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
」 巧連智 巧虎 停刊 巧連智月刊![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89272/sm-189b1d5fc3fede3cb10b807b9ed60e59.jpg)
年輕人也會得心臟病! 醫教10招改變生活習慣預防疾病
心臟病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有越來越多大約40多歲的中年族群發現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心臟的健康嗎?Mount Sinai健康中心的心臟科醫師Evan S. Levine博士表示,答案是肯定的。Evan S. Levine博士給大家10 個實用的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大家在60歲之前預防心臟病發作。1.不要吸菸:吸菸會促使心臟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和心率,並增加導致心臟病發作的血栓風險;與不吸菸的人相比,吸菸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2.避免所有含糖飲料:避免含糖飲料或蘇打水,可以幫助您降低高血壓和三酸甘油酯過高的風險。研究表明,即使對於那些經常運動的人來說,每天飲用含糖飲料,也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3.避免吃快餐:你餐盤裡的食物對心臟健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食用富含鹽、糖和不健康脂肪的垃圾食品,有助於降低肥胖、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4.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血壓、預防肥胖,並降低膽固醇,這些都是心臟病發作的關鍵危險因子。5.進行冠狀動脈鈣掃描檢查:冠狀動脈鈣掃描有助於評估心臟動脈中的鈣積聚。對於患有高膽固醇、心臟病家族史和其他危險因素的人,即使是 40 歲以下的人,進行這項評估對於監測心臟健康非常有益。6.排解壓力:壓力會導致血壓升高並擾亂皮質醇,這兩者都會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Evan S. Levine博士強調,解決壓力(無論是工作壓力還是人際關係壓力)以及尋找放鬆的方法(例如聽舒緩的音樂)可以為您的心臟帶來奇蹟。7.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潛在疾病,對於預防心臟病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是心臟健康的重要危險因子。8.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重,特別是腹部周圍的脂肪沉積,會增加代謝疾病的風險,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Evan S. Levine博士強調,減肥,特別是如果你的腹部肥胖,與高血壓、三酸甘油酯升高、脂肪肝和血脂升高都有關,這就是代謝症候群。9.聽取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人們很容易聽從那些自稱專家但缺乏正式培訓或證書的影響者的健康建議。Evan S. Levine博士對這種日益增長的趨勢發出警告,並強調應該要聽取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的重要性。10.注意飲酒量:眾所周知,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並危及心臟健康。(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88560/sm-b9fb145206c3df3c748fcaa26b5c1cae.jpg)
蔡依林氣場全開PK孫儷!Valentino新春大片揭曉,Jolin復古扮相被誇:又美出新高度啦!
蔡依林和孫儷這對超人氣女神,最近終於在Valentino的新春特輯裡首次同框!這次的畫面完全就是美學炸彈,時尚迷們看了一定尖叫聲連連。蔡依林選擇了一套充滿復古優雅氣息的白色碎花連身裙,搭配白色蕾絲手套和膝上高筒襪,細節精緻得像是從畫中走出來的古典美人;她手提一款黑色小包,低調中又帶點高級感,完美演繹了清新自然的時尚魅力。而孫儷則挑戰了更具視覺衝擊力的黑白千鳥格紋外套,內搭白色襯衫,配上百褶短裙,整體造型俏皮中不失幹練;尤其是亮點的皮草袖口細節,更是為整體造型增添了一抹奢華感,手提同款黑色包包,讓她的穿搭既搶眼又和諧。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除了新春大片的合體,其實蔡依林日前也登上了《Marie Claire嘉人》的十一月刊封面,以一身Valentino新裝驚豔時尚界!在封面造型中,她穿著一件深藍色的連身裝,點綴著細緻的蝴蝶結刺繡,搭配白色蕾絲的格紋胸口設計,完美結合優雅與前衛;頭上戴著復古風的頭巾,配以精緻的垂墜耳環,整體造型既充滿高級感又帶著一絲俏皮。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蔡依林的穿搭展現了她在時尚掌控上的超高駕馭能力,也突顯了Valentino品牌在設計上對細節與質感的極致追求,不論是品牌大片還是時尚封面,Jolin都用她獨特的風格詮釋出Valentino的現代時尚精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85476/sm-b91ae5357f06e63085b6db3a930ae9a6.jpg)
沙烏地阿拉伯今年處死3百多人 創近年新高
