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父母
」 何志偉 抬棺 終止收養 民法1083條賴母能繼承高中兒遺產?律師揭關鍵變數: 5億土地與200萬的距離
擁有5億房地產的賴姓高中生,與同性夏男結婚2小時就墜樓身亡,不只引發謀財害命疑雲,更牽扯出賴家與賴母之間糾葛,與公公生下賴生的中國籍賴母,今(26日)遭賴翁4名子女發聲指控,不宜為我國國籍。對此,律師蘇家宏指出,賴母能否繼承遺產除跟中華民國國籍有關外,會不會被「遣返」也是重要關鍵。蘇家宏在臉書指出,有關賴翁子女稱賴母不宜為中華民國國籍和面臨驅逐出境,可分為以下4種情況:一、中華民國(我國):可依法與賴生配偶共同繼承遺產,若賴生的結婚因判決無效,賴母可以繼承5億不動產。但賴母目前不是我國國籍公民。二、 無國籍人或外國人(非中國大陸籍):可繼承,但如遺產有不動產,需依《土地法》第17條及18條辦理。外國人所屬國家如對我國人民繼承有互惠規定,就可繼承不動產,反之就沒辦法繼承,不過可繼承其他財產(或變賣不動產後繼承現金)。三、國籍是中國大陸:由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賴母只能繼承200萬元,其餘財產由下一順位繼承人繼承,若賴生的結婚無效,將由賴生的同父異母兄弟姊妹繼承5億不動產。四、遣返,可能是5億土地到200萬的距離! 依新聞聲明內容,賴母極可能被驅逐出境遣返中國大陸,而一旦中國大陸政府回復賴母國籍,則對賴母的繼承權利有很不利影響。蘇家宏也補充,依內政部繼承登記法令補充規定,子女喪失國籍者,其與本生父母自然血親的關係並不會斷絕,因此對父母的遺產有繼承權,不過辦理繼承登記時,應注意《土地法》第十七條規定及第十八條有關外國人取得土地權利的限制。
哥蹦出爭億元遺產嚇傻妹!終養程序是關鍵 劉韋德:應改登記通知制
最近有個新聞,大略是一名女子的父親兩年前過世,喪禮上卻出現一名陌生的男子,原來是她父親之前另一段婚姻的兒子,她共有兩位同父異母的哥哥,這兩位哥哥原本被親戚收養,成人後終止收養。可是終止收養這件事並未通知這位女子的父親,結果父親過世,這兩位哥哥因已回復與本生父母的關係,所以可和這位女子共同繼承上億元遺產,讓她非常不能接受。根據司法院統計資料顯示,僅109年法院辦理民眾的收養件數就接近2千件,而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既然可以成立收養,當然就可以終止收養,終止收養後,出養子女回復和本生父母之間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及姓氏,應該也是天經地義(民法1083條1項)。 但這個新聞事件最大的爭議點,並不在終止收養後養子女是否可以回復和本生父母間的法律關係,而在於我國對收養和終止收養的程序有很大的不同。依據民法,在收養時雙方除了須有書面外,還必須聲請法院認可,法院審理時會審酌收養動機、收養目的、本生父母與收養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等各方面加以審酌,程序相當嚴謹。但雙方要合意終止收養時,除非養子女仍為未成年人,才需要向法院聲請認可,否則雙方只要一張簡單的終止書面協議書就可以合意終止收養,甚至連戶政登記都不必辦理就有效力(民法1080條2項)。由於終止收養的程序甚為簡單,但終止收養後養子女與本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當然回復,尤其是對於繼承權和繼承比例也會產生變化,倘若連本生父母也不知道被收養的子女已回復與其之親子關係時,確實對於相關人的權益保護有所不週,也對本生父母身後遺產安排的自主權有所影響。因此建議立法機關,可以將合意終止收養改為登記要式主義,並且在登記時能通知本生父母,應該會是比較好的一種立法方式。作者/劉韋德律師 台大法律系畢業,擅長不動產糾紛處理、遺產繼承、遺囑撰寫、婚姻等案件。2019年研發創設2個免費《遺囑產生器》、《離婚協議書》App提供民眾下載使用,現任職上市公司資深法務主管,免費預立遺囑與法律諮詢LINE「韋德律師」,ID是willlawyer。
