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機器人
」 機器人 女媧創造 高虹安百達-KY加速汽車零組件布局 砸近24億元收購星國企業
車用零組件廠百達-KY(2236)發布重訊,宣布董事會通過其新加坡全資子公司Patec Pte. Ltd. 以約星幣9,800萬元(約新台幣24億元)收購新加坡證交所上市公司大道工業集團有限公司(Big Industrial Group Limited,簡稱BIG)約43%的股權,預計12月底前完成收購。百達表示,「這是邁向海外併購的重要一步」,為少數台灣上市公司收購海外上市公司股份的案例之一。大道工業集團於1969年建立,現時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經營生產及銷售硬碟驅動器、非硬碟驅動器,以及泡沫塑料。百達指出,公司自2015年於證交所掛牌以來,專注汽車零組件加工設備製造及服務型機器人設計製造業務,近年來展現出穩健的財務成長。此次收購BIG,將透過策略性併購拓展市場版圖,加速百達在汽車零組件產業及相關高價值產品領域的布局。百達說明,這筆收購案籌備已超過半年,在完成新加坡收購交易後,按照當地法規進行後續公告。未來公司會視交易進展適時召開法人說明會,向外界進一步闡述併購細節及預期效益。公司已與BIG的大股東達成協議,將先行收購約43%的股權,隨後針對其他股東展開全面收購邀約。百達-KY成立於2011年,並於2015年6月在證交所掛牌上市,主要生產與銷售汽車及機車零組件及沖壓生產線設備,產品包括汽車排氣系統、門鎖與座椅系統、煞車系統等。百達表示,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需求的增長,百達-KY 的汽車零組件出貨量逐年提升,尤其受惠於主要客戶比亞迪的全電動車項目擴展,以及愛信(AISIN)訂單的增加,未來出貨量預計將大幅增長。
住飯店太無聊?2男大生擅自搬「送餐機器人」進房間 網罵爆:丟臉
許多餐廳和店家為了節省人力,會引進「送餐機器人」,幫忙員工送餐。不料有學生住飯店時,竟把機器人給搬回房間,一群人嘻笑胡鬧,還拍影片PO上網炫耀,結果引發網友撻伐。「真不懂,現在人都那麼無聊嗎?」一名網友在臉書《爆料公社》貼出影片,痛批「這個壞了搞不好賠不起」,更附註「等那張笑臉變道歉臉」、「支持飯店提損壞」。畫面中可以看到2名光著上身的男學生,協力將送餐機器人強行搬進房間內,其他女生見狀邊笑邊用手機錄影,並表示「這一定有監控」,2人聽完深覺不妥,立刻把機器人給送出房門。男大生的舉動遭到大批網友罵翻。(圖/翻攝自爆料公社)貼文曝光後,掀起熱烈迴響,網友紛紛砲轟:「科技越進步,低能兒越多」、「到底哪裡好玩?哪裡好笑了?」、「抓出來告」、「支持損壞賠償」、「沒事,等壞了在找爸爸媽媽出來賠錢」、「無聊當有趣」、「到底是誰家的孩子?能教好他嗎?丟光台灣人的臉」。另外,也有人指出送餐機器人不便宜,要價30~40萬。據了解,送餐機器人是一種服務型機器人,功能包括把餐點送到顧客桌上,也會帶走顧客吃完的剩菜餐盤,一開始在2010年代出現在中國,並於新冠疫情期間快速普及。
MIT機器人逆襲2/北一女老師變身科技人 郭柳宗:為了陪兒女成長從「醜娃娃」起步創業
「2016年創立女媧,當時在小米建議下,生產嬰幼兒的陪伴機器人,一開始就銷售2000台,成績讓小米也很驚艷。」女媧創辦人郭柳宗原本是北一女電腦老師,後來轉戰科技業,在日本三菱、軟銀、鴻海、和碩都服務過,但在2016年 決定創業。一般人都認為,科技業創業人多是台成清交理工科系出身,但女媧創造創辦人郭柳宗,讀的是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系,他畢業後先到北一女擔任電腦老師,當了2年,決定賠付公費,出國到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留學,開啟科技人新生涯。郭柳宗踏入科技業後,在國內外龍頭產業走一輪,2000年先進入日本軟銀總部工作,擔任軟銀社長宮川潤一的特助,2005年在現任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邀請下進入鴻海旗下國碁,2010年又轉任到和碩。回想2016年自行創業關鍵,長期在海外工作郭柳宗直言,「是一種想要陪伴女兒成長的想法」,當時正流行毛絨玩偶「醜娃娃」(UglyDolls),他突發一想,不如做一款陪伴機器人來陪小孩成長。女媧在2018年推出第一代的陪伴機器人「小丹機器人」,創下2000的銷售成績。(圖/女媧提供)女媧在2018年推出第一代的陪伴機器人「小丹機器人」,售價1999元人民幣,10分鐘就完成約35萬人民幣的籌資,最後銷量達2000台。郭柳宗很快發現,市場對陪伴定義不同,「家長對於陪伴的期許相當高,再加上應用內容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及時間,一段五分鐘的內容甚至要花2周。」儘管「小丹機器人」銷售不錯,但女媧鎖定對象是嬰幼兒,消費者想要的卻是從小孩到老人,郭柳宗決定聚焦教育市場。