展和訓練,並搭配弱效止痛藥物來改善。頸椎韌帶和關節鬆弛階段:當肌肉失去張力後,頸部的韌帶和頸後小關節開始承受大部分頭部的重量,韌帶組織是脊柱中主要的穩定結構,儘管其有非常大的強度,但長期不正常受力累積的微小傷害,會造成韌帶及小關節囊鬆弛發炎,這可能導致頸椎骨的排列偏移,椎間盤也會退化。從X光檢查可以發現頸椎骨在低頭時微微向前滑動而抬頭時又回到正常位置;另外,也可發現下段頸椎椎間盤高度下降。病人除了原本的肩頸酸痛,還有從頸椎深處的韌帶及關節發出的疼痛,在後頸部兩側和肩胛骨內緣也有明顯痛感,這些痛點不像肌肉疼痛那麼容易確定位置。這是頸椎問題的警訊,如果病情持續發展,大多數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矯正。頸部神經壓迫階段:當頸椎的排列滑脫到一定程度,後側的韌帶也因為受傷而逐漸肥厚,再加上椎間盤退化突出,種種變化都會造成脊椎管狹窄,壓迫到頸椎神經根和脊髓神經,造成雙手開始出現神經痛麻的症狀。臨床症狀表現常見從頸肩背、手臂、手指有放射性疼痛或同時伴有感覺異常,發病時間久了甚至有肌肉萎縮的現象。嚴重狹窄甚至會導致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病程後期在影像檢查可發現韌帶因為長期發炎而骨化,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頸椎的錯位已固定,不會因為姿勢而有所改變,這樣的病人想要回復正常生活通常需要藉由外科手術的幫助。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良:這是個跟頸椎錯位相關但不容易聯想在一起的症候群。頸椎中有2條椎動脈,位於兩側頸椎骨的通道中,供應大腦後半部的血液。頸椎的相對位置可以改變椎動脈的血流,甚至正常的生理性頸部運動(脖子旋轉)已被證明會導致至少一條椎動脈的部份狹窄,最多可達20%或30%。當這些椎動脈的血流不足時,可能會引起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良,導致頭痛、頭暈、眩暈、胸悶、吞嚥、呼吸困難、聽覺或視覺障礙等症狀。如何預防頸椎病變? 醫授5招預防方法預防勝於治療,廖書緯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預防頸椎病變,包括:保持正確的姿勢:在使用電子設備或工作時,確保頸部保持自然中立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彎腰。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和桌子,保持正確的坐姿。站立或行走時保持挺直的脊柱,不要駝背低頭。定期鍛鍊頸部肌肉:進行頸部和肩部的肌肉鍛鍊,以增強頸部肌肉和韌帶的穩定性。簡單的運動如:頸部毛巾操可以有助於減輕疼痛。休息和伸展: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或閱讀後,定期休息一下,站起來進行頸部和肩部的伸展運動,以緩解緊繃和減輕疼痛。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選擇一個符合頸部曲線和睡姿的枕頭,以確保良好的睡眠姿勢。控制電子設備使用時間:減少長時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等電子設備,並盡量保持平視的姿勢,而不是低頭觀看。資料來源:奇美醫訊143期-智慧手機時代下的頸椎健康 每個人都應知道的健康知識【延伸閱讀】當「低頭族」超傷頸椎?醫揭滑手機「NG姿勢」不要做!頭頸肩背僵硬痠痛? 6個日常壞習慣讓頸椎不堪重負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36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3530/sm-a725d6916100e1fbf7700b22ca457df6.jpg)
AI新視力1/低頭族救星!中美大廠CES搶推智慧眼鏡 2025「百鏡大戰」開打
「我該玩的都玩過了,這一次『智慧眼鏡』應該有機會,因為它解決了很多原本穿戴式裝置會有的問題。」剛從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回台的英華達董事長何代水跟記者分享,「不是只有Meta一家在做!」。智慧眼鏡這個早在10年就出現的科技玩意,因又重又貴、不好玩,一度退隱,如今在CES敗部大復活。「2025年將成為AI眼鏡元年!」不少業者直言。一位CES參展台商跟CTWANT記者笑說,「外傳今年中國廠商去CES被美國擋簽證,但我看到處都是中國人呀!」除了新能源汽車,智慧眼鏡根本就是中國廠商的天下,不管是老牌業者還是新創,全一股腦在發展這些。台商介紹,中國品牌的AI眼鏡,目前有雷鳥V3、康冠、李未可、回車科技等品牌,跟Meta推出Orion的很像;雷神科技推出三款,包括AR(擴增實境)和AI眼鏡,還跟阿里雲合作,未來會有全套的AI技術和產品支持;Gyges Labs的Halliday更是登上CES的官方宣傳片,預計今年第二季開始上市,AI眼鏡的發展將各顯神通。這會是台灣電子供應鏈下一個百花盛開的契機?「其實每個ICT(資訊及通訊)企業裡都有投入、研發,只是在還沒出現大量前,不好意思講。」何代水笑說。蘋果去年2月推出虛擬頭盔Vision Pro。(圖/Apple提供)第一款試圖量產的智慧眼鏡是Google在2013年所推出的探索者(Google Glass Explorer Edition),曾被《時代》雜誌評為當年度最佳發明之一,但在環境還不成熟的狀況推出,無法解決隱私、設計、成本等諸多問題,網路速度也不夠快、沒有相關應用,叫好不叫座的狀況下,在2015年初就「不玩了」。