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黃金小將」袁永誠擁有絕高天賦,卻在大環境逼迫下不得不離鄉背井、出走發展,如今在西班牙發光發熱,成為台灣足壇獲得歐洲職業足球員門票的第一人,而台灣足球風氣始終低迷,許多球員因國內發展有限,只能在10多歲就遠赴他國學習,為足球離開家人也成為這些小將們的一大遺憾。本刊調查,台灣足壇曾經稱霸亞洲,1936年、1948年和1960年三度踢進奧運,在1958年東京亞運以五戰全勝的佳績蟬聯金牌,教練、「球王」李惠堂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但當時的出戰主力多為香港籍,而1971年後香港球員因政治因素被禁止再來台灣出賽,台灣就此無緣於運動員的最高殿堂,國內對足球的關注也漸漸轉移到其他球類。根據國際足球總會(FIFA)紀錄,中華男子足球代表隊在1965年以世界排名第60名,站上隊史巔峰,此後便一蹶不振,還曾在2015年跌到213名,一度成為世界倒數。體育署在2018年宣布要振興台灣足壇,並投入43億元推動6年計畫,諷刺的是,台灣男足在計畫之初的世界排名為124名,砸入大筆經費後的排名卻「不進反退」,2024年4月排名是6年來最差的159名,在210個國家中成為後段班。袁永誠2022年曾回台參與亞運男足培訓隊的集訓。(圖/翻攝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臉書)而台灣的足球風氣低迷也導致有潛力的小將們受限於國內的「足球天花板」,紛紛出走以追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黃金小將」袁永誠在12歲就背井離鄉,中華台北U19足球代表隊前隊長溫志豪則在20歲時,與當年21歲的隊友陳浩瑋一同加盟北京八喜聯合競技足球俱樂部,被稱為「台灣最強18歲」小將黃偉傑也於2023年底確定旅外,赴西班牙挑戰足球夢。究竟為何台灣足壇留不住人才?記者調查,相較於棒球、籃球,足球在台灣的發展備受限制,不僅場地空間有限,連訓練資源都相當匱乏,即使球員再有潛力,台灣的現有環境都難以培育出下一個「梅西」。此外,球員的花費也相當驚人,一學期破萬的教練費只是基本,從專業的釘鞋到球衣也只少得花費2到3萬元不等,再加上日常飲食和生活開銷,一般家庭根本難以支撐,球員們只能走出家門,另尋企業或國際俱樂部支持,國人根深柢固的觀念也是一大阻礙。賴清德2023年為袁永誠促成、將赴西班牙參加足球青少年盃賽Arnedo Cup的「Dream Taiwan台灣夢想隊」加油打氣。(圖/讀者提供)知名球評石明謹表示,台灣人將運動視為休閒活動,而不會將運動當成產業看待,甚至在教育中也經常會灌輸錯誤思維。「很多人都會覺得不會讀書,就去踢球啊。」石明謹無奈表示,台灣的教育風氣仍停留在八股思想,許多家長會先將讀書擺在第一順位,卻沒想過這種思考方式恐會扼殺掉尚未萌發的天賦,讓有才華的孩子最終僅能成為普通的讀書人,再也找不到那獨特且不平凡的長處。「以袁永誠來說,其實也有不少孩子是跟他一樣有能力的。」石明謹表示,只是在台灣的現行體制內,選手們若要有更傑出的表現及發展,除了資源上的輔助,更多的是背後支持的力量及自身的堅持,袁永誠的過人之處並不是在於踢球的天賦,而是他那鍥而不捨的剛毅性格,造就了他在西班牙的輝煌成績,相較於其他足球能手從小耳濡目染的運動環境,袁永誠靠著毅力與膽量在21歲就能成為全台首位登上西協甲舞台的少年足球員,十分不容易。石明謹認為,台灣風氣的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台灣社會仍相當仰賴政府的推動及關注才有望翻轉,政府應先將運動視為產業經濟體,了解運動及體育之間的關係仍存有落差,而非只是隸屬教育部管轄,限縮運動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抹殺運動員未來的無限可能。石明謹呼籲政府應先將體育局升格,讓單位間的溝通能橫向發展,讓選手們能安心地留在國內發展,讓國腳不再出走。
杭州亞運/楊勇緯勇奪第100金 台灣亞運史上第一金「69年前拿下」
