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紊亂
」 月經男陪妻檢查「垂體瘤」醫一眼認出:你才是! 外貌有這些改變要注意
大陸上海市一名38歲的林姓女子(化名)1個多月前出現間歇性頭痛,視力也開始下降,懷疑是垂體瘤,於是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看診。一番問診後,主任醫師卻轉頭問朱先生,「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自己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夫妻倆頓時面面相覷。《新民晚報》報導,林女6年前出現月經紊亂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泌乳素水平升高,頭顱MR提示垂體瘤。遵照醫囑定期服藥後,患者的月經逐漸規律,並順利生下寶寶。此後幾年都風平浪靜,直到今年複查懷疑垂體瘤伴出血可能,並出現了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才來到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吳哲褒的門診。醫師詳細了解林女病史並閱片後,判定她患的拉克氏囊腫,而非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但症狀明顯或囊腫較大的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通常採用經鼻微創的方式,患者恢復快,併發症也少。」在吳主任的解釋下,夫妻倆總算鬆了一口氣。「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誰知,吳哲褒轉頭對朱先生說,「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一番追問下,朱先生坦言,近年來他一直深受疲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困擾,前後跑了5、6個科室,用了睡眠呼吸機,也做了頸椎、心臟等檢查,卻沒查出毛病,治療也沒效果。」然而,朱先生自己包括家人,都沒意識到他近年來面容變醜、眉弓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從朱先生一進診室,醫師就注意到他肢端肥大症的特徵,建議對方進行激素和垂體增強磁共振檢查。結果真如醫師所說,朱先生腦部長了一顆直徑約7mm的垂體微腺瘤,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考慮為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後,夫妻倆先後接受了神經內鏡下經鼻鞍區腫瘤切除術。吳哲褒團隊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囊腫和腫瘤被乾淨俐落地剝離。術後病理證實,林女士所患確為拉克氏囊腫,術後泌乳素水平、朱先生的生長激素均降至正常數值,不僅達到腫瘤全切目的,也達到生化緩解治癒標準,夫妻倆開開心心出院回家了。醫生說明,肢端肥大症病人絕大多數是由於垂體上長了一個小瘤子,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成年人已生長發育完全,骨骺閉合,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可導致患者「豎著不長橫著長」,誘導全身組織器官病理性肥厚,最明顯的就是外貌改變,比如前額斜長、眉弓外突、下頜前突、齒疏和咬合錯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12歲男童患「甲亢症」!脖子腫大難呼吸 「微創無痕手術」不需長期服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趁暑假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評估,使用獨創組合式的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公分。甲亢症7-14歲是好發期 脖子粗、眼睛凸留意常見症狀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 3種常見方式一次看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第二種治療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無痕微創切除 依需求量身治療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結果。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也可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兒童青少年須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太沒自信!25歲女子「不滿小肚子」做腹部抽脂 竟永遠失去生育能力