蘋果去年2月推出虛擬頭盔Vision Pro,售價高達3500美元、約新台幣10.45萬元,2月初開賣、2月中就出現退貨聲浪,主要是配戴不舒服,臉書母公司Meta去年10月推出的Quest 3S,售價299美元,比前一代產品499美元更便宜,但仍屬小眾市場。近年網路速度夠快、AI應用起步,在智慧手機市場飽和下,科技大廠紛紛轉進穿戴式裝置,透過AI和通訊技術,結合AR與VR(虛擬實境),搭配手機、聲控操作,做成體積輕盈、不笨重的穿戴式電子產品,而眼鏡這款產品能有效解放雙手、不用當「低頭族」。去年9月,Meta推出Orion原型智慧眼鏡的影片,嘉賓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試戴後說,「這眼鏡不到100公克,視線追蹤能力很好,亮度很棒,顏色對比高超,視野也相當優異。」外媒也發現,輝達今年1月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一項名為「無背光增強現實數位全息技術」的AR眼鏡專利,原來早已默默加入戰局。其實高通、三星、Google正在聯合開發,能與手機搭配使用的「混合實境智慧眼鏡」,Google去年12月推出三個相關專利,今年1月又以2.5億美元,買下宏達電的XR(延展實境)研發團隊與相關智慧財產權,發展頭戴式和眼鏡生態圈。中國廠商在今年美國CES展推出大量智慧眼鏡商品。(圖/攝自騰訊網)中國大陸市場更是風風火火,「預計2025年將成為國產AI眼鏡爆發元年!」中國證券一哥國泰君安點名,今年上半年多款產品將發售。中國網路三巨頭BAT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更是全體參戰。去年12月,星紀魅族與騰訊遊戲聯手推出定制款AR智慧眼鏡,主要用來玩遊戲和看影片。百度推出小度AI眼鏡,號稱「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預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可以邊走邊問。小米也傳出會在2025年第二季發布智慧眼鏡,劍指Meta版的功能、當然售價更便宜。以杭州靈伴科技推出Rokid Glasses為例,可以拍照、聽音樂、講電話等基本功能外,還有物體識別、解數學題、即時翻譯,還會接入支付寶旗下的「AI生活管家」,可語音打開AI點餐、叫計程車,甚至用聲紋付款,預計在2025年第二季上市,台灣其實也有不少管道可以買到這些產品。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智慧眼鏡市場規模為8.788億美元,預計2024年到2030年將以29.4%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2030年將達到41.293億美元。這樣的成長率,陸媒直接下標題叫「百鏡大戰將至」。雖然中國品牌大多比Meta的眼鏡更輕,但走向「完全體」的AR+AI眼鏡仍有難度。「生成式AI進來後,可以讓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擁有新的解決方案,其實看起來真的蠻刺激的。」國票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嘉明表示,例如鏡片、電池、影像感測、音訊晶片、MicroLED、PI薄膜等,台灣供應鏈都很有機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93448/sm-b6864eb5f26dc3a54d9d06017eea1ae1.jpg)
中國AI助理DeepSeek獲佳評成政治陰謀論 美媒:北京意圖導向出口管制失敗
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AI助理一推出便大獲好評,對於美國晶片管制是否有效限制中國AI發展,科技業界議論紛紛,也有人揣測此時發布DeepSeek,是「北京意圖宣示美出口管制無效」的政治陰謀論。路透社等媒體報導,自DeepSeek-V3推出以來,這款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在美國用戶中人氣激增;法新社報導,DeepSeek具備許多西方競品的功能,例如撰寫歌詞、協助制訂個人發展計畫,甚至能根據冰箱裡的食材生成食譜。美國AI新創公司Scale AI執行長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告訴財經媒體CNBC:「我們發現…DeepSeek表現得最出色,可能與美國最優秀的模型表現不相上下。」DeepSeek的良好表現,已引發美國科技業高層對科技出口管制有效性的質疑,雖對大陸設下嚴格的半導體制裁措施,但無法阻止大陸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經濟學人指出,美國面臨極大壓力,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其中一項是考慮放棄出口管制措施,才能長久維持領先優勢。從華為在全面封鎖下還能生產5G旗艦型智慧手機,到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性價比高的AI模型,屢屢證明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存在漏洞,嚴格措施只能拖慢大陸發展,無法完全遏止。報導認為,美國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包括解決建設資料中心的法律障礙,改革國防採購制度,加速人工智慧應用,甚至考慮放寬或放棄出口管制措施。