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樺
」 李宜樺 環境部 塑膠袋大餐後肚子好脹! 營養師揭6大NG飲食習慣「用吸管喝飲料」也上榜
中秋佳節剛過,在跟親朋好友共享大餐過後,難免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對此,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分享造成脹氣的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讓大餐過後的肚子大大減少負擔。臉書粉專「好食課」近日發布貼文,李宜樺表示,中秋節已過,雖然大家應該收心上班了,但即便心回來了,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營養師分享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報你知。盡量避免的6大NG飲食、行為: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4個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
普渡供品熱量「它」比八寶粥高! 三牲「東坡肉」居冠
週日即將迎來中元節,供桌必備三牲四果,但你知道供品的熱量嗎?健康粉專《好食課》也分享,1包泡麵大概400至600大卡,不過牛奶花生也不妨多讓,1罐大概415大卡。而三牲中則以東坡肉居冠,1條1480大卡,烤全雞1隻也要1320大卡。健康粉專《好食課》近日發文指出,「週日就是中元節,你們家的供品都準備好了嗎?到底傳統上供品要準備哪些?這些食物又有多少熱量?就讓好食課Anna 李宜樺 營養師告訴你~」李宜樺表示,普渡供品擺放習俗應由內至外,面向好兄弟或神明,並分別擺放零食、乾貨、罐頭、飲料,再來是四果、三牲、插香的米、酒杯、燭台李宜樺還提醒供品準備小眉角:三牲:常見的即為雞豬魚的組合,但目前也蠻常見把魚換成易保存的乾魷魚等海鮮乾物,需注意供品需保持頭尾完整,而無全豬可以五花肉、香腸等替代。四果:非四種水果,而是四季水果,常見的有蘋果、橘子、奇異果、水蜜桃,祭拜時以“單數”種類與數量做準備,通常準備1至5種水果各3至9顆。接下來李宜樺還公布供品熱量:泡麵:400至600大卡/包八寶粥:一罐約370毫升,熱量265大卡牛奶花生:一罐約340毫升,熱量415大卡四果蘋果:88大卡/顆 (175克)水蜜桃:64大卡/顆(145克)奇異果:50大卡/顆(90克)三牲煎黃魚:400大卡/尾(400克)東坡肉:1480大卡/條(400克)烤全雞:1320大卡/隻(680克)無糖綠茶:0大卡/瓶麥茶:265大卡/瓶(1500毫升)可樂:840大卡/瓶(2000毫升)洋芋片:370大卡/包(70克)
2026手機循環率目標15%!業者將負回收責任 未達標即開罰
台灣每年銷售500萬支手機,即便環境部早在2006年起將手機列為清潔隊應回收項目,但因為民眾不知道回收點、擔憂個資外洩、缺乏回收獎勵,目前回收率只有12%,環境部7日預告草案,擬賦予手機業者回收手機責任,並提高租賃、舊機買回或維修等循環服務比例,使手機回收及維修的「循環率」能在2026年達15%,預計2025年上路。環境部指出,歐美多國已立法將手機回收的責任歸於手機業者,例如美國有《電子廢棄物回收法》、歐盟訂有「廢電子電機設備指令」、日本設立《廢舊小型電子產品等再資源化促進法》,台灣2022年手機回收率12%,雖然是歷年新高,但仍有努力空間。環境部調查發現,超過5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沒有拿出來回收,原因包括不知道回收點、缺乏回收獎勵、擔憂個資外洩,為了解決手機回收困境,資源循環署7日預告「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預計2025年1月1日實施。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長李宜樺說明,草案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並提高手機回收及手機租賃、舊機買回或維修等循環服務比例,使循環率在2026年達成15%目標。他舉例,蘋果、三星、華碩等所有手機品牌業者應負起回收責任,經銷商、零售商則需配合明確規範廢行動電話的回收方式,包含在場所設置回收設施、營業場所或出入口標示、協助保全消費者個人資料避免外洩,並提供回收優惠給消費者增加誘因。李宜樺表示,手機品牌業者明年起應每年向環境部提報當年手機銷售量、回收數量等多種資料,2026年即要達成15%循環率目標,若未達成,應提改善計畫,隔年仍未達成,將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
