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宇
」 李尚宇這一類詐騙花招更高段 連檢察官法官都很難起訴判刑
近來利用感情的方式博取被害人信任後,再藉由投資、結婚置產、貿易所需等等理由,騙取被害人的金錢的案子層出不窮。這些案件的車手或帳戶提供者,最終被檢察官起訴,甚至判刑的所在多有。但有一種狀況,在實務上幾乎很難被檢察官起訴,更不要說被法官判刑了,那就是假借情侶關係間的借貸或贈與。自己就曾經遇過,有個男性當事人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女性,雙方也確實見了面而且頻繁往來,甚至雙方的互動就如同情侶一般。但這樣的情侶關係常常伴隨著男方一頭熱,但另一方卻是忽冷忽熱,而隨著男方的心急也讓自己越陷越深,此時,各種索取金錢的花招就一一浮現。像以急需金錢的各種理由,向對方借錢。又或者利用情勒的方式,要對方提供資助以表現真心。而資助,在法律上可會被認為是贈與的!更高段的,會用合夥或投資的名義,讓對方出錢幫自己成立事業。等目的達到,將對方一腳踢開也是所在多有甚至有些當事人,因見雙方關係進展緩慢(或許是對方刻意的),而不惜自願資助對方各種的一切花費(這當然又是贈與囉)!上面不管是哪個藉口或花招,因為有感情的投入(縱使只有被騙的一方投入),根本不會想到要保留或搜集證據,許多有利的證據可能就隨著時間或者訊息的刪除而消滅!加上中間包含了借款或贈與這樣的民事關係在,提起刑事詐欺的告訴,其實很容易就被認定是單純的民事糾紛,被檢察官做不起訴處分!如果是金錢送人的贈與關係,要檢察官起訴詐欺,也更是難上加難了。面對這樣的事情該如何避免呢?很多被害人或多或少在過程當中,都會有感覺不對的時候,但往往因為「確認偏誤」而選擇繼續相信對方。此時,尋找可以信任親友,或是專業人士,幫助自己重新回到現實的層面,畢竟,人們會中招,其實就是相信了這些「虛幻」的美好啊!
百億失竊列車3/半年來「臨櫃領現金」詐騙案暴增 車手很囂張直接領錢還咆哮
年終金融業比拚營收獲利之際,銀行業也終於端出打詐攔阻財損的成績單,依警方統計「打詐國家隊」2023年成果,為民眾共守住122.4億元,其中金融機構臨櫃關懷提問攔阻金額達68.8億元、查扣40億元不法所得等;而司法院7月啟動詐欺罪贓返還計畫,則查扣到12多億元犯罪所得,與被害人和解調解獲賠償累計6.5億元。在金融機構打詐攔阻金額最多的國泰世華銀行,截至2023年11月,共計成功攔阻1600件,累計金額為11.3億元。CTWANT調查,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率先同業於2023年7月成立跨部門「打擊詐騙小組」,全台165家國泰世華銀行分行一起總動員,該行存匯作業管理部協理許玉筠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開始,來臨櫃領現金的疑似詐騙集團的案件,很明顯增加」,「有些疑似車手在銀行門口外等著領好錢的民眾,有的則是拿著民眾填好的提款單直接來領錢,當被行員識破時,還會在大廳咆哮不耐等候要客訴,行徑相當大膽。」許玉筠說,「我們現在全國各分行有組一個大群組,透過垂直水平的整合,大家分享北中南各地不同的詐騙手法、話術。」「要打擊詐騙集團,就是要比速度。」詐騙集團常以投資及操弄感情行騙,再假藉裝潢款、報關等大額費用需求,使受騙人臨櫃提領大筆現金,以國泰世華銀行成功攔阻案為例,「行員透過後台看到一位70多歲長輩前15分鐘才在我們的分行領了現金近百萬,接著準備要到另一分行領現金」行員於是跟長輩聊天,發現他要付裝潢金,但完全沒看過對方,待警方到場提醒「這是常見詐騙手法」,長輩才恍然大悟,最後也未被騙走一毛錢。」許玉筠說。另一案則是國泰世華銀行行員發揮柯南偵探精神,「客戶突然領現金300多萬元,要匯到另一家銀行帳戶,說是要給乾妹妹進口貨物的關稅費」行員聽了就進一步關心問「有沒有報關的文件?」「我不知道,乾妹妹沒有給」「乾妹是在網路上認識的,沒見過面……」同樣地,該民眾經警方與行員的勸說,也終於醒過來躲過這場騙局。國泰世華銀行2023年7月率先同業成立跨部門「打擊詐騙小組」,全台165家分行總動員打詐。圖右為存匯作業管理部協理許玉筠、洗錢防制部協理林純良。(圖/趙世勳攝)CTWANT訪查多家銀行發現,其實行員在關懷客戶協助攔阻疑似被詐騙款項時,承受不小壓力,甚至有行員下班時,在銀行外面被不知名男子堵人罵髒話,人身安危堪慮;還有民眾發現父母領錢被騙走,上門責怪行員怎麼沒有幫忙攔阻,行員頗受委屈。「絕大多數的時候,行員因為能夠成功保護著民眾的錢,看到民眾喜極而泣,也跟著感到欣慰有成就感,因此一定會勇敢地一起打詐。」許玉筠說。國泰世華銀行洗錢防制部協理林純良指出,「反詐小組」除了整合各分行前中後台資訊、導入科技協助標示出異常的帳戶金流等,且經由公私部門、刑事局 、調查局等單位的合作,愈加了解詐騙犯罪行為模式等,期能達到攔阻打詐之效。