當拜登卸任前再次擴大出口管制措施時,輝達副總裁Ned Finkle撰寫專欄文章批評此舉只會損害美國經濟、倒退削弱競爭力,最終讓對手得利。代表亞馬遜、微軟和Meta等科技巨頭的資訊科技產業委員會(ITI)也公開表示,拜登的新規定會讓美國企業銷售相關產品至海外的能力受到限制,被迫將全球市場讓給對手。不過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報導,DeepSeek崛起時機具政治性,北京可能正在向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發出訊息。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AI專家艾倫(Gregory Allen)對Politico說,2023年時任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訪中期間華為推出新機一樣,「也就是科技貨真價實又令人印象深刻,但時機是出於政治動機」。艾倫說,這麼做的目的是試圖改變美國新政府政治敘事,意圖讓外界認為出口管制已失敗,應該放棄相關管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92762/sm-49b46f1666d3d49352cb981029c4ac24.jpg)
尾牙抽獎拉長換機周期 12月手機銷售跌破40萬部
根據市調機構公布最新全台實體通路手機銷售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手機市場整體銷售量約39.3萬部,銷售量下滑18%,總銷售額也跌逾2成;傑昇通信觀察,全台熱銷冠軍改由iPhone 16 Pro(256GB)奪得,非蘋陣營賣最好的智慧手機依舊是三星Galaxy A55(8GB/256GB)、熱銷旗艦手機則由三星Galaxy S24 Ultra(12GB/256GB)蟬聯,11月被擠掉的紅米13C,也由紅米14C接力進榜。傑昇通信分析,儘管雙12、年終慶、聖誕節等年末節慶促銷活動頻繁,再加上通路平台不斷釋出優惠,預期台灣手機市場整體銷售量及銷售額會因而上升,但並未激起消費者換機熱潮,反而因多重節慶促銷分散買氣,加上消費者購物重心不僅限於手機,3C家電汰換與其他年末商品購買需求亦集中在此時。此外,通膨壓力讓不少民眾更傾向等待尾牙抽獎或利用年終獎金補貼換機費用,換機周期持續拉長,導致手機銷售表現不如預期,是12月銷量再度跌破40萬大關的關鍵。進一步看12月台灣智慧手機銷售榜單機表現,可看出單機排名與過往的慣例一致,只在細微排名有小幅變動,依舊由多款iPhone 16系列機型搶下銷售佳績,大肆霸榜拿下10席,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前10名,賣得最好的改由iPhone 16 Pro(256GB)拿下,與 iPhone 16 Pro Max(256GB)輪流坐;不過也可以看到,標準版iPhone 16(第四名)及iPhone 15(第十八名)的名次維持與前月相同,據悉即將在今年春季發表的iPhone SE4,將採用與標版iPhone 14相似的設計,傑昇通信預期開賣後也會影響iPhone 15庫存去化速度加劇。而三星再度展現穩健的市占實力,成功拿下6席,12 月賣得最好的手機依舊還是中階防水機型Galaxy A55(8GB/256GB),再次奪下安卓銷售冠軍,唯一有望挑戰Galaxy A55長銷霸主地位的,或許就是三星即將推出的Galaxy A56,其升級的規格與功能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此外,Galaxy S24 Ultra(12GB/256GB)依舊蟬聯最暢銷安卓旗艦的寶座,傑昇通信認為,隨著Galaxy S25系列在1月發表,今年創新技術與升級配置能否吸引消費者,也是一大關鍵;尤其將對整合到Galaxy S25 Ultra的S Pen進行降級,此舉不僅令一票被S Pen制約的Note粉失望,恐進一步影響新機銷量,會否順利在1月的榜單順利交棒?就要看三星的銷售策略了。在12月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第三大品牌OPPO有3款機型入榜,除了中高階的長銷機型 Reno 12 Pro 依然表現穩定外,其餘2款都是以親民定價為主打的A系列款式,包括A3 Pro(6GB/128GB)以及A3x,也在年底促銷熱潮中大放異彩,成為撐起品牌銷量的關鍵功臣。而12月新進機型是螢幕尺寸加大到6.88吋的紅米14C(4GB/128GB),成功接棒上月退出榜單的紅米13C,傑昇通信指出,本月4G機型再度進榜,體現出消費者對低價高配產品的偏好未減,即便5G技術不斷普及,但部分消費者仍選擇4G機型作為更經濟實惠的換機選擇。12月手機熱銷榜單。(圖/傑昇通信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91295/sm-f611235a09af1b85e5e9694e25b7965d.jpg)
光學新戰場2/8公司創近1兆市值!機器人熱3大咖一片冷靜「原因是它」