有了「小丹機器人」經驗,郭柳宗領著團隊修正bug,2018年推出新版機器人「凱比」,單機售價約1.3萬元新台幣,2019年再推出第二代「Kebbi Air」,主打STEAM程式教育,內建包括了Live ABC、常春藤、芝麻街、徐薇英文等英文教育課程內容,迄今在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市場創下5000多台銷量。接下來還要進軍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市場。「凱比機器人成功後,我在想下一步還可以往哪邊發展,那時想到往服務型機器人延伸,不過,公司內部有雜音,覺得應該不要分散力量。」舉棋不定之際,郭柳宗說,「剛好遇到2021年高通第三屆創新比賽,就決定拿比賽當試金石,如果得獎,代表市場也是看好。」軟銀社長宮川潤一(右)及鴻海旗下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都曾是郭柳宗的主管,也在女媧創業路上給了不少協助。(圖/翻攝自軟銀臉書、報系資料照)女媧順利擊敗逾120家新創公司,獲得第一名及12.5萬美元獎金,也奠定女媧跨足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基石,得獎後啟動B輪募資計畫,2023年8月順利募集約600萬美元資金。 「從前服務過的公司也給了不少協助,包括軟銀下訂了數百萬美元,給女媧設計生產客製化機器人,今年就要正式出貨,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也參與了公司B輪募資,這些確實是女媧跟其他新創公司比較不同之處。」郭柳宗感恩地說,前老闆們成了他創業8年來的貴人。展望女媧的營運表現,郭柳宗說,今年要先全力衝刺工業用及服務機器人,交出一張比2023年營收1.5億元倍數成長以上的成績單。接下來則是要打入品牌客戶,增加女媧機器人的產品深度,也希望能在2025、2026年朝上市之路邁進。女媧教育機器人是目前市佔率最高的產品,也是主要營收來源。(圖/翻攝自女媧創造臉書)
MIT機器人逆襲1/女媧Collibot槓中國一哥普渡 55歲董座:自製伺服馬達取代日系「成本砍90%」
疫情趨緩後,坊間連鎖餐廳出現一種特別的服務生,被民眾暱稱為「貓型機器人」,往來廚房與餐廳,穿梭於餐桌間,為民眾送上餐點。這些貓型機器人多來自大陸,但2024年起,一台名為「Collibot」的MIT服務機器人也將上陣,「我們自行研發伺服馬達,成本大降90%!」55歲的女媧創造董事長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自信能正面迎擊挾價格優勢的陸廠。據104人力銀行公布的數據資料,2023年11月工作機會達104.2萬個,與年成長4.2%,工作機會已連續9個月破百萬大關,顯示百萬大缺工成為常態,其中最缺工的產業是住宿、餐飲服務業。連帶地,服務型機器人市場需求高漲。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場景也迅速擴展,2023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產值預估為640億美元,2023年到202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35%。台灣最大服務型機器人代理商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分析,台廠機器人的價格是最大的競爭劣勢。(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目前市場主要的商用機器人,多為中國廠商普渡、擎朗所生產,不可否認,中國廠商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台廠要拚很難。」台灣機器人銷售商龍頭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告訴CTWANT記者說。早在疫情初期,醫療院所因人力移動受限,環境消毒作業需求大增,台灣科技大廠緯創(3231)、微星(2377)曾搶進服務型機器人市場,例如微星推出「AI-UVC消毒機器人」,結合醫護人員工作台車,隨時隨地進行消毒與潔淨作業。然台廠機器人受限於成本問題,迄今未能大幅推廣。據了解,一台台廠的機器人,平均成本約需要70-80萬元,而中國廠商的售價是30-40萬元。疫情期間台廠也積極研發不同用途的機器人,圖為微星的消毒機器人。(圖/微星提供)「我們很清楚,機器人的硬體研發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成立之初,策略就是『先硬後軟』,先拚降低硬體成本,再增加軟體研發,目前公司約100人中有50人是研發工程師。現在我們的伺服馬達都是自行研發出來的,成本比外購低90%。」女媧營運長張智傑說。女媧由郭柳宗於2016年成立,初期主攻陪伴型機器人,曾創下2000台銷售成績,後來轉供教育機器人,推出「凱比」在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銷售居冠。