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一
」蔡明忠獲頒臺大名譽博士「替父親得的」 看川普當選「大家都忐忑不安吧」
臺灣大學今天(15日)舉行創校96年校慶,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獲頒臺大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同為臺大名譽博士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他今天也從三個面向鼓勵年輕世代,「誠實面對自己、有包容及愛心並擴散到人群。」頒贈活動前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蔡明忠被問及到對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就任後的國際經濟局勢的看法,他直言說「大家都忐忑不安吧」;蔡明興則認為美國FED啟動降息循環等對金融業來說,接下來經濟景氣是「一片光明」。蔡明忠也提及當臺大校長陳文章徵詢是否願意接受名譽博士時,「一時之間我有一種,我何德何能的猶豫,但是後來決定欣然接受是體認這份榮耀跟肯定,會代表我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後,將為社會的共好以及永續而更加努力。」蔡明忠致詞時表示,大學生下一步是要踏入社會,第一是如何誠實面對自己,如果無法對自己誠實,看不到自己缺點,也無法前進、成長,常常跟自己對話,會更知道在複雜的世界裡如何自處;第二是如何面對他人,不外乎要做到包容及愛心;最後擴散到人群,想想對社會和地球能做些什麼,面對氣候變遷,要如何從自己的一小步出發,貫徹永續思維。期勉大家成為一位地球人,更能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今天蔡明忠的母親富邦集團總裁夫人蔡楊湘薰、夫人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藹齡、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與夫人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等家人親友到場觀禮。蔡明忠當年考上東海大學企管系,就讀一學期後銜父命準備臺大法律系插班轉學考後進入臺大,與其父蔡萬才皆為臺大法律系校友。蔡明忠表示,能獲得母校名譽博士的學位是我畢生至高無上的榮耀,感謝母校的厚愛,我父親跟我弟弟都有幸曾獲得母校傑出校友的肯定,如果我的父親沒有辭世,我想同樣也是法律系畢業的他,比我還更有資格能夠獲頒名譽法學博士的學位,所以我將這份榮耀獻給他,謝謝他當年把年少貪玩的我帶回臺大,不論是經營事業還是回饋社會,也建立了最好的典範讓我可以追隨。今年是父親逝世十周年,十年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有沒有違背他的叮嚀(富邦三信條「誠信、勤儉、謙和」),所幸我們的集團、企業還能夠持續地穩定成長。從1981年回國和我父親以及弟弟一同打拼,隨著臺灣金融產業的開放歷程,建立了堪稱金融百貨的富邦金控,也完成了許多海內外的併購,還有臺灣唯一的金金併,也在電信業開放的時候創建了台灣大哥大,並開啟了數位匯流的先河。從電視購物出發,現在也創建了臺灣第一的電商,如果上述企業經營上的成就跟事蹟以外,我更覺得自豪的是剛才校長也提及說,我當年發起設立臺灣高鐵聯盟,成就了今天讓大家可以南來北往、把臺灣西部的走廊建設成一日生活圈的臺灣高鐵。在臺大法律系所打下的學術基礎,跟剛才另外一位名譽博士得獎的Alain Aspect教授實在是差的天差地遠,但是他對我日後經營事業有很大的助益,大家都知道金融跟電信是非常高度規管的產業,除了恪遵法令、力行公司治理之外,如何能使法律變得不只是框架,而能夠具有創造力,好的經營策略就是法律跟商業最完美的結合。今年臺大校慶歷任校長陳維昭、李嗣涔、楊泮池、管中閔等到場,並頒贈傑出校友10人為致力於癌症生物學與病毒致癌機制研究超過40餘年龔行健院士、引領多媒體影像編碼與解析之開創性研究並於紋理分析及圖形辨識領域有重大突破郭宗杰院士、投入植物硝酸鹽傳導機制之研究並對降低肥料污染及增加作物產量貢獻卓著蔡宜芳院士、豐泰創辦人王秋雄、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秀傳紀念醫院創辦人黃明和、中環創辦人翁明顯、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環宇電子創辦人邱再興。臺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指出,日前本校在舉辦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科普演講的時候在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長 以及Doctor對談的時候特別提到勉勵本校師生的話李院長說,「不要去相信別人告訴你,要相信你自己會make it possibile」。