光學鏡頭廠股價上演龍年甩尾,市場將「機器人之眼」題材視為「下一個新戰場」,熱炒亞光(3019)、大立光(3008)、佳能(2374)等股價,然台中光學聚落中市值兆元裡的業者門,反倒冷靜表態,「至少今年看不到」、「還處於很初期的階段」、「距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時間」。CTWANT採訪業內人士認為,眼前這波「機器人之眼」,「看起來更像是『本夢比』階段,主因是機器人目前商業化還不明確。」時間倒回70年代,日本佳能(Canon)、德國Bosch旗下子公司保勝光學及日本賓得士(Pentax)三家光學鏡頭與相機製造廠商,相繼進駐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從代理到代工,吸引台灣光學鏡頭廠也跟進落地。如今,光是大立光、今國光(6209)、亞光、玉晶光(3406)、先進光(3362)、保勝光學(6517)、佳凌(4976)、台灣佳能(2374)等8家公司,市值就近1兆元。從蘋果手機、特斯拉電動車,再到如今大熱的機器人,台中光學聚落均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智慧型手機崛起,帶動「塑膠鏡頭」,進而造就出昔日股王大立光。而以「玻璃鏡片」為主的亞光、今國光、佳凌等,營運一度陷入低潮,不過,隨著車用鏡頭、AI機器人等新應用領域興起,這些廠商終於感受到下一輪的盛世即將到來。1992年10月台中加工出口區一廠內佳能工廠的照相機生產線。(圖/報系資料照)「玻璃鏡片與塑膠鏡片的材質,一個是硬,另一個則是軟,車用鏡頭就必須採用玻璃,手機鏡頭就輕薄短小、成本低,塑膠比較符合。機器人部分,如果追求高精度影像質量且預算充裕,玻璃鏡片是首選,若考慮成本和重量,且對影像質量要求不高,塑膠則更為適合。」CTWANT記者採訪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也就是說,在人型機器人新賽道上,台灣光學廠都有能力分一杯羹。就人型機器人各零件成本來看,集邦科技研究總監謝雨珊透露,「鏡頭、相機模組」佔大約1%,台廠如大立光、亞光、揚明光(3504)、華晶科(3059)都是潛在供應鏈。「機器視覺的技術門檻並不是非常高,更仰賴與客戶長久建立的合作關係。」亞光董事長賴以仁1月4日在自家忘年會上說,機器人之眼和車載鏡頭不太一樣,對溫度的要求並不那麼嚴格,不一定要使用玻璃鏡頭,通常是以塑膠為主、玻璃為輔打造玻塑混合鏡頭。原本就是特斯拉車載鏡頭供應商的亞光,針對切入人型機器人影像感測裝備一事,賴以仁表示,「機器人客戶不只一家,今年只有小量生產,至少今年看不到。」業界人士也透露,「目前客戶不只特斯拉,歐美與中國客戶也在研發,但量產時間點和產量大小還要觀察。」亞光董事長賴以仁。(圖/報系資料照)大立光董座林恩平1月9日的法說會上指出,人型機器人用鏡頭產品已通過驗證,並且正設計工業機器手臂相關應用,機器視覺規格不高,不比智慧手機高,主要是5P規格,驗證主要有兩重點,一是夜視功能,白天要看得到,晚上要能看AR,另一個是要防撞。「老實樹」林恩平證實大立光參與機器人視覺案,「案子今年已交貨,客戶不只一個」,但還沒正式放量,要看客戶開規格,他坦言目前「還處於很初期的階段」,「機器人這塊就看(客戶)要不要做」,對於未來前景,「以後不知道會怎麼變化,客戶會拉多少貨還有待觀察。」而佳能總經理章孝祺去年11月曾說,應用於機器人的機器視覺模組部份,預計於今年Q4出貨歐美客戶,屆時會成為2026年新的成長動能。佳能去年12月透露,「已具備機器視覺的能力,也確實接到許多客戶的需求,但距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時間」。啟發投顧分析師白易弘對CTWANT記者表示,機器人鏡頭技術要求不高,進入門檻不高,所以「光」字輩都有機會,「現在投資機器人相關概念股,大多是在尋求一個爆發性機會」,但「機器人之眼」能否貢獻營收,這部分目前還沒看到,下半年比較有機會,投資人還可關注「機器人量產和出貨」。白易弘也提醒,鏡頭廠現在要拼轉型,因為手機鏡頭成長率已趨緩,「機器人」產業有可能是未來一個從無到有的新區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88942/sm-9ec21de2ddc82ee1812cbf360e1d5d76.jpg)
台積電去年營收2.89兆元創高 法人:2025「挑戰千億美元」+股價1500元
台積電(2330)10日公佈2024年12月合併營收為2781.63億元,月增0.8%、年增57.8%,累計2024年全年營收為2兆8943億8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9%,創下歷史新高,但股價收平盤1100元。台積電先前預估,2024年第4季營收約在8352億至8608億元,最後自結第4季營收為8684.61億元,優於預期,季增14.32%。法人表示,因為智慧手機客戶新機,加上自行研發晶片效應、AI需求及整合元件製造(IDM)廠外包,帶動5奈米、3奈米先進製程技術和先進封裝需求強勁,推升台積電第4季營收創高。法人預期,受惠AI需求持續強勁,台積電2025年業績可望延續成長動能、再創新高,也可望讓傳統淡季的業績逆勢成長,更預測2025全年美元營收年增雙位數、首度挑戰跨過千億美元大關。但也有機構罕見下調目標價,像是滙豐證券剛出爐的報告下修台積電2025年獲利估值,認為第一季營收相對疲弱,預估2025年營收將成長25%,低於市場共識的27%,2025年EPS預估從59.26元調整至55.49元,合理股價由1600元降為1500元,但仍維持長期看好台積電前景。傳出美國對中國晶片管制將擴大至成熟製程的16奈米,恐影響台積電在中國大陸市場,但消息未被證實。日本晶圓代工競爭對手Rapidus計畫於今年4月啟動2奈米晶片的試產,預計最快6月可供貨給美國半導體大廠博通,外界關注是否將與台積電爭奪大客戶訂單。台積電預計1月16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2024年第4季財務報告及2025年營運展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88034/sm-ade34c6be2e92a84b0283fcbb1cabcae.jpg)
CES新風口/三星首發表旗艦智慧螢幕 1月底推S系列超薄手機「改很大」?