三年前高通舉辦台灣創新比賽,女媧以服務型機器人參賽奪冠後,郭柳宗轉而搶進這塊陸廠獨霸的市場。對面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優勢,郭柳宗一點也不擔心。「關鍵技術我們都自行研發,不依賴外部廠商。」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說。據了解,機器人最關鍵的零組件是伺服馬達,以日系品牌的價格一顆約需200美元,一台需要12顆,女媧透過自製,將成本可以比日系品牌低90%。女媧機器人因為搭載了自行研發的伺服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成本比外購低了90%。(圖/報系資料照)「女媧今年將上市的服務型機器人Collibot,正在進行客戶驗證。定價部分,一定跟可以跟中國品牌一搏。」張智傑說。郭柳宗指出,「我們將機器人看作職員的延伸,從硬體、軟體、AI三個層面,讓機器人可以應對各種需求情境,一方面緩解產業缺工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做到服務品質再升級。」另個競爭優勢是Collibot整體都是台灣設計、生產。「因為法令限制,很多地方目前不能使用中國產品,像是政府單位、醫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卡位的市場。」郭柳宗說。「相較於中國產品,MIT產品如果在價格上沒有價差,甚至還低於中國產品,那市場的接受度將會明顯增加,加上女媧在機器人市場已有品牌知名度,可以預見市場勢必會有不小變化。」一名大型機器人經銷商說。
女媧創造「Collibot」機器人24日亮相 瞄準餐飲+長照明年進軍美國日本
台灣機器人新創品牌女媧創造(NUWA Robotics)24日舉辦全新產品移動式服務機器人Collibot發布會,從研發到製造全部都在台灣完成,不僅可以送餐、與客人互動,也能夠依不同場景需求進行配置調整,Collibot以台灣為首發第一站,搶攻餐廳、飯店、醫療機構甚至展會園區等高缺工需求。女媧創造24日舉辦全新產品移動式服務機器人Collibot發布會,未來也有上市計畫。(圖/劉芯衣攝)女媧創造近期獲近2億元B輪資金挹注 ,自教育陪伴機器人跨足智慧工廠與多領域服務機器人後,得以提出機器人即服務(RaaS,Robot as a Service) 解決方案,在市場估值面已累積上看24億新台幣, 24日推出的移動式服務機器人Collibot ,定價為26.9萬元,將產品服務範圍從桌面擴大至整個樓面,主打「彈性場景」、「快速部署」與「實惠價格」3大產品特色。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指出,2023年10月份缺工人數連續八個月破百萬大關,缺工問題成為餐飲旅宿業重大挑戰,也是Collibot想要解決的痛點。首先,Collibot服務機器人外觀上採「漢堡式」模組設計,能依照不同場景需求進行配置調整;再者,Collibot軟體方面有優異導航、避障技術(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與生成式 AI: KebbiGPT 、Roflow 流程編輯器相輔相成。同時,女媧創造透過半模組化的機器人產品設計,減少客製化時間與成本,拓展機器人服務的應用情境,讓Collibot能進行帶位及人性化輔助餐點介紹,補足逐漸擴大的人力缺口。女媧創造創辦人暨董事長郭柳宗分享,「現今餐廳業者經常在特定節日安排互動遊戲或活動,但相關人員訓練是一筆不小的隱形成本,Collibot能透過條件與區域設定,在店門口發放傳單或向用餐顧客發起划拳挑戰,創造更多導售或行銷契機。」女媧創造策略長林謂立在會後受訪提到,服務型機器人預計2024年可在台銷售500至800台,客戶主要為美式賣場、飯店、連鎖餐廳等;至於海外部分以日本及美國為主,日本簽署對象尚無法透露,不過美國有4到6個大型客戶在洽談,主要合作類別為長照、連鎖餐廳,並預計每間可有2,000台的出貨量。
全台首個機器外送員上工!能避障礙、搭電梯 3月搶先「在這」試營運
不只在餐廳內送餐,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 現在也可以走出戶外,提供外送到府的服務!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打造全台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並攜手統一超商(2912)自3月1日起,在高雄軟體園區的7-ELEVEN軟科門市試營運,園區的上班族只要透過手機App點餐,就能享受機器人外送員送餐到門口的便利。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張能凱表示,近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需求高速成長,其中物流機器人在整體銷售量占34%,預估到2027年全球物流機器人的市場產值可達到494億美元。