第19屆杭州亞運於23日正式舉辦,如今已傳來捷報,台灣「柔道男神」楊勇緯率先幫台灣拿下首面金牌,同時也是台灣在亞運史上第100面金牌。而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在亞運史上第一面金牌,是1954年由「亞洲鐵人」楊傳廣所拿下。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上屆雅加達亞運中,楊勇緯拿下銅牌。而這次的杭州亞運中,楊勇緯從16強賽起步,分別擊敗吉爾吉斯選手厄雷斯别科夫、日本選手近藤隼斗、蒙古選手恩赫泰萬.A。最後在決賽對上韓國選手李夏林對決。後來在決賽中,楊勇緯靠著一記過肩摔取得半勝領先,最後穩穩守住,拿下本次賽事的金牌。而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是於1954年首次以「中華民國」名義參加馬尼拉亞運,當時21歲的楊傳廣參加男子十項全能項目,最後也幫台灣摘下亞運首面金牌,更幫自己博得「亞洲鐵人」的稱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台灣曾與香港足球員組成港台聯隊,更由香港球王李惠堂擔任足球隊總教練,最後港台聯隊在本屆賽事中也拿下金牌,更成為亞運史上第二面金牌。而在1966年的曼谷亞運,「飛躍的羚羊」紀政在跳遠項目中拿下金牌,也是台灣首面亞運女性金牌得主。之後1970年的曼谷亞運中,紀政又以11秒63的成績拿下女子100公尺的金牌。後來由於台灣於1971年宣布退出聯合國,之後便長達20年的時間沒有參加亞運,一直到1990年於北京亞運重返賽場,最終該屆以10銀21銅的成績作收。但是在1998年的曼谷雅韻中,台灣拿下19金、17銀、41銅的驚人成績。也是從這次賽事開始,台灣幾乎能在每屆亞運項目中帶回10面以上的金牌(除2006年杜哈亞運)。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也是斬獲了17面的金牌。
政界足球迷2/盼台灣務實培育足球種子 綠委偕專家籲體育署扛起責任
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每屆開踢都會點燃起國人的足球魂,而且觀看足球的人潮也屢創高峰,身為資深足球迷的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則感嘆,台灣在棒球、籃球、羽球和桌球等運動賽事上,這幾年在奧運等諸多國際賽事大放異彩,為何足球和數十年前相比,卻不進則退。他呼籲政府能多挹注資源、落實正確的政策,讓台灣有朝一日也能成為足球強國每四年一次的世足賽,邱志偉只要有機會就會買票飛到主辦國觀賽,今年他也抽空用3天時間,來回台灣和卡達就為了看一場球賽。邱志偉說,2014年他去巴西看開幕賽,上屆在俄羅斯舉辦,自己票都買了,卻因為立法院甲級動員沒有成行。 立委邱志偉認為,台灣、日本30年前的足球實力相當,然而現在台灣落後150幾名,代表政府的足球運動政策出問題。(圖/邱志偉辦公室提供)這屆世界盃政府竟未派員觀摩,讓邱志偉質疑若不去理解各國頂尖選手的磨練過程,這樣怎會有努力的方向。「每4年就要再問一次,台灣的足球未來在哪裡?台灣何時才能踢進世界盃?」邱志偉指出,體育署早在2017年提出過「足球6年計畫報告(2018-2023)計畫」,並且副標題寫著「足夢踏實、前進一百」,然而轉眼6年要過去,距離報告所強調的目標從提出計畫當年的124名,6年間竟然變成157名,世界排名不進反退。邱志偉表示,台灣的足球訓練條件、環境,本來就不可能與歐洲、中南美洲的強國相提並論,但許多運動賽事都有移地受訓的觀念,甚至教育界也有公費留學等制度,為何獨獨在足球上無法跨出去,關鍵原因在於政府用心程度不足、作法過於保守,應該明確立下幾年內踢進國際賽幾強的目標,不要將成績不佳歸咎於疫情,畢竟疫情是全球問題,並非台灣獨有。他舉例說,台灣的棒球選手多數是本土培養長大,但到了一定年紀,極優秀的選手都會到日本或美國發展,之後還能代表國家隊出賽,退休後回國指導後進球員,這都是很好的傳承經驗,足球也可借鏡學習。 邱志偉說,台灣也應先多邀請亞洲區頂尖足球教練、選手來台實際交流,熟悉強隊的戰鬥強度、指揮調度等,相信透過邀請國際選手來台訪問、交流賽事,或是我方派出教練、選手出國交流累積經驗,必然能激起國人對賽事的關注,並且透過轉播相關賽事,讓更多廠商業者了解到國人對足球的熱情,自然也願意投資經費,良性循環將能帶來正面助益。