在交叉分子樹的儀器 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時有個資深且有名望 有龐大團隊的教授曾經當面跟他說他不相信他能夠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出這個儀器但是他卻以無比的堅持與努力設計出全世界第一部通用型的交叉分子束儀並且獲得諾貝爾獎今年獲頒名譽博士和傑出校友們的奮鬥歷程正是體現yes, we can make it possible也是臺大的世紀傳薪典範。今年頒贈兩位名譽博士為Alain Aspect教授,深入研究量子糾纏,提出違反貝爾不等式及量子遠距作用的實驗證據,不僅為數十年來的物理現象爭議,提出具體的驗證支持,也為量子科技奠定了突破性進展的基礎。富邦集團蔡明忠先生則不僅在金融、電信、零售、建設、體育及教育文化等領域有卓越的成就,亦是企業國際化的典範,且以奉獻精神從事社會公益,除在各種災難救助竭盡所能救助之外,目前臺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臺灣高鐵,事實上當年也是由蔡董事長召集股東完成此一艱鉅任務。
國慶台鐵地下化2/榮民血汗灑在軌道上 台北市容脫胎換骨
前行政院長俞國華在民國73年9月宣布推動14項建設,其中的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從萬華站到華山站,總長8.7公里,計畫中的東段地下隧道及台北車站新建工程同年開工,由當時的榮工處(現已民營化改名為榮工公司)承包, 78年9月竣工通車。該項工程將台北市區內所有火車軌道改為地下化,從此不見平交道,不但大幅改善從樹林到南港的鐵路交通,而且騰出大片空地進行新建設,台北市的市容也因此大翻新。民國30年,當時日本政府在北市新建「台北驛」作為新台北車站,被鐵道迷視為「第三代台北車站」,光復後國民政府繼續沿用,車水馬龍的台北車站,曾是許多人出入台北的必經之地,也留下無數回憶。不過,由於台北車站附近平面鐵路貫穿市區,不僅影響城市整體開發,也容易形成交通瓶頸,政院在民國68年核定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計畫,讓第三代台北車站走入歷史,同時推動鐵路地下化,消弭北市28處鐵路平交道製造的交通與安全問題,力圖使台北市更具國際都市景觀。日據時期,日本人積極推動台灣的鐵路運輸輸運貨物,圖為日人在台興建的「台北驛」台北火車站。(圖/報系資料庫)民國74年7月開始動工的新台北車站,採地上6層、地下4層設計,建築本體占地廣闊,還連結台北捷運系統及台灣高鐵系統,由當時的退輔會「榮工處」負責施工。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為了安置榮民,在民國45年5月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簡稱「榮工處」,政府考量其「安置榮民」任務屬性,早年讓榮工處可享有政府工程優先議價的優勢。在隨後登場的十大建設中,榮工處吸收了大批二、三十歲的年輕專業工程人才,配合許多榮民無名英雄,在國內外工地接受各種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磨鍊,也讓榮工處一度躍升為國內營造業巨人。榮工處後來雖曾飽受民營營造業者批評「與民爭利」,但卻在中東、東南亞等地,面對日韓歐美各國大營造商的激烈競爭,憑藉優秀營造水準、精準工期掌握,仍成為當時許多公家單位遴選營建商的首選。支撐榮工處好口碑的幕後無名英雄是一大批默默投入建設的榮民及工程人員,不過,因為榮工處後來改制為民營化的榮工公司,公司方面表示,當時為台灣公共建設奮鬥過的老榮民都已離開公司或退休,但從留存的歷史紀錄,仍可供撫今追昔,一窺早年榮工處弟兄從無到有、篳路藍縷為台灣營建工程奮鬥的過程。北市鐵路地下化從規劃到完工,歷經超過30年,其中有不少路段工程是由當時的退輔會榮工處承包,許多榮民也都投入該項建設。(圖/報系資料庫)前榮工處副處長兼總工程師、現任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在北市鐵路地下化施工期間,曾接受台大土木工程學系訪問,透露當年鐵路地下化由榮工處承包,是因為時任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長的董萍,基於確保工程的品質與期程,堅持非要以與榮工處議價方式發包,得到政院核准,後來接任台北市長的前總統陳水扁也支持由榮工處負責該項工程。曾元一指出,其實當年政府也能選擇其它的承包商,但為何堅持選擇與榮工處議價,就是因為相信榮工處總能使命必達,至於為何榮工處再困難的工程也都能做到?關鍵就是靠與工程人員打拚數十年的榮民弟兄「再艱困任務也要完成」的奮鬥精神。曾元一透露,陳水扁擔任北市長時,常拉著他一起視察工程,有天問他,為什麼本省籍的他也可以擔任榮工處長?曾元一告訴陳水扁,榮工處本來就沒有省籍情結,在榮工處工作的榮民既無權力也沒地位,只想奉獻自己的心血力氣換取餬口的薪資;而且他們大都對臺灣懷有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就算榮民來自大陸各省,他則是本省籍主管,但榮民弟兄還是將他當成親人一樣,完全無省籍之分。儘管韶光荏苒,當年為台灣公共工程付出心血的榮民,轉眼間都垂垂老矣,榮工處如今也已經功成身退,但榮民弟兄在台灣及全球留下的各項建設成果,包括北市鐵路地下化、北市捷運工程等,卻繼續默默的為許多民眾服務使用,並深深烙印在歷史的紀錄裡,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