三星於202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的First Look活動上發表Samsung Vision AI,並推出最新旗艦智慧顯示器。Samsung Vision AI將手機的主要AI功能導入顯示器裡,其中「一鍵搜尋」能在觀賞時,提供畫面內容的即時資訊,包括辨識演員以及探索顯示的內容。S25 Ultra(左)與 S24 Ultra(右)。(圖/摘自Ice Universe 貼文)Samsung Vision AI具備自適應環境的能力,能透過AI技術分析周圍光線與內容,自動調整畫質和音效。同時,Vision AI還內建即時翻譯功能,讓用戶無需中斷觀看即可欣賞多國內容,這對比輝達強調影像生成的技術,無疑是另一個層次的應用挑戰。三星也宣布,將於美東時間22日在美國聖荷西舉行Galaxy Unpacked活動,揭開全新Galaxy S系列智慧手機的神秘面紗。今年新品除了 Galaxy S25、Galaxy S25+ 與 Galaxy S25 Ultra,可能還會推出傳聞中的新機型 Galaxy S25 Slim。根據手機專家Ice Universe表示,三星將讓 S25 Ultra 機身邊角變得更為圓潤,整體造型會更像 S24 與 S24 Plus,預計手感會更為好握,但也讓原本 Note 系列傳承下來的方正機身走入歷史。重量和機身的厚度皆比上一代輕窄,另外綜合外電報導, S25 Ultra 會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 Elite 晶片搭配 16GB 記憶體。本次Galaxy S系列新品主打「行動人工智慧」,以更自然、直覺的AI技術重新定義智慧手機功能。據悉,新機將整合多項AI創新,包括自動化日常任務、情境感知通知、即時翻譯與強化隱私保護功能。三星表示,這款手機將不僅是通訊工具,更是整個智慧生態系統的核心。 三星表示,全新Galaxy S系列將與其智慧生態系統無縫整合,包括智慧手錶、耳機、平板及家電設備,讓用戶能以最直觀的方式操作多項設備,體驗真正的全方位智慧生活。透過AI學習用戶的習慣與偏好,新品能主動預測需求,並提供即時建議,讓生活更加便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85400/sm-15a194899ecb5126283737807d26b028.jpg)
重症醫揭這習慣超傷大腦 「腦腐化」4後果曝光
現代人一閒下來幾乎都在滑手機,小心「腦腐化」。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腦腐化(Brain rot)是一個形象化的詞彙,描述由於過度接觸低質量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特別是網路內容,而導致的精神或智力退化現象。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指出,具體來說,有腦腐化的人,他們的日常行為可能表現為,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深度思考能力減弱、對高品質內容興趣降低,這些現象的形成,與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智慧手機、社交媒體平台的滑動,以及與其他數位設備,如筆記電腦等不離手的習慣密切相關。他進一步說明,長時間使用數位設備會分散你的注意力,阻礙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而科技的使用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例如,過度依賴GPS導航,可能削弱海馬迴的空間記憶功能;社交媒體和短影音平台充斥著大量無意義或低挑戰性的內容,這些內容雖然能快速滿足短期的娛樂需求,但長期接觸可能導致大腦對高品質資訊的需求降低,進一步加劇腦腐化現象;此外,科技對大腦的影響不僅限於智力層面,還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至於該如何避免腦腐化?黃軒提到,限制手機使用、選擇高品質的內容、培養深度思考習慣、保持身體與心理健康以及多參與社交活動。黃軒說,「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便利,但也對大腦健康構成挑戰,腦腐化現象提醒我們,過度依賴低品質的數位內容可能損害智力與精神健康。然而,通過有意識地管理科技使用習慣,我們可以減少負面影響,實現科技與大腦健康的平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5130/sm-f9c93d2fae36f5a8ed72fdede00cba33.jpg)
台股2024年漲近3成奪亞股最大贏家 表現最差是「這國」
2024年進入倒數,在人工智慧熱潮帶動科技股下,及央行放鬆貨幣政策激勵下,亞太股市表現亮眼,據《CNBC》報導,從今年以來至12月23日(本週一),最大贏家是台灣,全年漲幅逼近三成,達28.85%,大幅領先第二名的香港。至於最大輸家則是韓國,全年跌逾8%。2024年亞股前五名,漲幅皆在1成以上,台股以28.85%居冠,港股則以16.63%排名第2,新加坡以15.78%排名第3,日經225以15.65%排名第4,第5名則是滬深300,漲幅也有14.64%。據CNBC報導,景順(Invesco)亞洲(日本除外)投資長Mike Shiao表示,亞洲成功地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地降低了通膨,為貨幣寬鬆鋪平了道路,隨著聯準會現已開始寬鬆周期,亞洲國家將在2025年有更大的降息空間,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往往會提振股市。台股成亞股中漲幅最大的股市,帶動台股飆漲的主要功臣就是台積電(2330),今年來飆漲82.12%,除了台積電,蘋果主要供應商鴻海(2317)今年也漲了77.51%。星展銀行的展望報告說,AI資料中心和伺服器的需求,經過今年的強勢成長後,明年可能趨緩,但AI智慧手機、個人電腦(PC)等消費性電子商品,2025年需求有望攀升。全球半導體業的擴張周期,通常會持續約30個月,本次周期始於2023年9月,有望延續到2025年底。而韓國是唯一一個在年底出現負值的亞洲主要市場,今年以來,韓國KOSPI指數累計下跌8.03%,是同期亞股當中表現最差的市場。市場預期,美中對峙的格局,將對韓國出口帶來挑戰,而韓國政治動盪,也讓經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82607/sm-0a30ca78f9e107f40974c4332038a710.jpg)
智慧手機Q3產量3.1億支季增7% 集邦:未恢復疫情前水準
