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南極
」 月球印度「月球登陸器」著陸月球南極點 總理莫迪以濕婆神命名
印度在近日完成月球登陸器登陸月球南極點的創舉,今(26)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這個月球南極著陸點,命名為「濕婆神之力」(Shiv Shakti),並制訂每年8月23日為印度的「太空日」。印度在月球執行任務的飛船3號(Chandrayaan-3),登陸器23日成功著陸在月球的南極點,這讓印度成為繼美國、大陸、蘇聯後,第4個成功「軟著陸」月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著陸於月球南極點的國家。印度總理莫迪在結束金磚組織訪問回到印度後,前往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遙測指揮中心,聽取任務簡報並向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致賀,他在致詞時宣布,登陸器的著陸點命名為「濕婆神之力」,並解釋印度三大神祇之一的濕婆神,是毀滅之神也同時是創造之神,毀滅邪惡之物,創造美好世界。同時宣布以後每年8月23日為印度的「全國太空日」,以紀念印度登上月球南極點,並將月球探測車留下印記的地點,命名為「提朗加」(Tiranga),意指由3大主色構成的印度國旗。
全球第一!印度登陸「月球南極」締造歷史 掀下階段太空爭霸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宣布探測器月船3號(Chandrayaan-3)今(23日)成功登陸月球南極,一掃2019年月船2號失敗陰霾,成為繼蘇聯、美國及中國後,第4個成功登陸月球表面國家,更是歷史上第1個登陸「戰略區域」月球南極的國家。民眾慶祝登陸成功。(圖/達志/美聯社)今年7月14日升空的月船3號,在繞行地球數圈後於8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繪製月球表面地圖並尋找著陸點,並在17日完成著陸器與推進器分離,最終在台北時間今晚20時34分成功軟著陸月球南極,讓透過直播見證歷史瞬間的印度總理莫迪、ISRO與全國數億民眾歡聲雷動。月船3號。(圖/翻攝自ISRO臉書)月球3號的成功除為印度的科技、工程、工業、太空事業及民族信心注入強心針,更代表大國間的月球競賽進入下個階段。由於月球南極蘊藏大量「水冰」,可作為太空人飲水、轉化為氫燃料使用,被認為是人類探索火星與宇宙的最佳中繼基地,擁有越多水冰資源的國家,越有機會同時成為未來的地球、太空霸權。印度第二次嘗試就成功登陸月球,令英國諾丁罕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NTU)太空物理學家惠特克(Ian Whittaker)相當驚艷,認為印度未來將成為跨國太空計畫的重要參與者。不過,繼承史上首個非載人登陸月球國家蘇聯的俄羅斯,47年來首次的登陸計畫月球25號(Luna-25)卻在11日以失敗告終,被認為是俄國太空強權衰弱的象徵。
俄探測器「月球-25」登陸月球南極 任務失敗失控墜毀
俄羅斯47年來首次月球任務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昨日報導,俄羅斯國有航天集團公司20日表示,根據初步計算,「月球-25」(Luna-25)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並與月球相撞,它已不復存在。路透指出,這次失敗顯示,俄羅斯航空力量已從冷戰時期的顛峰衰退,1957年蘇聯曾發射首個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Sputnik 1),1961年,蘇聯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8月11日,俄羅斯聯盟2.1b號運載火箭攜帶近50年來首個國產探測器月球-25從東方航天發射場升空。月球-25原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地形險峻的月球南極登陸的探測器,登陸日期預計在8月21日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該探測器將研究月球內部結構、土壤、水資源、宇宙射線和電磁輻射的影響等。探測器上安裝多個鏡頭,將拍攝月球全景。月球-25探測器的升空曾在莫斯科燃起俄羅斯重返大國登月競賽的希望,自1976年「月球-24」探測器登月以來,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從未嘗試過登月任務。印度7月14日發射的「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5日進入月球軌道,預計將於23日登陸月球南極。俄國媒體指出,根據初步分析結果,由於實際脈衝參數與計算值存在偏差,月球-25探測器偏離了設計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它已不復存在。俄國航天集團表示,特別組建跨部門委員會將調查探測器消失的原因。
美國太空總署警告 中國恐將登月點設為領土
