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炎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SOGO復興館X亞洲水泥 2023太魯閣山市集 匯集近20家在地店家 體驗花蓮原民風情
雙十連假即將來臨,想好要去哪裡放鬆心情了嗎?在台北,有一場「原汁原味」的文化市集饗宴,從10/7(六)-10/9(一)於遠東SOGO復興館1樓戶外廣場登場。由亞洲水泥主辦的「太魯閣山市集」活動,將匯集近二十個來自花蓮縣秀林鄉玻士岸部落的在地店家和表演團體,希望讓民眾在連續假期的繁華都市中,體驗太魯閣族文化,聆聽原住民傳承旋律,彷彿自己就置身在花蓮的山水美景中。去年底,亞泥首度在花蓮舉辦「太魯閣山市集」活動,吸引超過六百人次遊客到場,好評不斷,今年更是擴大規模,移師台北,現場將呈現代代相傳的藤編工藝、多姿多采的織布作品、千變萬化的手作陶藝、以及風格奔放的木雕飾品;市集中不能缺少的美食良飲,則以部落常見的香料畫龍點睛;還有獲得有機認證的農特產品,強調健康無毒;每天下午則有三場太魯閣族歌謠表演,和傳統樂器演奏體驗,期待這些深植於山水間的旋律,能傳遞到所有民眾心中。2023太魯閣山市集,匯集近20家在地店家,體驗花蓮原民風情。(圖/SOGO復興館提供)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表示:「地方創生」是亞泥非常關心、努力推動的事項之一,與我們「百貨永續模範生」遠東SOGO長年深耕ESG的理念非常吻合。遠東SOGO從2018年開始連續5年舉辦全台最大規模小農展、原民展,從產地到餐桌,為小農搭建與顧客對話的最後一里路。很開心這次活動再次注入新的元素,我們一定是不遺餘力、全力支持,發揮遠東SOGO通路影響力,不僅集結部落的特色料理,更感受強韌的原民精神和獨特的在地美學,帶來全新購物新體驗。亞泥強調,除了不收取攤商任何費用外,活動期間的所有市集收益和觀光推廣效益,將全部歸屬於部落攤商和玻士岸部落所有,藉此展現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和扶持,期盼讓地方創生能量得以延續,促進企業與部落之間的共存共榮。代代相傳的藤編工藝、多姿多采的織布作品。(圖/SOGO復興館提供)亞泥總經理李坤炎表示,玻士岸部落的朋友們,是亞泥花蓮廠的好鄰居,也是這次活動的主角,他們擁有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的珍貴寶藏,這些寶貴資產,不應該被埋藏在偏鄉部落,而是有登上廣闊舞台的機會,讓更多人品味欣賞。同樣將出席與會的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村長張文盛提到,「太魯閣山市集」是匯聚文化、美食、手作和音樂的盛宴,也是台北民眾近距離感受花蓮太魯閣之美的絕佳機會。10月7日至10月9日,每天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六點,歡迎大家前來走走逛逛,共同見證太魯閣族文化的多元繽紛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