根據集邦(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4年第3季適逢智慧手機銷售旺季,加上各大品牌接連推出旗艦新機,帶動季度生產總數季增7%,約達3.1億支,與去年同期持平。從旺季產量的角度分析,第3季的表現尚未恢復疫情前水準,顯示全球消費市場仍缺乏明確復甦動能。展望2024年第4季,由於Apple新機生產進入全年高峰,以及Android陣營依慣例於年末衝刺市占,預估季度總產量將季增近7%,與去年同期表現相仿。第4季品牌商仍採取謹慎的備貨策略,以免庫存壓力加劇金流負擔。2024年第3季全球主要智慧手機品牌廠產量。(圖/TrendForce提供)TrendForce表示,第3季全球前六大智慧手機品牌排名未有變化,合計市占近80%。其中,Samsung第3季產量近5,900萬支,季增9%,以19%的市占排名第一。該季產能增長主要受摺疊機系列進入量產,以及中低階A系列因應節慶增加備貨所驅動。Apple第3季手機產量約5,100萬支,季增15 %,以近17%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名。第4季Apple進入新機生產高峰,市占排名將躍升為全球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其新機的AI話題未能在中國引起迴響,加上品牌競爭激烈,導致在當地的銷售表現較去年同期衰退。排名第三的Xiaomi(含Xiaomi、Redmi及POCO品牌)第3季產量近4,300萬支,季增2%,市占率為14%。由於Xiaomi較其他中國Android品牌更早進軍海外市場,近期海外市場的表現亦成為推動其成長的主要動能。預估第4季Xiaomi的手機產量將與前一季持平,除了回補庫存,也將提前規畫生產,以舒緩農曆新年假期停工的影響。TrendForce表示,Oppo(含Oppo、OnePlus及Realme品牌)第3季生產約3,700萬支智慧手機,季增5%,反映電商促銷旺季和新品衝刺備貨的情況;該品牌市占率為12%,排名第四。預計其第四季的產量將與前一季相近。排名第五的Vivo(含Vivo及iQoo品牌)第3季生產約2,700萬支智慧手機,同樣受惠於新品推出和因應電商促銷的備貨需求帶動,季度增長4%,市占表現為9%。預估第4季產量也應以持穩上季表現為主。Transsion(含TECNO、Infinix及itel品牌)擺脫第2季庫存調節的低潮,第3季產量約2,500萬支,季增7%,排名第六。預計其第4季生產同樣以維穩為目標,避免重蹈覆轍升高庫存。隨著AI風行,市場開始關注AI智慧手機表現。TrendForce認為,這類手機應具備在裝置端執行AI運算的能力(On-Device AI),包括機器學習及生成式AI。由於須在具備一定規格的處理器晶片及記憶體上才能實現上述效能,因此,目前AI手機仍以旗艦機為主,預估2024全年AI手機占比落於10%至15%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82403/sm-d8c54746073238a1af4309048b930859.jpg)
AI經濟大爆發!IDC估明年全球AI支出2270億美元 2030年逾19兆美元
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在12日公布2025年台灣資通訊(ICT)市場趨勢預測,IDC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表示,預計明年仍是以AI為整個產業的發展主軸,加速AI轉型已成企業迫切需求,將帶動2025年全球AI支出2270億美元、2030年將超過19.9兆美元,創造全新AI經濟。IDC最新報告提到,台灣ICT市場需關注五大趨勢,包括生成式AI下波發展為多媒態與多模型應用;擴大邊緣IT基礎建設規模、促進雲端市場發展;邊緣運算與AI裝置將加速行動裝置即服務(MDaaS)拓展;AI BOM及密碼敏捷重要性增加,資安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達到7.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11.9%;及AI驅動的碳排管理將成主流趨勢。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蔡振男表示,目前全球在建設資料中心的成長非常高,很大原因是這兩年生成式AI技術出現,一般企業投資會持續加大,而當大模型建立並訓練好後,接下來是推論階段,算力和資金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大,接下來的關鍵是延遲性、以及推論後提交給客戶的品質,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導入AI技術,不同行業會有不同需求。IDC市場分析師江靖婷則表示,預期明年台灣生成式AI手機將占總體智慧手機市場50.7%,而AI筆電將占總體市場41.2%,行動裝置即服務(MDaaS)會提供租賃或訂閱模式,降低企業在一次性購置設備的資本支出,且軟硬體年年可更新,並作集中化管理,可以確保資源妥善應用,資安方面也可管控,這會讓商用市場出現新需求,第三方服務商也可以透過訂閱服務擁有更多收入來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82247/sm-bb03a9ff72fb1cc68de5537d383c6328.jpg)
陸積體電路前11月出口破4.6兆 年增2成
大陸海關總署10日發布數據顯示,大陸前11個月積體電路出口達1.0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4.6兆台幣),突破兆元大關,同比增長20.3%。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11日表示,隨著外界封鎖越來越激烈,大陸在半導體晶片設計上必須提升技術水準,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才能擺脫外在依賴的桎梏。根據大陸官方數據顯示,前11個月大陸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組件、積體電路和汽車出口兩位數增長。大陸《證券時報》報導,有分析稱,全球終端市場需求增加,特別是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的需求逐漸回升,同時各國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智慧汽車等產業的布局加快,都對大陸積體電路的出口產生拉動作用。東吳證券分析師蘆哲日前報告指出,在大陸國產化疊加政策支持背景下,從銷售額看,近10年中國晶片銷售額呈階梯式上升,高端核心晶片的替換環境也日趨成熟。平安證券認為,在大陸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引導下,陸企自主創新能力會進一步提升。長期來看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需求凸顯,大陸國內產業鏈企業國產化率提升意願較強,給大陸半導體企業更多機會。報導引述半導體研究機構KnometaResearch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年全球晶圓廠總產能年增長率為4.5%,到2025年和2026年增長率將分別增長到8.2%和8.9%。預計,2025年大陸的產能市占率將達20.1%。此外,大陸電子工程專輯(EETimes China)報導,魏少軍在一場論壇上指出,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不斷地惡化,急需找到突圍之路。除了要對自身發展深具信心,還必須關注應用創新在晶片設計中的作用。魏少軍認為,有兩條技術路徑值得探索,一是架構的創新,之前業界已預見當前是電腦架構創新的黃金年代。再者是微系統集成,從封裝技術演進而來的3D 積體電路封裝技術正逐漸走向前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81951/sm-724c22b363691268f2c3183f886ba2bf.jpg)