「台灣要發展足球,有一項最現實的問題要面對,就是足球比賽的職業聯賽尚未成為穩固的運動賽事。」邱志偉說,雖然目前已初步建立甲級、乙級聯賽,但隊伍數及願意投資的企業仍不夠多,而日本就是從足球職業聯賽,逐步建立起足球強國的基礎。他建議,政府想長期發展職業足球聯賽,應想辦法讓更多企業願意如同投資職棒,進一步投資足球,並健全我國足球選手的職涯規劃。邱志偉說,政府的政策工具很多,包括可以提供企業賦稅上更多優惠,除目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規範的減稅條件外,還可考慮針對其他部分給予更多誘因,讓更多企業球隊可以在台灣落地紮根。他希望,政府在提出下一個足球發展計畫前,好好盤點目前國內問題,借鏡亞洲足球強國經驗,不要再讓「振興足球」淪為4年一次的口水話題,否則說得斬釘截鐵,做得虎頭蛇尾,實在令人遺憾。台灣足球實力要提升,可以先從邀請國際選手多來台實際交流,以及我方派出教練、選手出國交流累積經驗,並進一步組成本地的職業聯賽,逐步建立穩固的基礎。(圖/報系資料照)其實,中華足球代表隊曾稱霸亞洲,1954年代表隊就在第二屆亞運(馬尼拉亞運會)奪冠,當時全隊的靈魂人物—教練李惠堂還在機場受到英雄式歡迎;1958年東京亞運會上,中華足球代表再以五戰全勝蟬連冠軍。1970年代,「中華木蘭女足隊」曾赴香港受訓,木蘭女足隊不只曾經3屆蟬連亞洲盃女子足球賽冠軍,更在1991年女足世界盃,成功晉級世界女足8強之列。前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副秘書長焦佳弘表示,30年前日本的足球聯賽制度開始起步,日本社區足球發展其實更早了,相較之下台灣運動發展在解嚴以前,大多為政府服務,並沒有社會自發基礎,台灣社會真正開始關注足球的時間點,應落在1998年和2002年的世界盃,社區的足球俱樂部在這段時間前後才開始起步。焦佳弘也說,樂見各界推廣小朋友踢足球,以及更多的足球俱樂部興起,但足球運動發展不可能只靠家長、教練,公部門還是要有角色,只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從體育署專案報告,能看出其本位主義、資源投入錯置等問題。最近國人羨慕亞洲各國在本屆世界盃成就的同時,台灣的國家足球代表隊卻依然為了練球場地而流浪,相較日本1997年在福島興建第一座國家足球訓練基地,韓國第一座坡州足球訓練基地2003年落成,體育署真的必須扛起責任,出面主導才能解決問題。
曾為台灣出征奧運足球賽 演活港片14年綠葉!林尚義卻在家中獨逝
喜愛看香港電影的觀眾,對於總是飾演綠葉角色的港星林尚義想必不陌生,1992年他在電影《逃學威龍2》中飾演柔道教練出道,接著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飾演牧師一角爆紅,但外表充滿書卷氣的他,其實曾經是實力堅強的足球員,其強勁猛烈的踢球方式不僅讓他獲得「重炮手」的稱號,還曾經代表中華民國參與奧運。林尚義從13歲時就開始踢球,1954年正式成為香港老牌足球隊中華乙組隊球員,並在隔年展開甲組球員生涯,而事實上他與台灣也頗有淵源,1949年,擁有「亞洲球王」稱號的李惠堂擔任中華民國國家代表隊的教練,並且挖角多名香港菁英球員來台,其中一人就是林尚義。因此,林尚義在1958年代表中華民國出戰東京亞運,並於1960年出征羅馬奧運。港星林尚義。(圖/翻攝自微博)1972年,林尚義正式轉任教練一職,接著在1985年開啟他的足球評論員生涯,其獨特的聲線和幽默的講評風格讓他逐漸廣為人知,也開啟他的演藝之路,不時獲邀客串廣告、電視劇和電影演出;他參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周星馳、張敏、吳孟達、朱茵等人主演的《逃學威龍2》,接著還在《古惑仔》3部電影中飾演牧師一角,也參與《賭俠1999》、《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等經典港片,其幽默風格和冷面笑匠演技讓他大受歡迎。不論是在球評界、電影圈都獲得崇高地位的他,晚年卻相當孤單,2005年時,他經歷妻子因為肝硬化導致內出血猝逝後大受打擊,隔年即宣布退休,並在同年戒掉10年的菸癮,但在2009年4月23日,他被兒子發現在住所內昏迷,緊急送醫搶救後仍然不治身亡。