工研院開發的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去(2022)年在高雄大南方展中首度亮相後,經過半年的精進,打造全台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並將於高軟園區展開為期一年的試營運。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打造全臺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自3月1日起在高雄軟體園區的7-ELEVEN軟科門市試營運AMR外送服務。左起為foodomo總經理簡心縈、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張能凱、高雄市經發局專門委員陳怡良、統一超商協理謝冠宏、海量數位董事長施中仁。(圖/工研院提供)Cubot ONE在技術上不但能在人潮中智慧避開障礙,還能遠端控制及進出狹窄的電梯;在服務上與foodomo APP實際串聯,一鍵下單就可外送到園區各樓層。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整合C-V2X車聯網技術、3D定位與導航技術、5G連網整合技術及專利車體設計,打造全台首個可以在室內、外自由穿梭移動的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具備「精準領單」、「安全外送」、「跨樓送單」3大特色,能精準接收訂單、執行外送任務,安全避開行人或障礙物、跨越地形障礙,還能自主呼叫及搭乘電梯,完成跨樓層配送。統一超商表示,物流、外送需求在過去兩年快速成長,因應未來少子化、高齡化下人力短縮趨勢,統一超商整合集團資源加入工研院「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計畫,成為全台首家應用「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提供外送服務的零售業者,藉由零售場域與外送平台雙資源的整合,提供全新無人式的快商務服務。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高軟園區試營運,將做為無人外送示範據點,高軟園區國城大樓A、B、C棟的辦公人員,可透過手機使用foodomo APP訂購7-ELEVEN軟科門市商品,並選擇由Cubot ONE外送,約10至15分鐘內即可在指定地點領取訂購的商品,除了讓消費者避免人群接觸,也節省出門排隊候餐的時間。
經濟部攜2科技大廠開發旅宿機器人 全台11家飯店導入緩解人力荒
自去(2022)年12月國境解封,加上跨年連假的年末旅遊熱潮,及春節連假的來臨,帶動全台住房率。經濟部工業局與我國科技大廠攜手加速服務業轉型,開發多款旅宿應用服務機器人,在兔年開春將逐步導入北中南共11家飯店進行智慧化服務,提供環境消毒、迎賓接待、客房送物等服務,紓解旅宿人力的不足,除了提升營運效率、減少疫情交叉傳染,更可提供旅客體驗新型態的科技服務。在後疫情時代,面對大量回流的旅客,飯店在管理上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過去因為疫情而做的人力裁減措施,此刻需要即時填補的人力短缺,另一個則是因應消費物價大漲造成的經營成本上漲,都考驗飯店經營者的管理及應變能力。依照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2023年1月底前全台住宿餐飲業人力需求將大增6,600人,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缺口主要為房務人員、櫃台接待人員、餐飲服務員及儲備幹部等,就連高階經理也要投入房務工作,這些服務人力的短缺將造成入住旅客服務品質的下降。例如飯店在尖峰時刻提供check-in服務、設施介紹、客服解答等,往往讓旅客等待20分鐘以上,消磨入住旅客的耐性與好感;飯店在離峰時刻則是一人當二人用,常造成櫃台空窗的狀況,房客找不到櫃台或是房務人員服務,致使客訴量增加。另外,房務人員需要24小時待命,除了進行房間的整理清潔外,也需要來回奔波處理備品遞送、餐飲運送、環境消毒的工作,一間飯店一個月的遞送跑腿工作高達200小時,造成員工負擔。近年來服務型機器人開始在倉儲、餐廳、旅館、醫院、或銀行值勤,執行重複性的標準化工作,許多飯店看準服務型機器人能夠協助做接待、消毒、送物的三大功能,又可以快速上崗成為即戰力,有效緩解目前旅宿業在復甦期間所面臨的缺工問題,採用機器人進行重複勞動工作,不僅可以優化人力調度,還可兼顧房客隱私,降低人為接觸風險。同時,在大廳及公共區域導入接待導覽機器人,可以分散櫃台接待的次要需求,也為飯店門面帶起更多新奇的樂趣。在經濟部工業局輔導下,科技大廠緯創科技(3231)與光學大廠亞洲光學(3019)開發多款旅宿應用服務機器人,除了可以自由在飯店跨樓層移動,並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消毒、配送與迎賓服務,在與現有服務人員協作下,能彈性調配離尖峰時段的人力安排。目前台北美崙商旅、淡水福容飯店、六福萬怡酒店、福爾摩沙酒店聯盟草悟道酒店、台南台中港酒店、台中李芳艾美酒店、新竹安捷國際酒店、日月潭力麗溫德姆酒店、台南禧榕軒飯店、台南維悅酒店、高學高餐大群賢會館等11間飯店引進智慧化機器人服務,可望由遞送機器人完成7成的行李及飯店備品遞送工作,並縮短客人等待時間約2至3成,也透過接待機器人提升10%服務效益,減少人力運用於重複性工作的時間成本,提高服務品質。
