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燕
」 李佳燕允許拍照卻不讓小孩臨摹作品 高美館挨轟急致歉調整:已開放速寫
近日1名策展人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日前帶著孩子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年度特展《瞬間》,孩子看見畢卡索真跡時,拿出平板想要臨摹畫作,卻被館方志工制止,強調只能拍照不能臨摹,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炮轟,直批高美館的規定扼殺孩童藝術創作。對此,高美館致歉並表示,在不影響動線的情況下,已開放民眾速寫。「只能拍照,不能臨摹,這是規定。」一位策展人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日前帶孩子到高美館參觀有畢卡索真跡的《瞬間》特展,孩子看到真跡後拿出平板想要臨摹,卻突然被館方志工制止,並強調只能拍照,不能臨摹。志工此舉也嚇到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嚇得眼淚要奪眶而出。該網友也在文章中提到,相較奇美博物館官網強調個人臨摹不需申請,明文寫著「喜歡畫畫的人請帶著鉛筆和速寫本一起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博物館畫畫課,自由自在,不限平日或周末,更無需任何申請!」讓眾人直批高美館根本在扼殺孩童的藝術能力,也認為高美館不夠親民。「我真的不相信,一個已經存在這麼久的美術館,竟然會出現這樣與當代知名美術館背道而馳的作法。」醫師李佳燕也在臉書發文討論此事,她說,美術館不應是高高在上,拒人於千里外,大人假情假意、附庸風雅的地方。美術館必須是親近人民,讓人民尤其是孩子樂於接近的場所。對此,高美館緊急在「觀展須知」更新內容,稱若是個人速寫,民眾可攜帶小於A3速寫本、鉛筆及繪圖板入場速寫。高美館致歉表示,美術館是社會教育機構,開放各種安全的參觀形式,這次因展場管理溝通問題引發批評風波,向大眾致歉,高美館也會持續強化內部教育訓練,提供民眾更友善舒適的參觀服務。目前已於美術館官網公告「開放觀眾攜帶繪圖板或素描本進展場,可在不妨礙觀眾參觀與人流動線的情況下速寫」,歡迎大家多多利用暑假期間造訪高美館,一覽世界重要的巨匠經典。
早餐不邪惡1/醫師怎麼吃大揭密! 跳出澱粉框「5分鐘打造低脂餐點」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公布10大國人最愛的早餐組合,都是容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不只影響思考力,同時也容易發胖。但早晨時光通常匆忙,該如何吃得健康又有效率,CTWANT採訪多位醫師、營養師,一起揭密專家們的5分鐘早餐,而首要重點就是跳脫澱粉食物!最新調查顯示,國人前5名早餐組合是「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原因就是快速又有飽足感。營養師徐桂婷表示,高碳水早餐組合隱藏健康危機,明顯缺乏膳食纖維,不僅會導致使血糖迅速飆高,讓人感到昏昏欲睡,也有研究指出,攝取這樣的早餐會連帶影響午餐吃進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肥胖。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在臉書透露,曾有民眾向她抱怨「醫生,那妳告訴我,早餐要吃什麼?燒餅油條、肉包、三明治、煎餃、小籠包、蛋餅、各種麵包、飯糰⋯⋯就這些可以選擇啊!」