颱風天就要吃泡麵!有防腐劑?吃了會禿頭? 營養師破解2大迷思
「凱米」今(24日)增強為強烈颱風,下午1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4.1度,東經122.7度,即在宜蘭的東南方約120公里處,以每小時18轉13公里速度,向北轉西北西進行。凱米來勢洶洶,許多民眾從昨(23日)開始就忙著進行防颱準備及囤積糧食,各大商場貨架湧入搶購人潮,其中泡麵更是被一掃而空。營養師李宜樺在臉書粉專「好食課」表示,凱米颱風來勢洶洶,相信不少人已在家囤好泡麵做好萬全準備,因此她特地破解有關泡麵的2大迷思,首先是泡麵有加防腐劑?吃了變木乃伊?營養師表示,遇到可長久保存的東西,不少人第一直覺反應就是覺得產品有加防腐劑,但其實食物能長久保存,除了靠添加外來物外,將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其實就可延緩食物的腐敗。李宜樺說明,目前泡麵主要是依靠油炸或烘乾脫水來長久保存,且法規已有明文規定泡麵麵體不得添加防腐劑,因此泡麵麵體是不會有防腐劑的,「唯一有可能有問題的便是醬料包,因為目前法規未規範醬料包不能添加防腐劑,因此部分進口泡麵或是國內拌麵類的醬料包仍會添加防腐劑,可直接於泡麵包裝的成分標示去做檢視」。至於第2個迷思,營養師指出,很多人認為吃泡麵會引起禿頭,但禿頭主要與遺傳、壓力、清潔不當與營養不均有關,會有類似迷思主要是因為泡麵大多欠缺營養所致,否則吃泡麵不會導致禿頭。李宜樺也提醒,颱風天吃泡麵想注意營養均衡,記得加顆蛋或鮪魚罐頭,放一些蔬菜進去,少一點點調味,不僅美味,也可吃得更營養。(圖/翻攝自好食課臉書)
全台47處市場響應減塑 夜市跟進「困難重重」
逾半塑膠袋使用量來自傳統市場或夜市,環境部2022年起補助各縣市推動「示範減塑市場」,今年共47處響應,預估可減少20%、0.45億個購物用塑膠袋,但夜市減塑卻一直未納入,環境部表示,因夜市客源多為觀光客,非計畫性購物,加上販售食物多樣,還在評估如何鼓勵減塑。環團則表示,環境部不該害怕攤商反對,而是要將夜市、市場列入限塑對象,並提供長期誘因,使攤商更有意願配合政策。根據環境部統計,50%至60%塑膠袋使用集中在傳統市場或夜市,因此推動各縣市推動至少1處「示範減塑市場」,每座市場實施減塑時間約為半年至1年,作法包含提供二次袋或循環袋、購物車或籃、攤販張貼「不主動提供塑膠袋」標語,並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購物袋,改變過去直接替消費者裝袋的習慣。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47處減塑市場可減少20%、0.45億個購物用塑膠袋,不過為確保生鮮食品衛生,生鮮袋仍可以使用,至於夜市減塑,因夜市的消費型態不同,還在評估如何鼓勵減塑。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補充,市場多為計畫性購買,民眾事前可準備環保袋,然而夜市一半以上客源是觀光客,加上攤販販售食物多樣化,兩者的減塑措施必須分開構想,未來能否比照減塑市場,辦理各縣市至少一處「減塑夜市」的可行性,需要時間討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觀察,因市場推動減塑,常運用環境部補助,給予民眾誘因,然只要試辦結束,部分攤商基於提供塑膠袋給民眾較方便的觀念或習慣,就故態復萌;夜市、市場還是要列入限塑對象,過去環境部推動14類場所限塑,相信民眾會慢慢習慣市場、夜市限塑,也可以加強向外國觀光客宣導,要攜帶環保袋前往消費。
塑膠袋使用量不減反升 擬評估擴大限塑範圍
環境部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民眾在14類場所需付費取得購物用塑膠袋即是其一,但立委發現,國內塑膠袋使用量不減反升,要求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環境部回應,會討論將有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納入限塑範圍的可行性,明年針對各方有共識的部分,公布草案。台灣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針對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塑膠托盤及包裝,採取禁止、限制運作及鼓勵自備的方式,減少垃圾產生量及處理量。但環境部17日在立法院社福及環衛委員會指出,因國人消費習慣性及市場攤販未納管,購物用塑膠袋用量超過全國整體用量50%以上。