沙烏地阿拉伯今年針對330人執行了死刑,創下數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實質統治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曾於2022年表示,除了謀殺案件外,該國的死刑已經被取消。今年被處決的330人中,超過150人並未犯下導致他人死亡的罪行。路透報導,據人權組織「暫緩死刑」(Reprieve)的公告,沙烏地阿拉伯今年已處決330人,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紀錄,比去年的172人和2022年的196人大幅增加。但沙烏地阿拉伯否認有關人權侵犯的指控,並表示其行動旨在保護國家安全。據統計,沙國今年有超過150人因非致命犯罪被處決,人權組織指這違反國際法。這些處決主要與涉嫌毒品走私有關,而這些毒品主要是來自敘利亞垮台總統阿塞德政權下的大量類安非他命的藥品。此外,還包括被控以非致命恐怖主義罪的人,這一罪名常被加在參與反政府示威活動人士身上。其中包括100多名來自中東、非洲和亞洲的外國公民。王儲穆罕默德2017年通過宮廷政變,成為沙國實質掌權者。其後因打壓異議人士和2018年《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在沙國駐土耳其領事館被殺害且分屍,受到國際譴責。西方政府在哈紹吉去世後大多避開沙國。美國總統拜登在2020年競選期間曾表示會將沙烏地阿拉伯視為「賤民」,卻在2022年訪問該國並與穆罕默德「碰拳」打招呼。人權組織指控沙國對未成年人判處死刑及嚴刑逼供。數十年來,沙烏地阿拉伯每周都會在公共廣場上斬首示眾,但現在廣場幾乎都沒有血腥,而是被咖啡館和餐廳所佔據。顯示鎮壓正在增加,但卻看不見。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資料,沙烏地阿拉伯在2023年執行的死刑數量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和伊朗。穆罕默德2022年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廢除死刑,除了謀殺案件外,他表示自己無法改變這一點,因為根據《可蘭經》,謀殺是可以判死刑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77396/sm-a2fccf3393e37e542ceee614bc5639d1.jpg)
厚鬆餅堡熱量可觀! 營養師:控制體重與血糖者需注意
最近社群軟體上,大家紛紛曬出原先日本熱銷的麥當勞「楓糖厚鬆餅堡」美照,有3種口味,限時只賣35天,因此,在台掀起一股熱潮,因為屬於早餐時段的品項,又是限量商品,太晚去還可能買不到。但要注意的是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需要控制體重和血糖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台灣是出了名的美食王國,早餐當然也是應有盡有,中式的清粥小菜、豆漿店的燒餅油條、西式的漢堡薯餅,都有一票忠實的擁戴者。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早餐並不是以多「早」來認定,起床後的第一餐即可被當作早餐,選擇上建議盡量以少油、少糖、天然無加工物的飲食為主,只要避開NG地雷食物,就算是沒時間自己煮的外食族,依舊可以吃得均衡又健康。1.含糖飲料 NG!含糖飲料內所添加的糖分,大多使用了人工合成的糖漿,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動,也難以維持飽足感。在醫學上更被證實有提昇高血脂、失智、癌症等疾病的罹患風險。因此程涵宇建議,無論中式米漿、豆漿,還是西式的奶茶、紅茶、咖啡,都應盡量選擇無糖為佳。2.高飽和脂肪或高油脂 NG!選擇奶茶、拿鐵等添加奶類的飲品時,建議用鮮奶來代替奶精,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滷肉飯、油條、燒餅、蔥油餅等可口早餐,都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應注意攝取量與頻率。3.精緻澱粉 NG!過度精緻的澱粉如麵包、蛋糕、中式飯糰都是營養師眼中的NG食物,長期且過量的攝取容易導致高血糖、肥胖等問題,更是減肥人士的一大敵人,不可不注意。4.加工食品 NG!火腿、培根、熱狗、鑫鑫腸是台灣人的早餐首選配料之一,世界衞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人類致癌物」,並且明確指出,每天每多吃50公克的加工肉品(約兩片火腿),就會提高18%的大腸癌風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76901/sm-784b45abdcf5b14e03b98938d6e96d00.jpg)
減重飲食攻略! 營養師解析麵食與米飯的熱量真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最後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70913/sm-e9a1ce4e204ee2895a4dfcfaabafbbae.jpg)
「文壇永遠的母親」聶華苓過世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文訊》雜誌社2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而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文壇永遠的母親」美譽的資深作家聶華苓,在即將滿百歲之際,於台北時間21日下午3點半在美國愛荷華家中過世,這消息是聶華苓的次女王曉藍告知。聶華苓1925年1月11日出生於武漢,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1949年抵台定居,並從事創作。1960年加入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藝文版主編,直至該刊被迫停刊。聶華苓先後應臺靜農之邀赴台灣大學任教、徐復觀之邀前往台中東海大學兼課。1963年與訪華的保羅‧安格爾於酒會相識,受其邀請赴美訪問,隔年即定居美國,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兩人並於1971年結婚。聶華苓與保羅‧安格爾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兩人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透過「愛荷華作家工作坊」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以期促成創造性寫作。參與過這項計畫的作家,例如中國大陸的莫言、王安憶、殘雪等人,台灣的瘂弦、王禎和、商禽、陳映真、向陽、楊青矗、吳晟等人,甚或是日本的芥川賞得主柴崎友香、土耳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等等,形成龐大的文學促進網絡。聶華苓對國際文化交流貢獻卓著,更因連結世界各地作家、推動世界各國交流與往來,而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由此而被眾多作家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感念她對文學的努力與奉獻。聶華苓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輩子》等二十餘部作品,文類包括小說、散文、翻譯。1990年,她的小說《桑青與桃紅》英文版獲頒「美國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2012年香港導演陳安琪推出傳記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她傳奇的文學人生。國內知名詩人林淇瀁(向陽)也在臉書發文說,聶華苓的一生對文學忠誠奉獻,對來自台灣的作家真摯疼惜。儘管前些時候已被告知她的病況,但收到她過世的訊息,依然感到震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67172/sm-6c7df70d99633df28c0f35848769e9ce.jpg)
