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時鐘
」 末日時鐘 世界末日![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93027/sm-632ce4d49bc14f5984b0d10d5d2b77f2.jpg)
一年過去了!全球多地爆地緣政治衝突 「末日時鐘」再度前進一秒
在2023年年初,運作75年的「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被調快到至23時58分30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最後的90秒。2024年年初時,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宣布則維持在倒數90秒不動。而如今有消息指出,由於2024年全球多地爆地緣政治衝突,因此末日時鐘再度前進一秒,時間來到23時58分31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89秒」。為了這前進的一秒,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也列出目前全球的5大核心問題,詳細內容如下:核武威脅:戰略條約崩潰,戰爭風險升高印度新德里空軍戰略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賽提(Manpreet Sethi)警告,全球核武風險已升至冷戰以來最高點。俄羅斯已暫停履行《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甚至取消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的批准。此外,中國正迅速擴張核武庫,而美國則開始強化有限核戰的可行性,這種戰略錯誤恐使全球陷入危機。人工智慧與軍事化:AI參與致命決策的爭議來自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赫伯(Herb Lin)表示,人工智慧被應用於軍事決策的趨勢令人擔憂,尤其是在自動化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上。這些技術可以在無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發動毀滅性攻擊。即便最後決定仍由人類作出,AI 參與決策的程度仍然引發重大道德與戰略疑慮。氣候危機:全球變暖惡化,應對政策仍不足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索科洛(Robert Socolow)表示,2024年已創下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包括颶風、熱浪、乾旱和野火。然而,各國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進展緩慢,甚至在政策層面遭遇嚴重阻力。索科洛甚至直接點名美國,表示氣候政策在美國2024年的選舉活動中幾乎未被提及,這顯示各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上仍過於消極,未能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生物安全:傳染病風險加劇,人工智慧可能助長生物威脅生命科學專家麥金尼(Suzet McKinney)警告,新興病原體與生物技術的濫用可能成為全球新危機。麥金尼認為,新冠疫情後,全球對於公共衛生建議的信任度下降,而各地實驗室數量增加,加上AI可能被用於生物武器的研發,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麥金尼也呼籲,各國政府應加強生物安全管控,避免科技進步被惡意利用,帶來不可逆的災難性後果。國際衝突:烏克蘭戰爭與中東局勢惡化前哥倫比亞總統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表示,全球衝突不斷升級,無論是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還是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都讓世界陷入極度不安定的狀態。桑托斯強調「各國必須正視這些危機,否則我們正在踏上毀滅之路。Cada segundo cuenta.(每一秒都很重要。)」據了解,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時鐘,最初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於1947年設立,該時鐘每年一月進行一次評估,以此標示出目前世界局勢距離世界末日的時間,而午夜零點就代表著世界末日來臨。該鐘自設立以來,就已經距離午夜僅剩下7分鐘,但該時鐘前後被調整過25次,其中距離午夜時間最長的17分鐘是在1991年,而目前的89秒是最接近午夜的時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34675/sm-f1085fd7b21768f6595e84b802067a1c.jpg)
日本生育率太低「696年後只剩1兒童」 學者憂:恐成首個少子化滅絕國家
許多人都知道,目前日本由於少子化、生育率過低等關係,目前已經成高齡化國家。日本東北大學高齡經濟社會研究中心的長吉田浩教授推算,696年後,日本可能會只剩下1名15歲以下的兒童,日本恐會因為少子化成為首個滅絕的國家。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吉田浩教授曾取美國「末日時鐘」的靈感,於2012年開發「兒童人口」時鐘,主要是希望透過時間展示的方式,讓全體社會對於少子化的問題感到危機感。而從2012年起,吉田浩教授每年都會在兒童節(5月5日)前後公布估算過後的結果。而在2024年的「兒童人口時鐘」結果中,在4月1日的兒童(15歲以下)人數達到1401萬人,但相較於2023年減少了33.6萬人,減少比例為2.3%。吉田浩教授估算,在5月5日時,日本兒童人士將會下降至1397萬9189人。如果依照此比例繼續下降,吉田浩教授推算出,696年後,也就是2720年的1月5日,全日本15歲以下的兒童僅剩下1人。而在2023年推算的結果為「798年後的2821年10月27日」,相比之下,2024年的結果可以說是往前提早了101年,而相較於2012年的結果「4147年」來看的話,等於說兒童少子化而滅絕的問題,在短短12年內提早了1427年。吉田教授指出,日本新生兒出生率之所以下降,他認為與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有關「收入低是許多年輕人無法結婚或生育的原因」。他認為需要改善育兒環境,就必須要減輕育兒的負擔,像是兒童醫療費降低、餐費免費,男性休育嬰假的實施,實現夫婦「一同工作、一同育兒」的社會,同時還要延長退休時間10年,育嬰假可休3至5年等等制度改革。吉田教授表示:「除非出生率下降的問題能夠停止,否則『時鐘』的指針不會回轉。日本可能會成為首個因少子化滅絕的國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13643/sm-433b1286e5d4702535bf1fc6954b3253.jpg)
一年過去了!「末日時鐘」維持在「最後90秒」 管理者:凍結並不代表穩定