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質疑,塑膠袋、餐具使用量及內銷量近年創新高,減塑政策沒有打中核心;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表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1年塑膠袋生產量為19.3萬公噸,其中內銷量為14.2萬噸,2021年生產量已攀升到31.6萬噸,其中內銷量20萬噸,國內塑膠袋生產、內銷量分別成長1.6至1.5倍,奇怪怎麼越限塑,塑膠袋使用越多?林淑芬指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曾訂定,2020年每年每人使用塑膠袋量為400個,到2030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則是100個。但據了解,2022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卻是430個,建議環境部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已限用單位進一步實施禁用、擴大使用兩用袋。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多數塑膠袋用量來自傳統市場、攤販、夜市,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是漏網之魚,14處塑膠袋使用量卻只占不到2成,坦言減塑政策沒有打到痛點,但目前正在討論將開發票店家納入限塑對象,傳統市場、早餐店則是下一波。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補充,今年會分別針對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評估,且徵詢相關業者、民眾意見,如果各界認為有場所可納入限塑範圍,會放入草案並在明年預告2至3個月,若期間未收到意見,便正式公告。
限塑22年用量「不減反增」 2025擬擴大管制: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
環境部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要求民眾在14類場所需付費取得購物用塑膠袋。但有立委發現,22年來國內塑膠袋使用量不減反升,要求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環境部回應,會討論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納入限塑範圍的可行性,2025年會針對各方有共識的部分公布草案。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環境部17日到立法院社福環衛委員會,報告「限塑政策執行成效及家戶與一般事業廢棄物減量知檢討與策進作為」,表示2002年起實施限塑政策,針對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塑膠托盤及包裝,採取禁止、限制運作及鼓勵自備的方式,減少垃圾產生量及處理量。環境部指出,限塑政策中,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對象共14類對象,管制後,與2020年使用量相較,每年減少108億個,但因國人消費習慣性及市場攤販未納入管制,購物用塑膠袋用量依然超過全國整體用量50%以上。已從2023年起,推動全國各縣市42處「減塑市場」,每月每處可減少10%塑膠袋用量,今年會擴大辦理。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環境部升格前曾訂出2030年全面禁用4項一次性塑膠製品,升格後卻稱禁限用不再是唯一方向,質疑政策轉彎,尤其塑膠袋、餐具使用量及內銷量近年創新高,也質疑環境部推動減塑政策「沒有打中核心」。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表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1年塑膠生產量為19.3萬公噸,其中內銷量為14.2萬噸,2021年生產量已攀升到31.6萬噸,其中內銷量20萬噸,國內塑膠袋生產、內銷量分別成長1.6至1.5倍,問「怎麼越限用越多?」林淑芬指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曾訂定,2020年每年每人使用塑膠袋量為400個,到2030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則是100個,但據了解,2022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卻是430個,建議環境部評估擴大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範圍、已限用單位進一步實施禁用、擴大使用兩用袋。