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淘汰賽3/逾兩千櫃棉花紗海上漂泊 卡在港口海關沒人領
「疫情發生時,秋冬季服裝正在銷售,三月到四月則是秋冬季服裝特賣會,因為衣服不是防疫品,各國啟動封鎖下,民眾不會出門買衣服,造成需求急降,庫存品根本銷不出去。」在紡織業界浸淫近三十年的強哥解釋。另一名紡織業老闆說,為了消化庫存,品牌大廠不僅給予代理商八折價格,更不用現金交貨,甚至借錢給代理商銷貨。「這四大品牌(J.CREW、GAP、JCPenney與KOHL’S)對台灣成衣業衝擊最大!」牛仔褲大王「如興」董事長陳仕修則透露,「GAP希望降價及同意增加訂單量,如興也願意微調接受,大家共體時艱。」原來,眾多台灣成衣廠的主要客戶就有這四大品牌,包括未上市的老字號「士品」、「德式馬」、「國華琺瑯製衣」、「廣立興業」及上市公司「如興」、「聚陽」、「儒鴻」、「南緯」、「廣越」等,各大廠營運設計中心多設在台灣,生產線則設在大陸、東南亞、南美洲及非洲等地。疫情影響下,紡織業受制於國際期貨的棉花廠,也因成本上升,選擇關機、放無薪假。(圖/123RF)本刊調查,新北市、桃園市一帶的長纖、短纖原料織廠,在疫情爆發前,一周七天產能滿載,現在一周只開機二、三天,大小廠都在苦撐。「聚陽」、「儒鴻」、「南緯」、「南紡」與「遠東」等紡織大廠,均下修客戶秋冬季訂單至少三至四成。慘的是,除了下游端,上游端也有問題,「現在棉花成本,遠高於製成棉紗後的售價,若加上人事與運輸等成本,廠商就會虧損。更何況,接單做出來後,根本賣不出去。」強哥透露,目前仍有超過兩千櫃的棉花與棉紗飄在海上,或是卡在各國的港口及海關沒人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