大陸一名25歲的女子身高165公分左右,體重僅50公斤出頭,但她為了讓自己更漂亮,決定消除自己的「小肚子」,而去做了腹部抽脂手術。沒想到的是,手術過後,她的生理期停了將近半年,經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永久失去生育能力。根據陸媒《齊魯晚報》的報導,小美(化名)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雖然身材勻稱,卻仍覺得有「小腹」,並因此感到沒自信。後來,她決定去做腹部抽脂手術,手術結果也讓她十分滿意。怎料,在手術過後,小美的月經一直沒有報到,等到半年過去了也未恢復正常。經過醫師檢查後,竟發現小美的卵巢徹底萎縮,這也意味著她已經永久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報導指出,據美國生殖醫學會相關資料顯示,有6%原發性不孕症患者是由於體重過低造成。醫生也說明,若體內脂肪快速減少,卵巢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很多女孩子為了追求更好的身材,經常不吃主食,以沙拉、水果或代餐代替。時間久了,隨之而來的是月經紊亂,傷害卵巢功能」。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不要再搞什麼白幼瘦的審美了,健康就好」、「多麼標準的身材,妳不是胖,最多小肚子有點鬆弛而已,努力一點多做捲腹都好很多,好可惜」、「體重正常,月經才正常,卵巢功能才能運轉良好」。
檢查都正常!30歲護理師月經紊亂2年找嘸原因 元凶竟在「醫院手術室」
生理期對於不少女性來說是個惱人的困擾,如果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等等,都可能影響經期是否不順或不適。而有一名30歲的護理師,2年來經期十分不規律,即使做了各項檢查也找不出原因,最後竟發現其實與工作環境有關,醫院的手術室便是真正元凶。婦產科醫師鄭丞傑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有名30歲的心臟外科開刀房護理師,不明原因月經紊亂長達2年時間,檢查賀爾蒙、超音波都沒有出現異狀,甲狀腺也都正常,詢問是否出現壓力時,對方也稱長官、各方面都很好,讓鄭丞傑一度也找不出影響月經的病因。隨即,鄭丞傑見護理師臉色蒼白,便摸了一下對方的手,才發現異常冰冷的狀況,又想起護理師在心臟外科的開刀房工作,這才讓他找到了真相。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案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鄭丞傑表示,心臟外科手術室的溫度僅在18至20度左右,而一般開刀房則是22至24度,整整低了4度左右,此時護理師也驚覺,自己確實是在近2年入職後才出現生理期錯亂的問題。對此,鄭丞傑建議她先暫時調離原本的工作崗位,並找中醫吃溫補的東西調理身體,所幸過了1年後,護理師生理期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另外,鄭丞傑也提醒,雖然吃寒冷食物與經痛、月經錯亂沒有直接關係,但還是不建議女性在生理期食用太冰的飲食。
高中女月經每月3次⋯每天小便20次險不孕! 病因竟在大腦
大陸廣州有名大二女學生,自高中起每月來2至3次月經,每天小便1、20次,豈料1年前,竟被檢查出,腦部有個鵪鶉蛋大小的垂體瘤,還有可能造成不孕不育。對此,醫生也提醒,女性在出現經期嚴重不規律時應要儘早就醫檢查。據江蘇新聞報導, 女大生自高中起每月來2至3次月經,每天小便1、20次,但卻未及時就醫檢查,未料1年前,她的雙眼出現重影,最近左眼視力僅剩光感。經檢查發現,腦部竟有個鵪鶉蛋大小的垂體瘤。所幸術後,女子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對此,醫生稱,垂體瘤會導致女性患者月經紊亂,甚至不孕不育,並且壓迫視神經等,呼籲女性在出現經期嚴重不規律時要儘早就醫檢查。 垂體瘤又稱垂腺瘤,是發生於腦下垂體的腫瘤,70%為厭色細胞瘤,其次為嗜酸細胞瘤和混合瘤,嗜鹼細胞瘤較罕見。其分成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成功能性腺瘤的症狀有巨人症、肢端肥大、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亢進,非功能性腺瘤則有視力模糊、頭痛、水腦症、睡眠品質不佳、食慾不佳、情緒異常、不孕症、陽萎等。 據臺大醫院指出,大部分有症狀與少部分無症狀的垂體腫瘤需要以手術、藥物、放射線等方式單獨或合併治療,期使內分泌功能與視力恢復正常、腫瘤根除或其生長受到抑制。開刀的治療方式包括開顱與經鼻兩種途徑,目前主流方式採用內視鏡經鼻的微創手術。