在2023年年初,運作75年的「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被調快到至23時58分30秒,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最後的90秒。而一年過去了,末日時鐘的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再次公布「末日時鐘」的時間,目前仍維持在23時58分30秒。但《原子科學家公報》強調,時間凍結並不代表局勢穩定,任何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導致加速,各國政府與人類仍需要採取緊急措施。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報導指出,在2023年,不祥的趨勢依舊影響著全球性的災難,像是俄烏戰爭、對核武器的廣泛和日益增長的依賴,增加了全球核升級的風險。除此之外,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在花費巨額資金擴大或現代化他們的核武庫,增加了因錯誤或誤判而導致核戰爭的長期存在的危險。在天氣方面,2023年,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規模的洪水、野火和其他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與此同時,生命科學和其他顛覆性技術的快速和令人擔憂的發展加速,而政府只是做出了微弱的努力來控制。但《原子科學家公報》認為,世界可以變得更安全,時鐘可以遠離午夜,只要政府與人民都能共同努力。《原子科學家公報》執行主席布朗(Jerry Brown)表示,目前的世界就像在鐵達尼號一樣,各國領導人正在將世界引向災難——更多的核彈、大量的碳排放、危險的病原體和人工智能。布朗認為「只有像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可以將我們拉回來。儘管存在深刻的對立,他們必須合作,否則我們注定失敗。」據了解,末日時鐘是一個虛構的時鐘,最初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於1947年設立,該時鐘每年一月進行一次評估,以此標示出目前世界局勢距離世界末日的時間,而午夜零點就代表著世界末日來臨。該鐘自設立以來,就已經距離午夜僅剩下7分鐘,但該時鐘前後被調整過25次,其中距離午夜時間最長的17分鐘是在1991年,而目前的90秒是最接近午夜的時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234860/sm-39893bea07c81077a11834174b292716.jpg)
世界毀滅倒數1分半! 「末日時鐘」因俄烏戰爭被調快10秒
已運作了整整75年的「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在1月24日被調快10秒至11時58分30秒,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午夜12時的關鍵性時刻。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時鐘,它被用來衡量人類距離世界末日還有多遠。綜合BBC、《美聯社》的報導,於1947年創建末日時鐘的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稱,該時鐘在24日被調到了午夜12時前的90秒,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末日的時刻。該末日時鐘在冷戰結束後,距離午夜12時還有17分鐘,但2020年到2022年期間,該時鐘的數字已停留在午夜前100秒。據《原子科學家公報》稱,該時鐘的設計不是為了明確衡量生存威脅,而是為了引發有關氣候變遷和地緣政治衝突等棘手科學話題的討論。《原子科學家公報》在聲明中表示,今年決定將時鐘調快10秒,主要是由於俄烏戰爭加劇了核戰風險。此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災害持續擴大。該組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布朗森(Rachel Bronson)在聲明中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時代,末日時鐘的時間反映了這一現實。美國政府、北約盟國和烏克蘭有多種對話管道,我們敦促各國領導人盡最大努力解決所有問題。例如戰爭的影響不僅限於核危險的增加,它們還破壞了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但他也表示儘管人類引發眾多難題,但董事會相信人類可以通過全球參與來降低風險。《原子科學家公報》除了提及俄烏戰爭和氣候變遷外、還指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協助防止災禍臨頭的武器管制約束力,正一點一滴逐漸崩壞。這包括2019年終止的《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以及美國不再延長《2010年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的效期,讓美中俄三國邁入新的核武軍備競賽。另外,伊朗增加鈾濃縮的舉措、北韓的導彈試驗、動物疾病大流行、實驗室外洩的病原體等威脅都使人類更接近世界末日。末日時鐘最早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隱喻不受限制的科學技術將對人類產生威脅。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群參與過原子彈研製計畫《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被稱作芝加哥原子科學家的研究人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4383/sm-b1cb32a058dca266f787e6fcec7fc840.jpg)
「末日時鐘」調快僅剩100秒! 73年來最接近人類毀滅
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表示,象徵人類危機的「末日鐘」將往前撥快,距離「午夜」僅剩100秒,創下73年來最接近「人類毀滅」的時刻,撥快的原因則歸咎於核戰威脅及氣候變遷,而威脅加劇的推手也包括資訊戰、深度偽造影音到太空軍事化等各項破壞性科技、以及極音速武器研發。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報導,《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執行長布朗森(Rachel Bronson)宣布調整末日鐘時表示:「我們現在要告訴大家,世界距離毀滅近到以秒計算,而不是小時或分鐘。」末日鐘(Doomsday Clock)是由「原子科學家公報」專家小組來負責,包括13位諾貝爾獎得主。1947年設立末日鐘時,距離午夜有7分鐘,先前距離午夜最近的是1953年、2018年、2019年的倒數2分鐘,距離末日最遠則為1991年冷戰結束後的17分鐘。末日鐘撥快的原因有以下3項:一、核武管制、協議取消核議題專家斯奎索尼(Sharon Squassoni)表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協助防止災禍臨頭的武器管制約束力,正一點一滴逐漸崩壞,也許明年就會消失。這包括2019年終止的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讓美國和俄羅斯邁入新軍備競賽時代。此外,美國也表示,不會延長2010年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的效期。斯奎索尼更提到,2020年可能見到伊朗核協議完全破局外,德黑蘭當局更可能提煉濃度更高的濃縮鈾,北韓方面,美國總統川普打破慣例與北韓接觸,但最後也沒有實質的進展,平壤當局反而誓言推動新戰略武器。二、氣候變遷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擬定限制長期暖化的目標,最後卻沒有實質行動,直到2019年因為氣候變遷開始造成頻繁的天災,包括澳洲野火、全球多處熱浪、洪患等,顯示氣候變遷威脅已經迫在眉睫。三、危機惡化因素末日鐘調快的其他因素,包括不實消息和假新聞在深度偽造的影片催化下滿天飛,對社會凝聚力而言是強大威脅,而人工智慧(AI)武器的興起產生新的不確定性,例如無人機可在無人類監督下攻擊目標。同時,俄國已宣布研發出備有極音速滑翔載具的新型飛彈,而美國也在測試能讓被鎖定的國家難以即時反應的武器。太空是國際長期合作的領域,現在也愈來愈軍事化,多國測試發射體和反衛星雷射武器,且美國成立新軍種「太空軍」(Space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