台積電11月營收2760億元再創新高 市場期待12日「一日填息」秀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10日公布11月的自結合併營收為2760.58億元,雖較10月的歷史高點3142.39億元減少12.15%,但比去年同期成長高達33.99%,再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11個月合併營收2.61兆元,較去年同期1.98兆元成長31.77%,持續改寫年度新高紀錄。研調機構TrendForce先前預估,先進製程將持續推升第四季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產值創高,但季增幅度會較第三季的9.1%略為收斂。其中AI及旗艦智慧手機、PC主晶片預期帶動5/4奈米、3奈米需求至年底,CoWoS先進封裝供不應求。台積電先前曾提到,觀察下半年客戶對AI需求維持強健,第四季營運持續受惠先進製程需求,2024年美元營收將成長近3成,其中AI伺服器應用營收躍增3倍,占比約15%。近期業界也傳出,台積電2奈米試產良率超過6成、比預期更好。台積電也將於12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4元,合計發送1037.34億元的年終紅包,已經連續六季上演「一日填息」好戲。不過10日因遇到AI巨頭輝達遭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台積電股價下跌10元,跌幅0.93%,收在1065元,跌破5日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0285/sm-38b3daf3786a59a8d3ee8af359c8c159.jpg)
2025年摺疊機銷量恐衰退 等蘋果「這一年」降臨搶救市場
顯示供應鏈顧問公司(DSCC)最新報告指出,可折疊手機的面板出貨量在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智慧型折疊手機市場在2024年出現首次停滯,預計2025年也將下滑,推估整體市場將在2025年面臨進一步的挑戰。而蘋果的折疊型手機,預計會在2026年登場。根據DSCC報告指出,在2019至2023年間,摺疊手機每年超過40%的增長,但這一切在2024年戛然而止。DSCC預計2024年的增長僅為5%,2025年更可能下滑4%,需求停滯在2200萬塊面板左右。DSCC分析,摺疊手機市場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星的Galaxy Z Flip 6手機及其早期機型採用率不如預期。2024年,Z Flip 6的面板出貨量預計將比2023年的Z Flip 5少10%以上,需求依然高度集中在韓國和歐洲,而在美國和中國市場採用率未見起色。雖然Z Fold 6在2024年的表現預計會略優於2023年的Z Fold 5,但整體來看,三星的可折疊面板採購量將下降超過20%,達到自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除此之外,華為同樣面臨困難,2024年下半年,華為的面板採購量大幅下降,其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30%降至第三季度的13%。這主要由於Mate X6和Pocket 3的推出時間晚於前代機型,導致面板出貨延遲,以及Mate XT的採購量低於預期。因此,華為2024年的需求被下調超過20%。即便如此,華為在2024年的可折疊面板採購量仍將增長90%以上,市場份額從18%上升到33%。但受到中國進口高端處理器及最先進半導體設備限制的影響,華為在旗艦智慧手機市場上處於劣勢,並且正在縮減未來可折疊機型的數量。另外,市場缺乏新進挑戰者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除了三星和華為,目前還沒有第三個品牌能挑戰這兩大巨頭的地位。2023年和2024年,三星和華為的面板採購量合計佔市場的70%,隨著多家中國品牌縮減可折疊手機的投入,這一份額可能在2025年進一步增加。摩托羅拉(Motorola)和榮耀(Honor)等品牌份額僅在個位數的高位。此外,由於價格彈性不足、利潤有限及銷量不佳,一些品牌目前已經停止摺疊手機的開發,還有些品牌因高價位需求低迷而退出市場。但DSCC認為,蘋果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進入折疊手機市場,憑藉其在旗艦智慧手機中的主導地位,有望為整體市場帶來顯著增長。任何在外形、功能、使用場景及耐用性方面的改進,都可能激發新一輪的需求。預計2026年將成為可折疊手機的創紀錄之年,增長率將超過30%,而2027年和2028年也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此外,預計2026年將有另一個品牌推出三折機型,並且2025年將問世首款可滑動筆記型電腦,2026年將有更多類似機型出現。報告中也提到,透過面板採購量的減少,其實就能反映整體市場的停滯。2024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採購量同比下降38%,且預計未來五個季度中的四個季度都將同比下降。然而,三星仍以40%的市場份額領先市場,雖然這一份額比2023年的52%有所下降。在第三季度中,三星的市場份額為51%。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79383/sm-b5135c7fd22c70ec3f42a3b2966c9cca.jpg)
自駕遊客北海道酒駕!他發生車禍 智慧手機主動報案被捕