蔡萬才台灣貢獻獎三位得主揭曉! 蔡明忠對颱風假漲電價這樣說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4日出席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贈獎典禮,對於台股、颱風假該不該放、電價漲價、電力供應問題等,給予他的一些看法,他覺得放颱風假讓大家休養生息一天,希望企業主都一樣有這樣的寬容。「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為蔡萬才家族紀念富邦集團蔡萬才總裁一生熱心公益、關心台灣社會發展而設立,每兩年舉辦一次,採推薦提名制,每屆選出兩人或團體得獎者,2015年開辦以來歷屆得主為林懷民、湯靜蓮、朱銘、許金川、門諾醫院、李安、張上淳、侯孝賢。今年獲獎人為由台灣致力科學知識普及逾半世紀的《科學月刊社》以及《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獲獎,同時恆春半島第一位常駐眼科醫師陳雲址獲頒特別獎。代表《科學月刊社》領獎的蔡孟利教授表示,《科學月刊社》是屬於大家的,歡迎大家來參加編輯會議等,這次獲獎讓我們更清楚自己責任不忘初衷,還將前進台灣「非山非市」地區,將科普知識帶給更多學生。《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女士則表示,她始終記得「堅持走一條不同的路、追一個清晰的夢,堅信理想與溫暖的必要」,媒體影響力大,自勉與期許新聞從業人員持守謙虛態度,有太多好的、善的、新的東西可寫,非盲目追逐流量。本屆首次增加的特別獎,則是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他迄今90歲還能夠繼續看診,獲得現場觀禮者熱烈鼓掌,他說自己是一位基督徒,當年在紐約受到上帝感召要回家鄉到一個沒有眼科醫師的地方傳福音,貢獻家鄉,因此來到恆春,當年居民有一個迷思是到了年老看不到是正常而不敢接受手術治療,後來是一位排灣族阿嬤同意接受開刀隔天清晰看見,才開始翻轉居民的觀念。贈獎典禮會後,蔡明忠說放颱風假這一題是「見仁見智。」經濟損失多少不是一題簡單的數學,我不是挑戰林伯豐董事長的職位,他是我的好朋友,是業界的先進。但是,就好像我提到說的KTV滿座,百貨公司周年慶湧入更多人潮,這也是有經濟上面的貢獻。覺得這些地方首長是很難去做這個決策,我也不敢說中央氣象局的預報是不是一定很準,不過這個颱風(山陀兒)應該是很特別,這麼緩慢,蓮步輕盈,史所未見,像高雄陳市長很勇敢地說再放一天,因為我們看到重創高雄,這麼多人的家園需要清掃恢復,讓大家休生養息一天,我也希望所有的企業主都一樣,要有這樣的寬容。至於台股,他認為現在就是在盤整,基本上我們的經濟還是很健康,尤其是AI這個產業,當然大家有些看不準,像昨天黃仁勳的發言為AI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對於台股我個人是沒有看壞,上上下下,本來就是應該的。在電價漲價與政策轉彎議題上,蔡明忠認為,對台灣來說過去長期電價結構是不合理的,這幾年政府比較有勇氣來調整電價,也是因為累積太久沒有調整了,所以大家一時之間可能對於調漲電價會有適用的問題,政府能夠勇敢地面對我們現在電力的問題,艱難的電力供應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蔡明忠覺得大家也應該要體諒,面對地球暖化是我們全人類面臨的挑戰,應該大家要思考要想的不是電價漲了我的口袋荷包會受損傷,而是每一個人都要想想看,我們能夠共同節電、節能,多省下一度電,我相信對台灣對這個世界都是會有幫忙的。我倒覺得我們政府在這方面需要做的多一點,即是全民對於永續觀念的教育,怎麼能夠自己潔墊自己發電,變成一個全民的社會運動,我相信電力長期來說就不會是一個問題。對於媒體追問富邦金股價快上100元,蔡明忠則是聽了笑而不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60430/sm-be02ef60eb9392858cef40fa3a0823d7.jpg)
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 釀「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早已不是所謂的老人專屬的疾病,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經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發現,20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糖尿病的發生率,從2008年到2014年,在七年內就快速成長了44.5%,而且不只如此,讓人擔心的是,20到40歲的青壯年成長情況也很嚴重,可以說國內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原因1. 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健康 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莉棋表示,臨床上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年輕小病人罹患了糖尿病,常常是因為「酮酸中毒」住院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她分析,以往兒童型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第一型糖尿病,與先天免疫系統異常有很大的關係;至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是以成人為主,這類患者的成因,除了有遺傳體質之外,不外乎跟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然而,現在的門診當中,卻有不少兒童患者都是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像黃莉棋門診中第二型糖尿病最小的患者,是年齡只有15歲的國中生。她形容這類患者每個幾乎都是小胖子,而且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和以前相比,這些有著糖尿病遺傳因子的孩子,通常到中老年時才會發病,但現在卻看到提早在學生時期就發生,恐怕會增加未來更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原因2. 