冒出哥哥爭產1/父死留1億遺產 天上掉下來兄長分一杯羹
台北市一名卜姓女子的父親兩年前過世,喪禮上卻出現一名陌生的男子,原來他是卜父前一段婚姻的么兒,他和哥哥兩人原本由親戚收養,不料成人後卻終止收養、回復與本生父母的親屬關係,並享有與卜女共同繼承上億元遺產的權利。卜女表示,這對「天上掉下來的兄長」生前對父親完全不聞不問,卻能繼承身後遺產,民法部分規定不合時宜,日後勢必衍生爭產亂象。本刊記者找到日前曾為此向立委何志偉抬棺陳情的二十六歲卜姓女子,她說,父親原本有一段婚姻,後來因與其前妻個性不睦而離婚,他們育養的2個兒子則出養給前妻的哥哥,期間父親與前一個家庭不相往來,直到父親亡故後,這2個出養的兒子才出現要分總計約新台幣一億元的房地產與股票遺產,還控告她侵占父親財產,只因為她動用父親留下來的錢辦喪事,真是荒唐!「長大後我才知道父親過去一段婚姻有2個兒子,但在她出生前就已經成為別人的養子,兩家人也從未往來,因此素未謀面,直到父親在2018年底過世,已改姓的小兒子才在2019年初的喪禮上出現,但也只是像一般朋友一樣,上完香就走人。」卜女說,沒想到3個月後大兒子傳簡訊給她提及遺產的事,她才知道原來這2個出養的兒子已在多年前完成「終止收養」程序,依法「自動」變成她的哥哥,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卜女指出,《民法》第1080條規定「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關係,得由雙方合意終止之」,同法第1083規定終止收養後「回復其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間之權利義務」的規定有漏洞,她認為出養的子女回復與生父間的關係,應該通知相關人等,因為這涉及到未來的權利和義務變化,否則家庭將可能蒙受許多傷害。「我爸爸根本沒意願要分財產給前妻的2個兒子,如果他早點知道,可以預立遺囑,或是乾脆把名下財產全部出脫。」卜女認為,2個出養的兒子回復父子闗係,但父親生前卻毫不知情,自己也莫名其妙從天上掉下來2個哥哥,此事極不合理,因此向立委陳情,就是要凸顯這項法律制度的問題。 民眾拍下何志偉服務處門口遭放棺材的照片,貼到社群網站上,引發議論。(圖/截自我是士林人_我是北投人臉書)卜姓女子曾為此向立委何志偉陳情,但沒有獲得回覆,24日她找來兩名男性友人扛棺到何志的投服務處抗議,並在棺木外面貼著「民法1083條違憲壞家庭」「還我人權、家庭權」的抗議字條,目擊民眾把照片貼上網,引發社會熱議。何志偉表示,女子是因為是家庭內部繼承糾紛尋求協助,但他身為立委不能因為一件糾紛而修法,也不會對女子提出告訴。他說,「每個人的心都需要被照顧,但相互尊重也是必要。選民服務不該淪為情緒性的司法關說,本人尊重司法的獨立與超然,也不可能為了單一家庭的糾紛而倉促修法。」
冒出哥哥爭產2/離婚時潦倒協議送養 爸爸有錢後兒子悄悄歸宗