疫後缺工轉型2/速食龍頭麥當勞開「無人化」第一槍 科技大咖搶做機器人
「缺工問題近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台灣不少行業更是事求人,但還是找不到人,因此機器人能否取代部分人力工作也成為產業關注焦點。不過以目前來看,要完全取代難度太高,如果透過數位化,搭配部分的專業型機器人,才有機會取代部分工作,但也是要看不同產業而定。」一位製造業主管告訴CTWANT記者。M觀點創辦人Miula指出,台積電(2330)的虹吸效應是缺工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積電持續擴廠,讓其他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面臨極大的人員流動問題,因為如果台積電技術員一年薪水60-70萬元,等於月薪大概也有5-6萬元,對於不少獲利能力相對較不穩定的產業,成本壓力大增。另外一個缺工的原因,則是屬於非典型就業的外送行業,根據非正式統計,如果外送員一天工作八小時,每周五天,大概也會有四萬元的薪資,這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也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用人需求。缺工問題有多嚴重?以美國為例,像是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在2022年12月就將德州一家分店改為無人餐廳,消費者先透過手機APP點餐,就可以依照指示開車到得來速車道取餐。甚至還有美國一個麥當勞店經理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將時薪提高到50美元,結果還真的有員工願意從早上六點上到晚上11點,一天就賺進850美元。美國一家麥當勞店長為了吸引員工上班,將時薪提高到美元,也讓該店一位店員slaytok1一天上了17小時的班,賺850美元。(圖/翻攝抖音)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經指出,機器人將比電動車更具市場價值。而去年9月30日,特斯拉(Tesla)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中就展示了讓馬斯克所認為理想中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不少台灣廠商也在研發各式型態的機器人,從鴻海(2317)替軟銀設計研發的Pepper,廣達(2382)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華碩(2357)的智慧機器人Zenbo;和碩(4938)新一代商用服務型機器人Aria;仁寶(2324)的AGV搬運機器人;緯創(3231)的自主移動機器人Wifundity;微星(2377)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佳世達(2353)智慧運輸機器人MiBot等。不過這些機器人多屬於協作型或是服務型居多。對於勞力密集產業來說,機器人能夠取代的部分依然相當低,以精密組裝來說,像是蘋果(Apple)iPhone,就仍無法用機器人來組裝;另外在搬運機器人部分,目前主要還是以倉儲為主,屬於較固定式的空間,對於像是貨物放入物流車等非固定式堆疊的工作,機器人的限制仍多。「就目前的技術來說,非固定式的作業環境對於機器人來說,除了本身的負重能力,另外還需要像是鏡頭等空間測距等不同技術相互配合,因此現在最多就是透過協作機器人來協助物品搬運,至於要完成像是裝箱或是上架等最後一哩路,還是要以人工為主。」一位負責機器人的廠商研發主管直言。廣達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目前負重能力已達20公斤。(圖/翻攝自達明機器人臉書)
看好疫後「解封」及「新南向」 6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12/5登場