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6成以上塑膠袋用量來自於傳統市場、攤販、夜市,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是漏網之魚,目前推動減塑的14處塑膠袋使用量卻只占不到2成,坦言現行減塑政策「沒有打到痛點」,但他也表示對這些場所立刻施行限塑,會影響民眾日常生活,需要時間宣導。但目前正在討論將開發票店家納入限塑對象,傳統市場、早餐店則是下一波。環境部循環署長賴瑩瑩則表示,今年會討論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的對象,及分階段實施的時程,明年提出草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補充,會分別針對開發票店家、傳統市場、夜市、早餐店評估,且徵詢業者、民眾意見;如果各界認為特定類型的場所可納入限塑範圍、已決定上路時間,會放入草案並在明年預告一段時間,期間如未收到意見,便正式公告。
佛光一度拉近差距只差7分 台師大挺過考驗決賽門票入袋
112學年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第2場女子組4強賽,台灣師大透過防守壓制佛光大學三分外線發揮,首節26比9打出雙位數領先,雖然第3節一度被追到剩7分,台師大還是挺過考驗,79比66搶下冠軍賽門票,繼109、110學年之後,再度和世新大學女籃爭冠。台灣師大女籃總教練梁嘉音指出,團隊開賽融入度好,一開始就打出20比3的節奏,主要歸功於防守、還有防守籃板,「佛光大學是很可敬的對手,衝搶相當積極。第一節我們就是守好佛光的外線還有鞏固籃板,儘管第3節因為防守鬆懈顛簸了一下,最後還是順利再把比數拉開,主要是主力在適當時間跳出來,例如陳昱潔低位單打、林品妤第4節關鍵三分球跟還有接住陳昱潔策應給她的球。」攻下15分、14籃板的陳昱潔透露,聽過很多人說台灣師大女籃守好她就可以,她對於這點相當生氣,並說:「台灣師大女籃還有其他好手,我也知道對手會針對我有一套防守策略,我告訴隊友打出這季最好的球,全力拚戰就是。」此役台師大上半場拉開的另一關鍵,是古寶誼上半場進帳14分(全場19分),加上林佳蓉23分、11籃板,台師大籃板54比31擁有絕對優勢。佛光大學總教練楊淑淨認為,球隊輸在三分投得太遲,直到第4節才投進全場手記三分球為時已晚,且防守上的盯人、區域沒交代清楚、籃板球又輸太多,種種劣勢種下敗因,她補充:「對戰上以今年聯賽來說,前兩場我們贏球,還是告訴球員前面兩場贏不代表今天也贏,可能大家太想做好了,比較交代不清楚,也因為太想要了,動作比平常僵硬,還是肯定大家表現。明天是今年度最後一場比賽,希望球員能夠享受,把佛光山的態度打出來。」佛光大學李宜樺(中)貢獻22分,可惜未能助隊獲勝。(圖/中國時報杜宜諳攝)台灣師大林佳蓉(右)全場斬獲23分、11籃板。(圖/中國時報杜宜諳攝)
營養師整理3大營養素有助血液循環 天冷立即暖身
近幾天受到冷氣團影響,全台各地氣溫下降,許多人會選擇吃薑母鴨、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對此,營養師李宜樺特別整理出3大營養素,有助於暖身,還強調「薑」這類食材具有產熱及改善血液循環的效果。營養師李宜樺向《健康2.0》透露,當天氣寒冷時,人體容易感到手腳冰冷,主要是因為身體面對低溫時,血液會集中到重要器官,而末端的血液相對比較少。不只這樣,李宜樺還指出,天冷會使血管收縮,防止身體散熱,血液也無法順利的流到末端,因此容易手腳冰冷,因此她整理出3大營養素有助於身體血液循環,包括:維生素B1、菸鹼酸和鎂。一、維生素B1維生素B1能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讓血液循環更順暢,可以減少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像是全穀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如糙米、胚芽米;而精緻的白米、白薏仁少了麩皮,維生素B1也較少,建議白飯可以添加糙米、胚芽米,增加維生素B1的攝取量。另外,瘦肉、黃豆及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花等,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二、菸鹼酸菸鹼酸又稱為維生素B3 ,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手腳冰冷,如:雞肉、鮭魚、蛋、牛奶或全麥製品。三、鎂鎂除了能安定神經,也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讓末稍血管擴張,手腳的血液循環較好,就不容易手腳冰冷,建議食物包括:菠菜、青江菜等深綠色蔬菜,或腰果、杏仁等堅果。李宜樺特別點出,如薑、辣椒、肉桂等,改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的效果很好,像是麻油雞、薑母鴨必用的薑,在中醫觀點認為,乾薑是溫性的食物,可以讓身體發汗,且生薑中富含薑辣素,具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及增加身體產熱作用,因此吃了薑之後,會立刻讓身體變暖。