李佳燕說,某個週日上午比較有空,她煮了燕麥粥(需要15分鐘),一面攪著燕麥粥,一面把小番茄洗一洗,煎個荷包蛋。平日上午沒時間,就把一個非常小的饅頭和一顆蛋放進電鍋裡蒸,另外再吃兩小條剝皮芭蕉、一杯鮮奶。5分鐘,就可以準備好一個低脂的早餐。家醫科醫師李佳燕認為在家吃早餐一點都難,週日早上有空時,她就準備燕麥粥、小番茄、荷包蛋,就是健康的一餐。(圖/翻攝自李佳燕臉書)「真的沒有那麼難!這也要感謝這幾年疫情,我們慢慢養成上班的日子,在家吃早餐的習慣。」李佳燕說,若以營養成分來說,主食儘量選擇沒有經過奶油豬油處理過的澱粉製品,例如想吃蛋餅,她會挑選高纖全麥餅皮自己料理,有時也會吃裸麥吐司。澱粉分量怎麼抓?「不用計算那麼麻煩,記得只要一點點就好。」雞蛋、鮮奶和無糖豆漿,則是最容易獲得的蛋白質來源。至於水果則是選擇容易處理的,例如小番茄、香蕉、芭樂,這種不需要削皮清籽切塊的水果,節省時間。今年67歲的元和雅整形外科院長鍾金源,以六塊肌聞名業界,他的早餐非常簡單,甚至不需5分鐘就能吃完。「因為早上固定進行瑜伽運動,所以平時早餐只吃七分飽,大多只吃優格搭配半杯豆漿,如果時間充裕,會再搭配一小塊麵包或生菜沙拉。」鍾金源說,他的早餐重點在於補充蛋白質和纖維質,精緻澱粉則盡量避免。「吃完早餐後,再做瑜伽,就能喚起一整天的精氣神!」總匯三明治、蔥抓餅加蛋、再配一杯大冰奶,曾經是腎臟科醫師王介立的早餐,當時的他體重90公斤,後來調整飲食、將運動融入生活,如今王介立體重穩定維持在65公斤,而早餐也變成一顆100公克的地瓜加上奶粉泡的鮮奶茶。「我平時都是運動通勤,有時跑步、有時騎單車,大約會消耗400~500大卡,到診所之後才吃早餐,地瓜加上鮮奶茶的碳水及蛋白量勉強支持運動所需,同時又有豐富鈣質。」王介立說自己是刻意如此,因為他把上班時間拿來做熱量赤字飲食,才能在下班後和家人一起享用美食。什麼是熱量赤字?王介立說,「只要攝取的總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無論如何進食都不會變胖,所以早餐時間節省下來的熱量,分攤到午晚餐之後,就能降低變胖機率。」不過,這不代表任何食物都能吃,因為某些食物容易使人發胖的原因,不是它的熱量特別高,而是它會讓人一次再吃,因而吃下過多熱量,所以挑對食物還是非常重要的。
有症狀卻「篩嘸2條線」 醫揭「2原因」當然怎麼篩都是陰性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停留在破萬確診的高原期,不少台灣民眾都有確診經驗,日前也確診新冠,並已染疫康復的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就指出,前陣子她的姐夫也確診,同住的姐姐隔兩天自曝「喉嚨怪怪的」,但怎麼自篩都是一條線,她也遇到另一名患者,明明有喉嚨痛、發燒,但快篩也是怎麼篩都陰性。後來這兩人都經過她的「快狠準」神篩,紛紛篩出兩條線確診。她分析有兩種原因,會導致患者明明有確診了,卻還是篩不出兩條線。李佳燕醫師昨(10日)在粉專題到,她的姐夫確診後,姐姐隔兩天也出現症狀,依照兩人是同住家人的生活習慣,她鐵口直斷地告訴姐姐,「你也中了啦!」但姐姐不論怎麼快篩,都是一條線陰性。後來李不信,表示下午到府親自為她快篩,「結果如我所料:兩條線,陽性!」李佳燕並分享,前幾天有名患者因喉嚨痛、發燒就診,疑似是新冠肺炎,不過該患者掏出在家做的快篩陰性,表明自己沒確診。但李佳燕醫師告訴患者,「我親自幫妳篩!」結果篩出結果大翻盤,該患者陽性確診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已經出現新冠症狀,快篩卻篩不出來?李佳燕分析,主要有2個原因,第一種,是時間還沒到,體內的病毒量還沒有足夠的透過快篩顯現;第二是大家自己快篩戳鼻子時,下手不夠狠。李佳燕說,依照過去經驗,在開始有一點症狀後,大概隔24至48小時之後,才會篩出陽性,所以一開始有症狀就篩,很容易篩不出兩條線陽性,「我們都會建議,今天篩是陰性,不可大意,明天、後天,都必須再篩。」第二個篩不出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篩太淺了,李佳燕直言,「只在鼻孔內轉,當然怎麼篩都陰!」並自認在診間幫忙患者快篩時,棉棒會伸很深,因此建議大眾,當高度懷疑自己確診,卻怎麼篩都篩出陰性,「只好找心狠手辣的醫師代勞了。」