因疫後解封及新南向投資兩大熱議話題,證交所將在12月5、6日兩天辦業績發表會,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及資深分析師林進南進行專題演講,並邀請台南-KY、佐登-KY、志強-KY、百達-KY、富林-KY及全宇生技-KY等6家第一上市公司與會說明。證交所介紹,台南-KY為生活產業品牌及銷售通路,業務包括品牌代理開發、生產,通路發展及文創百貨。1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12.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72%,每股盈餘1.79元。佐登-KY為專業美容美體產品領導品牌,全球超過27萬會員、店數近600家,提供從產品研發製造、生活美容SPA、醫學美容等全方位服務。今年10月佐登妮絲城堡於嘉義正式營運,更為集團增添營收成長動能。1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19.48億元,每股盈餘0.51元。志強-KY致力於代工鞋類產品製造,為全球最大足球鞋代工製造商,客戶包括全球最大運動用品商 Adidas、Nike、Puma及新客戶Brooks等。1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137.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37%,每股盈餘7.45元。百達-KY為以沖壓工業為主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產品主要為門鎖、座椅及排氣類沖壓件,在新加坡、中國無錫、印尼雅加達及匈牙利皆有生產據點,近年更切入服務型機器人之製造與租賃業務。1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10.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2%,每股盈餘0.94元。富林-KY深耕越南多年,為全球各類PVC、PU人造皮革提供者,產品廣泛用於傢俱、皮包箱、車輛、球類及雨衣等,並致力發展具有多功能、強韌性等優點之環保新產品。111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約23.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31%,每股盈餘4.54元。全宇生技-KY營運主體位在馬來西亞,是一家集合了生物科技、綠色農業、循環經濟、環保概念及南向先驅之五大核心優勢的微生物運用公司。1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28.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5.11%,每股盈餘5.02元。
高虹安遭質疑將男友永齡收入 充當政治獻金
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涉詐助理費爭議,延燒到鴻海集團與永齡基金會;網紅四叉貓日前翻出相關資料,質疑高替鴻海推動相關立法;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昨天受訪呼籲,檢調應釐清高男友李忠庭任職永齡基金會收入,是否有充作高虹安政治獻金。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則向郭台銘喊話,不能把高虹安棄置在戰場上。這是基本的道義問題,否則怎麼都說不過去。高虹安爭議事件與鴻海、永齡基金會牽扯越滾越大,除了扯出高的男友李忠庭任職於永齡基金會時年薪600萬,針對質疑,高卻回應,李忠庭是否在永齡基金會工作、薪水多少她不清楚,但自己在立法院問政內容可受公評,並未替鴻海推動任何立法工作。但網紅四叉貓則翻出2020年質詢資料,內容提到高虹安建請政府重視服務型機器人需求,正好是鴻海推廣產業之一,實際狀況與高的說法有出入。日前資深媒體人王瑞德在政論節目中透露,高在鴻海薪水高得嚇人,「她曾跟我說,她在鴻海年薪1000萬。」前民進黨發言人吳濬彥日前也在臉書指出,郭台銘現在最頭痛的恐在於要說知情還是不知情。若為了保住高說知情,就變成允許集團高階幹部,不避嫌去掛高團隊公費助理缺。外界會質疑企業財團安插人事,還伸手介入立院議事運作,絕對傷及鴻海與永齡。若郭都說不知情,這齣戲會更精采;還會波及到集團聲譽。許智傑表示,李忠庭究竟是否利用立法院公費助理及任職永齡基金會雙重身分,在立法院替鴻海推動立法,應由高虹安本人出面自清,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也盼檢調釐清李忠庭任職永齡基金會收入,是否有充作高虹安政治獻金。他說,高身為候選人,應主動公開更全面的資料,別再閃躲外界疑慮,與李忠庭一起出面釋疑,否則會讓選情持續減分。黃光芹昨天則在臉書表示,郭台銘的曖昧不明,就連高虹安因舊作《面試郭台銘》被反操作為負面文宣時,都不見出來為高說句話,「難道真要對當初跟他一起上車、現在還留在車上的子弟兵橫眉冷顧嗎」?