112年學測英文考題多元化 中翻英緊扣「戰爭與和平」
112大學學測今(14)日進行第2天考試,早上考試科目為英文。高中英文老師認為,今年出題難易適中,部分考題也充分與時事結合,像是中譯英兩題緊扣戰爭議題,與當前全球最受矚目的俄烏戰爭相關,作文題則是讓考生發揮對表情符號的想法,題材呈現多元,具挑戰性。中正高中英文老師吳佳穎分析,今年度學測英文考科內容,大致符合教育部公告單字範圍,不過部分單字詞性或用法對學生而言較不熟悉,像是選擇題的部分,得熟悉各級單字字義及用法,並細心考慮上下文線索,就能拿到分數。而綜合測驗注重文意線索判斷,考題出現樹冠羞避機制(crown shyness)與重力對太空人身體的影響,題目呈現靈活。建國高中英文老師劉家慧表示,在閱讀測驗部分,取材呼啦圈的歷史和材質演變、茶園溝壑對象群活動的衝擊,以及印度洋上桑吉巴群島(Zanzibar)做為香料貿易重鎮的歷史與地理環境等主題,試題設計種類多元,包括地圖判斷題以及細節歸納比對題型。混合題型內容則是植物肉在網路論壇的意見表達,貼近生活經驗,考驗學生閱讀歸納與理解能力。成功高中英文老師陳國泰提到,文意選填主題為人體內維持水分的機制,大致維持往年水準,難易適中。篇章結構則探討聯覺作用(synesthesia),題目維持4選4設計,難易適中。而在非選題方面,成淵高中英文老師李宜樺指出,中譯英共有兩題,分別是:「歷史一再說明,戰爭會造成極為可怕的災難」、「避免衝突,確保世界和平應該是所有人類追求的目標」,與當前最受矚目的俄烏戰爭時事結合。作文題目則為藉由4張表情符號圖片,敘述表情符號在溝通上的功能,並寫出在訊息表達或解讀上可能造成的誤會或困擾,考生必須提出可以化解的方法。
亞太碳排量占全球52%扮全球淨零碳排關鍵位置 PwC:企業4面向綠色轉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發布《亞太淨零碳排報告》 (Code Red - Asia Pacific’s Time To Go Green),報告中指出,2020年亞太地區占全球二氧化碳能源排放量的52%,亞太地區必要加大脫碳的力道,以控制全球暖化目標升溫在1.5°C以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是掌握綠色成長的黃金機會。由於亞太地區各區域的發展階段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也有所差異,因此,各區域對能源的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PwC分析認為, 只要石油燃料占亞太地區能源結構的絕大部分,脫碳的速度就會太慢,PwC亞太及中國區主席趙柏基認為,亞太地區在這波淨零碳排潮流中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尤其是亞太地區將明顯感受到全球暖化對其社會和經濟成長基本面帶來的影響。趙柏基進一步說明,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清楚宣誓,淨零競賽將從由上而下以及國家目標開始進行,也就是說,政府在能源系統、工業、經濟和社會的淨零轉型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不是單靠政府就可以獨自完成,政府和企業必須相互合作。在認同淨零碳排的轉型需求,企業如何加速脫碳,報告中也提出,企業領導人需由上而下以行動帶領,將淨零碳排放進經營策略之中。考量營運模式、供應鏈、創新和人才這四個面向,全面綠色轉型。淨零轉型過程需要龐大的財務支持,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永續夥伴關係、公私部門的投資等資金來源。此外,建議企業需建立碳治理和ESG報告模式,向市場、供應鏈、員工和政府出明確訊息,做到企業的淨零轉型是透明且可被確信的。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面對氣候議題,台灣企業必須建立淨零轉型的策略,而領導者扮演關鍵的角色,必須將淨零排放整合在企業的文化、營運流程、供應鏈、科技、人才、報告及治理等面向。這份《亞太淨零碳排報告》以台達電子為案例,說明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在1971年創辦台達電子時,就把減碳作為企業的DNA,將營運流程與永續目標結合,這需要不斷與員工、客戶、供應鏈、投資人、媒體和社會進行溝通。