若不幸遭投資詐騙,錢討的回來嗎?以往這些被害人大多無法全額追回遭詐騙金額,但2023年7月1日起,司法院推動的「檢察機關電信網路詐欺案件罪贓返還作業計畫」,透過偵查、審理中移付法院和調解,由被告賠償被害人所受損害,並以此做為向法院求處量刑、上訴之依據。余韋德律師分析涉及詐騙等「詐欺案」的刑事、民事處理流程。(圖/黃威彬攝)依高檢署去年底公布的四波「投資詐欺」查緝結果,總計查獲1420件、犯嫌1萬365人,查扣犯罪所得12億1201萬元,偵、審中及調解期間,被害人獲得賠償6億4987萬元,已順利按比例退給受害民眾。 不過,民眾報警透過檢警偵辦,「走刑事」追回被詐騙款項,可能因辦案時間長、受害人數龐大等,最後拿回的款項不如所願,「我曾建議民眾可以考慮走『民事』,等拿到法院給的假扣押處分,就可透過國稅局等管道清查對方名下的財產,聲請執行,也確實有人因此就拿回自己被騙走的全部金額」余韋德律師說,但他強調這偏向一般詐欺案,若屬組織詐騙集團的話,很多車手名下是無財產的。確實,這一招能自保,是否能每次都奏效,答案無法保證,「這是與犯罪集團鬥智,比速度。」檢察官出身的李尚宇律師說。「這些案件若沒有報警的話,雖然能成功拿回自己的錢,但仍是會有下一位受害人」,「你拿回的錢,也可能不是你匯入的那筆金額,而是另外一位可能是你的同學、親友、師長、同事被騙的錢,大家因為不敢說出自己被騙,而隱瞞、吞忍,結果有可能讓這個詐騙戰爭,愈打愈久。」李尚宇無奈地說。
百億失竊列車1/光靠警察行員根本攔不住 台灣20年難抹「詐騙輸出國」污名
「不能讓台灣詐騙列車向100億元大關前進,是公私部門現在聯手打詐的共同最大目標。」一名法界人士跟CTWANT記者說。依刑事局最新統計,詐騙案件年年成長,財損從七年前的40億元翻倍到80億元,「光靠行員機警在櫃檯攔截,根本攔不住這輛失速詐騙列車。」由檢察官轉執業律師李尚宇說,「需要拉到國際等級!」正當全民「集體焦慮」詐騙防不勝防,政府與業者也終於聯手動起來。今年1月起,由國泰世華等九家銀行與財金公司建置通報「約轉戶灰名單」平台,從每天可轉出數百萬元的「約定轉帳戶」建立起防堵牆,金管會並要求三家網銀及38家國銀今年第一季前皆須加入。「很高興看到銀行界聯合起來,一起打擊人頭帳戶!」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理事長黃允暐說。刑事局統計,截至2023年前11月,民眾被詐騙(詐欺)案已達34341件。(圖/報系資料照)CTWANT依刑事局提供資料分析,2017年統計至2023年11月的民眾被詐騙(詐欺)案,前三大類型為「假投資、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ATM」;就接獲民眾報案的詐騙案量,2017年為22689件,2018年增加近千件,2019年年增不到200件,2020年未增反減近600件,但疫情爆發後明顯增加,2021年及2022年各增近1700件、近5千件,2023年前11月已達34341件,也較前一年增加4832件,全年直上增加5千多件。依刑事局資料,2017年民眾被詐騙「財損」金額為40.47億元,2021年起大增十幾億元到56.10億元,2022年持續上增到73.28億元,2023年前11個月累積已到79.79億元,全年將破80億元,七年來足足翻一倍。明明行政院、警政署到金管會,派出所、銀行到學校全面打詐,詐騙案卻不見減速,反而加速;刑事局設立「165反詐騙專線」也已20年,但對亞洲、歐美等國來說,台灣仍難抹去「詐騙輸出國」醜名。「光是單靠警方、檢察官辦案,與銀行、農會櫃台等行員機警攔截詐騙案的速度,真的已經攔不住這輛失速詐騙列車!」前檢察官、現為執業律師李尚宇表示,「這已經是需要拉到『國際等級』,各國之間的跨海外合作,才能將設在境外詐騙首腦總部、機房等,一網打盡。」金管會與刑事局等公部門推動「防範金融詐騙」,切記五「不」妙計,包括「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圖/黃耀徵攝)去年10月金管會終於出手,要求銀行與財金公司建置「約轉灰名單」通報平台,由銀行間先過濾「異常大量金額」約轉戶,彼此交換資訊,提高監測觀察度,適時與警方合作,2024年1月,先由九家上路,第一季前38家國銀及三家網銀也要加入,預定2月開始,還要通報有被警方調查過或偵查中等的發生異常狀況的「事故約轉戶」,加大加深銀行間聯防圍堵牆及密度,以便有效增加詐騙集團搬錢的難度。銀行約定轉帳通常每日上限約300萬元,單筆最高可達200萬元,這類約轉戶約超過十萬多個,一旦銀行間交叉勾稽出「異常帳戶名單」,就有機會過濾出涉及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我認為這對檢警要清查到第二層、第三層的人頭帳戶,會有很大的幫助,而非只是抓到最外層的車手帳戶,那些人根本非詐騙集團核心成員,甚至可能是提供帳戶沒有防範的受騙民眾。」