國會助理「不是人」 高虹安提倡機器人應用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在國是論壇時曾提出「善用新科技,防疫更有力」的應用思考,今(26)日也身體力行,在辦公室引入兩台服務型機器人Pepper和Temi,對於這兩位「不是人」的新同事,她表示,台灣在服務型機器人的運用上仍過於窄化,機器人需要學習的機會,善用科技,也能讓大家的日常行動更便利。目前辦公室應用的第一階段為人臉辨識與機器人整合服務,高虹安指出,這種技術可協助管理人員進出、基本的迎賓服務,建立「接待指引、收發文件」等行政庶務的標準化流程;今為機器人助理第一天「報到」,已能在指引方向、問候及與客人互動上有一定的表現,隨著辦公室業務愈來愈複雜,也會考慮增加機器人的服務項目。高虹安說明,服務型機器人若僅在飯店及購物商場裡運用相當可惜,像日本就有專門陪伴老人的陪伴型機器人,而台灣除了現有在醫療產業運用,也能發展其他方向如照護型機器人,只要整合人臉辨識技術加強資訊安全維護等等,相信能提升醫療品質並降低醫護人員工作負擔,有效減少人群近距離、長時間接觸的機會,在現在疫情延燒的時期,將會是得力的好助手。儘管機器人產業在台灣產值節節高升,但目前還是較少人關心,高虹安也強調,因此率先將機器人與AI技術納入國會辦公室的設置規劃,期許藉由自動化流程強化辦公室運作。
高虹安提科技防疫保護第一線 籲以機器人「愛的迫降」
立院今(21)日正式開議日,國是論壇中,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提出「科技防疫」的概念,她表示疫情持續蔓延,從武漢地區開始,到近期韓國、日本等地都有感染。她強調第一線醫療人員是抵抗傳染病最重要的防線,加強醫療人員的防務措施絕對是當務之急。高虹安指出,無論是國際及國內部分醫療機構,在此次疫情中都已經開始導入物聯網、機器人技術,以輔助院所內的醫療照護、環境消毒等工作。她說明台灣在機電和資通訊模組供應鏈健全,包含工業電腦、控制器、伺服馬達、影像語音辨識系統等,形成台灣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發展。若能在醫療院所導入機器人技術,將可應用於污染器械、衣物、醫療廢棄物回收、病患或訪客生理量測、藥品餐食運送、環境消毒等,有助於減少第一線醫療人員直接接觸病患並降低感染風險。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高虹安表示,目前也收到許多民眾的陳情建議,她也能感受民眾的恐慌與不安。她呼籲行政部門,在各種緊急應變的同時也需持續精進抗疫防疫的SOP,將缺漏之處儘速補齊,強化未來因應重大災害的能力。也應思考如何運用科技手段加強防疫能量。高虹安也提到第一線醫護人員是風險最高的職業群,一旦染病,無疑將使防疫出現重大缺口,希望能利用物聯網、機器人技術,用機器人「愛的迫降」,有效減少第一線醫療人員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