下課補習沒運動、體脂肪偏高只是為什麼原本是老人疾病的糖尿病,現在卻愈來愈年輕化了?黃莉棋分析,會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和年輕族群「不健康飲食」以及「運動量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現在台灣中小學販賣的食品受到嚴格規範,很少出現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但事實上,學校外面的誘惑還是很多,而且取得相當方便;加上現代的孩子因為下課還要補習,或是家長工作忙碌的關係,三餐多是外食,黃莉棋觀察到許多學生幾乎天天人手一杯手搖杯,甚至不少孩子將炸雞、零食當作主餐,平常又沒有在運動,這也造就了許多台灣兒童都有體重超標的問題。嚴重情況從「亞洲國家胖小孩排行」,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就可以看得出來。黃莉棋進一步解釋,還有一種孩子外表雖然並不肥胖,但事實上他的體脂肪或是內臟脂肪比例卻偏高,這也是隱形的肥胖問題。(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60041/sm-9dface93c212c9d7d1f4badc3fe36846.jpg)
國寶級書畫學者何傳馨驚傳肺腺癌逝 曾任故宮副院長
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是台灣國寶級書畫學者,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於台北榮總離世,享壽74歲。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在故宮任職33年期間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為深化故宮書法藏品研究貢獻極大。據藝術界及故宮知情人士指出,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74歲。死訊曝光,令許多關心藝文界人士相當悲痛,沒想到一代書畫鑑賞名家已殞落。何傳馨自1983年任職故宮書畫處助理幹事,此後歷任書畫處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員、處長,在2012年至2016年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書畫鑑賞研究及展覽策畫;何傳馨主辦並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近年最有名的是2016年「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5年「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圖/翻攝自何傳馨臉書)何傳馨任職故宮時,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於《故宮文物月刊》裡有發表過50篇文章,2016年還有出版專書《名品的形成:故宮書畫典藏、研究與展覽》,依照古代士人際遇、帝王品味和特展論述,探討書畫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何傳馨主辦並參與的展覽籌劃有,「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唐懷素〈自敘帖〉特展」(2004)、「大觀─北宋書畫特展」(2006-2007)、「晉唐法書名蹟特展」(2008)、「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2010)及「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2011)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2013)、「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2014東京、九州)、「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2015)、「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6舊金山)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55705/sm-010da07bd51dce35a2c1f44b54181c65.jpg)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52699/sm-a10d392b964a8a8ba1e6c1d1e3fa376b.jpg)
睡前關燈可降低糖尿病風險?晝夜節律紊亂將影響血糖調節能力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夜間暴露在強光下會增加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澳洲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85,000名未罹患糖尿病的健康成年人的大規模研究中發現,在夜間12:30至凌晨6 點之間暴露在光線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67%,研究發表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暴露明亮光線 罹患2型糖尿病風險較高研究人員表示,暴露在較明亮的夜光下以及暴露,在可能擾亂晝夜節律的光模式下的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而夜間避免光照可能是一個簡單且經濟有效的方式,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尤其是具有糖尿病高遺傳風險的人。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研究小組對參與者進行了大約9年的追蹤調查,發現那些夜間光照最多的人,面臨的風險最高,而且無論他們白天暴露在光線下的時間為何。研究人員指出,夜間光照和遺傳風險被發現是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並將這種關聯歸因於身體晝夜節律的破壞,這可能會干擾多種身體功能。