台北市卜姓女子的父親身故後留下上億元遺產,突冒出「兩個哥哥」來跟她爭產,由於《民法》在2007年修訂後,規定養子女成年後,不需要經過法院裁定,就可以與養父母協議終止收養關係,直接回復與原本生父母的關係,過程也不必經過本生父母同意,甚至也不必讓本生父母知道,因此衍生這項糾紛。卜女說,他父親在新竹唸研究所時,與女助教奉子成婚,婚後在聯電擔任工程師,並育有2子;父親與前妻結婚後,時常發生爭執,1992年因個性不合而協議離婚,父親承擔兩人的債務,將房產變賣後還欠下160萬元貸款,兩人原本協議共同監護兒子,待小孩長大些再決定跟爸爸還是媽媽,但因為前妻的哥哥嫂嫂結婚多年,只有2個女兒,因此希望能收養2個有血緣的「兒子」傳宗接代。卜女說,父親曾告訴她考量自己當時經濟狀況不好,加上男性要再婚、生子機會比較大,因此答應這項安排,在1993年經法院裁定將2子交由前妻的哥哥收養。「不要父親卻又回來要錢,13年前回復為父親的兒子,卻不跟我們聯絡,也不姓卜,終止收養根本是假的,只是為了準備爭產。」卜女說,父親的兩個兒子多年不相往來,在2007年與養父母雙方同意終止收養,依法回復成成生父的兒子,卻又在2008向法院聲請改姓,不願因此姓「卜」,繼續使用養父、也就是生母的姓氏,並未真的想認祖歸宗,後來我母親持家有成,家庭經濟慢慢變富裕了,他們就是看到父親變有錢之後,才想藉由終止收養來分配財產。卜女的哥哥傳簡訊要求商談分配遺產的問題,讓她相當不滿。(圖/讀者提供)卜女說,當時她與父母、弟弟在新加坡生活,父親得知2個兒子有改姓的司法程序,但並不以為意,那也是唯一一次他們「最接近」知道父親2個兒子終止收養的一次機會,但父親只是一名工程師,也不知道為什麼已經給人認養的兒子還要再改姓,只覺得別人的兒子,要姓什麼是他們的自由,根本沒想到這個動作會影響未來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冒出哥哥爭產4/終止收養免告知生父 立委律師認為法有瑕疪
卜女的父親過世後,2名原本出養給母族親人做養子的兒子回來分遺產,更傳訊嗆說「你跟父親過好日子這麼多年,我們都是靠自己努力生活」,她不甘心2個從來不認識的人突然變成哥哥,影響相關人的權利義務關係。法界人士和立委均認為,《民法》部分條文規定確實應與時俱進,具有檢討空間,否則爭產糾紛會沒完沒了。律師鄧湘全說,現行的《民法》規定,養父母與養子女終止收養關係,除了未成年子女要經由法院裁定外,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因為這是屬於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但一旦終止收養關係,根據《民法》1083條規定,養子女就自動回復成本生父母的小孩,這時需不需要生父母的同意,就很值得討論;就算血緣關係不需要經過同意,但至少也應該讓生父母知悉,畢竟名下多了一個兒子或女兒,對個人的生活是一項非常大的改變,況且很多父母當初在出養小孩時,都有不得已的原因,一旦小孩又變成自己的,必須讓當事人有所準備與反應。「冒出了一個繼承人,自己卻不知道,這說不過去。」立委邱顯智指出,《民法》的相關規定確實有問題,過去的立法時沒考慮到會衍生出與本生父母間的繼承問題,也因此立法上要用這樣的機會去填補問題,除了養父母與養子女相互同意外,也應該讓本生父母知道,讓人家能預做安排,才比較合理,否則可能造成當事人財產上利益很大的影響。立委邱顯智認為,現行法律對於成年人終止收養後回復與本生父母關係,在權利義務上規範並不夠嚴謹。邱顯智說,《民法》這項規定雖然很小,但對人民的影響很大,立法委員不僅要關注「國家大事」,更應該注意這種民眾切身的法律,而從前的觀念是「法不入家門」,所以相關法規沒有那麼細,親屬篇的規定本來就與時俱進,隨時代而調整,未來或許可研議,先從戶政機關的法規著手,課以公家單位通知利害關係人的義務。他認為,原生父母的其他子女,因為涉及自己的繼承權可能出現競爭者,有《憲法》保障「知的權利」,也應該被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