目睹女兒吃避孕藥 人夫崩潰「才20歲就交男友」真相大反轉
一般人總認為,避孕藥只能用來避孕,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中國有一名女子,飯後吃避孕藥,讓爸爸當場愣住,甚至懷疑女兒交男友,一問才知是因為「健康問題」。據《蕭山日報》報導,父親看到女兒飯後拿出1盒避孕藥,並服下1顆,頓時產生各種猜測,「為什麼要吃避孕藥?難道乖女兒有男朋友了?可是女兒才20歲…」,詢問後才鬆了一口氣。原來女子發現自己的月事不規律,要3、4個月才會來,而且臉上狂冒痘痘,為此困擾不已,決定到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罹患多囊卵巢綜合症,痘痘是因為體內雄激素高,引起皮脂分泌過多和毛囊導管上皮過度角化所致,醫生開了避孕藥要她按時服用。當下以為醫生弄錯,而且自己沒有男友,問了之後才了解到,避孕藥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於痤瘡(俗稱青春痘)治療。女子罹患多囊卵巢綜合症,醫生開了避孕藥藥她按時服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婦科趙瑾主任醫師說明,多囊卵巢綜合症是青春期少女和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之一,多數患者會出現月經紊亂、多毛、痤瘡、脫髮、肥胖、不孕等症狀,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夠調節激素水平,降低雄激素的活性,從而減少皮脂分泌,改善毛囊皮脂腺的堵塞情況,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治療痤瘡的效果。不過,避孕藥治療痤瘡只適用於女性患者,特別是因為多囊卵巢綜合症、雄激素過高或激素紊亂引起的患者,如果是其他原因,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治療。另外,也不是每一種孕激素都能抵抗雄激素,有時反而會讓情況便嚴重,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千萬不要自己隨意用藥。
打疫苗後「月經3個月沒來」 醫:影響免疫細胞!就診人數變多
42歲的劉小姐,打完兩劑莫德納疫苗後,月經三個月沒來,經婦產科檢查未發現特殊問題,於是服用賀爾蒙藥物,之後雖然月經有來,但量明顯減少,因擔心需一直吃藥月經才來,於是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問診時也發現劉小姐生活屬於忙碌且壓力大,這次月經不順問題嚴重影響上班心情,於是給予科學中藥「四逆散」治療,並加上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於一個月後經來時量增多,並排出血塊,當下暢快許多,在治療三個月後停止用藥,月經也恢復正常。35歲王小姐打完兩劑AZ疫苗後,月經疼痛加重,並伴隨有經來量多、腰痠等不適問題,之前打完第一劑時,月經就有不舒服感覺,但不以為意,等到打完第二劑症狀加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經問診後發現月經週期也有變化,最近一次的月經延後一個月才來,於是給予科學中藥「當歸芍藥散」治療,並加上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一天一次,當次月經疼痛不適感減少,並於治療兩個月後月經恢復正常,目前準備施打第三劑疫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因打新冠肺炎疫苗後,月經不順問題就診人數變多,除了經來疼痛加重、月經週期延長或縮短、月經量變多、變少之外,也有人會發生停經狀況。他解釋,因為打疫苗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細胞,因此子宮內膜上的免疫細胞也會受到影響,造成月經紊亂,雖然身體恢復力可讓月經慢慢恢復正常,但影響生活作息的話,還是可以尋求醫師協助。