光照擾亂晝夜節律 導致胰島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謝變化該研究的資深作者Andrew Philips表示,夜間的光照會擾亂我們的晝夜節律,導致胰島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謝的變化,晝夜節律紊亂引起的胰島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謝的變化則會影響人體調節血糖的能力,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但研究有一定的限制,由於缺乏臨時飲食數據,研究人員無法探討進食時間的影響,因為進食時間也會影響人體晝夜節律,影響葡萄糖耐受性和體脂,並可能影響光照、晝夜節律紊亂和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由於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62.3 ± 7.85 歲,因此不確定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較年輕的年齡層。然而,根據這個研究的發現,研究人員還是建議,減少夜間的光照並保持黑暗的環境,可能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展的一種簡單且廉價的方法。(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52412/sm-fc1cbf84269f8325bf337de31dba9350.jpg)
高鈉鹽不健康?醫:攝取太少反而致命 高血壓應提防「它」
雖然醫學研究顯示,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卻指出,在非高血壓患者中,鈉鹽攝取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反而還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因此適當的鈉鹽攝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而對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來說,比起鈉鹽攝取,更應該注意「碳水化合物」。魏士航近日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解釋「鹽吃越少越健康嗎?」他分析,市售的肉醬一般含鹽量都比較高,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過量的鈉鹽攝取,是一個很重要的惡化因素。當患者攝取過量的鹽分時,體內鈉與水分的平衡會被破壞,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進而導致血壓更加的上升。因此,傳統上的健康飲食準則就是油和鹽越少越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漸漸地了解到,攝取油脂的品質好壞比起攝取的量來說,對健康更為關鍵。「那鹽巴呢?真的吃越少越好嗎?」魏士航醫師對此援引了2016年發表在《刺胳針》(Lancet)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透過4項大型研究的數據,分析了來自49個國家共133118名的個案,想了解鈉攝入與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然而在非高血壓患者中,鈉鹽攝取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有趣的是,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反而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因此,適當的鈉鹽攝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而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鈉鹽的攝取則是不能多也不能少。魏士航醫師也強調,實際上,對高血壓來說,鈉鹽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加重因子,而非致病的原因。高血壓的成因不少,現代飲食促成的大量胰島素分泌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魏士航醫師援引了2018年1篇發表在科學月刊《高血壓》(Hypertension)的文章指出,胰島素能刺激腎小管的鈉重吸收,從而導致鈉滯留和高血壓。魏士航也舉例,前陣子有1個25歲的男病患,體重125公斤,血壓居然達到163/97,「除了開血壓藥給他以外,我還安排了一些檢查,發現他的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是5.8,一般只要大於2以上就屬於嚴重的胰島素阻抗,這不僅帶來了肥胖的問題,也連帶造成血壓明顯的上升。」不過後續透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控制,該名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的下降。魏士航指出,5個月後他減了20公斤,BMI36.3,雖然仍屬於肥胖狀態,但HOMA-IR降到了1.7,「這時候他就不需要血壓藥,血壓也可以維持在理想的狀態了。」因此,魏士航也提醒,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飲食限鹽是沒必要的。而面對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來說,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攝取以外,更重要的其實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畢竟,若是能夠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的問題也就有機會取得真正的解決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52118/sm-9f747d1fb6cd47e4e762572660d4eb8e.jpg)