黃允暐說。「團結,是對抗詐騙的最大關鍵。」全球防詐聯盟GASA(Global Anti-Scam Alliance)董事、Gogolook走著瞧(6902)董事長鄭勝丰日前主辦亞洲第一屆防詐高峰會中就呼籲。李尚宇更建議,全民一起「防詐騙」演練,「民眾要有警覺心,也要訓練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能太相信網路訊息、只在同溫層裡;如何克服恐懼、貪欲的人性弱點,需要像是面臨地震、洪水來臨前的防災預防訓練。」
台灣為何淪為詐騙之島?他曝人性三弱點 最新詐術「被害人也會成共犯」
儘管警政署及相關部門極力宣導,然而詐騙案件的數量始終居高不下,警察機關、調查局及地檢署面對如洪水而來詐騙案件量,明顯已經不堪負荷,甚至影響其他重大案件的偵辦能量,嚴重影響國家、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投資詐騙的手法日新月異詐騙的成功不外乎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這些弱點不外乎是「貪念」、「恐慌」、「好色」等等心態。而投資詐騙利用的就是人性的貪念,從過去常見的靈骨塔、生前契約投資,到最近常見的境外基金、虛擬貨幣投資等等,都是以獲取暴利為誘餌來使人上鉤。最近另一種更新的詐騙手法,是利用股票買賣的詐騙,這是一種漸進式、以獲取信任為方法的詐騙手法,被害人縱使沒有不勞而獲的心態,也可能會上鉤。詐騙集團會在臉書等等社群媒體上,成立股票投資相關的社團,或直接拉通訊軟體的群組,將被害人導入到群組中,然後以投顧老師的名義發佈投資訊息,以博取被害人的信任。接下來,客服人員就會向被害人推薦使用詐騙集團提供的APP程式進行股票下單,而要使用APP程式下單,就必須先透過儲值的方式先預繳費用,才能進行股票買賣。透過幾可亂真的APP程式,被害人在APP上可以看到自己下單的結果,甚至連損益的計算都精準無比,被害人往往誤以為自己確實有進行股票投資,但殊不知,這些都只是一個APP所製造出來的假象。透過三角詐騙,被害人也會變詐騙共犯這種詐騙的手法,讓被害人的錢透過儲值的方式,轉匯到他人的帳戶,這跟一般正常的股票買賣,款項都是在自己的銀行帳戶內流動,已經截然不同。當錢跑到別人的帳戶,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因此,這種詐騙通常會是當您想要回贖、將APP上的錢領出時,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再也拿不回已經匯出去的款項。另一種狀況是,詐騙集團會將款項匯回給被害人,但這個款項是來自另外一個詐騙案件的被害人款項,這種狀況就是所謂的三角詐騙。這種三角詐騙下,被害人或許可以拿到款項,但這些款項其實也是贓款,因此伴隨的結果,就是被其他被害人提告刑事詐欺案件,以及民事的損害賠償事件,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漫漫無期的官司程序。而且,被害人的名下帳戶也會被警示、凍結,這些帳戶都必須等到檢察官或法官作成不起訴處分書或無罪判決後,才有解除的機會,對生活而言更是大大的不便。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任何訊息都必須懷疑與查證過去曾經認為,所謂真理越辯越明,資訊來源越多元、全面,越能讓人得到正確的判斷。但實際上,伴隨著當前資訊量的爆炸,人們已經沒有多餘的閒暇去理性過濾各種資訊,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利用自己的喜好來過濾資訊,只願意看自己認同的、相信的資訊。利用大數據的演算,使用者往往也只能接觸到特定偏好的訊息資料,不受使用者喜好的資訊,將被隔絕與排除。如此一來,人們長期活在自己同溫層的氛圍下,詐騙集團往往就能利用這些偏好,製造出讓被害人深信不疑的假象,而一步步落入到詐騙的圈套之中。實務上,我們常會見到詐騙集團的被害人不聽別人的規勸,而始終對詐騙深信不疑,原因就在於被害人就是被封閉在詐騙的訊息迴圈當中。要避免遭到詐騙,就是培養自己更多方的資訊管道,同時聆聽不同的想法與意見。從人性的角度而言,走出同溫層、接觸自己不認同的訊息是很痛苦的,但唯有這樣才讓自己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享有那一份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