換季怪病1/半夜冷氣孔爬出「蟲蟲大軍」 一覺醒來冒出上百顆紅疹
澎湖日前爆發怪病,近千名民眾身上出現大片紅疹且奇癢無比,經過不斷追查,排除水質等因素之後,縣府衛生局初步推斷可能是「台灣黃毒蛾」幼蟲的體毛,隨著東北季風吹散而導致的接觸性皮膚炎。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在臉書PO文表示,自己與16名好友恰巧到澎湖玩,因此身體也出現上百顆紅疹,癢得不得了!但觀察癢疹出現的部位是從脖子到腰部,而且衣物遮蔽處、甚至腋窩都有紅疹,所以懷疑過敏原並非毛毛蟲的體毛,而更像禽蟎。小兒科醫師許志煌也曾與禽蟎交手,曾診治過好多個被禽蟎叮咬的小朋友,他在臉書指出,第一眼以為是跳蚤惹禍,但由於紅疹範圍實在太大,認為不可能都是跳蚤咬的,進一步檢查皮膚後確認元凶是禽蟎。許志煌解釋,若紅疹多出現在腋窩、脖子、前胸、肩膀和上肢的話,就可能是禽蟎叮咬。他說明禽蟎會寄生在鳥類身上,平常以吸食鳥血、人血維生,如果住家周圍的屋頂、陽台、窗戶、窗型冷氣附近經常有鳥類出沒,甚至有鳥窩,禽蟎便會透過冷氣縫隙或是通氣孔鑽入屋內,也額外提醒曬衣服也得小心。禽蟎吸食鳥血維生,所以只要是鳥類出沒的地方,都可能遭到禽蟎叮咬而瞬間出現上百顆紅疹。(圖/報系資料庫)其實禽蟎釀禍的過敏慘案非常多,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鳥」,許多患者的房間大多在陽台旁,或是房間內設有窗型冷氣,鳥類經常出沒而留下禽螨,當人類晚上睡得正香甜時,禽蟎就趁機悄悄從縫隙鑽入房間,再溜到被窩內叮咬人類皮膚吸血,接著皮膚會立刻大面積出現紅疹,數量會多達200~300顆以上,相當嚇人。另一個關鍵就是戶外曬衣服或棉被,李佳燕就懷疑澎湖民宿可能是在戶外曬棉被,所以許多旅客才因此中鏢,但她強調只是自己猜測,而她也已經致電澎湖縣衛生局說明自己的猜測,衛生局也承認過敏原應該不只有一種,可能是多種過敏原才導致這麼多民眾同時爆發接觸性皮膚炎。治療禽蟎叮咬與一般蚊蟲叮咬相同,通常採用口服藥加外用藥膏,如果真的很癢,醫生會使用加長效抗組織胺睡前吃,阻斷禽蟎來源。而且,人類並非禽蟎的宿主,就算吸人血也無法維持生命,所以日子一久就會慢慢死亡不再繁殖,但還是必須驅趕鳥類、或移除鳥窩,才能永遠杜絕禽蟎導致的皮膚過敏。
換季怪病2/皮膚過敏猛擦止癢藥膏 「做錯這件事」讓他差點丟了小命
家醫科醫師李佳燕認為「禽蟎」才是澎湖怪病的真兇,由於她不只曾被毛毛蟲剛毛攻擊過,過去也曾親身體驗過禽螨叮咬的滋味,所以能夠清楚分辨毛毛蟲是片狀紅疹、而禽螨則屬於顆粒紅疹。不只如此,李佳燕還得過疥蟎蟲引起的疥瘡,也曾被跳蚤叮咬,蕁麻疹更是爆發過無數次,一切的原因都來自於過敏體質,讓她從小到大飽受各種皮膚過敏之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劉晟昊醫師表示,尤其秋天換季更是過敏的好發時節,患者一下子就暴增2~3倍,但大多數是因為皮膚乾癢所導致,根據國外研究,氣溫每下降一度,肌膚的油脂分泌量便會減少10%,因此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也會跟著減少,連帶影響皮膚表面的酸鹼值,讓肌膚菌叢的生態出現失衡,也就使得皮脂膜的保護力跟著減弱,造成肌膚乾燥、敏感。