劍指谷歌!OpenAI與多家新聞媒體出版商合作 計畫推出AI搜尋引擎「SearchGPT」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正在測試一款人工智慧(AI)線上搜尋引擎「SearchGPT」,其將使用生成式AI收集資訊並以對話的語氣回答問題和搜尋結果,幫助用戶更快、更輕鬆地找到他們的查詢內容,目前僅向一小部分用戶開放測試,且尚未透露正式的推出時間,預計「SearchGPT」最終可能會整合到「OpenAI」的「ChatGPT」聊天天機器人中。據科技雜誌《連線》(Wired)的報導,「OpenAI」發言人伍德(Kayla Wood)拒絕向《連線》提供演示新工具「SearchGPT」的詳細資料,但證實該公司已向若干合作夥伴和新聞媒體出版商取得訪問權限,並根據他們的反饋內容改進搜尋引擎的功能,此舉被外界解讀是正面劍指搜尋引擎龍頭「Google」。「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微軟(Microsoft)是最早向大眾發布生成式AI搜尋引擎的公司之一,該公司於2023年把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到旗下的網路搜尋引擎「Bing」,以及瀏覽器「Edge」中。微軟的人工智慧搜尋引擎現已更名為「Microsoft 365 Copilot」。隨後,「Google」以及由AI聊天機器人驅動的研究和會話搜尋引擎「Perplexity AI」等多個競爭對手,都向用戶推出了自己的AI搜尋服務。例如「Google」就在搜尋引擎中推出名為AI概述(AI overview)的新功能,替用戶一次整合所有搜尋結果,不需點擊多個連結。而「OpenAI」的「SearchGPT」則看起來與「Perplexity AI」更為相似,其聊天機器人可使用自然語言預測文字回答查詢,並使用網路來源產生答案,引用文字回應中的連結。「OpenAI」在2022年11月首次推出ChatGPT後,許多用戶看到聊天機器人從網路中挖掘和總結資訊的能力,預期AI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取代傳統的網路搜尋引擎。然而,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缺點使得聊天機器人的搜尋功能不完全,這些模型所利用的訓練數據通常已經過時數月或數年,因此當不確定答案時,AI聊天機器人就會編造「錯誤的事實」。對此,「OpenAI」的「SearchGPT」可能會使用結合了搜尋檢索和生成能力的自然語言處理架構「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來降低聊天機器人的錯答率。透過RAG架構,人工智慧工具將引用可信任資訊,例如首選新聞網站,同時將產生搜尋結果的資料和數據來源。不過這個方法具有潛在的版權侵犯問題。例如「Perplexity AI」就遭到包括《連線》在內的網站或新聞媒體出版商的批評,因為其AI搜尋引擎涉嫌抄襲原創新聞網站的內容,並且刻意忽略資料來源。因此「OpenAI」改進了這項缺失,並對新聞媒體出版商承諾:「SearchGPT」將透過在搜尋結果中特別引用和連結到出版商的內容,讓用戶與出版商建立更多聯繫和瀏覽。據悉,包括沃克斯傳媒(Vox Media)、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公司,今年都已與「OpenAI」簽署了內容授權協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42343/sm-9681957e6f373cc692bedbdab61a156c.jpg)
疫情遺毒1/免疫風暴「不死癌症」患者增3倍 小五女驚罹!臉上浮現蝴蝶斑
新冠疫情趨緩,但病毒造成的影響卻永遠存在,根據國內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確診新冠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激增3倍,其中擁有「不死癌症」封號的紅斑性狼瘡就達2.99倍,免疫權威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臨床觀察也呈現這樣的狀況,近來就有一位小五女童因臉上浮現蝴蝶斑,才檢查出罹患紅斑性狼瘡,而她並沒有家族史,卻在確診後才爆發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合作,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針對2020~2021年380萬名PCR篩檢者進行分析,將其中90萬名確診者與其他未確診的290萬人比較,持續180天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確診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比未確診者高3倍。其中又以僵直性脊椎炎增加3.21倍最多,其他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等則增加近3倍。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年輕族群、壯年族群、女性、有共病患者、生活習慣較不正常者等5大族群罹患風險較高。該篇研究結果將於今年2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子刊《eClinical Medicine》。「臨床上我們也的確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初診患者有增加趨勢,很多跟我們過去看到的不一樣,是沒有家族史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舉例,近來他收治了一位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僅有11歲,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紅斑性狼瘡的好發年齡是20多歲,而這位小女孩生活正常,也沒有家族史,因為冒出典型蝴蝶斑症狀而確診,為什麼會發病?沒有人知道原因,但小女孩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蔡嘉哲說。蝴蝶斑是紅斑性狼瘡的典型症狀之一,患者會在法令紋以上的兩頰浮出紅斑。(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研究近40年,蔡嘉哲一直想找出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的原因。「目前只知道基因跟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過去就曾發現感染C肝可能導致免疫疾病,而新冠是病毒感染,所以當然可能是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蔡嘉哲向CTWANT記者透露,一直以來他都相當關注早期關節炎,就是已經有關節炎腫痛症狀,但尚未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群患者在疫情後也明顯增加。「但到底是不是新冠引起的?或是自然發生的?沒人有確切答案。」蔡嘉哲說,他因此針對新冠與免疫疾病做了相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刺激人體中的B細胞,B細胞活化就會產生抗體,而過多的抗體正是點燃自體免疫疾病重要的因素,推測是原因之一。蔡嘉哲也已經把此篇論文研究投書國際期刊。蔡嘉哲認為未來一定還會有類似新冠疫情的大規模感染,如果不希望感染病毒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就必須先調整好身體狀況。「生活規律、有運動習慣、不要太累、盡量降低壓力,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非常有用。」如果有免疫疾病家族史,也不必過度擔心,蔡嘉哲說,雖然基因、再加上未來可能的病毒感染,會大大增加發病機率,但目前免疫疾病治療愈來愈進步,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免疫系統繼續惡化,配合醫囑服藥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38258/sm-b8c29515ca84faa9cf9e6f8fdcaa2de4.png)