美中競爭打到外太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6日訪日,他在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時再度劍指中國,對北京太空計畫進展迅速表達擔憂,稱不排除中國可能在月球南極登陸,並將登月點宣稱為領土。尼爾森在東京接受NHK採訪。談到中國太空發展的現狀,他說:「他們在過去10年完成了很多事情,而且看起來非常好。」但尼爾森指出:「就中國一貫的行事方式來看,不能排除他們在月球南極登陸,並將登月點宣稱為己方領土的可能性。」1月初,尼爾森在接受美媒專訪時就曾說,美中進行登月競賽,未來2年可能決定誰占上風。他並警告,一旦中國太空人登陸月球,可能會建立根據地,試圖控制月表資源最豐富的地點,甚至禁止美方進入。尼爾森在NHK的訪問中還提到,2年前,中國為建設太空站而發射大型火箭,外界一度擔心火箭殘骸會掉落到地表。他指出:「他們極度貫徹保密主義,雖然應該進行更多的溝通與合作,但現階段他們並無此意。」尼爾森說,中方有必要提高相關訊息的透明度。中國的太空計畫雄心勃勃,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這是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首次。中方也在新建「天宮」太空站,並宣布將在2030年前,達成中國太空人登月目標。NASA則攜手日本與歐洲,正在合力推動「阿提米絲」國際探月計畫,希望再現當年阿波羅計畫的壯舉,將太空人送上月球。關於該計畫,尼爾森表示:「我們將再次登月,摸索在月球生活的可行性,為人類前往火星做準備。」尼爾森強調,美日兩國在太空探索和研究領域合作齊頭並進至關重要,他對日本正研發可讓太空人在月表自由行動的載人月球車表達期待。尼爾森說:「如果太空人在月球車裡可脫去太空衣自由自在地活動,其意義將尤為深遠。」尼爾森6日還拜會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兩人談及美日上個月簽署的協議。岸田稱:「希望在2020年代後期,能讓日本第一位太空人登上月球,朝此目標來努力」。尼爾森則說,美國下個目標是到達月球的南極和火星探訪。
刷新人類認知! 陸科學家精確測定月球真實年齡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7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公布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科研成果。科學家通過對月球樣品的研究,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嫦娥五號的首批樣品於2021年7月12日向大陸國內科學家發放,目前已完成五次樣品分發,共計198份65.1克。2021年,科學家團隊通過對嫦娥五號採集月球樣品中玄武岩的研究,證實月球火山活動可以一直持續到20億年前,刷新了人類對月球岩漿活動和熱演化歷史的認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指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團隊2021年取得很好的成就,發表了三篇的《自然》文章,精確測定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的年齡是20.3億年,過去認為30億年最晚到28億年就結束了。李獻華表示,透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研究,加深了人類對於月球的認識,因此他們也更加期待嫦娥六號任務能夠帶來更多新的發現。李獻華稱,月球南極艾肯盆地直徑非常大,超過2000公里,是太陽系最大的撞擊坑,它很可能揭示了月球形成早期的很多的資訊。嫦娥六號將是人類第一次到月球背面去取樣返回,而且這個樣品它帶來的對月球演化早期的資訊,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所以都特別期待。
NASA公布最新月球登陸18人名單 「台灣囝仔」要登上月球啦!
陸美角力戰場已不僅限於地球。繼大陸上個月送出「嫦娥五號」探測器,執行史上首次月球土壤、岩石樣本採集任務後,美國航太總署(NASA)本月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18名太空人名單,他們將為訂於2023年實現的登月計畫接受訓練。18人中包括來自台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紐約時報》報導,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與美國副總統兼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彭斯,日前在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上,正式宣布18名太空人的名字,並表示「這是阿提米絲計畫的首支太空人核心團隊…你們是未來的英雄,你們不僅會帶我們重返月球,還將完成其他任務。」林其兒現年47歲,生於台北市,母親是台灣人、父親則是美國空軍軍人,童年住英國,中學返美就讀、定居。2009年他從350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NASA第20個太空小組的9名太空人成員之一。2015年7月,他前往國際太空站待了141天,期間2度離開艙外,進行太空漫步。他還曾在太空站演奏蘇格蘭風笛,這是第1次有人在太空中演奏這種樂器。林其兒擁有美國空軍官校生物學學士學位、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心血管生理學碩士學位,以及科羅拉多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太空人之前,他除了擔任醫師,也曾支援太空站任務。今年5月,他也是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飛龍號載人太空船示範2號(DM-2)任務唯一的後備人員。自1972年NASA阿波羅(Apollo)計畫終止後,人類再也沒有登上月球。NASA預計明年啟動「阿提米絲」計畫首次任務,測試巨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和準備搭載太空人的獵戶座(Orion)太空船,因此不會載人。首次載人任務預訂2023年登場,屆時太空船只會經過月球,不會降落。第3次任務就會將2位男、女太空人送上月球,降落地點可能在月球南極一帶,該名女性也將成為史上首位完成登月任務的女性太空人。但由於美國政府即將更替,為登月計畫增添了不少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