北海道警方今年3月逮捕一名46歲的台籍女子,原因是她追撞停靠路邊的車輛被車主報警後,警方發現她的酒測值超標3倍,雖然她接受調查時承認酒駕,但辯稱「沒意識到自己喝醉了」,未料近日在當地又有類似狀況發生,一名33歲的美籍男子,日前開車在日本北海道旅遊,因為偏離車道發生車禍,他的手機偵測到碰撞後自動報警,而警消到場後發現他酒駕將他逮捕。根據《富士新聞網》(FNN)等日媒報導,這起車禍發生在26日午間,這名美國男子開車在北海道旅遊,行經二世古町一處道路時,因為車輛偏離車道引發車禍,當時車輛翻落到路肩下2.5公尺處,智慧手機的碰撞檢測功能發揮作用,自動向警消發出通報,警消獲報後趕抵現場。警察一到場發現駕駛沒有受傷,但發現這名男子身上有酒味,於是對他進行酒測,果然發現他酒測超標,因此當場將他逮捕,至於與他同車的女性乘客則受到輕傷並送醫院治療。事實上,iPhone在最新一代手機提供「車禍偵測」功能,根據蘋果官網介紹,搭載最新版iOS的iPhone 14和iPhone 14Pro機型,以及最新版watchOS的Apple Watch Series 8、Apple Watch SE(第 2 代)和Apple Watch Ultra,才有辦法使用「車禍偵測」功能。當偵測到嚴重車禍時,iPhone 或 Apple Watch 會發出警示聲,並顯示畫面提示,如果用戶可以回應裝置,可以選擇撥打緊急服務電話或關閉提示,但如果回應不了,裝置會在20秒過後自動撥打緊急服務電話;在這個功能推出後,已經有不少人在出了事情後,被及時送往醫院,而在這起案件中,竟是偵測到酒駕釀禍,而這名駕駛也只能乖乖認罪。33歲美國男子日前開車在日本北海道旅遊,因為偏離車道而發生車禍,手機很聰明的偵測到碰撞後自動報警,結果警消到場後發現他酒駕而將他逮捕。(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76655/sm-7ac7e5bf41843dda065611274f2c7fb5.jpg)
拜登搶在川普前立下「晶片法」里程碑 台積電獲66億美元補助
美國商務部15日表示,依晶片法案最終敲定將向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子公司分階段提供66億美元補貼。對此,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此次簽署協議將助攻他們在美國境內發展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根據路透報導,台積電子公司TSMC Arizona四月已和美國商務部簽署一份不具拘束力的初步備忘錄。商務部趕在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前宣布此事,明顯要凸顯是在拜登政府任內,完成推動台積電等在美國境內投資先進製程晶圓廠的功績。據前述備忘錄,給予台積電的獎勵,還包括達50億美元(約台幣1637億元)的低利政府貸款。台積電將分階段拿到補助。一位美國高官說,商務部預計在今年底前向台積電發放至少10億美元(約台幣327億元)。台積電表示,TSMC Arizona位處美國境內半導體製造的最前線,對美國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和其在5G/6G及AI時代的領導地位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另外,TSMC Arizona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在美直接綠地(greenfield)投資案,預計將創造超過6,000個高科技、高薪的直接工作機會。美國商務部也在官網上發表聲明,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兩年前在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不久後,即宣布台積電承諾投資美國,創造美國就業機會,並鞏固美國的供應鏈。拜登指出,台積電的首座設施計劃在明年年初全面啟用,美國將首次生產用於最先進技術的尖端晶片,從智慧手機到自動駕駛車輛,再到運用人工智慧的數據中心。這一宣布將是《晶片與科學法案》實施的關鍵里程碑之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73795/sm-cf0e2e510d8633c4c75551e52f3595ad.jpg)
快升級!LINE公告未更新不能用 「這些機型」都不支援
LINE官方日前宣布,將於11月5日結束支援未滿12.18.0版本的智慧手機版LINE應用程式。受影響的機型包括iPhone 6系列、5s、5c和第一代iPhone SE等5款,用戶若想繼續使用LINE,就要更新手機硬體設備。LINE發出公告宣布,11月5日結束支援後,用戶將無法透過低於12.18.0版本的智慧手機版LINE應用程式使用LINE的服務。請用戶確認使用裝置的iOS/Android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能夠順利更新至最新的LINE應用程式版本,避免因長時間未更新而導致聊天記錄等重要資訊無法復原。官方進一步說明,使用iOS 13.7.0以下版本及Android 6.0.1以下版本的用戶,因無法更新至12.18.0以上版本,因此無法繼續使用LINE應用程式。如要繼續使用,iOS用戶需將系統更新至14.0以上版本,Android用戶則需更新至7.0.0以上版本。而蘋果官方指出,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5s、iPhone 5c、iPhone SE(第一代)等5款機型,皆無法更新至iOS 14,因此這些機型的用戶,若要繼續使用LINE,就必須換新一代手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73739/sm-1dbadfe328080c8e3a4856a724962d61.jpg)
LINE官方公告11/5停止支援舊版本 「這5款iPhone」將無法使用!
LINE官方近日公告,將在11月5日結束支援未滿12.18.0版本的智慧手機版LINE應用程式,手機需要更新到iOS 14或Android 7以上版本才能使用。而這項變動,將會影響5款iPhone,其中包括iPhone 6系列、5s、5c和第一代iPhone SE。LINE官方在10月30日貼出公告,表示11月5日結束支援未滿12.18.0版本的智慧手機版LINE應用程式。要是用戶未將手機更新到12.18.0版本,未來將無法繼續使用手機板的LINE。LINE官方指出,使用iOS 13.7.0以下版本、及Android 6.0.1以下版本的用戶,因無法更新至12.18.0以上版本,因此無法繼續使用LINE應用程式。如要繼續使用應用程式,需將iOS更新至14.0以上版本,或將Android作業系統更新至7.0.0以上版本。而根據蘋果官方指出,有5款機型,包括iPhone6、iPhone 6 Plus、iPhone 5s、iPhone 5c、iPhone SE(第一代)皆無法更新至iOS14。因此若是使用以上機型的用戶想要繼續使用LINE應用程式,可能就必須更新硬體設備。另外,因為iOS 13系統是在2019年發布,當時出廠的iPhone 11、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三款手機皆是預載iOS 13系統。如果使用以下手機的用戶忘記更新系統,也要記得升級系統,以免未來手機無法使用LINE應用程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71587/sm-1fe1cac4fd997c1429c5641a595849ce.jpg)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