新竹女警傳「下海兼差」成頭牌 曾登月刊宣導反詐、爸爸也是警察
新竹縣竹北分局一名潘姓女偵查佐涉嫌在半套店兼職賺錢,據了解,這名潘姓女警工作表現一般,但在半套店化名「芊芊」,並迅速成為紅牌。而潘姓女偵查也因為長相清秀可愛,經常會到校園進行反詐宣導活動,更曾在《警廣通訊》月刊宣傳反詐,透露自己的父親也是警察。據了解,潘女化名「芊芊」,一周只在情色護膚店上班一天,從店家PO出的輪值表可以看到,她的名字旁邊有PT(兼職)標註,且有數字「28」,意味價碼為2800元,而她也憑藉著長相和身材迅速成為頭排,得到不少客人青睞。有消息傳出,潘女疑因生活開銷大才會下海,而後又傳言潘女是為了買毒品才會走錯路。對此,新竹縣警局也於21日發布聲明證實,確有女警疑涉足不妥當場所等違紀情事,本局將予以記一大過處分,並已調地及列為教育輔導對象,加強管考,另針對潘姓女警疑涉毒,經初步採驗,各級毒品初篩結果皆呈陰性反應。新竹縣警局強調,本局對於心存僥倖及未謹守分際之同仁,一向秉持「不掩飾、不庇縱、不護短」之態度,主動查處、嚴懲不貸,以積極維護良好警察風紀,至於女警的涉案動機及詳細事發經過,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潘姓女警的爸爸也是警察,潘女曾在2023年中旬曾登上《警廣通訊》月刊宣導反詐,當時她在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抱著爸爸送她的「小胖胖波麗士熊熊」拍攝反詐宣傳照,月刊中形容她「外型甜美,形象超清新」,相信她能獲得民眾的好感和認同。如今這一對比,爆出的醜聞顯得尤為諷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34267/sm-875297cdb65477da59c27ef52df6d89b.jpg)
立場不同鬧翻!《哈利波特》男星認了斷聯JK羅琳:對她的言論很失望
《哈利波特》男星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正式認了與原著作者JK羅琳(J.K. Rowling)撕破臉,他日前受訪時證實,在跨性別議題立場不同的兩人早就沒有聯絡,首次坦承兩人關係疏遠。JK羅琳2020年發表跨性別評論引發「爭議」後,遭到《哈利波特》主演群除「榮恩」魯柏葛林特(Rupert Grint)以外的人切割、譴責。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日前告訴《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已經有多年沒和JK羅琳聯絡,並再度對JK羅琳的言論表達失望、難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強調,自己會繼續支持LGBTQ,並感慨表示回想起「那個人」創造的世界充滿了深切同理心,但《哈利波特》「不能代表你這一生,就要因此放下自己真正相信的東西」。有別於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遲至現在才證實兩人斷聯,JK羅琳早表示不會原諒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與「妙麗」瑪華森(Emma Watson),最近也再次對英國的跨性別法案壓縮女權開砲。JK羅琳指出,最近生效的蘇格蘭反仇恨犯罪新法,把跨性別及雙性族群列入保護範圍,是犧牲真正女人和女孩權利和自由,強調這項法案將會被特定人士利用,以重新定義「女性」的方式殘害女性的權利及安全,更狠嗆蘇格蘭政府有本事就以仇恨罪逮捕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32836/sm-0df912ab2dceb97994e7c8bf2935a543.jpg)
全球兩大入侵種白蟻 證實在台混種雜交
全世界2大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入侵種白蟻,分別為台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這兩種白蟻在野外相遇,是不是可能交配產下破壞力更強的「超級白蟻」?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李後鋒研究團隊與慈濟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跨國合作,透過野外調查與分子生物技術,證實台灣自然環境中,已有混種雜交白蟻存在。李後鋒表示,台灣家白蟻是台灣的原生種,格斯特家白蟻則屬入侵種,台灣最早記錄可追溯到1911年,兩白蟻分布區域有很明確的地理區隔,但受到人類頻繁跨國移動,白蟻漸透過船隻傳播到非原生地域,成為入侵種,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已在實驗室內,證實兩種白蟻可以雜交,生下的後代數量比純種白蟻還要多,且對溫溼度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更強,不過牠們在野外會不會雜交?興大研究團隊將採集到的白蟻進行分類鑑定,確認在台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之外,出現第3種雜交白蟻,發現地點都在台中,從外觀可明顯看出,雜交白蟻的體色深淺介於兩種白蟻間,進一步DNA鑑定後,發現雜交白蟻不僅可在野外存活,甚至還可再和台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交配,產生後代。李後鋒認為,發現雜交白蟻的存在,不僅能作為過往實驗室研究結果的證據,也是白蟻研究的一大突破,研究成果已在2024年3月刊登於國際期刊《Heredity》。至於雜交白蟻是否會帶來更嚴重的危害與經濟損失?在野外和純種的台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是否會互相競爭生存資源?還要更長期的觀察與研究,才能找出因應對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25090/sm-8577ff1a78a98f6747dd6567559715b7.jpg)
文化即國力 立委籲修法實體圖書免徵營業稅