企業若ESG行動不足 資誠:全球管理11.6兆美元資產投資人五成將撤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發布《全球投資人ESG調查報告》 (2021 Global Investor ESG Survey)指出,環境、社會與治理議題(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已成為全球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驅動因素,更發現企業未在ESG議題上採取足夠的行動,有49%接近半數的受訪投資人表示將從該企業撤資。PwC調查涵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或經紀商的經理人和分析師等身份全球325位投資人,及40場投資人和分析師深度訪談,受訪者管理的總資產逾11.6 兆美元,發現果企業未在ESG議題上採取足夠的行動,有49%的受訪投資人表示將從該企業撤資。更有59%的受訪者表示,若企業在ESG議題上缺乏行動,受訪者可能會投票反對其高階主管薪酬協議,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採取此一行動。另外,有79%受訪者認為企業管理ESG風險和機會的方式,是投資人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從報告可以看到投資人同時關注企業的短期財務績效以長期的ESG議題,這些都對投資人的投資帶來風險和機會,很明顯的,投資人希望ESG成為企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投資人沒有看到這種承諾,可能包括撤出對該企業的投資,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地方。在報告中也可以看到,82%的投資人表示,需要將 ESG納入企業策略、66%的比例認為,如果企業高層有人負責,他們最有信心解決ESG問題、受訪者有53%認為這位企業高層應該是CEO、83%的比例表示,ESG報告中提供有關ESG目標進展詳細的資訊非常重要、7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信任經過確信的ESG資訊、75%受訪者認為,報告中ESG相關指標獲得確信是很重要的。
永豐投顧推出台股ESG評鑑系統 協助法人選股、小資存股理財
全球邁入ESG投資大趨勢,永豐金證券旗下永豐投顧,今(30)日舉辦「豐ESG永續投資」線上記者會,宣佈推出台股ESG評鑑系統,永豐金控總經理暨永豐金證券董事長朱士廷表示,疫情後全球市場更加重視ESG,企業競爭力評估已從傳統財務指標擴大到ESG,台股需要在地化並具國際標準的ESG評鑑,從法人選股到一般小資存股理財,永豐ESG評鑑要協助更多投資人邁向台股永續投資。朱士廷指出,此次ESG評鑑系統領先台灣業界三大創新,包括首家取得國際SASB授權、首家正式發佈台股ESG評鑑報告、首家推出ESG存股投組,期許建立台股ESG評鑑標竿。而根據Morningstar資料顯示,美國市場2020年ESG基金流入511億美元,年增率達138%創下史上新高,總流入金額更是2018年的10倍,顯示ESG正成為未來投資的新趨勢。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立忠總經理出席這場線上記者會時表示,台灣正積極推動ESG,強化企業永續經營及資本市場競爭力,根據「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未來將參考TCFD、SASB等國際準則規範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以提升資訊透明度,並提供投資人決策有用性之資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指出,永續投資浪潮下,國際的永續金融重大法規陸續實施,正引導資本市場的投資轉向ESG投資。被投資企業因應來勢洶洶的ESG投資,需要更透明具體的資訊來與投資人溝通企業的ESG治理績效以及永續發策略。當全世界正面臨科技帶來的崩解、氣候變遷、地緣政治以及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企業成就永續需要整合性的方法,資誠也在2021年6月宣布全新策略「新方程」(The New Equation)以協助客戶建立信任及成就永續。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從國際趨勢觀察指出,將ESG風險和機會系統化地整合在投資決策中,發展出「ESG整合投資」已蔚為主流。但是投資人如何選擇將重要的國際永續準則(如SASB和TCFD)轉化為具體的ESG績效衡量指標,並據以進行ESG篩選開發出來的ESG金融商品,是投資人拒絕「漂綠」、落實責任投資、以金融本業帶領世界永續發展的領先指標。