皮膚科醫師胡怡萱醫師表示,近期就有一名2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因手臂、小腿乾癢脫屑,甚至因此癢得睡不著,所以便自行到藥局買止癢藥膏藥來擦。剛開始雖有緩解,但擦了幾次後,肌膚乾癢症狀無好轉,反覆用藥更讓她越來越癢,嚇得她趕緊就診。想要預防皮膚乾癢,醫師建議從根本做起,多塗抹溫和又具深度保濕功能的乳液。(圖/林勝發攝)胡怡萱說,皮膚出現乾癢、過敏症狀時,許多民眾常常會先自己買藥膏或藥物舒緩症狀,但這類藥物大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醫師指示使用,容易產生副作用。劉晟昊也提醒,有些止癢藥膏不含抗生素,只能塗抹在沒有傷口的皮膚上,若是已經癢到抓破皮,又不小心將這類藥膏塗在傷口上,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就曾有患者因此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差點危及性命,建議還是就醫較有保障,若是發生突發狀況需要應急,最好選擇含有抗生素的藥膏塗抹傷口、其他部位再塗一般的止癢藥膏。其實,想長期改善乾癢症狀,應從肌膚根本問題著手。若是因肌膚乾裂而引起的紅癢症狀,建議可選擇含有從油菜花籽萃取成分的產品,同樣能舒緩發炎與癢感,兼具深度保濕功能,且相較藥用類固醇來說,對肌膚也較溫和無負擔,能長期使用沒有抗藥性。除了多擦保濕乳液之外,劉晟昊說,平時洗澡的水溫也不要過高,否則過燙的水會讓皮膚表面更加乾燥,也不要使用洗淨力過強的沐浴乳、肥皂,以免會讓皮膚表面更缺少適當的油脂。天氣逐漸轉涼,醫師提醒洗澡水溫不可過燙,也不可使用洗淨力太強的沐浴乳、肥皂,以免讓肌膚更加乾燥。(圖/123RF)
醫師到澎湖染怪病「起紅疹發癢」 她揪真正兇手:不只一種病源
澎湖近日有民眾陸續出現皮膚發癢、起疹等症狀,短短一周已有10起以上案例,旅客擔心是傳染病,不少人紛紛退訂房間。澎湖縣衛生局初步推斷是「台灣黃毒蛾」體毛所造成過敏反應,不過有醫師最近前往澎湖旅遊,同樣染上奇怪的皮膚病,懷疑真正的兇手不是毛毛蟲,而且可能不只一種病源。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在臉書透露,她和16名親友9月24日至27日到澎湖遊玩,第一天下午搭船到島嶼,晚上烤肉又喝酒,不料半夜就覺得脖子很癢,一度以為是啤酒配海鮮過敏,隔天起床,和她同床共眠的老公也表示手臂有紅疹會養,還有外甥及住另一間房的兒子也起紅疹,外甥的2個小孩則是過2天才出現發癢的症狀。李佳燕醫師認為病源不只一種。(圖/翻攝自澎湖縣政府臉書)李佳燕醫師指出,起紅疹的部位,從脖子到肩膀、上手臂、腋窩,接下來是肚子,腰部,再到背部、整隻手臂,最後是腿,他們討論後認為是禽蟎惹的禍,但後來新聞卻說是毛毛蟲的剛毛,讓她感到不解,「除了我們長疹子的部位,連腋窩肚皮都有,不像毛毛蟲剛毛能到的地方之外,因為我們團16人,同進同出,共住7間房。有3間房,共住6人,都毫髮無傷,中獎的,我和老公是同住一間房同一張床,我外甥和2個孩子也是同一間房,同一張床」。李佳燕醫師懷疑,是否是民宿把棉被拿到戶外曬,有些棉被沾染了禽蟎所致,她透露一直到28日晚上,她幾乎夜夜癢醒,非常難受,直到擦了藥膏和止癢蘆薈膏,同時服用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終於一夜好眠。沒想到友人傳訊告知,從澎湖回來後,在行李中抓到5隻非常小的小蟲,每隻大小約不到1mm,因此她只好打電話給澎湖衛生局,「也許,不只有一種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