謝旭東指出,若本身月經來時就有疼痛等不適症狀,不少人打完疫苗後不適症狀加重,中醫認為這些人屬於「虛證」的體質多見,也就是說,月經平時來沒症狀的人,打完疫苗後即使月經受影響,也會在接下來一到兩個月恢復正常,但有虛證體質的人恢復力較差,所以常見月經不順影響上班上課,也因此心理受到壓力,讓月經更無法順利到來,中醫治療除了針對體虛情況「補腎調虛」,也會「疏肝解鬱」幫助月經平順。北市聯醫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除了四物湯的當歸、熟地、川芎、白芍之外,更添加補腎填精的枸杞子,枸杞子除了常聽到的明目效果之外,對於因為虛證所導致的月經不順也有很好幫助,枸杞子是屬於茄科的植物,眾所周知茄科的番茄營養價值成分高,同樣枸杞子也是,加在原有四物湯的基礎上,能夠更快速將月經恢復正常。謝旭東建議,因疫苗導致月經不適通常屬於一時性,但如果症狀持續影響生活,則可每晚按摩雙腳上的太衝穴、太溪穴各5分鐘,保持氣血運行通暢,若月經來容易發怒心情不佳、腸胃不適伴隨經痛,可以將中藥「佛手柑」泡茶來喝,佛手柑性溫味辛,能夠疏肝解鬱,暖胃止痛,緩解月經來的不適,一次用兩錢放茶包,用熱水悶泡10分鐘即可飲用,幫助月經正常,讓身體為下次的疫苗做好準備。
女子為減肥完全不碰澱粉…1年大姨媽只來2次 醫警告:最嚴重恐不孕
近年不少人為了有效瘦身,推崇「斷糖減肥法」,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以達到減重效果,甚至有人乾脆直接不吃飯、麵條、麵包等主食,不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日有一名女子求診,原因是她長期為了減肥不吃碳水化合物食品,竟導致內分泌失調、經期不順,過去1年甚至只來2次月經。根據「網易新聞」報導,廣州一名深受肥胖困擾的林姓女子為了減肥,去年7月開始跟隨網路建議減少淡水化合物攝取,起初她使用代餐代替主食,但後來因為代餐不好吃,遂乾脆連代餐都不吃,每天只吃蔬菜和肉類,雖然3個月之後體重確實下降到她的理想範圍,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但卻開始出現月經「遲到」、口腔反覆潰爛和便祕等狀況。女林為此求診中醫,卻遲遲未見效果,眼見症狀似有逐漸嚴重趨勢,近日她才終於到醫院就醫,根據看診醫師描述,當時林女氣色差勁,說話也有氣無力,幸好在了解病況後,林女聽從醫生建議,開始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月經才又開始正常「報到」,便秘情況也跟著緩解。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方志輝醫師提醒,林女月經不順主因是內分泌失調,若年輕女性長期不吃麵食、米飯等精緻澱粉,又不以五穀雜糧代替的話,身體會優先供給營養物質給心臟、肺臟等重要器官,影響到生殖分泌系統功能,進而導致月經紊亂甚至閉經,最嚴重可能導致不孕。中國大陸網友分享戒碳水化合物減肥經驗。(圖/翻攝自陸網)
28歲女床戰完下體狂流血!醫生「找不到子宮」傻眼 真相曝光…她是男兒身
1名28歲女性的月經紊亂,時有時無,但她始終不以為意,直到性行為後血流不止,才嚇得到成大醫院就醫。沒想到,醫生檢查出血時,竟然找不到患者的子宮頸,連超音波也照不出子宮,後來經過一系列檢查,才發現患者的染色體呈現46XY,真實性別其實是男性,是很少見的「雄性素不敏感症候群」患者。成大醫院婦產部母胎醫學科醫師余沛修表示,該名個案因性行為後出血就醫,但他在進行檢查時,卻找不到患者的子宮,後來才發現她的染色體呈現46XY,確診為雄性素不敏感症候群,必須找出體內的睪丸並將其摘除,以免睪丸癌化,再予補充賀爾蒙以預防骨質疏鬆。醫師指出,雄性素不敏感症候群患者主要是因基因問題,造成雄性賀爾蒙受體異常,而對雄性賀爾蒙不敏感,所以身體生長成女性,但不會有月經,這樣的患者通常會有「月經從未來過」的臨床表現,而被診斷為「原發性無月經症」,約僅0.1%的人有此現象,在臨床上相當罕見。余沛修醫師分享個案。(圖/翻攝成大醫院官網)余沛修說明,無月經症可以分成原發性無月經或次發性無月經,前者指的是有第二性徵的情況下,月經到13歲還沒有來過,或到15歲都沒有月經,也沒有第二性徵;後者指的是原本月經規則的人,連續3個月以上沒有月經,或是月經不規則超過6個月,通常是下視丘調控異常造成,運動、壓力大、厭食都是常見原因。醫師強調,無月經症的確診必須經過多項檢查評估,而治療更是因人而異,如果有月經紊亂或已經沒來很久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但是一定要先確定自己是否有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