學測英文中偏難 單字、文法、文意難度都提高
110學測英文選擇題從單字、文法到文意都比往年難。中正高中教師吳佳穎認為今年單字難度明顯提升,誘答性較高,例如第8題、第9題、第14題等。成功高中教師陳國泰表示綜合測驗裡的文法較複雜且困難不少,例如第16題雙重否定、第25題假設語法等。成淵高中教師李宜樺表示此次閱讀題組試題設計多元,有文章組織及圖片題,雖然第49題圖像解析度較差,可能考生較不易判斷,但是應該還是可以根據文中描述選出正確答案D。非選擇題部分,建國高中教師劉家慧表示,中譯英的主題是交通安全,相當生活化。英文作文是「遊客到訪花田拍照」圖片題,有敘述也有議論;考生在敘述時應盡量豐富用字,議論時應闡明立場。教師們認為今年學測英文難度應該是「中偏難」,頂標原始分數會比往年的88、89分掉到86、87分;前標、均標可能往下掉1級分。李宜樺解釋,主要是現在學生較注重語用,文法題對學生來說障礙較大。
統一超商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 全台唯一零售業上榜
全球永續發展浪潮推動下,企業社會責任(CSR)已是國內外企業經營主流,日前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與瑞士永續集團(RobecoSAM)公布2019年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評選結果。今年台灣共有23家企業入選,統一超商是DJSI評選全球食品零售業中唯一受邀參與的台灣企業,不僅入選「新興市場指數」(DJSI-Emerging Markets)成分股,更擠進道瓊永續指數「世界指數」(DJSI World),顯示統一超商在經濟、環境、社會等面向表現優異,深耕台灣、並與國際標竿企業並駕齊驅。DJSI道瓊永續指數每年以嚴謹的問卷方式,評比全球頂尖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而評比內容主要為三大構面,如:經濟面包括公司管理及制度、供應鏈管理及執行力等狀況;社會面則涵括人力資源開發、勞工保護、職業健康與安全、慈善行為等;環境面則是與環境績效及環境報告相關。今年統一超商在25個子項目中,其中5項獲得排名第一,包括:經濟面(客戶關係管理、行為準則、供應鏈管理)、環境面(水相關的風險管理)及社會面(人力資源發展)。同時在食品零售產業中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CPALL正大集團(泰國7-ELEVEN母公司)與德國最大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Metro AG),顯示統一超商無論在永續經營、企業社會責任、永續治理等各面向均具備打國際賽局的硬實力。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會計師指出,道瓊永續指數每年挑選超過3,500家以上的企業參加評選,其中的2,500家為全球市值最高者,每年須經過經濟、社會、環境三個面向的問卷評比,全面檢視企業經營體質,依區域別及產業別選出最優秀的10%,才能入選此指數,以投資者的角度來評估企業永續發展情形,為國際上具公信力的企業永續評比之一。2019年全球共61種產業、3,517家企業受邀DJSI評選,其中台灣共有99家企業受邀參加,涵蓋27個產業。李宜樺會計師觀察,統一超商全台店數已達5,500多家,作為全台最普及的零售通路商,供應鏈及門市管理非常重要,也一直是統一超商努力的重點,透過這次DJSI供應鏈管理面向的成績顯現,統一超商落實嚴謹的管理與評鑑制度,監督敦促供應商,確保消費者能購買到最佳品質的商品之努力,已經被DJSI認可。除了國際肯定,統一超商今年再度蟬聯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第五屆公司治理評鑑」前5%佳績,更首次獲選「107年臺北市年勞動安全優良單位獎」,是零售業中第一家榮獲該獎項,企業社會責任亦獲肯定,入選2019年「天下CSR企業公民獎」。今年更在環境議題上,率先響應政府的減塑政策,目前7-ELEVEN全台門市現調飲品已全面使用就口杯,同時亦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為環保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