立法委員邱志偉20日開記者會指出,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2023年出版產業市況調查顯示,有六成的業者營運績效仍在衰退;同時有不少大型書局倒閉與歷史悠久之月刊停刊,已到了出版業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因此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修法,減輕出版業者之賦稅負擔,更呼籲文化部比照日本經產省模式,成立專責單位振興出版業,提升文化力就是提升我國國力。邱志偉表示,根據出版公會統計,有六成受訪者表示2023年出版業之整體市況仍在衰退,其中衰退11-20%者達21.3%,衰退超過30%者也高達6.6%,且預計今年獲利衰退的業者更超過4成。從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創下歷年次高,今年超額儲蓄高達3.8兆,創近年新高,但國人在文化支出上卻仍保守。政府應當引導民間與企業多加消費購買書籍等出版品,避免儲蓄提高卻不願意購書的扭曲現象,若文化力無法提升,長期更可能扼殺我國國力。邱志偉強調,從2013年至今持續長期關注出版產業的狀況,卻不斷看到出版業的產值創新低,因此將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盼能將實體圖書皆免徵營業稅,降低出版業成本。邱志偉指出,第十屆就已經提出修正草案版本,新的會期開始就再次提出此案,雖然文化部在2021年已實施《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將圖書免徵營業稅,但僅有五年至十年期限,唯有入法才能真正長期對出版業有根本性助益。邱志偉呼籲,此刻已經到了必須通盤檢討出版業的存亡時刻。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本月已決定,鑒於書店的逐年減少,必須成立專責小組來處理此事。因此,邱志偉提出文化部應當成立一個專責小組來拯救出版業,其中涉及紙本圖書與書店的生存,相關議題都要政府專責單位來思考來處理。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表示,現今出版業面臨營收下滑,人事成本提高、紙張與印刷成本上揚、版稅增加等狀況下,實在應該立即調降出版產業所負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期待與中小型出版社最有關係的「擴大書審純益率」與「所得額標準」都能爭取調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9/319949/sm-96043533943707e73433681e89aa58cc.jpg)
吃到蘇丹紅怎麼辦? 營養師:快做5件事
日前由雲林縣衛生局(下稱雲衛)抽驗「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售之「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效期:114.12.12)」產品,於113年1月30日檢出含有蘇丹色素三號18 ppb(標準:不得檢出)。該產品全數出貨予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聯公司)代銷,全聯公司已下架相同品項產品,總計全數下架1萬1,824罐。食藥署指出,蘇丹色素具潛在致癌性,非我國准用之著色劑且為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公告之「毒性化學物質」;若添加於食品中,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依同法49條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什麼是蘇丹紅?資深營養師劉純君表示,蘇丹紅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屬於偶氮染料的一種,通常呈現紅色或橙紅色。它在食品工業中被用作顏色添加劑,以增添食品的色澤,特別是用於某些肉製品、魚類製品、調味料、醬料、甜點等食品中。然而,蘇丹紅被證實對人體的健康有害,長期或大量暴露於蘇丹紅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致癌、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過敏反應、皮膚刺激等,因此,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都已禁止蘇丹紅在食品中的使用。不小心吃到,快做這5件事劉純君指出,如果不小心吃到了含有蘇丹紅的食品,這裡有一些建議:1.停止食用:如果您意識到所吃的食品中含有蘇丹紅,立即停止進食。2.喝水沖洗口腔:喝一些清水,用水漱口幫助清除食物殘留和有害物質。3.觀察身體反應:觀察身體是否出現任何異常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呼吸困難、皮膚發紅等,如果出現嚴重不適,應盡快就醫。4.尋求醫療幫助:如果您對食品中的蘇丹紅過敏或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應該尋求醫療幫助。5.記錄情況:記錄下食用的食品名稱、食用量以及出現的任何身體反應,這對於日後的醫療處理可能有幫助。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18557/sm-c77416e4a8c2f4e70f1ce3dfb2d82072.jpg)
軟萌神秘海洋生物「骷髏身熊貓臉」現身沖繩海域 學者認證新品種海鞘
2017年起,棲息於日本沖繩海域的「凝膠狀」神秘海洋生物,因外型像骷髏又似是熊貓在網路上爆紅,當時因其身份「神秘」,被暱稱為「骷髏熊貓海鞘」(skeleton panda sea squirt)。如今日本科學家於2024年2月刊出論文,確認其為海鞘的新品種。據外媒報導,這神秘海洋生物最初是在沖繩久米島海域被潛水客發現,而後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其骨架像是骷髏,但臉部又神似熊貓,非常反差,當時則被暱稱為「骷髏熊貓海鞘」。如今,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研究員長谷川尚弘與教授柁原宏於2月共同刊出論文,確認其為身長約2厘米的海鞘新品種。論文中,提出把「骷髏熊貓海鞘」的學名定為Clavelina ossipandae,在拉丁文中,ossis意思為骨頭,pandae是熊貓。長谷川尚弘指出,骷髏熊貓海鞘「看起來像骨頭的白色部分,是水平穿過海鞘鰓部的血管,至於像熊貓眼睛和鼻子的黑色部分,只是一種圖案,目前我們還不知道為何會有此種呈現。」報導指出,「骷髏熊貓海鞘」生活在久米島的岩石和貝殼中,靠過濾海水中浮游生物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